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2024-05-23

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通用10篇)

篇1: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多媒体与音乐课堂分层教学

济川中学

何香

【摘要】音乐多媒体电脑系统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在现代音乐教学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又具有竞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又具有危机的时代,随着目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技术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音乐成为地球人沟通灵魂的桥梁。因此,音乐教学在国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音乐教学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如何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多媒体手段CD、VCD、投影仪等相继进入课堂,为我们课堂音乐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广大学生课外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他们已不满足单纯的唱歌教学,不再满足于简单而传统的一架钢琴的教学模式。他们更希望通过音乐课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增长音乐知识。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多媒体技术集图形、动画、声音、词曲等信息功能结合为一体,动感强、容量大、震撼力强,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强烈的冲击,并能更好地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因此,多媒体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改革的目标之一。

二、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及其发展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媒介先后进入教育领域,造就音乐的教育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在现代的教育中,更多地重视了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育发起了挑战,现代教育技术更多地渗入到现代学校教育中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兴趣对音乐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还是听不进去。往往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氛围。

三、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与影响,是传统音乐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措施和基本方法,可以扩展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容量,丰富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增强了音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活跃气氛,并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弊端,学生也改变了原来 的被动接受的地位,通过课堂上的双向互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见解精辟的语言引导该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景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为改观,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同时体验到了自己创意的成功感,这样就会巧妙的将多媒体与音乐课堂有效的结合起来!

初中生音乐教学中的分层研究

济川中学 何香

[摘要]在初中音乐课中,欣赏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题,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关键词]音乐鉴赏能力 民族艺术 注重个人魅力

音乐,是音响,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听懂”音乐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座大山挡在听众的耳朵与音乐之间。这座大山就是人们要力图在音乐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来、讲得明白的文学性、美学性的内容,不打破这种审美观念,就难以真正走入音乐艺术的世界。

初级中学的音乐少不了欣赏课,在很多老师的眼里,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在一般的音乐课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智慧得到启迪,提高他们的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他们在全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但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而且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那么,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音乐的民族性

音乐都具有民族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时,也要注意从民族性上对作品进行挖掘。有句话说,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音乐发展的源泉的民族文化,这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作品中个性的挖掘也要起源于民族文化。比如说《赶圩归来阿哩哩》,这首曲子就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作者本人当年曾亲临彝寨体验生活数年,根据彝族曲调创编了这首曲子,歌曲优美欢快,具有民族特点,描述了彝族人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了彝族姑娘的美丽的和她们满载而归的高兴场景。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很容易地欣赏到这些具有民族特点的流行音乐,我经常选择古今中外具有特定意义的作品比较与选择,或者把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集中搜集起来,特别是中国的作品是我课堂的首选,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了解我国民族特点,通过与国外的作品进行比较,感受到我们伟大的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有民族特征的中国音乐的美,接受中华民族音乐的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性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是音乐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从音乐鉴赏能力方面说,应该着重于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掌握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及必要的音乐审美知识。从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方面说,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注意力、意志力以及参加音乐会应有的礼貌及习惯。在初中音乐课中,欣赏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题,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目前,我们学校以前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音乐)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那么,怎样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要更好地欣赏理解音乐,学习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大型的音乐,如交响乐、协奏曲、歌剧等,或多或少都要对音乐的知识进行了解才可以进行

全面欣赏。音乐的知识很广泛,对于非专业的欣赏者来说,只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比如对音乐的节奏、曲式、织体等知识的了解。还有,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也是欣赏一部作品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文化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非常有助于欣赏者对音乐本质的体验和领会。

三、要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

音乐教学不单要让学生认识几个音符,学唱几首歌曲就可以完成的。特别是在欣赏教学中要求教师有全面的综合素养,包括古今中外、各门类学科领域的知识。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收集素材,深入学习,与时俱进,尽量做到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德艺双馨”的良好形象。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要求音乐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例如:吹、拉、弹、唱、说、跳、画等等。虽然每个音乐教师在这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也不能一窍不通,在互联网络时代,学生知识面逐渐广泛起来了,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预示着我们新时代的老师走出音乐欣赏的误区,慢慢培养各方面的素养,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并在音乐视听实践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听懂”音乐。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没有音乐的生活,绝不是幸福的生活。生活中有了音乐,生活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愿每个人都能喜欢音乐,都能“听懂”音乐。

篇2: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多媒体运用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巧妙结合

都正街学校龚倩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一二年级低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 、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其中较好地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欣赏《小青蛙》和时,我采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如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象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如果此时能运用多媒体,也会得到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有力,然后,又通过踏步走、队列的适当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然后让同学用彩笔描出不同的画面,再用投影仪放映出来,进行比较。 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

篇3: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一、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

1. 先进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许多新的元素也在被不断地引进课堂,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最基本的辅助手段, 而最先进入我们的视野。音乐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极大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本身的特色, 告别了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的各方面展示, 让音乐课堂变得轻松活泼, 体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先进性。

2. 趣味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课本上的各种知识还原成图片、视频和音乐, 让同学们能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 也通过这种比较轻松的展现方式, 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愉快, 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好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更能接受有趣的知识和趣味课堂环境。

3. 普及性

相对于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信息技术更便于学校的推行和教师的实施。较高层次的音乐课堂需求还包括各式各样音乐教室的设立, 还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 但是一般的学校都没有这样实施的条件,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推行更加容易, 学校基本上都可以实现设备的配置, 而且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 只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知识都可以实行, 便于技术的普及。

4. 开阔性

音乐课堂需要与时俱进, 音乐的学习本就不该拘泥于课本, 还需要掌握时代脉搏, 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将音乐教学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准备教学时, 教师可以多接触各式各样的作品和素材, 给学生展示更为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5. 综合性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学习音乐, 相较课本来说, 十分生动形象, 让本来以听觉为主学习过程现在经由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工和呈现, 变为一种听觉和视觉相互作用的综合展现, 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共鸣。多媒体的设计过程也体现了综合性的特征, 教师需要斟酌每一方面的知识和资源, 使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更好的体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展现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各方面知识的构建, 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

二、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价值

1. 激发了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学习需要同学们学会鉴赏美好的音乐作品,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些音乐作品的美放大和立体化, 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利用自身的优势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限制, 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氛围和情景。音乐和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 更能吸引当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学生们只要有了兴趣, 才能产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再加以更深层次的探究, 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 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2. 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教学也需要教师的板书, 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减少教师在板书上的时间浪费。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设计好教学内容和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展示出来, 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3. 与时俱进, 学习先进的知识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先进的音乐知识, 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 学生们也可以学习到先进信息技术的知识, 展示了各方各面的知识水准。

4. 提高了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整合的过程, 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们学习如何鉴赏和欣赏音乐作品, 对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和资源, 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们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知识, 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三、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对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更改变了教师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首先, 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模式,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主导者, 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师应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 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其次, 应当拥有基本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技能。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 提升自身的能力, 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断地学习, 可以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自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要明白教学和辅助工具的主次关系, 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需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手段和学生们的活动结合在一起, 相互补充和协调,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实验, 这就对教师有着很高和要求, 所以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不仅仅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 还需要学习先进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理念, 并加以实验。教师间也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 促进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摘要:音乐是一个开放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学科, 强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对音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门高中阶段比较轻松的课程, 教师更需要重视如何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为实现这一目的, 也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 应当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在音乐课堂中,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让中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欣赏艺术的素养, 促进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篇4:多媒体教学与小学音乐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音乐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7(c)-0000-00

1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性,要注重课堂教学爱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便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教师而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锻炼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养成良好素养,到达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理念的变迁,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有所变化,以往传统的钢琴等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需要广泛的引进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添音乐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引进多媒体手段,发挥其在信息集控方面的优势,通过加强教学信息的流通,实现教学力度的增强。丰富教学信息量,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音乐家贝多芬将音乐赞誉为“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大文学家雨果也将音乐视为“思维着的声音”。由此可知,音乐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还有心灵上的熏陶和启迪。在现代社会,音乐早已被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路径。随着时代进程的日益推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发多元。近些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效,但也遭遇着一些现实困境。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促动下,音乐教学工作逐渐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开拓出一片全新的教育视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愈发趋于和谐,学生逐渐走出了被动接受者的局面,继而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然而,在面对这样一群个性化的学生群体时,教师应当如何设定教学方针,以便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潜能?

2 多媒体辅助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

2.1乐曲欣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内容是音乐欣赏。以往对该部分的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先听音乐,之后教师进行相關的讲解,最后再听音乐的较为单调刻板的模式,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乐曲中所蕴含的意境和内涵,体味其中的艺术气息,进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欣赏效果呢?

例如,在进行《花儿与少年》这一音乐曲目的欣赏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乐队在进行演奏时的阵容、指挥者的手势、小提琴表演者的动作等实际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样,学生们对表演者的动作神态以及表情都有能有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比如,在欣赏《欢庆的日子》这一曲目时,笔者就充分结合音乐自身所具有的民族特质,以及乐曲所要表达的农民在分得土地之后内心的愉悦之情,剪辑了陕北地区农民打腰鼓的庆祝场景,给音乐配置了热情洋溢、并且极具气势的庆祝场景,教师在音乐的不同阶段,根据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讲解,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思维,进而产生一系列联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深刻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进行乐曲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音乐教师要注意适当的介绍关于乐曲演奏所使用到的相关乐器。即使是音乐教师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乐器,也不可能将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所有的乐器,所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尽可能多的乐器的图像,包括具体的形状、主要构件以及演奏姿势等,并向学生们展示乐器的演奏效果,包括音色、音阶等,学生们可以同时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在对比同种类乐器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乐器知识有所了解和认识。

2.2歌曲教学

歌曲演唱主要有轮唱、齐唱以及合唱等形式。教师一个人进行示范演唱,很难达到齐唱的雄壮的气势、合唱的和声以及轮唱所产生的此起彼伏的效果,女性音乐教师一般也不能较为真实的还原童声所具有的稚气以及男声所具有的浑厚的音色。

根据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言语的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入且全面的把握。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再配合可以表达歌曲内在意境的生动的影像,可以更加生动且直观的将音乐作品所要阐释的意境展示出来,并表现出音乐特色。例如,笔者在教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一曲时,就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孩子们在公园、校园等场所的嬉戏活动的场景,这样,学生们就会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内在意境以及创作时的背景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了解歌曲所欲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乐曲的情绪,有助于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音乐与生活的相互贯通之处,准确把握二者间的共同点,实现二者的自然融合,发掘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以及艺术美,引导学生全身心的融通到歌曲演唱当中,从而对歌曲的内在情感以及所蕴含的艺术美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2.3乐理教学

在基础乐理的教学过程中,那些相对较为枯燥的名词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也加大了乐理教学的难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乐理知识的趣味性。笔者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节拍的歌曲的播放过程中,在屏幕上演示相关的乐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基本的乐理知识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可以将图、文以及影视等相结合,这样教师的讲解将会变得更加清晰和生动,自然也就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从理解以及记忆两个角度来分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乐理教学的效果,不但有助于促进教学容量以及密度更加趋于饱和,还能保证教学质量。

3结语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不但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进行教学反思,并积极调整心态,永葆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秦娣.浅析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新课程,2010,11.

[2] 李明明.小学音乐“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01.

[3] 闫婷婷.让多媒体走进音乐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8.

篇5: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学习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的课程,我感触很深,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往往不太注意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看完以后,使我认识到,课堂需要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亲历学习过程,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形象直观的板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引导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学科内容;板书方便、经济,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它们对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教师采取何种教学形式,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有效认知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不管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还是板书,都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课堂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异,不能死搬教案,死搬多媒体和板书,要随机应“变”。

在多媒体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感觉,在这个新的突破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同样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板书。设计科学,富有艺术性的板书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教学重点,体现了知识的框架结构,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应用现代媒体课件教学时,不能只限于一张碟一个鼠标的运作。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没留下任何痕迹或数字,学生就像看了一场动画片,过后对知识的掌握是不完善的。如果老师能灵活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同时又设计出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板书,那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学习到:

一、板书的意义与优势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章节标题;在引入新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求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法则;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途径;在证题、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答过程;在复习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点。总之,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板书可活跃学生的思维, 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学习的习惯 , 激发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 , 增强记忆的效果。那么如何将板书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板书自身的局限

1.不能动态的显示数学图形的变化过程。

2.不能用图片、视频、动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板书书写受书写人的字体的影响将提高或降低教学效果。

4.板书受黑板大小和书写速度的影响易造成教学内容的减少。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更好的教学辅助方式来弥补板书的不足,而媒体的进入就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看看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媒体的特征与优势

(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征

1.信息量大。旁征博引,挖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课堂传授知识内容增加1.5—2 倍。

2.感染力强。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静止的问题按指定的轨迹运动,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色彩缤纷。

3.模拟性真。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减轻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讲等腰三角形和其性质时,用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展示出等腰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不但获得视觉的享受,美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兴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重要应用,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认识。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建议

(一)明确板书的特征、优势、不可替代性和局限性;

(二)明确媒体的特征、优势、辅助特性和局限性;

特别说明:媒体用好是精彩,用不好适得其反;

(三)选择媒体与板书的辅助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力;

学生程度好的学校和弱校的学生是有区别的;

(四)凡是培养学生技能的知识用板书为好;

如讲有理数的运算或者几何证明。

(五)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用媒体为好。

篇6: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乡乜江完小 冉睿

[摘要]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革命,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步形成,并逐步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有效 运用 服务 结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配合有效、高效的运用远教资源,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得到充分的感知,易于理解,做到既节约教学时间,又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利用多媒体,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2、利用多媒体,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形、声、音、光俱全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得到充分感知。

3、利用多媒体能弥补感性材料的不足,媒体具有较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耳闻目睹,有身临其境之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二、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1、借助多媒体,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是新朋友,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对多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很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数学,总的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学习之前,先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动画,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设下问题,这时,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最佳状态,老师再通过充满感情的语言启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

2、借助多媒体,变静为动,促使学生乐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口语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计算机走进课堂后,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提供了条件。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建筑物的外形、门窗、跑道、文具盒、公路等多种实物图,使学生体会到长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再用身边的实例分析长方形对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去掉非本质属性,抽象出长方形的共性,激起学生认识长方形,探索长方形特征的欲望。

3、借助多媒体,探微入里,揭示隐秘,引导想象。

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把一个圆割开拼成一个长方形,近似度较差,引起很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 2 疑的态度。由于感知材料的不充分,导致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相反,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又如教学圆锥体的高、电脑动态演示“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直观、透明、省时,再通过外移,有效地区分了圆锥的高与母线。圆柱与圆锥中底面和高的动态结合,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等底等高”的概念,为体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借助多媒体,教师应注意引导恰当。

引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是提供给学生所不能直观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可用课件展示小壁虎被蛇咬到尾巴后挣断尾巴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小壁虎的心理感受。突出理解“挣”的意思。然后可投影出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时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它尾巴的变化。同时感受小壁虎感情的变化,这样既抓住了课文重点,使其突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

1、教师先要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以及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哪些地方需要借助于何种媒体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选择好媒体,使媒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2、教师其次还要安排好教学程序。把演、讲、练科学地结合起来。并要编写好教学设计,除了常规的项目,还要有教学内容的详细 3 安排,以及媒体教材先看或听一遍,还要将媒体内容按顺序排好,该不该播放的部分都要做好标记。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吸引学生,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是,选用电教媒体,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放弃传统教学,要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适时的时机,避免华而不实而达不到教学要求。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要就是媒体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并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运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其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虽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联接各种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适时辅助,如何创设丰富的情境,怎样发挥最佳效应,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将是我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讨和总结的问题。

四、如何有效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资源的运用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

资源的运用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目的和任务,才能有效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科教学。有些危险的实验以及在器材缺乏的情况下,用资源提供的模拟实验代替完成,让学生直接接受,也会是更好的选择。总的来说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要结合学科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不要让课程成了资源的展示。

二、结合教材重难点,合理选择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的重难点、认真筛选、加工,为我所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决赛上,我看到许多教师能从教材内容出发,把卫星IP数据广播接收下来的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了有效地加工与整合,为学生量身定做了真正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课件。《蒲公英的梦》,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景“蒲公英的梦境和不幸遭遇时动画”,让学生在蒲公英的梦境这美妙的旋律及形象动画中,感受到了蒲公英梦境的美以及现实生活的不幸,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在音乐及动画中,学生进入到了蒲公英的心灵深处,体验它的情感变化。这样一种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完全融入了课堂,不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很好的为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提供了帮助,学生学得愉悦,教师教得轻松。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运用教学资源

一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是否高昂,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准确,直接反映老师使用资源是否合理,课件展示是否恰当。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生活阅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素材,与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媒体展示”和“示范课例”等栏目资源紧密结合使用,或通过剪、删、改、增等方法处理、整合而成新的资源,使其内容更接近现实、更适合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其学习的乐趣。如上《太阳》这课,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神州五号”卫星上天的图片导入新课,提出质疑,然后让学 5 生说出课前收集到的本地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引入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的学习,这就把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有效整合,优化了教学环节,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根据教师的实际,合理选择运用教学资源

在朗读教学中,由于有的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根本无法范读或领读课文,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在朗读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听光盘里的老师范读完后、让学生跟读,反复练习,以帮助我们克服了语言不规范,范读困难的问题。

用光盘资源示范教学,还可以弥补边远小学因缺少音乐、美术教师开课不全的问题。一位老师在五音不全的情况下,又必须完成音乐科教学任务,这比攀天还要难,农村远教工程为我们提供了涵盖小学音乐全部课程的光盘资源,老师可用光盘资源示范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动画,参与游戏、歌剧表演活动中学习歌曲和音乐知识,让光盘中的专业老师代替我们的教学,效果往往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有选择地利用卫星资源和光盘资源教学,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进行专题教育,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的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应用资源的基础,只有具备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

[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谭姣连 罗刚等著.[3]《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教材(上册)》(广西教育出版社 于丽华 方展勇 蒋万文等)

篇7: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一)音舞结合 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的收缩力,有益于肌肉的发展,肌肉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也使骨质变得更加坚强,关节的稳固性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在舞蹈中还特别要求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音舞结合 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音舞结合 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一)形体基训动作趣味化 在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形体基础基训,任何学习舞蹈的专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一段相对漫长的形体训练过程,从而掌握一些舞蹈的基本元素和技能技巧,给自己塑造美的形体姿势。这一过程既枯燥但又必须掌握。形体基训趣味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律动中来学习掌握,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例如,在古典舞基训教学中非常注重眼神和手势身段的训练。在音舞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一系列的眼神手势及身段加以整合,以“到果园子里摘果子”为题,让学生去寻找树顶、树下等各个方位的红苹果,同时让学生用眼神来表示自己所摘的是又大又甜的红苹果,还是又青又酸的青苹果,让学生在寻找果子--摘果子的模拟中掌握一些前靠、后靠、捻身、兰花手、运手等等一些最基本的手段练习。又如通过“脚的对话”“水上芭蕾”等一些趣味性的律动,让学生来学习掌握一些勾绷脚及脚位、手位的基本练习等等,通过趣味性的律动,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塑造美的形体姿势。

(二)民族舞经典动作儿童化

考察当代音乐教育,特别是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大放异彩。这些音乐教育体系共同特点之一 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这就证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道理。中国是56年民族的文明大国有着56个民族璀璨的音乐舞蹈艺术文化,是世界丰富的艺术宝库。学习和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地爱国之情。

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大多都保持着原始的血液,自然纯朴,贴近生活。因此,尽管小学生对很多少数民族缺乏了解,但只要教师认真地去研究、去提炼各少数民族舞蹈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作,都可以把它变之为学生易于接受与模仿学习的动作。也就是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地位上去学习挖掘民族民间舞的经典动作,使之简单化、儿童化。例如在教学蒙古舞时,教师就应抓住硬肩、笑肩、骑马、挤奶等经典动作,把它简单化、儿童化。在教学硬肩、笑肩时就用儿童化的语言告诉学生:挤奶桶放在身前,向前看看满了没有,再看看身边的人(硬肩教学)嗬!我能干多了(笑肩教学)!

(三)国标舞基本动作游戏化

国标舞是舞蹈的一种特别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不同于芭蕾舞、民族民间舞,更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在社会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国标舞的教学,更能让学生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仪态和行为美。但国标舞相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成人化,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之游戏化,才能更好展开教学。

例如: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戈舞,并吸取了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髓,具有很强的力感、动感、质感和美感。教师就可以选择性地取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如踏步、踏点步、抬跳步等并把这些基本动作创编成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即让几个舞蹈素质好的学生来扮演“找朋友”的人,听音乐每人做一个基本舞步开始找朋友,找到谁,谁就与之一起跳。)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动作。

三、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 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篇8:多媒体与音乐课堂的结合

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感觉在对多媒体教学的技术的应用上, 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如: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始至终只是对多媒体课件的罗列, 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忽略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同时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后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 必须使用多媒体技术, 甚至认为“只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 其教育就是现代教育”……我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致分为三类:

1. 多媒体教学目标不明, 主体不清。

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 也就是说, 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 是学生学习的帮手, 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课堂教学的主体仍然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不能只当多媒体的“解说员”, 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 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 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的基本规律, 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效地发挥作用。

2.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不足。

多媒体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 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 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计算机应用能力欠佳, 不能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 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应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技术, 这是作为知识经济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技能的一部分。全面的了解多媒体技术, 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效、熟悉的制作课件, 更有利于教师全面的掌握适时使用多媒体技术, 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及传统手段的优势, 实现教学目标。

二、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是全能的, 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各自的长处, 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 不存在一种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全能教学手段。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一种手段会比另一种手段更有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 树立正确的观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觉得在音乐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上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 以学生为主体,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音乐教学中,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必须有自觉的意识, 能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多媒体技术作为知识经济新时代下的新兴事物之所以被引入音乐教学, 是因为它能够在视、听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下, 适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 和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 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媒体, 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 培养教师综合素质, 提高多媒体技术使用水平。

新的教育理念下, 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具备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要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 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要理解新教育理念, 并在其指导下, 努力学习和研究多媒体技术, 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善课堂教学。

3. 以教师为主导, 树立正确的媒体观。

在音乐教学中,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各个学段的学情特点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服务。

4. 转变教师观念, 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音乐教学好坏的主要标准始终是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合理程度、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环节的流畅程度、教学过程是否完整等等。而不是教学手段的新颖和现代。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明确音乐教育基本的方向与目的, 要了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其地位只是一种良好、潜力巨大的教学辅助手段, 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或是其他。

篇9:多媒体教学与小学音乐的有效结合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应用面也越来越广,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未来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爱好,他们大多会对直观、形象生动且富有创造力的动态事物感兴趣。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正好能为学生提供动态、直观、色彩充足的影像环境。这些动态影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尤其对那些刚刚步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不够,单一的课堂教学很难使他们完全集中注意力。而拥有丰富多彩的音像资源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则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创设教学情境。

2.带给学生最直观的音乐体验

多媒体技术给人以最直观的视听感受,它有效改善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抽象化的讲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各种音乐短片、音乐表演,让学生能直接观看到音乐作品的表演,视听结合能够使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一些经典的音乐表演,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去现场观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充分获得高品质音乐艺术的体验。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教学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进动力,以审美为重、兴趣为先,这与我国数千年一直坚持的音乐文化的内涵相符合,同时,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除了发展德育、智力之外,更要注重审美教育的培养,多媒体技术带给人们多姿多彩的广阔世界,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音乐之美,正所谓以美唤美、以美育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美好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有助于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辅助工具就是多媒体,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声音、图像、影片等融为一体,创设出多样的教学情境,传递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独特的艺术氛围中感知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运用影、声、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效果也随之增加。

2.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有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现阶段小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放学放假后总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对音乐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多媒体技术通过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向学生表现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到音乐欣赏课时,可用多媒体播放经典曲目,并向学生讲述这些曲目背后的故事,感受到音乐文化的力量,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课本以外的世界,学生自然而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持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论是学习什么样的科目,也能主动学习。音乐课本身就比数学、语文等课程具有优势,用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

3.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传授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和范奏、对学生鼓励的眼神,这些都是电脑所不能做到的。教师的个人角色、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自身最大的财富。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要给学生留有参与和交流的空间。课件的设计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却单单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听、演、评、想象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下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4.在歌曲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歌曲课堂教学只有录音磁带。教师在教学讲解歌曲时,只能一遍遍重复地给学生放某一首音乐作品,有时候遇到需要特别讲解的知识点时,则需要快进或倒退。这个过程往往会因为磁带或光盘的操作缺乏灵活性而被放弃,这不仅浪费了课堂资源,还耽误了教学时间,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计算机操作能比较轻松、快捷地找到需要特别讲解的地方,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播放经过分解的歌曲音频或视频,专业化的音像讲解能让学生更直观、明了地掌握歌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对歌曲进行剪辑、编辑。将多首歌曲片段比较播放,给学生呈现一个直观的音乐形象,在歌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降低歌曲教学的难度,还能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音乐素质的提高。

篇10: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八十年代,电化教学的概念提出后,音乐教育工作者将录音机、幻灯机等带“电”的仪器设备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末开始,CD播放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播放机、组合音响、投影仪等设备逐渐加入到音乐教学中,教学效果随着“视听结合形式”的成熟而有明显提高。

多媒体音乐教学以声、光、电为主,利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教学手段,在创新中大胆实践,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1】

一、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有选择性

当前,音乐多媒体课件大致有课堂演示型、自主学习型、资料工具型和教学游戏型等类型的课件。教师在使用时要慎重选择,注意自己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接受能力、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免欲速则不达。

例如,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追求形式。但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还存有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音乐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有些课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到尾唱戏,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常规媒体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其功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应以“扬弃”的观点来看待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粉笔、黑板、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充分、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产生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盲目地、机械地套用它,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源,从而走向华而不实的尴尬境地。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看似内容丰富,实际是眼花缭乱,讲些什么都不知道,真是喧宾夺主。所以我们制作课件要讲究适用即可,画面不可太花俏,以免喧宾夺主,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主题之外。

3.再完美的音乐课件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粉笔、黑板等实物教具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另外,如果音乐是能用黑板来讲清楚的,那又何必用课件呢?书本上有的东西,用不着再做课件,从刺激-反映的心理测量角度看,文字说明是最弱的。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内容要以使用和必需为准则,如果课件反映的内容通过常规教学方法就能完成,或者用课件只是取代了黑板和幻灯片的作用,显然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用课件只是将教材“搬家”,就更加得不尝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些内容用多媒体课件表达,效果反而会事倍功半。音乐知识靠朗读是不能很好理解的,与其用长篇大论来讲述,还不如截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舞曲放在课件中,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既有了审美体验也能掌握知识,加深了印象。

二、多媒体运用在音乐课堂中的优越性

1.多媒体的音乐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再者,无论什么教材它的知识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传统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传授教材中的那点知识,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人们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相关知识并整理后在课堂中交流学习,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音乐展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构图要新,题材要奇,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效果要好很多。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音频、动画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

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外音乐欣赏课如果还停留在单纯的以讲解与欣赏为主,仅仅追求听觉感官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相信这种教法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弥补这一不足。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声、光、电有机结合,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设备提供图片、电影、历史人文等大量的相关信息,延伸课堂内容。

3、多媒体的音乐教学易于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里展示了以一个大森林的景象,学生边听乐曲边出现不同的动物,学生们将自己内心的感知和屏幕上的表象结合起来,通过不同乐器、不同声色产生不同的效果辨别不同动物的不同形象:狮子的勇猛雄壮、小乌龟的锲而不舍等,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就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4、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首歌曲,片面的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教学机械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容易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呆板的音乐课堂呢?

再如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

显然,学生对这样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所以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上一篇:大学生大四总结下一篇:学校师德建设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