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2024-04-10

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共8篇)

篇1: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这几天用《中国小提琴联盟》站长angle推荐的小张录音机软件为自己练琴录音,感到受益匪浅。平时听不出来的音准问题、节奏问题、音色问题都暴露无遗。经过反复练、反复听、反复改进,觉得进步很快。所以想到录音机是在家自己练琴的一面镜子,它就像老师一样能随时纠正你的毛病。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学唱歌,能把一个歌星的声音模仿得维妙维肖,方法就是反复听录音、跟唱、一句句地模仿,唱一百次也乐此不疲。用录音机学唱歌和练琴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一般人家里还有录像机,如果能经常给自己拉琴的时候录录像,对自己持琴、持弓、运弓的姿势肯定帮助也很大。我经常看到一些拉琴的朋友,琴拉得非常好,但那姿势和表情简直不敢恭维。演员为什么都很精神,大概和经常排电影有关。

同样,通过观看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会的VCD,对于学小提琴也非常有效。看不明白的地方的可以反复看,但你却不能要求老师反复给你演示。如果再加上互联网的交互式的交流,我们会迅速掌握很多小提琴知识。我注意到一位叫Flying_Joke 的琴友,把要拉的曲子制成midi,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他还用midi为自己拉琴伴奏,这相当于请了一位钢琴师一样。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而现代人自学小提琴和提高欣赏水平,应该说已经有了非常方便的条件。没有这个观念(其实也是常识),也就不会有新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反之,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很多争论就没有意义了。比如成人自学与请老师、平民化还是精英化等等都各有道理,但很明显的是,成人自学和“大家都可能学会小提琴”的提法,早已经有了现实的条件。当然能否成为现实,还需要有更多的成功个案。可能大多数人会因为人生有限,时间苦短,很少去冒这个险。我对此也是保持一种折衷的态度。但我相信一个人不管年龄大小,学问高低,经济水平差距有多大,都可能学会小提琴。而我之所以不主张完全自学,根本还在于使自己能更真实,更有信心,并能和现实中的很多老师做个平等交流的朋友。这和网络虚拟爱情,代替不了现实生活中的感情一样;也同纸制文书与电子文档带给人不同的感觉一样。

篇2: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杨玉华/江西省南康中学地理组(341400)摘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主要依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系统论、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高中地理课堂电化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活化地理教学,把枯燥、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多媒体教学转化为简单、直观、主动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中地理,整合的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络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使教学达到省时、高效、低耗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高中地理学科课程很多是在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课程整合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知识,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把计算机作为地理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它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运用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它可以化远为近,突破距离制约;也可以化静为动,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当然也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

其次,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在地理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接受大量的地理信息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体把学生的眼、耳、脑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并能及时在饶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帮助学生综合、归纳、分析,形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尽管我们有了各种教具、实验、演示手段,也出现了各种模型、仪器、图表,从纸到布到塑料制成的各种挂图,但这些毕竟不能把声、像、动态等特点集中于一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则能做到,这是书本加黑板加模型的模式所绝对达不到的。

还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在多次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多媒体有些“喧宾夺主”,只有形式,内容不够科学。大多数公开课或观摩课都会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有的课是根据课程需要设计,而有些课则纯粹为了赶时髦,好像不运用多媒体,就会略低人一筹,结果反而一塌糊涂。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发挥的是它的辅助作用,毫无选择的大量运用,则会使课堂失去太多地理的味道,有时候竟象是一节信息技术课或者是欣赏课。起初大多数人运用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行一些图片的直观展示抑或是动态效果,可是如果节节课都在用它,这兴趣岂不没了,都司空见惯了,哪还有兴趣而言。听了很多节展示课,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把握得住分寸还可以,否则就会让人觉着是为了用才用,倒象个花架子。

二是,如果整堂课都在用,处理得不好可能会没有传统教学落实得扎实,有看电影的感觉—对整节课的情节都知道一些,却不太明确该重点掌握些什么。

优秀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应该是精良的教学工具,是精确的地理信息集合。地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是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以计算机系统为工具、通过计算机程序提供的技术支持、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等教学信息的一种认知和实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2 践过程,它构建于地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以及艺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方面存在欠缺,都会使课件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应强调科学性

地理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件的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等等。具体而言,先要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节课中什么时候用多媒体课件最合时宜。在多媒体并不日常化的今天,还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能突出计算机多媒体的不可替代的优点。由此可见,科学性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本身的认识水平。

地理多媒体课件的程序设计应强调技术性

与所有用于实际教学的课件一样,地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注重其程序设计的技术性,突出表现在课件程序的精致好用。课件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程序设计者,以及地理教师与程序设计人员之间的配合。地理课件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选择多媒体对象类型

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和课程内容,选择合理的媒体类型。如以地球运动为代表的要求空间概念很强的内容、只有三维动画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以对流雨地形雨为代表的地理示意图、用二维动画就能较好完成;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资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兴趣,而过多的动画或音乐背景则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无谓加大了课件制作的工作量。又如,区域地理新课教学可用色彩鲜明、注记恰当的地图,在练习时则可用到没有注记的色彩简单的地图;等等。

2、注意程序的流程控制

程序流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实施。课件流程切忌设计成预先确定运行时间的、单线前进的方式,而应该切合自然的教学过程。如合理安排动画的暂停,可以突出时间过程中的关键点,教师可以从容讲解在实际过程中转瞬即逝的、甚至根本看不到的现象,对典型的时空关系进行分析,而动画暂停的触发,可以是预先设计的典型时间点,也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实现;流程设计要能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它可能源自教师讲解过程的需要(如着重或补讲某段内容),也可能源自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如突然提问),因此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3 程序要有灵活的跳转,能方便地到达某目的地,又能迅速回到跳转的起始处;要尽量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等等。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几点认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地理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教育研究 2002、4。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2、8—9。

3、李

赫,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中小学电教,2003 2。

4、相清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电教、2002、5。

5、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

6、南月省、叶滢、中学地理教学新论,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篇3: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精心创设教学画面,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篇目, 但由于时间的差异、国度的不同等原因, 教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在很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而这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创设甚至再现当年的情境, 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 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从而突破课文教学的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 课前我搜集了两段录像, 一段是圆明园毁灭之前的辉煌景观, 一段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残垣断壁的景象。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看了这两段录像, 然后问学生, 刚才你看到的是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前后的景象有着这样的天壤之别, 你想知道原因吗?那你就去认真读一读《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了, 都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文去自主寻找答案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 我在教学时, 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 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 配上哀乐, 让学生一边看录像, 一边读课文。由于气氛的渲染,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老师没有讲解, 竟能把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敬佩之情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 许多同学还读得泪流满面。

●及时展现生活画面, 引发丰富联想

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说话训练,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具有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因而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展现生活情境, 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调动说话的积极性, 降低说话的难度, 提高辨析的准确性, 从而取得其他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有一次, 我让学生来说说春天, 由于孩子平时不注意观察, 头脑中缺乏春天景物的表象, 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春天小草发芽了, 花儿开了”, “春天,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于是, 我播放了有关春天的录像片, 在活泼优美的音乐声中, 一幅幅五彩缤纷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眼前:田野里, 小草悄悄地钻出地面, 嫩生生、绿油油的, 柳树在微风中梳理着柔软的长发;花园里, 各种各样的花儿赶着趟竞相开放, 蜜蜂挎着小筐在花丛中采蜜;小河里, 鱼儿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 几只燕子斜着身子从水面上掠过……学生们一下子投入到了春天的怀抱中, 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看完录像, 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 学生们说道:“草地上, 各种各样的野花睡醒了, 只见它们伸伸腰, 抬抬头, 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 红色的, 黄色的, 蓝色的, 白色的, 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春姑娘是一位手艺高超的理发师, 把柳树的头发剪得又细又长, 一阵风吹过, 长发随风飘荡, 轻轻地拍打着河岸, 使人不由地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春的使者——燕子赶来了。你瞧, 它们玩得多开心啊!有的在水面嬉戏, 有的坐在柳条上荡秋千, 有的在树丛中捉迷藏。”……可见, 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引发学生想象, 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 语言不再贫乏, 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充分利用网络资料, 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打开课堂教学大门, 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 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而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在语文教学中, 我经常让学生上网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 并引导学生把搜集的资料与学习课文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学习《鲸》一文时, 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制作名片, 成立“巨鲸演讲团”这一教学环节, 使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创造性地再现出来, 可谓一举多得:深化了对鲸的认识, 拓展了知识面, 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4: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提起“作文”,这可是目前教师、学生、家长头疼的大问题。中学生写作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作文难”也成了学生写作的一大心理障碍,他们总觉得无事可叙,无理可喻,无情可抒。于是叙事平均着墨,不分主次;写人不具特色,千人一面;抒情平淡乏味,生硬做作;议论缺乏创见,人云亦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写作必备的观察力,或者说不善于通过日常生活和观察思考收集写作素材,无疑是中学生写作的通病。如此又如何谈创新意识,选择写作角度就更无从谈起。

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选择“视角”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自然是必要的。然而如何选择“多视角”,从而促进学生“多方向”思考呢?方法多种多样,在此只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探讨。首先,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写作是一个按时态序列的信息输入、传递贮存、组合加工和输出信息的过程。“观察”则是信息输入的通道,它是在思维的指挥下有目的、有意识地感知外界信息特征和信息属性的行为。中学生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单调,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就是因为他们的信息输入通道受阻。现代信息技术较之以往的传统手段在这方面恰恰具有极大的优势,它可以将大量的信息结集在一起,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较小的空间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对于这声色俱全、生动活泼的全方位刺激,学生的信息通道被打开,思维也就有了活跃的基础。

其次,任何事物就其特征而言,往往是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网络结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主体在把握与表现客体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视角的方式。但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环境、学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思维方式往往呈现直线、单

一、平面的特征,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其思维的局限性,变单一为多样,转平面为立体。恰好,能大量传递多样化、立体化的信息,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

下面就以一节作文课为例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特殊的辅助功能。我在作文教学《美的瞬间》中,鉴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不多,对许多事物没有见过或见过而没有注意观察,对其形象不能准确把握,难以描述其形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以强烈的视觉轰炸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表达欲,使学生觉得心中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从而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

篇5: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展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学的重要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下面谈一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优美的词句,通过声、光、电、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静,清,绿,奇,秀,险”的山水特点和优美画面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亲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刻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的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那清澈碧绿的江水,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顿时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赞叹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在深浓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满怀激情朗读起课文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全班学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课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优美画面以形象地印进学生的脑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以无需多言。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科技,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整体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 二十一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的引导学生

敢于参加,乐于参加,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大胆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例如,上学期的语文综合学习单元,以欣赏、了解诗歌、散文作品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艺术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室里播放有情景朗读视频的资料及一些诗歌里面出现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图片,物象图片、情景视频的展示和美妙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一般,去领略诗歌中的诗意。宽带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创造的,而现代教育科技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回声》一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回声的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设计以下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青蛙发出呱呱的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桥底或障碍物,“(((((”反射回到青蛙的耳朵,小青蛙就听到了回声。这些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了回声的复杂过程,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当教导学生披文入情,翻新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已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现代科技的使用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如《丰碑》一课意境深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讲述了一位将军在云中山行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因未穿御寒衣服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过去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了如下激情教学。

1. 渲染气氛,调动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特定的场景,开课时,设计了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着”的画面,我配上一段动情的导语: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云中山上,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艰难地行进着,等待着他们的是„„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似乎和这支红军队伍一起到了大雪山上。

2.配画配乐朗读,体会情感。果戈里曾经说:“像样地朗读一篇课文,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丰碑》一颗第7自然段对军需处长的描写是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时,多媒体课件由大到小逐步演示出军需处长依靠树干的形象,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同学心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配上深沉的音乐,同学们深情的朗诵起来,饱含着对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3、巧妙联想,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最后,教师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一组画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在光秃秃的树干上;慢慢的,树干变成大雪覆盖的云中山,军需处长边变成了一座晶莹,透明的丰碑矗立在云中山上;不一会又变成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时,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这画面,这声音,强有力的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时,学生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电教室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在因特网上获取所需的知识。例如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阅读材料,思考预设问题,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作品的写作背景等;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去寻找资料完成写作,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这样既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求知能力。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坚持收看电视节目,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学科,而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每天就餐和自由活动时间都开放了食堂和普通教室里的电视机,让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东方时空”、“新闻三十分”、“ 今日说法”、“晚间新闻”,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 探索发现”、“心理访谈”等节目。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积累,启发了思维,培养了情感。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自然、关心学校、关心自己的人文精神;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学习古代仁人贤士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广泛接触社会现象,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每周坚持开设一节语文网络课。

网络的方便快捷、直观形象、开放、互动等特点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施语文教学,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网络教室上语文课,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还结合学生所学课文,让同学们进行网上扩展阅读或收集相关资料。

比如在教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可以让学生课后上网查找毛泽东的其他词作,体会作品词风激昂,意境阔大,气势磅礴的艺术特色。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了知识积累,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

网络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宽松、自由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创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谐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教学或平时学习之余,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意见、感悟,以留言的形式发表在QQ上,与

任课老师或其他教师一起讨论或交换意见;还可以使用网络QQ,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交流、沟通、畅谈学习、生活、人生、理想和内心感受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实践证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确实,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2008第三期【J】

【2】余彤辉,关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见【J】

篇6: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体育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运动规则的限制、导向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足,以适应规则的要求,从而锻炼和改造身心,完善自我。因此,体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积极的锻炼,同时也可以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受到教育。这是体育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区别于大多数学科以智力培养为主的主要不同之点。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开阔学生视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中学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失败的示范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篇7:用现代技术提高宿舍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面临的挑战

由于很多高校的新旧学生宿舍公寓分布不匀、学生宿舍楼的规模日益庞大和后勤宿舍管理人员的相对不足、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加剧等现状, 宿舍管理工作面临着以下挑战:

1. 重中之重的宿舍安全问题。

宿舍安全问题涉及内容广泛, 包括使用违章电器、乱拉线路、校外住宿、晚归、酗酒、赌博、盗窃、外来人员出入等因素, 都有可能成为引发安全问题的隐患。在一些高校, 学生公寓只有1个值班员, 甚至是一些年老体弱的退休、下岗人员, 根本无法承担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宿舍和确保宿舍安全的责任。

2. 庞大复杂的学生住宿档案整理工作。

每年后勤宿舍管理部门都需要为毕业生进行消档和为新生进行住宿建档和印制住宿证。如果采用纸质文档, 数量庞大的建档、制证工作就会给后勤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还有, 由于很多高校建设新校区分流了一部分新生, 三四年级后, 又让这部分学生再迁回老校区, 因此每年的学生住宿重新分配、整理也让宿舍管理人员感到头疼。

二、现代技术解决宿舍管理中难题的方案

学生数量庞大、学生宿舍分散、管理人员不足引起的学生住宿分配问题、宿舍出入管理问题、安全用电问题、防火防灾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宿舍管理的难题。

对解决这些难题有所帮助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有网络信息化处理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门禁管理技术、火灾预警技术以及用电监控技术。网络信息化处理技术是适应信息管理向网络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计算机技术, 它以互联网为传输平台, 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信息。视频监控技术是利用电子摄像头, 记录和保存被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的技术, 它为使用者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视频取证, 对犯罪人具有潜在的威慑作用。用电监控技术是基于电力线载波的用电管理技术, 可实现远程实时管理、远程监控、超负荷用电警示等功能。

篇8:用现代技术学习小提琴

[实例一:一堂一年级识字课]

电脑室里,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正在各自的电脑上用老师编制的测试课件自己测试前几天学过的生字。测试的形式有听音选字、部件搭配、判别笔画、选字填空、正误比较等。教师在讲台的监控机上浏览每一个学生的自测过程。五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有的同学得到了计算机奖的大红花并伴有一首优美的乐曲。有的同学得到了“还不错,要更加努力!”的评语,有三个同学计算机给提出了“前面的内容没学好,请复习!”的要求。如是,这三个同学回到课程主界面,从“复习”窗口选择了检测时有困难的生字开始自觉复习,复习好了就学习新的生字。其他同学则从“往下学”窗口选择了新学的生字开始了学习,有的同学选了8个生字,有的同学选了10个生字,最自信的同学选了15个生字。学习的生字是计算机自动智能提供的,如你选了一个“树”字,它就会向你推荐“村、林、棵、桃”等字。每个字的学习内容有读音、部首、结构、笔顺、形体演变(动画)、识字秘诀(儿歌、顺口溜、意义联想)、练习等七个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按一下桌面上的“HELP”钮(电子举手)得到老师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是头戴耳机、嘴对话筒、手操鼠标全心投入学习,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在这里竟是那样的津津有味,学习过程中他们还能不断地得到计算机的鼓励和表扬。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是那样心满意足,而老师的课也上得十分轻松愉快。据了解,这个班的识字教学效率提高了47%,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巩固得比其他班明显要好得多,而且学生的词汇量也大,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多媒体及网络提供信息的丰富性,有利于优化学生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

语文学习中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必须达到四个层次:

1、理解语义——凭借积累或工具书,理解词、句、段的意思。是表层建构。

2、领会语意——联系背景、上下文、作者或说话人的身位、地位、场合等,领会语言的含义,明白为什么写和为什么说。是深层建构。

3、欣赏语境——根据语义和语意,体会语言表达和运用上的好处,欣赏作者和说话人的语言技艺,明白怎么写和怎么说。是语言的审美建构。

4、形成语感——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所学、所思、所悟、所赏,激起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激发阅读欲和表达欲,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良好的感觉和信心。这是语言能力的建构。

纵观上述四个层次,语文知识意义建构的完成,既依赖于主体自身的语文学养,也离不开学习信息的完备和充分。多媒体技术能把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样的语文资源智能化地整合在一起,在线帮助、在线翻译、超级链接等技术能让学生“即愤即启”、“即悱即发”,心想事成;对同一个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既读文,又赏图,还看电影,更可以听演唱,甚至可以动手把学习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如根据诗文的意境电脑绘图、电脑作曲。心理学家赤瑞特纳的实验证明,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刺激越能调动学生眼、口、手、肤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获取的知识保持得越好。网络技术的相关联想搜索,加上网络资源信息量的无与伦比,与多媒体计算机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的语文学习信息,绝非“白纸黑字”可以同日而语。由此看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提供信息的丰富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最好地优化了学生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

[实例二:一堂一年级阅读课《花园,果园》]

上课了,伴随着同学们耳机里优美的乐曲,电脑显示器上映出了乡村农民开辟荒地种果树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果树枝头百花竞放,蜂萦蝶舞,乡村被一片花海掩映着,格外迷人;秋高气爽,果树被累累的硕果压弯了腰,农民们笑脸如花,载歌载舞地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学生完全陶醉在美妙的境界之中。随后,影片定格成几幅静态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由影片转到文字上来),荧屏下方滚动显示课文的内容,耳机里伴随着悦耳的朗读,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随后学生操作鼠标学习生字,运用复读功能反复读每一句话,师生互议理解意思。最后电脑映出了一段祖国城乡美如画的影片,教师引导学生极富感情地总结:“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大花园里!”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有情有趣,理解到位,全都会背诵课文,而且受到了美的熏陶和自然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多媒体及网络组织信息的人性化,能够显著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人的思维和内部心理活动是联想式、跳跃式的,如同人脑神经系统的网状结构,一个神经兴奋点能马上引起与其他神经元的关联,神经兴奋点亦因此不断转移。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再内省一下,常常有考虑了很多的问题和一个问题考虑了很多方面的感觉。多媒体及网络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具有超文本(或说超媒体)特性,即不是按线性结构组织信息,而是按立体网状结构组织信息。信息的提取者根据需要选择切入点进入了信息库,那么这个切入点将与其他一切相关的信息点建立关联,计算机就能最快、最全、最新、最方便地为你提供信息。这个特性如同人脑的思维方式,是很人性化的。这个特性应用于语文教学,将显著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广,被戏称为“模模糊糊一大片”,不像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之所以“模模糊糊”,是因为靠教师和学生人为地组织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常常是参考辞典、文选、图集、故事、典故一大堆,令人无所适从;拼音、识字、学词、解句、思想教育一大路,容易顾此失彼。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对这些资源和任务的管理却清清楚楚,有机关联,让你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若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课件编制得好,或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熟练,语文教学必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上一篇:一个垃圾箱的自白作文800字下一篇:齐河县中小学诗歌散文诵读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