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2024-04-21

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精选11篇)

篇1: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使用手机的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早已在我国普及开来,许多家长也给孩子们配上了手机,学生使用手机本也无可厚非,它给家长带来了许多方便。可是,当手机在给学生以及家长等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我们始料不及的不和谐的现象。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一旦将手机带入教室便会有意无意地玩弄手机、打游戏、吸引周围同学观赏、玩耍,甚至起哄;如不关机,难免自习、课堂上手机铃声不断,干扰课堂秩序;

第二,一些学生在上课、上晚自习的时候频频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抬头(用手机)拍照等,上课不听讲,影响学生的听课和学业;

第三,携带手机有损于学生健康成长,过多地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有些学生订阅低俗不良乃至黄色短信或者到网上去下载笑话,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段,它不仅是为高中学习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树立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手机仍属较高档次消费,况且学生还未能赚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尽管许多学校和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明知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但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做依照,只能建议而不敢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因此,特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第五,有些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严重影响了考场纪律,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

第六,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还有些学生发短信谈恋爱;

第七,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第八,手机进入学校除了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现象,虽然很多家庭有购买能力,但虚荣心会使孩子盲目跟风、攀比,每月几十到几百元的话费,也加重了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我们对部分学生家长做过调查,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从家长发回来的200份回执单中可以看出,几乎没有家长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中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但是也引发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家庭、学校、身心健康等。

一、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

3.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

4.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5.引发安全问题。

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

6.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具有关统计表明,学生使用手机的费用每年最低也在500元以上。

二、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呢?

1、与孩子约定联络时间

父母为孩子购买手机从家长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与孩子联络,家长要与孩子约定好联络时间,由家长打给孩子或者说要求孩子给家长打电话报平安。家长与孩子的联络有了规律,这样就免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另外孩子可选择时间开机,如中午休息时间,家长有事尽量在这个时间段内与孩子联络,以免联系不上孩子自生烦恼。

2、尊重孩子使用手机的隐私权。

利用手机发短信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家长容易犯翻看孩子短信的错误,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影响感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应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尊重孩子使用手机的隐私权,最好的方法是做个聪明的家长,勤观察孩子的状况,多与老师联络通过交流、沟通来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另外家长应提醒孩子在未征得主人同意以前,不应随意把玩他人手机;即使征得主人同意,也不得翻看他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如通信录、短信。

3、家长应丰富手机语言

手机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家长应注意与孩子通话时的语言。即使孩子的表现让您很生气、很着急,但是您也要注意语言艺术,让孩子知道您对他的关心。比如孩子忘了与您联络,到了约定的时间没收到孩子的电话您很着急,但是当您拨通孩子的电话时,您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您可以用缓和的语气对孩子这样说:“对不起孩子,我是不是打扰你了,因为到这个时间我没有收到你的电话很着急所以我就打给你了„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吗„记着下次要主动打给我,这是咱们约定的,说话要算数呀?”我不知道各位家长听到这样的问话您有什么感想,我想作为孩子这时会对他的家长另眼看待,至少会认为“我的老妈很亲切”。

4、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方便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联络,但是孩子们一聊起来就没了分寸占用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家长应提醒孩子使用简练的语言,有事说事,长时间打扰别人占用同学的时间是不礼貌的行为,有什么事情尽量在学校里完成

篇2: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常州电大朱志明

现在的家长对住校的孩子大多配备了先进的通讯工具--手机。孰不知,除了具有通讯功能之外,手机的娱乐功能引起孩子们更大的兴趣。经常在课上发现,有学生偷偷使用手机,上QQ,玩游戏,看电子书。有时学生会突然举手说,老师,学校门口有同学找我,有急事!

如何去引导呢?

(一)召开主题辩论班会—《学生在学校能不能用手机》,提高学生对正确使用手机的认识。

学生在班会辩论赛准备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超乎现象的积极和踊跃,双方学生都精心做了准备,都为了说服对方而找材料、搜证据。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唇枪舌剑,辩论精彩和激烈。辩论的结果双方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双方还是达成了共识:使用手机必须把握一个度。通过这次辩论赛学生也意识到使用通讯工具存在利弊两个方面:三成学生认为弊大于利,七成学生觉得利大于弊;此外,学生们也一致认为,短信是他们最喜爱的一个重要功能,但同时也体现出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如上课发短信,发不健康短信,考试传答案作弊等,上网玩游戏则是其另一个弊端表现。对于弊端,同学们都表示他们一定会避免,尽量发挥手机增进亲情交流、便于交流和相互联系的优势。辩论赛后我和同学定了一个协议,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一旦任何一方的手机在上课期间发出声音的话,教师将手机交给班委、学生将手机将给教师,由对方保管一周作为惩罚。

(二)针对个别学生具体问题的解决,具体解决。

一次上课期间,学生课桌里传出手机声,有一位同学很尴尬的把手伸进课桌关掉了手机,其他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该同学的身上。由于这个突发事故,我讲课暂停几秒钟后,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等待同学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后接着讲课。下课后该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他说他忘关手机上课了,他很抱歉。我跟他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不过你还得向全班其他同学道歉,因为你影响的不止是老师的教学,你还影响了同学的听课 ;同

时按照协议我得保管你的手机一周了,你同意吗?他将手机交给了我,我说一旦有紧急事情的话,你可以用我的手机。第二天上课预备铃声刚打,该同学跑上讲台一本正经向全班同学道歉,最后他说,我手机在老师办公桌里冬眠了。全班大笑。在这次事件后,课堂上在也没有发生过手机事件。

通过调查了解得知,学生使用的手机,绝大部分是家长自愿购买的。之所以为正在念书的孩子购买手机,家长们的出发点却是各不相同:

1、方便联系:让孩子与家长之间实现随时联络,这是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最主要原因。

2、掌握行踪:给孩子买部手机等于给孩子安装了一个“遥控器”,不管他在哪里、在干什么,家长都能随时掌握。

3、迫于无奈:有的孩子认为周围的同学都有,只有自己没有,很没面子,强烈要求家长给买手机。

其实,手机是这个时代信息化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强制其不带手机,可能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很懂得怎样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所以,与其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不要带手机,不如从正面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这样做的效果会比简单的一禁了之来得好。

篇3: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中职学生使用手机肯定有很多优势:方便家长和学生联系沟通, 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 能够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 便于同学之间沟通等。根据本人多年调查和研究, 中职学生在使用手机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 如:沉迷于网络, 影响学习;滋长攀比心理, 养成奢侈浪费习惯;心系手机上网,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浏览不健康信息, 影响身心健康等。针对如此种种情况, 本人认为既不能放任学生无节制地使用手机, 也不能完全杜绝使用, 必须探索手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合情合法, 既能使手机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 又能引导学生规避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看, 若要达到这一目的, 本人认为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学生提供方便的通讯条件

对于在校中职学生来说, 特别是广大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也需要与家庭与朋友与社会进行必要的沟通, 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完全与外界隔离。因此, 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方便的通讯条件。比如, 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对学生开放等。否则, 学生入校后无法与外界联系, 给其生活上带来诸多不便, 无法满足学生心理上和生活上的需求, 使手机的普及在所难免。

二、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应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家长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 要管理好学生手机就必须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可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形式宣传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如何规避手机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也一并晓之于家长,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从源头上减轻学校学生手机管理的难度。建议家长不要给学生配备手机, 如必须要配, 就要严格管理, 要经常性地与老师沟通和联系, 及时了解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情况。如发现不好“苗头”, 应及时引导和教育, 直至上交手机。

三、制定合情合理的手机管理制度

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 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机管理制度并纳入学校的制度条文, 是规范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保障。在实际操作中, 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会议让教师认识到不良使用手机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对违反手机使用规定的学生要加强教育, 对屡教不改者要报请学校给其适当的处分, 但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 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同时, 可开设不同形式的讲座,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使手机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帮手。

四、要注重对违规学生的教育方法与技巧

在学校, 班主任、系部主任、德育处主任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时, 就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在教育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着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 比如态度蛮横地没收、极端激烈地训斥。这样做, 非常容易刺激学生, 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有时甚至将问题扩大化, 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要讲清道理, 让学生自觉遵守, 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一定要注重方法, 提高教育技巧, 采取沟通与说服的方式,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使用手机, 从而保证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执行。

五、开设绿色网吧

学校开设绿色网吧, 定期对学生开放。通过老师的引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并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学习兴趣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减少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依赖。

六、建立学生交流平台

学校可以在百度申请贴吧, 学生对学校和老师有一些想法和建议学校能及时了解和处理;班主任可以申请本班级的微博账号, 及时更新和发布信息;班级也可申请一个QQ群号, 委托学生一起参与管理, 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手机开机、登录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对违规现象的处理要规范

正确处理学生违规现象, 关系到手机管理的成败, 必须把握好尺度, 要重视程序规范。根据违规现象的轻重, 可以予以“暂代保管”或“禁止使用”。首先, 应当向学生说明处理的校规依据, 听取学生的申辩和异议;其次, 要把SIM卡退还学生, 因为SIM卡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讯消费等, 把SIM卡退还学生是对学生隐私权的一种尊重, 同时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第三, 要出具“暂代保管”的回执作为领回凭证, 根据违规事实在回执中明确领回时间和领回人 (家长或学生本人) 。这些程序可以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的规范性, 尊重学生的尊严,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而有效地对手机进行管理,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 追求时尚的中职学生也不能置身其外, 人手一机已成为许多中职校的普遍现象。手机虽给中职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不正确地使用也会给其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让学生健康成长, 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话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手机,管理制度,成才

参考文献

[1]蔡耀得.从中学生携带手机的利弊谈校园手机管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 (2) .

篇4: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王 艳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

堵不如疏,学校可以找一些方式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在班内预备一个纸箱,要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关机后放入盒中,下课或课间操时间让孩子拿回手机,看看新闻或家长发来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养成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的习惯。

付女士 学生家长

给孩子买手机能随时联系到孩子,家长确实放心。不过我还是担心孩子整日玩手机会耽误学习。所以建议学校出台一些规定,节制孩子使用手机,比如我孩子所在的学校,进校门后由学校贴上标签后统一保管,大课间活动时间和放学后归还给孩子,这样做挺好。

林 洋 政府职员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高科技,比如在课堂、考场等地方安装手机信号干扰设备,通过强制的手段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当然,强制手段只是一方面,还应该辅之以引导和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强制。

杨学梅 某中学老师

其实我是不建议学生带手机来学校的,而是希望家长多与学校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管理、教育好孩子。如果家长非要给孩子买手机,那就应该买功能简单点的,比如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功能的,最好不要买智能机,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诱惑。

杨 涛 某中学校长

可以在入学前与学生签订一个协议,共同约定在学校里如何使用手机。约定中写明如果违反了规定,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例如在课堂上违规使用手机,第一次要惩罚做劳动,如果再违反,就通知家长没收手机一个月,屡教不改的,则禁止再把手机带来学校。这样做既给了学生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孔令海 学生家长

不少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主要还是让孩子方便与家里联系,如果学校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考虑,比如在学校里增加公用电话的数量,老师与家长多联系和沟通,多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等,让家长放心了,或许能减少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情况。

于爱华 教研员

老师害怕学生玩手机上瘾,也害怕学生玩手机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所以出台强硬的规定禁止,我觉得这样做是治标不治本。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学校教育环境,应该多让学生放松身心,多让学生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教育环境宽和、健康了,学生独自玩手机的现象自然也就少了。

钟建玲 某中学班主任

我曾就此专门开过主题班会,大家共同讨论手机的使用问题,最后我与学生达成了许多共识,比如:上课时主动上交手机到讲台的一个箱子里,由科任老师监管;午休时主动关机,班主任随时都有可能打过去检查是否关机;要求使用的手机不得超过700元,否则不得带来学校,引导学生不攀比,正确认识手机的功能等。

Robert Langdon中学生

我的想法可能有点幼稚。看到身边的同学沉迷于玩手机,甚至还相互攀比手机牌子,觉得实在不应该。所以我建议手机生产商专门生产一些适合我们学生使用的手机,这样的手机价格不贵,还能过滤掉某些不良信息,这样大家就不会进行攀比了,用(这样的)手机也就是接接电话、发发短信,不会用于做其他。

篇5: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现在大多数学生喜欢上网,可是上网之后做什么?这成为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上网”成了“娱乐”的同义词。甚至有家长武断地认为:上网就是聊天和玩游戏。

事实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我们正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怎样在这块“试验田”中培养出好苗子?“堵”和“禁”显然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对于学生上网聊天、交友和玩游戏的行为,“堵”也是无效的。学生为什么喜欢网络聊天?据我分析,学生喜欢上网聊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很重,渴望更多地与外界交流,渴望领略“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而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的高效与便捷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2、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有着自身特定时期的烦恼与快乐。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权威性,不易亲近。当学生遇到烦恼与快乐时,他们需要交流、分享与指导,却很难在身边找到合适的人选。网络交友的方式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带来了新的交友途径,导致许多学生宁愿上网与网友交流感受也不愿在家或学校与父母及同学交流。

3、网络聊天和游戏作为许多网站吸引人气的服务,本身具有简单、有趣等特点,对初上网的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参与到其中。还有休闲和交友在所有网民中都占有相当比重。那么,是不是有没有办法了呢?是不是就只能让学生们“将聊天进行到底”了呢?不是的,只要我们能正确引导,让学生健康的上网。

那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到有用的信息上,避免沉溺于网络娱乐,针对以上原因,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一、首先,家长和老师对待网络交友的问题应该不回避、不否定,而是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习惯于网络交流方式,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性格。另外,网络交流方式是通过昵称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别人确认你存在的依据就是你的昵称。如果换一个昵称,在网络中你就是另一个全新的存在,一切从头开始。正因为如此,网络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实个性在某个方面的投影,很难完整地认识一个人。网上聊天时一定要注意进行自我保护,“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自身也应该注意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害人之心不可有”。各种媒体上关于网络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能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二、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多地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德高才能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例如,有一次我批评个别同学“上网只有聊天一件事好做吗?”时,学生问笔者:“老

师,你平时上网做什么?”此时笔者并未将之作为学生的顶撞,而是态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问:“每天必做的工作是收发邮件、查看校园网信息平台上有无新消息发布和了解天气情况,另外常做的是到感兴趣的站点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网络,它是我最好的信息库。”既让学生对自己单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惭愧,又真切体会到网络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回答显然比粗暴地批评效果好得多。还有一次,学生问及一个问题时,笔者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指导她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她发现相关的解答很多,内容详尽而且清楚。她高兴地说,这样的办法太好了!

三、作为教师,应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方面花大力气,创设出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尽量多设置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工具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四、与学生一起上网。家长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权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毕竟成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丰富,如果师长们对学生上网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同时,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过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五、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例如,网络游戏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于它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加之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成分,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鸦片”。可是,一昧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困难。其实,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一无是处的。游戏也是依据现实构造的虚拟世界,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正义战胜邪恶这个道理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的。在战争游戏中,参战各方的损失都惨重,我们可以以此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时所必需的。

篇6: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网络的发展,手机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但是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和欢乐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今“手机依赖症”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多人养成了“睡前最后一件事和醒来第一件事都在玩手机”的坏习惯。

移动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确实方便我们通过手机快捷查询资料,但也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乐趣与思维能力的锻炼。不知何时,我们不再追随前辈思想的深度,而是热衷于网络上粗俗浅薄的段子。课余饭后,刷一刷微博,摇一摇微信,随便找个人聊天来打发时间,殊不知身边同学老师们真情实意的关心,远比网上漂浮浅薄的友谊更真实、更有意义。昔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今是“QQ声,短信声,游戏声,声声不息”。此外,从健康角度讲,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有利无害。从礼貌上讲,上课不带手机,安静听课也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同学们,我们不能做“口号的强人、行动的矮子”,既然学习是我们的第一要务,那么如何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正视的问题。在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上课时间,不带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尊重知识、尊敬师长的人。

二、学习场所,关掉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专心学习、严于律己的人。

三、集体活动,慎玩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人。

四、课余时间,少用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热爱生活、乐于实践的人。

五、去伪存真,善用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文明上网、明辨是非的人。

六、勤俭节约,拒绝攀比。从今天起,只在学习上竞争,不在手机上攀比。

七、班干团员,率先垂范。从今天起,班干团员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八、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从今天起,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同学们,文明是我们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是我们身为新时代青年应该谨记的道德规范。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正视手机对学习的不良影响,在校园内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让校园的文明之风从拒绝手机开始!

政教处、团委

篇7:家长该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

一、积极进取,提高教育者和家长的“网络素质” 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会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有发言权,才能与学生交流。

二、社会、家庭、学校齐配合,还给青少年网络上的一片“ 土”。

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应切实地规范网吧的经营行为,安装能够过滤网络色情与暴力的防火墙软件等。其次,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特别是让家长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一般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好电脑,几千块钱掏出来买台电脑,都是毫无怨言。但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知识缺乏了解,或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对孩子在家电脑的使用,缺乏监控。班主任应该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学校可以安排一部分家长到校,听一下电脑课,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电脑的情况,提高家长的网络认识,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的子女正确对待上网。

三、用“爱心”教育引导。

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了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网络色情和网络游戏吸引着大量的学生网民,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提供的信息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动感而逼真的仿真世界,使精力充沛、涉世未深、倾向于猎奇冒险的青少年学生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对于经常泡网吧的学生们,我们应多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关心他的生活,从本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正反两面案例来引导教育,让他真正懂得上网的利弊。

四、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化在游戏类的网站占上网时间比例较大,我们应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各个学科可根据各自科目的特点,到网上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班主任还可通过班会,让学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从而用学生来教育、影响学生。

学生上网,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情;可以快速进行信息的加工、存贮和传输等等。学生上网决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应只看到它的负面影响而忽视它的积极意义。只要对学生认真加以引导,端正学生的上网的态度,共同利用网络的优势,有计划地上网,对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篇8: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一、互联网的作用

所谓互联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Internet, 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多方面的巨大潜力, 使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之中。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服务:

(1) 收发信件的电子邮件服务;

(2) 进行用户交流的网络新闻服务;

(3) 信息查询服务;

(4) 远程可视会议服务和多人讲座的实时上网交流;

(5) 网上购物以及信息发布。

二、我国目前上网的现状

据调查, 上网的人大致有三种, 一是看新闻, 或者是获取信息, 这是比较积极的一种人, 能够比较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二是玩游戏, 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 但是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 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欲罢不能, 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三是网上聊天, OICQ又是一种非常盛行的聊天工具。而为什么同学们会对聊天情有独钟呢?当问及这个问题时, 一部分同学回答是“交网友”, 其他的同学是和朋友联系, 一位热衷上网的同学说:“一般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 有时上课我都情不自禁地想着上网。”的确, 在我们同学中, 为上网, 废寝忘食者, 甚至逃课上网者大有人在。

当然, 并不是所有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玩游戏为目的, 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的学生上网族也不乏其人, 但是这样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问及一些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资料、浏览信息”等等, 但当进一步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栏目时, 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这说明, 大多数上网的学生把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了, 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

三、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驾驭网络

在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如之前对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纳一样, 网络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职高学生的目光, 现代年轻人如果没上网、不会上网, 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网络是神秘的, 它闯入了学生们的世界, 掀起了一股股浪潮。

然而, 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 片面夸大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 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 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 在面对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 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 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 而是紧张过度, 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 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 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 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有能力和义务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培养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网上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前提下, 在网络技术课堂上多安排学生上优秀教育网站的时间, 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和网上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克服现实存在的微机室硬件上的不足等等原因, 共同学习与交流, 在网络技术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适当上网, 增加学生在校上网时间, 尽量减少学生在家上网时间, 杜绝学生上网吧上网。因为职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在校上网有老师指导,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正确应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和网上学习, 不受网络的负面影响, 让家长和老师放心, 那我们是最成功的教育者, 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样式的更新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一些小的项目, 供学生选择, 一些学生选择了项目后, 往往是重视信息的收集, 对分析归纳兴趣不浓, 常常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中, 对其他项目的兴趣显得淡薄, 在交流时, 组与组整合得不够完美。通过专题网络教学实践, 我们深深地感到:教师是信息化教育资源与教学策略恰当结合的关键。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角色从“演员”变为“导演”时, 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从“讲清楚”、“教明白”转向努力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找到他 (她) 的最近发展区, 提供合适的脚手架, 让他们在或独立或合作的体验中, 顺利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这种环境下学习, 我们教师更要不断地关注学生,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注意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师生还要充分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交流, 渲染课堂气氛, 激发情感, 使课堂中既要有“机—机”交流、“人—机”交流, 更要有“人—人”的交流, 使情感和智慧能在此得到碰撞, 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在此得到升华!

2.师生角色的更新

在课前课后课中互为老师, 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无完人”。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们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一些独特思维, 只要是与课堂或学科有关的问题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老师也是有问必答, 不要认为这是扰乱课堂、是以下犯上, 向权威挑战, 要认识到这是对真理的再现和延续。

3.师生观念的更新

计算机技术只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工具、一种教学手段, 而不应使它成为学生自主性发挥与教师关系的主体。不仅要把计算机当成辅助教学的手段, 而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学到了东西。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在某一个问题上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也应该以轻松自如的态度对待问题, 给学生自由玩乐的空间,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如有不懂, 学生可以举手发言提问, 学会的同学也可以做自己的事。在做课堂作业时只要在完成了规定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玩一会他们最喜欢的游戏, 不要干涉他们。这就叫做松动式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做学生中的老师

学生都有好胜心理, 都想成为教师心中的佼佼者、同学中的聪明者, 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 让一部分先学会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 这样使他们有更好、更强的学习兴趣, 对计算机有更浓厚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这种心理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才能使他们有好的学习成绩, 从而也消除了学生心理上怕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的影子。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的话, 就容易适得其反。因为计算机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让学生对它有兴趣, 就不要机械式的教学,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机械式的东西。这是一个度的把握。

5.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网络技术教育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良好兴趣。不要求他们掌握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 不要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 要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 让学生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形成一种有探索性的操作能力。

6.关注基础水平认知特点差异, 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网络技术学习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 又由于起点水平参差不齐, 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灵活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老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 消除他们对网络技术的神秘感, 增强学习的信心, 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 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 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 给予专门辅导, 让他们早日成才。

7.良好的信息环境, 终身学习的平台

以网络技术的开设为契机, 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力量, 整合教育资源,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软硬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 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 更重视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总之, 网络教学资源以其信息更新快、信息容量大以及互动交流、高效率等优点体现了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课堂教学这种形式,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拓宽了学生知识构建的途径, 提高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使用网络的能力, 也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摘要:网络让我们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让我们了解世界, 网络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提供信息, 同时网络也带给我们许多不良信息,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篇9: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关键词:网络;引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0-01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也成为人们获取所需资源的一种重要途经,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清楚地明白网络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上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学生的网络热情就像奔涌的洪水,要禁止学生接触网络是不可能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于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和变动的阶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自制力和辨别力较弱,对网络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大量没有经过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网络沉迷。

一、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

1、网络自身的特点,吸引力大

多媒体内容的丰富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它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到处都是新鲜事物,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款多功能的游戏机。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2、家庭和学校教育问题

通过了解,我发现喜欢上网的学生,大多数抵触父母、老师。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是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教育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班主任、授课教师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不够,对学生上网这种现象的教育方法不多、不够耐心、细心,通常就是采取“禁学生”、“堵网吧”这类命令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把教育问题全部推给学校了,尤其是留守儿童,表现的就更为明显了,等到出现问题时,就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显然,在以上两方面教育都存在问题时,孩子便被从学校和家庭推向了社会,作为不能自主的青少年,只能逃避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寻找现实世界所缺少的东西,从而沉迷于网络。

3、网络环境问题

随着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日益严重,网络环境越来越差。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无知,通过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来赚取非法利润。

二、通过原因,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在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面前,我们不能采取生硬的解决方式—“堵”,要针对上述提及的原因,追根朔源,采取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都能快乐地成长起来。

因此,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加大网络知识教育已刻不容缓。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到有用的信息上,避免沉溺于网络娱乐?

1、让网络成为良师益友

(1)家长和老师对待网络交友的问题应该不回避、不否定,而是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但,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各种媒体上关于网络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能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2)与孩子一起上网。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与孩子一起上网,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3)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正确积极的引导和教育

(1)加强网络审美教育。网络不是天堂,网络也不是地狱,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使用者自己,树立正确的网络审美观,用批评的眼光和道德的视角去看待网络,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

(2)学习网络礼仪

教师除了注意对学生网络使用能力与技术的培养,还应该先让他们了解网络上基本的礼仪,包括不发表攻击性言论,不滥发电子邮件,发表意见和文章时应注意礼貌。这样不但可以学习尊重别人,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和冲突。

3、在学习和生活中渗透道德、安全教育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它与现实社会一样,也有一个道德标准。只有遵守这个道德标准,才能更好的在网上生活,否则将受到道德的谴责或是法制的制裁。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就目前而言,安全问题仍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时时要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篇10: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一、引导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把他的头剃光,然后逃走了,解差醒后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即他又困惑不解:“那我又在哪呢?”这个笑话让我们一笑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的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人也是在为断的认识中来提高自己的,这个重要的环节是不可以丢掉的。

可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学校举行一台晚会要求学生自愿参加,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班级里进行挑选,那么在班主任的心中,艺校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是不成问题的,这个就是和普校比的一大优势了。班主任把任务一下达,等待学生的反映,这里面就会分出几种类型:

第一、自我积极型的,认为别说她好是在抬举她,不想出丑,所以这一类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尽量扬长避短,不因别人的评价而轻易改变自我概念,也就表现的很快乐、很自信;第二、自我消极型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经常自卑或妒忌别人,而且经常抱怨别人或说“老天为会么对这样不公平”;第三、自我混乱型的,为别人的赞美而高兴异常,觉得让自己的表演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如果一旦不能参加了或者别人说她表演的不好了,就会为别人的批评而垂头丧气,经常时悲时喜,不知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第四、自我夸大型的,为自己罩上耀目的光环,漠视自己不足,自吹自擂。

从这几种类型可以让学生明确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自己清醒、客观地分析评价,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所以自我观念是否积极,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才能客观地分析自已的优缺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为在这个人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认识自己,之后才有了相应的行为。

二、教会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重新找回自信

平时没事时我们老师也会在闲暇之余讨论一些孩子,那么这里面有专业、文化全优的学生,有平时爱动的学生,也有学不好功课,做不好事情的学生等,这些学生之中最让人着急的就是那些学不好功课,做不好事情的学生,其实现在看来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学好功课、做好事情的能力,而是缺乏自信心所致。

许多人认为,自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受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的、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这些孩子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没礼貌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心和

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孔,常常借助于镜子;同样,我们不易评价自己的品质,就要依靠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艺校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基础,在家里或多或少的都参加过演出,所以不管他们在哪一个环境,他们会尽快的适应的。可是正是这样的锻炼,有些学生就要自己每天的照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眼中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他人的评价并非都很正确,这正如镜子因凹凸不平会歪曲人的形象一样。倘若一个学生能上与多数人交往,注意倾听多数人的意见或反应,善于从周围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一些比较稳定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基础,肯定有利于同学大大加深自我了解。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用自己外在的良好言行将自己推销给别人,反过来,更要学会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正确评判自己。我们可以在开学初,利用两节班会课,让班干部分别介绍班级中自己最熟悉的八、九个同学,又请同学代表如实评价所有班干部的为人、学习、工作情况。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许多发言非常有分寸,言辞恳切,针对性很强。对别人的优点、长处给予热情肯定,对存在的缺点、不足毫不回避。班主任再结合课外个别谈心,对同学们的看法作出全面衡量。这项举措能使班主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了大多数同学的基本表现,使同学们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心灵沟通,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扬什么长,避什么短。

2、引导学生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人有一种自我评估的内驱力,在缺乏客观评判标准的情况下,会自觉不自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自己跑步的速度是通过与别人赛跑中比较出来的;个子的高矮也是通过“比个儿”来确定的,个人对自己的品质、能力的评价也应该是这样的。在每一次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总是坚定不移的让所有同学彻底明白,生活当中学习固然是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有效途径,可是学会做人也是一个学生的头等大事,同时又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要不断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思想道德、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与别人的差距,做到言有方向,行有目标。针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放在轻松的表演中进行一次班会,主题叫做《为了班级,我还能做些什么?》,我们采用大组交流交流和小组讨论形式,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优秀的班级还缺少些什么?第二、我的价值在哪里?第三、我能做但是我还没有做到的有哪些?让同学们在边说边演的形式下和愉悦的氛围中,可以踊跃走上讲台,尽情抒怀,这时就会出现有的向上比,从对佼佼者的仰慕中,透露出勇敢的自强;有的同一层次比,大胆面对彼此的长短、是非,表达出竞争的欲望;也有的向下比,真诚的挖掘后进者纯洁、美丽的一面。艺校学生是比较能说的,自己的见解也有颇有新意的,这就是平时的时候不能扼杀可他们的天性。

3、引导学生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这种与自己的比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自我”与曾经的“自我”作比较;二是将自己的期望与实际获得相比较。班集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想要获得第一名,以屈居第二为奇耻大辱,而有的却为成绩及格而兴高采烈;同样来自家境困难,有的同学生活有序,学习刻苦,自强不息,而有的同学却想入非非,学习浮夸,不思进取;身处富裕家庭,有的同学严格要求,勤劳朴实,一身正气,有的却放任自流,消费无度,荒废学业。面对男女交往,有的同学以诚相待,情趣健康,有的同学却捕风捉影,自寻烦恼。这学期我的工作就放在了学生心理变化的这个角度,我发现了学生在一个阶段熟悉了学校的各个方面之后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我就找每个学生谈话,然后让她们对自己一个学期表现自我剖析一下,以便于了解自己的同时可以在下一个学期有了相应的目标的设定。在聊天时让学生没有戒心了,班主任不能一直把自己抬的太高了,要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只是一个可以管学生的而不懂爱学生的冷酷老师,也就是自己将这道门可关闭了。相反呢,学生一旦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比较,会获得比外来的帮教好得多的效果。

这样时间一长,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除了同周围的人相比较外,他们还常与理想自我相比。即从父母、老师、书本那儿获得知识和价值观,把它们融合成若干理想和模范,借此比较和仿效,作为判定自己位置与形象的量尺。别人也好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当自己做得对时,别

开始”,而欲斗狠者一听就脸红闭嘴了。

(三)通过范文讲读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

首先,可通过范文讲读来引导。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讲读教学中的范文引导,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其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体味文章表的什么情,达的什么意,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个人因素,从而明白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懂得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这与作者雄伟旷达的气魄和博大宽广的胸怀更是密不可分。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范仲淹也写不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来。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思想内容和美的艺术形式,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而所谓的文如其人,不仅指作品的艺术风格,更指反映在作品中的作者思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学生就会懂得作文为什么要讲真话、抒真情,写所见所闻,为什么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感情,而闭门造车、思想落后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融进文章中去,在作文中惩恶扬善,诚实地暴露和分析自己,有意识地通过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鞭策,从而把作文过程自觉地变成提高自我思想修养的自我教育过程。其次,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纠正假大空的文风,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使他们从作文、日记中获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对学生作文和日记里流露出的消极思想和片面认识,教师在肯定情感真挚的优点的同时,要对症下药,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转化思想。或精心设计鼓励性的批语,及时驱散学生心灵中的乌云,使学生精神振奋,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灵。或当面批改,当面交谈,通过开诚布公耐心细致的疏导,使学生思想健康的发展。切忌当众批评,甚而挖苦讽刺,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这一项在艺校要是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可是作为班主任就要和任课老师有协商,和专业课老师有联系,待老师布置作文之后由班干部收上来,班主任再看一看,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来对症医治,并通过专业老师的手来达到更进一步的效果。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尚需我们继续探索,以不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四、倾听家长的心声,扮演家长的角色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在艺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是来自于家庭较为优越的家庭,而且从小离家在外求学,要么就是家庭不太幸福的,对家的温暖有一种特别的渴望。所以在封闭学校的这些学生,班主任最应该做的就是关心,爱护他们,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承认你的同时也就接纳了你的一切了。同时与家长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了解中知道他们的喜好与性情,在管理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有时要借家长之口来传达一些信息,那在校期间班主任所扮演的家长角色就要提上议程了。那我们班主任作为一个“家长”,学校就相当于学生的“家”一样,从这个切入点来下手。

(一)引导孩子对家庭自我的认同。

校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较为重要的一个自我发展基地,家庭自我是对家庭特征的认同和内化的结果。班主任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了解“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和“家”、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拥有,懂得爱自己的“家人”。

(二)指导孩子对社会自我、集体自我的把握和认同。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不与他人合作。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会自我呢?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告诉孩子,既然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就需人人都遵守、服从、维护社会与集体的规则,任何人都只能为社会、集体增光,而不能为社会、集体抹黑。二是要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带着个性融入社会,既能与他人打成一片,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又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三是防止两个极端:高估自己或贬低自己。高估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因为人人

牵制下,这个小气泡很容易被打破的,如何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所有教者都在考虑的。

现如今艺校的发展也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而我们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的专业与文化的双轨运行,学生在校的时间多,我们不仅要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要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下功夫,针对学生上网以及一些精神空虚,没有同情心、宽容心、进取心、责任感等的学生进行一下反面的教育也无非不可,让所有的学生在全校开会的时候来一个大比拼,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这种想法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就是在庸人自扰。

所有的学习也不能僵化,所有的学习为了有一天的实践,我们在教学的同时也希望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样的自我认识教育也可以收到成效的。

篇11:论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有机统一。“一碗水端平”。家长对待子女应当一视同仁,手背手心都是肉,切下能有轻重之分,以免撞伤孩子脆弱的心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应该如此,对待学生应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决不能因为哪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轻视他,这样学生心里会产生自卑感,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关心,在家里又得不到父母的爱怜。学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老师对待差生更应格外的关心,耐心教育,找出问题所在,并与家长联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教育方式要得当,孩子越打越骂越不听话,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就破口大骂。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大人有时也会犯错误,况且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小孩呢?教师要全面了解孩子的特性,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利用对比法讲道理,孩子更能接受教育,及时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孩子定能迅速成长起来。——顾瑾

作为我们一年级的教师来讲,学生的一切我们都要关心和照顾。我饯行“0起点”教学方针,把每位学生和家长都当成一张“白纸”,从最基本的上课常规、学校要求、学校规范来讲解。在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这方面来说,我要教学生学习的一切习惯,还要指导家长怎么做才是合格的、负责的家长。我在开学第一周就把全班家长的手机建立了飞信群,便于和家长进行沟通配合学校的工作。贯彻新的教改“无回家作业”要求,每天的数学作业布置成学生的口头练习。家长的手机可以收到孩子的当天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联系家长辅导、协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一直做到每天发送当天的作业,还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家长针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还辅导他们。在3个星期的实践中,加强了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加好地帮助学生渡过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王莉

信任是建立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信任是架设人心的桥梁,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震荡情感之波的琴弦。要想取得智障学生的信任,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以自身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以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自身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以自身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以自身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以自身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我认为应具备以也几点: 1.教师应有丰富的学识,先进的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对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喜欢的流行歌曲,尽量熟悉,对学生们的提问,尽量做到有问必答。在智障学生心中,老师是无所不能的,你懂的越多,越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他们就越是敬佩你,自然就信任你。

2.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关爱。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见到学生,主动招呼他们。对他们笑一笑,用手抚摸一下他们的头,请他们帮忙拿点小东西,给他们一点小礼物,都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亲近你。3.寻找恰当时机,找学生谈心。尊重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寻找恰当的机会,采用单独了解的形式,清楚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4.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智障学生多用表扬,少用批评,随时鼓励。同时,教育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送掌声、送称赞。

5.实物刺激,增强学生对你的信任度。培智学生对食物特别感兴趣,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一些食物刺激。能增强学生对你的信任度。

只要我们能做到这几点,我相信一定能得到智障学生的信任。——唐蕾蕾

在我们的教育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普遍重视的。而对于孩子们心理状态往往又比较忽略。如今,学生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下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被我们忽视。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如何知道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地适应新的形式、新的要求,是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1.信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找到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2.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使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正确地疏导。

3.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连英萍

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学生的躯体健康,而另一层是指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学生的健康发展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身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我认为正确的引导学生要帮助他们拥有一颗阳光坚强的心。

1.不过分施加压力,积极创设和谐师生关系,从而走近其内心,了解其真实想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2.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使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正确地疏导。

3.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积极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吴文婷

青少年正处在心理、生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面临着求学、求职等重大人生课题,心理的紧张度和心理困扰很大,再加上由社会变革的加速带来的压力增强、竞争加剧、社会刺激多样化,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困惑进一步增加而且复杂化。然而,也正因为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所遇到的很多心理困惑通常只是暂时性的。因此,对青少年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可以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疏导错误认识,矫正不良行为,排解消极情绪,从而避免和减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个性,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陆飞雁

有这么一个比方:教师的目光像阳光,孩子好比一棵果树。果树上有“果枝”(优点)和“风枝”(缺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旺,最后颗粒无收;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果实累累。如果老师一直盯在孩子的毛病上,犯了错误就不依不饶,不给孩子辩解和改正的机会,那么孩子的“风枝”反倒会愈长愈旺。反之,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不乏关爱和宽容,往往会让孩子得到健康发展,常常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钱磊 1.倾注爱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师爱是德育之魂、德育之本,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信任、同情、关怀和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就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2.维护自尊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时时注意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人格偏差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消除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心理隔阂,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3.温和批评

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可能会获得一时的效果,但很可能没有温和式的批评来得心悦诚服和持久。4.表扬激励

老师多看到人格偏差学生的“闪光点”,当那些人格偏差学生或越轨学生某一方面的成绩被承认时,他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这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潘春芳

我心换你心,师生情谊浓。每天早晨,来到教室,我都以甜甜的微笑迎接孩子们的到来。面对一个个天真可爱,充满求知欲望的孩子,这甜甜的微笑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鼓舞着孩子们树立信心,激励着孩子们努力上进。“你好”、“今天你很漂亮”、“你很精神啊!”、“真神气”、“今天你像一个小将军”短暂的问候,融进了老师由衷的赞美,激荡着孩子纯真的心,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天都能信心百倍地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赞美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增强上进心,使他们更好地体验到老师的爱,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更乐意去克服自己的缺点。老师不要吝啬对孩子们的点滴赞美,每个孩子都有被爱护、被信任、被关心的需要,尤其是来自于老师对他们的承认和爱护,这会使他们产生饱满的情绪,使他们感到充实和愉快,焕发他们蓬勃的朝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大诗人杜甫曾有这样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就像春雨滋润大地般的把自己与学生“捆绑”在一起,用我的爱心让更多的学生笑着走向未来,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小奚同学是个挺“牛皮糖”的孩子,初学写字时,不认真掌握知识点,字迹歪歪扭扭。为了不让他在学习上“开溜”,我就让他在我身边做作业,刚开始时,他有抵触情绪:“为什么要在这儿做呀?我要下去做。”面对着天真无邪的孩子,我笑着说:“因为你的字写得不可爱,你在老师身边,老师就可以教你呀!你说对吗?”听了这话,他乖乖地写起字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字一如他的模样那般招人爱了,于是我在班中大大表扬了他一番,看着他得意的笑容,我深深地领悟到了“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这一朴素的教学哲理。在人格上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们才会更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和教育,才会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在爱的暖流涌动中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崔晔

“教师也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各科任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所任学科的领航者,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和科任教师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不会顾忌太多,畅所欲言。

——杨丽英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近一段时间在我校周围就发生了几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第一件事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沅小学。扬某,一个14岁的学生,因觉学校伙食太差,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事发生在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该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小男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发现后,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将其家长叫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介绍,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学习。在交谈时,孩子跑出了学校,在学校一公里左右的顺驰桥(距地面10米高)上跳下,当场死亡。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可又有的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讥笑别人,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从不考虑他人,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又有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学生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又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可又有的则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现考前焦虑不安、苦恼失眠,甚至在考场上因过分紧张而晕场等;还有些学生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又有的则凡事斤斤计较,生性多疑,过于敏感。以上类似的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大学生。只因打牌时被疑作弊,而将同宿舍其余同一专业毕业班四名大学生杀害。其15岁时曾因父母吵架而想杀了父亲。在与奶奶看电视争台后,在笔记本上还写“恨!恨!恨!”。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从小抓起,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田荣俊

学生健康发展应该是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种吧。心理健康从小就要关注,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很多也是独生子女,孩子往往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小班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中班要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绪、大班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也需要大人的言传身教,而且在幼儿期需要不断的提醒和巩固。同时对幼儿表现出的异常行为需要耐心的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如绘本故事、榜样作用、集体讨论等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挫折、不高兴时的方法,如:听音乐、和好朋友一起玩、运动等。身体健康也是许多家长担心的,特别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现在过敏性体质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表现出容易感冒、咳嗽、发烧等现象。除了加强锻炼,家长也可以测一下孩子的过敏原,这样可以更好的在平时生活中照顾孩子,避免引发孩子过敏引起生病。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家长并在日常的生活中特别关注体质较差的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都需要老师去关注。——凌薇

上一篇:名村下一篇:独龙花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