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轼的评价作文800字

2024-04-10

对苏轼的评价作文800字(共12篇)

篇1:对苏轼的评价作文800字

作为一名杭州人,我知道他为杭州留下了一道美味——东坡肉,他在西湖建造了一道堤——苏堤,他还为西湖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苏轼。

虽然少年成名,但苏轼却一生坎坷。表现在仕途上,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变法派不尽相同,这使得他一生不是被贬官,就是行走在被贬官的路上。他先后被贬到密州、湖州、杭州、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从南到北,一生远离京城,漂泊天涯。

然而,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他丝毫没有过畏惧或失望,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无论是在荒凉的贫瘠之地,还是在边远的荒蛮之乡,他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积极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造福当地百姓。

就算是身处艰困境地,在政务之余,他仍然写诗作词,寻找生活之中的美好之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他对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他对亲情的渴望与珍惜;“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出了他豁达的心胸与平静的心境。

作为一名热爱生活的人,他也不愧是一个美食家,他用自己的方法蒸出了东坡肉,为广大人民的食谱添加了一个新的选择。并且他还有一套自己品评美食的见解。

有时候,我会慨叹,这个世界怎么会有一个这样乐观旷达的人呢?虽然身处荒凉的地方,家庭生活也倍受打击,并且仕途还一直“左迁”,但他的心里一直保持着平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确实做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也对他豪迈的`诗风词风造成了不少影响。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苏轼的人生是不幸的。一个才情空前的人物,在政治上却长时期没法实现抱负。当再次看到希望时,却客死他乡。但我们又要感谢历史,正是独特的人生经历,才造就了独特的苏轼。他的文章、诗作、词风,无不深受他人生际遇的影响。

然而,苏轼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不朽作品,更是他那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我想,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苏轼的地方吧。

篇2:对苏轼的评价作文800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是文化全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珠穆朗玛!

在他这些千古流传的作品后面,其实是有黑暗的,这种“黑暗”在我现在看来是无理取闹、断章取义的。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这让我联想到了一部20xx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黑暗中的舞者》,莎玛在逆境中依然顽强生活,在承受眼疾的折磨下,挣钱给儿子治病,可惜最后因为冤案而判刑。书东坡又何尝不是在逆风飞翔。著名的“乌台诗案”使书东坡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低落的谷底。这场冤案就是御史台的御史们,用以污蔑书东坡的由头,从他的文章中寻章摘句,然后说他诽谤朝政,诋毁先贤。导致了书东坡从中央权利中心旁落到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书东坡和莎玛都深深的表明了:在逆境中,我们依旧可以选择内心的自由。书东坡的`阔达乐观,随遇而安的精神是让我佩服不以的。这让那些黑暗成为他的背景色,让他的光芒更加耀眼;让那些小人的流言蜚语变成他舞蹈的背景音乐,为他的创作跳出了一支愈加独特的舞蹈。

他没有因为贬谪而堕落颓废,反而是一种洒脱的逍遥。和农人一起种田收割,和老妇一起酿酒,和厨子一起探究美味。“君子远包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及《定**》、《江城子》、《水调歌头》……这些作品都有倾注他的旷达情怀,让人品味起来余韵长久。

他的一些诗词也鼓励了不少人,“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这不仅是一个黑暗中中的舞者,而且是能带给观众积极影响的表演者。

篇3: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他从千年前走来,慢慢踱步,浅浅思量,眼神温热却满身风霜。顺着他的眼神,我看到小小一扇窗子,定格了旧时光,和故人旧模样。那么红妆冠以苏轼的姓,是他的妻子,曾予他一腔温柔余生悠然可期。年少时遇到太惊才绝艳的人,余生便是折磨。于是,多少岁月流淌,终是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当那么温柔成了稍纵即碎的梦,梦里也无言,怕惊醒,怕深陷,小心翼翼,不敢思量,偏偏难忘。温暖失落,相思成疾,恍惚一场劫难,一道坎坷,斑白了谁的鬓角,又惶惶不安将谁的印记擦掉。

世人皆道东坡先生的乐观豁达,诚然,可衬着这精神的是他数不尽的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同狂海浮船,无法悠然。乌台诗一案,张扬恣肆的文人茫然失措,却故作一副乐观姿态。此后贬谪,左迁,惠州,詹州,他的肌肤熨贴在祖国的山河上,步履悠然。以为是乐观,确有乐观,但更多的,是疲惫,是愁肠。相思,漂泊,不得志,来路风尘仆仆,染白了几缕青丝,黯淡了旅人眼眸,不去看清这个世界,一回眸,只道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捻一抹柳絮,似花非花,“也无人坠从教坠”。他的青春,“春色三分”,却是“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又到了杨花飘飞的季节,届时若能驻足端详,不知能否看见苏轼的翩翩衣角。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以戴罪之身谪居黄州,杜门谢绝交往。几场缺月疏桐之景,一人若孤鸿,缥缈无所依。他怕,怕大祸再次降临,只求默默,不为人所知,得以护此生。磕磕绊绊,如此这般,如此这般竟叫一个明朗如皎月的文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那种神经质的无端惊起,像露出爪牙的幼兽,惶恐而佯装强大,越如此,越苦涩。

若孤鸿,不肯栖;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夜醒复又醉,转身柱杖临江。夜阑风静,恰如此刻他眼前烟波浩渺的江面,迷蒙却又清晰的照见了他的心灵。他内心深处那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在安恬静美的秋叶境界中迸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篇4: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今天有幸又阅读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了解到诗人你虽然41岁了,并且身处离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对现实却充满希望,我不禁的轻笑了:何曾几时你也是年少气盛,在官场的险恶并没抗击了你对政治的抱负(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贬离京州,清贫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遥自在,销蚀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诗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丝丝凉意相交成影,好一个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为何圆又明?你豪爽地举杯对月,一股淡淡的忧愁散开,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饮酒起舞,习习的古风伴随你的愁与情,交织、旋转、倾泻成一曲散漫的乐章。庭院中弥漫着酒的醇香,你说:岂望回朝做番大事业,却终怕遭小贼诬陷,何时才是我施展抱负之时?可是话锋一转,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虽不能为帝王世家出谋划策,但祈愿天下人有难如何?这时,天空似明朗了几番,一时心中的阴霾犹如清风飘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篇5: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在我看来,苏轼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一颗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种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乌台诗案后的.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这对他的心灵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对此,他也有过人生如梦的迷惘,早生华发的惋惜,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世间百态,起起伏伏。一蓑烟雨任平生说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态。

诚然,在苏轼六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打击多过褒奖,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与生俱来的人生理想与处世原则。他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心灵胜利者。所有的不幸,打击与困苦,都在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烟,如丝,如尘,如风,一吹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他像一位倔强的舵手,任前方风大浪高,他依然高悬白帆,突出重围,成为那个时代最无畏的勇者;他又像一只神奇的不死鸟,在经历无数的打击与沉沦后,依然婉转地放歌,痛苦越剧烈,他那天籁之音却更是流传千古;他更像一桶陈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着无边的寂寞;然而,当阳光射入地窖时,那酒香霎时弥散开来,渐染这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

篇6:与苏轼对话作文800字

一杯酒,一曲词。

在北宋繁华的背后,是无尽的落寞。他空怀才华满腹,却一生劳碌奔波。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他,到头来却只能孤身一人,苦中作乐。但他在经历了大风大雨之后,也依然还能淡然地说出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他对自身骄傲的坚守,他绝不将自己交付于尘埃!“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对前途的坚定。即使前路荆棘遍布,仍有着大无畏的勇气一路向前,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他,是苏轼,我在诗词中与他对话。

一只箫,一场雪。

在无尽的白雪里,天地间只余几只羊与他为伴。他咽下羊毛和鲜血,甚至草根,执着地望着东南的方向。他知道,那是长安,那是他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故乡。他知道,所以他守望。手中的汉节早已褪尽了穗须,他的须发也早已被这塞外飞雪染得雪白,单于多次劝降,承诺封官以及厚赏,他不!

手中的汉节一握就是十九年,新的单于即位,汉匈关系有所改善,他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守望,他回到了他所久久守望的故乡。他开始加官,开始进爵,他得到了土地和金钱。可他临走前赠与诗的妻早已改嫁,故旧死死散散,余下的半生他注定只能孤独度过。但他并不后悔,他十九年的坚守,维护的是大汉王朝的尊严。大汉王朝的骄傲。

他,是苏武,我在历史间与他对话。

一支笔,一张卷。

在寂静无声的考场里,三十个人的心跳依稀可辨。她埋头思索着,似是思考着该如何下笔。对话?这个题目引人遐思: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与你之间的谈话,闲暇时,同学之间的闲谈……该写什么呢?回想心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大抵是突然有了灵感,他提笔开写,如行云流水般,洋洋洒洒。他似乎抱着坚定的信念,又有些必胜的决心,几乎没有停顿,十分流畅。走近一看,只见开头写道:漫步诗苑,手捧词卷……

篇7:名人对苏轼的评价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

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五引)

胡寅

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汲古阁本向子諲《酒边词序》)

王若虚

晁无咎云:“眉山公之词短于情,盖不更此境耳。”陈后山曰:“宋玉不识巫山神女而能赋之,岂待更而后知?”

是直以公为不及于情也。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彼高人逸士,正当如是。其溢为小词,而闲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若乃纤艳淫媟,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也哉?

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滹南诗话》)

元好问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

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

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

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遗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轩乐府引》)

王士禛

山谷云:“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花草蒙拾》)

周济

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介存斋论词杂著》)

刘熙载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

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东坡《定**》云:“尚馀孤瘦雪霜姿。”

《荷花媚》云:“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学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方外白玉蟾诸家,惜未诣此。(《艺概》卷四)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当代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朱德高度评价三苏父子:“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苏辙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王直方

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

王灼

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

篇8:揭秘苏轼对韩愈评价极高的原因

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韩愈,其作品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因而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与柳宗元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朝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的诗力求新奇,极重气势,富有独创能力,以文为诗也成为了韩诗又一亮点,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能力,扩大了诗的情感领域,纠正了大历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在韩愈的众多诗作中,以长篇古诗为主,其表达的主要内容大都为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这类文章行文平实顺畅,以写实为主。还有一部分的诗作文风大为不同,以清新、富于神韵的特点为主,近似盛唐时期的诗风,如《晚雨》、《盆池五首》,最为著名的就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虽然韩愈在揭露现实矛盾与追求神韵的诗作风格上极有建树,但真正能代表其诗文成就的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的诗作,这可能与韩愈本人的性格特征有关,韩愈天生就有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物、景物、情感的追求,并且他一再提倡的“养气”之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的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苏轼评价韩愈

韩愈,生长在唐代没落的唐朝文学家,苏轼,长于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北宋,两个人的朝代足足跨越了三百年,但两个人却又如此相似。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文人。

韩愈,自幼研究古训,关心朝政,但却郁郁不得志,皇科开选,韩愈考了四次才勉强考上,他一面专心研究,一心继续科考,想谋取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后来入朝为官,性格过于傲然,先后与宦官、权贵相对抗,仕途并不顺利。

韩愈的政治环境与苏轼非常相似,苏轼也是满腹才华,一心想报效朝廷,苏轼的仕途经历了三起三落,经过反复的党羽、官宦斗争,苏东坡对韩愈的不幸感同身受,虽然两个人生活的朝代不同,但是惺惺相惜。

一向清高的苏轼甚至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对韩愈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韩愈在政治上忠君爱国,志向宏远,在文章上,更是针砭时弊,发人深省,“文起八代之衰”就是他对韩愈文学上做出的最高评价,意思是指,韩愈的文章已经超越了以前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中任何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因为韩愈在唐代中气,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为散文开创了另一片天地,更是为古典散文注入了活力,不再是单纯形式主义,纸上谈兵。

韩愈的成就深得后世人的尊敬,大家将他封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对韩愈的评价

韩愈字退之,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韩愈有着极强的思维逻辑,对当时盛行的佛老之学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且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见解,韩愈所总结出来的“道统”一说更是成为宋明理学的先声。韩愈在政治上也是直言直谏,没有丝毫的保留和顾及,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是极为高的。

同是一个朝代的刘禹锡就评价韩愈是个,三十年内,使得声名塞天的巨人。李翱曾经和韩愈同时在吏部为官,共同处事过的李翱认为当时只有柳宗元和刘禹锡才能和韩愈相比。而韩愈到宋朝,则更是被世人所推崇,大家欧阳修就对他评价颇高。欧阳修认为韩愈的`文笔无所不可,尤其喜欢用诗句来作文章,不过他又喜欢将谈笑、人情、物态统统赋予在诗中,文笔功力常人难及。欧阳修更推崇韩愈在文学作品中的韵味,出入会合中都是不拘泥的,奇巧难得,就像那些奇险的山峻,越是险峻就越是奇特的耐人寻味。大文豪苏轼也是尊崇韩愈,他认为东汉以来,道统早已丧失,文学弊端日益凸显,即便是唐初的那些房玄龄、杜如晦等大家豪杰们也是不能挽救这种颓势,唯有韩愈为人先,以一介布衣令天下恢复,重新归于正道。

可见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作为一个文学家,敢于劈开当时浮靡的文学弊端,用气势磅礴的诗文重开清新俊朗的文风,回归古文。而韩愈作为一个个体,又是个正义凌然的大丈夫,在政治上不向权贵低头,而是敢于发声。

韩愈主张

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就因为家风的影响而对文学有着多于常人的兴趣和认知。韩愈七岁时就能言,十二岁时就能下笔成文,所以他能够对文学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见解。韩愈认为当时的文学创作一味地追求对仗工整讲究声律的骈体文,是不利于内容的表达。所以自韩愈开始,就倡导古文运动。

韩愈所主张倡导的古文运动,不是简简单单的创作古时的文章,那样反而不利于当时文学创作的发展,而是学习先秦两汉时期散文创作的精华。韩愈认为文章的一大重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说理明道,不是在文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饰功夫。纵观韩愈自己所创作的诗句文章就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雄伟的气势,说理极为透彻达点,逻辑性思维也是极为清楚清晰的。所以唐时的杜牧将韩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诗句并称为“杜诗韩笔”,苏轼更认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主张文学创作要重视内容的表达,这也被他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韩愈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言不讳,率真无比,就是敢于讲真话,这也是同他积极有为的政治素养相关联的。韩愈所创作的《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壮》还有《论佛骨表》都是很好的表现,其中《论佛骨表》更是指出了为官的人不敢指出皇帝过错的事实。这一篇文章还差点要了韩愈的性命,幸亏有人求亲,才降为被贬潮州的结局。

篇9:对苏轼的评价作文800字

于是苏子就这样与客泛舟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之下了。风月无边,他觉得自己仿佛如渡江一般,羽化登仙则是道家的说法。此情此境中,苏轼既达到了“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庄子》)的境界,又有了释家“体无”的体会。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什么呢?听起来像《离骚》。“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就说到自己贬官的处境了,难怪客人吹洞箫以和之,而作凄怨之声。但这并不是东坡的本意。他抒发的是良辰美景中淡淡的优郁,而不是对人生无常的悲叹。针对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的虚无的人生观,他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又令人想起(庄子·大宗师》里河伯见海神的一段。苏轼不是没有体会到个人的渺小,但他是将渺小的自我同于无,而通于道,与自然同化,而追其生于永恒。这样的人生观,是释、道两家人生观的核心,有这样的处世态度,苏东坡才不会拘泥于个人境遇之得失,处江湖之远而不改其乐也。

苏轼的身上,体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他乐观而不圆滑,人世而不拘泥,用世而不苟且;身处政治漩涡中而不结党不营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贬滴蛮荒之地而不伤不怨,不自怜自叹,坚持自己的道德修养。胸襟豁达,如光风界月。他身上融会贯通了儒、释、道三家精神,千古之下,依然具有人格魅力。

篇10:对高考的态度800字作文

在这个物欲横流、行色匆匆的世界,人们日趋忙碌,代替他们的是空洞失焦的双眼与一块被换成芯片的心,随着灼灼年华的即刻逝去,人们已经是很难再体会到某些事物当初的美。

时过境迁,态度作祟。

杜拉斯说,写作是一种病,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自杀,可人们仍在写。

这个将文字运用到极致的女人,在暮年这样想。尽管时间赋予她再多经历,她心中的那份对写作的热爱也陪她亘古不变。

是坚毅,是信念还要逶迤而来的态度?

是的!是滋生,蔓延,缠绕与占领。

你曾说过,不会为了功利而放弃初衷。可是时间没有放过你,当你迈出第一步,站到日本战线上时,你过去半生为自己血汗铺垫的繁华之路瞬间灰飞烟灭,变成一场盛大的荒芜。你也许后悔过,当回头发现自己已跌入万丈深渊时,热血再也不复存在。

失去了对美好生活那由衷的态度,所以你变成了一躯傀儡般的空壳,是对自己的断送。

你就是胡兰成。

也许是态度的转变,让你在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住爱,记住梦想,还有态度。不要在一次次错误的决定上透支生命的宽度。

惟愿态度不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再次想起《兰亭序》,我已潸然泪下。

祖父自小教我书法,好奇心喷发,所以那乳白色宣纸上的黑黝黝的字,也让我留恋。三分钟热度没几天,我便找各种借口推辞祖父。韵华飞逝,祖父也苍老。

刚得到祖父去世的消息,我倒没有失声哭泣,超人的冷静。事后,找到了祖父的《兰亭序》作品,心里的防线瞬间崩塌,白纸上,一群墨字宛如数百条黑色锦鲤游弋,旁边是祖父生前最爱的那支羊毫,红木笔杆,突兀从中间断掉,像是失去了生命,那么决然。

时光背后是永无止境的悲伤。当我转身时,却发现,你已经不见了。如果自己当时态度端正,也算是了却老人的一个心愿了吧。

一念之间,态度改变了一切。

淡淡的墨香和我转变的态度,将祖父送到奈何桥。

现代化城市改变了人们的态度。

当你站在路口时,人们不会注意到你。

当然,我们彼此陌生。

每个人都会这么想,所以,当你这么想时,你就变成了一条鱼,游弋于时间的透明陷阱上,内心虚无。勾心斗角的社会生活中,温存递减。

问题在哪?

是态度。那已被冷冻的心和无关他人的态度,造就了一切。

回过神,发现“态度”两个依然立在脑海中。

时间是一座容易过敏的花园,满园的缤纷。那一点绿肥,那一勺红瘦,正等你用态度去捕捉它们,随时释放在你容易过敏的鼻翼上,喷发出幸福的明天。时钟的摆动是一对,不会落单,候鸟的来去也是往返,没有单程。所以,正因为态度在那,我们为了以后的晴天,不畏惧那毁世的雨。

态度端正,努力生活。额头上的星光会离你越来越近!

篇11:对手机的看法800字作文

掏出手机,打开qq,看看有谁在线,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全都发送一个可爱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友好与热情,再写一条短信给无聊的他或她,也算打发掉了自己的一段无聊时光。行走在美丽、温暖的草地上,“咔嚓”“咔嚓”,快门不断发出响声,留下一张张好玩、逗笑的照片,排除一段段萌的不行的视频。

它能文能武,会说会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铁匣子,却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是人人的宠儿。

它令人朝思暮想,一刻不舍得分离;它让人又哭又笑,悲喜无常,它能操纵你的.思维,限制你的思想;它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

从客观上而言,它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人们把它看得太过重要,导致人一辈子行走的距离,可能还比不上指尖在屏幕移动一下的长度。古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现代的我们,又能创作出什么呢?经典的诗词,优美的曲子,曲折的小说,全存在手机里了,而自己能创作的,也许只有简短的信息罢了。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自言自语,我们在用手机“你侬我侬”,给朋友发个表情,给同学发一句短语,然后呢,一遍又一遍地刷自己的微薄,更新着自己的动态,看看今日的体育新闻,关注关注近来的明星八卦,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课本却始终在那一页。

课后本是提笔疾书,完成作业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拿起手机,给并不遥远的他或她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话题不痛不痒。就这样我们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您可能没时间亲子,可能没时间尽孝,然而却花大把的时间捧着手机沉思、傻笑。不知不觉中我们形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早晨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摸摸手机在哪里,晚上睡之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玩手机,似乎离了手机就与世隔绝一般的孤独。其实今日的智能手机与当初的鸦|片一样、残食着我们的热情与灵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篇12:对朋友的记忆作文800字

还记得刚入校园的我,有些内向。在新的教室里,谁也搭不上话,几个比较熟悉的小学同学已经和别人聊开了,而我独自一人坐在靠窗的空位上。这时,一个轻快的声音传来:“嗨!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我叫玲,交个朋友吧!”我转过头,看见一个鹅蛋脸,大眼睛的女孩,脸上满是笑意。那一刻,这张脸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怯懦地回道:“可以,这里没有人。我叫莹。”这是我与我初中三年最好朋友的初次见面。

我们开始同进同出,几乎形影不离。虽然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却意外地合拍。玲总会在上课的时候也、突然拍我一下,吓我一跳,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坐回去;玲会在一下课就跳到我的身边挤走我的同桌,与我天南地北地瞎扯,直到老师进班,才把位置让回给我的同桌;玲会在中午放学时为了带回什么书而思考半天,最后一边收书,一边哀求我等她,结果我们总是最后几个离开校园的。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真的很快乐。

我还记得初二的一节体育课上,要测八百米,我一听就泄气了,这可是我的大忌。果然一圈还没有跑完,我就开始冒虚汗,一圈半时脚步开始踉跄,几乎是一步一步往前蹭。就在我准备放弃时,原本一直遥遥领先的玲脚步慢了下来,等到我来到她身边时,她一把拉起我就跑,一边跑一边鼓励我。结果,我们两个成了最后两名,被体育老师狠狠训了一顿。我们两个低着头,偷偷对视一眼,互相做了个鬼脸,小声笑了。

现在想起那时的场景,除了禁不住要笑,还有些许感动。那是我们最纯真的友谊的见证。“在想什么呢?”身边玲的声音将我拉出回忆。看着玲好奇地问我,我只是笑笑不说话,继续向前走去。

上一篇:来客接待注意事项下一篇:曲池荷,曲池荷卢照邻,曲池荷的意思,曲池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