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2024-05-15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通用6篇)

篇1: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摘要】:微电影是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网络为依托和以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为表达方式,与传统广告传播方式不同,拥有社交和视频双重特点的微电影,创新性的开启了视频广告的传播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广告传播上的优势,结合新时期微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地挖掘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

广告效果

效果

视频业务的发展,微电影的灵活性、投资风险的可控性、成本低、享有主动权较大等优点日益凸现。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促使媒体不断改变为以最短的时间给予人们最多的信息,微电影这种灵活性、免费性和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在这种环境下,微电影顺应时代而生。

一、微电影理念

何为微电影?微电影其实就是那些相对于电影而言,只是一个短短的视频,但是却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情感或讲述了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诉求式、煽动式和说教式的传统硬广告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微时代”,人们更需要灵活、软性和更容易被接受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顺应时代,成为广告传播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相对传统硬广告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微电影通过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将产品与电影情节巧妙结合,以博得观众对品牌的认同感。

2010年末,被称为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注意带动大众情感的同时灌输了自己的品牌理念,赢得了品牌传播的成功。这个微电影中使汽车的特点和汽车的品牌的理念使得卡迪拉克从那时候开始真正在中国的市场上受到了广大关注,人们的心理被深深抓住了,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这个品牌,并去购买它,不得不说这个微电影是很成功的。

2012年至2013年出现的微电影《青春期》三部曲,给我们讲述了三个连贯的小故事,男主角的动情的演出勾住了广大观众的眼球,这个微电影就是主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要把握住我们的青春,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这属于我们的时光,不能让它就这样逝去,我们要从中得到什么,又或者从中感悟什么。这几部微电影在动情的故事中融入了它的思想中心,从而使得观众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共鸣。其次,这些微电影中还融入了很多品牌,他们利用这个微电影来做广告,无疑使很成功的,一个成功的载体比更多的媒体更让人容易接受。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

微电影作为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使大众得到优异的视听体验,易于接受品牌理念,迅速建立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区别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也有一定的商业痕迹,但其用心的制作更能打动人心,作为一种“成功进行商业传播的网络电影”,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便捷的传播方式

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具有创意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广告的播放平台与传播手段。截止2013,中国网名数量达到9.6亿,网络视频用户达7.78亿,这些视频用户平均每日观看两个小时的视频;同样,截止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高达10亿,60%的用户会选择用手机观看视频,微电影充分把握了当前媒介的移动性和碎片化趋势,与网络紧密结合,传播方式快捷。另外,微电影重在短小精悍,富有创意,促使受众转发分享,这种类似于网络病毒营销的方式进一步地达到了广告传播和强化品牌的效果。随着这些工具的不断发展,微电影将会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从中可以很简单的获得微电影的信息,并且感悟到其中的深刻道理,这无疑会推动微电影的不断发展。

2、低廉的运营成本

传统广告主要投放在电视或植入电影,投放费是媒介中最高的,而微电影制作门槛相对较低。首先,对摄影器材要求低,普通摄影器材即能拍摄出有创意的电影情节;其次,投入资金较少,传统的电影和广告需要上千万甚至更多的投入资金,而微电影制作简单,只需要投放在网页上,成本比较低;第三,微电影制作周期较短,耗费时间少,省去了庞大的制作发行阶段的投资。低廉的运营成本缩减了品牌的促销费用,为产品的宣传节省了成本和支出。

3、软性的宣传方式

广告传播的最好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这种悄然感化的最大特点是使受众心悦诚服,不会产生品牌的心理拒绝。微电影从制作之初就区别于传统广告的生硬传播方式,采用更加柔和的软性化宣传方式,通过电影情节打动受众,观众有了情感沟通,建立了品牌的信任。据微电影行业数据显示,89.6%的受众愿意接受微电影广告,8.9%的受众表示对微电影播放区的文字广告并不反感。微电影以其软性化的传播方式,开创了新的广告传播模式,为品牌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微电影需要的就是它的这种特有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道理,理解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这种方式是更让人容易接受的,比起那些硬生生的塞要好的多得多。

三、微电影广告传播的效果分析

1、准确定位受众,挖掘广告市场

准确的定位是有效进行微电影广告传播、进一步挖掘市场的必要前提,微电影是新媒体的产物,其目标性人物以年轻人为主,因此,在编剧、广告传播的方式上要紧跟群体的需求,对客户群的喜好偏爱做出一系列评估,进一步打造个性化传播。新浪微博的宣传微电影《李娜大战鹅地神》就是借助李娜在年轻用户中的影响力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新浪微博。

2、整合传播渠道,正确把握宣传方式

微电影通过网络、移动手机等媒体进行传播,受众群体接触新媒体碎片化,将传播微电影的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数据显示,预测2014年我国手机网名用户会达到一个空前的数量,这个数字将会超过我国的电脑网民,未来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将会冲击传统的电视媒体,微电影传播应顺应这一趋势,将发展平台扩展到互联网和其他数字终端,正确把握营销方式,有效整合各个传播渠道。

3、表现品牌核心理念,深度整合娱乐与广告

微电影的主要特征就是将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微电影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于广告传播来说,微电影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热点,受众大范围地关注品牌的价值和内涵,企业则会更好地打造品牌的理念,这样更加有效地带动了观众的情感。另外,就微电影的推广而言,微电影多在视频网站播出,大众需要在娱乐的同时接受企业的品牌信息,因此,微电影必须将娱乐与广告深度结合,表现品牌的核心理念。

四、总结 微电影的成功不仅顺应了全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方式,也为广告传播行业开辟了新天地,这将成为广告传播的心趋势。只有准确定位受众,挖掘微电影内涵,才能打开微电影广告传播更广阔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并且更好的了解他们,这样我们才能通过自己的能力使微电影得到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浮躁.新华日报,2011-05-08.3、肖媛媛.新闻传播.2012年第9期

广告效果分析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班级: 10广告一班

学号: 20101001137 姓名: 袁颖

篇2: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论 文 题 目 如何提高微电影传播效果及其策略

学生专业班级 广告学专业班

学生姓名(学号)

课 程 名 称 广告策划

完 成 时 间 2012年5月8日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如何提高微电影传播效果及其策略

【摘要】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引发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2011年和2012年至今,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本文将对其发展现状、优势及其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和观点。【关键词】微电影 现状 传播效果 策略

前 言

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已经很少有人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的形式特征有三: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电影针对新媒体用户的碎片时间,时长一般在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之间。零散时间承载信息有限,拍摄周期只需几天至数周。微电影可以专业打造也可草根原创,大多数作品所需投资仅数万元,除采用明星阵容的情况。

二、微电影现状

如今,80、90后是视频网站的核心用户,这批网络群体有着自己的生活需求:快节奏的步伐使他们没有时间观看完整的一部电影;无聊的业余生活需要感动滋润;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因此,“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等特点快速被网友所接受。

“短短10多分钟,单一的人物和场景却包含感动人心的力量。”时下年轻人通常习惯睡前一两部微电影当作“睡前故事”,这也催生了微电影的巨大需求量和发展前景。

时下,微电影异常火爆,自身具有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微电影的优势

微电影之所以火,就是中国广告业发达,受众传播越来越依靠网络渠道,同时就是广告主对广告效应的追求,尤其在投入与效益比上,更加对微电影情有独钟。微电影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发行方式相对简单

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一是投入资金低,相比于传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资金,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制作成本低得多;二是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不需要高清摄像机或者DV,只需要一部单反相机或者iPhone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同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导演和演员更易空出档期进行拍摄,尤其是对于名导和名演员,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而相比传统电影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微电影的制作发行也相对简单,目前主要通过网络发行。

(二)互动性、开放性、娱乐性强

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只要你有兴趣、有想法,就可以写剧本、当演员、当导演,制作自己的微电影,人人皆可参与,而每一个人的评论和转发也参与到了微电影的宣传过程中。

(三)创作环境自由,表达机会更多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更易于新锐导演和演员电影理念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人提供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的执著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天才想象必将带来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而微电影的创作也为年轻导演今后的电影之路积累了经验,这也将改变中国电影的面貌,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四)广告植入更灵活

网络电影和广告植入相结合,可以从创作之初便结合广告元素进行创作,改变了以往影视作品创作后期广告硬性植入从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而播出平台也能收获巨大的点击量以及广告收益,“可以做到让投资人、媒体、创作者、观众四方得利”。

四、微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但是微电影的现状却远不如微博发展的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微电影的盈利问题

现在的微电影界,可以盈利的应该还是寥寥无几,因为还只是个开始,就像网络广告刚发展的时候一样,新兴事物总需要去打开这个市场才行,另外就是模式,微电影的模式除了常规的广告植入和赞助商鸣谢以外,其他的方式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在广告投放选择上商家也会选择性的去投放广告,到底是投入到

常规电影还是网络微电影中,而这最终决定权就在于谁的性价比高,微电影取胜的衡量标准就是他的受众,也就是网络点击率,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他的宣传问题。

(二)微电影宣传推广问题

常规电影都有大的投入,所以报纸啊电视台的报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公关稿可以召开新片发布会等方式,只要宣传出去,然后进入影院就会有他的观众。而这也是网络微电影所缺乏的。因为微电影本身的投入并不大,少则上千多则数万即可。所以在宣传推广上就成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像之前火遍网络的微电影《小悦悦微电影》一样,找著名网络推手青春弘志操刀执行,几乎一夜之间就占尽了各大网络媒体头条,一周内吸引了近千万点击,但是毕竟这样的网络推手有限,不可能每部电影他都有时间推。而采取传统宣传方式,比如报纸广告等,费用又过于太高,所以,怎么样宣传推广微电影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微电影的内容质量

由于微电影投资少门槛低,所以就导致了这个圈子的鱼龙混杂,当然,以后市场发展起来以后,那些不正规的不专业的还是会淘汰掉,但目前来说,还是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微电影的内容质量就会受到很多影响了。无论是剧本还是导演,或者还是后期制作,不同的水平打造出不同的作品,而低水平打造出来的作品必然会为微电影市场带来负面效应。

五、微电影要采取的策略

(一)会讲故事,内容为王

如果说传统电影强调意义,那么微电影则侧重于趣味性,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这就对微电影的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容上不仅要新鲜有趣,而且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适当采用较为诙谐的网络语言。

不要为了契合品牌理念,编造“不真实”的故事。微电影因其长度,通常会以一个故事为主体。但是,如果一个故事编造偏离人们对生活或梦想的判断,就只能起到负面效果。以恶搞和纯粹要曝光的广告除外。

(二)打造微电影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各大网站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向,可以走高端精良制作的“大片”路线,也可以选择亲近平民的“草根”路线;可以拍单集的电影,也可以拍系列的网络剧;可以以校园爱情、星座为主题,也可以采用旅行、城市的话题。业界的新浪、优酷、网易、奇艺等网站已率先走上了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微电影是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大众品牌消费的今天,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微电影品牌的塑造尤为重要,品牌效应将带来更长远的收益。可以打造网站自身的品牌,如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优酷出品”、“奇艺出品”,也可以利用明星、导演的品牌效应,还可以通过改编微小说、畅销书、名著来形成品牌效应。

(三)丰富微电影类型,培养微电影人才

目前出品的微电影,以剧情片、爱情片、喜剧片为主,话题也多集中在青春、爱情、梦想、亲情等方面,而微电影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在影片类型上进行多种尝试,如纪录片、动画片、音乐片等。公益微电影、院线电影番外篇也应成为新类型的思路。

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到导演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特别是品牌营销类的微电影,要求创作人员兼具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各大网站和企业要通过电影大赛、影人计划、微电影节等平台发掘新人,培养微电影人才。

(四)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走产业化道路

由于微电影时长的局限,要想收到好的传播效果,在制作上可借鉴美剧边拍边播的模式,即采用预告片、正片、花絮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看到预告片后先产生兴趣和期待,同时也可根据观众反馈及时调整拍摄内容。在平台选择上,要利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传播,一是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二是通过设置奖品等形式鼓励网友转发,扩大微电影的人际传播。

微电影要实现规模盈利,就要走产业化道路,使获利方式更加多元。除了依靠广告、点击率外,还可开拓周边产品、微电影版权、艺人经纪、微电影节等获利渠道。同时,还应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结 论

微电影热潮席卷网络,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微电影以独特的方式吸引了网民的高度关注。

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推陈出新,微电影才能健康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3:“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一、微电影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 诉求式、煽动式和说教式的传统硬广告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微时代”, 人们更需要灵活、软性和更容易被接受的广告传播方式, 微电影顺应时代, 成为广告传播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 微电影相对传统硬广告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 微电影通过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将产品与电影情节巧妙结合, 以博得观众对品牌的认同感。2010年末, 被称为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注意带动大众情感的同时灌输了自己的品牌理念, 赢得了品牌传播的成功。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

微电影作为新的广告传播方式, 使大众得到优异的视听体验, 易于接受品牌理念, 迅速建立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区别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 微电影也有一定的商业痕迹, 但其用心的制作更能打动人心, 作为一种“成功进行商业传播的网络电影”, 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 便捷化传播方式

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 除了具有创意性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广告的播放平台与传播手段。截至2011年,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3亿, 网络视频用户达2.94亿, 这些视频用户平均每日观看两个小时的视频;同样, 截至2011年, 中国手机用户高达6.5亿, 40%的用户会选择用手机观看视频, 微电影充分把握了当前媒介的移动性和碎片化趋势, 与网络紧密结合, 传播方式快捷。另外, 微电影重在短小精悍, 富有创意, 促使受众转发分享, 这种类似于网络病毒营销的方式进一步地达到了广告传播和强化品牌的效果。

2. 低廉化运营成本

传统广告主要投放在电视或植入电影, 投放费是媒介中最高的, 而微电影制作门槛相对较低。首先, 对摄影器材要求低, 普通摄影器材即能拍摄出有创意的电影情节;其次, 投入资金较少, 传统的电影和广告需要上千万甚至更多的投入资金, 而微电影制作简单, 只需要投放在网页上, 成本比较低;第三, 微电影制作周期较短, 耗费时间少, 省去了庞大了制作发行阶段的投资。低廉的运营成本缩减了品牌的促销费用, 为产品的宣传节省了成本和支出。

3. 软性化宣传方式

广告传播的最好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 这种悄然感化的最大特点是使受众心悦诚服, 不会产生品牌的心理拒绝。微电影从制作之初就区别于传统广告的生硬传播方式, 采用更加柔和的软性化宣传方式, 通过电影情节打动受众, 观众有了情感沟通, 建立了品牌的信任。据微电影行业数据显示, 89.6%的受众愿意接受微电影广告, 8.9%的受众表示对微电影播放区的文字广告并不反感。微电影以其软性化的传播方式, 开创了新的广告传播模式, 为品牌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1. 准确定位受众, 挖掘广告市场

准确的定位是有效进行微电影广告传播、进一步挖掘市场的必要前提, 微电影是新媒体的产物, 其目标性人物以年轻人为主, 因此, 在编剧、广告传播的方式上要紧跟群体的需求, 对客户群的喜好偏爱做出一系列评估, 进一步打造个性化传播。新浪微博的宣传微电影《李娜大战鹅地神》就是借助李娜在年轻用户中的影响力进行宣传,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新浪微博。

2. 整合传播渠道, 正确把握宣传方式

微电影通过网络、移动手机等新媒体进行传播, 受众群体接触新媒体碎片化, 将传播微电影的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 对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数据显示, 预测2013年我国手机网民将达到7.2亿, 这个数字将会超过我国的电脑网民, 未来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将会冲击传统的电视媒体, 微电影传播应顺应这一趋势, 将发展平台扩展到互联网和其他数字终端, 正确把握营销方式, 有效整合各个传播渠道。

3. 表现品牌核心理念, 深度整合娱乐与广告

微电影的主要特征就是将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微电影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于广告传播来说, 微电影是一种工具, 也是一种热点, 受众大范围地关注品牌的价值和内涵, 企业则会更好地打造品牌的理念, 这样更加有效地带动了观众的情感。另外, 就微电影的推广而言, 微电影多在视频网站播出, 大众需要在娱乐的同时接受企业的品牌信息, 因此, 微电影必须将娱乐与广告深度结合, 表现品牌的核心理念。

微电影的成功不仅顺应了全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方式, 也为广告传播行业开辟了新天地, 这将成为广告传播的新趋势。只有准确定位受众, 挖掘微电影内涵, 才能打开微电影广告传播更广阔的天地。■

摘要:微电影是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 以网络为依托和以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为表达方式, 与传统广告传播方式不同, 拥有社交和视频双重特点的微电影, 创新性的开启了视频广告的传播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广告传播上的优势, 结合新时期微电影的发展, 进一步地挖掘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第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作为广告营销手段,微电影的传播效应不能仅以电影本身的创意质量和表现质量来衡量,而应立足于数字化时代全媒体的传播语境,从传播流程的角度对其营销运作进行考量。本文力图从生产与消费的复合、多媒体表现手段的综合、传播渠道与终端的融合、内在支持点的整合四个方面探讨全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全媒体 传播策略

一、微电影广告传播效应的考量

微电影,也称广告电影,“电影”“广告”和“微”是这个概念构成的三个关键要素。首先,微电影必须具备完整的电影叙事结构;其次,微电影生产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对产品或服务的宣传、对企业与品牌形象的塑造;再者,微电影的播放时间短,一般为30秒至5分钟左右,它可以在电脑、手机和其他一切兼容无线移动功能的视频设备上播放,满足受众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的传播需求。

与电影植入广告相比,微电影改变了广告在电影这个内容平台中只能隐性植入的从属地位,将二者置于重合的界限关系,电影就是广告,广告就是电影。在微电影中,情节构思、叙述方式、人物关系、场景与演员造型、音乐等元素皆围绕着品牌要实现的广告目标而展开,广告是本体,电影是载体。这种重合式的关系定位超越了电影植入广告对产品外观、品牌标识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展现,可以让品牌在微电影中与受众达成深度交流。同时,这种重合式的关系定位改变了电影中品牌与受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电影植入广告里,电影是本体,广告这一外在元素往往因为破坏了情节的连贯性、氛围的自然性而引起受众的反感,进而影响品牌与受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在微电影中,场景、人物、音乐等诸种表现元素都是围绕着广告目标精心选择、巧妙构思后而呈现出的视听映像,广告主的宣传诉求与制作方的创意构想被系统整合,这种一体同位的关系使受众欣赏体验的完整性得到尊重,品牌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在电影植入广告市场因监管缺失、过度植入而日现疲软时,微电影的上述优势逐渐被广告商重视。仅2011年就有凯迪拉克《一触即发》《66号公路》、路虎《极光之城》、益达“酸甜苦辣”系列、中华牙膏《狮吼达人》《会笑的画笔》《爱的相亲季》等多部微电影出现并引起强烈反响,带来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相对于电影植入广告,微电影广告能更为出色地诠释广告诉求,但作为一种广告营销手段,微电影的传播效应不能仅仅以广告创意质量与表现质量来衡量,还应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1.微电影广告是否引起了目标受众的注意;2.微电影广告是否能够激发目标受众观看的兴趣;3.微电影广告在播放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目标受众观看的兴趣;4.如何提高微电影的广告到达率;5.微电影的诉求效果能否产生累积效应。显然,我们不能仅将视角囿于微电影的视听效果,也不能仅将视角囿于微电影的表达元素与广告目标的关联性,而应该重视从传播流程的角度对微电影的营销运作作出考量。而全媒体,恰是当下微电影传播流程中不可忽视的传播语境。

二、全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策略

结合全媒体传播语境的具体表现及微电影营销效果衡量的具体尺度,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微电影的传播策略:

1.生产与消费的复合。DV、手机等拍摄设备性能的提高和价位的平民化降低了影像创作的门槛,web2.0时代的互动特质使得大众的影像创作获得传播的渠道,数字化时代接受并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大众显示出巨大的传播能量,个人化的影像书写与表达成为可能,信源与信宿逐渐走向传受一体。在这种传播语境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应倡导生产与消费的复合。但微电影广告不同于大众自发创作的DV短片或手机电影,它必须围绕特定的广告目标展开策划与创作。因此,微电影传播中生产与消费的复合严格而言应是带有“任务主题”的“征集定制”。比如360安全卫士在2011年6月出资赞助了“‘无懈可击’微电影定制活动”。定制活动题材不限,但要求以“无懈可击”为主题提交140字~700字的创意故事,最终入选的故事将被改编为360首部微电影正式推出。最终优胜者将获万元大奖并可签约成为360首部微电影的编剧。生产与消费的复合可以在微电影的征集定制阶段就引起目标对象的注意,激发他们关注和参与的兴趣。

2.多媒体表现手段的综合。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微电影的创作手段不能局限于影像、台词、画外音、音乐等传统的视听语言要素,而应整合图片、动画、网络交互等多媒体表现手段。《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过去5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可见,成长于数字时代全媒体传播语境中的中青年群体是现在及下一阶段互联网使用群体的中坚力量,而这一群体同时也是微电影的主要目标传播对象。他们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不喜欢灌输式的被动接受。多媒体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微电影广告对目标传播对象的亲和力,还能在互动传播中深化传播对象的浸入感,激发并保持传播对象的兴趣,强化传播信息的刺激强度和记忆效果。例如,中华牙膏“我的微笑,闪亮未来”系列微电影广告借助Flash技术在电影画面中加入微笑金币,网友可以在观看过程中收集微笑金币,也可在观影结束时写下自己的梦想,未来在SNS社区分享并获得更多的微笑金币。微笑金币可用来向自己或好友写下的任意梦想未来投票以赢取中华微笑奖金。由于运用了多媒体表现手段,微电影的传播过程摆脱了灌输式传播方式的呆板与生硬,代之以契合产品特点和品牌理念的亲切互动,受到了许多网民的欢迎。在8月8日至9月10日的活动期间,总计有750万人观看了以“我的微笑,闪亮未来”为主题的微电影,其中有350万用户完整看完了整个系列,并收集了约3500万枚金币。

3.传播渠道与终端的融合。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媒介竞争的概念被媒介融合的概念取代。微电影,在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的运作上也应导入媒介融合的理念,让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密切配合。这样才能通过对目标受众生活圈的覆盖提升微电影广告的覆盖率和到达率,提高传播的累积效果,从而让微电影广告在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汪洋中脱颖而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整合新旧媒体为微电影进行广告造势。在这方面,凯迪拉克对其微电影Ⅱ《66号公路》的宣传方案很有借鉴意义。凯迪拉克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中播放《66号公路》的预告片,在平面媒体上刊登这部微电影的海报和公关软文等,在广播媒体上投放了12条由莫文蔚亲自录制的radio,在终端展厅的显眼处做《66号公路》的主题布置。凯迪拉克的官方微博不仅发布了66篇公路笔记,其微博的背景图片也特意设置为66号公路的宣传海报以加深受众对于传播主题的印象。除此以外,凯迪拉克还拍摄了一部66号公路的纪录片,让中国的消费者对这条美国人心目中的开拓之路、自由之路有一个具体可感的理解。正是因为善于整合新旧媒体为微电影进行广告造势,凯迪拉克同期累计销量同比增幅高达88%,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豪华车品牌之一。(2)借助新媒体进行关系链营销。StanleyMilgram教授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SNS就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以用户生成内容(UGC)和人际关系为核心的虚拟社区。对SNS社交网络分享功能和社交功能的运用也是微电影传播推广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例如,中华牙膏的微电影在其活动网站上设定了这样的活动规则——观赏者可以将该活动分享到腾讯微博、新浪微博、QQ空间、开心网、朋友网等多个SNS平台或直接邀请QQ好友一起关注该活动从而增加自己账户中的微笑金币数量。凯迪拉克在为《一触即发》进行电影营销的时候,也曾运用其官方微博粉丝的人际关系链进行病毒式传播——网友若在2010年12月17日前成为凯迪拉克官方微博的粉丝,转发《一触即发》30秒悬疑预告版的视频且达到三位以上好友即可获得吴彦祖亲笔签名的海报。基于新媒体分享和社交功能的这种关系链营销,以快速复制的方式为微电影广告带来了巨大的关注能量。(3)线上线下多屏传播。微电影广告在电影时间向度上自我收缩,将自身锤炼成“迅捷影像”,以适应当下都市大众快节奏生活对快餐文化的需求。全媒体时代广电、电信与互联网络的三网融合及全屏手机的普及、户外大屏、楼宇液晶屏的推广为微电影广告这种迅捷影像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传播终端组合方案。微电影不仅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播放,也可以在电视上播放,甚至可以制订微电影在户外大屏联播网、卖场联播网、楼宇、公交联播网等线下媒体的系统投放策略。线下媒体能够区分受众,面对特定的受众族群进行精准传播,以“碎片化”的媒体裂变适应着消费者“碎片化”的生活轨迹,这种立体化、无缝化的生活圈传播有助于提高微电影广告在目标受众群体中的覆盖率和到达率,并能弥补线上视频重复传播次数少、累积效应差的不足。

4.内在支持点的整合。微电影广告不同于常规的电影创作,它是企业整体品牌营销战略中的一个环节。微电影在企业整体品牌营销战略中承担着特定的广告传播任务,这个特定的广告传播任务就是微电影创作必须立足的内在支持点。例如凯迪拉克的微电影Ⅱ《66号公路》就是围绕着凯迪拉克SRX“忠于自由”这个内在支持点展开的一部影片。《66号公路》作为一部微电影,有其不可违逆的生命周期,常规的电影营销手段主要是在影片首映和上映初期起到聚焦注意力的作用,当影片投放已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期待感之后,微电影的传播能量是否已经耗尽?在这方面,凯迪拉克围绕品牌内在支持点于《66号公路》传播后期所做的整合性深度营销很有借鉴意义。《66号公路》于2011年5月20日首映,但凯迪拉克官方微博上在“忠于自由”这一品牌概念的整合引领下,围绕着影片的核心意境“开拓之旅”,设置了“在路上发现心中的66号公路”“纵横开拓之旅——中国109国道行”

“百年风范之旅”等话题持续发布微博信息与粉丝继续展开互动营销。《66号公路》上映初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风头已过,但在凯迪拉克官方微博围绕品牌内在支持点展开的这些延伸性深度营销的影响下,这部微电影广告依然继续引起了凯迪拉克目标受众群体的共鸣。时隔一年,我们还不时看到这样的评论——“一个好的广告,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耳朵倾听发自内心的呼唤,用心灵感受莫文蔚演绎的66号公路开拓精神”。成功的微电影营销在微电影的播映高峰期过后仍能抓住微电影的内在支持点继续进行整合性深度营销。

21世纪的生存原则已不是“最适者生存”,取而代之的是“最融洽者生存”,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不能画地为牢、故步自封,而应立足于数字时代的全媒体语境,打破信源与信宿的两极对立,倡导生产与消费的复合,在信息的编码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段,在信道的选择上以媒介融合的概念制订系统性的媒体企划,并立足于品牌的内在支持点对各个节点的传播信息进行整合,以追求传播效果的持续优化。

篇5:《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以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模式为例,从广告主和受众两个角度出发,对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如何有效满足广告主利益诉求和良好受众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取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模式要有效满足广告主的利益诉求,关键点在于定制微电影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不同形式内容的接受度因受众自身特点具有较大差异,广告主在定制微电影时应该在有效融入自身品牌理念的基础上,立足目标受众的特点和接受度来定制微电影。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how to make use of micro film business communication mode to promote brand effectively from advertiser and audient’s points of view for an example of advertiser custom-built micro film business communication mode.The research method is case analyzes method associating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According to the study, advertiser should blend brand’s idea harmoniously into custom-built micro films based on audient’s demands.关键词:微电影;商业传播;广告主定制;受众接受度

Key words:Micro film;Business;Advertiser custom-built;Audient acceptance 引言:随着微电影的迅速发展,运用微电影进行商业传播成为当前广告主解决传播困境、提高品牌传播效果的新方式。作为新兴事物,目前对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专门对广告主定制商业传播模式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为例,从广告主和受众两个角度,对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大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主要研究方法为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广告主商业传播模式如何满足广告主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总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受众的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内容形式的接受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对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如何在传播策略和形式内容上有效满足广告主利益诉求和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得出总结,为广告主有效运用定制微电影进行商业传播提供借鉴意义。1.微电影的概念界定

关于“微电影”的概念和定性,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讨论,不管是业界还是专家学者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多数学者对其采取了审慎观望的态度。浙江大学洪长晖认为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3000秒)、微周期制作(1-7天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1]。重庆邮电大学王成宇认为微电影是在时间上、制作周期上、成本投入上、制作周期与传统电影有所区别的电影形式。[2]但是,随着微电影的同步发展,微电影自身开始不断突破以往研究对微电影的概念界定。

为下文更好地研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本文根据当前微电影发展阶段现状,通过微电影与其相似概念进行对比的方法,对微电影的概念进行基本的初步界定。

1.1微电影与电影短片的对比

相同点:微电影与电影短片在时间长度上和电影艺术手法上具有一致性。不同点:微电影的传播方式突破了电影短片的审查和固定场所的限制。1.2微电影与网络视频的对比

相同点:微电影与网络视频都主要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不同点: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手法区别于网络视频的业余制作手法。

1.3微电影的基本界定

根据以上对比,本文对微电影做出如下基本界定:

微电影是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运用影视艺术的叙事表现手法和创意手法展现完整故事情节,主要以新媒体作为主要平台进行传播的视频短片。

2.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现状

过去一年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微电影的商业传播模式一直在被努力探索中,纵观当前被称为微电影的影片以及当前学界、业界的主要研究,广告与微电影的结合仍是当前主要商业传播模式。

本文按照产业链上广告主接入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进一步划分,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和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

2.1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模式及其产业链 2.1.1模式概况

广告植入内容商业传播模式即广告主不介入专业团队的内容创作,在不影响电影本身艺术性和叙事性的基础上,给予专业团队相应费用,对涉及产品的电影内容植入广告主产品或品牌,使企业品牌或产品在微电影传播过程中,取得商业传播效果。如雪佛兰科鲁兹植入《老男孩》、佳能赞助《看球记》。

2.1.2产业链概览

在制作流程上,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中,广告主不对专业团队的剧本内容开发进行干涉,但在拍摄过程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植入,并在后期制作进行冠名。

在传播渠道上,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模式由专业团队上传视频网站,由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二级传播。

2.2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模式及其产业链 2.2.1模式概况

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即广告主完全作为投资方投入电影制作,专业团队在微电影剧本开发、拍摄、后期制作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时刻以广告主品牌为核心进行创作,使品牌或产品诉求与电影剧情融为一体,进而以定制内容的微电影为核心推出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如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益达《酸甜苦辣》系列。2.2.2产业链概览

在制作流程上,广告主完全定制剧本内容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所有步骤,专业团队紧密围绕广告主要求,紧密围绕品牌或产品价值制作影片,使影片的艺术性完全服务于广告主的商业性。

传播渠道上,广告公司以专业团队为广告主量身定制的微电影为核心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下面就以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为例,对微电影的商业传播模式进行研究。3.广告主对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主要利益诉求

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当前广告主面临的商业传播困境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1 广告主面临的主要商业传播困境 3.1.1传统电视广告生存空间缩小

传统电视广告受众注意力降低。《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已经有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注意力已经开始逐渐向数字媒体转移,作为占广告主商业传播成本最多的传统电视广告必然因为受众的减少而面临商业传播效果减弱的境地,特别是目标消费群体为年轻人的广告主。

电视广告传播成本大幅增加,资源更加稀缺。2011 11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限广令”的出台使电视广告资源更加稀缺,原本已经很高的电视广告成本水涨船高。

3.1.2消费者特点发生变化

消费者媒体使用上,更加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下导致当前消费者的媒体使用习惯更加快餐化,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都在寻求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方式;碎片化环境带来的海量信息导致消费者不得不开始设置信息屏障,自动过滤无用信息,主动寻找感兴趣的信息[3]。

消费者消费模式上,当前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综合素质和审美品位也随之普遍提高,对文化精神领域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4]。从消费结构来看,情感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从消费内容来看,趋向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从消费诉求来看,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感性享受和愉悦体验。

3.1.3传统影视剧植入广告效果弱化

影视作品创作后期广告硬性植入极易导致受众抵触情绪,如电影《非诚勿扰Ⅱ》就因为植入了过多的广告而影响了剧情和电影质量而遭到媒体和观众的质疑[5];生硬的广告植入与影视剧内容无法相配,极其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理念的认知偏差;微电影由于时间限制,对于复杂故事难以应付,独立内容微电影的广告植入极易带来广告味过浓也而不利于被认可的问题。

3.1.4病毒式营销有所突破的难度大

当前以微博为主要平台的病毒营销,只能通过文字、图片和简单制作的病毒视频为主要内容进行商业传播,140个字的字数限制和信息含量不高的图片很难让广告主完整表达品牌理念,传统的病毒视频因其制作水平不高或内容没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受众的抵触情绪。

3.2商业传播困境催生的广告主利益诉求

面对以上的商业传播困境,广告主亟需一种新的商业传播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而微电影凭借其自身优势很好地满足了广告主因商业传播困境而产生的利益诉求。

3.2.1降低传播成本

微电影制作和传播成本较低。微电影的投资制作成本基本在30万~50万,并且其传播方式基本为网上自然浏览,传播费用几乎为零[6]。所以与传统广告相比,微电影的投入成本会大大减少。这一利益点对讲求成本控制或者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广告主而言,显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2.2借助微电影人气,聚拢受众注意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到来,在资本、智力和传播平台都不在是瓶颈的情况下,受众的关注度——“注意力”,成为传播链条中的最稀缺的资源。微电影从一开始就携带着吸引受众的基因:题材贴近网民、片子时间短、便于转发传播[7]。微电影因此受到了受众的普遍关注,聚拢了受众注意力。广告主定制微电影,通过微电影进行商业传播,适应了传播规律,抓住了受众眼球。这也是许多广告主不再考虑微电影原本的成本优势而是大成本制作和传播微电影的主要原因。

3.2.3有效地品牌理念传达

一是有效地使广告主品牌融入微电影内容。广告主根据自身品牌理念完全定制微电影内容,通过情节完整、制作精良的一部微电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全方位地凸显品牌理念和价值,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广告植入影片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和观众抵制情绪问题,让消费者不知不觉地接收到了广告主要传达的品牌理念。

二是突破了传统病毒营销模式限制。原本广告主凭借微电影的短片形式、融入品牌理念的高质量电影内容,完全摆脱了文字、图片的限制,为在病毒式营销中全方位地展现自身品牌提供了途径;具备电影品质的微电影不像以往制作水准不高的病毒视频会引起消费者反感,相反消费者会对优秀的电影内容产生共鸣而进行主动地分享和转发。

3.2.4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一是满足消费者的视频娱乐需要。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5亿网民,其中视频用户多达3.75亿。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不断普及,随时上网看视频已经成为网友的一种常态。视频成为很多用户每天的“必修课”,微博用户都倾向于选择用微博观看和分享视频,这使微博成为视频收看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对于消费者受众来说,广告主定制、投资制作的微电影是免费的优质小电影,其制作不亚于影院上映的大片,尤其是有精彩出奇的剧情和顶尖的明星出演,充满了看点和谈资。

二是满足消费者碎片化、快餐化媒体使用需要。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在传播推广渠道上具有便利性和互动性,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移动新媒体均能即时观看、分享和评论,这满足了碎片化时代消费者利用碎片时间放松、娱乐的需求。

三是满足消费者感性消费诉求。当前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所能够给其带来的感性享受和愉悦体验,广告主定制微电影通过既融入品牌理念又贴合受众心理的叙事风格和故事情节,给消费者带来了良好感性体验[8]。

3.2.5形成传播长尾 长尾理论认为将庞大的长尾利基商品量乘以相当小的单项长尾商品销售量,其获利仍极为可观[9]。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为广告主提供了向消费者传播品牌理念的长尾。传统电视广告在营销战役期间,会在电视媒体进行持续不断的曝光,但在战役过后,品牌的曝光随即停止。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在整合营销策略过程中会持续高曝光率,在营销战役结束后,微电影因其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还会继续在受众当中进行次级传播,品牌在长尾上的曝光次数总和甚至会高于战役期间持续总曝光数。

4.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案例分析

以上文提出的广告主利益诉求为评价标准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对当前广告主定制微电影传播模式的策略进行概览和总结。

4.1成功案例分析——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微电影商业传播案例

4.1.1案例背景

传播时间:2012年1月5日至2012年2月5日,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传播地域:上海、苏州、无锡、常州

传播目的: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特殊节点,以《把乐带回家》为核心,结合 相关活动,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度,带动品牌销量的提升。目标受众属性:

他(她)们是学生、上班人群。他(她)们积极乐观,善于表达。他(她)们乐于与人分享,传达祝福。目标受众媒体使用习惯: 他们使用的主要媒体为互联网,大部分通过微博来关注当下热门潮流资讯和动态,并乐于分享和评论。

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观看视频剧集。他们很少观看电视或者只会边上网边看电视。他们在利用零碎时间大多倾向于使用移动互联网。4.1.2案例回顾

以春节回家为核心主题、邀请张国立、古天乐等6大明星担任主演拍摄《把乐带回家》微电影,并上传优酷、土豆等热门视频网站,借助电视媒体、户外媒体、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富媒体吸引消费者注意,以当下热门的“新浪微博”作为主要扩散平台进行病毒式营销,同时配合以“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新春送祝福”为主题进行线下活动进行全方位推广。

4.1.3案例分析 4.1.3.1成本层面

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案例的成本因其邀请6名明星参演、整合媒体投放,所以在降低商业传播成本上,本案例并没有明显优势。

4.1.3.2聚拢受众注意力层面

梅花网(munication mode to promote brand effectively from advertiser and audient’s points of view for an example of advertiser custom-built micro film business communication mode.The research method is case analyzes method associating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According to the study, advertiser should blend brand’s idea harmoniously into custom-built micro films based on audient’s demands.关键词:微电影;商业传播;广告主定制;受众接受度

Key words:Micro film;Business;Advertiser custom-built;Audient acceptance 引言:随着微电影的迅速发展,运用微电影进行商业传播成为当前广告主解决传播困境、提高品牌传播效果的新方式。作为新兴事物,目前对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专门对广告主定制商业传播模式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为例,从广告主和受众两个角度,对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大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主要研究方法为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广告主商业传播模式如何满足广告主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总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受众的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内容形式的接受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对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如何在传播策略和形式内容上有效满足广告主利益诉求和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得出总结,为广告主有效运用定制微电影进行商业传播提供借鉴意义。1.微电影的概念界定

关于“微电影”的概念和定性,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讨论,不管是业界还是专家学者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多数学者对其采取了审慎观望的态度。浙江大学洪长晖认为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3000秒)、微周期制作(1-7天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1]。重庆邮电大学王成宇认为微电影是在时间上、制作周期上、成本投入上、制作周期与传统电影有所区别的电影形式。[2]但是,随着微电影的同步发展,微电影自身开始不断突破以往研究对微电影的概念界定。

为下文更好地研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本文根据当前微电影发展阶段现状,通过微电影与其相似概念进行对比的方法,对微电影的概念进行基本的初步界定。

1.1微电影与电影短片的对比

相同点:微电影与电影短片在时间长度上和电影艺术手法上具有一致性。不同点:微电影的传播方式突破了电影短片的审查和固定场所的限制。1.2微电影与网络视频的对比

相同点:微电影与网络视频都主要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不同点: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手法区别于网络视频的业余制作手法。

1.3微电影的基本界定

根据以上对比,本文对微电影做出如下基本界定:

微电影是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运用影视艺术的叙事表现手法和创意手法展现完整故事情节,主要以新媒体作为主要平台进行传播的视频短片。

2.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现状

过去一年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微电影的商业传播模式一直在被努力探索中,纵观当前被称为微电影的影片以及当前学界、业界的主要研究,广告与微电影的结合仍是当前主要商业传播模式。

本文按照产业链上广告主接入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进一步划分,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和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

2.1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模式及其产业链 2.1.1模式概况

广告植入内容商业传播模式即广告主不介入专业团队的内容创作,在不影响电影本身艺术性和叙事性的基础上,给予专业团队相应费用,对涉及产品的电影内容植入广告主产品或品牌,使企业品牌或产品在微电影传播过程中,取得商业传播效果。如雪佛兰科鲁兹植入《老男孩》、佳能赞助《看球记》。

2.1.2产业链概览

在制作流程上,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中,广告主不对专业团队的剧本内容开发进行干涉,但在拍摄过程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植入,并在后期制作进行冠名。

在传播渠道上,广告植入微电影商业模式由专业团队上传视频网站,由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二级传播。

2.2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模式及其产业链 2.2.1模式概况 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即广告主完全作为投资方投入电影制作,专业团队在微电影剧本开发、拍摄、后期制作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时刻以广告主品牌为核心进行创作,使品牌或产品诉求与电影剧情融为一体,进而以定制内容的微电影为核心推出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如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益达《酸甜苦辣》系列。2.2.2产业链概览

在制作流程上,广告主完全定制剧本内容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所有步骤,专业团队紧密围绕广告主要求,紧密围绕品牌或产品价值制作影片,使影片的艺术性完全服务于广告主的商业性。

传播渠道上,广告公司以专业团队为广告主量身定制的微电影为核心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下面就以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为例,对微电影的商业传播模式进行研究。3.广告主对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主要利益诉求

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当前广告主面临的商业传播困境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1 广告主面临的主要商业传播困境 3.1.1传统电视广告生存空间缩小

传统电视广告受众注意力降低。《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已经有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注意力已经开始逐渐向数字媒体转移,作为占广告主商业传播成本最多的传统电视广告必然因为受众的减少而面临商业传播效果减弱的境地,特别是目标消费群体为年轻人的广告主。

电视广告传播成本大幅增加,资源更加稀缺。2011 11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限广令”的出台使电视广告资源更加稀缺,原本已经很高的电视广告成本水涨船高。

3.1.2消费者特点发生变化

消费者媒体使用上,更加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下导致当前消费者的媒体使用习惯更加快餐化,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都在寻求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方式;碎片化环境带来的海量信息导致消费者不得不开始设置信息屏障,自动过滤无用信息,主动寻找感兴趣的信息[3]。

消费者消费模式上,当前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综合素质和审美品位也随之普遍提高,对文化精神领域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4]。从消费结构来看,情感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从消费内容来看,趋向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从消费诉求来看,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感性享受和愉悦体验。

3.1.3传统影视剧植入广告效果弱化

影视作品创作后期广告硬性植入极易导致受众抵触情绪,如电影《非诚勿扰Ⅱ》就因为植入了过多的广告而影响了剧情和电影质量而遭到媒体和观众的质疑[5];生硬的广告植入与影视剧内容无法相配,极其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理念的认知偏差;微电影由于时间限制,对于复杂故事难以应付,独立内容微电影的广告植入极易带来广告味过浓也而不利于被认可的问题。

3.1.4病毒式营销有所突破的难度大

当前以微博为主要平台的病毒营销,只能通过文字、图片和简单制作的病毒视频为主要内容进行商业传播,140个字的字数限制和信息含量不高的图片很难让广告主完整表达品牌理念,传统的病毒视频因其制作水平不高或内容没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受众的抵触情绪。

3.2商业传播困境催生的广告主利益诉求

面对以上的商业传播困境,广告主亟需一种新的商业传播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而微电影凭借其自身优势很好地满足了广告主因商业传播困境而产生的利益诉求。

3.2.1降低传播成本

微电影制作和传播成本较低。微电影的投资制作成本基本在30万~50万,并且其传播方式基本为网上自然浏览,传播费用几乎为零[6]。所以与传统广告相比,微电影的投入成本会大大减少。这一利益点对讲求成本控制或者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广告主而言,显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2.2借助微电影人气,聚拢受众注意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到来,在资本、智力和传播平台都不在是瓶颈的情况下,受众的关注度——“注意力”,成为传播链条中的最稀缺的资源。微电影从一开始就携带着吸引受众的基因:题材贴近网民、片子时间短、便于转发传播[7]。微电影因此受到了受众的普遍关注,聚拢了受众注意力。广告主定制微电影,通过微电影进行商业传播,适应了传播规律,抓住了受众眼球。这也是许多广告主不再考虑微电影原本的成本优势而是大成本制作和传播微电影的主要原因。

3.2.3有效地品牌理念传达

一是有效地使广告主品牌融入微电影内容。广告主根据自身品牌理念完全定制微电影内容,通过情节完整、制作精良的一部微电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全方位地凸显品牌理念和价值,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广告植入影片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和观众抵制情绪问题,让消费者不知不觉地接收到了广告主要传达的品牌理念。

二是突破了传统病毒营销模式限制。原本广告主凭借微电影的短片形式、融入品牌理念的高质量电影内容,完全摆脱了文字、图片的限制,为在病毒式营销中全方位地展现自身品牌提供了途径;具备电影品质的微电影不像以往制作水准不高的病毒视频会引起消费者反感,相反消费者会对优秀的电影内容产生共鸣而进行主动地分享和转发。

3.2.4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一是满足消费者的视频娱乐需要。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5亿网民,其中视频用户多达3.75亿。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不断普及,随时上网看视频已经成为网友的一种常态。视频成为很多用户每天的“必修课”,微博用户都倾向于选择用微博观看和分享视频,这使微博成为视频收看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对于消费者受众来说,广告主定制、投资制作的微电影是免费的优质小电影,其制作不亚于影院上映的大片,尤其是有精彩出奇的剧情和顶尖的明星出演,充满了看点和谈资。

二是满足消费者碎片化、快餐化媒体使用需要。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在传播推广渠道上具有便利性和互动性,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移动新媒体均能即时观看、分享和评论,这满足了碎片化时代消费者利用碎片时间放松、娱乐的需求。

三是满足消费者感性消费诉求。当前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所能够给其带来的感性享受和愉悦体验,广告主定制微电影通过既融入品牌理念又贴合受众心理的叙事风格和故事情节,给消费者带来了良好感性体验[8]。

3.2.5形成传播长尾

长尾理论认为将庞大的长尾利基商品量乘以相当小的单项长尾商品销售量,其获利仍极为可观[9]。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为广告主提供了向消费者传播品牌理念的长尾。传统电视广告在营销战役期间,会在电视媒体进行持续不断的曝光,但在战役过后,品牌的曝光随即停止。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在整合营销策略过程中会持续高曝光率,在营销战役结束后,微电影因其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还会继续在受众当中进行次级传播,品牌在长尾上的曝光次数总和甚至会高于战役期间持续总曝光数。

4.广告主定制微电影商业传播模式案例分析

以上文提出的广告主利益诉求为评价标准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对当前广告主定制微电影传播模式的策略进行概览和总结。

4.1成功案例分析——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微电影商业传播案例

4.1.1案例背景

传播时间:2012年1月5日至2012年2月5日,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传播地域:上海、苏州、无锡、常州

传播目的: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特殊节点,以《把乐带回家》为核心,结合 相关活动,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度,带动品牌销量的提升。目标受众属性:

他(她)们是学生、上班人群。他(她)们积极乐观,善于表达。他(她)们乐于与人分享,传达祝福。目标受众媒体使用习惯:

他们使用的主要媒体为互联网,大部分通过微博来关注当下热门潮流资讯和动态,并乐于分享和评论。

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观看视频剧集。他们很少观看电视或者只会边上网边看电视。他们在利用零碎时间大多倾向于使用移动互联网。4.1.2案例回顾

以春节回家为核心主题、邀请张国立、古天乐等6大明星担任主演拍摄《把乐带回家》微电影,并上传优酷、土豆等热门视频网站,借助电视媒体、户外媒体、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富媒体吸引消费者注意,以当下热门的“新浪微博”作为主要扩散平台进行病毒式营销,同时配合以“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新春送祝福”为主题进行线下活动进行全方位推广。

4.1.3案例分析 4.1.3.1成本层面

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案例的成本因其邀请6名明星参演、整合媒体投放,所以在降低商业传播成本上,本案例并没有明显优势。

4.1.3.2聚拢受众注意力层面

梅花网(www.meihua.info)《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互联网传播结案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1月5日至2012年2月5日期间,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其媒体投放曝光率超过1600万,总点击超过32万次。从百度指数上看,通过与2010年的传统广告《酷游记》进行对比发现,《把乐带回家》的最高用户关注指数达到12000左右,而《酷游记》的最高用户关注度只有900左右。由此可见,相对于采用传统广告形式,百事可乐定制通过微电影的形式有效地聚拢了受众注意力。

4.1.3.3品牌理念传达层面

百事的产品和品牌与影片完美融合。从产品上看,百事把旗下产品完美融入到了讲述春节回家故事的影片中。“大吉大利”代表的果粒橙、“年年有乐事”的乐事薯片、“百事可乐”代表的百事可乐,与春节的喜庆氛围以及中国消费者春节讨吉利的心理完全契合。从品牌上看,影片讲述的是原本在外奔波的儿女在古天乐帮助下最后决定回家陪父亲的温馨故事;以“渴望无限”为品牌理念的百事可乐,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年轻人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温馨积极的故事与积极向上的品牌理念完美融合。

围绕高质量的微电影开展了有效的病毒营销。本案例在微博平台共有超过5万人次参与,并且相关讨论话题数达到了6万多次,相关话题转发数达到了1,700多次。在春节之前,百事就通过娱乐电视节目对影片进行宣传,不断放出的明星现场花絮、探班采访和首映式预热不断地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影片正式上线以后,百事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双线作战,在户外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电视系列播放的方式引起受众兴趣,从而引导受众在网上进行搜索;因其电影般的制作水准和切合春节氛围的感人故事在微博被广泛分享转发,同时百事还通过名人微博的转发和官方微博“百事-把乐带回家,新春送祝福”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病毒营销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完美融合百事品牌产品和理念、符合春节氛围的故事是受众主动对其转发进行传播的主要原因。

4.1.3.4满足消费者新需求层面

全明星阵容有效满足了消费者视频娱乐的需要。《把乐带回家》的主演是张国立、古天乐、周迅、罗志祥和张韶涵,加上特邀演员霍思燕,这样的全明星阵容加上完全电影标准的制作水准,并且可以免费观看,完全满足了消费者的视频娱乐需要。

不超过十分钟的影片长度符合消费者碎片化、快餐化的媒体使用习惯。影片长度只有9分48秒,不超过十分钟的长度可以保证消费者在一接触到影片就会选择对其进行观看;在媒体使用上,百事在公交、地铁等户外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吸引了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目标受众,并会通过移动终端对其进行搜索和观看。

篇6:广告微电影拍摄

广告微电影,是广告发展的新方向或者说是广告制作的一种新形式。其这种新型的软推广形式已被不少企业尝试,效果真实还不错。原因是广告微电影拍摄能让广告本身的卖点不那么硬邦直白,受众能更深刻记住品牌。只是广告微电影拍摄的新突破。如果你正为你企业寻找一个新的推广方式,不妨试下广告微电影。

有事实有真相,始于2010的广告微电影《一触即发》,运用好莱坞大片拍摄手法为凯迪拉克轿车制作播出的90秒微电影广告,销售额前后有明显的大区别,再到益达《酸甜苦辣》系列等为代表的微电影广告登堂入室,几乎在一夜之间,各视频门户网站、电影导演、知名企业、营销公司以及风投资本对微电影争相追逐。产品信息借助故事性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品牌形象、理念的渗透和推广,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多么实在的例子啊。

上一篇:临时劳务用工合同书下一篇:一叶知秋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