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经典诗句大全

2022-08-24

第一篇:苏轼的经典诗句大全

苏轼思念诗句(大全)

导语: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苏轼思念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本词。

(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三)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代: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创作背景

李思训是中国“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他曾在江都(今属江苏扬州)、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做过官,一路上,长江风景是他亲身观赏过的,本画虽然不是对景写生,画中景色也是经过画家灵敏的眼光取得了印象的,和向壁虚构和对前人山水的临摹不同。诗中所叙的“大孤小孤”在江西境内,两山遥遥相对。“崖崩”两句,极写山势险峻,乔木苍然,是为画面最惹眼的中心。“客舟”以下四句,写画中小船,直如诗人身在画境之中,忽闻棹歌,不觉船之骤至。更进一步,诗人俨然进入了小舟之中,亲自体会着船在江上低昂浮泛之势。诗人曾有《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一诗,其颔联“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和第七句“波平风软望不到”,与这首诗的“沙平”两句,上下只改动了两个字,可见这两句是他舟行时亲身体会而获得的得意之句,重又用于这首题画诗上。至此,画面上所见的已完全写毕,照一般题画诗的惯例,应该是发表点评价,或对画上的景物发点感叹了,但苏轼却异军突起地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束法,引入了有关画中风景的当地民间故事,使诗篇更加余音袅袅。

小孤山状如女子的发髻,故俗名髻山。小孤山又讹音作小姑山,山所在的附近江岸有澎浪矶,民间将“澎浪”谐转为“彭郎”,说彭郎是小姑的夫婿。南唐时,陈致雍曾有请改大姑、小姑庙中妇女神像的奏疏,吴曾《能改斋漫录》载有此事,可见民间流传的神幻故事已定型为一种神祇的祀典。苏轼将江面和湖面喻为“晓镜”,将大小孤山比作在晓镜里梳妆的女子的发髻,正是从民间故事而来。“舟中贾客”两句,与画中“客舟”呼应,遂使画中事物和民间故事融成一体,以当地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画境,实际上是对李思训作品的肯定。而这一肯定却不露痕迹。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时,称其“神完气足,遒转空妙”。“空妙”的品评,对诗的结尾,恰切之至。

(四)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宋代: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五)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代: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译文

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几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约定日后,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直通大海的长江航道,向东引退、回归。别让这一高雅志向与未来事实彼此违背。不应在西州路上回首恸哭,为了我而沾湿衣襟,洒落泪水。

第二篇:苏轼的自勉诗句

苏东坡确是拿得起放得下,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不免会有沮丧颓废,但在苏东坡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尽管个人仕途坎坷,但从未忘造福一方。下面小编收集了苏轼的自勉诗句,供大家欣赏。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解读:

封建时代有不少文人真真假假退隐山林,苏东坡也时时自比陶渊明,隐逸遁世不离口,其实,他是很入世的,执着的关心着社稷苍生,或许正是这种使命感,使他不避时政风雨而“一意孤行”?

夜读苏轼词《定风波》,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然自在的苏东坡,不管处境怎样窘迫,依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其豪迈胸襟和洒脱个性令人景仰。

写此词时,苏东坡已在被迁逐之地黄州两载,生活十分困顿。词中写苏东坡去看新买的耕地路途遇雨,作者借题发挥,夹叙夹议抒发内心感受,不掩豁达,从容吟啸,好一个“大江东去”的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在写作上也可圈可点,其特点是写景与议论相结合,通过意境发议论,风穿林,雨打叶,东坡却是徐步而行,从容不迫,甚至还有些逗趣,以此把东坡的天性显露无遗,想想他是在去看一个士大夫将要耕种的土地的路上啊!

很长时间里,笔者多抱怨时运不济,处境窘迫。近来写自媒体多了一些书,今读苏轼词又有新感触,比较其这个年长自己近千岁的封建士大夫,自己应该感到羞愧,也激励自己学会豁达洒脱,不去怨天尤人,还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埋头奋力在自媒体这一亩三分地上好好耕耘吧!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第三篇:苏轼自由的诗句

苏轼是一位有名的大文豪,其创作的古诗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自由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关于苏轼的简介资料:

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x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第三次被贬儋州,这次被贬的原因比上次更简单,新派虽然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的再无出头之日,新派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了一遍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又再一次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诗人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豪,在苏轼生活的饿那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够比肩的一代文学大家,这样一个人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其一生的经历来看也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从其诗词的风格来看更是一个非常豪放的人,苏轼堪称才华四溢,作为官员也是一个具有铮铮傲骨的人。

首先说苏轼是一个聪明的人,这从苏轼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父亲苏洵在苏轼年龄还比较小的时候就醉心于仕途,在家里刻苦攻读,这样也为苏轼的早年家庭学习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苏轼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早年的启蒙。据说苏轼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轼二十一岁就参加朝廷的考试并且高中第二名,从以上就可以看到其天资聪颖。

然后再说苏轼是一个豁达和豪放的人,俗话说“文如其人”,苏轼的作品很少有小情调的自怜自艾,苏轼的文章充斥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豪放洒脱,有着一日千里的气概,即使是被遭遇了牢狱之灾后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那么豪放不羁,看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到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丝毫没有凄凄切切的伤感情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豪放的做派。

他是一个才华四溢的人,从他留下来的数千作品中就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华,苏轼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坛泰斗,还是一位具有铮铮傲骨的官员,王安石改革的时候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这个时候苏轼不是放弃自己的政见为了高官厚禄而曲意迎合,而是选择了外调,后来新的皇帝上台,王安石的新法被废除,苏轼又与统治者的政见不和,这个时候也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再次选择了外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坚持己见具有铮铮傲骨的人。

第四篇:苏轼的诗句50句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下面是苏轼的诗句50句,请参考!

苏轼的诗句50句

1、 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入不见,数峰青。 ——苏轼

2、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入以诚不以言 ——苏轼

3、 入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

4、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 《赤壁怀古》

5、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 《江城子》

6、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苏轼

7、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入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苏轼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8、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竹外桃花二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东坡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入物。 故垒西边,入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入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入生 一作:入间;尊 通:樽)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 音音音,尔负心,真负心,辜负我,到于今。记得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如今抛我古墙阴,秋风荒草白云深,断桥流水无故入。凄凄切切,冷冷清清。 ——苏轼 《古琴吟》

11、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 《前赤壁赋》

12、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 《江城子》

13、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苏轼 《行香子》

14、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东坡 《赤壁赋》

15、 一篇向入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苏轼

16、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苏轼

17、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苏轼 《南乡子》

18、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入在空谷 ——苏轼

19、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苏轼 《水龙吟》

20、 云海,天涯 两渺茫! 功成,名遂 还乡! 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殇! ——苏东坡 《南乡子》

21、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22、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蝶恋花》

23、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 ——苏轼

24、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苏轼 《南乡子》

25、 梨花淡白柳深青②,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③, 入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入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入感叹春光易逝、入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入淡看入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 ——苏轼 《东栏梨花》

26、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入归虎欲行 ——苏轼

27、 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苏轼

28、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入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苏轼 《西江月》

2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30、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苏轼

31、 常羡入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 《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入寓娘》

32、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入 墙里佳入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趣被无情恼 ——苏轼 《蝶恋花》

3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34、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35、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苏轼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36、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入瘦,无竹令入俗;入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苏轼

37、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 《前赤壁赋》

38、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9、 夕阳无语燕归愁 ——苏轼

40、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41、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入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苏轼

42、 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 ——苏轼

4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44、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苏轼 《晁错论》

45、 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苏轼

46、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47、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48、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中秋月》

49、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入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入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 《永遇乐》

50、 入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 《洗儿诗》

第五篇:苏轼健康养生的诗句

古往今来的人们都非常重视养生之道,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现代人也借鉴古人的养生“秘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提出的四条养生“秘方”就颇有见地。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苏轼健康养生的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一、无事以当贵。这就告诉我们在心情上要潇洒大度,随遇而安,不要过分在意荣辱得失。往往考虑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尽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利于健康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利于心理健康,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二、早寝以当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

三、安步以当车。这一条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能走路就不要坐车,能走楼梯就不要乘电梯,生命在于运动。

四、晚食以当肉。苏东坡认为“人应已饥方食未饱”。饥饿了以后再进食,即便是粗茶淡饭,其香甜可口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长寿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出峡》诗有云:

入峡喜问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定风波》词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诗中可见,无论是?岩挟持、暗礁密布的险谷,还是花红柳绿的平旷坦途,苏东坡认为这些都是人生之旅的必然经历,所以,他险亦喜,旷亦喜,风物无处不相宜。

词中“何妨吟啸且徐行”、 “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他面对人生风风雨雨的心态写真。正因为苏东坡达到了茶人“无住生心”的精神境界,才使他在别人无法承受的困苦中,依然活出了千古流芳,万人羡慕的精彩人生。

苏东坡能有大自在境界,主要得益于佛教与茶道的润泽。苏轼的故乡四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茶乡,其母笃信佛教, “家藏罗汉像,每设茶供”。在母亲的影响下,苏轼自幼爱茶。特别是“乌台诗案”被诬人狱以后.苏轼彻悟了人生,出狱后嗜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夜里加班时要喝茶: “薄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时要喝茶: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赠包安静先生茶两首》其一)。睡前睡起都要喝茶: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苏东坡日常以茶养生,常写诗夸赞茶的养生妙用。他写道: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传说魏文帝曾得到仙人赠的一丸仙丹,他得意地写诗赞美说:

“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东坡却认为茶比仙药对人体更有益。东坡赞美茶的保健功效的诗还很多,例如他认为饮茶可除“瘴气”,写诗赞日: “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他认为饮茶可轻身,写诗赞云: “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他认为饮茶可提神醒脑,写诗赞云: “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在《仇池笔记》中苏东坡还详细地介绍了以浓茶漱El,去除烦腻、坚齿固齿的经验。

有一次,苏东坡得到了一饼宋代贡茶“小龙团”,兴奋地跋山涉水,专程跑到天下第二泉去,用惠山泉烹茶,与方外挚友钱道人共品佳茗,并留下佳话: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诗中将苏东坡爱茶之情和豪迈的个性,描绘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一个宋代茶痴如在眼前。苏东坡爱茶爱到连做梦都在品茶,他有两首品茶的回文绝句便是从雪夜梦中得来。

其一:

酡颜玉盏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凉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回文诗要求正读倒读都通顺,相当难写。而回文绝句因为还要受平仄关系的限制就更难写。读者若有兴趣,把这两首绝句正着倒着都多读两遍,对苏轼的才华和爱茶之情一定会由衷折服。

正因为东坡爱茶至深,并彻悟了茶道真谛,所以在极端困苦的逆境中,他也能活出精彩人生。苏东坡出狱后被贬到黄州,最初时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只好住在城南江边早被废弃的旧驿站。驿站紧靠长江.后边是荒山竹林。对此,苏东坡自有美妙的联想: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房子破旧四面通风,苏东坡不以为苦,反而认为“可俯视长江流水,看往来千帆”。在破房中读书写作时,他感到“倚于案几之上,但见白云左绕,清江右徊,如在仙宫”。江边气候多变,苏东坡也不以为忧.反而认为“风涛烟雨,晓夕百变”、 “阴晴早暮,态状万千”、“江南青山,尽在几席上,此幸未始有也”。有了这样旷达的襟怀,旧房破屋即刻变成了华府仙宫。

住的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全家老小“民以食为天”的头等大事。苏东坡不愧是“贫民美食家”,在被贬黄州的贫困生活中,他还创造出了不少流传至今的大众化美食。

其一是“东坡肉”。当时黄州的猪肉很便宜。达官显贵爱的是山珍海味,一般都不爱吃猪肉,穷苦百姓爱吃却不懂得如何煮。于是苏东坡研究出了一种烹调猪肉的方法,并用民歌的形式写了《猪肉颂》。

其实要了解我们的古人,只要读他的诗词你就会了解很多,很多诗人都习惯将自己的情感和处境都写到始终,自然也会将自己生活养生之道写入诗中,所以要学习古人的养生之法,多读古人的养生诗词就行了。

上一篇:顺昌一中副校长名单下一篇:市场营销的学习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