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2024-04-18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精选9篇)

篇1: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实例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分为接受式、探索式、协作式等方式,我采用探索式教学设计模式。探索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从自我的学习兴趣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探索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而不仅仅是得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独立确立问题的范围并能得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协助者,帮助者,主要职责是引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保证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进行。其基本过程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探究来获得一般规律、法则,并用它来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让学生对现象进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2.提出假设

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形成假说。3.实践探索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实验或操练,以期通过实验或操练对假设进行检验或获得某种基本规律或法则。若又提出新的假设,可以多次重复上面两个步骤。4.总结、归纳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实验或操练形成的直接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获得规律或法则的认识。5.意义建构

学生将新发现的知识和规律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整合到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获得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运用新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

6.反思、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获得元认知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发现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应适当把握发现的难度,对发现的复杂性和过程作一定的精简,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可以采不同的发现方式,或让学生进行独立性发现,或给他们提供资料和工具,让他们自己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或直接为学生提出假设,给他们提供资源和工具,让他们对假设进行讨论、选择和验证。在数学教学中,这种模式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应用概念和规律加深对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现就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谈谈探索式的教学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卡片)这是什么图形?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师:如果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会得到两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沿其中一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剪开,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完全一样,能重合 教师将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加以印证。接着教师拿出其中一个三角形(已用虚线作出了高)问:这条虚线叫什么? 生:三角形的高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它的底有什么关系?如果问这个三角形有多大,就是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师: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书上方格矩形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吗? 学生数方格。

媒体出示方格矩形图,其中有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数的?(每种三角形都问一遍)针对同一三角形的面积多少,学生出现的不同回答,说明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不准确。如果遇到很大的三角形,就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如:很大的三角形花坛,金字塔的一个面,„„,这时该怎么办呢? 生:用公式

师:那这个公式是怎样的呢?怎样来算呢? 2.提出假设 师:刚才我们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它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如果可以的话,三角形的面积是否能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到呢? 媒体出示思考题: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拼看。2.每个三角形与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3.你能说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4.实践探索

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进行试拼。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并演示拼法。

媒体演示拼的过程,展示三种拼法。

师:每个三角形与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每个三角形的底就是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每个三角形的高底就是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你能说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 师:刚才大家是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一个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通过实物投影演示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师:(媒体演示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三角形先沿对边中点剪开,然后向右旋转。再看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你能告诉我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高的一半。师:面积变了吗?你能有它们的关系得到什么? 生: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2)4.总结、归纳

师:你是怎么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学生归纳总结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此阶段是在学生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有意为学生创设的一个归纳知识,总结学法,发现问题的内省学习机会。5.意义建构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重新计算课题开始时展示的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做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灵活迁移。6.反思、评价

师:通过练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我评价,质疑问难 【评析】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了以往学生跟随教师一同操作,枯燥、呆板的被动仿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实践,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操作、观察到猜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直观到逻辑,由猜想到论证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完整思维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既学习数学,又发现数学。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渗透转化平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此模式可适用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几何公式、复杂概念的研究和利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如轴对称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体积、比的意义等;以及与生活有关的计算公式、稍复杂应用的教学,如相遇问题、工程问题、解方程问题等。这种模式对信息技术的理想要求是具有多媒体投影设备、网络环境、计算器等数学探索工具,如果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则学生的交流讨论可以口头进行。教学效果可以用解决类似问题来进行评价。

篇2: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自主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重要,怎样少教多学,我就以下几点进行浅述: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努力实现教学民主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不可无。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难以实现。因此,教师的“教”着重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该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面向全体,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发表独立见解,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绝对的权威,真正做到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

生的个性,习惯和爱好,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民主化,与此同时,教师的导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在引导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启”字下功夫。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未产生,或只是产生了一点无意识的兴趣,老师必须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找准情感基调,课文的意境,使开讲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的阅读冲动。自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同文馆。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结合以上原因,我认为,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高地站在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演戏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该是演员,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戏要演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你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这一堂课。而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其次是还要研究学生,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核舟记》时,我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把重点放在体

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上。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表演他们不同的动作神态,这时,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跟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有学生表演不当,老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别的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避免出现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为此,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而更出乎意料的是,听了故事后,又有学生认为愚公砍伐树木,挖掘山体,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做为老师,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再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我就花了整整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孔乙己最后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有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并且都有凭有据。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告诉学生从鲁迅的写作意图出发,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孔乙己应该是死了的,并且陈说理由。

2、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字上下功夫,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的这种阅读冲动转化为语言的深入感情,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放手让学生活动的同时要发挥主导作用,而这里的主导作用主要蕴含在学生活动的评价中,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意图不是通过简单的讲授而是通过巧妙地富有积极意味的评价反映出来,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评价中,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从而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现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只要教师紧扣学情在“评”字上下功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佳境,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二、着眼主体,突出自动

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自主性,在时间上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力求“少讲多练”。即在教师教的活动量上做减法:少讲,少问,少废话,少板书,在学生学的活动量上做加法:多自学,多读书,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切忌“满堂灌”。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他们能有时间,有精力去“自主选择,主动参与”。

另外,还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学生有学必有疑,有了疑才会产生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一问一答”,“半问接答”或者是凭教学经验认为学生会在某方面有疑,并设置解决方法以求为学生解疑,生怕学生听不懂,把知识嚼得细而烂,喂给学生吃,使学生几乎没有质疑的可能。这样,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器具”,处在被动的接受中,剥夺了自主的权利。为此,教师还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问,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对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精神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学生寻找解“惑”的方法,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思维方式,教师只能尊重学生的探索思路,并引导他们比较鉴别最佳思维方式,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鼓励。在教学中,教学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它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2.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主动发展.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

担任一定地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历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拓展主体的求知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技能

教给学生自主求知的方法,正如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与主动,必须以掌握学法为前提,如果学生部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行动迟缓。一句话,不会最优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出色,讲解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

教自己学。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怎么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以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学。好的教法培养出好的学法,教师随时准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导”和“辅”的度。最终教会学生能够完全脱离老师,学会自我学习。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认识关系。

总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想,多做,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

参考书目:

①《人生平台上的语文》,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17页。②《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七版,第75页。

③ 周庆元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5—46页。

篇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1. 片面认识学生主体性, 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

很多教师片面地认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主体性, 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展开, 却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层面仅仅停留在表面, 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缺少相应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引导, 学生很容易走向误区, 进而在初中地理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窄, 学习阻力越来越大, 自信心及学习兴趣都会大大消损。

2. 教师过度主导, 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空间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绝对主导的层面, 强硬地将考试技能及书面知识灌输给学生,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迫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时间及空间, 从而导致他们创新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被遏制。造成学习兴趣慢慢丧失, 甚至出现逆学现象[2]。

3. 忽略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内容偏离学生认知水平

当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标准往往都是统一建立, 授课模式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设定。我们知道,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家庭教育环境、基础知识掌握能力都存在客观的差异。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及吸收能力各不相同[3]。

而很多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模式及评价机制都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客观差异性特点。

二、“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新知识、授课内容、思维方式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及授课模式都是紧紧贴合学生实际[4], 围绕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所展开[5]。最后在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之上, 教师要合理跟随学生的思维主线,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这种“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还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三、“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分析

1. 体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及考核标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 让学生讨论、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传递, 生态链的循环, 各个家庭空调装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突出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引导[6],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设施, 如FLASH、多媒体、影视片段等, 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效果, 让学生从根本上发现及认识地球面貌的形成过程。并在学生逐渐建立的认知能力上, 及时提问, 深化知识结构, 反馈教学效果。从而逐渐优化教学模式。

3. 遵循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主线地位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 对于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水平,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 并围绕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负责此题目中的某一个问题, 并进行讨论解决,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那么, 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必然会投入讨论, 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遵循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性的指导, 并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四、总结

笔者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化认识, 结合一线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自此教学模式实施以来, 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新的突破,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2]张胜前, 李家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理分支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04) .

[3][5]罗国忠.关于提出探究问题的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05) .

篇4:注重“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如何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置,把学生推向前台,在课堂上要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维。

二、如何实施“主导一主体”的教学思想

1.变“枯燥”的文言文为有血有肉的“故事”

教学文言文时,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故事性”内容,以“故事性”来展示文章的生动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议论性的文体,学生不易掌握,可提炼出其中可能包含的一些寓言故事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另外,可以变背景介绍为背景故事。

2.示范诵读与学生诵读

“读”可以训练“语感”,即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还可以了解文言句子的停顿与节奏,以便更好地把握句子。

(1)教师范读与学生诵渎相结合

教师作为主导者,可以进行范读,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读音、准确句渎的引导。当然也可先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找毛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2)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

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常诵读,对提高文言文的感悟能力、阅读能力,有不可低估的益处。

3.改讲解式为学生研讨

要能顺利进行研讨,要求教师首先要精心指导学生预习。由于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手头都有一些有关文言文参考资料,那就将计就计,充分利用学生爱翻阅手头资料的特点,巧妙地将讲授课变为研讨课。其次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普遍的发言,从而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讨论疑难,解决疑难。

4.注重文言文的审美愉悦

教学活动,我们要让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魅力,让学生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自由游弋。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鉴赏文言文、发挥主体审美能力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注重文言文形式美的魅力。从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方面看,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朴实无华,或夸张比拟,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在教学中,就要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导学生主动感悟。

(2)注重人物性格的魅力。古代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于文言文上,其喜怒哀乐的性格情感皆是值得我们挖掘的。老师应作为引领者,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形象、人格魅力,让学生在阅读历史人物中深受感动。

(3)注重文章的情感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与作者同悲共喜,为作者“动之以情”,感受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脱俗心境,领会那份“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的从容态度。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具有优秀思想情感的文章,正确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篇5: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中学 罗成

【摘要】把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22-01

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多是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教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这种学生主体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尊重是前提,信任是基础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报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教师还应相信学生。师生之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和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的否定,而是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2.善于倾听。学会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是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提高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会说、正确说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听每个人的讲话,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并且提倡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在倾听中思考综合的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3.激发、鼓励。在教学中,教学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它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主动发展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担任一定地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历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教自己学。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五、参与教学评价,凸现主体地位

教学中要给学生以选择、发展、发挥的权利和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促学生,让学生共同提高。小组间参与补充,争辩。以小组为单位,“让一部分学生先优秀起来”,“让一部分小组先优秀起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自己加个问题使其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学生提问题,学生答问题,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班上的后进生平时课上应付,而在交流、讨论、争辩的参与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互评和自评,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充分地凸现出来。

总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篇6: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张素凤 杨海丽 陆洋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参与

整个课堂环节,并与同学进行协作与交流,进行成功的意义建构,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并能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 索的学习习惯,并终生受益。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综合英语

【基金项目】2012 河北工业大学教研立项,课题编号2012092,课题组成员:张素凤杨海丽赵春能姜亚珍陆洋时维 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27-01

一、当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新时期对应用型英语人才在语言运用的适切性和得体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信息时代和科技时代也要求外语人才有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语言知识多,技能训练少;教师备课任务重,学生学习效果差。要想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和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在综合英语课堂中的角色,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二、“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双主”教学模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卡茨、维果斯基。其核心可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互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生动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又是它的目标和灵魂。“双主”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实现其持续发展。

三、“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原则﹑目标及描述

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全员性与平等性原则,多样性与灵活性原则。在遵循以上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培养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并提升其包括情商在内的综合素质,而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双主”模式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要遵循难度适宜,教师适时点拨,适当进行指导和概括的原则。把学生按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等合理分组,组织课堂活动。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评价并总结规律。1.给学生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安排每组学生中的成 员轮流展示,朗读单词后请其他学生找错并改正,还可在组 与组之间进行竞赛,进行生词的英汉互译,对重点词汇进行 造句,编写小故事,让各组同学间互相分享评价。2.课文的处理是整个教材的中心,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技 能的核心环节。按照所学课文的类别分别进行模块式的处 理。对于记叙文,一般包括背景知识,文章结构,故事情节(议 论文的论据),主题思想(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语言特色,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方法,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六 大项,最后结合时事,或社会问题作相关讨论或对课文内容 及特色做陈述或辩论,还可以把文章的情节编成小剧表演出 来。

首先,针对每课的具体内容,布置学生课前做好背景知 识的搜集与整理,预习课文,搜集作者信息,课上每组出代表 展示与分享;其次,组织学生回答有关课文理解的问题,并加 以指正,做到正确理解内容;再按模块内容组织学生分析讨 论,各组就课文的六大项特色进行探讨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后互相交流,辩论,逐渐清晰透彻。再由教师释疑解惑,总结 概括。最后的拓展环节组织学生陈述,辩论或表演。整个过程 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并参与,由学生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并实践 每个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大量的 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 构,并能使他们开拓思路,举一反三,培养其发散思维。

四、结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教学模式,要坚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学会有效地交流与协作,积极地进行意义建构,并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很多教育家都有的共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比把某种知识传授给他们要更有意义,这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即有的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第二课堂的开辟,自主学习和发展,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篇7:“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案例

——二氧化碳的性质

案例来源《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初中科学卷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

教材以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为切人口,引向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本节教材有两大特点:一是实验较多,教材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均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二是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很多,教材通过对大量的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分析

通过对教材前几章的学习,特别是对氧气和氢气的性质的学习,学生已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几乎没有形成,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本课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设计理念

贯彻新课程提出的“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通过创设探究情景,紧紧抓住实验探究这个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从而达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课堂探究意识,并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假如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教师通过提问,启迪学生的思路,并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知识,去进行丰富的想像,充分认识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把学生的兴奋点及时引向本课主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积极、迅速进入探究状态。]

二、创设探究情景,明确问题任务

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教材实验5-6)师生共同确定探究任务: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探究实验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自身优势,以实验为基础,将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

每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活动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和交流。教师此时给予适当的探究时间和充分的期待,不做任何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自由探究和讨论

分组探究后,几乎每个实验小组郡得到这样一些结论: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的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等。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实际上已掌握了二氢化碳的部分性质,这部分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去领悟而获得的。所以,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是深刻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引导,提出两个问题: 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的其他验证方法。2.怎样用实验对二氧化碳进行验证。

对于问题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了很多验证方法:如,用二氧化碳气体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下落;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称量其质量并与等量空气质量进行比较;根据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理论上进行判断等;有些学生甚至提出将二氧化碳与空气分别充入气球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进行推断。

(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方法,教师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评判其理论上的对错,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教师的提问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如果说前面的探究过程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体验探究,那么这次探究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从理论上去感悟探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形成了初步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培养探究能力,养成合作精神

“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

教师一句简单的提问,使学生的探究激情好似大海的波涛一浪高于一浪。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教材实验5-7)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具体探究操作是: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石蕊试液,在第一支试管中加人几滴醋酸,在第二支试管中通人二氧化碳,第三支试管的石蕊试液留作对比;然后再把石蕊试液变色的两支试管进行加热,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教师操作第一支试管中的实验,请两位学生协同操作第二、三支试管中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讨论。(讨论过程略。)(教师从理论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不稳定性等二氧化碳的性质。)[师生协作,共同探究,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师生情感,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及教学平等的原则。]

五、及时合理评价,共享探究成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上述探究结果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归纳。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对探究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性质进行补充。(这时,展示在学生眼前的就是一幅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相对全面的描述的画卷,而这幅画卷的创作者就是学生自己。此时,每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就在每位学生沉醉在经过一番努力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再次掀起波澜,继续将课堂教学过程向纵深发展,即利用探究成果 —— 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教材中提到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教材“图5-12”进入久未开启的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试验;教材中“讨论”生炭火盆为什么能让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灭火;用“干冰”保藏食品和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等。

篇8: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信息化时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1.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对教材、学生与教师的认识

语文学科历来承载着语言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使命,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于教材的分析、解读来完成。可想而知, 多数学生作为被动的参与对象, 思维被教师所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牵引着,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语文教材已经不再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唯一中介;此外, 这种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只通过教师的分析与解读效益效率都很低, 症结在于多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充分发挥, 即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培养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并必须最终落实到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而这种教学结构的转变有赖于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启发思考、释疑解难、示范朗读、方法引导、总结提高等方面, 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主要体现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文本与数字化学习资源 (文本、图片、音频、视频) 或者打印材料进行自主与协作学习, 从而进入文本, 实现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

举例来说, 语文教学中文本语境的延伸含义或者内涵非常重要, 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多数是靠教师的替代性解读来完成, 在主导——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中, 文本所蕴含的延伸含义与内涵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在教师所提供的系列的数字化资源 (文本、图片、音频、视频) 的支持下, 让学生通过自主、协作的方式实现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 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对于文本的解读与建构中去。

2. 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工具并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

中学语文课堂上主导——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够得以实现, 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正如何克抗教授所提到的, 在中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过程中, 必须要落实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与学科知识点相关的文本、图片、照片、动画、视频等) ;二是要掌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应用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或者打印材料是实现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没有与当前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字化资源, 自主与协作学习就无法落实。在中学语文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上, 要切合中学语文课程本身的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 为直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服务。因此, 在选择与设计相应的数字化资源过程中, 无论是哪种媒体形式 (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 都要围绕当前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展开, 具体来说通常包含当前课文的背景性介绍, 与当前课文所反映的情感主题密切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与当前课文所涵盖的工具性, 如写法特点相一致的文本等。

如前所述, 信息化时代的中学语文课堂需要转变为主导——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应地也必须强调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尤其是如何在教学目标分析、内容安排、媒体选择、策略选择以及资源选择上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与协作学习。

3. 实现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教育创新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 经过近几年在中学的探索, 我们将其转变为教育教学中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方法与模式, 便于语文教师的实施。该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单元梳理、初读理出结构、再读感悟情感、三读学习写法、主题阅读与主题写作 (见图1) 。这几部分的实施均离不开前面所阐述的数字化资源或者打印材料的支持。此外, 该模式所展示的前四个部分是针对每一篇课文来设计的 (一般完成需要两个课时, 通常在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部分, 第二课时来完成第四部分) , 在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教学结束之后, 会安排大概2~3个课时实施主题阅读与写作。在有计算机支持的网络教室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与打写, 如果不具备网络环境则进行打印材料的阅读与手写。

下面将具体介绍该模式的各个环节。

(1) 单元梳理, 三维目标铺垫

如前所述, 在主导——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方法引导是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之一, 便于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方法进行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也是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有利保障。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多数按照单元来编排,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特定的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上的要求。因此, 在单元教学的各阶段 (如每篇课文教学中) 通过简单梳理本单元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单元三维目标的认识, 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够通过该线索始终把握方向, 引导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从呈现方式上来看, 单元梳理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概念图的方式来实现 (见图2) 。学生可以通过边学习边梳理本单元的各篇课文的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

(2) 梳理课文结构, 体会文章情感, 感悟文章写法

在课文学习阶段,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核心问题的提出、示范朗读、关键词句的释难解疑以及文章写法的指导上。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教师讲解分析来实现。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出来, 即学生能够实现、形成自己对于课文情感、语言的理解与建构, 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一是要有核心问题的引导, 二是要有相应的学习资源的支撑。如前所述, 学习资源具体包括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 辅助突破课文情感与认知难点等方面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因此, 教师主要从结构-情感-写法三个层次分别提出核心问题, 学生带着核心问题, 通过教师树立的单元知识主线, 结合教师提供的数字化资源或者打印材料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 以达到对课文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深层次落实。

(3) 主题阅读与单元写作

为了能够深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体会单元的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与本单元目标密切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源, 让学生在充分的主题阅读后有感而发。在主题阅读与单元写作过程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 学生沿着教师梳理的单元线索与教师提出的问题, 对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将单元学习后积淀的情感抒发出来, 即单元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与单元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写法的指导以及最后的学生作文的评点。

篇9: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56-03

[作者简介]黄丹(1985—),女,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师。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师耐心细致地讲授知识,而学生仅仅被动地接受。这不仅让学生失掉学习的兴趣,也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是一个语言知识不断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能力变换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学生的个人实践和参与而完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代英语教育应倡导和遵守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基本原则。

一、教师主导地位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不仅意味着教授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点,也意味着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教师主导的体现

1.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摆脱演讲者的角色,营造宽松、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引导学生融入语言环境,并参加英语课堂活动,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相互沟通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创造最佳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这能够充分提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

3.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在英语课堂上,改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他们的自信以及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全面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友好、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以及师生相互尊重、支持的英语课堂。

(二)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方法

1.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压制并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欢乐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改善教学效果,并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心情做铺垫。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为学生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英语课堂环境至关重要。

2.引导学生发展创新精神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新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对话的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作为演员扮演角色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己口语、受到表扬的机会。这样的体验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又在英语学习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新性和主动性。

3.关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在英语课堂中建立起真正的交际场景,如:同桌之间练习、小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陈述等。因为教师无法在同一时间内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要,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就成为了最好的互补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活动可以全面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英语进行思考,并积极地用英语表达。

4.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

教学是一种连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是为所有学生创造他们学习知识的场景。因此,教师应认真设计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学习;同时,教师应尽量确保所有学生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并主动地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被视为主体,因此,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学生成为英语课堂上“自主的语言学习者”。

(一)“学生主体”体现

首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发地组织活动,并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训练,并自觉地加入课堂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

第二,学习英语与自我调节。英语课堂中,学生必须抓住机遇,勇于展示自己,并积极自发地学习。未来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学生转变主体地位方法

1.学生自己的努力

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在英语活动中扮演一个中心角色并占主体地位,学生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英语学习的目标;其次,学生应深刻并正确认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职能;再次,学生应对自我的学习充满信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最后,学生应自主自发地激励自我进行英语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

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并确立其主体地位,教师应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帮助。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改变自己角色的重要性。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当“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以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主角,并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练习和自我提高。

其次,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相应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

再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学习动机。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所在,因此,教师应尽力使课堂生动而有趣。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互动并体验到乐趣,才能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和辨证统一的。只有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我独立的思考和参与实际的活动,才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生拥有较高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反过来说,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也必须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同时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并帮助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新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在现代的英语教育中得到运用和发展。教师不仅应发挥主导作用,也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反思与总结

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多启发、示范、实践,以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利于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也要注重全班、小组、个人活动形式的交叉使用,鼓励和提倡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从如何“使用语言学习”到“学习使用语言”的能力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也更好地发挥其主导的角色。

总之,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于英语课堂,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确实能反映学生的情况。它强调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应不断探索,以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拥有创新精神的英语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谷彦君.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2]〔英〕理查兹.论语言教学环境——剑桥英语教师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上一篇:盒子鱼英语教学优势下一篇:尼山镇全民守法十大活动阶段性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