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2024-05-21

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通用11篇)

篇1: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期中考试是半个学期学习成效的全面检验,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下半学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期中考试成绩?在今后的学习中又应如何调整学习状态?老师们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正确看待成绩。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问题的暴露,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绩的催化剂。相反,本来自己学得不好,却由于这次考得很好,使得很多问题被掩盖了,自己还以为没问题了,从而放松学习,必然会导致下一次的落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找出了问题,从而导致下一次的成功,那这一次的失败就是必要的。这次的成功如果让你失去警惕,导致下一次的失败,那么这一成功就显得毫无意义。

第二,如何对待做错的题。对试卷中的问题应仔细归类,不能单纯把错误归为马虎。对丢的每一分按如下原因归类: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时间不够、过程不完整、能力不及等等。经过认真地分析你就会发现你的真正弱项,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第三,多角度看名次,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还想保持原来在班上的名次是不可能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了。尤其是一些总是排在后面的同学,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这时就需要每个人都要理智。排在最前面的、排在后面的都要多角度看名次,因此还要对自己纵向比较一下,自己是否进步了。不要将自己的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名次上,否则就很难继续进步,有些同学可能还要盲目乐观,会一点点地退步。

第四,制订可行的计划。“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调整好心态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在制订计划时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要有短期的目标,能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考试的信心。又要有远期的目标,让自己看到希望,增强动力。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

我们在校学习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大考小考。一提到考试,有的同学就紧张,甚至惧怕。其实,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考试与分数。一考试就紧张,说明这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考试在学习中的作用。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老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都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激励作用。考试是对同学们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过程是把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大家思维能力、创造精神,锻炼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还可以激发大家的进取精神。认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修订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有一人,在他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二十二岁时,角逐美国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三十四岁时,角逐美国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四十五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他五十二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联系我们自己,考试失败,便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是不应该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坎坷,学习也是如此,不要把分数看得过重,但也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而应通过试卷讲评,大家进行反思:若考得分高,则我们总结经验,继续发扬;若考得分较低,则反思为什么会有如此成绩;若是基础差,“欠帐”太多,则要尽快把“欠帐”补起来;若是基础知识掌握有缺陷,则必须认真阅读教材、请教他人,及时把缺陷补上去;若是粗心大意,则要在平时学习中,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每次考试才能成为同学们勤奋学习的“加油站”。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要消除自卑心理,必须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痛下决心,刻苦学习,基础差些可以很快补上去,学习成绩也会迅速提高。

篇2: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一、找出失分点,针对性复习

试卷发下来后,有的同学原本会做的题目在考试却没有做出来,这就这部分同学对相应的知识点掌握不透彻,没能熟悉运用知识点来解题。那么,接下来的复习就要针对自己不熟的内容,重点复习。

二、提高做题速度,掌控考试时间

有的同学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题目没来得及做完,每个人的学习程度和做题速度都不一样,大家要通过模拟考试来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训练自己的做题速度,管控好做题时间。一般而言,做题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中间有不会做的题目要果断放下,不要钻牛角尖。

三、分析错题,做好错题本记录

篇3: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语文教辅现象

一.如何正确看待语文“教辅现象”

“教辅热”是新时期基础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 特别是新课改以来, 有关教辅书的是是非非时常会跃入我们的视线, 冲进我们的耳朵。纵观人们议论的焦点,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辅书量多类广, 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难以选择;二是教辅书背后涉及到敏感的金钱关系和复杂的利益主体, 为大家所诟病。撇开这两个外在的方面, 如何从教育的视角正确看待语文课堂中的“教辅现象”, 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话题。

教辅书, 顾名思义, 就是对教学起辅导或辅助作用的材料, 它既立足于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说明和解析, 又超越教材, 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同时编排一定的练习, 是学科教材的有益补充。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还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 教辅书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 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属性以及其作为人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决定了较之别的学科, 它在某种程度上更需要借助有关资料包括教辅书进行学习和积累。

随着社会出版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流通渠道的发达, 昔日只有教师才有的语文教辅书如今也摆上了学生的课桌, 走进了语文课堂, 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然, 如果学生能把教辅书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科学合理地借助教辅书学习语文, 也本无可厚非, 问题的症结是现在很多学生对教辅书的依赖程度到了“痴迷忘我”的地步, 这确实是很危险的。语文课堂上, 形形色色的教辅书粉墨登场, 它们是学生心中的“宝典”, 是其回答教师提问的“利器”, 也是其完成作业的“秘笈”。面对语文课堂泛滥成灾的“教辅现象”, 语文教师就不能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了。

我们都知道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独特感受、自我理解、个性表达, 如果语文的学习过分依赖教辅书, 依赖教辅书上现成的答案而架空自我的话, 表面上看来学生课堂问题回答得很精彩, 气氛很热烈, 课后作业完成得也很出色, 教学的效果很明显, 实质上却因为缺少学习主体的深层介入, 学习的内容很难对学生产生浸润式的影响, 外在的学习内容也就不会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成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和目标也就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另外,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 如果一味地借助教辅书, 相信教辅书, 唯教辅书是从的话, 时间一长, 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和懒惰习惯, 漠视教师的课堂教学, 淡化自我学习的意识, 最终导致其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评判的精神、自主学习的信心, 当然,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 语文课堂中的“教辅现象”, 看似小事, 细究起来, 非同小可, 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辅现象”

对语文课堂中的“教辅现象”有了清醒认识之后, 就需要正确地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我觉得语文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辅书的作用

语文教辅书本身没有错, 不能因为课堂中“教辅现象”的泛滥成灾而将其全盘否定。教辅书对语文学习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有教辅书总比没有的好, 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辅书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辅书的作用再大, 也是辅助的作用, 它不能取代教材的内容, 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 更不能取代自己的思考。教辅书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只是代表了编者的看法, 而编者的看法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也并不一定是权威的、完美的见解, 作为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对待教辅书上的内容不能不加选择、不动脑筋地完全接受, 盲目信从, 要保持独立的见解。总而言之, 要让学生明白教辅书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发、引导、借鉴、补充等层面上, 不要夸大它的地位和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教辅书的使原则

学生对教辅书的使用应坚持适时性、适度性和目的性的原则。所谓适时性, 就是要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教辅书, 比如在课前的预习环节, 比如在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比如在自读课的学习当中, 比如在拓展延伸的方面……此时利用教辅书, 可以收到指导帮助、点拨引导、举一反三、拓展延伸等效果, 有利于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也有利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所谓适度性, 就是对教辅书的使用要有一个“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其中的妙语佳句、真知灼见, 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 为我所用;其中的匠心独运、奇思妙解, 也完全可以用包容的眼光, 供我借鉴;而对其中的陈词滥调、曲理歪解, 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为我所弃, 切忌全盘照搬, 过度依赖。所谓目的性, 就是要时刻牢记使用教辅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眼前的作业、不是为了应对教师的提问、不是为了学习的轻松, 而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语文, 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作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现在教师有的教辅书学生也有, 教师没有的教辅书学生还有, 过去教师与学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如今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一本教材加一本教参的语文教学图景也已成为历史,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时下一些语文教师的观念仍然生活在过去的时空中, 他们未能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也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对语文教材的解读缺少自己的看法,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缺少自己的见解, 课堂教学只会照搬照抄教参或教辅书上的内容, 这种不学无术的教学行为, 不仅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利, 而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学生看到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在教辅书上全能查到时, 看到教师提问的问题教辅书上全有解释时, 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在教辅书上都有答案时, 在惰性心理的支配下, 他们会慢慢地不再听讲, 不再做笔记, 不再用心学习, 因为手中的教辅书足以帮助他们应付眼下语文学习中的所有问题, 至于后果会怎样, 他们哪会想得那么多、看得那么远呢。作为教师, 这样的结果不会想不到, 如果心里清楚, 却无动于衷的话, 这未免就太不负责了。

所以, 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语文教师要好好学习, 用心钻研, 认真备课, 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与学生展开真诚的对话, 语文教师只有自己先从教辅材料的阴影中走出来, 才会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乐园。

三.小结

篇4:要学会辩证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

一、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好纵横对比,科学分析学生每次考试的得失成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不仅具普遍性和客观性,还具有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在承认事物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和复杂多样性,做到因势利导,根据现有条件和事物固有的属性,努力创造条件,建立起有利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新的具体联系。因此,每次考试结束,笔者大体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和分析学生的成绩:

首先,做好纵横联系对比,明确学生每次考试的得失进退。事物既有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横向联系),也有自身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纵向联系)。通过对事物的横向联系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差距,弄清得失之所在;通过对事物的纵向联系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的发展线路,清楚进退之关键。每次考试,笔者都会分析所教班级的学生与其他教师所教的学生的“两率一分”(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的比较情况,分析所教的学科成绩在学生同期所学其他学科的成绩比较,分析所教的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对比情况,以更好地明确优势、寻找差距。同时,还将所教学生的本次考试成绩与以前考试的“两率一分”进行比较,以及时发现学生对本学科的投入程度以及自己近期教学新尝试的成败。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纵横比较,要求他们思考并自我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我的优势学科是什么?我的劣势学科是什么?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在哪里?我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具体表现在哪里?这样,通过师生共同反思,及时明确每次考试的得失进退。

其次,做好因果分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下一阶段教学行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因果联系是现实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联系,它是指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的先行后续、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存在着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现实中不存在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不断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因此,每次考试成绩公布,笔者都不会停留在“两率一分”的表面了解上,而是深入分析学生每道题的得分率,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考试状态、从考试的卷面答题与教师的评卷过程等方面全面总结学生每一道试题得分、失分的原因,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并提出整改措施。每一次考试,我都会明明白白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更没有毫无根据的成功。”在分析反思中,学生更加感悟到努力奋斗不一定成功,但不拼搏绝无成功的可能,会在今后力争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少走弯路、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学会从整体着眼,搞好局部,引导学生扬长补短、精益求精、全面发展,形成整体比较优势,实现最优目标。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也是现实中最重要、最普遍的联系之一。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不可分割,互相制约,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与状态影响着部分的存在与发展。部分的性质尤其是关键性的部分也影响着整体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善于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选择最佳方案,又要重视局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每次考试成绩公布,作为科任教师,笔者会分析了解所教学生“两率一分”的整体情况如何,把握尖子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深入分析学生每道题的得分率和失分率,然后确定培优补差的具体策略,努力做到抓好两头,推进中间,整体提高;作为班主任,笔者本着对每个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帮助每个学生分析其学科成绩的整体情况,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各是什么,了解自己优势学科中的弱点缺项在哪里,了解自己的弱势学科中的强项和得分点在哪里,然后从升学考试竞争取胜的需要出发,做到扬长补短、精益求精、全面发展,形成整体比较优势,实现最优目标,防止偏科思想与片面发展。

二、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与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引导所有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清缺陷与不足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过程中利用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防止评价上的片面性与绝对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任何矛盾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因此,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方面,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性,也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每次考试成绩公布,笔者都会引导全体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自己,做到既要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失误;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又要时刻清楚自己的劣势与弱点。努力引导学生们做到优者知不足,弱者知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教师应尽力做到让每个学生的优点与成功得到及时的肯定与认可,让每个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被及时发现与修补。教师要坚决防止在考试成绩评价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顾及一点,不及其余。

其次,坚持在全面的基础上,分清主流与支流,引导学生创造条件促进良性转化,防止恶性转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的双方具有不平衡性,矛盾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次方面存在着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坚持在全面的基础上,分清主流与支流。根据主流来判定事物的性质,同时又不忽视支流对事物性质的影响,努力创造条件促进良性转化,防止恶性转化。因此,每次考试,笔者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其分为好、中、差几个层次,然后分批次找他们开个小小的质量分析会。在会上,我客观地指出他们在本次考试中总的表现是属于哪一个具体的

层次,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然后,建设性地提出师生下一步的奋斗目标与基本对策。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现实水平,然后立足实际,在老师的帮助下,奋力拼搏,扬长补短,不断进步。

最后,坚持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抓好典型,解剖麻雀,引导学生反思自我与他人,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没有完全脱离普遍性的特殊性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中坚持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善于用抓好典型、解剖麻雀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既要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和机械照搬的做法,也要反对借特殊性来拒绝学习他人成功经验与反思他人失败教训的错误。每次考试结果公布后,笔者都有计划地召开质量总结反思会。在会上,除了对本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共同问题和共性成功之处进行归纳阐述外,还安排各类典型学生代表(如成绩最优者、进步最大者、退步最大者、学科发展最平衡者和学科发展最不平衡者)上台发言,让他们谈谈各自的经验与教训,然后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这样,就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我与他人,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三、坚持用发展的动态眼光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科学引领学生不断超越与完善自我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一切都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具体阶段与地位,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用发展的动态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及其考试成绩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既对其严格要求,又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其自身的缺点与错误,并尽我所能,热情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其次,用动态的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时高时低,有进有退。教师不应为学生一时的进步与成功而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也不应因学生一时的挫折与退步而失意彷徨、悲观丧气,而是要以一颗平常心引导鼓励学生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坚定目标、拼搏不已,争取笑到最后、笑得最美。

最后,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帮助学生不断超越与完善自我。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教师博学多才,教得巧妙,导得高明,才会有学生学得专注,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因此,优异学习成绩的取得,不仅需要学生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也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我素质的修炼与提高,把自己锻造成学者型名师。在提升自我素养方面,笔者的做法是:努力创造条件,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夯实理论功底;争取外出参观学习听课,参加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学会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拓宽信息来源;勤于教学反思,不断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修正教学中的失误。

总之,唯物辩证法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既博大精深,又可随时随地运用于指导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存乎于心,灵活运用,就能科学地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合理地评价学生,从而引领所教学生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篇5: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的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考试成绩》,首先,我认为我们的家长应该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说实话,做一位独生子女的家长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都没有教子的经验,我们不可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下一个。我们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现在的社会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我们都感到输不起。

升学就业的严峻形势上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我们又把这种压力有意无意的传给孩子,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的情绪往往也会随着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波动。

孩子考试分数高,家长心里非常高兴,当被人问起孩子的成绩时,家长的得意,自豪之情就会溢于言表,孩子考试分数低,家长往往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感觉很没面子。可以这么说,现在大多数家长与孩子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考试成绩。

其实,那个孩子不想考好分数?考试不好,孩子们也难过,每一次考试失败对他们都是打击,如果在这时候,我们的家长还没有教孩子们下一步怎么做,而是选择忽视你们的孩子,那么,只会让你们的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给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心里暗示!开始自卑,厌学,自暴自弃。

家长重视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可以理解的,但当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考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是学习习惯造成的,还是有别的一些原因。坐下来,与孩子一起分析,顺藤摸瓜,把问题了解清楚后,再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这样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篇6: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作者|艾米

一、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复习

通过分析模拟试卷,找出自己复习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复习。看看自己的失分点在哪里,回想当时做题时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是一时粗心做错呢,还是对知识点掌握不透彻而做错的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二、掌握做题节奏,科学安排时间

分析自己做选择题、填空题和答题所需时间,然后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和期望值,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每个人的学习程度不同,需要的答题时间也不同,同学们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节奏,以便在高考中能从容应答。

三、模拟考后及时总结,查漏补缺

模拟考试试卷发下来后,要及时分析总结,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例如选择题,你觉得这两个选项都对,不知道选哪个的时候,说明你对这一块的知识点掌握好不够,那么接下来的复习就要重点复习这一块,回归教材,对知识点查漏补缺。

四、调整考试心态,良好发挥

篇7: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早恋问题

那天下晚自习,走在一群初四的女生后面,听着她们爽朗的嬉笑,不禁羡慕起她们的天真无邪, 突然其中一女孩突然降低语调,神秘的对同伴说,你们知道吗?初一的某某某喜欢上我们班的某,被同样喜欢某的初二女生某某叫一帮人打了一顿.她们所说的那个初一的某某某就是我的学生,那是一个才11岁的小女孩呀,平时看起来文静老实,怎么会?看来现在的孩子们的早熟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了解范围.这不禁引发了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早恋问题?

我们的家长在遇到孩子早恋问题时,往往不能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谈恋色变,草木皆兵;我们老师要么是不知如何是好,要么就严厉批评,昭告天下,往往适得其反,不能解决问题.我认为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什么是早恋?它究竟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哪些危害呢?只有我们清楚了,才可能正确引导孩子.早恋是指中学生过早的对异性发生爱慕的感情,并以恋爱的方式进行交往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早恋是普遍存在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当前,青少年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呈低龄化趋势,有的学生已不满足于互递情书和浪漫的约会,甚至发展到了“租室而居”的程度。因此,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老师甚至是教育学家的高度重视。如何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老师和家长面临的共同问题.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从心理上产生了爱慕异性的愿望。现代中学生性意识发展较早,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以及两性的差别和联系,开始考虑自己如何扮演一个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一天一天就可能会产生爱慕异性的心理。从半懂不懂,两性开始疏远,进入朦胧期,随着向往异性心理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迷恋期,进而开始结交异性朋友,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对特定对象产生钟情,产生爱慕之心。这是中学生主观意志之因素,于是就会产生早恋.中学生早恋还有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把早恋都怪罪在学生本身上,那是不全面、不合理的。我们知道随着国门的打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一些思想意识领域的东西不断的冲击着国人,从追求个人价值到讲究享乐,从崇拜个人欲望的满足到“性解放”、“性自由”思潮,在国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不但如此,社会上到处都可接触到有关两性关系的视、听影象,电影、电视和文艺作品中关于两性间的接吻、拥抱、裸露和床上戏随处可见;公共场所中恋人们的相拥相抱的浪漫情景等。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在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加之青少年们生理较早的成熟,而心理成熟晚,容易情绪化、容易冲动,缺乏自制,缺少自控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使他们在其生理发育的推动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之下,在其为显成熟刻意模仿之下,走上早恋之路,使早恋之风在国土上大有燎原之势。

另外有关艳情录像比比皆是,有关描写艳情的书更是五花八门。中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幼稚、单纯而未成熟,心理亦脆弱,如果观看了这些书或录像,对思想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加上青春期固有的萌动,于是就极易步入早恋误区。

了解了早恋的起因,我们就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在对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的引导。

爱情永远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是人的一生并不全是爱情,它更多地涉及人生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强化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指导,让中学生了解现实的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就有可能使他们从绮丽的梦幻里脱身而出了。所以我们在引导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知法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早恋的系统认识。

1、中学生不宜恋爱的理由

首先,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从认知这一角度讲,我们的中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比较单一;社会阅历比较少,缺少经验,所以使之在看问题时容易片面、偏激,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从情绪方面讲,中学生一大情绪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做事容易情绪化。可能因一点小事高兴、兴奋的不得了,也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心灰意冷而消沉失落。从意志方面讲,中学生的意志品质不健全,缺少自制、缺乏自控,所以有早恋现象的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性罪错,给以后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蒙上一层阴影。所有这些都决定着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这一实现情况,试问:以这样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如何能应付得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生问题?

其次,中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我们知道,任何恋爱、婚姻都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要恋爱就必须有很大一笔经济支出,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生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广大的中学生在经济上还是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自己还不能自立更生。拿着别人的钱去从事和此时主要人生任务没有任何关系的活动,难道不是一件羞涩的事情吗?

再次,中学生在事业上尚未定向。心理学家说: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的黄金时期。因为中学生时期,人的注意最容易集中,精力最充沛,求知欲望最强烈,认知能力最强劲,是为打人生基础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人事业定向的关键期。这可以说是他们此时人生发展的最大任务,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不能有丝毫的懈殆,而此时的恋爱行为势必会影响我们学习和生活,势必会牵制双方的感情和精力,这样就会必然产生矛盾,影响我们任务的完成。总之,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决定我们此时此刻不具备恋爱的条件。

2、认清早恋的危害

首先,早恋必然会造成精力分散。沉缅于早恋情结之中的中学生,势必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编织这种复杂感情之网,有时还常常会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境地,为此中学生必然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在恋爱中常会遇到感情方面的挫伤,这些常常会使他们精神恍惚,情绪低落,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活动效率,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本身就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和体力劳动,需要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需要他们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中学生要应对繁重的学习和工作就已经很吃力了,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应对因早恋而产生的情感压力。

其次,早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中学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并未真正形成,对人生和爱情这样重大问题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所以使得青春期的早恋具有显著的下列特征:

1、由于早恋多由内在冲动和对方异性外在吸引而产生,因而缺乏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基础。

2、彼此往往是对对方某一方面的优点产生的倾慕之情,缺乏对对方的全面评价。

3、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极易发生性行为。

4、缺乏外界的支持和赞同,极易经不起考验,不欢而散。

由于这些特点,中学时代的恋爱成功率极低,据调查只有不到3%,而且据跟踪调查的数据表明,这些成功的婚姻其离婚率是最高的。由此可见:早恋之花是一朵不合时宜极易凋谢的花。

再次,早恋极大地影响着人际关系。中学时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与同龄异性和同性建立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各种人交往。而早恋却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有早恋表现的个体实现、达成这一主要任务。因为早恋的同学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个异性个体上,这就大大减少了与其他人交往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使他(她)丧失了与许多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累积各种交往经验的机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恋的同学很难做到正常地与异性交往,因为有一个亲密的异性交往的对象,他们再与异性交往的时候常常会心有余悸,生怕自己的“恋人”因误解而产生感情的纠纷、破坏彼此的关系。所以总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往,或者是尽量不与异性交往,以次表示自己的忠诚等等。这些都在客观上阻碍他们与同龄异性和同性的正常交往,极大的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二、异性交往法

家长和老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异性交往的方法。

1、男女生交往要心地坦白,自然大方

要鼓励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使他们大胆与异性交往,学会与各种异性的交往。但一定要强调要心地坦白,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仅仅把交往的异性当作一个交往的对象,而不要过多地把他或她看成是异性。特别是女生在与男生交往的时候不要过份的表现出娇气的一面来,不要在男生面前撒娇,以免引起男生不必要的联想,促使早恋的产生。要大大方方地与男生交往,不要过份的表现出羞怯的一面,不要过份的表现出依赖的一面,以免男生误解自己的用意,留下不必要的隐患。

2、男女生交往时说话内容要健康向上。

男女生在交往时,注意不要说些过头的话,不要说粗话,不要说脏话,不要说些具有诱惑性的话。说话内容应该是健康向上的,不要过热衷于议论男女生之间的事情,应该是以议论学习、运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3、男女生交往要注意时间、地点、方式。

不要过于热衷于与某一异性单独交往,而应该与多个异性交往,而且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份的有远有近、有密有疏,特别是与某一异性单一交往过密,这常常容易引发早恋。不要单独与某异性在校外公开场合交往,这样常常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必要的联想或是误会,以此而造成在过大的言论压力下产生逆反心理,在其作用下真的发生了早恋。在校外公开场合与异性交往要注意多人参加,众人一起参加就会避免这一隐患问题的最终产生。

4、男女生交往尺度不放松

与异性交往保持在良好的友谊上,友谊的尺度坚决不能放松。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不能让步,更不能超越,男生、女生不但自己要坚决做到,而且还要说服别人做到。自己不做超越原则的事情--主动向异性表明“爱意”,更能做到面对“爱意”坐怀不乱,冷静处之:在尽可能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立场鲜明的拒绝之。

三、热感情冷处理法。

1、隔

要尽量避免早恋双方单独的接触,让其逐渐淡化自己的情感,注意多与其他同学多交往,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同学友谊来冲淡已“浓缩”起来的恋爱关系。

2、冻

说服早恋双方从自己的情绪、情感之中冷下来,逐渐的用理智主导自己的行为,把早恋的情感冷冻起来。双方可以交往,但必须是限定次数,必须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才可以。双方可以通信,但必须是限定次数,必须是内容健康的、思想进步的,不谈情感内容的。

3、跳

既然早恋危害很大,那么就应该帮助学生主动从早恋的情结之中跳出来。为此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因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会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就会受它的鼓舞而不断的进取;而强烈的事业心,就是使人不致于沉缅于安逸思淫和追求性刺激的重要心理支柱。

四、激发自主法

在不否定其情感前提下,在尊重双方的基础上,在理解宽容的条件下,取得双方的信任,然后有针对性激发出双方内在的动力,使其主动地向外界证明其双方感情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1、情感冷冻法: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告诉有早恋表现的学生:真正的爱情是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特别是短时间的考验。你能不能经受得住这种考验呢?不能,只能说明你们的爱情还很脆弱,或者也可以认为还很肤浅,受不得任何考验。如果说是这样的话,这种爱迟早会消失。为此,我们很有必检查一下你的爱,看一看它的真面目。这样既可以检查自我,又可以检查对方,同时也是你们间情感加固的过程。做法:把你的爱保留到高中毕业后再去抒发。

2、爱对方就要处处为别人着想。

爱是无私的,爱就意味着责任,爱就意味着付出,爱就意味着为对方着想。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也不想让对方分散精力吧?你也不想让对方浪费时间吧?你也不想让对方成绩下降吧?你也不想让对方升不了学吧?你也不想让对方缺少文化素养吧?如果不,那么你就去为别人创造条件和氛围吧?做法:把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3、爱对方就要发展自己。

爱对方,就要使对方幸福,不是一时的快乐,而是长久的幸福。怎样才能使对方长久的幸福呢?那就是要积极的贮累条件,不断的发展自己,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发展能力,为将来自己有一个伟大的事业打下夯实的基础。那时,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力量使别人幸福,要不一切的许诺都是一纸空文、都是空穴来风,都是纸上谈兵,都是海市蜃楼,毫无意义。做法:刻苦学习

发展自己。

(2)必要的疏导。

学校与家庭要能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进而学会把握、升华自己的情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容与和谐的氛围,这或许比简单的打骂、禁止对他们更具有教育意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大禹治水,因势利导,以导为主。教育者也要因势利导中学生的情感问题。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不断增强。这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也是限制不了的。学校家庭应不必压抑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欲望,要帮助他们学会理智的控制自己。粗暴的干涉,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就会变得更加神秘,他们的逆反心理亦会变得更加强烈。正确的疏导方法有下面四点:

第一,防御法。早恋的后果,是十分有害的,应把早恋的害处有理有据有分寸地给学生讲清楚。在此同时,应广泛开展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剥掉性爱神秘的外衣。总之要增养学生的理智感,增强防御的能力。

第二,转移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要用丰富的校园生活、健康的男女交往活动来扩散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此转移学生对异性的专一感情。

第三,迁移法。迁移是个很广泛的概念,有态度动机的迁移,也有道德行为的迁移。教师应教育学生懂得,要爱一个人,首先要自爱。作为学生来说,要做到自爱,关键是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才配得上人家的爱。把男女之间情感吸引转移到相互帮助上。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动机迁移,进而使道德行为也发生迁移。如果引导得好,也许会变成学习上的一种动力。

第四,升华法。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性爱只是中层次的需要,人还有高层次的需要。要把学生爱恋的情感上升到人生的价值上来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结合起来。人只有树立了道德尊严和强烈历史使命感,才不致堕入不现实的情网。

(3)必要的活动。

学校举行知识讲座活动,从心理方面多视角的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更多的兴趣,分散他们专注于单一的情感的精力。

(4)个人的志向。

中学生应以优秀的人物为学习的榜样,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发愤图强,而不应沉浸于卿卿我我之中。中学生应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这是这是避免早恋的根本因素。

篇8: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从学校里出来,我只觉得头晕目眩,心里不由得怒火中烧,恨不得狠狠地扇儿子几个响亮的耳光。平日自己在社会上有头有脸,没想到今日为孩子的事弄得颜面扫尽,我窝着一肚子的火将孩子领回家。

回到家后,我本想好好教训孩子一番,可看到他低垂着头不敢进门时,我的心开始软了下来。我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考了倒数第一名是不是心里感到特委屈,特难过?”孩子含着泪默默地点了点头,我接着安慰道:“没事,这次没考好,下次再来,男子汉大丈夫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以后你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来问爸爸,我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孩子点了点头,破涕为笑。果然,以后孩子遇到难题常向我求教,我也乐此不疲。偶尔碰到自己也不会的问题,就鼓励他反复思考,当孩子冥思苦想终于解答出来后,我就兴奋地让他讲解给我听,然后夸赞道:“儿子真不错,能做爸爸的老师了。”随后儿子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从此爱上了学习。我很庆幸那一次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不然说不准孩子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却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后,孩子刚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追问孩子考试的分数。要是孩子考得好,家长就乐呵呵的,又是夸奖又是拥抱;要是孩子考得不如家长的意,家长就铁青着脸,要么指责怒骂,要么拳脚相加。

其实,当孩子考试失败时,他们的内心非常难过,最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心。这时如果家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容纳孩子的失败,并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无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步入健康成长的阳光大道。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再优秀再成功的人,他的失败也远远多于成功。让孩子多接受一些失败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能极大地增强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况且分数仅能衡量孩子一个时期的学习状况,并不代表孩子的综合能力,也不代表孩子永远如此。事实证明,许多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都曾有过考试不及格的经历,但通过他们不懈努力,仍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篇9: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就业创业问题

各位学长学姐,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与你们分享接下来的几分钟。今天我演讲的话题是“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就业创业问题”我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一是就业与创业的心态;二是就业与创业的过程;三是面对社会与他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四年后的就业与创业问题,我认为心态是很重要的。很多人说九零后是浮躁的一代,其实浮躁也并非是坏事,浮躁也是有活力有生气。但是浮躁也会让人无法明确自己,造成眼高手低。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定位自己,冷静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一些职业受到年青一代的追捧,比如歌星,模特······但是热门的工作,受欢迎的工作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理想来定位我们的职业。而不是随波逐流。第二点,我们应当有自信。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去找工作,而不是等工作。福布斯排行榜上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来自农村,来自不富裕的家庭。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实例。曾经上海某公司招聘一名外交官,时间是下午两点,应聘者按时到达。但却被面试官拒之门外,理由是“我们已经招聘到合适的人选。”前来应聘的人都无奈离开。其中只有一位留下来。他想,时间才刚到,公司没有理由招聘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她与正在打牌的面试官攀谈起来,逐渐融入其中,在交谈过程中,塔前秒的将自己介绍给面试官,拼着自己的乐观自信与出色的表现,他被录取了,也是唯一一个通过考试的应聘人员。自信,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可以激励你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下面我们来谈论第二个方面,就业与创业得过程。在就业与创业之间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先就业再创业。只有在就业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才会有资本有能力去创造我们自己的事业。就好像盖房子,你要先打好地基,才能慢慢添砖加瓦,才能盖好一所房子。若无基础便开始盖房子,就好像在沙子地上盖的房子,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便倒塌了。其次,要想就业创业,我们应当树立一个长期的目标,然后分解为一个个短期目标来一步一步实现。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急事慢来”越着急的事,我们越要仔细认真的去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想“想打肿脸充胖子”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做何种工作,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应该尽心尽力做好,做好你的工作是你的责任,也是你日后创业非常重要的道德素质。你应当铭记,理想不等于目标。就业是目标,只有做好目标,你才能实现理想。

最后,我们来谈论第三方面,面对社会与他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保持一颗是善良感恩的心,只有与人为善,感恩于心,你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有更多的人脉。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其次,在社会交往中,应当诚信待人。只有诚信待人,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篇10: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安全形势

【摘要】当前我国的周边形势仍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但是局部周边安全形 势趋于严峻。总体而言,合作与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进程中。

【关键字】周边局势 稳定 挑战 严峻 国家安全 意识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㈠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上,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样的海陆位置,再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势,就使我国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沣,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广阔的海洋也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及发展各种海洋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㈡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我国的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在世界各国中,领土面积之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跨纬度近50度,当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是春耕时节了,而南海诸岛更是一片盛夏景象。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东西两端的时差在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将近中午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 阳光初照的早晨。

我国有漫长的国界线,陆上疆界长达两万多千米,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有越南、老挝和缅甸,北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我国东面和东南面濒临海洋,有绵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身处险要之地。位于亚洲东部,西邻中亚,东濒太平洋,南面东南亚、印度半岛,北临俄罗斯。坐拥国土960多万平方公里,西依亚洲腹地,东望太平洋,傲立于世界。

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1、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 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 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自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经济快速增长,军事复兴的步伐加快,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解决了两国的领土纷争,还在经济、能源、电力等方面有重大合作。两国频繁的联合军事演习表明两国在军事合作上步入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合作的体现,同时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日本与中国安全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 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小泉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近几年围绕“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我国渔民时常受到侵扰,争端时有发生。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即使在安倍政府对华政策有所缓和的状态下,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3、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4.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

“和平崛起” 的最终实现.5、美国与中国安全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搞对台军售,近年来,美国更加明目张胆地推行实质上的“一中一台”政策,暗中支持“台独”活动,其目的就是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是我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也是可能诱发台湾政局动荡的重要根源。军事上,以提供先进武器为标志,扩大对台军售。美台还加强军事合作和人员交流,以提高台在侦察、监视、预警等方面的军事技能。美国重返亚洲意图日益凸显,想夺取亚洲霸主的地位,美国进一步插手朝鲜半岛事务;与我周边一些国家重归于好,讨论所谓“共同利益”;和日本签订安保条约,其目的就有针对我国的一面,从而增加了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三、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

1、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2、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

3、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华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

4、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

四、大学生应如何维护国家稳定

作为大学生加强自身、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国家防范能力,提高自己对国家安全意识,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第一,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时候要坚决加以抵制,继续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 地在党的领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利用好在校宝贵的学习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第二,针对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这一情况,我们应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同时努力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第三,加强自己对《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守法意识。同时要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每个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任何建设都无法很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成为空想。

第四,加强自己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行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五,是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保密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 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针对目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这一现状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最后,在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同时,大学生还应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自己的思想发展方向

篇11: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我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濒海大国。我国疆域海域辽阔,边界线漫长,周边安全环境极其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的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同时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缓解了“中国威胁”的焦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前段时间在北京召开的APEC,昭示着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合作将会保持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体说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为主流,但是潜在威胁也不少。中国在机遇与挑战、合作与竞争艰难地行走着。

二、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的危机

1、美国与中国安全

中美之间虽然并不接壤,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政策走向来看,美国重返亚洲意图日益凸显,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许多战略举措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上升为世界强国地位的速度,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综合性的威胁。另外,近年来,美国暗中支持“台独”活动和民族分裂势力,是我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搞对台军售,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也得到美国的支持而越发猖獗。

2、日本与中国安全

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小泉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近几年围绕“钓鱼岛”问题,争端时有发生。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3、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半岛局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虽然和平解决争端的机遇仍然存在,但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南海问题: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等。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南海问题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纷争,虽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响也不容低估。

5、中印关系: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恶化的可能性。印度的军事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大学生应如何维护国家稳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的文化传承,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继承这种民族精神,唯有国家强大富强,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

第一,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面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我们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第二,我们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并且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要加强自己对《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守法意识,树立主权意识,而且要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应该要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于侵犯我国国家主权的言论和行为,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好国家的利益。

第三,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四,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会有许多企图分裂人民内部团结的言论,我们必须分清异端邪说,对国家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成为谣言的散播者,使得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另外,不仅仅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唯有全国上下同心,国家才能形成合力,方能不受侵辱。

上一篇:2022年财政局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四级翻译备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