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2024-04-0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共8篇)

篇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合理高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高效化,合理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按照教育部部署,浙江省将从2006年9月起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此时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自本人参与高中生物教学至今十五年的教学过程中经历了三套生物教材的改革,本文将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最高效益,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规定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明显进步或发展。高效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由上可见,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二)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更有重

要的意义。当前课堂教学高效性缺失的现状: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缺失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确保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二)确保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高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

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精选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促进其发展。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整合考纲、研究高考考点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基础和前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2.高效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必须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优化,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3.客观合理整合可利用的生物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完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包括“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时,我们可以整合渔场资源衰退的相关材料,由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感到内容亲切、感受深切,对于这些内容就能深入理解,而不需死记硬背,同时也增强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

系,使原有的教材知识真正成为有效知识。整合、完善优化完善多媒体课件,合理高效的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确保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高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构建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再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探究学习是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便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有效学习方式。

(四)确保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过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比较弱,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该有的展示。因此,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高效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实现各种模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当然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仍然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例如:在 《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条件下酶活性探究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确保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高效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高效课堂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于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磨练学生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意志,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动手动脑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各种智能主要通过师生各种实践活动去获得。这种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通过生物实践活动教学达到教师的输出与学生的吸纳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生物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央公务员15条禁令内容

发布日期:2014-02-26 10:08字号:[ 大 中 小 ] 1《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 培训期间不得公款互相宴请,不得集体聚餐吃请,不收受纪念品土特产。

2《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 纪检系统会员卡清退,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3《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禁止新建楼堂馆所,严禁豪华装修,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者清退。

4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的通知 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5《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

6《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严控会议规格,精简会议,不允许在风景名胜区开会。

7《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 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

8《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9《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凡按规定经批准在企业兼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不得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凡按规定经批准到企业任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不再保留党政机关的各种待遇。

10《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11《关于严格规范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严禁报刊违规发行的通知》严禁以党报党刊名义搭车发行或利用行政权力摊派发行其他报刊。

12《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13《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严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借机收敛钱财。

14《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 严格监督管理,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

15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 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旅游问题。重点纠正领导干部利用各种名义收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行为

篇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一、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倡导全人教育

三、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http://61.132.31.31/shownews.asp?newsid=183

2、小学生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

http:///dishizhangdierjie2.htm

12、智商与情商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

1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四因素”过程论。

4、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5、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6、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7、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http://

23、加德纳与多元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智能被划分为 8种:语言智能,诗人、律师都充分运用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运动员就运用此种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对他人情绪、情感方面的理解,政治家、销售员、教师都较多地运用它;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

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香港现时有几家中学,容许部份语文能力较低的学生利用录像来交功课。

2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59750.html

2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http://jygh.hnedu.cn/web/4159/200507/22095440687.html

26、素质教育十条禁令

27、《镇江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

http://jxxx.dyedu.cn/jysc/ShowArticle.asp?ArticleID=9

28、《扬市教职工道德规范要求》

29、扬中市教职工十条禁令

30、《扬中市中小学教学规范》

篇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1 关注校长的发展, 校长是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和管理者

校长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水平, 直接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水平。校长在办学过程中, 不仅要按规律办事, 而且要有自己的思想, 要去努力实践, 要把自己的理性认识形成思想和理论进行整合, 要做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管理者, 校长应具有六方面管理行为:

一是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正确把握课改的基本目标、基本方向, 正确领悟新课改的体现的新理念、新思想。二是深入研究。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战,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深入思考研究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略, 深入研究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 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三是探索实践。作为校长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套, 要坚持不解地去尝试、去落实, 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产生新的感受、新的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 也只有在带头实践中探索, 才能不断增强感召力和影响力。四是“先迈一步”。校长要有“先迈一步, 则领先一个时代”的远见卓识, 要用自己先进的、合理的办学思想去影响和驾驭教师的思想。五是勇于创新。新课改要求校长和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气魄、创新的行动, 在已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校长要带头发扬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精神, 带领老师结合学校实情, 大胆探索、勇于改革, 争取有所突破, 创出本校的特色。六是正视教育。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教育, 我们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我们应该想尽办法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来提升我们的办学质量。

2 关注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注教师的发展, 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 关注教师的发展, 必须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着力强化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教师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的步伐, 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格化管理。结合校情积极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 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 调动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性。

二是倡导“三种精神”, 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积极倡导教师发扬开拓创新、爱生敬业的奉献精神;爱校如家、校荣我荣的集体主义精神;钻研业务、扎实工作的拼搏精神。组织师德实践活动, 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 树立新时期教师的形象。

三是彻底转变观念,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其中,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 我们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以人的发展为本, 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化学生实践, 更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评价, 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

四是强化学习意识, 更新教师的价值观念。学校要强化教师自我学习意识, 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组织读书活动, 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写读书笔记, 进行教学行为反思和教学交流活动, 开展读书论坛和研究性学习, 多种形式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强化捕捉、选择、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着力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能力, 就是帮助教师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五是加强理论研究, 拓宽知识结构。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我们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自觉积极主动去钻研, 不断了解新事物, 精通相关知识, 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六是积极探索实践, 创新教法与学法。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 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 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现在所要转变的也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 而是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同时,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七是提升专业素质, 增强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教师通过这个主阵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发展基本能力, 陶冶情操, 促进个性发展,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从而全面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作为教师, 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潜心备课工作, 运筹教学方略, 讲究提问设计, 发挥教育机智, 推敲教学语言, 增强心理素质, 才能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 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教育最大的魅力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永不放弃努力, 只有“主体”不放弃, 教育成功才能成为可能。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所以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和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3.1 关注学生身体的发展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 身体的发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这个时期, 关注他们身体的发展, 就是要关心他们的成长, 关心他们的健康。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

3.2 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注意的特点、感知觉的特点、记忆发展的特点、想像发展的特点、思维发展的特点等, 关注心理就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困难来自他们过重的学习压力, 解除这些压力, 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所以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就是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3.3 关注学生做人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 就是关注学生做人的发展。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所以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4 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 就是要给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的机会, 让他们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 积极的探讨, 肯定正确的, 改正错误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做。他们快乐地笑着, 快乐地讨论, 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学习方式, 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都有所收获。

5 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篇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计算机;课堂整合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习的根本,是民族发展的需要,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开展逐渐成为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又一大着眼点,信息技术表现出的是先进的信息教育理念,这就使得多数信息教育者以新课改作为教学思想,对教育课程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将结合数学课程的概念,并整合信息技术谈谈信息教育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实施,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是以新课改作为教学理念,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计算机,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技术概念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与信息理念,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信息传输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初中教学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实施,有效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效果,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能理解并遵守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与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和负责任地、按层面关心他人的观念。

信息技术在运用的同时,数学课堂教学也要迈向时代的步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就目前教学形式来看,课堂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发展根本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教学还在于教师在学习中起引导作用,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学生为本,及时要求学生巩固知识型技能训练,从而提高信息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数学课堂整合的教育实质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结构的完整化,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设计效果,加强学生教育活动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观、信息观及数学理念观的培养,让学生的身心能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缓解,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课堂整合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是以学生为本,通过计算机与信息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全面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学生的思维信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教育课堂要求整合实现双赢,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将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把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学生的多种实践,使之迈向信息教育化。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從教育方面来讲,数学整合相对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创新,它能够将数学课程变得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数学课程比其他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拓展,策略方面要根据数学整合理念来提高。整合能让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又让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一体化的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是在一定教育基础上构建的整合体系,在课堂教育发展的同时,数学课程中也加入了大量信息内容。数学教学的实质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造完美的整合体系,从各学科的整合功能及体系方面来看,数学课程都要经过缜密的思考,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发展。整合目标要求学生及教师注重教学发展,提高课堂整合性,多进行情感教育方面的交流,将学生价值观放在主要课程目标之上。

正是由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是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事情,教导学生要将数学科目放在主要地位。信息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在多种教学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通过辅导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课堂中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又为信息界提供了良好的交流通道,同时也让学生在信息课堂中体会到教育的开放性。

四、拓展教育整合空间,实现教育课程理念

作为教育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当分析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实际上,信息教育课程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缺陷,多数课堂观念都有待拓展,无论怎样,这些课程在信息界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从横向整合方面来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算法来实现的。算法是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它是由多项固态形式的计算演化而来的。在教育方面,算法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之间沟通的基础,除此之外,算法还可用于天文学以及物质学方面,能融合多种学科。从纵向整合方面来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是息息相关的,它们都为信息界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学学科使得教学课堂变得相对活泼,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尤为重要。完善并实施多种信息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式,在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知识,启发学生如何开发创造性思维。明确学习目标并采用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难度系数还是相对较大的,只有认真研究整合对象以及把握好教学原则,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充分贯彻落实信息技术方针,积极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来协调数学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2).

[2]朱国权,王辉.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分析与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9(6).

篇5:新课程教学理念核心

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引导、激励、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巩固性原则:强化和升华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孔子“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差异、个性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师的基本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 道德素质:德高为范

知识素质:学高为师

能力素质:认知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心理素质: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勇于进取、康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交能力

身体素质: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反应敏捷

外在素质:优雅的言行举止、风度仪表

一、教案设计

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复习、新课、讲授、巩固、布置作业、教师总结:作业处理: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

一、导入新课(5min)◆幻灯片 展示◆谈感情(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实物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导入新课标课题

(1、灵活导入避免老套

2、必要的复习)

二、讲授新课:步骤◆

一、1、贯彻新课程理念

2、贯彻教学基本原则

三、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要紧扣知识点

2、有层级和坡度

3、上台演示

四、归纳小结

1、学生归纳

2、教师点评

3、注意升华

五、作业安排

1、拓展

篇6: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观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现阶段课程评价改革的实际,我们可对这一评价理念作以下阐释和理解:

⑴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⑵ 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⑶ 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⑷ 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⑸ 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⑹ 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⑺ 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60、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4.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

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5.整合三维目标。

篇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对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上学期我承担按新课标实施的七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一学期的新教材教学中,自己虽然在教改中做了不少的尝试,但仍无经验可言,只能谈点粗浅的教学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1.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多元、综合和均衡的重新定位。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大纲对学生发展目标的定位中存在短视、片面、僵化的问题。只强调知识和能力,其中的能力主要指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巩固知识的能力,核心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2.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 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而新课程的实施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4)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教材研究体会

1.旧教材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对学生认识规律考虑不周,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的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不利于学科能力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虽然感觉不如旧教材好处理,有知识零碎、散乱的表面特征,但确实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旧教材中内容很少重复,呈直线上升,而新教材内容安排上前后有重复,呈螺旋式的上升,如平行线、概率、有效数字等内容,七年级第一学期有安排,第二学期也有安排,由初步认识到逐渐加深。

2.新教材编排上重视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部分的内容明显增加,动手能力、合作交流几乎每节课都有安排。

3.新教材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新教材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就数学教材而言,以上特点,我觉得北师大版本比人教版本表现的更为突出。

三、课堂教学的体会

1、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变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口号。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根本无法完成新教材每堂课、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运用课堂教学的渠道,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依据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应是新教改的要求,也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更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明显受到重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创新也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

2、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必须在教师身上有明显表现 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在课堂上都必须很注重对学生引导,以学生参与教学为主要的特色,可以说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3、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人本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因新课程、新教材十分重视探究法教学,强调和要求师生充分互动,课堂上师生交流联系、沟通的机会比传统教学要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情的投入。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使我深切地体会课堂教学效果中“教师知识仅占50%,教师教学占25%,情感占25%”深刻意义所在。

4、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扩大教学视野、扩展课堂空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我们的正常上课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还有较大的距离。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和相比,我们学校的教学硬件是还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信息等不能很好地满足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自己的绝大部分课堂教学基本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或者说只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良,只有新教学意识和理念,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加之信息闭塞,外出交流少,使我们的新课程实施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6.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别是要有学生家长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探究式的课题学习、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业等,都和传统学习活动有显著差异,易被家长误解,很可能认为是不务正业。进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多方面有利环境,争取多方面的配合。如我曾经布置的设计图案的作业,被相当多的家长误解。

四、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8:用新课程核心理念指导班主任工作

一、为了一切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位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一切”即所有的意思。那么,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为了所有的学生, 重点是不落下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老师, 我们必须有一颗无私的心, 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 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 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自己的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是《教育法》赋予广大教师的义务, 是教育之爱最经常、最大量、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真爱, 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 才能达到完善的境界。那么, 我的爱生之情是如何体现呢?

1.真诚相待, 相互信赖。我认为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 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就要真诚相待, 相互尊重。师道尊严首先是“道”的尊严, 是老师的人品、知识、能力的尊严。班主任只有和学生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因此, 我在课余或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 把自己完全融化在学生中, 谈自己的真实思想, 成长过程, 成功与失败, 优点与缺点, 对学生的看法与希望。学生知道我的经历, 感到老师的真诚后, 也真诚地谈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感受。“有了亲密的师生关系, 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有了基础,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有了动力。”

2.偏爱“后进生”和“学困生”。爱优秀生容易, 爱“学困生”难。工作以来, 我一直坚信“百步之内有芳草”。我认为流走一名学生, 就会失去一批生源。学校要生存, 要发展, 必须关爱每一位学生, 从最后一名抓起, 从学困生抓起, 坚持做到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做到“爱到深处, 严之有格”;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挖掘每一位后进生和“学困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 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多给他们机会。同时, 还要用赏识教育让“后进生”和“学困生”在赞扬声中进步, 在鼓励声中成长。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我在班里推出一系列措施, 如成立兴趣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小组, 开设心理咨询意见箱, 开展表扬批评栏 (星级量化评比) 等。因此, 我所带的班级不管是段考、期考还是中考, 各种“一分、二率”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都是校内同年级同类班级的第一, 而且我所带的班级参加各种县、市、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人数也都为全校同年级同类班级的第一名。学生学习风气浓厚,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得到了改善, 形成了“比学赶帮”、团结、友爱、互相合作关系的班集体氛围, 经常受到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亲其师, 信其道。由于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 每一次我出远门学习, 都有很多学生自发地站在教室门口目送我离去, 等我回来时, 学生又都围上来与我谈心。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

心里想着学生, 爱学生, 就会甘于吃苦, 乐于奉献。无论是做英语教师, 还是担任学校中层领导, 我始终是任劳任怨, “冲锋在前”, 超负荷地工作。特别是在我患了咽喉炎之后, 为了不让学生落下功课, 仍然坚持上课, 不请一天假。我工作不分昼夜, 家里是第二办公室, 通宵工作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没有爱生之情, 能做这么多繁重的工作吗?

白天, 我除了上课和处理日常工作, 又不停地批改作业、备课、做课件、写教学反思、写博客和找学生谈心, 进行辅导, 进行家访, 以至经常是废寝忘食, 这一切缘于一个字———爱。我经常不厌其烦地照顾生病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我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师爱, 得了学生的理解。所以, 我带的班级, 无论是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综合评比都排在同年级前列。

在22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我心里时时处处“装着学生”、“想着学生”、“关心学生”。我比较善于做后进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善于运用辩证法,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常用赏识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管理班级, 注意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百般呵护学生的个性, 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严格要求, 适当增加难度, 鼓励他们向更高峰攀登。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后进生和“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也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 指导其搞好学习。所以, 我所教的英语科成绩总是排在同年级前列。很多家长对我说:“把孩子放在韦老师这个班我们放心。”

二、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即全部工作的意思。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为了学生开展全部工作, 重点围着学生开展工作。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这一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过程中,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班集体, 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 就是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贯穿主体教育思想。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充分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变革,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改革势在必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的、有创造性学习的快乐主体, 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我认为, 在班集体建设中, 要实施“民主与科学”,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把管理权交给学生, 给学生创设机会, 搭建自我管理的舞台。只有这样, 班主任才会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

2001年, 我有幸参加首批全国班主任专业化课题实验组, 并承担子课题━━现代班集体建设实验, 成为子课题组的负责人。在全国班集体建设研究中心组张子杰、廖志弘两位资深专家和唐云增教授的指导下, 经过两年多的班主任专业化实践, 我的教育观念大大转变, 走出了“管家式”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误区, 初步建立起了现代班集体建设“民主科学管理”模式, 形成了“以人为本, 自主管理”的“六自一特色”工作规范:班干部由学生自己选;班级目标由学生自己定;班规、班训由学生自己拟;班级活动内容、形式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班歌由学生自己创作;总结由学生自己写;创班级特色。通过创建规范, 进行了班集体建设, 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保证了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 我所带的01 (8) 班于2004年5月被评为全国班集体“优秀实验班”。

通过实验的成功, 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让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有效, 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是关键, 也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为了学生的一切———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即任何事的意思。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为了有关学生的任何事, 重点是围绕学习展开。学生在校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那么,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工作重点和中心, 就是围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展开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也是教育的生命, 关系着班集体的建设, 更是关系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优良的学风, 是班集体的生命线, 是促进班级不断进步的动力, 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抓好班级学风建设, 就抓住了繁杂的班集体建设之关键, 就掌握了班级教育教学的主动权, 为有效开展集体建设创设了必要的条件。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风建设的。

1.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 真正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加强学风建设, 首先要培养一支积极进取、团结向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班干部队伍。为此, 我每个学期都会进行1~2次的班级民主选举, 通过广泛动员, 进行竞聘演讲, 再经过民主投票和任课教师的意见, 产生大家信任的班干部, 并且根据班干部的个性特点, 给予明确的职责, 实行包干政策, 让他们进行班级自主管理, 使“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做”, 课内外班级秩序井然。这样, 既减轻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负担, 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所以, 我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 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2.建章立制, 定出规矩, 形成方圆。无规距不成方圆, 作为一个班集体, 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规范的制度和一致的行为准则。因此, 我特别重视制度的建设。在开学初, 我就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班规, 在校纪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法规”, 从细节抓起, 从严处理, 从难点上突破。学生在制定制度和接受管理的同时参与班级管理, 加强自我教育, 培养了主人翁的意识。

3.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每带一个班都会和学生一起结合班内的现状和学习、纪律方面的特点, 从挖掘班级文化和展示学生才艺两方面入手, 精心策划和布置教室, 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让“每一面墙”都成为“无声的导师”。总之, 想方设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设计每一个班级文化细节,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 以求师生团结一心, 合力打造勤奋好学、团结上进的班级, 从而形成书香型、学习型的班集体。

4.加强小组文化建设, 助推“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建组之初, 我就一直重视小组的文化建设, 主要推行以下几项工作:创设组名, 如, 动力火车组、放飞梦想组、鸿雁先锋组等, 提出口号, 如“我能行, 我参与, 我快乐”;“I believe I can do!”……制定组规。如“团结一心、维护小组荣誉, 不做小组叛徒”;“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确定目标, 小组通过讨论后, 制定本组近、中、远期的奋斗目标;制作组标, 制作学习小组铭牌, 放置在本组桌面, 时刻警醒、激励团队勇往直前。小组文化的建设过程也伴随着班级文化的建设, 他们相互促进, 互相支撑。通过小组文化建设, 学生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强烈意识,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抓养成教育, 促进班风学风建设。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1) 丰富德育载体, 促进养成教育。班主任要深入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深入开展经典诵读和践行《弟子规》等活动,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促进班级学风的形成。 (2) 从严要求, 积极引导。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 积极引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 (3) 运用形成性评价机制, 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形成良好习惯。班主任通过设置“看一看、比一比”评比活动, 给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记录、奖励。通过“班级日志”加强学生的过程管理和综合评价,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基础。

上一篇:试验检测公路考试试题下一篇:公司文体活动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