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事组织

2024-04-28

3药事组织(精选6篇)

篇1:3药事组织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的成立

1978年,国务院在总结我国医药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建议成立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的报告》,正式成立了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由卫生部代管。将原分属于化工、商业、卫生三个部门有关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供应等的管理职能及机构人员划归了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是全国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中、西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1982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改名为国家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代管改为国家经委领导。1988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局;1994年,又改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

自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应地组建了省级医药管理局,负责辖区内的医药行业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成立

《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为了加强对传统药的管理,1988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归口管理,将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的职能从国家医药管理局划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成立

,根据国务院机构调整的部署,国家对药品行业管理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医药司,履行政府对医药行业管理的职能。将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内贸易部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的职能移交给国家经贸委医药司。

除中央部委设立专门机构进行药品的行业管理外,在省、地(市)、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下也设立了医药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医药行业的管理工作。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职能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所辖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进行经济管理,对医药行业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医药行业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制定行业或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规划、计划;指导企业按国家或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负责医药行业的统计、信息工作;负责药品、药械储备及灾情、疫情、军需、战备药品及药械的紧急调度工作;组织实施中药,生化制药的行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

1.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机构设置 综合处(企、事业改革处)、规划发展处、行业管理处、医药信息统计处。

2.各处的职能

⑴ 综合处(企、事业改革处)的职能 ①研究制定医药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③指导国有企业扭亏、解困、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④推进直属事业单位改革,使其在3年内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减少补贴、减员增效;⑤负责医药行业开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查工作;⑥负责医药行业专项资金的管理;⑦负责组织制定药品、医疗器械储备计划和储备品种目录;⑧负责灾情、疫情、军需、战备药品及器械的紧急调度;⑨负责中央级国家医药储备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省级医药储备工作;⑩负责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司内业务综合工作及人事工作。

⑵ 规划发展处的职能 ①研究制定医药行业发展战略、行业中长期规划和经济技术政策;②实施“科教兴药”战略,制定行业科技发展规划;③促进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指导产、学、研结合,引导资源合理配置;④对开办生产、经营企业和重要的仿制产品定点进行备案审查;⑤负责制定医药行业利用外资政策并适时进行调整;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药行业投资项目、对外交流、经济技术合作及政策、法规的专业把关和协调工作。

⑶ 行业管理处的职能 ①汇集、分析医药行业生产、经营动态,发布医药行业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负责组织制定行业管理规章;②培育发展和完善医药市场体系,协调工商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问题,指导各种经济成分的医药商品流通活动,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秩序;③指导中药材生产;④负责编制重要医药商品(毒麻药品、精神药品、麝香、甘草等)的产销计划并进行监控;⑤协调重要医药商品的进出口工作;⑥负责全国性药品、医疗器械交易会的管理;⑦负责医药设计行业管理工作;⑧负责医药行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⑨负责联系各医药行业协会。

⑷ 医药信息统计处的职能 ①负责医药行业各专业统计工作;②制定或适时修订各专业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③负责医药行业经济技术统计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④制定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案并组织落实;⑤指导行业信息网络建设,负责医药行业

篇2:3药事组织

一、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的含义

(一)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或组织系统是组织与机构统称。

组织:组织系统(结构),即组织体系的构成、目标、职能、分类和相互间的关系。

机构:为实现某种目标或担负某种职能而通过一定的程序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组成的社会实体单位。是组织中一种更为严密的组织结构形式。

(二)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为了实现对某一社会事务或某一领域的有效管理,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二、药事组织机构

(一)药事组织的概念  药事组织系统也称之为药事组织体系。

药事组织:指药事组织机构、体系、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概念。

狭义:为实现药学的社会任务所提出的目标,人为地分成各种形式的组织机构的总称。

广义:以实现药学社会任务为共同目标的人们的集合体;是药学人员相互影响的社会心理系统;是运用药学知识和技术的技术系统;以特定形式的结构关系而共同工作的系统。

药学组织系统是卫生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药事组织系统运动的产出是合格药品、药学服务、药学知识和药学人才,并为医疗卫生系统所利用。有经济系统的属性:药事组织系统中生产经营子系统的活动与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相关。

(二)药事组织机构的分六类(按其社会功能和目标可分)。

1.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政府机构监管药品和药学企事业组织的行政执法机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功能是代表国家药事监督控制,立法赋予其执法权力。

2.药品技术监督机构:在药监督部门领导下,执行国家对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法定性专业技术机构(中检所及各级药品检验所)。

3.药品生产、经营组织  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4.医疗单位的药事组织

主要功能:采购药品、调配处方、制备制剂、提供用药咨询等活动,以保证合理用药。

基本特征:直接给病人供应药品和提供药学服务,

重点:用药质量和合理性而不是单纯为盈利而自主经营(与药店区别)。

5.药学教育和科研组织  主要功能:出药学人才和药学研究成果。

6.药事社团组织  协助政府管理药事。任务是学术研究和行业、职业的技术管理。

三、药事管理体制

药事管理体制:在一定社会制度下药事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关于药事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制度。

组成:质管体制、生产与经营管理体制、使用管理体制、药学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

篇3:3药事组织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软性服务

0 引言

制度经济学强调从组织层面研究制度的形成、变迁和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制度的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规则、规范来降低组织经济的复杂性,提升组织运营的理性计算、理性预期合理性行为的程度。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亦不断增长,特别是药品费用激增,同时药品的安全性、合理性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医疗组织的药事管理系统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医疗组织药事管理系统诞生以来,其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为之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药品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在对加强医疗组织的层次建设,提升医疗组织的整体服务水平,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基于单纯为了按照相关要求设立药事管理系统而盲目设立的思路,很多医疗组织在建立药事管理系统后,忽略了其组织内涵的建设甚至是纯粹摆设不加利用。这种现象很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服务问题。

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含义、管理内容和主要作用

1.1 含义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即医院药事管理。医院药事管理是结合现代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实践,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和医药学等学科理论,以医院药学技术和管理工作为对象,通过医院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以药促医的系统工程。

1.2 管理内容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运行、支持和扩展三个基本分系统组成[1]。这个系统是各个部分相互制约与促进的统一体,也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以及如何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功能。其内容很宽泛,有药学部门的人才组成、组织机构设立、人才素质高低、技术人员配置、专业技能提升、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领导方法和管理等。(2)对药品的购置更换、药品调剂、药品临床使用、药品质量监督、药库质量管理、医疗机构药物制剂管理、新药信息、药品安全性检测和不良反应报告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利用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职能部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培养和教育、发展与提高。(3)制定相应的药品临床使用规范手册和药品使用注意事项,建立健全药品质量检测体系,特别是形成一套规范的药品检测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4)根据药品采购和使用要求,对保证药品质量所需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标准化评估。(5)运用药品经济学理论,正确评价药品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为患者提供经济合理的药品。(6)合理建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信息网络,在不铺张并且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建立能及时反馈药品信息,保证药品供应和合理指导药品临床使用的基本信息网络。

1.3 主要作用

(1)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内,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设立专职药品采购人员,研究制订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目录和药品处方集,确保临床常用药及时按需供应。(2)协调与各临床科室的职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系统的日常工作由医疗机构药剂科承担,药剂科应定期与临床科室统筹规划阶段性的药品需求,由药剂科进行药品采购。(3)指导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药事管理系统中的药剂师承担着为医师临床用药提供可行性方案的重要作用,有权审核医师开出的处方,并且善意指导医师使用经济合理的药品。(4)为医疗机构提供国内外先进的药品资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与缺陷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21日颁布新修订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2条规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第4条规定“医疗机构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根据临床工作实际需要,应设立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2]。基于此,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二级以上的医院都成立了药事管理组织如药事管理委员会,其他医疗机构(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除外)也都成立了相应的药事管理组织[3]。各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在监督、指导医疗机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药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考虑到我国医疗机构数目庞大,利益诉求不一致,城乡、区域医疗机构发展水平差异大,医疗卫生政策滞后且连续性不强等因素影响,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系统的职责和法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当前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过程缺陷主要表现为:

2.1 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系统缺乏医院高层领导的重视

我国的大多数医院,药师中的90%仍从事调剂及生产供应,仅有5%~10%的药师从事与临床药学有关的药学服务项目[4]。缺乏医院领导的重视,不转变医疗机构发展理念,是很难真正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活动延伸到以病人为中心这一主题上去的。

2.2 药事管理系统中的药剂科服务职能没有落实到位

尽管2009年4月新医改开始推进实施,但是我国大多数医院仍没有转变医院药房经营制度,这导致药房仍以核实处方、配发药品为主要职责所在,没有深入到患者中,为患者提供药品使用咨询服务。

2.3 药剂科人员素质不强

我国从1994年施行执业药师制度规范药师职业门槛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强化了一定时期内药师的执业水平。尽管如此,由于药师再教育的不完整和学习理念长期没有更新,依然导致药师的素质能力不强。加之传统的以配发药为主要工作职责的思维束缚,药师没有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2.4 随着药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对执业药师有了新的执业能力要求。

现实中很多医疗机构对药事管理系统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执业药师再教育的投入,很多执业药师需要自己付费并请假进行再教育,以此保持资格存续,加重了执业药师的经济负担。

2.5 药学服务相关人员运用理论能力不足

例如,国内学者曾经多次提出“窗口服务”的概念,事实上就这一概念的理解,很多药学服务实践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单纯认为把药品配发的窗口式硬服务提升就可以。其实不然,真正要提高的是服务的细节,软性服务的提升才是真正转变服务理念的关键。

2.6 药事管理委员会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制定药品的招标采购过程

事实上,大部分医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药品的招标采购上,忽略了其他的工作职责。并且,很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也基本上形同虚设,往往是一言堂,流于形式。常此以往,很容易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丢弃。

2.7 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法律意识淡薄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失误,很可能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从全局性角度观察,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由药品的不良反应引起,如若不加强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责任意识,于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使医疗机构的不利地位更加凸显。

2.8 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法律法规缺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经营企业实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管理,而对药品的使用单位医疗机构却没有严格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ood Use Practice,简称GUP)[5]认证制度。这就使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上缺乏相应的法规制约。

3 强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的建议

伴随着新医改的到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转变医疗机构发展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合理和人性化的药事服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系统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有新思路、新理念,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行动。

3.1 加强认知水平,建立危机意识

医疗机构的高层领导者要开拓视野,明确新医改的任务。在按要求实行医药分家、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医疗机构要通过服务强院、服务兴院,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与此一致的是要求领导者提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加强药事服务来建立医院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

3.2 合理行使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建立并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规定必须“从资质齐全的信誉好的经营企业采购药品”,“采购质量稳定的信得过的厂家生产的药品”,不得采购“非中标的药品及中标药品的同类药品和替代品”,在质量等次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购“中标药品中价格较为便宜的同种规格品种”,对临床必需的非中标药品,按上级有关备案采购的规定执行[6]。

3.3 严格设立药剂科药剂师准入门槛

真正要让药剂师转变职能,首先应使药房得到充分市场化,只有在市场的竞争中药价和服务才能趋于合理化。而当服务趋于市场的需求后,药剂师面向患者的服务才有相应的价值。其次可以学习香港的经验,建立有区别的配药员制度和执业药剂师制度,只有学士毕业并经过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成为药剂师,通过统一的配药员资格考试后成为配药员,两者是社会分工和劳动价值的不同体现,职责明确,并且使得药剂师从传统的配发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进入到药学服务阶段。

3.4

在药学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章制度,定期逐级向上级机关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3.5

利用药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合理评价临床药品的成本-效果关系,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使其渗入到药事管理的各个方面[7],为患者提供经济合理的药品。

3.6 培养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制理念,学习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条例》、《卫生法》、《行政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知识,从法制的高度规范工作行为,正确理解药事管理活动在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确立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为了患者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3.7

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与GMP和GSP相匹配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组织实施,从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规范,使医疗机构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更加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药房推行《优良药房管理规范》(Good Pharmacy Practice,简称GPP)[8]管理,以加强医院药房硬、软件建设,提高医院药师的服务水平,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活动的开展。

4 结论

通过有效整合医疗机构内部资源,切实发挥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加强药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规范化的法律法规理念,深化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软性服务标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从而真正体现医疗机构公益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吴永佩,颜青.试论医院药事管理学的发展(一)[J].中国药房,2004,15(7):408.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J].中国执业药师,2011,(3).

[3]温中明,杨军华,张新平,向继洲.医院药事管理机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05,8(4):351.

[4]房靖祥.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J].齐鲁药事,2005,24(12):719.

[5]张洋.对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6]吴如成,姜海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解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4).

[7]田侃主编.中国药事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32-134.

篇4:3药事组织

准确把握“对接3+5,建设新娄星”战略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参与经济建设中肩负更重的任务。团结和动员职工群众围绕区委科学发展决策,积极投身经济建设,是工会的重要职责。这几年,区总工会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做为重要基础工作,着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狠抓工会组织的规范性建设,加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的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为做好区委中心工作共同奋斗。至2010年底,全区共成立基层工会400余家,会员达39610人。各级工会组织围绕中心,积极构筑建功立业平台,通过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芙蓉杯”竞赛活动、劳模评选表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全区企事业单位加强民主管理、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开拓创新的积极性,激励广大职工钻研技术、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在推动富民强区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在对接融入长株潭的新一轮竞争中,区委提出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学习、融入、对接、服务长株潭为路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坚持工业主导、项目带动、服务拉动、开放驱动、协调发展”的科学思路。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娄星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粗放,产业结构不优,在发展中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挑战不容忽视。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充分发挥全区群众的创造精神,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把区委政府的决策变为全体职工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内动力是关键。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怎样发挥与广大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巨大优势,动员和组织职工统一思想,围绕主动对接长株潭积极探索、努力奋斗,是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考验。如何发挥工会组织优势,通过加强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力度,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增强贯彻落实区委各项决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搭建参与经济建设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引领、动员全区工人群众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生力军,是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应认真探索的新课题。

对职工素质的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委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将不断推进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科学发展之路。对接3+5城市群建设,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区总工会在区委的领导下,实施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成立了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急需人才。然而,着眼长远,我区的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建设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是不相适应的,存在着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职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区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人才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工会作为培育职工的“大学校”,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工会组织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时代赋予工会的重要责任。必须紧紧围绕“3+5”发展战略,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对职工素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职工素质建设更大发展,推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更大提升。让广大职工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高素质劳动者,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面临更新的形势。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招商力度的增强,产业转移进程的加速,国有、民营、外商等各种资本陆续入驻我区,将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些企业经营机制千差万别,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各种管理理念的引进和创新,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自主用工,灵活择业,弹性报酬,加上多元化所有制结构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都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此外,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和“80、90后”青年职工的涌入,使当前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也给新形势下劳资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工人阶级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如何在坚持党的领导、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发展中找准平衡点,切实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构建起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全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工会工作将面临的重要课题。

积极探索在服务“3+5”发展战略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新模式

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新一轮发展中建功立业。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需要全区职工的共同努力。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服务大局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党和政府赋予工会组织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第一,要按照区委制定的新一轮发展战略,团结和动员全区职工,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发展的决心,拥护区委和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发展取得新突破、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新一轮大发展贡献力量。第二,要积极搭建建功立业平台,通过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大力开展自主管理、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献计献策、创新创效等活动,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围绕生产经营中的热点和难题,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组织职工为对接融入、加速赶超作贡献。第三,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强化职工与企业共命运的意识,动员广大职工自觉与企业同舟共济,引导职工主动为企业分忧,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积极劝导和协助企业经营者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保障职工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稳定。

发挥“大学校”作用,为对接、融入长株潭提供人才支撑。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要在对接、融入长株潭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中把握主动,人才是关键。工会要积极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大学校”的作用,为广大职工提升素质、展示才智、

实现价值搭建平台。要不断丰富教育引导职工的载体和手段,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围绕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职工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努力奉献,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协助政府、企业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开展“技能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等活动,形成了“学习培训一岗位练兵一技能比赛一技术升级”的长效机制,成为全区选拔一线技能人才、提高全员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技能人才成长的“直通车”,不断提高职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切实增强服务大局本领。此外,还要抓好“职工书屋”建设,改善职工学习条件,推动职工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篇5:3药事组织

药事管理组织工作计划

1.组织《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培训,通过培训,对于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增强广大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促进知识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监督药品招标采购执行情况,审核本机构拟购入药品的品种、规格、剂型等,审核申报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的申请。

5.制定2011年药品目录。

6.根据2011年药品目录,制定《药品处方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7.根据药事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每日对临床各科室从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加强临床各科室的药事质量管理,并把合理用药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内容。

10.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每周1次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并提出整改措施。

篇6:3药事组织

关键词:异种金属焊接,微观组织,元素分布

异种金属焊接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压力水容器、加热管以及石油化工领域等恶劣工作环境, 以提高构件耐蚀性或耐高温氧化性。异种材料本身物理特性对凝固组织有一定影响。G. Phanikumar[1]研究Cu/Ni焊接凝固状态表明, Cu传热系数较大, 靠近该侧焊缝内液态存留时间短, 不能充分混合, 但靠近Ni侧则混合较充分。S.Chatterjee研究Ti/Ni焊接发现[2], 两侧母材不均匀熔化产生成分过冷, 焊缝内Ti2Ni树枝晶向Ti侧长大, NiTi等轴晶在熔池中央生成, NiTi胞状晶向Ni侧生长。

另外, 异种金属焊接熔合区与同种金属焊接不同[3]。Savage 等人将熔合区分为不完全混合区 (Unmixed Zone, UZ) 和部分熔化区 (Partially Melted Zone, PMZ) 两部分, 中间由焊接边界 (Weld Interface) 分开[4]。潘春旭等人[5,6] 用透射电镜研究表明, 部分熔化区主要是马氏体或类马氏体 (M-L) , 它是由细小板条马氏体、孪晶马氏体、贝氏体和碳化物等组成的混合组织。部分熔化区马氏体层出现导致焊接界面结构和性能突变, 是异种材料焊接失效的部分原因。Pressouyre 等人[7]指出, 马氏体结构更容易产生氢致开裂。为了尽量减小该区域失效, 减小马氏体层宽度是有效的方法。J.N.Dupont[8]等研究表明, 使用镍基合金焊丝能够降低马氏体层宽度, 309L不锈钢焊接A285碳钢马氏体层宽度约为34μm, IN625镍基合金焊接A285碳钢马氏体层宽度约为3μm。除此以外, 沿熔合区形成的第二相[9], 也可能成为裂纹初始源。研究表明, C系列镍基合金焊接后, 由于非平衡凝固或者长时间滞留在高温条件下, 产生了σ, p, Laves 等TCP相[10], 这些相影响力学性能和腐蚀性[11]。本工作研究了使用ECrNiMo-3焊条焊接C4镍基合金/X60钢异种合金, 焊缝内Cr, Ni, Mo元素混入部分熔化区以及X60钢Fe稀释进入焊缝后对不完全混合区、完全混合区组织形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选用镍基合金焊条 (ECrNiMo-3) 焊接C4镍基合金/X60管线钢板异种金属, 焊条和基体化学成分见表1。采用钨极氩气保护焊方法进行多道次焊接, 焊接电流为120A, 电压为20V, 焊接速度8mm/s, 层间温度为120~150℃, 实验焊接板开V形坡口, 钝边为1.5mm, 对口间隙3mm, 在水平固定位置施焊, 采用单面焊, 双面成型工艺, 焊接前后无热处理。

用SUPRA55场发射扫描电镜 (SEM) 观察焊缝/X60钢熔合区显微组织形貌, 用15g FeCl3+50mL HCl+100mL H2O试剂浸蚀出焊缝组织, 4% (体积分数) 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出熔合区和X60管线钢母材组织。氩离子薄化法制备焊缝/X60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熔合区的透射电镜 (TEM) 薄膜样品, H-800型透射电镜观察部分熔化区第二相粒子形貌。EDS分析熔合区Fe, Cr, Mo, Ni元素分布, 以及第二相粒子成分。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 焊接接头组织

图1为焊缝/X60钢异种合金焊接接头完全混合区及熔合区组织形貌, 由图1可见, 完全混合区在电镜下观察为黑白相间的树枝状组织。熔合区包括不完全混合区 (UZ) 和部分熔化区 (PMZ) 。不完全混合区位于部分熔化区和完全混合区 (Mixed Zone, MZ) 之间, 是平面晶组织, 宽度约为30μm。部分熔化区紧邻不完全混合区, 为白色亮带。各区域组织形貌差异与温度分布及成分过冷度有关, 评判平面晶前沿成分过冷可用数学方法表达, 其中式 (1) 表示稳定平面晶界面, 式 (2) 表示不稳定平面晶界面。

undefined

式中:GL为固-液界面前方液相中的实际温度梯度;R为晶体长大速率;ΔT0为平衡结晶温度变化 (合金成分为C0) ;DL为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

熔化焊使得X60钢母材Fe元素稀释进入焊缝内, 引起各区Fe, Cr, Mo, Ni元素含量明显不同。由EDS (图2) 能谱图可知, 从部分熔化区跨越不完全混合区到完全混合区, Fe元素含量在各区变化程度不同, 其中, 在部分熔化区, Fe元素含量急剧降低, 从约96.0% (质量分数, 下同) 降低到34.7%, 与此同时, 此区域熔入少量的Cr, Mo, Ni元素。在不完全混合区, Fe含量降低缓慢, 由34.7%降低到17.0%, Cr, Mo, Ni元素含量逐渐增加, 最终合金元素基本达到与完全混合区的含量相同。因此, 母材稀释Fe元素进入完全混合区, 使得此区域Fe含量从5.0%增加到约17.0%。

2.1.1 完全混合区组织

由图1可知, 完全混合区凝固时, 形成树枝状γ组织。EDS能谱分析Fe, Cr, Ni, Mo元素在枝晶核和枝晶间隙含量可知 (图3) , Fe, Cr, Ni差别很小, 但较多Mo元素偏析到枝晶间隙。这种元素偏析现象主要与凝固过程中元素分配系数有关, 由表2可见所有的母材元素 (Fe, Cr, Ni) 在凝固过程中K (分配系数) 值接近1, 表现出很少的偏析倾向, 然而, Mo元素K值范围是0.65~0.86, 相对较低[12], 凝固时容易偏析到枝晶间隙。除了Mo元素凝固分配系数, 造成Mo元素偏析到枝间外, 熔化焊使得X60钢Fe元素稀释添加到完全混合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Mo在一次奥氏体凝固中溶解度, 促进了Mo元素偏析。由Ni-Mo, Fe-Mo系相图可知, Mo在奥氏体Ni中溶解度是35% (1200℃) , 然而Mo能够溶解在奥氏体Fe中的最大溶解度是2.9% (≃1150℃) [13]。因此, X60钢稀释, Fe添加到镍基合金中降低Mo在一次奥氏体凝固中溶解度, 促进Mo偏析。另外, Mo元素偏析到枝晶间隙后, 由于较低的扩散速率不允许在以后的焊接热循环过程中扩散回到枝干[14,15], 因此, 完全混合区由于Mo元素偏析最终构成树枝状奥氏体结构。

2.1.2 不完全混合区微观组织

由图2可知, 不完全混合区Fe, Cr, Ni, Mo合金元素含量介于部分熔化区和完全混合区之间, 此区域是合金元素过渡区, 该区结晶时, 固-液前方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很大, 液相温度曲线T不与结晶温度曲线TL相交, 液相中不存在成分过冷区, 结晶过程只能以平面形式向前推进, 从而形成平滑的结晶界面。因此, 该区域结构与其他两区域不同 (图1) 。根据图2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用650℃ Fe-Cr-Ni, Ni-Cr-Mo三元合金相图 (图4, 其中UZ成分为12%~16%Cr, 45%~56Ni, 34%~17%Fe) 判断可知, 不完全混合区为Fe, Cr, Mo元素固溶在Ni基体中的单相奥氏体组织。但该区域, Ni, Mo元素含量从完全混合区到部分熔化区分别降低了11.8%和5.0%, 而Fe元素的含量增加了17.7%, 与完全混合区Ni, Fe, Mo含量相比, 超出了Mo元素一次结晶溶解度, 但此区域没有出现Mo元素偏析现象。由于该区较高的加热温度及较快冷却速度, 一旦有向前凸出生长的晶芽, 就将被较热的液态金属所熔化, 无论填充金属的成分, 不完全混合区合金元素总是保持枝晶间隙的成分平衡, 不可能出现成分偏析现象[18]。因此, 不完全混合区在焊接结晶时形成的是平面晶。

2.1.3 部分熔化区组织

图5是部分熔化区的放大图。从图5a可见, X60钢粗晶区 (Coarse Grain Heat Affected Zone, CGHAZ) 与熔合线之间为部分熔化区, 其宽度约为200nm。一些颗粒分布在基体上, 且跨越熔合线进入约100nm宽不完全混合区内。远离熔合线, 颗粒消失。从图5b可知, 颗粒形貌为扁平的椭球型。由EDS分析 (图6) 可知, 这些颗粒含有Cr, Ni, Nb, Mo及Fe等元素。由于C原子序数较小, EDS难以分析, 所以根据EDS分析结果表明该颗粒是Cr, Ni, Nb, Mo及Fe等元素的复杂的第二相粒子。由图2可知熔化焊时, 从X60钢跨越部分熔化区到熔合线, Fe含量从约96.0% 急剧降低到34.7%, Ni含量从0%快速增加到45.1%, 并且焊缝内少量Cr, Mo元素扩散到部分熔化区, 与此同时, X60钢热影响区内C原子扩散进入部分熔化区。通常, 第二相粒子凝固形成过程可分为3步[12], 1) L→γ凝固, 使得枝晶间液态富集Nb和C元素;2) 在约1340℃, L→γ+NbC共晶反应消耗了枝晶间Nb和C元素;3) 在约1240℃, 通过L→γ+A二次共晶反应生成复杂第二相 (A相) 。因此, 在部分熔化区, Cr, Ni, Mo, Fe, Nb形成第二相粒子。在不完全混合区靠近熔合线区域内, Fe元素含量仍然很高, 而Cr, Ni及Mo元素含量相对不完全混合区较低 (图2) , 因此, 冷却过程中仍生成少量具有第二相结构的颗粒。远离熔合线, Ni元素含量增加, 抑制C元素扩散进入焊缝内, 第二相粒子消失。

根据该区合金元素组成计算Ms转变温度, 估计基体组织。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 (Ms) 受C, Mn, Ni, Cr和Mo等影响。由于X60钢基体和填充金属名义成分差异, 在部分熔化区出现成分梯度, 因此, 该区内不同点Ms温度不同。含量较多的Cr, Ni和Mo元素浓度可由EDS分析直接测量 (图3) , 但C是微量元素, Mn元素含量较少, 可根据Cr, Ni和Mo元素质量浓度由公式 (3) [19]计算得到PMZ稀释率D, 假设C, Mn与其他合金元素在该区稀释相同程度, 由稀释率D计算得到C, Mn元素在该区各点浓度变化。这里

undefined

式中:D代表稀释率;Cpmz 表示各元素在熔合区的质量分数;Cbm表示各元素在基体中质量分数;Cfm表示各元素在填充料中质量分数。对于Ni, Cr和Mo元素, Cfm, Cbm值由化学分析确定 (表1) , Cpmz值由EDS分析确定 (图2) , 根据不同位置Cpmz值, 计算得到各元素在部分熔化区的稀释率。相应的C, Mn元素在部分熔化区的浓度可以由式 (4) 确定

undefined

已知C, Mn, Ni, Cr和Mo元素在该区不同点的浓度后, X60钢/焊缝之间部分熔化区马氏体层转变温度可以近似用马氏体不锈钢的Ms转变温度公式[20] (5) 计算:

undefined

利用Ni, Cr, Mo测量值和C, Mn估算值, 根据式 (5) 得到横跨部分熔化区的Ms变化如图7。由此可见部分熔化区的Ms温度高于室温, 为马氏体组织。但马氏体层较薄, 这主要是由该区陡峭浓度梯度造成的, 因此部分熔化区组织是马氏体基体上镶嵌第二相粒子构成的。

3 结论

(1) 焊缝/X60钢部分熔化区宽度约200nm, 镍基合金填充料在部分熔化区形成显著的浓度梯度, 这种浓度梯度引起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在室温以上, 焊接冷却时该区形成马氏体组织, 同时Cr, Ni, Mo, Nb等元素以第二相粒子形式镶嵌在马氏体基体上。

上一篇:《藕与莼菜》教学反思下一篇:“现代学习理论”研修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