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

2024-04-24

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精选5篇)

篇1: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

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

文/慎海雄

总书记近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 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迈上一个大台 阶,人民生活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 人才。

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总书记再次表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 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 天地。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石是人才,必须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创新人才而 用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时代。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以大有作为。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古圣先贤已察其要领,中国共产党人更得其精髓。从我们 党诞生之日起,党的旗帜下就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英才,用热血、智慧和创新创造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当年,钱学森这位被美国人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 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的伟大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得士者强,失士者衰”最生动的例证。业以才兴,国以才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实现中国梦的新 的伟大征程,决定了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有赖于各条战线培养、造就、发现一批批可 堪重任的英才。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各尽其能。

习总书记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饱含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视,为我们如何育才、用才,以人才强国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爱国主义精神是育才之魂。习总书记勉励中华才俊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总书记的热切期盼,为如何育才提出了关键指引。

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为国成才、以才报国是成就事业最强大的动力。今天的海内外中华英才,同样要满怀这样的情怀和志向,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 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凝聚人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吸引人才,为他们实现报国之志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要通过生动、有效、持 久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英才们深深懂得,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曾激励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奋发成才,报效祖国。今天,要通过学校教育等途径,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当代青少 年自觉树立“为中国梦而读书”,时刻准备着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才俊。

矢志刻苦学习是成才之基。习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总书记 记希望我们的人才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 学,练就过硬本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人才成长的极大激励。

当今,新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生产模式的出现使许多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任何一成不变、“一招鲜,吃遍天” 的旧的评价标准显然已经过时。人才要持久“吃香”,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战胜自我。因此,迫切需要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 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刻苦学习,靠理想驱动,也要“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激励。中国梦也是人尽其才的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需要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 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越是“有用”,就越能激励人才不停地吸收新知识、养成新本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 潜能。

奋力创新创造是用才之道。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中国梦用才,要用的是创新创造之才,也就是总书记所概括的“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古人云:“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让创新创造之才迸涌,必须创造一个聚集人才的环境。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 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为中国梦聚才,必须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尊重创新自主权;必须破除阻碍人才 发挥作用的各种制度樊篱,克服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采取科研成果参股等形式,让人才在创新创造中实现价值;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增强 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行行出状元”。如果说,高端人才是人才金字塔的“顶尖”,在各行各业中创新创造的高技能劳动者则是基座。为此我们要拓宽人才视野,要看到 新一代素质更高、视野更广、技能更强,支撑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工人,同样也是创新人才。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 系,夯实人才金字塔的基座。

“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只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继续深化改革,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就不愁形不成不尽 “人才”滚滚来的景象。如果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单位都不断完善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人尽其才必然人才辈出,人才强国必能托起中国梦

篇2: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组工干部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息息相关,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一支主力军,这支队伍创新力战斗力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组织工作的强弱。我们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严谨、能力突出、廉洁奉公的组工干部队伍

作保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组工干部整体素质。

一是以坚强的党性作保障。组工干部要树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要有为党随时冲锋陷阵的胆量,为党牺牲自己一切的气魄,坚定的党性是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根本要求。要提高党性,不但要认真学习《党章》,还要向王彦生、李林森等优秀的组工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公道正派、淡泊名利的精神面貌,学习他们坚持原则,甘为人梯的宽阔胸襟,将他们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把标尺,随时对照检查自己,衡量自己,完善自己。

二是以勤于学习作基础。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新时期的公务员要勤于学习,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尤其需要善于学习。首先,学习政治理论。我们党的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成为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列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学习规律性的东西,也要把握其核心本质。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我们不是“走马灯”式的学习,而是边学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学完了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正入进去了;其次,学习专业知识。组织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许多政策法规、操作技能期待学习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多思考、勤实践,不会干的工作多向书本学习,多向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再次,博览群书。组工干部要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组织工作以外的书籍,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做一名博学的人。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要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三是以热爱工作为动力。热爱工作听起来很大,做起来很小,因为我们的工作是由一件一件琐碎的小事积累起来的,不是战争年代,轰轰烈烈闹革命,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件件的平凡事。有一句话“热爱是最好的动力”,只有热爱了才有干好工作的动力和激情,才能真正去思考工作,去研究工作,也才能把每件组织工作的完成好。组工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培养工作的兴趣,寻找其中的乐趣,进而提高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程度,我感觉我们的处长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好像在工作当中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只要组织需要,都会自觉自愿地加班加点完成本职工作,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以清正廉洁为保证。组织部门是个“权力部门”,因为市管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选拔任用都集中在市委组织部。“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上一千,样样齐全”,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有拉拢腐蚀、跑官要官的人,对待这些人要清正廉洁,坚守“阵地”,严格遵守“十严禁”纪律,做钢铁一般的拒腐防变战士,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做到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特别是要随时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随时关注中纪委提出的各项要求,一日三省,树立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是以浓厚的群众情结作主线。今年下半年,我党将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落实我党根本宗旨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也是每一名组工干部的根本要求,组工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组织工作的衡量标准。把组织工作始终根植与群众当中,这就需要我们有浓厚的群众情结,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以群众路线作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这样的组织工作才更具有生命力、号召力和向心力。

篇3: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

1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需求, 以超前眼光培养和凝聚医学人才

作为江苏省最早的公立医院,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 我院涌现出一大批享有崇高威望医学领军人物, 曾经创造了徐州卫生史上的许多个第一, 为徐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人才。新时期, 院党委深刻认识到, 按照“夯实基础、重点培养、广纳贤才”的工作思路,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培育、选拔医学拔尖人才, 是提高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 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海纳百川, 广招贤才。医疗卫生行业是人才聚集、知识密集的行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 我院把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 0 0 5年起, 从后在全国知名高等医学学府引进了神经内科、眼科、心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20余名医学人才, 与南京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以及北京上海等医疗机构和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我院的技术顾问。根据医院的发展布局,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发展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聚集, 使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和前沿的科学知识及时引入我院。

(2) 拓宽视野, 委以重任。创新型人才是在使用中成长起来的, 激发人才活力, 调动拔尖人才积极性, 使拔尖人才尽快成长。通过不断与国内外医学科研机构的协作和交流, 大力开拓医务人员的知识视野,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对引进的人才和我院重点培养的人才, 委以重任, 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先后有21名中青年医疗骨干被确定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和徐州市重点科技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44名中青年医务人员被确定为医院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进入人才库, 12名中青年技术骨干担任了临床科室的负责人, 有力的推动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各方面进展。

(3) 教学相长, 寓教于研。我院作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医学大学教学医院, 遵循科教兴院的理念, 鼓励青年医务人员通过教学和科研不断提高自己。鼓励医务人员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科学研究课题和项目, 把自己的医学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 积极撰写科研论文。通过院长科研基金、后备人才库, 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科研工作者等方式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有针对性的进行扶持和培养。

2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 激发拔尖人才的创新活力

医院作为医务人员创新和实践的平台, 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 环境和体制的优势, 使医院为人才提供创新条件, 人才为医院创造效益。我院党委通过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创业创新机制为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 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的新型用人机制2 0 0 7年以来, 我院实行了全员聘任合同制, 全面实行岗位聘用制度。以岗定编, 以岗定薪, 易岗易薪。使职称与岗位挂钩, 初步改变了论资排辈的局面, 使一批优秀人才走上关键岗位。活跃在临床、科研、教学的第一线。

(2) 建立绩效优先的新型分配机制, 充分体现拔尖人才的价值。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 我院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在全院实行了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绩效奖励组成的“三元”结构分配制度。基本工资按国家规定执行, 岗位津贴根据岗位职责分级分类发放, 绩效奖励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贡献大小。新的分配机制把科技创新与人员待遇挂钩, 较好的体现了医学拔尖人才的社会价值,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 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保障机制, 为医学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制度保证。我院通过建立完善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医学拔尖人才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江苏省“333”工程和徐州市重点人才以及医院重点人才实行滚动式管理, 动态考核, 优胜劣汰, 使医学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

3 营造良好环境, 为拔尖人才培养和施展才华提供有力保障

邓小平同志指出: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是长远的根本大计。我院党委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 大力倡导求真务实, 合作创新的新医院风尚。把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之一。

(1) 坚持党管人才。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 明确要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实现个人价值与医院的发展, 为人民健康服务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组织外出考察、举办研讨班、开设党课等形式加强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 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从政治上关心医务人员的成长。

(2) 顺畅沟通渠道, 解除后顾之忧。医院通过政工例会, 职工思想动态调查, 院领导接待日等方式, 与医务工作者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党委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经常深入基层, 与医务工作者打成一片, 主动与他们交朋友, 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全院建立医务工作者健康管理档案系统。为医学拔尖人才解决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党委还经常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定期召开医学骨干人才座谈会, 了解他们在科研、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为他们开展工作, 创业创新提供条件。

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培养人才, 凝聚人才, 依靠人才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必然路径。越是重视人才的医院, 其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强。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实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论教育[M].第3版.167.

篇4:以青春托起中国梦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把自己的梦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将奋斗的平台放在祖国伟大事业上,才能成就你们的理想。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篇5:怎样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葛挺杰电子101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汇聚文化人才,壮大文化队伍,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嘹亮号角下,千里陇原必将群贤毕至,人才涌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全省上下应当切实把人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人才兴,则文化兴;人才旺,则文化旺。文化是思想创造和精神创造的特殊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作为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人才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近些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从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个方面制定政策措施,为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力促进了文化人才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但是,与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相比,文化人才还远远不够,队伍老化、流失严重、青黄不接等问题依旧突出。努力造就和引进一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一批熟悉文化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研发能力、能占据文化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型人才,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围绕这一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观念。我们要把文化人才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着力点,一方面努力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以此引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文化人才的中坚力量与基础力量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围绕这一任务,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进步的良好氛围。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理直气壮地“推”、千方百计地“引”、不拘一格地“拔”、真心实意地“扶”,用热情培养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政策激励人才、用学习提升人才,最大限度地促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积极搭建各类平台,让文化人才享有充分的施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认真领会,切实增强做好文化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发展,人才为本。人才是文化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工作在文化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关键靠人才。

文化部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兴文”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人才环境不断优化,文化人才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科学规划,切实增强文化人才工作的统筹性和实效性 为统筹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在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人才工作实际,针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科学规划文化人才发展,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思路,文化部制定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文化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指导和推进文化人才工作,促进文化人才队伍科学发展。为配合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步伐,下一步,文化人才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主要是抓好文化系统的党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高技能文化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外交人才7支人才队伍建设,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来。

勇于创新,切实增强文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合理化和规范化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文化人才工作格局,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工作方式。特别是要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文化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全方位培训体系,构建人人能够成长、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文化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提升素质。有计划、分级分类地对文化系统人才进行培训、轮训,逐步形成抓重点、分层次、多渠道、有特色的培训工作体系。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把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改革和完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完善和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聘任机制。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着眼于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以鼓励创新为目的,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分配方式向关键岗位和一流人才倾斜,健全落实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

上一篇:木黄镇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12.25)doc下一篇:天仙配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