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2024-04-13

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精选9篇)

篇1: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在未来,汽车后市场的整合将继续,优胜劣汰是趋势,行业将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品牌战会取代价格战与品质战。同时汽车后市场需要打造更高品质、性价比的服务体验,对服务品类进行扩展,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为消费者带来更全面的产品服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

汽车后市场行业概况

自2009年起,有关部门频繁出台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为汽车市场及后服务市场创造有序的竞争环境。例如,汽车市场及后市场政策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及零配件供应商越来越开放,汽车生产商需向维修经营者无差别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打破汽车维修领域垄断,即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及零配件供应商带来了新机遇,保证汽车后市场信息的透明化,渠道的多元化。

9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行业起步,汽修行业以国营公务车综修厂为主。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个体维修店等开始通过社区店形式进入市场,维修连锁态势初现端倪。

2000-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激增,国内外连锁汽修企业瞄准维保蓝海市场大量涌入,专注于销售和主机厂2009-2015年,随上一阶段新车“脱保”,汽修和配件更替为后市场带来巨大空间。2011年互联网开始大举渗透行业,带动O2O及新零售商业模式兴起,电商平台致力于实现S2B2C扁平化供应链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固定资产及服务费用投入,借助互联网流量优势,融合资本与技术,推动汽车后市场进入红海领域。

授权售后的4S店占据中国维护保养市场主导地位。2016年至今,上门服务等创新型模式因场地制约等局限纷纷退出市场,消费者和企业恢复理性,线下服务的打造是核心壁垒。

2

篇2: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连锁式经营的核心挑战是规模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品质的一致性。同样,对于中国汽车租赁企业,如何在实现门店扩张的同时,保持一致的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客户体验。这就要求汽车租赁企业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文化,构建流程化、标准化的运营服务体系。

2、积极实施营销创新

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第三方销售平台等手段,扩展客户入口。积极实施与旅游、酒店、航空公司等机构合作,建立交叉销售模式,增加营销与推广的通路和精度。完善会员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数据库的营销模式,挖掘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

3、加大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

整合整车厂商、金融机构、维护与保养、二手车、保险等上下游资源,提高汽车租赁企业的资产经营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 渔业行业分析报告

★ 电工行业分析报告

★ 装饰行业分析报告

★ 瑜伽行业分析报告

★ 机电行业分析报告

★ 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

★ 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 服装零售行业财务分析报告

篇3: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关键词:检测,行业管理,现状,对策

1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状况

1.1 检测行业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对检测市场管理方式的转变,各类检测项目规模的扩大、检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检测工作和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等方面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检测行业和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检测机构都需要转变观念,熟悉掌握国家政策、法规,从行业发展角度认真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提高服务质量,能独立、公正、客观地开展各项检测工作,从而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发展。

1.2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情况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从形成到目前大约经历了30年的时间,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

自2000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后,交通部根据交通行业具体情况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夹,如2005年颁发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2008制订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2009颁发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等,这些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检测市场准入的门监,确保交通检测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006年,为做好我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根据我省具体情况,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关于贯彻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意见;2007年,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公路水运工程检测机构的等级评定工作,我省又印发了《关于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2010年,为加强我省公路水运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市场秩序,促进公路水运工程检测市场健康发展,省交通运输厅又印发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管理的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

1.3 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的特点

从上至交通部、下至省交通运输厅的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工程质量检测已成为交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检测机构已成为对社会出具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公正性检测数据,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公众服务的特定行业。检测活动直接涉及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技术保证。目前检测行业的发展特点可以总结为:①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②检测领域向综合型多元化发展;③检测成为质量监督的技术支撑;④检测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⑤质量检测正纳入诚信体系建设。

2 广州地区交通工程检测行业现况分析

2.1 广州地区检测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共检测单位255家,广东省共88家,广州地区共35家,其中省交通运输质量监督站管辖18家,广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管辖17家。本文以广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管辖的17家检测单位为例进行广州地区的交通工程检测行业现况分析。目前广州市属共17家检测单位,其中1家为甲级资质,7家为乙级资质,9家为丙级资质。

2.2 广州市属交通工程检测行业主要从事以下检测工作

(1)鉴定和验证工程所用各种原材料、构件、产品的质量;

(2)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及交工质量验收;

(3)确定工程所用水泥混凝上、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的级配及配合比;

(4)负责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分析报告和建议;

(5)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在工程应用中的跟踪检测;

(6)参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提出保证措施;

(7)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鉴定工作,为工程质量事故鉴定采集各种试验数据;

(8)对旧路、旧桥进行试验、检测,并对其使用功能进行评估。

2.3 广州市属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1)广州市属检测机构已初具规模,但管理制度有待有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个检测行业需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2)从整体上看,部分检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专业不对口、部分学历偏低、水平参差不齐,检测人员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虽然这几年检测行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检测单位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还有待进行一步提高;

(4)检测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检测行业的诚信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 广州地区交通工程检测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3.1 增加专项检测资质

2005年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交通工程公路水运检测行业的管理程序、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相关办法、试验检测活动相关准则及相关监督检查办法等内容,该文件的颁发进一步规范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活动。该办法中有分为甲级检测资质要求、乙级检测资质要求、丙级检测资质要求和桥隧专项检测资质要求。随着交通行业检测工作分工越来越精细,根据市场需求,笔者认为还需增设其它一些专项检测资质。

所谓专项试验检测机构是指那些拥有专门试验检测人才、专用试验检测设备、只能承担单项或少数几项试验检测工作的机构,但是其专项试验检测水平、技术能力仍可以达到相关资质要求。

根据我省及广州市相关市场需求,可考虑增加如混凝土结构类、钢绞线类、桩基检测类、软土地基处理检测类等几类专项试验室。同时,应制定相应的监管办法加强对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的动态管理。

3.2 加大惩罚力度,增设黑名单制度

交通行业已初步建立了检测机构信用机制,2009年交通运输部质监局又颁发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该办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检测行业的信用意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把违规企业的不良行为公诸于众,让社会成为制约检测机构违法违规的主要力量,增加检测机构的违规成本,保证检测市场的规范运作。

但仍需完善相关信用管理细节,如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鼓励检测机构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提高,强化检测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整合检测机构资源达到优胜劣汰等。

笔者认为可以在检测行业中增加黑名单制度,如在出现人员证件伪造、报告虚假、滥用资质、管理混乱等方面要加大惩罚力度,通过罚款和列入黑名单等手段,一方面影响其年底的信用评价;另一方面直接限制其检测业务。

在惩罚的同时,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种信息公开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及相关电子平台,确保方便快捷查到各单位的资信情况,通过社会压力及公众舆论规范检测行业市场,提升检测质量。

3.3 检测人员注册上岗

目前,交通行业已根据不同检测内容对检测人员的不同技术进行考试,并执证上岗。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如建立一套检测人员管理机制和培训上岗机制。

由于目前检测人员还未实行注册制度,在交通行业和建设中还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所以在人员使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漏洞,挂靠现象较多,一人多职现象较多,由于整个行业中没有清晰的分工及等级,因此,有些人员考取较多资格证书进行跨领域上岗,造成实际检测人员数量不足,检测能力下降,因此,笔者建议全国应统一实行人员注册上岗,一人多证者只能注册一种证件,如检测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以及建设行业中的建造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所有的人员只能在一个领域执证上岗,这一方面需要制度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求信息公开化,从而真正提高人员的素质及技术水平。

3.4 精细化分工,增加行业标准

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应根据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和检测市场要求,研究制定一整套适应我国交通工程发展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工程质量管理需要的检测体系。完善旧路、旧桥检测管理模式及检测依据,为旧路、旧桥的评估给出有力的检测依据。

4 结 语

广州乃至全国的交通工程检测行业急需转变及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相关政策,完善检测人员管理制度,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ID:000350]

参考文献

[1]叶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4).

[2]吴永静.浅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3]刘屠梅.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管理体系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8).

[4]熊伟.浅谈安徽省交通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现状和对策[J].经营管理与论谈,2004,(5).

[5]何小军.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篇4:汽车行业市场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关键词:汽车行业;人才现状;需求

一、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因此我国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对于汽车行业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同时也把汽车行业的发展放在了重点位置并启动全面的发展,并确立了汽车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汽车工业也业已成为我国新型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入旺盛阶段,中国汽车市场的人才需求也达到了一个最新的高潮。在国内企业不断进步和壮大的同时,还需要利用人才给予相关行业一定的补给,同时国外市场进入中国,也需要了解本地汽车发展的情况。

二、汽车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现状

(一)人才是汽车行业竞争的重点。在“十一五”发展阶段,我国的汽车行业逐渐开始加入到国际化的竞争中,其竞争的主要焦点内容就是围绕着汽车行业的人才进行的。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行业想要快速发展,其重点内容就是人才,这其中不仅仅指的是汽车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人才,还包括汽车的生产制造、服务、检测等相关人才,这些产业链中的人才发展也是促进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巨大的人才缺口。据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汽车行业中的相关在业人员于2010年期间达到了360万人左右,而在2015年期间则快速的突破了500万人,预计在2020年即将会达到800万人左右。由此可见,每年从业人员的平均增长速度大约在10%左右,但同时现阶段汽车行业人才缺口达到了50万人。

(三)中国汽车行业现有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汽车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中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但是我国现阶段汽车行业的人才结构并不合理,据一项调查显示,发达国家中,汽车制造行业中的人数和汽车后市场服务相关的从业人数相比较一般情况下为1:10。现阶段我国汽车市场中的从业人员超过了200万人,按比例计算,我国汽车行业中从事后市场服务的人员需求量将超过2000万左右,但是现阶段在岗的仅仅有240万人,呈现出严重紧缺的状态。

(四)汽车行业全线人才缺乏。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整个汽车行业呈现出人才紧缺的现状,汽车行业中的高端人员也不例外。在各类研究报告中能够看出,不管是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还是针对国外汽车的研发,人才方面都是比较紧缺的状况。针对中国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现状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较,供给无法平衡,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人才需求的矛盾冲突。

三、中国汽车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一)技术人才缺乏。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对于汽车专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欧美国家中,汽车研发的人才占有率达到了30%以上,而我国却只有8%。上海汽车行业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乘用车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最主要的就是缺乏相关技术人员最终导致的结果。因此我国汽车行业相对来讲比较缺乏技术型人才。

(二)对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我国汽车行业起步相对比较晚,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还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停留在低档阶段。但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汽车行业也需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形势。不仅仅对于相关人才数量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并且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和业务等综合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四、汽车行业市场人才培养情况

(一)改善人才培养结构。针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不少汽车专业教育仅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在实践上重点培养,这也导致很多人员在从业的时候出现了无从下手的状态。不少车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出现了书本上的知识难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状况,因此需要在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改善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促进产学研,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以及创新和应用型人才。

(二)界定专业分工。汽车行业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维修服务等环节均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基本为通识教育,鲜有考虑社会分工。现有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汽车行业分工明确的情况,必须做出专业界定。这样做的好处有二,其一,专业人士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做更高效率的研发类工作;其二,专业人士在相关领域引入并实践的工作模式为其他部门创造了工作富裕,促进行业未来发展。

(三)培养一流的员工团队。汽车行业的发展,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人力资源第一,这也是汽车人才发展的主要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一流的员工团队,这一点也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我国的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链主要分为生产、销售以及后服务等几个方面,但从内部情况来看,这几个部分都是需要人员来进行管理的。因此汽车行业发展重中之重就是基础人力培养环节,在汽车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的汽车行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汽车行业能够快速强大的主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孟俊焕.与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65-67.

篇5:0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方面,据统计,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6%。

20美国平均车龄超过,而中国平均车龄仅有4.9年,但保有期5年以上的车辆占比较增加8%,平均车龄快速提升。

年线上汽车养护在4S店体系以外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6%,整体而言,在整个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线上汽车养护景气度不断上升。

篇6: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

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这一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渐明显,汽车企业开始出现竞争。同时,汽车行业中也形成了一些骨干企业集团,开始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至此之后,我国汽车企业从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走向了与国际汽车企业加强合作的道路。十余年间,我国汽车企业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多项。通过KD方式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建设改造,使我国整个汽车工业有了明显进步。不仅汽车产量增加迅速,而且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单一的中吨位载货车变为中型汽车与重、轻、微型货车等多种产品生产,商品车、专用车、客车同时发展的新局面。

3、全面发展阶段(1994年至今)

自1994年开始,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其背景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汽车工业面临着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汽车市场已从单一的公费购车转向多元化结构,私人购车趋势明显上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重要的转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于1994年7月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它在总结我国汽车工业40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0世纪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汽车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措施。

在这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植下,围绕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和轿车工业的建设为中心,建成了以轿车工业为主体的汽车工业新体系。2004年一季度,供产销汽车129.96万辆和127.77万辆,是1993年全年的汽车产销量。其中,轿车累计产销57.69万辆和56.70万辆;载货车累计产销39.62万辆和37.80万辆;客车累计产销32.65万辆和33.27万辆。汽车产品在产量、质量、品种、性能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国汽车工业出现高速发展的新局面。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1、2007年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这两个规划使我国汽车企业走出了一条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调整了我国的汽车产业结构,促进了优势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行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全球第一,使我国的汽车行业真正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2011年又是新的“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元年,相信在此后的五年汽车工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飞跃。

二、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自19 53 年开始起步以来, 经过5 0 多年的迅猛发展, 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纵观世界经济强国, 其汽车工业产值占本国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均在10 % 以上。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 D P 的比来看,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且地位还在逐渐的升高,到20 07 年时, 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 D P 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92% , 比上一年增加了0.8 个百分点。1990 年时, 这个比重值只有2.66% , 19 98 年时, 比重为3.30% ,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接近8%了。预计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个比重将会继续增加。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销售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增长7.17和7.07%;商用车产销374.81万辆和381.12万辆,同比下降4.71%和5.49%。数据显示,2012年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特点:

特点之一: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

特点之二: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

特点之三: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特点之四:SUV和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

特点之五: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特点之六: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特点之七: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重型货车销量首超百万。

特点之八: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特点之九: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特点之十: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逐步恢复;另一方面,购置税优惠等多项促进政策已经退出,北京市限购政策的示范效

应,用车成本将有所增加等。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将对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调整结构,鼓励和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应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协会预测,汽车产销增长速度为10-15%。有德国研究机构称,中国汽车市场预计未来数年内将继续膨胀,到2030年,中国乘用车注册量(2012年中国乘用车注册量为1,320万辆)将超过欧洲和美国之和。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瓶颈

对于这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的产销量现状,有些专家却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后劲表示担忧,因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三大瓶颈。

1、核心技术缺失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大步迈进,取得了突出成就。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事业已成为众多国内车企的共识。但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是,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热点多集中于整车开发和传统零部件生产上,而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缺少投入和精力,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还亟待突破。

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合作,使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项目;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使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摆脱亦步亦趋的尴尬,都是需要中国汽车人思考的问题。

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表示,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子技术零部件,比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子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仍基本由外方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

2、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

2009年国内汽车企业并购重组风起云涌,广汽与长丰、长安与中航先后“联姻”,吉利、北汽在跨国并购中收获颇丰。但这一光鲜成绩背后,仍旧是汽车产业集中度不够的老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井喷趋势,引发了各地发展汽车

热潮,一些没有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的省份或城市,也提出大上或引进汽车产业的规划,甚至提出把汽车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有专家表示,又一轮蜂拥而上的发展热潮,很有可能加剧当前汽车行业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等矛盾。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对于大量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单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最高也只有270万辆,与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丰田年产900多万辆的规模还有很大差距。尽管近几年我国汽车企业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论单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仍落后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

3、新能源汽车阻力大

有人把2009年的汽车市场称为“政策导向年”,车市繁华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市场消费体系与各项刺激政策的落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为去年的车市添了一把火;“汽车下乡”政策补贴,促使全国各大微车的销量同比增长都在七成以上。有专家表示,这种短期刺激性的政策导向有可能使车市患上“依赖症”,而随着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火爆的车市不可能一直“疯狂”下去。

很多人预计,随着政府优惠政策力度减弱,汽车市场主要靠政策外力拉动的爆发式增长很可能降温。比如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征幅度上调2.5个百分点,再加上2009年下半年尤其是年底的疯狂购车行为,对2010车市的透支作用明显,都会对今年的车市产生影响。

有人担心车市能否继续火爆,也有人担心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汽车的节能减排问题再次引发高度关注。

有专家表示,随着我国跨入年产超千万辆的行列,节能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1000万辆所处的环境,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达到1000万辆时不一样,如今的排放技术标准提高了,这使得我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需要承载更重的压力。这就迫使我国汽车企业必须站在世界技术进步的高度,加大对新能源的探索,走出一条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汽车发展之路。

四、总结

只要我国汽车工业努力克服这三大制约瓶颈,秉承之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是仍将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这个市场未来所爆发的强大消费动力将是任何力量都不

可阻挡的。只是面对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需求的释放受到了压抑,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惊慌失措。中国的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样巨大的消费潜能迅速激发。新一轮经济振兴计划,我们国家将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因此,汽车产业的振兴也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影响下朝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汽车产业内部进行整合革命,在技术创新和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因此,汽车振兴计划并不一帆风顺,需要企业家的革故鼎新思想和战略家眼光。

总之,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国家可以通过关税的手段保护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钢铁业来支持汽车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增大中国汽车市场。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技术,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通过好的设计和技术的开发来打开潜在的汽车市场,通过好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展望二十一纪,中国汽车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壮观。各个企业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要求,正在以雄健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把我国的汽车产业推向一个新高潮!

参考文献:

[1]庄继德.WTO与中国汽车工业【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业[R] 尹海泉.2008(12):5-7

[3] 2012年汽车销售情况综述报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3

篇7: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汽车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作为汽车产业支撑的汽车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也继续扩大,取得了大幅增长。目前,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如中远、中海、中邮、中铁已纷纷将业务扩展到汽车物流领域。汽车物流的发展已进入以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零部件售后物流以及进出口物流方向延伸的竞争新格局。

从我国汽车物流行业总体上来看,供求关系逐渐稳定,市场集中逐步提高,贯穿产业链的行业体系不断完善,整个行业已经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东北、京津、武汉、上海、广州、西南六大汽车物流集群。国内大型汽车物流企业在中国汽车高速成长中,获得了稳固的业务和良好的收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伴随汽车出口在实现自身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打开了国际市场通道。

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仍将快速增长,汽车物流市场将依旧繁荣。“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领跑者。汽车物流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将不仅做好产业的基础保障,也将成为汽车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汽车物流的概念、行业特点、主要模式等,接着分析了国内汽车行业和国内外汽车物流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整车物流、汽车零部件物流、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汽车物流行业做了企业发展分析、供应链分析、信息化分析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汽车物流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篇8: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1 行业组成

山西省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 第二种是科研院校教学科研性质的检测中心, 第三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 第四种是民营企业或个人投资组建的工程检测公司。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政策上的相对优势, 业务量十分饱满, 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 在各地市基本成为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 使其变成主业发展, 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 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数量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 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各环节处于劣势。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检测公司多由业内企业或个人组建, 由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检测业务较为单一, 一般从事专项检测, 如人工地基、室内环境等。随着工程质量检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检测机构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而根据国际通用要求, 检测机构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即第三方独立咨询服务机构。因此无论是上述哪个类型的检测机构, 都会逐步开始进行机构改制, 与原有隶属关系脱离, 独立面对市场竞争。

2 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

2.1 各检测机构业务量快速提高

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的迅猛发展直接带动了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住房、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全民质量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业务量快速提高。山西省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已经逐步与监督机构分离, 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该类型检测机构试验仪器齐全, 技术人员配备完整, 且与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存在多年来的业务合作关系, 随着检测市场化的推进, 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改变了观念, 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很大, 业务量也增加迅速。近年来我省的许多科研院校逐步改制为自负盈亏的科技型企业, 加大检测业务的投入, 使其变成主业发展, 可以迅速解决其资金缺口, 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科研开发, 而科研成果又可以直接服务于检测项目, 技术优势成为科研院所拓展业务的杀手锏。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和检测公司也凭借其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灵活快捷的管理模式, 在检测市场上大力开拓自己的市场份额,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2 检测机构间竞争逐渐加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 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 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 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 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 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 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 各工程检测机构只能在自己所属的地域内从事检测工作, 最终造成了该地域内检测市场的强烈竞争, 该现象尤其以省会太原较为明显。太原市周边大大小小的检测机构有一百余家, 无论是基桩检测、建材检测还是结构实体检测, 但凡遇到一个大型项目, 便有十余个检测试验机构进行竞争。行业竞争促进了检测机构的优胜劣汰, 也彼此压低了检测取费标准, 还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2.3 检测机构自身问题的暴露

2.3.1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

由于部分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 而检测单位多数是受施工单位的委托, 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 在经济利益和公正性之间, 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 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 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 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2.3.2 部分检测机构的隶属性质不明

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仅仅是名义上的脱离, 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 作为真正意义上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2.3.3 检测单位技术力量很不均衡

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 在技术、人力、资金上的投入不足, 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周边省市的同类检测机构相比, 山西省的工程检测机构技术含量不高, 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省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今明两年基础建设的大力投资, 应尽快提高我省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3 工程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提高检测质量

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 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 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 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 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 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对于那些恶性竞争、以出具假报告来招揽业务的害群之马, 必须坚决地清除。

3.2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机构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 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 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检测行业只有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 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3.3 树立人才观

今后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人才的竞争, 作为我省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省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 并且建筑类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 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 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4 结语

山西省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 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背后隐藏的忧患。我省的检测行业在完成机构改革、改制的同时, 应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 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介绍了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组成, 分析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 指出了检测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工程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监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 2002 (8) :29-30.

[2]李延罡, 马宁.我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发展阶段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 2007 (3) :74-75.

篇9: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关键词:汽车维修保养;现状;对策

F426.4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汽车供应量不断增加,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以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降低汽车维修的成本,提高汽车运行的可靠性,进而保障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笔者结合汽车行业维修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

1.汽车维修技术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汽修行业投入方式多层次化,有些维修企业因循守旧,对新的仪器缺乏认识及了解,怀疑汽修过程中使用电子检测仪器所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日常工作中他们认为使用敲击等手工方式比电子检测方式来得更直接、生动,所以他们仍然依靠传统的手摸、耳听、眼看等方式判断和检测问题;有些维修企业认为新的仪器程序复杂且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成本周期过长,所以不愿意购置;有些维修企业即便是已经购进了新的仪器和设备,也会由于操作麻烦,长期搁置不使用。[1]

2.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落后

对于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监督不力。首先是对个体维修及保养的企业设备和技术监管不力,使汽车维修及保养设备不全、技术参差不齐,这对汽车维修及保养形成规模效应极为不利。其次对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布局极为不合理,造成维修及保养资源浪费,同时不同维修及保养企业收费标准也不统一,造成维修保养乱收费现象。再次维修及保养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使维修及保养质量得不到保障,再加上部分企业资金不足、设备较差、检测手段单一,就使维修及保养质量整体较为低下。

3.缺乏汽车维修行业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含量越高的行业,越需要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批的从业人员,许多不能接受继续教育的初、高中生和企业下岗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汽车维修市场,这些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维修技能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目前,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初级人才基本饱和,中、高级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电工、电路、机修方面的熟练技工人才并不多,有一定理論基础且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工更是一将难求。

4.汽车维修及保养方式存在缺陷

汽车维修及保养方式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汽车的维修及保养延续传统经判断,而不对汽车故障进行科学检测、综合评定,汽车的维修及保养方案缺乏科学的依据,使得汽车实际状况与汽车维修及保养方案不相符合;第二是,汽车维修与保养脱节,很多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往往只重视对汽车的维修,而忽视对汽车的维护保养,使汽车在维修之后还需要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补救。第三是,随着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相关的汽车维修及保养的检测设备不断发展,但是实际的维修及保养中,对新的检测设备应用较少,仍是延续传统的维修与保养方式,使检测技术与维修及保养的方式分离开来。

二、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1.做好汽车维修技术宣传工作,改变维修观念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可采取让各汽车维修企业参加全国各种大型的汽车维修会议或聘请汽修专业人员以知识讲座等方法,普及目前汽车工业技术的进步情况、对比汽车新技术、新工艺,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改变观念和自身技术落后的情况。按照我国《汽车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规定,根据汽车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地区成立试点汽车维修厂,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严格执行维修作业技术工艺规范,健全各项制度,全面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2]

2.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

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对促进行业统一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主管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相关部门(如交通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要加强合作,使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管理形成合力,加强对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监督力度,共同管理好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其次,由于汽车维修及保养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所以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管理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管理,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发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一个针对汽车维修及保养市场的动态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现代汽车的发展要求汽车维修及保养的从业人员首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使自身的维修技术与新高科技维修技术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从业人员不会随着汽车的更新换代而被淘汰。其次作为现代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要重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对员工技能进行考核,并以市场需求的员工技能为参照,针对员工的薄弱技能环节着重培养,对于员工维修及保养基础较低的,要加强基础技能的培训,从而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再次企业要处理现代的维修及保养理念和现代维修及保养人才培养模式,要使企业的维修方式与新技术相结合,使企业员工技能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现代维修及保养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4.全力打造企业服务品牌

作为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要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需要企业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在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锻造出自身的优质服务品牌。维修及保养企业在对客户提供服务时,要采用科学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综合评定汽车故障,以科学的分析为依据给客户量身定制优质维修及保养方案,优化自身服务品牌。

结语:

由于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维修和保养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汽车维修企业应该不断发展维修技术,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等,以提升在同行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戈剑,杨维军. 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2,11:232-233.

上一篇: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四年级下一篇:说课教师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