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行业分析

2022-07-11

第一篇:汽车配件行业分析

汽车配件行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81亿元,完成销售产值9280亿元。2009年,海外零部件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但中国市场却呈现良好态势。2009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收获销量1360万辆的好成绩,汽车及零部件巨头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中国制造,能够满足我国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地化的配套需求。

2010年的汽车市场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表现也相当抢眼。2010年1-10月,汽车零部件出口326.66亿美元,同比增长44.22%。在国内市场,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推动零部件配套收入上升是行业增长的主要来源。2010年1-8月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10308亿元,同比增长46.2%;零部件行业利润总额达823亿元,同比增长81.5%。

未来五年,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将逐渐赶超整车,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将会涌现出国际零部件市场的佼佼者。随着年内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大关,年销量可能突破1800万,汽车零部件的重要性正得到不断提升。双重需求将带动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成本优势使得跨国零部件企业将产业基地向我国转移;我国民族零部件龙头企业竞争实力增强,出口量快速增长,国际并购谋求技术升级成为我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方向;行业之间并购重组进程加快,新的零部件巨头正在形成。

那么,在当前汽车零部件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并根据行业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行业分析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汽车零部件科研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赢利水平与企业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预警、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以及细分行业的市场产量、国内外、进出口销售状况,现阶段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一些前沿的策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经过30多年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跟随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围绕整车配套和国际市场,全国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生产聚集地和11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达到3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接近200万。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进出口额达到373亿美元。在保有市场汽车售后服务及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零部件的双重需求将带动该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未来零部件行业发展将快于整车行业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八类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总额为212.29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30.26%,高于零部件进口总额增速(19.01%)。与2010年全年(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为43.84%和49.47%)相比,2011年上半年我国各类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总额增幅均放缓。2011年我国车市消费仍将快速增长,2011年二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长将超过一线城市。2011年的汽车市场将迎来10%-15%的增长,15%的增速却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增速,中国车市将由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

从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数量上看,自主品牌企业与合资、独资企业各占50%。从出口产品数量和构成上看,合资、独资零部件的出口量占零部件出口总量的3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70%,绝大多数是高端产品。自主品牌企业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0%,绝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201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1.97亿辆,汽车保有量85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每年高速增长和产销数字的增加使得国内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2011年、2012年中国汽车供应商的销售收入均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净利润率方面,2011年汽车供应商净利润率将为10.4%,2012年为10.8%;企业2010年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77%,预计到2013年产能将增长41%,2016年产能将增长46%。汽车保有量越高需要的汽车配件产品需求就会越高,而汽车产销量越多汽车零部件市场就会越大。中国汽车工业在整车的良好发展情况下带动全国汽车配件行业的发展并带来海量商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有50%-60%的利润是在其零部件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而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却无法超越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两者规模比例也仅为1:0.7。从这一点而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较大的潜力可挖。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行业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中国工信部、国家钢铁协会、中国轮胎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以及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大量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运用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从宏观着眼、以微观入手,分析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本汽车零部件行业报告,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揭示了我国零部件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当前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市场策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报告简介

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082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同比增长20.39%,至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与上年相比,增加1152.10万辆,增长17.81%。得益于汽车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滤清器行业就是一个例子。2010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我国8月销售汽车132.23万辆,同比增长16.14%;生产汽车127.75万辆,同比增长11.99%。数据显示,1-8月,我国累计生产汽车1149.06万辆,同比增长39.27%;累计销售汽车1158.26万辆,同比增长39.02%。中汽协预计2010年全年汽车销量大致为1700万辆,到2015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达到3000万辆,其中内销2500万辆,外销500万辆。而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两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意味着中国将真正步入汽车之国行列,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预计,2010年我国车用滤清器市场需求总量将增加到5.7亿套,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8.7亿套,而到2020年则达到11.6亿套。

巨大的滤清器市场吸引了众多生产企业的关注,致使当前滤清器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自主品牌滤清器企业在努力维持各自的市场份额,而跨国公司纷纷涌入,迅速抢占了大部分高端市场。我国的滤清器生产企业,目前已达1000余家,其中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的滤清器企业已达十余家,弗列加、曼?胡默尔、马勒、索菲玛等公司构成了我国滤清器行业的第一梯队;在为数众多的内资企业中,既有由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民营公司,如蚌埠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潍坊宝威滤清器有限公司、柳州日高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等;也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如蚌埠市昊业滤清器有限公司、成都宁良实业有限公司、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浙江浩钢达汽配有限公司等企业、更有大量生产能力较小、产品品种单

一、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滤清器企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安徽蚌埠市、浙江温州市、上海市、广东、河北等滤清器生产集聚地,其销售总额约占全行业的70%,产业集群已初步显现。目前,全国汽车滤清器生产企

业不过1000家,蚌埠占了近1/10;全国30家滤清器规模企业,蚌埠一地就占5席。蚌埠滤清器市场,可谓是滤清器行业的一块大“蛋糕”。它涵盖滤清器生产企业近100家,主要配套及适用于国内重型汽车市场,占当地总体滤清器产量的97%以上。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滤清器都实行了国家规定的欧三标准,并采用行业最新的技术及材料。

本行业报告其中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汽车用品联合会、《中国汽车报》、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全球汽车滤清器行业的发展概况、我国行业的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揭示了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当前面临问题的发展策略。报告还重点分析了汽车滤清器行业供给以及市场需求,对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作了阐述。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汽车滤清器行业报告,有助于汽车滤清器企业、科研单位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滤清器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内汽车工业将从超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而汽车零部件则将继整车高速发展后,进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整车产量的上升,全球采购向中国的转移等,都给国内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整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生产企业希望通过提高国产化率加大国内采购量以降低其成本,也给有条件的内资滤清器生产企业扩大配套带来了新的契机。OEM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将逐渐成为潮流。在“三滤”(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基础上集合其他功能而形成的进气系统模块、润滑系统模块、燃油系统模块为滤清器生产企业带来了机遇,使我国汽车零部件包括滤清器行业具有一定的投资潜力。

随着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国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日益注重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臵,在开发、生产、采购、物流等多方面压缩成本。其中,零部件加工及采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备较强的加工能力,可以向国外汽车工业提供成本较低的配套零部件。

汽车滤清器作为关键的汽车零部件之一,国内主要滤清器制造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已日益成熟,具备为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气门产品配套的能力。因此,国际汽车生产厂商的零部件全球加工和采购策略,将为我国的汽车滤清器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带来机遇。

2、零部件工业独立化趋势改善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市场竞争环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在汽车集团“强强联合”推动下,汽车零部件工业亦掀起联合兼并浪潮,并逐步脱离母体――整车厂商,如: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德尔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伟世通公司从福特公司独立出来。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也分别成立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上海汽车零部件集团、东风汽车零部件事业部,三大汽车集团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企业将会脱离母体独立生存与发展。从母体独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与其他零部件生产厂商一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为实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厂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减少市场中通过压低价格进行无序竞争的不良行为。

3、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大了支持和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列入了2000年修订的《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又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上述政策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制定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将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

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4、“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为一线供应商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相当于欧洲IV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四阶段限值(简称“国IV标准”)已于2011年7月1日全面实施。实施更高的排放标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将导致新一轮的换车潮,换代需求带动汽车消费增加并最终传导到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的效应将得以体现。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我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给汽车制造商尤其是发动机制造商更大的压力,促使其研发和制造环保性能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也给零部件行业特别是汽车滤清器行业的一线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发动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排放,而滤清器将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对气门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实力雄厚、与主机厂商建立协同开发关系的滤清器生产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行业整合去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从而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创造更好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篇:未来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行业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中国制造2025》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汽车零部件制造是政府大力推动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加快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汽车强国建设,更好地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环境良好

对于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者着“支持者”的角色,在提高产业生产力、培植产业集群、激励产业内企业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湖北重庆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化建设将产生积极而久远的意义。 此外,随着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的出台,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在政府主导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汽车的推行,也使得汽车消费环境加快改善。与此同时,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二手车流通管理方法》的出台更是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简化了二手车交易程序,二手车市场趋向良性发展。这也直接扩大了我国社会的汽车保有量,最终推动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的制造以及售后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给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零部件采购,在世界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之间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整车厂将自身核心优势以外的零部件设计开发交给零部件供应商,无疑会给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此外,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整体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加之我国相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具有劳动力,工资水平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逐渐增多,并逐步呈现向海外扩张的趋势。

(四)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提高生产率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由原来的数控化往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生产率。在生产环节,质量影响大的、劳动强度高的、业务环境相对比较差的生产活动,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技术含量高的环节以及柔性化生产的需要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来满足。因此,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提高行业的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

二、不利因素

(一)技术创新不足 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大批量、大投入、回收期较长等特点。由于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对产业认识不足、缺乏战略规划、实际投入不够,加之在研发、生产、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缺失等,造成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与外资企业发展差距较大。据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不足2%,远低于7%-10%的世界先进水平。汽车消费结构也在一直变化着,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消费升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能力,才不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被淘汰。

(二)生产方式调整改进要加快

相当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在质量、体系、过程管理中执行的标准与欧美日韩等高端企业标准尚存在差距。生产方式的落后是中国品牌零部件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低的重要因素。当前,精益生产方式已在世界各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广泛应用。而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缺乏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管控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为保证产品的持续稳定性,强化体系管控、提升运行绩效成为必须,精益生产方式将成为大趋势。

(三)产品质量瓶颈尚需突破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群区产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系统集成能力薄弱,尚未体现为整车配套的优势和专业化集聚效应;产品专业化生产水平偏低、产品不成系列或系列发展滞后,总体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同时多为低端配套产品,利润低。

但是,伴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对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长期以来,质量不高、一致性不足、耐久性较差是中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相当部分企业设计开发能力、工程经验积累不足,产品一致性保障体系能力弱。加之,多年来行业对原材料、元器件的重视不够,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不畅等综合因素,零部件原材料、元器件相对落后,导致零部件质量稳定性不足、产品可靠性差强人意。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产品质量瓶颈必须得到突破。

收入预测

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52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78%,2022年将达到6.10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测

8.06.04.02.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万亿元)4.915.365.746.104.52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利润预测

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为2858亿元,同比增长17%。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将达到3558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37%,2022年将达到4907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预测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18E2019E2020E2021E3,5583,8864,2644,5814,9072022E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产值预测

2016年,我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8454.8亿元,同比增长19.06%。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92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9%,2022年将达到7.50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预测

108642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万亿元)5.926.316.777.147.50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篇:汽车用品行业分析

浅谈汽车用品行业

一、汽车用品行业简介: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三大板块之一,汽车用品市场也是目前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井喷式发展,汽车用品行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汽车用品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延伸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如车载导航仪、车载影音、车载冰箱);汽车安全系统(防盗器、倒车雷达);汽车美容养护用品(润滑油、车蜡);汽车装饰品(座椅座垫、汽车香水、装饰类工艺品)等。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汽车用品的销量并没有随着汽车销量的下滑而受影响,相反,随着新购车者越来越注重对时尚、个性的追求,汽车用品特别是一些汽车装饰品的销售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根据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可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总和的60%~70%,而汽车用品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三大板块之一,盈利空间相当广阔。

中国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预计到2012年,仅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市场规模就有望突破3000亿元。汽车安全系统市场、汽车美容养护用品市场、汽车装饰品市场等也将有较大发展。

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人士都知道,近5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也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多,为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也给汽车用品制造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2009年我国的汽车的保有量达到2900万辆左右,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有数据显示,在2009年光以美容装饰为主的各类汽车用品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420亿元。到2010年,将再翻一番,达到840亿元。如果将其相关的配套服务也考虑进去的话,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罗兰贝格(Rolandbeger)推测,到2010年,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居第二位。经过几年的发展,汽车用品行业不再是前几年那样的暴利时代,但汽车用品行业的利润空间巨大,在汽车整车行业普遍缩水的2004年,汽车用品行业的利润仍然高达40%。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的厂家投身汽车用品行业。最初几年是国内的厂商投身其中,到2009年,随着贸易壁垒逐渐取消,国外著名品牌也已进入中国市场,汽车用品市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巨大的市场已经引起国际汽车服务业巨头们的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大的汽配连锁企业NAPA就已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全球最大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美国AC德科公司也已参与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日本最大的汽车服务用品连锁企业澳德巴克斯已经进入中国服务市场;日本第二大汽车用品连锁企业黄帽子已与上汽集团销售公司签约成立了合资企业,以

此来拓展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业务。

二、汽车用品行业的分布:

从区域市场版图来看,目前我国汽车用品市场已形成六大区域市场及中心城市,区域市场格局已基本成型。六大区域市场分别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市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区域市场;以成都为中心的中西部区域市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区域市场(唯一的一个闭环形集散中心)。

从生产厂家分布现状来看,以广州为例,在广州市永福路,云集了超过2000家的汽车用品企业,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是全国汽车用品的集散地,有的产品甚至出口到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市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也会定期来这里采购汽配用品。据统计,广州汽车用品市场(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份额约占全国的60%以上,过去很多产品都是在珠三角地区(如广州、中山、佛山、珠海等地)生产,通过广州的批发中心再流向全国各地。目前,由于汽车用品市场“钱”图无量,导致了竞争的加剧,现在深圳、上海、浙江等地都已开始做起了汽车用品的产销,广州汽车用品行业龙头地位正在接受各地的挑战。

三、汽车用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透过众多厂家投身汽车用品行业热闹场景的冷静审视,不难发现,中国汽车用品行业虽然较早几年的一窝蜂的混乱的状况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有规模,但知名品牌不多,产品知名度不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汽车用品行业门槛较低而利润空间却十分巨大,众多的投资者在无规范引导下纷纷加入汽车用品行业的生产销售大军。在众多厂家中,有具有较强实力的厂家,也有手工作坊和夫妻店,可以说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时间,仿制品,假冒伪劣品纷涌出现,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在市场缺乏相应标准的情况下,给汽车用品行业带来了恶性竞争,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程度不高。随着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加,消费者对汽车用品的需求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的趋势,需要更多的更能体现车主个性化的汽车饰品。而目前市场上生产销售的汽车用品中,体现明显个性的产品不多,在设计上简单,制作也不够精美,单调的产品显然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且由于产品的个性化不够,创新程度不高,很难体现出产品的特点,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

3、汽车用品市场的价格缺少透明度也是目前汽车用品行业存在的另一缺陷。目前,随便在市场上走走就不难发现:同一品牌坐垫,在批发市场中仅售几十元,到了高档的品牌店里却要售几百元;同一品牌的汽车音响,在批发市场中售几百元,而到了高档的店面里,少则千多元,多则几千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不要说消费者一头雾水,就是专业人士前去也是茫然。这种销售渠道和价格的混乱不但不利于培育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4、行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以汽车美容为例,汽车美容技术已经经历了打蜡、镀膜、封釉等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阶段,都要求有专业的从业人员,而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却相对落后。

四、汽车用品行业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经过几年的发展,汽车用品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集约化”服务和“一站式”销售的连锁经营体制将成为国内汽车用品市场的主流。中外资企业都在围绕着这一点,以上海、广州、北京等大中型城市为基地,加快资源的整合和国内的布局,调整和创新将成为主旋律。汽车用品行业的整体走势将呈现出下面几种趋势:

1、汽车美容行业的提升:汽车美容行业进入提升时期,汽车美容企业的专业化和汽车美容产品、设备的升级是必然趋势。汽车美容企业开始进入淘汰时期,优质的汽车美容企业浮出水面,会出现国内美容企业自身产品,而同时汽车美容行业还在不断向全国扩张,全国数量上会是一个加大趋势。

2、汽车精品行业的突破:精品类产品是一个缺口,国内目前汽车精品类产品平平,在多功能的趋势下,一些专业而新颖的产品会呈现出来。

3、汽车用品市场深入内地:目前汽车用品市场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用品行业会逐步深入内地,武汉等华中地区,哈尔滨等东北地区,

成都等地区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4、连锁企业越来越多:汽车用品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连锁企业,但这只是开始,很多知名企此定为发展战略,在2004年进行观望和积累,到2009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加入到了连锁的队伍中来。

5、汽车用品行业细分明显:汽车用品行业会有很多个小类别细分出来,包括汽车装饰品、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等,专业和细分会成为行业逐渐发展的一个趋势。

6、人性化产品的加强:针对车主的健康、实用等功能性产品将涌现出来,如司机眼镜以及环保类产品,包括人文关怀的宠物类用品等等。

7、营销方面的发展:未来一二年内,汽车用品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营销上会有新的气象,逐步走向规模化和正规化。

五、汽车用品行业蕴藏的商机:

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汽车公司近十年的利润情况分析,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里,汽车的销售利润、零部件供应利润和汽车后市场服务利润的比值为26。当前,汽车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两大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利润空间非常可观,汽车用品行业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第四篇:2011年一季度汽车行业统计分析-上海汽车行业协会

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2016统计分析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步伐持续加快,产销增速呈逐月增高态势,全年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对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2016全国汽车市场概述

1、全国汽车市场2016年产销量

2016年全国汽车工业产销分别完成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46%和13.65%,增幅较上年分别增加11.21和8.97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2.07万辆和2437.6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5%和14.93%,继续高于汽车的整体增速,而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9.81万辆和365.13万辆,相比去年9.97%和8.97%的降幅,今年则分别上升8.01%和5.80%。

2、2016年运行趋势

纵观全年运行趋势与上年基本一致(销售趋势图如下),但产销量增幅明显增大,除2月份春节、7月份传统淡季,其余月销售全部超过200万辆,并创造了月销突破300万辆的新纪录。

3、汽车销售结构 (1)乘用车销售。

1 2016年,刚性需求和即将到期的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坡,使得乘用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逐步加大,但各大车型表现不一,运动型、多用途(SUV、MPV)保持较大增幅,轿车小幅增长,交叉型继续较大下降。2016各车型销售量及同比升降幅度如下表。

其中需要关注的是轿车销售与上年同期(-5.33%)负增长比较,已经扭转了负增长态势,占总销量的49.84%,但份额反而比上年减少。多功能、运动型占总量份额分别为10.24%、37.11%,运动型份额同比增加了7.69个百分点,交叉型降幅37.91%,降幅继续加大,运动型乘用车销售保持了强劲上升的势头,由此可见消费者意愿。

乘用车销售从排量分析,排量小于1.0的微型车销售40.77万辆,同比微降2.05%;1.0L-1.6L的小型车同比上升22.05%,共销售1719.9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份额达70.56%,同比增加4.12个百分点;1.6L-2.0L销售563.45万辆,同比上升9%;2.0L-2.5L销售74.01万辆,同比下降35.63%;2.5L-3.0L销售10.58万辆,同比上升2.21%;3.0L-4L销量0.7958万辆,同比下降26.06%,4L以上销售仅为个位数,由此可见国家小排量购臵税减半的政策对汽车消费的影响非常明显。

(2)商用车销售

2016年商用车产销由于货运车的上升,整体出现了回暖势头。在五大类商品中,客车产销分别为49.17万辆、48.8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6.96%,其中客车非完整车产销5.52万辆、5.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78%、21.92%;货车产销分别为240.53万辆、237.38万辆,同比分别上升了7.24%、5.2%;其中半挂牵引车产39.87万辆、38.8万辆,同比分别上升60.5%、55.08%,货车非完整车型产销34.71万辆、34.6万辆,同比分别上升1.58%和下降0.91%。

(3)中国品牌乘用车

2016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52.9万辆,同比上升20.5%,高于乘用车销售整

2 体增幅5.57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增加1.99个百分点,中国品牌占有率提高在于国产SUV表现强劲,2016年销售526.8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7.6%,在SUV车型中占有率达到58.2%,而MPV销售223.8万辆,同比上升19.9%,在同类车型中占有率89.6%。

(4)合资品牌乘用车

2016年中国品牌和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及市场占有率见下图,与上年同期比,德、日、美系品牌销量均有两位数增长,法系降幅超过两位数。

(5)主要汽车生产企业

2016年汽车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470.12万辆,占全部汽车销售的88.12%,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销售同比增长12.37%,低于行业增速;前十企业集团及其排位与去年同期比较,奇瑞超江淮重回前十,与上年同期比较,华晨销量下降,排位下降2位,其他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前十汽车生产企业集团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如下图(销量单位:万辆)。

其中, 五大集团共销售汽车1972.79万辆,同比上升10.57%,低于行业整体增幅3.08个百分点;占有率70.39%,比上年同期减少;五大集团中,北汽销售与行业

3 增幅基本持平,而其他均低于行业整体增幅,五大集团销售及同比见下图。

4、新能源汽车

据中汽协会统计报导,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1%和53%,较上半年增速有所减缓。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5.7%和17.1%。

5、汽车进出口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2016年,汽车累计出口70.8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74%.较上半年明显减缓。其中乘用车出口47.71万辆,比上年同期上升11.54%;商用车出口23.1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3.07%。另据海关统计数据,1-11月,汽车整车累计进口95.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3.35%,其中轿车进口33.98万辆,同比增长7.84%;数据显示进出口降幅都有所收窄。

二、2016上海市场汽车产销

1、上海汽车市场2016产销

2016年上海汽车产销分别为260.77万辆和261.17万辆(不含上汽外地产),同比分别上升7.32%和7.53%。按大类车型分,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57.45万辆和257.93万辆,同比分别上升7.03%和7.23%,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3162辆和32391辆,同比分别上升36.6%和38.5%,由于上海乘用车发展布局变化,外地产的不在统计范围,因此看似与行业整体形势差别明显。由于上海产商用车均为客车,而且占汽车总量较低,因此不足以影响上海本地产汽车的产销局面,2016年上海产汽车销售走势如下图:

2、上海本地产乘用车销售结构比较

2016年在上海产乘用车销售结构上,基本型乘用车共销售207.72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比重80.53%,比上年同期减少4.36个百分点,销量同比上升1.73%,而SUV销售42.64万辆,同比则上升36.57%,多用途(MPV)销售7.57万辆,同比上升47.89%,可见SUV销售明显好于乘用车整体。按排量分析,1.0-1.6L销售情况稍好,销售128.64万辆,同比上升18.06%;1.6-2.0L销售20.4万辆,同比下降36.98%; 2.0-2.5L则延续下降态势,销售9922辆,同比降幅78%。2.5-3.0L销售1398辆,同比虽较大上升,但量较小,可见国家小排量购臵税减半政策效果很明显。

3、上海各整车厂(含外地产)销售表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海三大乘用车企业整车销售分别为:上汽大众累计销售200.02万辆,同比增长10.78%,上汽通用188万辆,同比增长8.99%,上汽乘用车32.17万辆,同比增长89.23%。

上海的商用车均是客车,上汽大通共销售汽车46123辆,其中客车27142辆,同比分别上升31.58%、43.23%,其销售的MPV亦有17.87%的增幅,上海申沃客车销售2007辆,同比下降4.56%,上海申龙客车销售3242辆,同比上升39.68%。由于商用车在整个上海汽车销售中比重很小,对上海汽车销售增幅的贡献度不大。

4、上海乘用车销售品牌表现

上汽旗下乘用车合资品牌以其优良的性价比、便捷的服务,在全国乘用车市场继续处于领先的地位,在2016年销售量排列前十的轿车品牌中,朗逸、英朗、桑塔纳、分列

一、二和第六位,合计销售116.76万辆,占全国轿车销量的9.56%,占前十轿车品牌销量的35.13%;昂科威、途观位列SUV销售量第

四、五位;五菱宏光、宝骏730分列MPV销售量第

一、二位,合计销售102.02万辆,占前十MPV品牌销量的54.89%。

5 上海乘用车良好的品牌优势,确保了上海汽车行业在全国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三、上海市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其他表现

1、按照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上海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082.72亿元,同比仅上升0.8%,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81.58亿元,同比上升12.6%;主营收入34292.43亿元,同比上升0.4%,而汽车制造业实现营收7193.21亿元,同比上升9.1%。上海汽车行业协会纳入统计范围的120余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81.69亿元,同比上升11.15%;主营业务收入6051.54亿元,同比上升9.54%,与上半相比,均已从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利润总额994.66亿元,也由上半年的同比负增长转变为上升0.91%;而从业人员11.95万人,同比下降了8.04%。另外,中汽协公布了1-11月份全国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情况分析,从数据看由于本市汽车行业在高起点上提升,因此在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上稍有差距。

2、上汽集团外企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据对上汽外近50家企业的统计, 2016年工业总产值同比上升2.64%,主营收入同比上升12.17%,虽都已改变上半年的负增长状态,但相对行业整体仍稍差;赢利能力不佳,利润总额同比虽然上升17.03%,但由于个别大企业出现较大起落,故掩盖了整体的实际现状。在经济运行质量一些指标方面,显示成本、资金压力较大:

-- 近半企业工业总产值呈下降,其中个别企业降幅超过50%;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利润总额下降。

-- 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14.3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上升超过25%。

-- 应收帐款53.09亿元,同比上升5.17%;

-- 存货30.21亿元,同比上升9.95%,但其中产成品上升5.12%;

-- 资产总计293.91亿元,同比上升17.4%,负债140.94亿元,同比上升18.07%,负债率上升。

四、上海地区汽车保有量

1、截至2016年末,上海地区汽车保有量(不含电车、农用车、挂车等)为320万辆,比上季末净增加9.5万辆,比去年同期净增加37万辆,增幅13.08%。按使用对象构成分,私车保有量241.94万辆,比去年同期上升15.55%,占保有量的75.61%,同比增加1.62个百分点,继续呈上升态势,私车比去年同期增加32.55万辆。在私车保有量中,小型客车占99.42%,比上年同期增加0.3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私家车将是汽车发展的重要市场,另一方面私

6 家车的快速发展,必然加剧城市道路交通和用车环境的压力。

2、截至2016年末,在上海地区汽车保有量中,轿车共206.98万辆,其中国产188.24万辆,进口18.74万辆,与三季末比较,增幅分别为2.21%、3.18%;小型客车(不含轿车)76.71万辆,其中国产58.66万辆、进口18.05万辆,与三季末比较,增幅分别为5.86%、4.03%;数据显示,轿车进口车的增幅明显高于国产车。轿车与小型客车占汽车保有量总数的88.65%,同比增加1.22个百分点。

3、2016年四季度上海各档次国产轿车上牌情况,各档次表现有所不一,中级轿车占比虽最高达37.71%,上牌量(下同)与去年同比却下降了8.21%;中高级占比22.83%,同比上升36.16%;普及型轿车占比达27.1%,同比上升7.55%;豪华型占比8.59%,同比上升15.43%;微型车占比仅3.77%,同比有较大上升。

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信息统计部

2017年2月15日

第五篇:关于汽车配件行业发展的实践报告

关于汽车配件行业发展的实践报告 主题:调查汽车配件行业发展前景

时间:2011/8/1——2011/8/20

地点:长治市角沿大庆路汽车配件门市部

一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个暑假我通过朋友的介绍,有幸能到位于角沿大庆路的一个汽车配件门市部进行我此次的社会实践,我这次的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身调查了解现阶段我国汽车配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接下来是我的实践感悟。

在门市部里我参与了汽车配件的销售和收银等各个环节,并且通过与部门经理的谈话了解到这个行业的一些情况: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庞大的汽车需求量及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到中国合资或独资设厂,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得到进一步地快速发展,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为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良机。从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出现了两次增长高峰,分别出现在2002年、200

6、2007年。200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334.23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45.73%,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6年我国汽车配件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240.02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30.47%;2007年我国汽车配件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566.54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4.40%。2009年我国汽车零配件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14万亿元。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世界汽车行业遭受重创,对比国内,汽车产量和销量节节攀高,带动零部件行业产值再创新高,也给我国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

展机遇。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出以下趋势:

1. 产业集群初具雏形。2009年末,以柳州为龙头,辐射桂林、南宁、玉

林的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式启动。我国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

2. 创新能力提升。国内汽车厂商奇瑞、华晨、上汽在近两年相继推出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

3. 海外并购频频发生。今年(2010年),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

司(简称“PCM”)与美国通用公司在底特律签约,收购了通用旗下NEXTEER公司。是自去年京西重工1亿美元收购德尔福之后,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我国零部件企业自2009年下半年来,发生海外收购案多达10余起,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本土零部件商最好发展机会,利用时机收购海外优质资产或技术,使自身更快成长。

我回到家通过网络又查到了一些其他的情况,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点:

1. 2009年汽车配件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汽车产销1360万辆。保有量

7000万辆,汽车配件销售收入1万多亿。其中,一汽配件和二汽配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 汽车行业发动收购要约。吉利收购沃尔沃;万向收购舍勒;潍柴/东风等

四家公司欲收购德尔福。

3. 汽车配件行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现状不容乐观!现在汽车配件

数量多,规模小,而且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研发能力弱。

4. 汽车配件行业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整车价格又不断下降,“后金融危机

时代”国际知名汽车配件集团纷纷将市场重心转向中国,汽车配件行业遭

受上下游的多重压力。

5. 汽车配件行业迎来痛苦的行业洗牌,80%的汽车配件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兼并收购将成为大趋势。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看到了我国汽车配件行业存在的一下问题,也看到了这个行业发展的契机,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汽配行业一定会崭露头角,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申凯文

2011/8/23

976866660@qq.c

om

上一篇:区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青春榜样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