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输行业财务分析

2024-04-21

汽车运输行业财务分析(通用8篇)

篇1:汽车运输行业财务分析

汽车运输行业竞争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对运输行业的不断依赖,汽车运输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有效刺激,并且呈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场上簇拥了很多汽车运输企业,而这些企业想要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需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其竞争力,符合市场需求的竞争优势和特点是汽车运输企业不断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前言:运输行业作为一种直接的外部环境,对汽车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运输行业分析是汽车运输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根源在于其内部的经济结构。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新进入着的威胁、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现状、增长趋势及其综合强度,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获利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的作用是不同的,问题的关键是在该行业中的企业应当找到能较好地防御这五种竞争力量的位置,甚至对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施加影响,使它们有利于本企业。

汽车运输行业发展背景

汽车运输行业是一个大的综合型行业,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满意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对于汽车运输企业来说,汽车运输包括生产计划制订、采购订单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货物的接受、仓储管理、发料及在制品的管理与生产的物料管理、整车的发运等。汽车运输业作为我国重要产业,其发展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 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汽车运输及其相关技术。世界各国在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方面, 都是根据本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条件,制定运输发展政策,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运输行业竞争结构模型(波特模型)

1)可能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是运输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运输能力和一定的市场份额,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新进入者加入运输行业,会带来运输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价格下跌;新进入者对公路运输行业的威胁大小取决于该企业进入公路运输行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进入壁垒)以及进入公路运输行业后原有汽车运输企业反应的强烈程度。

2)可替代运输劳务的压力

可替代的运输劳务是指与现有的运输劳务具有相同、相近或更高质量的劳务运输,如目前出现的快速运输服务等。来自可替代运输劳务的压力有三个要素:

(1)可替代运输劳务的盈利能力。若可替代运输劳务具有较大的盈利能力,则会对本行业原有运输劳务形成较大压力,是本行业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2)提供可替代性运输劳务的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战略。若它采取迅速增长的积极发展的战略,则它会构成对本行业的威胁。

(3)旅客、货主转移运输需求的转变费用。若旅客、货主的转变费用越小,可替代运输劳务对本行业的压力越大。

3)旅客、货主的压力

旅客、货主对本行业的竞争压力表现为要求运价更低廉、运输质量更好、运输需求更能方便实现等,他们会利用各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来施加压力。总之,旅客、货主的压力趋向于降低公路运输行业的盈利能力。

4)现有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力量是企业所面队的最强大的一种力量,这些竞争者根据自己的一整套规划,运用各种手段(价格、质量、造型、服务、担保、广告、销售网络、创新等)力图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和争夺更多的消费者。公路运输行业内各汽车运输企业都要为增强各自的营销能力而展开竞争,从而是运输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发生变化。

5)运输资源供应者的压力

运输资源供应者对公路运输行业的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要求提高原材料、轮胎、燃料、配件或其他供应品的价格、减少紧俏资源的供应量或降低供应品的质量等。总之,运输资料供应者希望提高其讨价还价的能力,从公路运输行业中牟取更多的利润。

通过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分析,可以了解公路运输行业的基本状

况,从中辨认本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优势和劣势,从而确定本企业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对策。

汽车运输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因素

在市场竞争中, 优胜劣汰几乎在分秒之间, 企业不想被替代就必须合理规划, 赢得市场份额占得足够的利润。而投入与产出是决定利润的直接因素, 所以本文从经营、控制、技术、组织管理四个方面选取了一系列指标组成本文评价汽车运输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评价体系。

1)经营能力

经营能力主要看的是企业整体资金的运用状况, 即强调周转率这项指标。企业的存货的周转率、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以及总资产的周转率等等这些指标, 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将资金等资源状况最大化地充分利用, 同时企业也将会根据周转率反应的情况, 对企业下一步生产规划目标做出重要调整。

2)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占有能力, 企业只有在市场中获得充分的市场占有率才能有更强的生存基础。所以占有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不但有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还有企业的分类产品的占有率, 如汽车运输行业中的货运路程数、货运线路数、车辆数、货运次数等, 这些指标都直接影响着汽车运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获得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3)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 未来市场无疑是技术之间的交流, 所以每一个企业都会在技术方面下一定的功夫。汽车运输行业的技术方面主要在于车辆环节, 所以会强调如车俩先进程度、车辆维修率、维修设备完备度、油气消耗率、技术创新投入率等等, 从技术方面保障汽车运输的进一步发展。有了技术就有了效率, 有了效率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4)组织管理能力

企业有了原始资本和技术的条件下, 也应加强在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毕竟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长久发展, 必须考虑长期运行机制。如货单执行率、货款收回率、生产能力利用率等等, 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运行环节, 提高各个环节的利用率, 不断推进企业发展, 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5)人员管理能力

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基本, 只有管理好人员, 利用好人员,才能使企业发展更为合理有效。在汽车运输行业, 员工的执行力是发展的必备因素, 所以企业应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降低顾客的投诉率, 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强化激励、惩罚机制的运行, 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操作水平。有了这些指标的合力才能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占得先机, 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马天山主编,现代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原磊,汽车运输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评价研究,中国外资,2013.8

[3]李平安,新形势下汽车运输行业的发展和改进,科技资讯,2013 NO.34

篇2:汽车运输行业财务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已有了5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仍处于“幼稚期”。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

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批量生产、促销竞争阶段,而进入以产品设计为中心的阶段时,我国汽

车工业仍处于技术引进、零件国产化的初级装配加工阶段,汽车工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仍较高。

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均已成为本国重要支柱产业,而我国汽车工业尚未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

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①人口环境——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人口正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自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2003年达

到63亿人。其中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占76%,每年增涨2%;而发达国家每年只

增长0.6%。我国人口已由再生产类型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据

②自然环境——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另

一方面,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从6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关注

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立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促使国家政府加强环

境保护的立法

③经济环境——经济要素是汽车工业腾飞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我的经济始终处

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耐用

消费品市场也将保持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我国的汽车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三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 宏

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

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

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第三次突破是

2005年以来,国家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6年GDP

增长10.7%,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等收入阶层消费

能力将明显提高,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已超过

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④科学技术环境分析——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环保汽车产业化成研发方向,电动汽车是首选。在能源匮乏和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环保型汽车已经成为

众多汽车制造商共同的研发方向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了大

规模的环保汽车研发计划,电动车、燃气车新型汽车相继出现,直至今日,环保

汽车的研发工作依然方兴未艾

⑤政治环境分析——国家引导和鼓励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汽车的政

策的出台,推动了汽车产业格局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并 可能为小排量汽车的产

品竞争带来新一轮的振荡。因此,如何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加快推广适合中国

市场 的产品,是中外汽车企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于刚刚进入汽车领

域的民营企业来说,首先面临的则是产品规划、渠道网络拓展、自主品牌创新等

课题。

⑥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交通对汽车产业的制约,汽车的消费个性时化要求汽车

生产企业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环保排气量使用石油,中国是一个有

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和谐、丰富的精神世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框架。中国的每一个人,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它不但影响每个人的思想,同时也影响每个人的行动

(2)微观环境分析

①消费者分析——

1、行业内竞争激烈导致消费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2、厂商会使用折扣、降价等常规促销手段以及一些新奇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

3、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厂商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加大投入

4、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追求质量好、油耗低、安全性高,舒适性强的汽车,对厂家的要求提高了

②竞争者分析

1、进口品牌汽车、合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2、汽车行业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导致企业很难进行多样化经营,而且退出行业的障碍很大,导致竞争日趋激烈

3、竞争者主要在价格和服务方面竞争

4、主要汽车品牌

自主品牌奇瑞吉利华晨哈飞长安红旗夏利奥拓

进口品牌奔驰宝马雷诺福特大众奥迪VOLVO通用丰田

标致雪铁龙

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

广州本田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南京菲亚特

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

长安铃木上海通用郑州日产海南马自达

③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限制新加入者进入汽车行业

2、汽车生产对资金的要求很高,限制新加入者进入行业

3、汽车行业要求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新加入者进入行业难度大

4、汽车生产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也成为进入行业的壁垒。

替代品的威胁

1、购车、保险、停车、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日益增加,使消费者转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为减少尾气排放,减少金属、石油的使用量,可能导致消费者转向公共交通工具。

供应商分析

1、国外零配件供应商纷纷在国内建厂,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2、供应商行业的集中化程度较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有限

3、生产商一般会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商

4、网络技术、物流的发展,使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双向选择空间增大 消费者分析

1、行业内竞争激烈导致消费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2、厂商会使用折扣、降价等常规促销手段以及一些新奇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3、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厂商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加大投入

篇3:汽车运输行业财务分析

(一) 水上运输行业概念界定

水上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水上运输业包括水上旅客运输、水上货物运输和水上运输辅助活动。水上旅客运输又包括远洋旅客运输、沿海旅客运输和内河旅客运输。水上货物运输包括远洋货物运输、沿海货物运输和内河货物运输。水上运输辅助活动包括客运港口、货运港口, 其他水上运输辅助活动。

(二) 我国水上运输行业概况

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的数据2014年我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63亿人、旅客周转量74.34亿人公里, 比上年分别增长11.7%和8.8%, 平均运距28.27公里。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59.83亿吨、货物周转量92774.56亿吨公里, 比上年分别增长6.9%和16.8%, 平均运距1550.68公里。2014年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52亿吨, 比上年增长5.8%。与前期的快速发展不同, 目前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低谷期, 虽然运输量在不断的增长, 但行业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

2015年我国水上运输的经营压力仍较大, 预计全年有175万标箱的新增运力交付使用, 占既有运力的近10%。而今年全球海运集装箱的需求预计增长3%至5%, 运力供需失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战略, 这些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水上运输行业的支持, 同时也会促进水上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水运行业财务数据财务分析

(一) 总资产分析

水路运输行业企业的平均总资产为27421649785元人民币, 说明水运行业的企业规模都很大。行业总资产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其峰度大于3, 为尖峰分布, 行业内企业规模集中程度高。规模最大的企业为中国远洋, 企业总资产为161925810787元人民币。行业前四名的企业总资产规模占全行业的55%, 行业集中程度较高。

(二) 营业收入分析

水运行业2014年营业收入总额为330817983513.27元人民币, 平均每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0671547855.26元人民币。其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为中国远洋, 市场占有率为25%, 其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64374456246元。其次为中海集运, 占有14%的市场。

(三)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行业毛利率分析:2014年行业的毛利率平均值为25%, 中位数为24%。其中毛利率最高的企业的毛利率达到83%, 而最低的企业的毛利率为负数, 说明行业内企业经营水平的差异较大。而且从近六年来的毛利率走势来看, 行业内企业的毛利率有下滑趋势。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11年的35%下滑到2014年的25%, 下滑幅度较大。由于石油价格下降等原因, 水运行业的单位成本出现了下降, 但是毛利率却没有得到提高, 说明水运行业的服务售价有所下降。

行业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分析: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为17.89%, 净利润率相比2013年增长了20%。全行业在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但是行业企业的净利率中位数为7.69%, 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强, 只是个别企业的盈利表现十分抢眼。

(四)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为132%, 其中最大值为3824.36%, 这可能与个别公司借壳上市、资产兼并重组有关。因此我们从行业总资产增长率中值来看行业的发展水平。水运行业2014年资产增长率的中值为6.67%, 行业规模稳步增长。行业发展能力一般, 但仍有增长空间。

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看,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为8%, 中值为3%。相比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也不高。增长率最高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65%, 而最差的企业业务萎缩了40%。这说明行业内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差别很大, 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能力差异较大。

从营业利润增长率来看, 水运行业营业利润增长率的中位数为-16.83%, 行业营业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可能是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世界经济不景气等原因造成的。但与此同时行业的净利润率却出现了增长, 说明行业的利润主要依靠营业外收入。其中政府补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 水运行业的发展能力不强, 是一个传统行业, 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竞争格局和盈利模式, 虽然行业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仍然在小幅上涨, 但是利润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五) 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行业的平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63和1.53。从流动比率来看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需要加强, 最好能够达到2以上。从速动比率来看, 企业的流动资产能够偿还短期债务。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走势来看, 水路运输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下降。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出现了下滑。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为50%, 企业资产能够满足长期负债的偿还。而且近年来该比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 说明水运行业的资本结构比较稳定。

(六)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从行业的营运能力来看, 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但是波动较大。且2014年的存货周转率相比于2013年出现了下降。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三、对于水上运输行业的建议

(一) 进行水运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

根据回归分析, 资产增长率高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高。这说明水运行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企业, 企业越是发展壮大盈利能力就越强。目前我国水上运输企业业务交叉多, 重合度高, 过度竞争并非必要。公司之间为争抢货源过度竞争经常发生, 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收益损失。通过兼并重组, 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节约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防止企业间恶性竞争, 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 提高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 防止资产闲置

水运行业企业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 但是其对于这些资产的利用率并不高。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 资产周转率不高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一个原因。水运行业应该及时盘点资产, 清理出未来较长时间内不使用的资产进行变卖或者出租, 获取更多利润, 增强盈利能力。

(三) 尝试多元化经营

目前水运行业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水运行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期。水运能力的供给增长仍然高于需求增长。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水运行业的供给在很长一段时间会大于需求。企业多元化经营, 可以抵消一部分水运行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 实施国际化战略

国家日前提出了“一路一带”“、自贸区”建设等战略, 这些战略的实施为水上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水上运输行业企业要紧跟政府步伐, 实施国际化战略, 积极拓展国际业务, 促进自身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水上运输行业处于低谷期, 行业运输能力供应过剩, 企业经营困难。研究水上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于了解水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现状和提高该行业企业经营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水运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该行业存在盈利水平不高、营业能力与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方差分析得出了水运行业盈利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据此对该行业企业提出了进行企业重组兼并、增强资产使用效率、实施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等建议。

关键词:水上运输行业,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篇4:行业分析:汽车、软件

投资要点:

1、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三个月回升。

2、 新能源公交招标进度加速,有望回归快速增长。

近期,汽车工业协会公布10月行业数据:10月汽车行业销售199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0.2%,销量维持平稳。其中,受益于节能环保汽车补贴政策,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三个月回升,10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9.05%,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将维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

商用车方面,10月份客车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0.1%,销量维持平稳。考虑年底旺季来临,新能源公交招标进度加速,预计11、12月客车销量有望回归快速增长。另外,近期北方各地陆续发布雾霾严重污染预警,市场关注度提升,新能源客车以及节能减排相关零部件企业有望受益。

目前,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一二线城市的换购需求,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新增需求是汽车销量长期增长的驱动力。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历程,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行业蓝筹的估值提升。

建议关注:1)受益于沪港通的低估值龙头:上汽集团、华域汽车、宇通客车;2)业绩高增长估值较低的中盘蓝筹:威孚高科、长安汽车。

软件服务:云计算有望加速落地

投资要点:

1、互联网券商活跃,证券IT公司有望受益。

2、政策支持助力云计算在国内加速落地

三季报已收官,计算机行业整体收入平稳增长,软件和服务增长景气度持续走高。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交易逐渐活跃,券商业绩继续提升将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传统券商与互联网券商之间的竞争为潜在受益标的带来很大不确定性。无论是券商改善传统业务用户体验还是积极推出创新业务,IT投入必不可少,而互联网证券的火爆将更进一步刺激证券机构加大IT投入,国内证券IT公司受益确定性有望提高。因此,互联网证券投资机会将长期看好。

另外,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预计将加速云计算在国内的落地。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关于支持云计算创新发展的多项措施,要求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融合发展,在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云计算将成为传统模式的良好替代和补充。

篇5: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驾校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驾校是准车主的孵化器——然而驾校是中国独有的人们对汽车倾注了丰富的感情,情感和文化营销便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营销模式

不应当把汽车当成一种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一种展示个性和身份地位的物品,甚至是一位不离不弃的朋友,所以汽车是能给予人们精神上得愉悦感和满足感的消费群体年轻化,更加注重时尚感和运动感。都市时尚型、运动型、越野型广受准车主的欢迎(所以,在近几年中,SUV的产销量有了大幅增长)

22-30岁中青年偏多,而这一消费群体,收入并不高,所以,一定要以性价比来占领这一市场

三线城市准车主的需求高于其他城市的需求

关注一下沃尔沃的S60车型

由于一线城市受到治堵政策、油价上调以及停车难的问题,市场已经接近于饱和,增长空间有限,然而二三线城市在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下,市场前景可观

一线城市:中高级车

二线城市:小型车、紧凑型车

三线城市:MPV、SUV、跑车

准车主对于汽车的认知较浅,因而更看重品牌声誉和口碑,准车主对于品牌和价位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对于技术层面的指标认知还不够,由于对于汽车认知不够,所以家人朋友的使用体验和心得也会对准车

主的购买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大力发展,营销方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网络营销是一种成本低、覆盖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营销方式,注意在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以及汽车专业网站上得推广,以及在人人网、开心网和现在风靡的微博上边传播

中国在2009年时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亚洲

1886,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

世界汽车工业的三次巨大变革:

一、美国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

二、欧洲使用多种生产方式,打破美国在车坛上的长期垄断地位;

三、日本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形成精益的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

老牌四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巴西“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世界加油站”、印度“世界办公室”、中国“世界工厂”)

2009年金砖四国的总产量直逼老牌四国,分别为32.27%、33.47%

6+3格局:通用系(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系(马自达、沃尔沃、大宇)、克莱斯勒系(三菱—现代)、丰田系(大发、日野)、大众系、雷诺系(日产、三星)、宝马、本田、标志—雪铁龙

印度TATA、韩国现代集团、中国上汽、一汽、广汽,依托本国新型市场的潜力迅速崛起

7+2格局:通用+上汽、福特+马自达+长安、丰田+富士重工、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本田、现代起亚

未来四年内,金砖四国的汽车销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并将以每年3%-15%的速度增长,超过成熟市场2%的年增长率

制造商仅有通用和大众,供应商中仅有博世和德尔福在金砖四国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现代汽车是在2008与2009年排名前五的品牌中,仅有的两个销量增长的品牌,与前三名的差距很大,与第三名大众有160万的差距,与第一丰田有320万的差距

未来全球汽车产业中心有可能发生第四次变革,中国将成为美国、欧盟之外的第三级,且增幅远超其他市场

全球汽车产业将从传统动力驱动转为新能源驱动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两成左右,发展到了2010年的三分之一;日系车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高速发展再次回归到6年前的23%左右;德系车市场份额缩减趋势初现;韩系车则在2008年、2009年两年其他车系市场减弱时迅速抢占中国市场

产业集群“模范”的长三角地区和被称作“日系汽车集散地”的珠三角地区受到重大打击,而已京津城市圈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近几年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的没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一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二级城市:沈阳、大连、天津、青岛、烟台、济南、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温州、厦门、郑州、武汉、长沙、东莞、佛山。成都、重庆

三级城市:其他

上海大众是国内的主流厂商之一,因为它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级别里边都有用户关注的代表车型,中型车的新领驭,紧凑型朗逸,小型车polo,国产途观

上海通用双品牌对用户差异需求进行曲割,紧凑型车有偏家用的凯越和运动时尚的科鲁兹,中型车市场有定位个人用户的新君威和商务用户的新君越

一汽大众迈腾、速腾和高尔夫6最受关注。这三款车型均使用了“TSI+DSG”技术,代表了大众最新和最先进的技术

北京现代悦动、途胜两款主力车型深受网民关注。由于是北京所产的汽车,所以对山东的辐射力度很大,山东的关注度已经超越了广东

东风日产的新天籁和逍客是五年国民最为关注的两个车型

比亚迪F3销量最高,其次是F0

一汽丰田最受关注的是09年上市的RAV4和新皇冠以及销量一直不错的卡罗拉

广汽本田雅阁是主力

吉利汽车的全球鹰熊猫、帝豪EC7最受关注,其次是吉利金刚和吉利GE

东风本田(关注度由高到低):思域,CR-V思铂睿

广汽丰田的丰田凯美瑞和雅力士关注度比较高

微型车中,新款式上设计的新奥拓、吉利熊猫、奇瑞瑞琪M1最受关注

“两厢”精品车成为小型车主导,polo、新飞度、天语以良好的综合性能,品牌影响逐渐深入人心

紧凑型和中型车,有大众多款车型,均使用了“TSI+DSG”技术,体现了这一级别用户的驾驶者对操控性的诉求

大中型车中,一汽丰田皇冠对德系三大品牌(宝马、奔驰、奥迪)为主导的行政级汽车市场格局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豪华型车中,仍然是奥迪A8L和宝马7系最受关注

SUV车型中,3款经典紧凑型城市SUV-一起丰田RAV4、奥迪A5和大众途观冲击CR-V MPV车型中,09上市的广本奥德赛成为最受关注的车型

中国汽车消费结构转变,二次购车的比重增加,消费者对MPV(多功能乘用车)和SU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的需求猛增

中国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

购置税优惠

由于政策的不稳定,导致小排量汽车的不温不火

10年韩系车呈现小规模降幅,达到0。79

2010,销量排名前十的轿车生产企业,北京现代排在第四,销量为58.32万,但是于排名第三销量为83.75万辆的一汽大众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2010SUV产销双双突破一百万辆

SUV大幅增长的因素: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增购与换购比重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提升,对汽车性能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国内MPV市场渐入佳境,远高于行业平局增速

保有量

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从09年的高增长爬坡期转入高位盘整期

2010整车进口爆发式增长

2011进口增速回落

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与之相附和的,便是无数的召回事件,比如丰田,这让他们的精益生产模式受到质疑,所以,在扩大市场的同时一定得注重质量的保障

进口车相对于国产车在2010召回数量少,但是召回频率高

现代起亚在2010没有进入召回汽车排行榜前十,虽说这一方面证明了现代汽车的高质量,但与此同时也表现出现代汽车在市场占有量上得略微欠缺

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低勒

德系三大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大幅上涨,说明中国汽车市场对于豪华汽车品牌的重要性,在与日俱增。奥迪全年销售超过22万,增幅40%,宝马17万,增幅87%,奔驰14.7%,增幅115%

PSA是标致雪铁龙

节能汽车推广补贴

北京出台摇号限购治堵方案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

疯狂抢购、排队候车、加价提车

两厢车用户和三厢车用户的购车主流价位差距较大,两厢车用户支持的价位主要集中在8万元以内,而三厢车用户支持的价位以10-15万为主;MPV与SUV用户购车的价位趋势相似,主流价位集中在15-25万

家庭收入在10-20万之间的消费者购车主流价位幅度空间最大,在12-25万之间,而家庭年收入在8万以内与25万以上的用户主流购车价位空间相对较小。

用户对两厢与三厢轿车的排量需求集中在1.4L-1.6L之间,对SUV主要集中在2.0L以上,对MPV的需求略低于SUV,在2.0L-2.2L之间

价位与排量呈现正相关,价位越高的排量也越高,5万元以内车型主要以1.3L一向排量为主,5-12万以1.4L-1.6L为主,15-25以2.0L-2.2L为主,25-40万以2.3L-2.5L

65%的自主品牌用户选择手动档,超过一半合资品牌用户选择自动档或手自一体,进口车用户选择手动挡及手自一体的超过九成。两厢轿车用户较三项用户选择手动挡的比重略高,MPV用户选择手动党的比重最高,而AUV用户选择手自一体的比重相对最高

随着价位的增加,消费者选择手自一体和自动挡的越来越多

2010年上半年一半以上消费者购车的目的是为方便个人生活,还有一半是因为购车条件具

备而买车

两厢与三厢轿车用户因为上下班的需要而购车的比例最高,MPV用户因工作需求而购买的比重最高,SUV用户因扩大生活半径与购买一辆更加时尚的车的比例最高

2010年上半年购车消费者购车看重因素首先是品牌形象,其次是性能和外观,再次是质量、经济性和内部,最后是服务和配置

轿车用户更看重品牌口碑、耐用性与经济型,MPV看重品牌和知名度、安全性与外观造型,SUV更看重品牌形象与外观造型

自己上班代步是消费者购车的主要用途,其次为业务工作用车、休闲旅游、接送家人上下班上下学、购物、外出就餐、业务接待

消费者普遍愿意为三厢车支付更多的钱,用户的购车价格在其家庭年收入上下波动

限牌的影响:33.2%的消费者暂缓购车计划,23.6%认为难得获得购车指标,20%取消购车计划

篇6:汽车用品行业分析

一、汽车用品行业简介: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三大板块之一,汽车用品市场也是目前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井喷式发展,汽车用品行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汽车用品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延伸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如车载导航仪、车载影音、车载冰箱);汽车安全系统(防盗器、倒车雷达);汽车美容养护用品(润滑油、车蜡);汽车装饰品(座椅座垫、汽车香水、装饰类工艺品)等。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汽车用品的销量并没有随着汽车销量的下滑而受影响,相反,随着新购车者越来越注重对时尚、个性的追求,汽车用品特别是一些汽车装饰品的销售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根据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可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总和的60%~70%,而汽车用品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三大板块之一,盈利空间相当广阔。

中国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预计到2012年,仅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市场规模就有望突破3000亿元。汽车安全系统市场、汽车美容养护用品市场、汽车装饰品市场等也将有较大发展。

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人士都知道,近5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也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多,为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也给汽车用品制造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2009年我国的汽车的保有量达到2900万辆左右,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有数据显示,在2009年光以美容装饰为主的各类汽车用品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420亿元。到2010年,将再翻一番,达到840亿元。如果将其相关的配套服务也考虑进去的话,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罗兰贝格(Rolandbeger)推测,到2010年,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居第二位。经过几年的发展,汽车用品行业不再是前几年那样的暴利时代,但汽车用品行业的利润空间巨大,在汽车整车行业普遍缩水的2004年,汽车用品行业的利润仍然高达40%。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的厂家投身汽车用品行业。最初几年是国内的厂商投身其中,到2009年,随着贸易壁垒逐渐取消,国外著名品牌也已进入中国市场,汽车用品市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巨大的市场已经引起国际汽车服务业巨头们的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大的汽配连锁企业NAPA就已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全球最大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美国AC德科公司也已参与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日本最大的汽车服务用品连锁企业澳德巴克斯已经进入中国服务市场;日本第二大汽车用品连锁企业黄帽子已与上汽集团销售公司签约成立了合资企业,以

此来拓展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业务。

二、汽车用品行业的分布:

从区域市场版图来看,目前我国汽车用品市场已形成六大区域市场及中心城市,区域市场格局已基本成型。六大区域市场分别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市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区域市场;以成都为中心的中西部区域市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区域市场(唯一的一个闭环形集散中心)。

从生产厂家分布现状来看,以广州为例,在广州市永福路,云集了超过2000家的汽车用品企业,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是全国汽车用品的集散地,有的产品甚至出口到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市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也会定期来这里采购汽配用品。据统计,广州汽车用品市场(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份额约占全国的60%以上,过去很多产品都是在珠三角地区(如广州、中山、佛山、珠海等地)生产,通过广州的批发中心再流向全国各地。目前,由于汽车用品市场“钱”图无量,导致了竞争的加剧,现在深圳、上海、浙江等地都已开始做起了汽车用品的产销,广州汽车用品行业龙头地位正在接受各地的挑战。

三、汽车用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透过众多厂家投身汽车用品行业热闹场景的冷静审视,不难发现,中国汽车用品行业虽然较早几年的一窝蜂的混乱的状况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有规模,但知名品牌不多,产品知名度不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汽车用品行业门槛较低而利润空间却十分巨大,众多的投资者在无规范引导下纷纷加入汽车用品行业的生产销售大军。在众多厂家中,有具有较强实力的厂家,也有手工作坊和夫妻店,可以说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时间,仿制品,假冒伪劣品纷涌出现,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在市场缺乏相应标准的情况下,给汽车用品行业带来了恶性竞争,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程度不高。随着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加,消费者对汽车用品的需求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的趋势,需要更多的更能体现车主个性化的汽车饰品。而目前市场上生产销售的汽车用品中,体现明显个性的产品不多,在设计上简单,制作也不够精美,单调的产品显然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且由于产品的个性化不够,创新程度不高,很难体现出产品的特点,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

3、汽车用品市场的价格缺少透明度也是目前汽车用品行业存在的另一缺陷。目前,随便在市场上走走就不难发现:同一品牌坐垫,在批发市场中仅售几十元,到了高档的品牌店里却要售几百元;同一品牌的汽车音响,在批发市场中售几百元,而到了高档的店面里,少则千多元,多则几千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不要说消费者一头雾水,就是专业人士前去也是茫然。这种销售渠道和价格的混乱不但不利于培育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4、行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以汽车美容为例,汽车美容技术已经经历了打蜡、镀膜、封釉等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阶段,都要求有专业的从业人员,而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却相对落后。

四、汽车用品行业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经过几年的发展,汽车用品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集约化”服务和“一站式”销售的连锁经营体制将成为国内汽车用品市场的主流。中外资企业都在围绕着这一点,以上海、广州、北京等大中型城市为基地,加快资源的整合和国内的布局,调整和创新将成为主旋律。汽车用品行业的整体走势将呈现出下面几种趋势:

1、汽车美容行业的提升:汽车美容行业进入提升时期,汽车美容企业的专业化和汽车美容产品、设备的升级是必然趋势。汽车美容企业开始进入淘汰时期,优质的汽车美容企业浮出水面,会出现国内美容企业自身产品,而同时汽车美容行业还在不断向全国扩张,全国数量上会是一个加大趋势。

2、汽车精品行业的突破:精品类产品是一个缺口,国内目前汽车精品类产品平平,在多功能的趋势下,一些专业而新颖的产品会呈现出来。

3、汽车用品市场深入内地:目前汽车用品市场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用品行业会逐步深入内地,武汉等华中地区,哈尔滨等东北地区,成都等地区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4、连锁企业越来越多:汽车用品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连锁企业,但这只是开始,很多知名企此定为发展战略,在2004年进行观望和积累,到2009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加入到了连锁的队伍中来。

5、汽车用品行业细分明显:汽车用品行业会有很多个小类别细分出来,包括汽车装饰品、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等,专业和细分会成为行业逐渐发展的一个趋势。

6、人性化产品的加强:针对车主的健康、实用等功能性产品将涌现出来,如司机眼镜以及环保类产品,包括人文关怀的宠物类用品等等。

7、营销方面的发展:未来一二年内,汽车用品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营销上会有新的气象,逐步走向规模化和正规化。

五、汽车用品行业蕴藏的商机:

篇7: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年也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扶持。中,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规范汽车市场,引领行业发展,从纲领性文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到汽车召回,汽车贷款,汽车贸易,油耗标准,三包措施等等,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相对于前两年的火爆来说,20的车市低迷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汽车产品的频繁降价,水,电,煤和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行业销售毛利率逐步下滑,年下半年以来下滑速度明显加快。“供不应求”带来的超额利润空间逐渐被“库存积压”所压榨,虽然现在就说汽车业告别暴利时代还为时尚早,但这种行业的激烈竞争和残酷的市场拼杀将有助于规范市场,促进中国汽车企业修炼内功,做大做强。

二、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消费环境依然难以改善。由于汽车产品是典型的家庭耐用消费品,在消费上会存在显著的跨期替代效应,也就是说消费者除了要在当期的不同车型品种之间进行性价比的选择之外,还会在当期和下一期甚至下两期消费之间进行选择。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需求和宏观经济形势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主要原因就是消费的跨期替代,市场的通俗说法就是“持币待购”。同时,消费政策趋向负面,新道路交通法增大了驾车人风险,保险费和油价提高,燃油税可能出台,大中型城市道路拥堵;供需形势发生变化,产能扩张的速度远大于消费增速,产能利用率降至新低,难以再现加价购车现象;汽车生产厂商的短视行为导致汽车市场的混乱和汽车销售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消费者对汽车市场价格体系重新确立信心需要较长时间。

行业景气周期影响。汽车是周期性消费行业,其每一轮景气周期的到来,都是产品结构性供不应求所致,这时厂商往往迅速扩充产能,但需求经过充分释放后急剧下降,产能过剩问题随即浮现,行业景气度快速下降。目前汽车业存在的主要矛盾正是产能扩张遭遇需求萎缩,导致库存上升,价格战升级,加之钢铁价格上涨,企业毛利率显著下降,盈利从高峰滑落。根据权威部门对轿车厂商产能扩张计划的统计,考虑车市低迷,部分产能计划取消或推迟后,保守估计2004,,全国轿车产能将分别达316万辆,410万辆和550万辆,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0%,31%和34%。而这三年里年均需求增长可能低于18%,产能利用率将从的78%下降至2004年的70%,20的60%。供大于求将导致产品库存压力上升,进而转化为降价压力,最终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预测2005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增长11%,产品降价7%,利润下降14%,而且因为同期基数较高,上半年压力大于下半年。其中轿车降价压力大于其他车型,利润下滑压力更大。

进口配额取消影响。2005年1月1日,汽车进口配额全面取消,轿车和客车进口关税将下降4―8个百分点,卡车下降2―3个百分点。进口车是否会对国产车带来严重冲击成了关注的焦点。通过中外轿车价格对比可清楚看出,我国高档轿车价格高出美国50%以上,个别品种甚至高出100%,中档和中高档的价差大多在40%以下,而低档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轨。但2005年进口轿车完税价格仍将高出到岸价50%,因此除少数高档车外,2005年进口车完税价格仍高出同档国产车15%―20%以上,而关税下降导致的价格下降约:3升以上降5.7%,3升以下降3%,但“落地完税”政策将增加进口车成本,因此除高档产品外,国产轿车受冲击不会太大。客车和卡车中外价差更大,所受影响比轿车更轻。

利率和汇率政策影响。加息对汽车业的影响:一是加大制造商和经销商的经营成本;二是提高汽车信贷购车的成本。对经销商的压力最大,因为目前厂商向经销商“压货”现象严重,银行收紧银根使经销商资金周转雪上加霜。迫于库存和资金周转紧张的压力,经销商“甩货”导致价格战加剧。对资金密集型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加息无疑将增加其财务成本,对汽车消费同样有负面影响,尤其对于汽车信贷比例较高的重型卡车和大型客车的销售影响更大。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对于从国外采购零部件的企业来说,有利于降低成本,如一汽轿车,长安福特以及如福耀玻璃等有大量原材料进口的公司。但人民币升值同时也使进口汽车降价,给国内车价带来向下压力。

三、各子行业分析预测

轿车:每况愈下

自2004年5月开始,轿车持续降价潮引发持币待购,连续数月销量只与去年同期持平,经销商手中的库存压力日增,受降价和2005年汽车进口配额取消的心理预期影响,“金九银十”没有出现,虽然11,12月销量有所回升,但厂商因“销售任务”向经销商“压货”迹象明显。经销商消化库存压力将延续至2005年上半年,加上2004年上半年基数较大,因此可以预期2005年上半年销量增速将非常迟缓,不排除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可能。其中上海通用产品系列已经基本布齐,新车型在2005年年底才推出,因此面临压力更大。长安福特,天津丰田均有新的系列产品上市,而且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单位成本仍有下降余地,可部分消化降价的负面影响。一汽轿车无法摆脱产品单一的难题,一汽夏利产品利润率太低,均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客车:春冷秋温

大中型客车行业平稳增长。行业需求主要来自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旅游市场和团体采购四大块,它们所占的份额分别约为46%,30%,17%和7%。除了城市公交因<城市客车等级评审实施细则>即将出台和城市客车等级评定工作即将开始,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外,其他几块需求均将平稳增长,不具爆发力。预计大中型客车行业年需求增长10%左右。该子行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销售旺季第四季度到来之际,公司业绩回升,股票往往有较好的表现。但春节后销量,业绩快速下降,股价也将受到较大压力,应注意控制季节性风险;二是客车产品大型化,高档化趋势明显,2004年前11月大型客车销量增长43%,而中型客车只与上年持平。宇通客车中高档大客的制造能力强,产品更新速度快,更迎合市场需求,市场份额可望逐步上扬。厦门汽车下属公司总销量超过宇通,但产品结构不及前者,其控股60%的金龙旅行车公司一半的销量来自轻型客车;而控股80%的车身公司(利润贡献度1/3强)产品亦主要配套轻型客车,其增长潜力将主要来自整合后的金龙联合公司业绩的改观。轻型客车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体上看,轻客正在走低端路线,产品附加值在下降。而且产品更新换代节奏缓慢,市场前景不乐观,2004年销量与上年持平,2005年有可能出现负增长。金杯汽车的海狮,江铃汽车的全顺,江淮汽车的轻客底盘和福田汽车的风景海狮,销售均呈下滑态势。

卡车:前高后低

交通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于2005年元旦开始实施,10―15吨重卡收费标准下调20%,15吨以上的下调30%,且随着费改税即将实施,运输大型化趋势已经确立,牵引车市场前景看好。但随着运输瓶颈逐渐消除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回落,重卡销售热将逐渐退潮,实际上,重卡自8月份创出43584辆的月度销量新高后,3个月来销量已逐月走低,11月只销售30191辆。加息周期的来临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预计2005年重卡销售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增长率将回落至20%以下。重卡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一汽,东风,重汽,福田等前四位占领85%以上的市场份额。与一汽,东风相比,st重汽,福田汽车,陕汽等公司牵引车比重较大,需求前景更为看好。st重汽在20吨―25吨重卡市场占有明显优势,而且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牵引车所占比例最高,达60%,产品销售前景看好。但股权换资产方案流产,盈利能力最强的车桥资产很可能到海外上市,对公司构成负面影响。

轻卡行业高低两端产品前景较好。2004年增速仍维持在18%左右,占65%市场份额的2吨以下低档轻卡由于对农用车有明显的替代作用,销售前景仍可谨慎看好;另一增长亮点是城市物流增加对高档大吨位轻卡的需求日增。预计2005年销量增速15%左右,行业具有集中度较低和产品毛利率较低的特点。相关上市公司,福田汽车的优势是规模大,占据低吨位(1吨以下)70%左右的市场份额;江淮汽车的优势是系列齐全,底盘技术好,在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市场份额高;江铃汽车机车一体化程度高,产品利润率高,但产品定位中高档,性价比较差。

零部件:规模主导

受汽车销售滑坡,整车厂商成本的转移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零部件企业利润率也在不断下降,盈利前景同样不乐观。零部件上市公司中,福耀玻璃品牌优势明显,规模大,配套厂多,成本有下降空间,业绩增长后劲较足,可重点关注。另一类是与国外巨头组建合资公司,在某一细分领域具有龙头地位的公司,如威孚高科与博世合资的生产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燃油喷射系统的无锡欧亚公司,参股20%的主营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ms)的联合汽车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强,时机成熟时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四、结论与投资建议

受频繁降价致使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明显升温和宏观调控导致汽车信贷大幅收紧的影响,04年汽车行业的产销增长率已明显放缓,1―11月的汽车产销增长率分别为16.2%和16.8%,这表明因降价和新车型所导致的此轮汽车行业“井喷”行情,已于今年彻底结束。综观05年汽车行业的运行趋势,如无其他政策性因素产生(主要指能导致购车和使用环节费用的大幅减少的政策),仍依靠降价和新车型是无法让汽车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预计05年汽车行业的增速仍将继续放缓,行业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其中1季度将出现负增长,下半年的增速有望加快,增长最快的车型预计为重卡,增长率在20%左右。而汽车行业的经营效益预计存在较大的下滑可能,尤其是轿车行业。其中05年1季度和2季度汽车行业的经营效益将下降,尤以轿车行业的利润降幅最大,最明显。

篇8: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一、汽车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一)总体生产和销售情况

2007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同比增长速度均达到32%以上,许多重要产品实现了新的跨越。在汽车行业中,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目前我国已有百余种燃气汽车整车车型进入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

虽然遇到高油价和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压力,但是在2007年产销规模增长仍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加速。我国商用车增幅近年来第一次超过乘用车,而商用车中的重型卡车(14吨以上)的生产增幅达到77%,销量增幅达到69%。

(二)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尽管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幅度更大,但与2006年许多汽车厂家增产不增收的状况相比,2007年的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要好于上年,增幅稳步攀升,多数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比2006年增长31.47%和64%,增速都比2006年同比有所上升,特别是利润总额,增速上升了20个百分点,大幅超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需求快速增长,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均表现出色;需求结构向高端演进,财富效应释放驱动中高端轿车快速增长,以中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高端产品需求增速更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导致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产品的利润率水平要高于内销;国产化率提升改善成本结构。以国内制造和CKD的对比来看,CKD大幅下降,汽车国产化率提高。2007年,国内制造汽车和CKD车辆分别销售867万辆、12万辆,分别较上年增长26%、下降65%。国内制造乘用车较上年增长28%,国内制造商用车较上年增长22%。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比整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快速提高国产化率提供了条件。另外,汽车市场增长率大大高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增长率,市场的扩大使单车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大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汽车企业的效益。

(三)影响汽车行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8年,国家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利好;2008年的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老百姓购车热情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高回报,反过来也必将刺激汽车市场的发展。目前来看,以下几个因素将影响到汽车行业的运行。

1. 汽车制造业成本上升压力将有所减轻。

由于钢材、石化、有色和橡胶等产品价格的上涨,2007年汽车制造业的材料成本总体上升幅度为3%~4%。2008年,钢材价格仍可能有15%左右的上涨,有色金属价格预计继续高位盘整。2007年汽车用化工产品(如聚氨酯、有机硅、环氧树脂和改性塑料等)价格上涨并不显著,2008年上述石化材料的产能将进一步扩张,预计产品价格大致可以维持稳定。总体来看,2008年汽车制造业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将比2007年相对较小。

2. 汽车需求增长势头仍然强劲。

目前国内汽车更新率已接近30%,每年有近300万辆更新规模,汽车消费已成为普通家庭仅次于购房支出的主要消费内容。因此,2008年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费趋热等有利条件下,需求仍有望继续保持一定增长速度。一方面,国家鼓励生产节能、环保型汽车产业政策,将有效带动以混合动力、新能源以及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为主的市场需求。从国际乘用车市场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可通过观察R值(R值=加权平均车价/人均GDP)来研判。当日值达到2~3时,乘用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中国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的R值已经低于3,随着乘用车价格的下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R值将快速降低。国家信息中心预计,到2009年,中国的R值将达到3,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购车能力,这意味着轿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的时点将是在2009年左右。预计汽车业未来10年有望维持15%~20%的平稳增速。

3. 生产能力继续扩张。

随着汽车行业兼并重组优质资产的注入,以及整体上市进程的加快,全行业产能规模仍会不断扩大。并且,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对于目前仍需大量进口汽车关键零部件、以进口组装为主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仅抵消了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压力,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为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可能。另外,据统计, 2008年国产及进口新车将达80余款,在产能扩张、库存上升的同时,新车的大量上市,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并导致价格竞争由中低档车型逐步向高档、中高档车型转移,从而拉动价格整体走低。

4. 油价高位运行,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成品油价格从2002年的2.5元增长到目前的5元以上,价格翻了一番多。但因为过去几年的油价上涨均被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者收入增长消化,过去几年油价上涨并没有对汽车需求造成明显抑制。然而,当油价的增长积累到一定水平,当经济增长和收入难以消化掉油价上涨的影响,特别是如果2008年实施燃油税,只要油价中含税30%,那么油价将提升到每升7元以上。如果油价继续上涨,将很快突破每升10元。那时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显现,同时对汽车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将不可避免。汽车是烧油的机器,油价上涨自然会增加燃油的使用费,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造成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回笼慢,不利于汽车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同时,油价上涨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例如销售物流和采购物流成本的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向上游原材料物流(如零部件)延伸,使汽车产业链受到影响,形成不良循环。

(四) 行业景气现状及走势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达到904万辆,增加了22.9%。2007年汽车行业景气程度高,具体表现在一批自主品牌的汽车已经在逐步成长壮大,而且产量较快增加,出口也在较快增长。近来国内汽车市场持续景气。目前国内经济出现过热迹象,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央行或将采用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对2008年汽车需求的增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2008年国内经济仍能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汽车行业在本土需求与出口增长的带动下仍能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景气虽会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将继续处于相对高位。2008年,汽车销售增速在18%~20%之间。其中,乘用车销量将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18%左右,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将超过570万辆、同比增长20%左右;商用车也将会平稳、低速增长,全年销量将超过270万辆,同比增长速度接近10%。就具体车型而言,半挂牵引车销量仍会是全年增长最快的车型,同比增长可能超过30%;其次将是SUV车型,同比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28%。在毛利率稳定的情况下,费用率的下降将导致行业利润增长20%以上。

二、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一)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从200万辆跃升至888万辆,连续7年平均增速超20%,中国汽车产量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对汽车行业而言是个丰收之年,尽管2007年实际工作日比2006年少了4天,但全年汽车产量累计888.25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同比增长22.02%。从乘用车看,2007年乘用车产量为638.11万辆,同比增长21.9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479.77万辆,同比增长23.9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22.47万辆,同比增长15.42%;两驱SUV产量17.49万辆,同比增长49.25%;四驱SUV产量18.51万辆,同比增长53.12%;交叉型乘用车产量99.86万辆,同比增长7.29%和7.62%。乘用车已经连续两年以10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乘用车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从50%左右上升到了70%以上。商用车增速快于乘用车是2007年汽车市场的最大特色,这是2002年以来少有的违背正常私车普及规律的现象。2007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250.13万辆,同比增长22.21%。其中最大的功臣应该归功于重卡。数据显示,2007年重卡累计生产48.99万辆,同比增长61.36%。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客车行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统计显示,2007年,客车产量达到36.26万辆,同比增长20.61%。此外,客车行业内主导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华晨金杯以6.64万辆的成绩在轻客高居榜首,再次蝉联整个客车行业的冠军,而大中型客车的龙头宇通、金龙的行业领先优势也进一步扩大。由于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较大,中卡的市场份额一度出现快速萎缩。2007年上半年,中卡凭借产品品质提升以及自身特性,使销量实现回升,将市场份额稳定在11%,但从8月份开始直至年底,中卡又呈现出同比逐月下降趋势。统计显示,2007年中卡共生产23.46万辆,同比增长16.16%。从中卡细分市场看,处于10吨<总质量≤12吨区间的中卡整车下滑明显;12吨<总质量≤14吨的中卡整车在下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07年轻卡共计生产112.32万辆,同比增长18.31%,微卡共计生产30.97万辆,同比增长3.87%。

(二)各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万辆。通过对比历史数据,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近年来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乘用车2003年经历爆发式增长后,2004遭遇阶段性低谷增速显著下降,2005年底逐渐复苏以来,市场增长趋向于稳定。2007年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增长21.94%和21.68%,增幅较2006年有所减缓,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2007年商用车产销形势呈良好表现,增幅高于前几年,且呈现出自2005年以来继续稳步上升的特征,截至2007年底,商用车产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与2006年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且高于全行业增幅0.1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

2007年轿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M P V需求保持总体稳定,SUV异军突起。2007年,国内轿车需求的增速非常明显,全年销量达到472.66万辆,同比增长23.46%。但是,小排量车型销量的大幅下降以及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持续上升态势值得关注。2007年,小排量车型遭遇“滑铁卢”,排量小于1.3L的车型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这部分车型共销售73.0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1.60%,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下降了3.7%。乘坐舒适性,价格适中的都市型SUV是2007年SUV市场最大的赢家,主导地位十分突出。重货成显著亮点,客车全面增长。

截至2007年底,重型货车(总质量>14吨)共销售9.31万辆,同比增长69%。与上年相比,重型货车主要品种均呈现明显增长,其中26吨及以上品种销量同比增幅更为迅猛。2007年,重型货车非完整车辆(重型货车底盘)共销售21.66万辆,同比增长35.76%。客车(包含底盘)销售量为36.04万辆,同比增长21.57%。此外,客车主要品种市场表现也较为活跃,行业内主导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2006年同期相比,大、中和轻型客车品种市场需求增长均较为明显,其中轻型客车市场表现更为突出。截至2007年底,大型客车销售5.13万辆,同比增长17.12%,比2006年同期净增0.75万辆;中型客车销售7.15万辆,同比增长9.48%,比2006年同期净增0.62万辆;轻型客车销售23.76万辆,同比增长26.83%,比2006年同期净增5.03万辆。

(三)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2007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668.7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25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45%;出口总值40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

1. 进口情况分析。

2007年汽车累计进口量达到31.29万辆,同比增长37.9%,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量净增8.62万辆;累计进口金额达到106.80亿美元,同比增长41.40%,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金额净增31.27亿美元,占全部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41%。2007年,从轿车主要进口国家来看,从德国进口车市场占有率依旧稳居第一,达到6.38万辆,占轿车进口总量的46%;从日本和美国进口车分列二、三位,分别进口2.97万辆和1.80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从美国进口车不但数量明显增加且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升。在越野车主要进口国家中,来自日本的进口车占有率仍然最高,共进口6.68万辆,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47%;来自韩国和美国进口车继续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分别进口2.87万辆和1.57万辆。2007年,上述三国共进口11.12万辆,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78%。

2. 出口情况分析。

2007年,汽车出口总体延续了上年高速增长势头,其中出口量超过60万辆,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8.95%;出口金额超过70亿美元,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在统计的十大类主要汽车出口品种中,除汽车底盘、其他载人机动车、未列名载人机动车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品种均呈快速增长。其中载货车出口总量依旧名列第一,共出口24.77万辆,同比增长59.28%;轿车表现同样出色。2007年,轿车累计出口18.86万辆,同比增长1倍多。客车和越野车出口也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分别出口8.51万辆和2.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

(四) 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

据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2007年12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降幅较前期有所加深,国产汽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89%,降幅比上月加深0.59个百分点,比2007年初价格下降4.73%,其中乘用车与商用车价格较前期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1. 乘用车价格以降为主。

乘用车价格持续走低,并呈现加速下降走势。2007年12月,乘用车价格环比降幅由上月的0.36%加大到0.90%,比2007年年初价格下降5.63%。其中,基本型、微型客车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1.06%和3.46%,比2007年年初价格分别下降4.68%和3.26%。运动型乘用车价格经过连续两个月快速下降环比略升0.19%,仍比2007年年初价格下降6.99%。

2. 商用车价格整体下降。

2007年12月,商用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80%,降幅加深近0.6个百分点,比年初价格下降3.14%。其中,客车价格下降0.82%,比2007年年初价格下降5.17%。轻型、大型客车价格环比降幅,分别为0.64%和0.85%。载货汽车受中型载货汽车价格大幅下降带动,环比下降0.78%,比2007年年初略涨0.50%。不同车型中,中型载货汽车价格比上月下降4.52%,轻型、重型载货汽车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4.63%和0.18%。

3. 进口汽车价格重回升势。

2007年12月,进口汽车价格由降转升,月环比由上月下降0.34%转为上涨0.78%,比2007年年初价格上升0.59%。其中,进口轿车价格连续4个月小幅走高,环比略升0.07%,比2007年年初价格上涨2.43%;进口越野车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环比由上月下降0.92%转为上涨1.76%,比2007年年初价格下降1.83%。

三、2007年汽车重点企业利润完成情况较好

据2007年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利润、利税总额保持强劲增势,整体盈利水平显著。

(一)产出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86亿元,同比增长31.85%,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水平(18.50%)13.35个百分点,增长额为482.91亿元,增幅比1~10月回落0.7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582.99亿元,同比增长28.67%,增长额为1912.24亿元, 增幅比1~10月回落0.4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396.95亿元,同比增长29.93%,增幅比1~10月回落0.62个百分点。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产销率为97.83%,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二)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2007年以来,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始终保持较快增长,自二季度以来累计增长率保持在26.11%~28.62%之间。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7.54亿元,同比增长27.12%。按此增速,2007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过10000亿元。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中有14家企业(集团)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多数企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其中:重汽集团、东南公司和广州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以超过50%的增速位列前三,增长率分别为70.82%、56.37%和50.92%。

(三)全年利润增幅较大

上一篇:第三中学工作量津贴及绩效工资发放实施细则下一篇:警告的近义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