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师基本功

2024-04-13

说课教师基本功(共8篇)

篇1:说课教师基本功

小学教师基本功——说课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由教务处牵头,教研组组织的我校首届教师基本功说课比赛分语、数(综)教研组分别于4月8日和4月10日进行了比赛。按照教务处制定的方案,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这次说课比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活动最终评选出语文组@老师、数学组@老师、综合组@老师分获各教研组说课比赛一等奖。

现将活动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本次活动我们做了详细的比赛安排。首先是赛前一周由教务主任就“说课”进行了校级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围绕“说课的误区、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的方法和技巧、说课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展开,使大家对说课活动的“说什么、怎样说”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其次,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方案、评价细则,为比赛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全体教师赛前准备认真,态度端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活动。从接到通知到比赛结束,每个环节上各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比赛中,说课教师全力展示,精心设计。年轻教师@等体现了勇于参与、敢于追求的意识;@等教师在教材分析、重难点的把握上以及体态语的运用上做得比较好,@等教师则较好地体现了驾驭理论、驾驭教材和科学设计的能力,有激情,富于感染力;@等几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说课内容图文并茂,配上精彩清晰的解说,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把整个说课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最终评选出语文组@老师、数学组@老师、综合组@老师分获各教研组一等奖。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说我们认为这次说课的总体水平均衡,但在比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方面。部分老师的普通话有待提高,说课的语言显得平淡,语速无变化,太死板,缺乏生动性,感染性。

2.部分教师对于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写意图、内在联系以及教学设计意图方面说得不够。

3.在组织过程中,如果能在每位教师说完课以后及时点评可能对老师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而本次说课决赛由于考虑时间安排就省略了这个步骤。

4.所有教师在说课中基本上都是依照稿件来说课,不能做到脱稿、脱口而出。

总之,本次活动成功地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希望每位教师能在活动后认真反思,从中吸取优点,改进不足,力争使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2:说课教师基本功

(一)说课内容

我的说课内容是:《学校体育学》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第二章《体育教师》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中的“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在课本391-396页。依据的教材是人民体育出版社于20xx年11月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

(二)教材分析

篇3:《微积分基本公式》说课稿

本节内容选自全国高级技工学校公共课教材《数学》的第五章第三节.我院各专业高级班、双高班、技师班的数学教学均选用本教材, 这门课也是这些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1.本节内容

变上限的定积分的概念, 变上限定积分的求导定理及应用, 微积分基本公式及应用.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定积分这个概念是人们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比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变力做功等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 因此它的实用性很强.微积分基本公式是定积分中最重要的知识, 而微分与积分又是高等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本节课内容是高等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本节内容既延续了前两节的内容, 深入介绍定积分, 又为后面章节计算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因此本节课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对象是电气技师班.技师班的学生都是高中毕业生, 基础比较好, 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他们对纯理论知识, 特别是枯燥的数学理论兴趣不高,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变上限积分的定义, 掌握变上限积分求导定理, 熟练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

能力目标:会用变上限积分求导定理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 能熟练应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函数的积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重点难点

重点:变上限的定积分的概念, 微积分基本公式.

难点:变上限积分求导, 微积分基本公式及应用.

五、教学方法

提问法:对旧知识的复习采用提问法, 能迅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比较法:通过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关系的分析, 引入本节课题.

直观演示法:变上限定积分的定义讲解时通过画图比较直观形象.

讲授法:定理内容的阐述采用讲授法.

讲练结合法:定理结论的应用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内容我计划用2课时 (共计90分钟) 完成.

1.旧知识复习 (5分钟) (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

连续的定义, 不定积分的定义, 不定积分的不唯一性, 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的区间可加性, 定积分的积分中值定理.

2.导入新课 (5分钟)

由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关系, 得到结论:速度函数v (t) 在[a, b]上的定积分就是其原函数s (t) 在区间[a, b]上的函数增量.

思考:这一结论推广到一般函数上是否成立?成立的话需要哪些理论支持?

3.理论讲解 (35分钟)

(1) 变上限的定积分

①定义的讲解 (通过分析图形来引入) .

②定理1.详细讲述变上限积分求导的公式, 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 理解推导过程, 通过三个例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该公式的应用.

(2) 微积分基本公式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定理2.该定理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须详细讲解, 使学生充分理解定理的内容, 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结论得到公式及其应用.

4.强调重点难点 (7分钟)

5.例题讲解 (15分钟)

对照课本例题和参考书上的例题, 详细分析题目, 用到哪些知识, 怎么个用法, 如何把题目解出来, 具体写好解题步骤.

6.反馈练习 (15分钟)

从课后练习中挑选三个典型题目, 找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通过这种形式看学生解题方法掌握的情况.

7.归纳总结 (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哪些需要记住, 哪些是重点难点.

8.布置作业 (3分钟)

必做:课本130页1, 2, 3;选做:课本131页5, 并分析题目.

篇4:考验教师基本功的手段——说课

关键词:说课的六个方面 说课的重要性

对于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很重要,但是说课更是考验一名教师基本功的有效手段,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说课”,是指讲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前说说自己对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说教学设计及其依据。说课的关键是“说什么”的问题。通过说课的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体现出教者对教学要素的深层次理解程度和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功底。说课按类型分:课程说课,章节说课,课时说课。说课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课程大纲概述、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学情及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效果评价等六部分。不同的类型,以上六个方面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一、课程大纲概述

包括课程简述、课程定位、课程目标、重点与难点等四方面。

二、教材分析

将从选用的教材及其特点、参考教材及教材处理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讲练结合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学情及学法指导

说学情。通常说,备课要吃透“两头”,一头是大纲、教材,一头便是学生。说课也是这样,要进行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要说一说所教班级的情况,班风和学风;说一说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的情况,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要求等,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以便选择和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时能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以利于教者做好心理准备,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

说教法、学法。即叙述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比如,在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问题法等;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播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方法等;在思维活动中,采取由实例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猜想、分析、综合的方法等等。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我国教育家关于教学方法的辩证观。

五、教学程序设计

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认知规律,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途径之一。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但绝不是简单地把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平移”过来,二者的区别在于:(1)教案是写给教者自己看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说课是说给同行、领导听的,目的、作用不同;(2)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而说课时侧重教学“链”、“环”的次序和逻辑连接,备和谈的重点不同;(3)内容构成不同,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更要说说“为什么”,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让别人接受信服。说课时。若要教的章节或课文需要不止1课时,必须说明实际需要多少课时,本节课是其中的第几课时。说教学环节,指本节课共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说教学环节的衔接,指出本节课各个环节怎样过渡,怎样衔接。说教学各个环节拟采用什么教法学法来完成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六、效果评价

说课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从内容的深度和层次上下功夫。总之,内容挖掘的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说课”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说课”不仅要摆过程,还要说道理,要对教案作出分析。要分析大纲、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来龙去脉,然后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作出能说清道理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的分析上下一番工夫,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钻研大纲、教材,深入研究教与学,提高业务素质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余蕾.《人民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邢春林.《如何搞好数学优质课评选》《数学通讯》.2008.3

3.李丽.《怎样说数学课,说课的程序是什么?》.武汉教育

篇5:幼儿园教师说课基本步骤

说教材、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法和说学法流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注: 根据自己所抽课程内容简要分析本节课的意义根据《纲要》中指出**班幼儿能够*****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园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发展的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注: 根据纲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指出 小班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的显著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

2、好模仿。

3、同伴关系的发展。他们很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4、性格方面的发展。“第一反抗期”是指3岁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甲鱼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也称教育危险期。

5、认知方面的发展。3岁儿童的思维认知活动,总是有活动和动作引起的,而思维缺乏可逆性。

(二)、小班儿童的教育

1、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利用生活情境、采用游戏手段、通过操作活动来开展各种认知活动。

2创造条件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4满足儿童正当的活动要求。中班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心理的显著特征 1活泼好动

2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3认知方面具有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

(二)、中班的教育

1引导儿童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学习2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3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大班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心理的显著特征 1爱学好问 2抽象思维发展 3语言能力明显提高 4有意行为增多 5个性初步形成

(二)大班儿童的教育

1采用教学游戏化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2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获得生活经验,养成自理能力3提供条件

让儿童尽可能参与各种有益活动4提供运动机会,让儿童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5做好入学前准备。说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的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

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说重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知识经验准备):注: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幼儿园活动、资料收集。

2、活动中准备(物质准备):注:玩具、教具、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中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谈话法、讲解与讲述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克服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究,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2、学法: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操作法、分类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各种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四、说活动过程(把每一个教学部分分配好时间:小班15-20中班20-25大班25-30)

1、开始部分:本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利用了,注:创设情境、题,(导入需与教学有关,针对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2、基本部分: 注:科学教学过程

1、导入方式:分为谜语、游戏、律动、音乐、谈话讨论、情境、故事导入等。要求:能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并能吸引幼儿兴趣。

2、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猜测答案。要求:教师引导内容明确,激发幼儿的探究欲。

3、幼儿动手操作验证实验。

要求:要体现幼儿主动性、操作性、参与性。

4、幼儿讲述在实验中的探索发现。

要求: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可以以个人或分组讨论得出。

5、教师总结实验结果,为幼儿讲述科学依据。

要求:教师语言严谨、言简意赅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6、活动延伸

篇6:说课教师基本功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那么我就先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基本不等式》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和证明过程。本章一直在研究不等式的相关问题,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而作为高中内容,命题的严谨性是必要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以及证明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过程,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新课导入环节。

我先PPT出示的是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提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到不等关系么? 引出课题。

通过展示会标并提问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直入课题,可以很好的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内容:推导基本不等式。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1.通过导入的问题,学生思考:通过赵爽弦图推可以发现哪些不等关系呢? 学生小组探究:利用赵爽弦图推导出基本不等式。之后请学生把证明过程进行板书:

(2)“探究”,几何证明。

分析法是从结果入手,由果索因;几何法是由几何中的不等关系,进行证明。此类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理解简单,几何法稍难。学生通过两种证明过程,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练习了证明方法。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学生在我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基本不等式,通过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基本不等式。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三)课堂练习

当然一节课只得出结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节数学课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应用。所以我设计了如下两道课堂练习:

(2)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能够兼顾到本节课的所有主要内容,并且问题具有层次性,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基本不等式应用中“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的规律,为后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开放性问题: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书本资料,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这样的作业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七、说板书设计

篇7:小学音乐学科基本功大赛说课稿

《阳光牵着我的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18号选手隗合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阳光牵着我的手》,(板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以审美体验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受到美的熏陶,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本节课设计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感。

《阳光牵着我的手》选自第八册音乐教材第五课《手拉手》。本单元共有2首演唱曲和2首欣赏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是第二首,在《拍手拍手》之后。都是二段体大调结构,2/4拍,速度稍快,本首歌曲用太阳寓意中国共产党,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歌曲一乐段为四乐句,前三乐句与我国民歌相近与第四乐句形成对比。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是齐唱、合唱交替进行。学生对二声部学习有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聆听、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从而喜欢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采用视唱、听唱结合的方法、对比法,学唱曲谱,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及歌词。

2、通过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采用探究法,对比法,示范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并表现歌曲。“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稍快的速度,充满活力的声音演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2、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的唱法。

3、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二声部演唱

因此我设计了:课前查阅资料、聆听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课堂评价评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聆听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走进教室,直接将学生带入本节课教学之中,简单明了,师生问好:

通过带和声的问好形式,告诉学生,这是一节合唱唱歌课,也很自然地进入发声练习阶段,针对歌曲的重难点,二声部的演唱,特别选取的发声练习曲,利用柯达伊手势音阶进行教学,这样能更直观的提示学生的音高,训练学生准确的掌握小三度音程。通过手势进行三度、六度的构唱,为歌曲中的教学难点做准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突破难点做铺垫。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思维是音乐思维的基础,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觉是首要的。在1—6年级的整个教学中,都要关注于学生的听,要使学生有目的的听,有记忆的听。本节课学生的听也贯穿于始终,首先,聆听全曲,学生思考:歌曲的采用哪种演唱形式? 再听歌曲: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很明显,一乐段齐唱,二乐段为合唱,这是,出示大歌片,学生进行第二乐段合唱部分的视唱,先低声部视唱,教师进行指导,再视唱高声部,教师指导 初步合唱,教师指导,在巩固练习。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能够视唱简单的旋律,因此我采用视唱进行学习,再加,上一环节有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能够突破难点,但仍然要注意学生声部间的倾听,做到声部和谐。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是一首演唱曲,所以要以唱为主,演唱是表现领域中的重要部分,课标指出:在3—6年级学段,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演唱。根据本节课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随旋律哼唱,针对于学生有困难的乐句进行指导唱,学唱歌曲。歌曲第二乐段是合唱部分,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集体分别视唱高低声部旋律的办法进行教学,教学中如果学生有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然后学生分声部单独练习演唱,最后再合唱。提示学生演唱时要倾听另一个声部,做到声部和谐统一。因为学生是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视唱旋律,实际上降低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掌握的速度较快、较好。另外,学生在每节课的开始时注意力相对较集中,所以我首先安排的是学习合唱部分的旋律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难点更容易解决。

当学生掌握了第二乐段以后再学习第一乐段。这里我出示了第一乐段的曲谱,先让学生们观察发现两个乐句的旋律是同头换尾后,采用跟琴模唱曲谱的办法进行学习,当学生熟悉后,集体完整演唱歌曲旋律,填词。填词时教师关注一字多音的演唱和咬字归韵及圆滑线的处理等方面的指导,学生练习掌握。最后学生演唱全曲,教师进行录音,让学生自己听辨评价,发现不足,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一首歌曲唱会容易唱好难,唱好歌曲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安排了教师范唱,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然后出示以下的问题,1、歌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找出力度教材中的力度记号(第一乐段中强、第二乐段强)

2、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节奏紧凑、第二乐段节奏舒展)

3、两个乐段情绪前后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赞美、抒情)

4、第二乐段的情绪还有什么不同?(温暖、赞美,坚定有力,为了表现出坚定有力指导学生急吸换气)

5、全曲的高潮在哪里?怎样演唱?(结束部分,结束音唱得饱满有力)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一步步的深入作品、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情感,在通过实践感受体验从而达到有感情的演唱。学生在有感情的演唱后,请他们讨论:歌曲中的“阳光”代表什么?在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一想身边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然后请学生们有感情地背唱歌曲,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歌曲内容自行创编动作表演,教师进行录像,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通过录像让学生们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

最后是课堂小结:就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大歌单,在歌曲演唱时,出示漂亮的大歌单,首先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他可以显示出歌曲的节奏特点,旋律的进行方向,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并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歌曲,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思想意识的转变:知识能力并重突出学科特点,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桥梁。(2)教材观念的转变:用教材教、有效利用教材,对教材有选择、灵活地运用教材,把握学情。

(3)教学理念的转变:关注学生学习,发挥双主体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适时调控课堂

(4)以学生为本:重视学情分析,把握学生需求与认知水平。

《 拍 手 拍 手 》说课

周口店中心校 周英林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58号参赛选手周英林,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拍手拍手》

一、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音乐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教学理念。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感受、体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情感为目标。所以我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拍手拍手》是第八册第五课《手拉手》中的一首演唱曲。本单元共有2首演唱曲和2首欣赏曲。两首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和《拍手拍手》都是二段体大调歌曲,2/4拍,速度稍快,歌曲《拍手拍手》是一首以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A乐段为平行结构,四个乐句(各4小节)不仅节奏相同,而且音高素材的关系密切。B乐段为二声部合唱,旋律的音区稍高使歌曲的情绪更加热烈。在句末,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第二乐段由五个乐句构成,旋律发展的手法与A乐段基本相同。歌曲的句中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三、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与三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认知领域和生活范围进一步扩展,接受能力进一步增强,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多参与,我安排了视听结合、听唱结合方法,对于学习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视唱简单的旋律。能够较好的拍奏xx 和x的节奏。学生以前在《国歌》中接触过重音记号,有所认知,但没有掌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深印象,掌握重音记号“>”。并能在歌曲中合理运用。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歌曲活泼热情地情绪,培养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2、通过演唱二声部旋律,感受合唱的魅力,因而更加喜欢合唱。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特点,熟悉歌曲旋律。

2、通过简单的形体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更好的表现歌曲。

3、通过节奏创编和结尾旋律创编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知识与能力

1、能与他人一起,随着歌曲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拍手拍手》,并进行简单的形体活动。

2、掌握重音记号“>”的作用及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唱出歌曲活泼热情的情绪。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音准。

五、教学过程为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给出标准音学生演唱和声音程 教师指导:注意音准和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这里为学生唱好二声部做好铺垫。然后直接聆听导入歌曲: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欣赏。学生聆听两遍歌曲,第一遍思考:曲表现了什么主题?是什么情绪的?第二遍聆听思考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分为几个乐段?通过两遍聆听,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感受。

3、学唱旋律

旋律的学习采用听唱法与视唱法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演唱第一乐段1、3乐句结尾处唱的是否准确。第二乐段八分休止符的地方急吸气。(示范)完整演唱旋律,在间奏处加入拍手动作。

4、情感处理

学习歌词,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加入拍手动作。指导 XX X 出现的准确性。然后填唱二、三段歌词。完整演唱全曲。(教师录音 评价)。情绪处理:当你唱到情绪高涨、热烈时,语气自然加重。歌曲中也用一个记号提示你,这就是“>”。加入了“>”语气加强,表现出情感无法抑制。最后一句:我们走在前头的“头”演唱时饱满有力。最后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5、表现歌曲

1、分组创编演唱,学生互相评价。

教师提问:歌曲间奏的拍手还可以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2、在歌曲结尾处,进行二度创作。教师演唱一个支声部(示范)

3、观看公益广告片《文明的掌声》。让学生们懂得应该适时、适度的鼓掌。

4、学生有感情演唱,教师录像。

5、课堂评价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七、教 学 效 果 评 价 设 计

教学效果评价可操作性强(出示表格)

八、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出示表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老师们的倾听。

《小小少年》说课

韩村河中心校 孙丽英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69号参赛选手孙丽英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小少年》。

本节课我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教学理念。

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小小少年》是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学科第八册第一课《少年的歌》中第二首演唱歌曲4/4拍。在上学期中,学生接触过4/4拍的歌曲,如《北京你好》、《摇篮曲》《各国儿童心连心》等。《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是一首二段体的大调歌曲。A段为平行结构,第三乐句的旋律是第一乐句的严格重复。第四乐句由第二乐句变化而成。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也是平行结构,4个乐句均为连贯性结构,不可再分。第三乐句的两个声部是第一乐句的严格重复。

四年级的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强,能在与老师共同探究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够视唱简单的旋律,熟悉3度音程的构唱。在以前《小白兔和小乌龟》中接触过附点八分音符,有所认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深印象,达到掌握附点八分节奏,形成概念并能在歌曲中运用的程度。

基于以上情况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小少年》,从而喜欢这首歌曲。

2、主动、自信、欢快地演唱歌曲,表现出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阳光的少年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歌曲过程中,采用听唱法、对比法,填唱曲谱等方法,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2、在进行歌曲处理过程中,采用听唱法,对比法,示范等方法,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情绪表现和情感内涵并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2、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统一、音准与节奏。

教学重点设计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准确掌握附点八分节奏 教学难点设计为:二声部的合唱 本节课我的教学分5个环节进行。

首先是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我有目的的安排了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为学习附点节奏埋下伏笔。

下面是学习新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范唱不带附点节奏的《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让学生通过听辨体会附点的作用,引出本课的知识点——附点八分音符。

设计问题思考:

(1)这两次演唱有什么不同?

学生能听出是八分音符节奏与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对比。(2)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情绪有什么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出八分音符节奏时值平均,具有平衡感。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打破了八分音符节奏的平衡感,给人一种起伏感,更具有情感的推动力。接着老师讲解附点八分音符的名称、读法、写法,再进一步听辨附点节奏。处理完新知我们进入到学唱歌曲阶段。

歌曲的A乐段采用听唱法学习,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弱起和呼吸、二分音符强弱的变化(如果学生大跳有问题,用模唱法解决)。

B乐段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填唱高声部下3度旋律音的办法,边填边慢速演唱,如有唱不准的音老师以琴声带唱。指导学生唱好一个声部的同时,聆听聆听另一个声部,以培养学生对协和的三度和声音程的监听能力。通过一遍遍的练唱,达到声部间和谐统一的效果。接着,完整演唱旋律。

为了使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本课的歌曲背景,让学生在了解该影片题材内容的基础上演唱歌词。这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不失时机的播放了《小小少年》歌曲视频,学生观看玩视频后,被海因策的演唱所感染,老师在此追问“海因策唱的哪一句最打动你,为什么?”接着进行情感处理,最后学生带着感情完整演唱。在这一次的演唱中,老师使用DV机拍摄下学生的演唱,观看时进行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为了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老师提问“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你能用和谐、有表情的声音自信地和同学一起演唱歌曲吗?”师生在充满感情的歌声中结束了本课。

教学效果的评价我采用了课堂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是(幻灯片出示)谢谢大家!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

昊天学校 陈艳红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房山区的陈艳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课《妈妈的歌》中的一首演唱曲,题目是《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板书课题。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重视音乐实践等教育理念。所以,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听唱法、对比法、体验法、合作法进行教学。

(二)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建构主义也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论。它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究、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学中我首先在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模唱曲谱针对出现的问题请学生自己先解决,问题较集中时教师再唱指导说明;然后通过问题共同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来理解歌曲的情感并掌握加以表现。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表现子女热爱、体贴母亲的歌曲。它是一首带补充性结尾的乐段结构的歌曲。第一乐句(a)和第三乐句(c)的内部结构相同,具有分裂性;第二乐句(b)和第四乐句(d)的内部结构相同,不可分;补充性结尾部分包括两个乐句,前一乐句(a+c)综合乐句(a和c)的旋律素材;后一乐句(d1)是第四乐句的变化再现。这首歌曲并非这首歌曲并非“摇篮曲”体裁,只是音乐表现具有摇篮曲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逐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此时他们能够较好的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进行演唱;具有了一定的模唱曲谱的能力,个别学生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荣辱意识逐渐增强,有些学生因为嗓音的条件有限所以不愿意当众表演。对摇篮曲这一体裁并不陌生,曾学过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我的小宝宝》、《摇篮曲》等,还欣赏过中外有名的多首《摇篮曲》作品。本册教材安排了两首演唱曲,一首是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另一首就是本首歌曲。教学中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体验这种亲情,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深情、轻柔、宁静的音乐情感。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也有家庭义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歌曲运用听唱法、对比法、讲授法模唱曲谱,掌握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运用对比法、探究法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通过说一说、读一读等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运用体验法进一步感受母子之间的亲情,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并有感情演唱。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深情、轻柔、宁静地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初步掌握切分节奏X X X。

3、能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教学重点

音乐是人情感的流露,有情感的演唱才能打动人的心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深情、轻柔、宁静地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难点

第三乐句的节奏及音准、气息

教学流程示意:导入聆听 —学唱曲谱—演唱歌曲—升华创作—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聆听

首先通过几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话激发学生的情感导入歌曲,聆听时从不同的问题入手请学生们边听边思考,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内容、体裁、表演形式和旋律。具体安排是第一遍欣赏歌曲范唱,思考:这首歌是摇篮曲吗?讲述了什么内容?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第二遍欣赏思考: 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第三次欣赏歌曲,请同学们用“呣”随老师轻轻哼唱。并思考:这首歌曲共有几个乐句?教师在演唱时利用呼吸适当提示歌曲的乐句划分情况。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能够较正确的划分乐句,让他们感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这样作不仅遵循了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听觉思维更能从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而且从中还能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一、学唱曲谱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个别学生能够单独视唱旋律了,教学中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生兴趣,所以我采用了集体模唱曲谱的方法 逐句跟琴模唱,遇到问题,就请个别优秀的学生作小老师帮助解决,教师重难点乐句监测指导并范唱。提示:气息、切分节奏、最后一个音的时值、大调音程的音准、力度等。然后请个别学生和小组唱一唱,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把关。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难点。紧接着教师弹琴,学生分组合作演唱曲谱,进一步巩固掌握。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们画出旋律相同地地方。请他们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在进行小结,从而揭示这首歌曲结尾部分的结构特点。即前一乐句(a+c)综合乐句(a和c)的旋律素材;后一乐句(d1)是第四乐句的变化再现。这样作,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帮助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注重了个体的发展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做到了生生互动,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演唱歌曲

这一环节里首先是填唱歌词,我让学生分组演唱歌词,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分组汇报演唱其他组评价。如有问题集体或个人帮助解决。最后是教师弹琴,学生集体齐唱歌曲。一首歌曲唱会容易唱好难。有情感的演唱才能打动人,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想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就必须理解歌曲的情绪。因此从作品音乐要素入手分析作品必不可少。我利用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共同探究这首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旋律进行等音乐要素,通过对比演唱、感受实践、体验掌握等方法达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而使教学重点得到相应的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1)请换一种速度演唱,对比一下,这首歌曲用哪种速度演唱更好?为什么? 2)请想一想这首歌曲用“轻柔、深情地声音”还是用“热烈、欢快地声音”演唱。为什么?

3)这首歌曲用什么力度演唱较好?为什么?

4)唱一唱看看,歌曲每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演唱时在力度上应注意什么?

5)结束句:在歌曲中应该怎样演唱?要表达什么呢? 6)请同学们用深情、轻柔、宁静地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四、升华创作表演

人的情感从实际生活中来,每个人的亲身体验才是最刻骨铭心的,最容易感动的。所以我安排了说一说环节,说说“你和妈妈之间最感动的故事。”然后教师在拓展一些妈妈感人的事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请学生用歌声表达出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至此教学重点得到彻底解决。在学生情感得到彻底升华后请学生们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歌曲。此时的表演感人至深,是心灵在歌唱。

五、课堂小结

最后是课堂小结:请学生们说说:你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请你们把今天想说的话或想做得事送给家长的妈妈。这即是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又是一个悄无声息的课外延伸。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很普通,就是这首歌曲的歌篇,这样便于学生直观的观察和演唱。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们的注意力以便随时进行调整和提示。

篇8:说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所谓说课,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向同行教师、专家学者或领导、评委等阐明自己怎样上课、为什么这样上课。说课主要分为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综合性说课、提高性说课等类型。

一、说课的基本原则

1.理论性原则。理论是说课的灵魂, 说课重在说理, 也就是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而不那样教的理论依据。说课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都必须说清楚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要么是教育学或心理学知识, 要么是课程标准或中考高考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 或者是教学参考书甚至学科教学论知识。

2.实效性原则。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课, 实效性原则都很重要。以研讨性说课为例, 说课老师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听取同行老师、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以期集思广益, 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以评比性说课为例, 说课老师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说课向领导、评委展示自己的突出教学优势和深厚理论功底, 从而获得他们的青睐, 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取得理想的名次或等级。

3.可操作性原则。说课是为课堂教育教学服务的, 说课中所展示的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板书设计都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说课中所设计的具体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都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4.创新性原则。说课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行为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说课老师要在遵循说课基本原则和程序的前提下, 不能囿于别人已有的套路, 要大胆主动创新, 小心分析求证, 力求另辟蹊径, 探寻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说课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说课不同于备课。说课与备课都要求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 依据教育教学规律, 在把握课程标准, 学习研究考纲的基础上, 研透教材, 吃透学生, 选择好适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出完美的教学过程。但是, 备课强调实用, 重在突出教学活动的安排, 只需要写出教什么, 怎么去教就行了, 是个体的静态的教学准备活动, 本质上是教学活动。而说课则强调理论, 重在突出为什么教、怎样教, 不仅需要说清楚怎样教, 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是面向同行、专家学者或者领导、评委等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准备活动, 本质上是教研活动。

2.要注意说课不同于上课。上课是教师以学生为教育教学对象, 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的双向教学活动。而说课则以同行教师、专家学者或领导、评委为阐述对象, 以教师的整体理论素养为评价依据, 由教师主导的单边教研活动。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既是对备课活动的深化和再现, 能使备课活动理论化, 又是对上课内容一种更高级更缜密性更科学性的准备和预演。

3.说课要注意突出“说”字。说课老师既不能照本宣科背教案, 也不能一字不差地读说课稿, 或惜言如金, 只展示所制作的课件, 让听者自行体会。说课老师要注意突出“说”字, 应侧重于理论分析,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清楚所说内容。

4.说课要注意突出说“理”。前面已经分析过, 说课重在说理。这是说课与备课、上课的最大不同之处。备课并不需要解释为什么这样备课的原因, 上课也不需要说明这堂课为什么这样教的原因。但是说课本质上是教研活动, 必须阐述清楚每一程序、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这样教而不那样教的原因。

三、说课的基本程序

1.说教材。说课者要通读研透整个教材, 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 明确中考或高考考纲的要求, 系统地阐述清楚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学段、整个学年、整个学期、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与其他教学内容或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教材, 实质上是分析教材, 既是说课活动的首要程序, 也是进一步说课的基础。

2.说学情, 就是要全面准确客观地说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和已掌握的学习方法, 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3.说教学目标。说课老师要阐述清楚所选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 使各项目标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既要说清楚三维目标是什么, 还要阐述清楚为什么确定这样的三维目标。说课时应该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精细化, 要选准切口, 确立比较实在的、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具体的三维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往往不是一堂课就能达成的, 因此, 说教学目标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那种表示结果性的动词, 多使用表示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动词。

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课老师要说清楚所选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并阐述清楚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以及原因。

5.说学法。说课老师要说明学生应怎样学习所这部分教学内容以及为什么这样学习。要说清楚老师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

6.说教法。说课老师要说明教师准备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侧重说明清楚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以及采取这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教材教法的依据。

7.说教学程序。说课老师要说清楚自己的教学方案, 即这节课的教学总体框架和设想、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详略安排、时间分配等, 说清突破重点、简化难点的方法, 最后还要说清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在达成以上步骤之后, 说课者还要说清如何组织教学, 分析清楚这样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

8.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堂优课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是优课的评价依据之一。说课老师要阐述清楚如何设计板书形式和内容、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板书应直观简洁, 不能过于花哨, 只注重形式, 要有利于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摘要:说课, 必须遵循理论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要突出“说”和“理”, 要遵循说教材、说学情、说重难点、说学法、说程序、说板书等基本程序。

上一篇:汽车检测行业现状分析下一篇:定风波-苏轼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