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走进数学课

2024-04-30

故事走进数学课(精选6篇)

篇1:故事走进数学课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面贴了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后反思 :学生是在童话故事中慢慢长大的,他们喜欢听童话故事,也非常喜欢讲童话故事。因此,有趣的数学故事就经常走进我的课堂。数学故事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在讲数学故事的过程中,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深受故事的感动和启发。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几乎天天都接触童话故事,在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他们非常喜欢听故事。在课堂上故事的魅力依然不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大法宝。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而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甚至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新教材的内容设计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习内容和练习的设计非常注重童趣,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篇2:故事走进数学课

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中心小学

郝凯丽

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往往很多,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课堂上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而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导入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有时还需要启发引导,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有时引导孩子们自己编故事,可以很好的启发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得这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说说故事在数学课上的运用。

一、利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构思相关的故事。

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阳光灿烂,兔妈妈领着两只可爱的兔宝宝去拔萝卜,有红又大的萝卜,兔宝宝们看见高兴坏了,小兔白白拔了23根萝卜,小兔灰灰拔了36根萝卜,这下可难坏了兔妈妈,他们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呢?哪位好心的小朋友愿意帮帮兔妈妈?”每一位同学都愿意做好心人,所以他们就会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结果。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算式,变成有趣的故事比直接说“请同学们计算以下算式”效果好多了。

二、利用故事突破教学难点,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决》可以设计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利用故事进行练习,调动情绪

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是以三角形王国竞选新国王的情境中展开的,并把这个故事贯穿课堂全过程。由于三角形王国中的老国王去世了,各种三角形来竞选国王,竞选国王的标准是谁的内角和大谁当国王。同学们参与到这个童话故事中,帮助他们选国王,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让他们理解不同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练习还是以这个童话故事为载体进一步辨析不同三角形两个内角和与90度的关系。本节课巧妙的设计,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

四、利用故事,进行思想教育

利用故事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练习时讲一个故事: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青娃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心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青娃那样生活在这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青娃道:“青娃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 青娃说:“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沉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心想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上去了。”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醒来,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到了晚上蜗牛睡觉时又滑下了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呢?同学们能算出来吗?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显得很激动,很想知道答案。在这里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设置悬念,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变被动为主动,并且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习蜗牛那种契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习上就应该一天一天去积累新的知识,忘记了就应该及时的去复习。

篇3:让美丽的故事走进课堂

一、用于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 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 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导入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 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例如, “原电池”新课导入, 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在伦敦上流社会, 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 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 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 自此以后, 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 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 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听到这里, 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 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这时, 话题转入原电池的学习,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于教学过渡, 设疑启智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巧妙的过渡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 同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带入知识新天地。例如, 讲完“硝酸跟金属反应”向“王水”过渡时, 可以这样处理。设问“有没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强, 能氧化金、铂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例为证。我讲了一个“玻尔巧藏金质奖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丹麦, 下达了逮捕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的命令。玻尔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和防止诺贝尔金质奖章落入法西斯手中, 他机智地将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特殊的液体中, 在纳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几年。直至战争结束, 玻尔重返家园, 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 并重新铸成奖章。在学生惊奇之余, 又反问:“你们知道这种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吗?”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分, 这几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于教学结束, 延展知识

为了前后知识的连接, 一节课结束时可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成功的课堂教学, 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化学故事应用于课的结尾, 能借此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例如, 在“乙醇”一节课的结束阶段,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个“造酒不成变成醋”的故事。相传杜康是制酒的鼻祖。杜康之子黑塔子承父业, 移居江苏镇江一带操起了造酒的行当。有一次, 黑塔根据父传秘方将谷物薰熟后放入酒窖发酵, 后来有事外出, 一去21天。回家后, 方才想起先前的一坛酒, 他想这坛酒肯定变质了, 慌忙来到酒窖, 揭起盖子, 意外地发现, 酒坛中飘出一股清香, 酸中带甜, 酒不仅没有变质, 反而变成了另一种东西, 黑塔就把它称为“醋” (意在“廿一日”加一个“酉”字) 。于是, 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品———醋就来到了人们的餐桌上。那么, 为什么酒会变成醋?这中间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呢?这样的提问, 自然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 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去讨论、去探索, 为下一次讲“乙酸”埋下了伏笔。

篇4:让故事走进课堂

【关键词】故事 ; 课堂 ;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5-02

一、利用故事,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的开始就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呢?我们可结合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故事并配上绘声绘色的表演,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第三册教材“认识多边形”时,我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情境:多媒体出示带笑脸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图形唱呀、跳呀,并配音:这些图形呀在一起玩得可开心啦!这时,他们提出来玩分家家的游戏,就是找出一个与其他图形明显不同的分出去,可想呀想呀,谁都不愿意被分出去,(出示图形绞尽脑汁想问题和愁眉苦脸的样子)怎么办呢?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好吗?一听说是做分家家的游戏 ,同学们兴致可高了,个个神采飞扬,各抒己见。形象直观的故事情境营造了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比如,在教学第三册教材“可能性”时,我设计了阿凡提抛金币的故事:有一个老财主可小气了,阿凡提给他做了一年工,可到了年终,阿凡提问他拿工钱,他却找碴不给,最后说让阿凡提抛二十次金币,如果每次都是正面就把工钱给阿凡提。阿凡提心想,可要狠狠地治治这个吝啬的老财主,回到家,阿凡提想呀想呀,后来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让每次抛的金币都是正面,老财主只好乖乖地把工钱拿给了阿凡提。同学们,阿凡提到底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你们想知道吗?这可要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性。

二、巧用故事,突破难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尤其是算理方面的知识更是如此,有时巧用故事则可化难为易。如在教学第四册教材“隔位退位减”时,结合计数器的演示,我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个位上0减9不够减,个位弟弟着急了,这时,十位说话了:“个位弟弟,你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可十位一看,哎呀,自己一个也没有呀,怎么办呢?忙可要帮到底了,我来问问百位吧!可百位也没有呀,只好求助于千位了,千位大哥一听个位有难,很快就把十个百借给了百位,百位又连忙把十个十借给了个位(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演示),看到千位、百位、十位都这样热心帮助自己,个位弟弟可感动了,连忙说:“谢谢各位大哥。”你们看,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它们多团结呀,我们可要向它们学习,互相帮助。同学们在故事和操作中理解了隔位退位减的算理,又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思想教育。

又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意义,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说……学生听完三遍后,让学生说说听故事的感受和自己的发现,并让学生接着讲一讲,学生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知道了循环就是周而复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三、通过故事,结束新课

课堂总结能把一节课的知识融会贯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故事则能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善于把所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比如,在教学完“0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动画出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数字0,边表演边说:“我是数字0,同学们喜欢我吗?我虽然表示一个也没有,在尺子上也可表示起点。小朋友们可千万别小看我,我的作用可大啦!今后,我会经常来看你们的,我很愿意做你们的好朋友,再见啦!”

又比如,在教学第五册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快下课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在向西天取经的路上,天气可热了。有一天,孙悟空和猪八戒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商量着怎样分这个西瓜,如果平均分,他们师徒四人,每人能吃到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是猪八戒却说:“猴哥,我想多吃一点,行吗?”孙悟空听了,说:“你这个馋猪!就给你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吧。”猪八戒一听,急忙说:“不行,不行!四分之一太少了!”孙悟空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就说:“那你就吃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吧。”“太好了,太好了!”猪八戒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催着猴哥赶快分西瓜。孙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给了猪八戒其中的一份。这时,猪八戒手捧着西瓜却哭笑不得,大呼上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听了故事后,根據所学的知识一一讨论起来,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挖掘数学的魅力,设置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故事情境。让我们保持一份童真,和学生一起在故事中寻找乐趣,寓趣于教,寓趣于学吧!

篇5:走进我的读书故事

大家好,一起走进我的读书故事吧。我在书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丑小鸭》。话说丑小鸭一生下来就特别特别的丑,很快就被主人给遗弃了。丑小鸭历经无数次的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一个老婆婆家,老婆婆收留了它。可是老婆婆要丑小鸭生蛋,由于它太小了,不会生蛋,就被老婆婆家的母鸡奚落。丑小鸭自尊心严重受挫,只好离开老婆婆家去远方流浪。白皑皑的隆冬到了,丑小鸭嘴都冻紫了,身子也被冻僵了。还好丑小鸭被一位善良的农夫捡了回去。但是农夫的老婆却不喜欢它,常常打它。可怜的丑小鸭这回只好趔趄地来到地里。春天来了,丑小鸭看到湖水中的白天鹅很是羡慕,自言自语道:“如果我能像天鹅那样该多好哇!”就在这时候,一件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丑小鸭竟然真的变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鹅。

大家说这个故事励志吗?反正我读了这个故事后,真正领悟到了只要执着追求,不要害怕自己笨拙,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让你意想不到的成功。丑小鸭,你是最棒的!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篇6:走进童话故事教学实录

一、听故事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师:自从我们班成立图书角以来,我们班的同学最爱看书了,老师也爱看课外书,但我最喜欢看童话故事,你们最喜欢看什么书呢?

生:童话故事。

师: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大家一定看过不少,你们还记得哪些故事?

生:《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 ??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呢?

(生讲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孩子,你讲得真好!(生鼓掌)小女孩的命运真的很悲惨,我们都很同情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童话世界。

(板书:走进童话世界)

【通过启发谈话,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讲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了解童话

师:同学们平常在课外阅读中都有收集资料的习惯,课前老师布置收集有关童话的资料,你们一定收集了不少。下面请你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生1:童话是通过大胆而合理的幻想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 生2:在童话世界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都能开口说话,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生3:童话分两类:一类是作家创作的,一类是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的,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的。

生4:我知道丹麦的安徒生、英国的王尔德、德国的豪夫、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他们都是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5:《格林童话》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共210篇,《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都选自《格林童话》。

师:(过渡)孩子们,你们真不错,收集了这么多!童话的故事有趣,想象丰富,不仅能引人入胜,还能给人们以启示。相信大家已等不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吧!

【让学生了解有关童话的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走进童话世界

1。 明确课外阅读的读书方法

师:同学们,记得我们第三单元讲的内容也是有关童话故事的,大家知道用什么方法阅读童话吗,谁来告诉老师?

生:了解主要内容。

生:划出优美语句,抓重点段落理解感悟。

生:边读边想,感受人物特点。

生:做好积累,写下收获。

2。 师生共读故事《小青虫的梦》

师:同学们明确了读书方法,我们就来尝试一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小小的丑丑的青虫,他最终变成了什么?一路走来,他心中有一个怎样的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冰波先生的经典童话故事——《小青虫的梦》。

(师生共读故事)

师: 回头浏览一下整个故事,用一两句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一条长得丑丑的小青虫,酷爱音乐,可是他每次听音乐,蟋蟀都不喜欢他,常常把他赶走,小青虫只好做了一个茧,躲在茧里偷偷听音乐,后来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生:当他的梦醒来后,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小青虫对音乐执着的热爱。

师:那是怎样的音乐呢?

生:蟋蟀在弹琴,“吉铃铃??”

【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了解了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一步阅读童话,理解童话。】

过渡:美妙的音乐成了小青虫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故事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小青虫对音乐的热爱呢?划出有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划出有关段落和优美语句,并组内交流。

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 小青虫为什么“躲”起来“动也不敢动”?

生:怕惊动了蟋蟀,打断了音乐,不能听音乐

——是啊,他就那样静静地听着,让悠扬的旋律传入耳中,轻轻流进心里。

师:“爱得那么痴迷”,究竟爱到了什么程度?“痴迷”是什么意思?

生: 爱到极点,无法自拔。

生:“痴迷”是入迷的意思。

师:小青虫为什么会发出轻声的叹息呢?

生:他听得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师:多么痴迷的小青虫啊!

(指导朗读句子)

过渡:小青虫爱音乐,爱得那么痴迷,可是蟋蟀讨厌它,不喜欢它,它怎么办呢?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片段(从“小青虫躲在一片树叶下”到“在茧里轻轻回响”)

师:小青虫为什么要悄悄地织茧呢?

这样,他可以藏在茧里听音乐,不会被蟋蟀发现,不会被赶走。 师:这个淡灰色的茧,能起作用吗?

生:能,因为这个茧只有音乐能传进去,其它声音都挡在外面,

小青虫可以尽情地欣赏音乐。

过渡:无比酷爱音乐的小青虫,在音乐声中睡着了,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他醒来后发生了什么事?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片段(从“当小青虫醒来”到“让音乐变得更美呢”)

师:小青虫终于从梦中醒来了,变成了蝴蝶,美得让高傲的蟋蟀都忍不住连声赞叹。蝴蝶对音乐的爱停止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琴声又响了,蝴蝶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从这几句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蟋蟀美妙的音乐“吉铃铃??”

生:我仿佛听到了其他昆虫演奏的优美的音乐。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明亮的月光下,一只蝴蝶在轻快地舞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蟋蟀在为蝴蝶伴奏,台下的观众很多很多。 师:这时候蝴蝶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激动,陶醉??

(指导朗读,读出这份美好。)

师:(过渡)

白云的梦中有蓝天,所以他总是在天空飘荡;

小溪的梦中有海洋,所以他总是一路欢歌;

上一篇:主官培训体会范文下一篇:退保难道要写申请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