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习理论”研修小结

2024-04-28

“现代学习理论”研修小结(通用9篇)

篇1:“现代学习理论”研修小结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活动必须引起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包括发展新行为或改变以往的行为,这里强调了学习的结果;

第二,这种行为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以此将学习引起的变化和由药物、疾病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暂时变化加以区别;

第三,这种变化来自于经验活动,由此将学习与遗传等因素造成的生理发育加以区别。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

篇2:“现代学习理论”研修小结

——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

霍华德·加德纳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教育学教授。1983年,他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人类有着多元的、完整的智能“光谱”,而不是一元的、单元的智能。此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加德纳教授逐渐完善了自己的理论,明确提出人类的多元智能可分为8种,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教授认为:现有的流行于世界的之上测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不符合人类智能发育与发展的现实。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与特点各不相同,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将使具有不同特点与天赋潜质的孩子,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人类社会各领域杰出人物的诞生,都在于他们强势智能的开发。比如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数理逻辑智能是强势智能,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王冠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却连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英年早逝;再有“国宝”陈镜开,他的肢体运动智能是强势智能,他以他的强势智能为国争光,九破世界纪录,到目前为止空前绝后。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孔老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我想孔子说的这个“材”也就是孩子的强制潜能,作为家长,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材”之所在,而后为其“材”的充分、和谐、可持续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在这里有几点建议:

一、为人父母者,应注意尊重孩子的成长风格,正确认识孩子的长处,因势利导,为其强势智能的开发和培养创造适宜的环境。

二、作为学校、教育机构,在开设国家课程的同时,应开设音乐、绘画、舞蹈、跆拳道、手工、科技制作、书法、围棋等选修课程,为学生发现自己的强势智能,展示自己创造机会、提供舞台。

篇3:现代学习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一、现代学习理论综述

现代学习理论是指近百年来, 众多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怎样产生的, 它经历怎样的过程, 它有哪些规律,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形成的理论。[2]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论者把环境看作是刺激, 把伴随而来的有机行为看作是反应。因而, 他们关心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者学到什么, 是受环境控制的, 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在教育方面, 教师应创设一种环境, 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的行为。刺激—反应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此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 只一味强调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虽然存在着缺陷和错误, 但它仍对学校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影响。例如, 斯金纳将“操作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 形成了程序教学设计[3]。

与刺激—反应论相反, 认知主义学习论者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 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 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 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3]皮亚杰对行为主义者把学习看作是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观点持批评态度, 并从认知的发生、发展角度出发, 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过程, 提出了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 (认知图式) 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内部的认知重组过程, 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适合的材料教给不同年龄的学生。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论,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 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社会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加涅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派的折中主义者。加涅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 通过大量研究, 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 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次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累积方式。这八类学习层次如下: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动作链索, 言语联想,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3]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学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做是动物或机器, 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 却忽视了人类的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指理解记忆的学习, 而且是指学习者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 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 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但是人本主义宣传脱离社会的人性发展, 它主张学习的绝对的自由, 而实际上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的, 学习也不能绝对的自由, 不然会导致另一极端———放任自流。

上述四种学习理论为我们清楚地把握和理解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思路。当然, 这四种学习理论有其局限性, 在学习和借鉴时, 应注意批判地吸收。

二、现代学习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以老师为主体, 学生已经适应了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回答问题机械化、模式化;学生动手能力差, 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能够主动质疑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结果必然导致其学习能力的退化。因此, 我们需要运用新的理论支持, 变革根深蒂固的学习方式。

1. 要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生物科学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领悟科学的本质, 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4]。价值观决定方法论,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有正确的方法论, 因此科学价值观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基础。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完全遵照教师的价值取向, 但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已经被普遍认同的科学价值。一是通过渗透科学史学习, 如细胞学说的建立、生长素的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等科学事例, 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推翻、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如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人文价值;三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从而体会科学的现实价值。

2. 要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和行为起源于环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创设的知识背景和学习情境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联系, 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又能在背景知识与新知获得统一后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 脑是非常稳定, 甚至不可改变的……但是积极的环境的确会使发育中的脑产生物理上的变化”, Frederick Goodwin, 前美国心理健康学会会长如是说[5]。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 比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抓住学生的思维;设计概念冲突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演示实验的美妙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类比情境, 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等等。充分地利用这些情境, 学生的科学思维才得以培养, 个性得以发展。

3. 要指导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探究是主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科学学习所需的方法, 从而为其进一步完成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论基础。美国科学促进会认为, 中小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分类、应用数学、测量、认知时空关系、预测、推论、下可操作性定义、提出假设、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交流等十三种[6]。在学习细胞膜结构这一节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 (或投影) 设计一个蛋白质和磷脂分子运动的实验方案, 设计出细胞膜流动镶嵌结构的三维动态模型, 让物质的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三维动态模型, 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建构“细胞膜”概念框架的情境。把班级分成四个小组, 每个学生自愿选择, 参加搜集资料, 或是用多媒体制作软件, 或是作形象比喻的文字说明等,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特长、条件作一些调整。这样学生围绕自己的任务去搜集材料。有的查阅课本, 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 有的去实验室观察细胞膜的模型、投影片。在学生搜集信息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如提供材料名称、教参, 一些相关知识、对素材的取舍及媒体的设计以适当指导) , 以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在学生大致完成任务后,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只有亲自去实践, 情感才能有体验。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4.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对于世界的认识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所决定的,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或解释现象。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 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 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7]

科学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就, 而是众多科学家共同研究得到的结果,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合作学习首先体现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体中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在相互合作中可以通过自身影响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个体, 重新建构认知, 生成知识;其次是要有效解决群体中不利于合作的各种冲突,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第三是培养群体中个体合作精神和群体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互融其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并在合作中明确分工, 给学生表达不同思想的机会, 让学生展开讨论, 以获得更正确的认识, 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综观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 中学生物学教学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果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那就必须把注意力转向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在各种学习策略之中, 促进有效的教学和有意义的学习。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中学生物学教学, 将基本观点、先进教学理念融会贯通于教学过程中, 将极大推动生物新课程改革。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复杂、多变性, 试图用理论阐明全部教学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理论, 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田丰.西方现代学习理论述评[J].孝感学院学报, 2006 (1) :122.

[2]郑延才.从现代学习理论看现代学习方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11) :30.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5-3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Eric Jenson.适于脑的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6.

[6]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素养的基准[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篇4:现代学习型词典理论框架的构建

关键词 学习型词典 批判 原则和参数 可及性

Sven Tarp 是丹麦Aarhus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教授,现代词典功能理论(Function Theory)的创始人,主要从事学习型词典、专科词典等的理论研究,并主编、参编多部词典。其新著《界于知识与非知识之间的词典学》是对词典功能理论在学习型词典中的应用与探索,极具理论和实用价值。

一、内容概述

该书内容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五部分:引论(第1章),词典学相关研究回顾(包括第2—3章),现代词典编纂功能观以及学习型词典结构体系构建(第4—6章),丹麦学习型词典回顾(第7章)及结论(第8章)。

第一章为引言,描述了该书的写作背景以及系统构建学习型词典通论的必要性。第二章回顾了词典学在哲学界、科学界的地位,及其学科归属问题。词典学是一门强调经验积累的实践性学科,但也是一门与文学、语言学并列的独立学科,因此,在词典学研究中,必须辨别几组不同类型的理论:普通概论与专门理论(针对整个词典学界还是词典学的某一分支);整合类与非整合类理论(是否融入了普通词典学理论);默观型(contemplative)与转换型(transformative)理论(这些理论是源于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还是加工改造)。在第三章,作者简要回顾了词典理论的传统研究范式。任何现代理论的提出都绝非横空出世,而是立足于前人的研究。词典学的现代功能观也不例外,它是在批判和反思前人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融聚而成的。

第四章系统描述了现代词典编纂的功能观。作者首先回顾了功能观的起源,其所蕴涵的普遍原则及其在词典功能观中的应用潜势。此外,立足于词典数据库的本质和内涵,作者将其划分为两类:基本数据库(与词典功能相关的数据库)和次生数据库(与词典用法相关联的数据库)。第五章是关于学习型词典的理论构建。作者认为学习型词典理论在本质上是介于普通词典学理论与专科词典理论之间的,并尝试性地将学习型词典定义为“这类旨在满足学习者对词典相关信息需求的词典,而这类信息需求产生于特定背景下的外语学习过程中”。此外,由于语言技能与交际之间呈双向互补关系,即交际能提高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提高又能保证更好的交际效果。由此,作者将学习场景分为交际场景与认知场景,并分析了他们与词典需求的关系。交际场景主要包括对外语的理解、产出(是否需要母语的中介转换),以及通过外语进行翻译(包括外语的译入与译出)。对于认知场景,作者将其划分为系统性(systematic)和偶发性(sporadic)认知场景。系统性认知场景强调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如学习者选择一门课程或使用特定的教材,而偶发性认知场景则缺乏这些条件,整个学习过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第六章是学习词典的结构研究,是该书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在理论思辩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作者对学习型词典的组构成分进行了分类描述,具体包括宏观结构的词目收录,微观结构中的释义体系、搭配结构以及中观结构中词目参见体系等。首先,在立目方面,学习型词典应着重考虑词典的收词量、立目标准以及选词立目的经验基础。其次,传统研究倾向于将释义划分为不同部分并予以单独处理,但这种武断的分割忽略了对各构成部分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由此,作者建议立足于用户情景来构建新型的释义理论。最后,鉴于用户的认知需求,作者建议新型学习型词典应该将“普遍语法”与“特定词目的用法特征”两点合二为一,即单一词条不仅包含词目特有的句法特征,也应反映某些普遍的句法模式,毕竟词典用户未必就完全掌握了那些普遍的语法知识。

第七章是对丹麦学习词典的回顾。通过分析调查,作者认为当前急需设计、编纂丹麦学习词典,以帮助外籍学生提高对丹麦语的理解、产出能力以及综合的词汇知识水平。第八章为总结。在对全书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作者强调词典的功能观极具开放性,并处于拓展、完善的动态发展中。

二、分析述评

该书是通过对传统词典理论进行批判、继承,并立足于编纂实践而构建的创新型学习词典通论,它在整体上表现出以下特征:

1.批判基础上的继承

批判是纲,它贯穿于全文,但批判也是原动力,它为新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和源泉。首先,作者批判了主流的词典研究范式。erba(1940)立足于六组对立概念划分词典类型,但其研究体例仍然沿袭的是欧洲传统——依托语言学理论,这种传统研究模式妨碍了其发展和壮大。Hausmann对学习型和求解型词典的划分意义重大,但他只关注词典用法,却忽略了对用户的研究。(Tarp 2007)Kromann(1984)等人关于积极型—消极型词典的理论曾在欧洲词典学界备受推崇,但作者认为其类型划分是对Hausmann理论的重复甚至倒退(因为后者更全面)。此外,该理论主要针对双语词典,故无法类推到整个词典学界。Wiegand虽然确立了词典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但却将词典用户需求狭义化了。(Tarp 2007)此外,该研究范式也未曾摆脱语言学传统。其次,作者批判了Wiegand的“词典功能观”。Wiegand对“词典功能”的定义未涉及用户类型、用户需求的信息类型以及词典的交际场景等。事实上,该定义还夸大了词典的内容与用法,这种夸大会助长基于词典数据的默观型研究的泛滥,从而轻视、忽略对词典潜在用户需求的研究。最后,作者还批判了目前主流的词典学结构划分,认为它对结构成分之间的关联性阐述不够,其描述局限于形式层面,未涉及词典功能,所以尚未形成一种纸质和电子词典通用、清晰简明的编纂结构体系。

然而,现代词典功能观对传统词典研究范式、功能定义以及结构划分的批判并不意味着作者对这些传统研究的全面抛弃。事实上,该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在对相关研究(尤其是Wiegand的观点)的继承、完善和推进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Wiegand所倡导的“词典学科的独立观”“建立词典通用理论的必要性”“词典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对用户情景的重视”“基于用户需求的编纂目标”等观点都被现代词典功能观所吸收和借用。事实上,作者对词典功能观的研究视野囊括了整个欧洲词典学理论,在综合分析、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功能体系,所以理论基础更扎实,逻辑推理也更严密。

2.理论基础上的应用

词典学的产生、发展和推进都离不开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本书作者在系统构建学习型词典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应用和拓展语义学、句法学等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型词典结构体系的构建中。

首先,词汇语义关系具有多维性、系统性和动态开放性。然而,传统语义关系的次范畴分类(派生关系,同、反、上下义关系,语义场等)有太多的重复,未能科学反映语义本质。由此,作者将语义研究与词典编纂有机结合,认为当用户使用外语进行自由产出或习得外语词汇知识时,必须根据不同场景来选择学习型词典,并根据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实践,在纸质学习型词典中以五种形式来展现语义关系:独立词条、纲要词条(其他词条以参见的形式指向该词)、中观结构、系统构建的词目清单(通过字母顺序或词典内参来获取信息)、系统编纂的词典(通过字母顺序或词典间的参见来获取信息)。

其次,句法结构的普遍性,尤其是语言习得中普遍原则与参数设定的相关研究对学习型词典的编纂也极具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势。Haegeman(1994:15)认为“普遍语法含有一套几乎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绝对普遍现象、概念和原则”,因此描写语言的普遍语法是重要的。然而,语言间也存在参数差异(parametric variation),因此参数设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产出也非常重要。(温宾利 2002:5—7)对特定语词句法结构的呈现是学习型词典结构构成体的重要要素之一,对于用户外语产出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该书作者将普遍语法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学习型词典编纂体系内。一方面,作者区分了语法书和词典对普遍语法结构的描述差异。传统观点认为语法书主要处理语言的普遍准则,而词典主要处理个别语法现象,属于细节性的描述。由此,作者认为对于学习型词典,我们应通过三种方法来描述词条的用法特征:显性的标注和规则描写(minirule)、隐性例证以及隐性语义的描述。事实上,以上三种方法在词典编纂中常常组合使用。此外,关于词典的语法信息,作者认为提供语法知识的信息量取决于用户类型并对未来学习词典中的句法知识描述提出了相关建议。另一方面,这种普遍语法中原则和参数的相容性(compatibility)对学习型词典搭配结构的呈现也具有现实意义。参数的设定和确立利于帮助普遍语法发展成个别语法。词组构成部分句法特征,这些句法特征可能是普遍性的,也可能为某人或某词所独有,所以这些独有的特征(如搭配、隐喻、习语以及常用套语)很有必要在学习型词典中进行说明。换言之,对学习型词典而言,其搭配结构的普遍性特征和区别性特征都应体现在意义表征体系中。此外,搭配的呈现方式应根据用户外语水平而灵活设定。此外,为方便用户检索,搭配、隐喻、习语等应放在特定词目下相同的位置,并置于最通用、常见的语场内。如果是基于产出需要,则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当用户为初学者,则不宜包含隐喻与谚语,以免该类词组在产出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如果用户为中、高级使用者,提供一些语义结构相对简单的搭配、隐喻和习语等能使用户的表达形式多样、细致入微。如果用户旨在获取外语词汇知识,则亦可借用以上方法。

3.实用基础上的创新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本真和内核,立足于词典功能观构建学习型词典通论极具创新意义。鉴于辞书学的实践性和技巧性,该书对编纂体系的创新也绝非随意的空疏之议,而是立足于编纂实际。

首先,所构体系可及性强。可及性,又被称作“便取度”,指人们在生产和理解过程中从大脑记忆系统提取某个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程度。(Ariel 1988:65—87)在该书中,无论是对学习型词典的类型范畴化、参数重设以及词典用户情景的分类,都表现出较强的可及性,分析透彻、理解性强,符合用户的认知特征。如在描述学习词典的特征时,作者立足于四个范畴(潜在用户、用户情景、用户需求以及词典功能),并设置了13个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包括学习者的母语水平、母语熟练程度、外语技能、普通文化知识(这对于词典立目、释义、文化标注、结构组元以及释义元语言都意义重大)、异域文化知识、学习外语的动机、外语的学习态度(是自发的非系统性学习还是自觉的系统性学习)、学习的地域背景(是否属于外语的通用区域)、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影响、所接受的教学法、所使用的教材或教学体系、其他学科知识体系、词典类型学等。

其次,所构体系操作性强。在论及学习型词典的释义结构时,作者立足于三种用户情景进行释义理论的构建:当用户出于对外语的理解性需求时,释义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初级、中级和高级)以及对等词的分类等因素。当用户旨在习得外语词汇知识时,作者建议结合对等词与解释说明两种表征手段来强化学习者对外语词汇知识的掌握,这对于中级水平学习者意义重大。而当外语直接用于产出时,释义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对特定意义的核实、确认并设法使表达更精确。通过对以上三种用户情景的分析,作者对词典释义各阶段的任务和方法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指导,从用户分析到词条的释义,渐次推进、纲举目张。

三、结 语

总之,《界于知识与非知识之间的词典学》不失为一部词典编纂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知识全面、视角新颖,而且结构清晰、例证丰富。通过对传统词典研究范式的批判和继承,它创造性地构建了学习型词典的功能观,并在实用基础上对其宏观、微观结构进行完善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胡文飞,章宜华.基于用户视角的汉英词典释义表征能力的调查. 外语研究,2011(3): 78—84.

2.胡文飞,章宜华.汉英词典的释义模式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生成能力的影响. 外国语,2011(5):54—62.

3.温宾利. 当代句法学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Ariel M. Referring and Accessibility.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88 (24).

5.Haegeman L. 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1994.

6.Kromann, HansPeder T, Riiber P. et al.“Active” and “Passive” Bilingual Dictionaries: The erba Concept Reconsidered.∥Hartmann R R K. (ed.) LEXeter 83 Proceedings.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84.

7.erba L V.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Lexic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1940(4): 315—350.

8.Tarp S. Lexicograph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Lexikos, 2007(17): 170—179.

9.Zgusta L. Manual of Lexicography. Hague: Mouton, 1971.

(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 成都 400031)

篇5:理论研修小结

信息技术教育不单是课程目标的变革,更是学习方法的革新,传统计算机教学方法是示范—演练、讲练结合,以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主,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而探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引发学生高级思维的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

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主动探究为手段,协调课堂教学诸多因素,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以塑造具有完美人格与高素质的人才为核心目标的一种教学理论模式体系。其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从生态学的视角构建课堂教学理论,课堂的生态平衡体现为课堂与生活的交互转化,课堂各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其外显性特征突出地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情境的和谐自然。重建“情境”的概念,“情境”作为课堂教学中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可分为人文情境与科学情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具体的、情感化的,强调审美与思辨;科学情境则是理性的、抽象的、简化的,强调的是理智与逻辑。两种情境和谐自然地并存于课堂教学中是课堂生态平衡的首要因素。

2.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有生命激情和梦想的火花迸发。

篇6:远程研修学习小结

东方市八所中学 王晓军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我参加了东方市高中数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研修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克服种种困难,按时、按质、按量地认真完成份内作业,写随笔感言,谈体会,和同行们在线交流研讨;浏览每期的课程简报、学习园地,随时发表点评。积极学习、评论学友作业。通过观看视频材料,认真完成了相关的专题研究,感觉受益匪浅。观看专家答疑视频,使自己解决了很多心中的疑惑。这一次培训,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机会,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了知识体系,完善了知识结构,掌握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大推进了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步伐!

一、全员教师远程研修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远程研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平台。远程网络中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向其他很多优秀的教师学习,例如小李老师等在边远地区的先进事例。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我们这些学校是很难全部获得的,而远程研修网正好可以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使每一个参训教师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资源,从而使我们的学习有质的提高和突破。远程研修网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在研修网上,所有研修学员相互之间交流起来非常方便。平时在学校的正常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少,但在研修网上进行学习时,因为同在一个班级内,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

二、教师在培训研修中得到提高和成长

远程研修能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和教师们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理地安排了培训内容,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这些教育专家们有着精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的理论知识得到提高。组织和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这短短的几天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客观、公正、全面、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意识到如何去适应新课改、贯彻新课标、实践新教材,明确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增强了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很多专家

讲座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视野也更加开阔了。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培训,我们付出了很多。指导教师们他们每天都要浏览大量的学员作业,给每位学员点评,有时候要工作到深夜。许多教师每天都保证每天在线几小时,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发表点评。培训给了我们一个互相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培训中我们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日常教学,得到许多启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篇7:党校学习研修班个人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真抓实 干做新时期担当作为的好干部

2019年X月X日至X月X日,我参加了XX党校第XX期学习研修班,回顾X月的学习研修,我深感荣幸,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情况在XX党校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学习研修班课程按照“三位一体”总体设置,每周安排形势与任务公共课、特色与需求专题课、研讨与交流课相互结合,中间安排了党性教育基地体验式教学活动,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研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和法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切实提高领导能力。学习研修班还特别注重对学员的能力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的学习,使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对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专题的学习,为学员开启了推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大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等课程则教给学员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办法;通过和先进地区干部的面对面交流探讨,学员学到了很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同时,还通过大课堂教学和自选课程,学习了党史、科技、生态、金融、文艺等方面的知识。在党校的学习内容丰富充实,形式灵活多样,令我入脑入心,深受启发。特别是教学的严谨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使我在学习中增强了党性,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二、学习体会通过在党校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履行好担当作为好干部职责,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讲政治,心中有党。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永远忠于党、热爱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听从党的指挥,维护党的核心。要坚持一切从党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干事创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得到不折不扣践行。

(二)强宗旨,心中有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最大的忠诚,也是心中有民的本质要求。我们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要甘为民仆耻为官,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要怀有爱民之心、为民之情,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沉到基层,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和精准扶贫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敢担当,心中有责。做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一名干部处在关键的领导岗位上,很大程度上对一个地方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有时间观念和任期观念,有改变面貌的雄心壮志,既然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守摊子、混日子,更不能做无所事事的“太平官”。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亲自部署落实,遇到问题和困难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风险和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始终保持奋发图强、拼搏进取的精神,牵头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真正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四)存敬畏,心中有戒。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领导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做到心有所戒、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时刻坚守清正廉洁的为人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不存私心,不谋私利。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以健康的心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下步打算今后,我将把学习所得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切实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促进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工作中,自己将始终做到“五个带头”:

(一)带头抓好党的建设。抓党建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履行管党职责,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党建上,切实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落实从严治党措施,确保从制度上管党治党和主体责任落实。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为推动工作落实筑牢坚强堡垒。坚持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奖惩,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

(二)带头抓好作风建设。良好的作风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作风大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实干、效率、纪律“五种意识”,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教育各级干部要想干事,加强责任和纪律建设,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确立良性的责任导向。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工作节奏,保持高效发展。

(三)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我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团结领导班子成员,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听取,用心研究,全力解决。不断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对“三重一大”等事项,做到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要以班子的团结,带动和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之间的团结,形成上下一盘棋、凝神聚力抓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带头推进高质量发展。立足工作实际,按照中央战略:布局和委要求,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拓展新空间,紧紧抓住信息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补齐自身的短板,在推进项目建设、做强:工业、提升农业、繁荣服务业、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最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篇8:“现代学习理论”研修小结

基于此, 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现代管理理论的过程中, 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及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做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

一、管理应当预见未来———根据现代管理的计划职能来确立幼儿园的目标定位

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情况的变化使计划工作成为必需, 尽管所有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交织在一起的, 形成一个运行的系统, 但是, 计划工作在为全部的集合活动确立必要的目标方面, 仍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 在主管人员知道为完成集体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和人选, 按照什么方针来指导和领导下级, 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法之前, 必须把实现目标的计划制定出来。所以说“计划”是对未来的各种行为做出抉择的职能。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关键即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如何来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1. 目标和计划的政策性与延续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未来五年内, 国家将继续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 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 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地方各级政府要合理布局, 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的建设。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基于此, 从战略的高度看, 我们将幼儿园的目标定位为: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为指南, 坚持以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为中心, 以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 和衷共济, 卧薪尝胆, 将幼儿园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管理先进、队伍整齐、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新型托幼园所。

“志当存高远”, 只有这样, 才能既保持教育局幼儿园优良的传统, 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使教育系统举办的幼儿园在行业中始终处于示范和领先的地位。

2. 目标与计划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 市场经济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幼儿园不仅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 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要求, 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在认真分析了当前幼儿改革的发展趋势后, 制定了“依托本部, 稳打稳扎, 逐步扩大规模和向三岁前教育延伸”的发展规划, 并自筹资金近百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托儿部, 专门收托2~3岁的幼儿, 既满足了社会和家长的需要, 又适时地抢占了教育的先机, 可以说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2005年, 我们又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在河西新建了一所12个班规模上午幼儿园, 形成河东河西三处办园的发展格局。

3. 目标与计划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

为保证计划的切实可行, 根据管理理论中有关论述, 我们将幼儿园的总目标分解具体到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 再结合年度和学期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保证了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步步为营。同时, 为使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适当的调整, 使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而进行, 保证了幼儿园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

4. 目标与计划的普遍性与适用性。

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在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之下, 我们还要求各部门、各班组配套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下, 防止了工作的随意和松散。

二、以工作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根据现代管理的组织职能来建构幼儿园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指在一个有正式组织的集体中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他明确谁要做什么, 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 并且消除由于分工含混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 还要提供反映和支持组织目标的决策和沟通网络等。因此, 在幼儿园组织机构的建设方面, 要尽量做到:

1. 明确领导职能, 建立一元化的管理体制。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 幼儿园实行的是园长负责制, 凡有关幼儿园规划、发展、决策的大事, 由园长负责, 经幼儿园园务委员会讨论后定夺。相对集中的权利,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领导的责任心和决策意识。

2. 构建管理网络, 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格局。

根据事业单位党政齐抓共管的特点,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领导班子的力量, 幼儿园经园务会讨论, 建立健全的幼儿园组织机构, 正确处理好了党务与政务的关系, 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 做到党政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真正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 制度上分、关系上合, 工作上分、目标上合”, 齐心协力做好幼儿园各项工作。同时,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设立由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园务委员会, 建立由教研室—教职工代表大会—园务委员会—办公室—班组—岗位—后勤组的层次管理体系, 形成上通下达, 合理、完善的运行机制。即:

3. 合理分工授权, 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使幼儿园的组织机构发挥最大的效益, 我们对各部门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如:人事、财务和事业发展由园长负责、行政后勤和党务由书记负责、教育教学和家长工作由业务副园长负责, 每个部门之下又相应地设立办公室、教研室、托儿部等中层机构, 机构的负责人都享有一定的财务开支权和人事调度权等。合理的分工与授权极大地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使幼儿园管理体系渐趋完善。

4. 加强沟通联络, 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为加强幼儿园管理层面的沟通与联络, 我们坚持每周一次行政例会, 每月一次工作总结会, 每学期一次民主生活会, 遇到重大问题临时召集行政碰头会等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络, 使幼儿园真正做到信息畅通, 民主宽松。

三、人的因素是至为关键的———根据现代管理的人事职能来优化幼儿园的人力资源配置

人事职能包括对员工的选择、雇佣、考评、储备、培养和其他一些有关员工的工作等。具体到幼儿园, 人事职能指对幼儿教师、保育员、工勤人员的选拔、聘用, 对各部门人员的优化组合, 对教师保育员及管理人员的考评、培养及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幼儿教育的内容日趋综合化, 课程领域的整合要求教师和保育员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幼儿师范教育课程门类设置的局限性不能顺应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毕业生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 就是在教育观念方面也难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需要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因此, 在人力资源的优化方面, 幼儿园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 用“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标准选拔人。

“德为师之本, 无德无以为师”。在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方面, 幼儿园突出强调的是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职业素养。每有人员应聘, 幼儿园首先考虑的是职业道德, 通过担保人的介绍、调阅应聘人员的档案、考评小组的问答等全面考核应聘者的师德标准, 再通过专业技能的考核决定应聘者最后的去留。

2. 用“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政策激励人。

为体现幼儿园“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 我们将月奖和年终奖与职工的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德、能、勤、绩”的考核确定每个人的奖金标准。另外, 为鼓励员工争先创优, 我们每两年组织一次幼儿园“明星教师、明星保育员、服务明星”的评比活动, 每年“五、四”“七、一”组织“优秀团员”和“优秀党员”的评比活动, 同时, 结合每年度的考核, 开展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班组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3. 用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锻炼人。

为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我们一方面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 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如:选送骨干教师外出观摩、聘请专家教授进来讲座、推举老教师老保育带徒弟、选拔业务尖子开展课题研究、奖励先进和模范学习进修等形式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集体的智慧加之个体的感悟使一大批年轻教师在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经历了专业成长的过程后逐渐成长为专家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幼儿园的人力资源也因此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和档次。

4. 用温馨快乐的幼儿园文化留住人。

幼儿园就像一个家, 活泼可爱的孩子和充满爱心的职工团队组成了我们快乐的大家庭:整洁优美的环境、民主宽松的氛围、细致周到的服务、体贴入微的关心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这里, 不仅是孩子们生活的家园、游戏的乐园、成长的花园, 更是职工们温馨快乐的家。在园所文化的建设方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LOGO设计来突显幼儿园的文化特色, 如幼儿园园徽、园歌、园服, 基本形、基本色、基本字等, 整洁规范的文本设计和环境创设使所有走进幼儿园的人都能感觉到浓郁的家的氛围。

四、管理方法和手段要适合管理对象———根据现代管理的指挥职能来保障幼儿园工作的简洁高效

指挥与领导就是引导下级人员有效地领会和出色地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因此, 为使指挥工作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 从马斯洛需要理论出发对员工的需要层次做认真的分析,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如:对工作的认可、对成绩的肯定、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属于高层次的需要;对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追求、对生活的享受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等。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 或与之以名, 或与之以利, 才能使不同的群体发挥出各自的潜力。

2.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要求管理者与员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过于亲近的关系会影响管理者的判断, 使管理工作陷入主观臆断的泥潭。而过于疏远的关系则会使员工对管理者产生敬而远之的神秘感, 使管理者的指令难以得到确切的贯彻和实施。因此, 保持恰当的心理距离有助于管理权威的发挥。

⒊从人本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 尊重同事和下级, 适当地予以授权。所谓“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群体的智慧能弥补个体的不足, 所以将“用钱之权”“用人之权”“做事之权”等适度地授予同事或下级能使对方产生被尊重、被信赖的感觉, 有助于工作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⒋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强调信息交流的畅通。使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园务委员会、班组长会等形式及时传达下去, 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 通过职业和岗位分析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目的是使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职责、要求更加明确, 杜绝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 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等。

5. 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看, 对于幼儿园这样一

个以女性群体为工作主体的集体来说, 管理机构指挥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务实创新与率先垂范。领导微小的行动有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如当领导准时出勤时, 谁也不好意思迟到;当领导废寝忘食工作时, 职工们也会努力地效仿。当领导对挑拨离间, 打小报告等行为予以批评时, 幼儿园自然正气上升, 歪风邪气难以滋长。

五、有效的控制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根据现代管理的控制职能来调整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 控制职能可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改变政治机构、改变人员配备、或在指挥和领导方法上做出重大变革等。可以说, 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即:

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 控制意味着评价、控制意味着调整、控制意味着制定新的计划。所以, 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对照目标, 通过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评价及时调整组织的实施计划, 使计划始终指向目标, 使工作始终围绕着目标的实现。

六、协调是管理的本质———根据现代管理的协调职能来调和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作为管理的本质, 协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协调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地说:

1. 从协调的内容看。

有管理职能的协调、组织内部的协调、组织外部的协调、领导关系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比如在幼儿园目前人事管理存在两条腿走路的现状下, 针对同工不同酬的客观存在, 对于职工和外聘员工中出现的心理不平衡现象就需要协调;对于家长的期望与幼儿园特色教学管理方面的矛盾也需要协调;对于同事之间关于工作量、学习进修机会均等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协调等。

2. 从协调的实质看。

有权利的协调、利益的协调、心理的协调、时间的协调、空间的协调等。在权利方面如职称晋升的排队、评先评优的打分、分房的资格等问题;在利益方面有奖金的分配、后备干部的选拔、学习进修的机会等;在心理方面有同事朋友间的相处、与领导关系的亲疏等。

3. 从协调的过程看。

有事前协调、事中协调、事后协调等。幼儿园是女同志相对集中的单位, 由于性别的原因, 有些同志在很多细小的问题上喜欢较真。作为管理者就要尽可能在工作上做细致些, 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和部门利益的时候, 一定要将思想工作做到实处, 防微杜渐, 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篇9:现代学习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当今世界充满竞争,只有重视教育、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71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呼吁:“务必十分重视生命科学。”因此改革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问。由于人的学习包含着复杂的心理过程,一直以来人们用各种方式对人类与动物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时代特征等,众多的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心理活动的理论解释呈现出多样化,多种流派并存。

一、现代学习理论综述

现代学习理论是指近百年来,众多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形成的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论者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而来的有机行为看作是反应。因而,他们关心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者学到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在教育方面,教师应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的行为。刺激—反应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此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只一味强调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虽然存在着缺陷和错误,但它仍对学校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斯金纳将“操作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形成了程序教学设计。

与刺激一反应论相反,认知主义学习论者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皮亚杰对行为主义者把学习看作是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观点持批评态度,并从认知的发生、发展角度出发,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过程,提出了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认知图式)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内部的认知重组过程,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适合的材料教给不同年龄的学生。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论,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社会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加涅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派的折中主义者。加涅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次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累积方式。这八类学习层次如下: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学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做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的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指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指学习者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但是人本主义宣传脱离社会的人性发展,它主张学习的绝对的自由,而实际上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的,学习也不能绝对的自由,不然会导致另一极端——放任自流。

上述四种学习理论为我们清楚地把握和理解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思路。当然,这四种学习理论有其局限性,在学习和借鉴时,应注意批判地吸收。

二、现代学习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已经适应了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回答问题机械化、模式化;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能够主动质疑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结果必然导致其学习能力的退化。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新的理论支持,变革根深蒂固的学习方式。

1,要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生物科学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价值观决定方法论,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有正确的方法论,因此科学价值观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基础。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完全遵照教师的价值取向,但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已经被普遍认同的科学价值。一是通过渗透科学史学习。如细胞学说的建立、生长素的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等科学事例,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推翻、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人文价值;三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体会科学的现实价值。

2,要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和行为起源于环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创设的知识背景和学习情境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联系,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在背景知识与新知获得统一后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脑是非常稳定,甚至不可改变的……但是积极的环境的确会使发育中的脑产生物理上的变化”,Frederick Goodwin,前美国心理健康学会会长如是说。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比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抓住学生的思维;设计概念冲突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演示实验的美妙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类比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等等。充分地利用这些情境,学生的科学思维才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

3,要指导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探究是主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科学学习所需的方法,从而为其进一步完成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论基础。美国科学促进会认为。中小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分类、应用数学、测量、认知时空关系、预测、推论、下可操作性定义、提出假设、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交流等十三种。在学习细胞膜结构这一节

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或投影)设计一个蛋白质和磷脂分子运动的实验方案,设计出细胞膜流动镶嵌结构的三维动态模型,让物质的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三维动态模型,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建构“细胞膜”概念框架的情境。把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搜集资料,或是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或是作形象比喻的文字说明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特长、条件作一些调整。这样学生围绕自己的任务去搜集材料。有的查阅课本,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有的去实验室观察细胞膜的模型、投影片。在学生搜集信息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如提供材料名称、教参,一些相关知识、对素材的取舍及媒体的设计以适当指导),以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在学生大致完成任务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只有亲自去实践,情感才能有体验。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4,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认识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所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或解释现象。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

科学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就,而是众多科学家共同研究得到的结果,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合作学习首先体现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群体中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相互合作中可以通过自身影响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个体,重新建构认知,生成知识;其次是要有效解决群体中不利于合作的各种冲突,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第三是培养群体中个体合作精神和群体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互融其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并在合作中明确分工。给学生表达不同思想的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以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上一篇:3药事组织下一篇:1qq心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