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课程结构

2022-07-29

第一篇:专业核心课程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1、物流概论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2、物流企业会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3、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

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4、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

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RP及MRP系统中的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

5、采购实务

主要介绍采购战略、采购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方法、采购价格确定、采购谈判、采购合同制订、采购质量保证与采购绩效评估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考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流采购中的实际问题,从事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能力。

6、运输管理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物流运输概述,物流运输基础,物流运输组织,物流运输选择与决策,运输成本、绩效和价格管理以及物流运输商务管理。

7、仓储实务

主要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综述;仓储管理流程;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设备;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储作业成本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冷库库房管理;仓储法律法规。内容涵盖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级物流师所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仓储管理知识和现代仓储管理理论。

8、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组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不同国家内流动的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商品的空间转移。本课程首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方式、设施、技术、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成本

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使考生掌握国际物流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

9、物流企业管理

物流企业管理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理论框架,从物流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以及资本运营与评价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同时重点对物流与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原则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

10、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职业经理中级证书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1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整合性科学,涉及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等多方面知识。分为四部分:供应链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理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技术、供应链设计案例。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了当代供应链发展的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涉及到大量的中外文资料,包括学术性很强的论文和著名企业的真实案例。

12、物流管理软件操作

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基础知识、物流软件发展概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运输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货代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等。

13、 运筹学

本课程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最优化的问题。何发挥以有系统的效能,应用数学模型来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关信息。主要内容有:线性规

划、运输问题、网络技术、决策论、对策论、存储论。

14、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基技能。主要内容有: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组织、国际市场开发等理论等。

15、电子商务

本课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框架体系、技术基础、解决方案、现阶段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等内容,探讨电子商务环境的多变、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全国电子商务的对策等问题。

16、物流设备与设施

本课主要介绍五大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和港口。场占结节中的起重、输送机械、装卸搬运机械。流通加工机械,现代货架技术、月台技术、搬运机械、分类机械,自动化仓库设备。

17、配送实务

主要介绍配送的类型与服务方式、配送的组织与运行、配送作业流程、配送需求与资源规划、配送成本管理、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内容。

18、生产实训、课程设计

①办公自动化训练及设计

②物流环境地理实训及设计

③运输业务、仓储实务实训及设计

④采购业务实训

⑤物流电子商务实训及设计

⑥识别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实习

⑦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实训及设计

⑧专业综合训练(物流软件应用)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知识结构

(1) 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2、 能力素质结构

(1)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

(2)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3)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文章来源:

第二篇: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市场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策划学科与市场营销实践具有典型的情景依赖性特征,所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注重对中国企业现实营销问题的分析,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上坚持本土化原则。因此,抛锚教学策略是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的必然选择。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日益显现,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一、兴趣激发策略

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仅仅讲授知识是不够的,一方面因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知识点不多,可讲授代写论文的内容较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策划训练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营销策划与创意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仅仅讲授知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通过最新营销策划案例的研讨、创意方案的设计、课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有用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抛锚教学策略

抛锚教学策略是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上的教学策略。抛锚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教学以及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抛锚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是“锚”的设计,即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市场营销策划学科与市场营销实践具有典型的情景依赖性特征,所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注重对中国企业现实营销问题的分析,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上坚持本土化原则。因此,抛锚教学策略是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的必然选择。抛锚教学策略在市场营销策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上。

1.案例分析中的应用。

在案例选择上,要以中国企业营销策划案例为主,涉及的行业尽量是学生所熟悉的,如饮料、手机、家电、IT产品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选择具有感染力与震撼力的营销策划事件来分析。在教学中,我们使用的“碧桂园营销策划”、“劲王野战饮料策划纪实”、“他或她:颠覆者的商业逻辑”等案例,都包含较高的创意技术,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带来深刻的启示,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2.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必须基于真实企业,最好以学校所在地城市的知名企业的实际营销问题为背景,来设计选题,尽量做到“真戏真做”。这样,学生对区域环境较为熟悉,实地调研也方

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出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三、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是将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的倡导者认为,对于某些复杂问题,学习者往往不能独立解决,只有通过与同伴或教师的讨论和交流,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对单个学习者的答案补充、修正,通过合作学习才能有效解决。在市场营销策划thldl.org.cn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合作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营销策划理论、方法、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案例谈论,个人的思考范围和经验是有限的,通过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范围内共享讨论结果,能使问题答案更加完整并富有创意,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往往是由一个项目团队共同完成的,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对市场做出深入分析,营销创意也只有在团队成员的讨论与碰撞中才能产生。在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分组。

案例讨论与课程设计都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每次上课人数不宜超过60人,分组不宜超过10组,小组规模以3-5人比较合适,小组成员可以男女搭配、不同性格的人搭配,形成互补的成员结构。

2.形成便于交流、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最好选择能够移动座椅的教室,各个小组围坐成圆形或半圆形,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同学之间可以通过交谈、眼神接触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身体动作分享感受和信息。

3.对小组及其成员的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小组绩效。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精神,为小组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增强小组成员凝聚力;根据小组成员特点分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轮流担当组长,轮流担当发布人和分析报告执笔人,增强小组成员的责任感;通过选出小组领导者,提高沟通效率等。通过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实现了更加充分的交流,知识与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领导与组织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人格,为同学积累了终身受用的团队工作经验,这些都是营销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素质。

四、开放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策划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实施开放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出学校,在分析企业策划案例和参与企业营销实战中领会、掌握、应用所学内容。具体来讲,就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开放教学。首先,可以请企业营销经理到学校讲课,讲授企业营销策划中的经验和教训,讲授市场营销策划实战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教师积极参加企业营销策划咨询服务,

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第三,在企业中建立课程教学基地,营销策划案例和课程设计的选题坚持开放性原则,尽量来源于企业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中要深入企业和市场中调研,为分析案例和制定营销策划方案收集资料。

第三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二、课时、学分 72学时、6学分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模具制造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模具的制造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时

项目一:

1、初步掌握导柱、导套、模座 具备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加工方法、模架组成零件的( 板 ) 的加工工艺。 工艺装备并制定其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加工

2、了解其他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力。 法。

项目二:

1、了解圆形凸模及非圆形凸模的加掌握并理解模具零件的各种机械加工方冲裁凸模的加工 工方法。

法,熟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 模块一

2、初步掌握成型磨削的加工工艺。

模具零件机械加工 项目三: 了解型孔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能够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各种机械加工凹模型孔的加工 范围。 方法。

1、了解型腔的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及项目四: 其适用范围。

型腔的加工

2、初步掌握型腔加工方法的合理选能够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各种机械加工用。

方法。

3、了解型腔的机械抛光。

1、了解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及特点。

2、了解影响电火花加工精度及生产

1、掌握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工作原理、特点

及其应用;项目一: 率的因素。

2、根据模具成型零件的特点,掌握电火电火花加工

3、初步掌握凹模型孔、型腔的电火模块二 花加工方法。

花成形加工的工艺并理解各种因素 对各

4、初步掌握电火花加工的操作知

种加工的质量影响。

模具零件识。

特种加工

1、了解线切割加工的特点及工作原

1、掌握线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理。 应用;

项目二:

2、初步掌握线切割加工的程序编制

2、根据模具成型零件的特点,掌握线切数控线切割加工 (3B 格式、 4B 格式、 ISO 代割加工的工艺并理解各种因素 对各种加码 ) 。 工的质量影响。

3、初步掌握线切割加工的操作技能。

1、初步掌握模架、凸模和凹模的装配方法。 项目一:

2、初步掌握冷冲模具总装配的工艺

1、掌握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分析与计算、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各种模具零件的冷冲模的装配 方法及装配过程中的检测与调试技固定方法;

术。

3、了解模具装配翻转机的应用及弯2 、掌握冷冲模的装配工艺和特点。 模块三 曲模、拉深模、级进模的装配特点。

1、初步掌握塑料模导柱、导套、型模具装配 芯、型腔、浇口套、推杆的装配方法。

1、掌握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分析与计算、间项目二:

2、初步掌握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方隙(壁厚)的控制方法、各种模具零件的塑料模的装配 法。

固定方法;

3、初步掌握塑料模具总装配的工艺2

方法及装配过程中的检测与调试技

、掌握塑料模的装配工艺和特点。术。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工具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工作台、台式钻床、砂轮机、台虎钳、普通车床、普通铣床、常用工量具、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曲柄压力机、注塑 成型机。

2、较高要求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3)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钳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钳工基础知识,钳工基本操作方法,装配基础知识,钳工工艺知识等,能较熟练掌握钳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了解机器的装配基本知识。本课程为机械类模具专业中级钳工所必修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时与学分 150学时、8学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钳工工作中所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掌握钳工基本知识。

2、学会钳工基本操作方法。

3、学会锉配工件。

4、掌握常用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钳工工艺和钳工技能练习的一体化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定位在“训练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其实用性的特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学习项目的选取采用将专业理论知识、工业知识融入相关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能反复学习,理解、熟悉基本理论,变枯燥学习为实际运用,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掌握钳工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目的。其编排上循序渐进,按任务驱动方式编定。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时

项目一: 钳工工作任务及其分类,钳工场地钳工入门知识 布局情况。

1、有关钳工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测量。

8 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钳工常用设备及保养,钳工安全文

2、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模块量练习 明生产知识。 一

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及选择钳工方法。

1、 熟悉钳工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种类基本项目二:金属切削掌握车刀主要切削角度的定义和及应用。 知识 8 基础知识 作用。了解切削力、切削热对切削

2、 掌握延长刀具寿命的方法。

的影响。

3、 熟悉切削液的作用、种类及应用。

1、掌握划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明确划线工具的种类。

2、正确使用分度头进行划线。

项目一:划线 掌握划线基准的选择方法。 8

3、掌握立体划线的方法(选修)。

了解分度头分度的计算方法。

4、掌握典型不规则工件的划线方法。

模块掌握錾子的种类及应用、切削角度

1、 掌握錾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项目二:錾削 2 二 对錾削的影响

2、 掌握錾削的方法。

钳工

1、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了解锉刀的组成、种类。 基本 项目三:锉削

2、掌握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 4 掌握锉刀的规格及选用。 操作

3、能把握正确的锉削速度。

知识

1、掌握锯削姿势、方法。

2、能对各种形体材料进行正确的锯削,操项目四: 了解手锯的组成。

作姿势正确,并能达到一定的锯削速度。 4 锯削 掌握锯条的规格及选用。

3、根据不同材料正确选用锯条,并能正确装夹。

4、熟悉有关锯削的废品分析和锯削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项目五:孔加工 了解麻花钻的组成及作用。

1、掌握麻花钻的刃磨方法。 明确切削部分的各种参数及对切

2、掌握各种孔的钻削加工方法。 削的影响。

3、掌握钻削时切削液的选择方法。 14 掌握钻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4、掌握扩、铰、锪孔的方法,并能正确选了解群钻的结构特点。 择刀具。 掌握螺纹基本知识。

项目六: 掌握攻螺纹工具及攻螺纹前底孔攻、套螺纹 直径的计算。

1、掌握攻螺纹方法

掌握套螺纹工具及套螺纹前圆杆

2、掌握套螺纹方法。

直径的计算。

项目七: 掌握弯形的概念和弯形时相关尺弯形与矫正 寸的计算方法。

1、掌握板料与管材弯形的方法。

掌握矫正的概念。

2、掌握各种材料的矫正方法。

项目八:铆接 了解铆接种类、铆接工具及应用

理解铆接工艺。

1、掌握铆接方法及铆接有关计算。

项目九: 粘接及锡焊 了解粘接及锡焊的工艺方法。

1、掌握粘接及手工锡焊方法。

2、常用焊剂的应用。

了解刮削的基本概念及刮削基本

1、掌握正确原始平板的循环刮削步骤。 项目十:刮削 知识。

2、能进行平面刮刀的刃磨。 了解刮刀的材料、种类、结构和平 面刮刀的尺寸及几何角度。

项目十一:研磨 了解研磨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

1、掌握磨料种类、应用及研磨工艺。 懂得研磨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正确的研磨方法。

1、按图纸的公差要求,正确掌握具有对称

度要求的工件加工和测量方法。

项目十二:锉配 掌握锉配的一些相关工艺知识。

2、熟练掌握锉、锯、钻的技能,并达到一掌握锉配的一般加工步骤。 定的加工精度。

3、 正确地检查修补各配合面的间隙,并

达到锉配要求。

模块项目一: 装配

三 基础知识 了解装配的作用、装配工艺过程。

了解装配工作的组织生产形式。

1、熟悉装配工艺过程。

4 部件 了解装配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装配 项目二:装配前的掌握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1、熟悉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知识 准备工作

懂得旋转件的平衡。

项目三:装配尺寸了解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规程。

1、 熟悉装配工艺规程。

链和装配方法 懂得装配方法。

2、掌握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3、掌握装配方法 项目四: 了解螺纹、键、销、过盈、管道连

1、固定连接装配 接的装配。

熟悉有关固定式装配。

理解装配技术要求。

2、 掌握装配工艺。

项目五: 了解传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和装配

1、熟悉传动机构装配。

传动机构装配 技术要求。 2.掌握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项目六:轴承和轴了解轴承种类、结构特点

承组的装配 懂得轴承和轴承组的装配方法。

1、 熟悉轴承和轴承组的装配。

2、 掌握滑动、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项目七:部件装配

2、熟悉普通机床主轴装配与检验。

检验

掌握普通机床主轴装配与检验

3、能够做到安全和文明操作。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中级钳工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力争做到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发挥学生对理论、实践的综合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工作台、钳工工具及量具、台式钻床、减速器。

2、较高要求:

各式钻床、各类钻床夹具、各类传动机构、卧式车床。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钳工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4)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模具工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选择的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专业课程。本教材对冲压工艺作了系统的阐述,介绍了冲压设备,冲裁工艺,弯曲工艺,拉深工艺及其他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具备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本课程为工具钳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52学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属板材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冲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冲压工艺过程与冲模结构原理的分析,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冲压工艺过程及冲模的装配调试。

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装配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课程难点:熟悉掌握冲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本要求:

1、掌握冲压成形原理,能分析板料成形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初步具有解决冲压件质量问题与从事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能力。

2、具有制定一般冲压件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的能力。 3、熟悉有关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冲压成形中工艺参数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方法。

4、能使用有关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项目一: 掌握冲压加工的基本概念 初识冲压加工 认识冲压模

模块项目二: 掌握分离 成型工序的种类 特点一 冲压加工工序 和应用

掌握进入冲压车间前的准备工作 冲压了解常用的冲压材料

掌握冲压前的准备工作 加工

了解开机操作的安全规程

了解常用冲压设备的种类和应用基本项目三: 学会下班前的维护工作 场合

知 识 冲压设备

掌握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

项目四: 掌握冲压加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冲压加工安全操作 要求

学时

2 项目一: 正确掌握冲裁模的结构特点 模块冲裁原理 理解模具冲裁过程 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冲裁模,二 掌握冲裁面特征

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 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冲裁冲裁

弯曲模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弯曲模在工艺项目二: 掌握冲裁模的常用分类方法 压力机的安装

与冲冲裁模的典型 掌握单工序模 复合模 极进模的掌握冲裁模在压力机的安装 裁模 结构 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学会分析冲裁间隙对制件的影响 掌握冲裁模的结构组成

弯曲变形过程分析。应力中性层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弯曲件弹项目一: 变的理论分析,影响弹变的因素,弯曲原理 提高弯曲件精度的方法。弯曲极限变形程度最小弯曲半径及其影模块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弯曲模,响因素。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三 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确定

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弯曲弯曲项目二: 掌握弯曲模的常用分类方法 模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弯曲模在压力掌握单工序弯曲模 复合弯曲模 工艺 弯曲模的典型结机的安装 构 连续弯曲模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把握好制件对弯曲模的工作零件的影响

项目三:

弯曲模工作零件掌握弯曲模间的间隙确定 凸凹模的结构 的圆角半径的确定

模块项目一: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过程。拉深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拉深模,四 拉深工艺 过程中起皱的原因、起皱的极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 限条件及防皱措施。拉深件毛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拉深拉深坯尺寸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拉模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艺 深极限变形程度拉深系数的含掌握拉深模在拉深机的安装

义、理论数据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好制件对拉深模的工作零件的影圆筒形件的拉深次数和工序间响

半成品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项目二: 掌握拉深模的典型结构和工作拉深模的典型结原理 构

项目三: 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拉深模工作零件拉深设备和压边装置的选用。的结构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特点及工艺设计要点。拉深工件辅助工序(润滑、退火、酸洗)。

模块项目一: 翻孔掌握翻孔的变形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拆装几副典型的成形五 工艺与模具 掌握典型翻孔模的结构 模,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 项目二:翻边工掌握翻边的变形特点 件的名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成形艺与模具 掌握典型翻边模的结构

了解成形模结构和工作原理

4 2

4 4 工艺 项目三:

胀形工艺与模具 掌握胀形的变形特点 掌握典型胀形模的结构

六、技能考核要求

1、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各以百分制计算,取加权数核算最终成绩。

2、通过学习和实训,并通过经省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中级钳工、中级数控车工应知、应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可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4、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室、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压力机,拆装工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及各种成形模具,台虎钳。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原则

(1) 以评促改: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2) 以评促建: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3)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4)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2、学习评价的方法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塑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大纲是依据模具专业教学要求而制定的。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见的塑料模具的成型工艺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独立地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合理地选择塑料成型设备,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成品质量和模具方面的技术问题,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本课程为工具钳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48学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

合理地选用塑料成型设备及根据成型设备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掌握模具加工的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正确地分析塑料制件质量,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工艺因素,提高改进措施;对美化的维修改进提出可行的方案。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少于二周的生产实习,授课中各部分内容必须十分重视现场教学,实验课程所学知识,应多布置大作业,让学时分阶段地进行综合系统训练。

2、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应指导学时深入钻研有关知识,广泛阅读有关技术资料,为此,学生应多准备有关的参考资料。

3、本课程的重点是注射模具设计与成型模具结构,难点在于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在授课中应引导学生抓住重心。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设计在模块一 项目一: 工业中的地位;塑料模具的分类;塑 绪论 料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怎样学好塑学会根据不同的制件选择塑料 塑料成料成型模具课;

学时2

形工艺

项目二: 塑料成型基础

塑料的特性与用途; 塑料的分类;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2 项目三:

塑料成型工艺与塑塑料成型原理与成型工艺特性; 料成型制件的工艺性 塑料制件的加工工艺性

项目一: 注射模具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注射成型模具结构及注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 射机 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

模块二 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

成型零件; 注射模 合模导向结构; 项目二: 推出结构; 注射模的结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温度调节系统;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项目一: 掌握压缩模结构和分类 压缩模结构及分类

压机参数的校核 模块三 项目二:

压缩模与压机的结构 国产压机的主要技术规范

压缩模 项目三: 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选择 压缩模成型零件设计 凸模与加料室的配合形式

项目一:

压注模分类及结构组成

项目二:

压注模零部件设计 项目三

浇注系统与此同时排气槽设计 项目一:

中空吹塑成型 项目二:

真空成型工艺 掌握压注模结构和分类

加料腔的结构 压柱的结构 加料腔尺寸的计算 主流道 排气槽

浇口位置的选择

中空吹塑成型模具的分类 特点与成型工艺和工艺参数 中空吹塑设备

真空成型工艺的特点和成型工艺 模具结构的设计

了解压注模结构 掌握压注模成型零件的加工

了解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 掌握成型零件合模导向结构 推出结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温度调节系统等零件的加工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了解压缩模结构 掌握压缩模成型零4 件的加工,掌握压缩模与压机的结构

4 2 2 2 2

了解气动成型模结构 掌握气动成型模工作零件的加工

2 2 模块四

压注模

模块五

气动成型模具 项目三: 压缩空气成型工艺和成型工艺 压缩空气成型工艺 压缩空气成型模具

六、技能考核要求

1、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各以百分制计算,取加权数核算最终成绩。

2、通过学习和实训,并通过经省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工具钳工应知、应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可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4、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室、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压力机,拆装工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及各种成形模具,台虎钳。

九、教学评价

1、学习评价的原则

(1) 以评促改: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2) 以评促建: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3) 以评促管: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4)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2、学习评价的方法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知识;编程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的编程及操作方法;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及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等难度的工件。

本课程为数控车(铣)操作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数控编程与操作知识和基本技能;工件检测与修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中等复杂零件。

2、会使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加工中等复杂零件。

3、会设定数控机床的刀具补偿参数和坐标参数。

4、会用各种工量具检测工件并有效控制工件的质量。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数控加工与检测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零件的加工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项目一:

模块一

数控预备知识 具 项目二: 编程基础知识 项目三: 护

模块项目一: 二 数控车床操作

数控车编项目二: 程与台阶轴的加工 操作 分析零件图的几何要素,掌握编程指令运用及对刀参数设置

知识目标

认识数控车床和车削用刀具、数控系统等

了解数控机床的坐标系,了解数控

技能目标

认识数控机床和刀铣床和铣削用刀具,以及自动换刀

1、认识数控系统面板

2、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

4 程序,掌握数控编程的数学运算方

1、仿真软件的使用 法

领会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按照安全故障排除

10 安全生产与机床维规程操作,了解机床的保养及常见

1、数控机床的日常保养和简单调整

2、操作数控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

4 认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熟悉基

1、数控车床手动操作;

本编程指令,了解数控加工的特点

2、掌握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数据参数的设置 及数控车床的结构

1、工、量、夹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简单轴类零件的方法,会合理使用相关车刀

3、掌握台阶轴的加工工艺制订和数控车床系统操作。

6 6 掌握圆弧加工编程坐标点的计算项目三: 方法及顺圆、逆圆的识别,了解绝

1、圆弧指令的编程和加工方法; 圆弧类零件加工 对值编程G90 与相对值编程G9

12、圆弧车刀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3、掌握合理的加工工艺制订方法;

的区别

项目四: 了解直径方式和半径方式编程,掌

1、调用子程序编程方法; 槽类零件加工 握调用子程序编程的指令格式及

2、合理的便用子程序编程; 调用子程序编程加工的范围

3、掌握切槽刀的使用方法;

项目五: 掌握端面切削循环及内(外)径循

1、G80/G81指令的编程方法; 轴类零件加工 环指令格式及加工特点

2、G80/G81指令的参数设置;

(固定循环)

3、掌握内(外)径切削循环和端面切削循环的加工方法;

1、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令的编程方法;

项目六: 掌握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的指令格式及内(外)径切削复合

2、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令的轴类零件加工 参数设置;

(复合循环) 循环的加工范围

3、掌握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

令的加工方法;

4、掌握加工工艺的制订;

项目七: 掌握螺纹切削指令格式、螺纹加工

1、螺纹切削指令G32/G82指令的编程方螺纹零件加工进刀量的设置、螺纹编程坐标值的

(G

32、G82) 计算方法

2、螺纹切削指令G32/G82指令参数设置

3、螺纹车刀的装刀与对刀方法 了解各轮廓编程指令的使用方法

1、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指令的编程方项目八: 综合零件的加工与合理运用,刀具补偿的设置,掌法

模块

(一) 握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的指令

2、零件的装夹定位,刀具的合理使用

3、零件尺寸精度的控制 二 格式

4、掌握加工工艺的制订方法

了解内孔加工与外圆加工编程的数控项目九:

1、内孔加工的方法及刀具的合理选用 车编综合零件的加工关系,掌握加工内径的大小计算选

2、内孔的编程与加工方法 程与

(二) 择内孔车刀大小的方法,及内螺纹

3、手动用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方法

操作 编程各坐标参数的计算方法

4、掌握螺纹的编程与加工方法

1、掌握相关刀具的合理选用与合理使用;了解所有轮廓加工编程指令的相

2、制订合理的加工工艺(关键在于两次装项目十: 夹两次加工)

综合零件的加工互关系及设计基准、定位基准、装

3、两次装夹工件要找准装夹基准保证形位

(三) 夹基准的概念,掌握坐标点的计算公差及工件的夹紧力

方法

4、掌握刀具补偿和设置好进给参数的操作方法,控制好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模块项目一: 分析零件图及常用数学运算,能使

1、会正确使用平口钳装夹工件;

6 6 三 平面类凸廓零件

加工 用刀具补偿指令,掌握程序的编制

2、会合理使用相关刀具;

3、掌握凸廓零件加工工艺和数控铣床操作 数控能熟练使用刀具补偿指令,进一步

1、正确使用平口钳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 铣编项目二: 了解并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

2、会合理使用相关刀具

程与太极图案加工 程序

3、会灵活应用刀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技能训练 项目三: 掌握坐标偏转指令及使用,了解镜

1、掌握直沟槽、圆弧槽加工方法; 直沟槽、圆弧槽 向加工命令及直沟槽、圆弧槽加工

2、掌握直沟槽、圆弧槽尺寸测量及精度控加工 工艺制定方法

制方法

能熟练选择钻孔、铰孔及加工简单项目四: 型腔所需的刀具及夹具,掌握简单

1、掌握外轮廓和铣孔的精度控制方法;

零件综合加工

(一) 型腔的工艺知识及切削用量的选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择、台阶工件轮廓的加工工艺制订

3、掌握z轴设定器的使用方法。

与程序编制

能熟练选择加工简单型腔和外轮

1、掌握外轮廓和型腔的精度控制方法;

项目五: 廓所需的刀具及夹具,并运用旋转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零件综合加工

(二) 指令 G68,掌握轮廓类和型腔类加

3、掌握z轴设定器的使用方法。

工工艺制订及程序编制

项目六: 掌握工、量、刀具的选择,熟练孔

1、掌握外轮廓和孔的精度控制方法;

零件综合加工

(三) 加工固定循环指令及轮廓类和孔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类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

3、能熟练操作数控铣床。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中级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6 6

6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台、钳工工具、普通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

2、较高要求

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3)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第四篇:会计专业2012年企业对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反馈意见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质量反馈

工商系 财经教研室

1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会计核心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要以会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线,强调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对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会计职业标准;要充分考虑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由此我院财经教研室会计专业将《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六门课程设定为专业核心课程。

2 企业对核心课程质量反馈意见

我院对包括中诚信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合作企业进行调研,通过文件调查、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要求企业对我院会计专业核心企业提意见,给建议。大多数企业表示我院设定的会计核心课较合理,均为日常工作中的基础,作为一位职业会计人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也针对我院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2.1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

大部分企业都反映刚毕业的会计学生普通对实务操作较为陌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上手独立进行操作。以税务操作为例,应届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对抄税、报税、买票、开票这些作为简单的操作都需要老会计手把手教学。从中反映出在核心教学中,学校的实践教学与岗位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院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2.2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色教学

大部分受访企业均表示我院会计教学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教学。我院设定的六门核心课程都是围绕新会计准则进行,而新会计准则是针对上市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鼓励执行,而非强制执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企业的特点,其日常的财务的工作更为琐碎灵活。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教材中的一些章节,例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这些章节对中小企业的日常工作基本不涉及,因为受访企

业均提出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日后就业方向,针对中小企业能用得上的知识较强巩固,对于一些用不上的理论,减少教学时间。

3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措施

3.1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完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业务为载体,按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开展项目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整体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2)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与实训基地及各中小型企业加强紧密合作,包括合作开发教材、合作建设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互派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及培训任务、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等。

3.2 加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企业实践、学术交流和学历学位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对专业课教师每年要有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以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训练的能力;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国内职教水平高、有特色的院校进行访问、学术交流和学历学位进修,以此培养一批各有所长的专业骨干教师。

(2)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一批会计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能学到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3)通过加强教研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学服务能力。科研工作的重点是专业与课程改革、特色教材、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等教改项目及应用技术研究。同时建立科研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科研素质和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

(4)在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下,带动专业群内高素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参与专业群中其它专业的相关教学活动,将特色建设专业的教

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广到其它专业教学活动中来,带动专业群内相关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3 突出本专业侧重面向中小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1)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突出为中小企业培养以会计核算能力为主的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训的监督管理,提高实训效果。

(2)开发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工学结合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核心,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结合会计主要岗位设置模块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要求对原有传统教材进行整合。因此,课程内容的整合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在课程内涵上进一步研究开发,使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为能更针对中小企业岗位服务。由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相关教材的内容也比较固定,而课程整合是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改革,这就要求根据整合后课程的特点,努力开发校本教材,满足课程整合的需要。目前,教学中已开发的教材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和《会计英语》,其他相关教材的编写也在积极组织中。

《基础会计》课程是以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培养学生掌握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根据财会职业岗位群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按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企业财产的清查———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体现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岗位、记账岗位、报表岗位等的基本规范和任职要求。基于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教材应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特色,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根据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考核方案。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课程整合时,探索会计岗位模块化教学模式,按实践工作岗位设置财产物资会计岗位实务、职工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实务、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实务等教学模块,教学中模拟岗位核算实务,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课堂讲授与操作训练同步。

另外,当前企业会计岗位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报税、纳税,税收与会计工作联系紧密。从企业及毕业生反馈回的信息来看,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是企业财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税收类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而目前税法课偏重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税务会计课侧重会计处理,《纳税会计》课程是对《税收》与《税务会计》的整合,重点介绍税收法规、企业纳税申报的基本程序及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等,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3.4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会计又是一种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注意到了实践教学,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仍缺乏合理安排。高职会计专业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如我院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原理论教学时间持续两个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后集中两周完成,教学实施的结果仍偏重于理论教学。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难以适应具体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时,大力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积极实施模块化实训教学,树立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将课内实践、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渗透实践课程于现有教学计划。在实践中,对会计专业采用“三层双轨递进式”的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其中“三层”是指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双轨”是指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递进式”是指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分阶段达成课程预期目标。通过“会计循环实训—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软件操作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商务情景实战训练—顶岗实习”等十个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这种按不同课程目标要求分层次、分阶段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相互配套、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4 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几个方法

4.1 进一步完善实训环境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上岗实习一直以来就是实践教学的瓶颈,模拟成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高

职会计专业应进一步完善实训环境,积极营造现代化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环境,努力实现校企同步核算,更好地实现实践课程整合的目标。

4.2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课程整合的质量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复杂,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泛,并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课本知识,教学环节也是传统的回顾旧课、引入新内容、开始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传统模式,整合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精讲多练,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此外,还要鼓励并规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每年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参加会计实务工作或进行社会调查,并将其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确保教师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保证课程整合的质量。

4.3 实施动态的课程评价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学生学习几个部分。必须吸纳和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必须落实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待遇,建立可持续的评价机制,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的质量。其首要问题是采用符合高职教育性质与特点的课程评价标准,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机多元整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的能力要素应采用最适合的、相关的评价方法,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覆盖相关多种能力要素,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的评价。同时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另外,要注重毕业生跟踪调查,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课程整合。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而且他们也比较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容易发现缺陷和问题,所以认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反馈回的信息科学地展开分析,将有效地促进课程整合。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应诚邀各行业会计专家、骨干及注册会计师等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让他们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整合。

第五篇:建筑专业钢结构安装课程知识重点1

1、 钢材表面处理有哪些方法?

答:摩擦面处理是链接节点处的钢材表面进行加工,一般有喷砂、喷丸、酸洗、砂轮打磨等, 喷砂是用干燥的石英砂,喷丸是用钢丸,处理后的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较高,酸洗是用18%的硫酸洗再用清水洗砂轮打磨是用电动砂轮打磨。

2、 钢材焊接按方位分为哪几种?哪种质量最好?

答:按方位分平焊、立焊、横焊、仰焊,其中平焊最好、仰焊最差。

按被接的方位分平接、搭接、T形接、角接。

3、 E55含义是什么?

答:E55是该焊条的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是55kgf/mm2。

4、 Q235-Q2

35、Q345-Q3

45、Q235-Q3

45、Q390-Q420焊接各采用什么型号焊条? 答:E

43、E50、E50、E55

5、 钢结构组装有哪些方法?

答:地样法、仿形复制装配法、立装、卧装、胎模装配法。

6、 钢材切割有哪些方法?

答:钢材下料切割方法有剪切、冲切、钜切、气割等。

7、 制孔方法有哪些?

答:制孔通常有钻孔和冲孔。

8、 简述钢结构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答:放样和号料、切割、矫正和成型、边缘加工、制孔、组装、表面处理等。

9、 钢结构加工制作生产场地布置原则?

答:根据流水顺序安排生产场地,尽量减少运输量,避免倒流水;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安排操作面积,以保证操作安全并要保证材料和零件的堆放场地;保证成品能顺利运出;有利供电、供气、照明线路的布置;加工设备布置要考虑留有一定间距,以便操作和堆放材料等。

10、 生产工号的划分应注意那几点?

答:(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一张图纸上的构件宜安排在同一生产工号中加工;(2)、相同构件或加工方法相同的构件宜放在同一生产工号中加工;(3)、工程量较大工程划分生产工号时要考虑施工顺序,先安装的构件要优先安排加工;(4)、同一生产工号中的构件数量不要过多。

11、 简述技术交底准备的内容?

12、 简述图纸审核的主要内容?

答: (1)、设计文件是否齐全,(2)、构件的几何尺寸是否标注齐全,(3)、相关构件的尺寸是否正确(4)、节点是否清楚(5)构件之间的连接形式是否合理,(6)、标题栏内构件的数量是否符合工程总数量,(7)、加工符号、焊缝符号是否齐全(8)、标注方法是否符合规定,(9)、本单位是否满足图纸上的技术要求等。

13、 简述设计图与施工详图的区别?

答:设计图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工艺、建筑要求及初步设计等,并经施工设计方案与计算等工作而编制的施工设计图;(2)目的、深度及内容仅为编制详图提供依据;(3)由设计单位编制;(4)图纸表示简明、数量少;(5)图纸一般包括:设计总说明与布置图、构件图、节点图、钢材订货表。施工详图具有以下特征:(1)直接根据设计图编制的工厂施工及安装

的施工用图;(2)目的为直接供制造、加工及安装的施工用图;(3)一般应由制造厂或施工单位编制;(4)图纸表示详细,数量多;(5)图纸内容包括:构件安装布置图及构件详图。

14、 摩擦型、剪压型高强螺栓工作方式是什么?各自对连接板有何要求?

15、 I 类、II 类孔含义?

答:I类孔是精制螺栓孔(A、B级螺栓孔);II类孔是普通螺栓孔(C级螺栓孔)。

16、 4.6级,8.8级,10.9级各为什么螺栓,10.9级含义是什么?

答:4.6级为普通螺栓。8.8级10.9级为高强度螺栓。“10.9级”表示螺栓抗拉强度为

17、 减少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哪些?

答:(1)合理焊缝设计:控制焊缝的高度 减少焊缝数量 合理安排焊缝位置 尽量避免焊缝过分集中成交叉 减少厚度方向受理情况(2)合理工艺措施:合理的焊接顺序(受力最大的部位先焊,先焊收缩最大的焊缝) 施加反变形 锤击或碾压焊缝 焊前预热焊后加热到600度缓慢冷却。

18、 当斜对接焊缝倾角为多少时,可认为与母材等强,不用计算?

答:当斜焊缝与作用力的夹角θ符号tanθ≤1.5θ≤56,其强度超过母材不作计算。

19、 焊缝质量检验方法有哪些?

一、

二、三级焊缝无损检验有何要求?

答:外部观察,有超声波和射线探伤。三级检验项目规定只对全部焊缝做外观检查,即检验焊缝实际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和有无看见裂纹、咬边、气孔等缺陷;一级和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检验,当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

20、 焊缝缺陷有哪些?

答:焊缝尺寸偏差;咬边;弧坑,起坑或落弧处焊缝所形成的凹坑;未熔合,指焊条熔融金属与母材之间局部未熔合;母材被烧穿;气孔;非金属夹渣;裂纹。

21、 钢结构常用焊接方法有哪些?

答:电弧焊(手动电弧焊、自动(半自动)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电阻焊和气焊。

22、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哪些?

答:焊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23、 钢材验收的项目有哪些?

答:(1)钢材的品种和数量是否与订单一致(2)钢材的质量保证书是否与钢材上打印的记号相符(3)核对钢材的规格尺寸,测量钢材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尤其是钢材厚度的偏差(4)钢材表面质量检验,表面不允许有结疤、裂纹、折叠和分层等缺陷,钢材表面的锈蚀深度不得超过其厚度负偏差值的一半,有以上问题的钢材应另行堆放,以便研究处理。

24、 —200*20,L125*8,I20a、C32a、φ180*

8、HW400*400*10*14,TW400*200*10*12

含义?

答:钢板的宽度是200mm,厚度是20mm。肢宽是125mm,肢厚是8mm的等边角钢。截面高度为200mm,腹板厚度为a类的普通工字钢。截面高度为320mm,腹板厚度为a类的普通槽钢。外经为180mm壁厚为9mm的钢管。高度为400mm,宽度为400mm,腹板厚度为翼缘厚度为12mm的宽型T型钢。

25、 45Mn2SiQ235B.b含义?

答:含碳为0.45%,MnSi的含量在1.5-2.5%以下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质量等级为B级屈服强度为235的半镇静钢。

26、 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牌号有哪些?

答:碳素结构钢有:Q19

5、Q

215、Q2

35、Q2

55、、Q27

5低合金高强度钢有:

27、 防止脆断的方法有哪些?

答:

1、合理设计(不刻意选高强度钢材 构造设计要合理 合理的连接方式)

2、正确制作

3、合理使用(不随意改变用途 不随意增加荷载 维护和保养)。

28、 简述钢材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答:c是决定钢材的性能的主要元素, 随c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增大,但塑性和韧性降低,同时钢的冷弯性能和焊接性能降低。Sihe Mn是钢的有利元素,Si是脱氧剂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Mn也是脱氧剂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还能消除S、O对钢材的影响;但硅和锰都要控制,避免对钢材产生其他不利影响。硫和磷但是钢种有害的元素,硫使钢材产生热脆现象,磷可提高强度但降低塑性和韧性。低合金结构钢的合金元素以Mn、V、Nb、性、耐磨性等性能,可焊性不利。也可加入稀有元素可改善综合性能。

29、 钢材是否各向同体性如果不是,为什么?

答:不是。钢材在热轧时,接近各向同性体,也导致产生一定的各向异性沿轧制方向的受力性能较好,而且垂直于轧制方向(厚度方向)的钢材性能较弱,所以不是各向同性体。

30、 简述对钢材原材加工有那几种,各自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答:

1、冷加工

2、热加工

3、热处理。

31、 简述淬火,回火的区别,钢材经回火后性能如何变化?

32、 简述钢结构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

答:有门式刚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网架结构,索膜结构。

33、 简述钢结构的优点、缺点?

答:(1)强度高、重量轻(2)材质均匀(3)塑性、韧性好(4)工业化程度高(5)拆迁方便(6)密闭性好(7)耐腐蚀性差(8)耐火性差。

34、 画出均布荷载下无铰、两铰、三铰刚架的弯矩图形状?

35、 简述门式刚架结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答:无铰(全部为刚接)、两铰(两个柱脚为刚接)、三铰(两个柱脚为刚接)。

36、 简述排架,框架,刚架结构的区别?

答:排架:梁与柱为铰接,柱与基础为刚接,柱梁可为不同种材料

框架:多层多跨结构,;梁柱为刚接,柱与基础为刚接 刚架:单层的框架结构,梁柱为刚接。

37、

某H型钢梁,焊接横向加劲肋后,出现变形,如何处理?

38、

39、 一倒T形钢切口焊弯成如图形状,计算切口宽度(两侧泛宽)、及长度。 例7-2P124

某H型钢梁,焊接后变形如图,如何处理? 答:加热处理。哪边凸加工哪边。

上一篇:怎样能在广州买房下一篇:怎样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