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2024-05-15

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共8篇)

篇1: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关于农村小学法制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贵州省福泉市谷汪乡新禾小学

蒲兴海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正确使用“法律”这把利剑,确保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正当利益不受侵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要使每个人都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法制教育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可是,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法制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零”。那么,农村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空白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我工作这十年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个人利益驱使教师对于法制教育避重就轻,甚至闭口不提!虽然在每学期开学初,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配发了一本《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可是,书一到手,都被教师们束之高阁。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教育局、中心学校和各个在针对教师们所任学科制定层层教学质量奖惩制度时,都非常的严厉,关系教师的名誉及物质利益,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评聘分离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教师面临分流或被降级聘用,而对于法制教育问题各级教育部门一般都是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为了切身的利益和名誉,都把精力放在所任的检测科目上,对法制教育自然就避而不谈了,这就种下了老师只教书不育人的根源了。

其次,担任学校法制教育辅导员的公安民警没有发挥作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虽然在每学年的开学初,学校为了更好地治理好学校周边环境,解决学校与当地居民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都与学校所属地的公安单位联系,聘请了一名公安民警兼任学校的法制教育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承担此项工作。可是,由于所聘请的公安民警鉴于自身公务繁忙,一个学期难以到学校一次,根本无暇顾及学校的法制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资金紧缺,没有能力为学校聘任的公安民警给予正当的酬劳,同时,学校也没有权力给聘任的公安民警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所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学校虽然聘请了公安民警兼任学校的法制教育辅导员或法制教育副校长,却没有起到他们应该发挥的作用,法制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仅仅是一种摆设,到最终关于法制教育的种种制度和措施还是一纸空文。

再次,学生家长对学生法制教育无能为力或无暇顾及。

就我工作的学校周边的村民来看,大多数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相当大部分村民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本身没有法制意识或法制意识淡薄,要让他们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无从谈起了。这仅仅是学生家长本身的素质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许多学生家庭都比较贫寒,又加之受打工潮的严重冲击,许多家长都把学生扔给年迈体衰的爷爷、奶奶、外公或者外婆,留下学生几兄妹或学生一个人,独自远到外省打工挣钱,一年或几年回一次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了。这就留下了一大批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束状态的留守学生,而这些留守学生没有父母管束,哪怕他们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大都对孙子或是外孙都特别溺爱,基本上都是听之任之。是以这些留守学生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极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我工作了十多年了,接触过很多问题学生,在我多年的家访调查中,也直接论证了这一点。

最后,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和各级教育领导在对待来访的学生家长的态度束缚了老师的手脚,让老师不敢教育留守学生,对有问题需要教育的留守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唯恐避之不及。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被父母奉为掌中宝、心头肉、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孩子打转转,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放在口里怕化了,只要子女受了一小点委屈,父母们都心疼得泪花直在眼眶里打转转,特别是留守学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那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本来国家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九年义务教育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少年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这许多家长和学生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它当成了状告老师的法宝,只要学生在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就把老师告到校长哪儿或教育局,而各级教育领导遇到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先批评、责罚教师。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敢管自己了,只要受到老师的批评,轻则与老师恶语相向,重则离家出走,而出现了这种情况,当事的老师一般都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这就使得老师们对这些学生不愿管、不敢管,听之任之。这种情况就更让这些学生更加肆无忌惮,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离开学校就成了社会渣滓、包袱。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个人认为在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开展法制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那么,谈了在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刻不容缓的急需解决的很多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根据各个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实施,真正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各级教育部门应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考核不应只看教学质量。

各级教育部门在制定对教师的考核制度时,应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其中来,全方位考核教师,防止考核制度的偏颇。同时,教育机构在考核教师时,不应只以教育质量论英雄,我认为可把原来一切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的重心向考察学生的全面发展倾斜,减轻教师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以保证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顾忌,真正担负起法制教育的重担,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参与到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中来,确保学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真正发挥作用。

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不应只是指导,应参与到其中来,把学校的法制教育纳入到各级政府部门公安机关的工作计划中,从经济已及政策方面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予以支持,对学校所聘请的公安民警所担任的法制教育工作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让这些担任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公安民警能真正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特有的作用。

最后,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家访,与家长沟通,达成教书育人的共识,自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书育人,仅仅是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各阶层需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所成效,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把我们教育工作孤立,而是要通过家访工作,与家长沟通,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到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来,自愿担负起学生校外法制教育工作,为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做好,是值得我们教师穷其一生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个人信息:

贵州省福泉市谷汪乡新禾小学

邮编 550508

蒲兴海

电话 ***

篇2: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 要: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着过度管理、生活指导滞后、学习负担过重等一些非人性化的表现,但人性化才是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应然走向和最终选择。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人性化

在学校教育中,最有效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因为人性化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为底线、以关爱为核心的教育。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而人的教育靠的是精神的培育和灵魂的感召,仅靠生硬的制度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一、人性化教育的理据

古希腊智者派创始人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确立了人在认识中的中心地位。席勒在《人本主义研究》中说:“人本主义要求,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来作为哲学必须全心全意以其为论证起点的整个前提,人的全面满足应该是哲学必须以其为目标的结论,哲学不应该借助一开始便抽象……来脱离真实的生活问题。”[1](p13)席勒的论述表明,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人在其中的两个基本的规定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以及人的需要之满足作为归宿。自此,西方人性化教育思想便开始发展,并一度兴旺。裴斯泰洛齐、卢梭、杜威乃至雅斯贝尔斯等教育思想家们对此也作出过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而早在春秋时代,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指出,“天地之性,人为贵”,把人的本性提升为第一,体现了中国儒家最高人生理想是“尽性”,即“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近代,马克思也对人性进行了科学的阐释:“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个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实体。因而,人必然有各种物质需求,以满足人的生存的需要。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类的存在物;生产活动就是类生活,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2]。可见,人性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使人“尽性”,“发挥性之所固有”。由此观之,人性化思想古已有之,而且逐步完善。

所谓人性化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关怀,它充满了人情味,提倡了高尚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人性化教育是一种理念,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一种理念和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原则、方法、方式、策略。人性化教育就是要按照人性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以人的自由幸福为最高目标,开展符合人性的教育,它所针对的是非人性的教育。[3]它强调对受教育者的尊重,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创造、提升需要,并创造条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从而在受教育者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促进他们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4]学校教育人性化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其一,学生的各级各类需要,尤其是自我实现需要;其二,发展心理学中所总结出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学校而言,主要指的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5]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的非人性化表现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伴随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出现的,其在化解农村教育难题、解决发展困境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细观之,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非人性化的倾向。

1.过度管理

寄宿生离开父母独立在学校学习生活,在校的时间比普通小学生长得多,因此,寄宿制学校的最大压力就是学生安全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很多学校采取了全封闭的管理,白天锁住大门,夜晚有专人查夜,不让学生走出校园,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单调的学习生活公式上。这种过度管制,使学生对校园外世界的了解受到限制,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和条件补充更多课外知识,有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发育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2.生活条件简陋,生活指导滞后

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宿设施和食宿供给,从数量、质量以及满足寄宿生的正常生理需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大多数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食宿等生活条件存在着诸多卫生、安全隐患。学生宿舍建筑陈旧,许多是过去的教室、办公室等其他用途的房屋改建而成,缺乏洗漱和厕所等设施。一个房间要住几十个学生,以“大通铺”为主,许多还是两个学生挤一张床。[6]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为寄宿生配备生活教师,而配备了生活教师的寄宿制学校在对生活教师的聘用、考核标准上也并不完善,这些生活教师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管理素质,只能忙于日常劳动而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

3.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为了减少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加大了上课量和作业量,让学生整天泡在书本和作业里头,部分学校甚至还上晚自修。学生全天学习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甚至低年级的住宿生也是如此。[6]这样虽然大大减少了学生发生意外的可能,但让学生每天维持这种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

4.心理状况普遍不良

农村寄宿小学生与父母长期不在一起,很可能使孩子产生情感问题、性格缺陷。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都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需要父母的家庭关照,因此其身心健康状况更加堪忧。心理状况不良还表现在寄宿生超负荷的学习、严格的管制、生活住宿条件不好等因素使他们精神状态长期保持紧张,而且由于寄宿学校一般学生数量多,班级规模大,住宿条件拥挤,也造成了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和人际关系紧张,加重了寄宿小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人性化———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的应然走向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离开了人就失去了全部的意义,所以说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教育就有了人性化的丰富土壤。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和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非人性化只是暂时的现象,人性化才是教育的应然走向和最终选择。那么,怎么才能重现教育的人性化呢?

1.实行人性化的寄宿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因为其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为底线、以关爱为核心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人只能用人来培养,心灵只能用心灵来感召。因此要改变目前存在的一些非人性化的寄宿生管理方式,彻底摒弃冰冷、死板的看管方式,认识到对小学生的体贴、关爱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和影响。让关爱与教化贯穿始终,使小学生在得到家庭般温暖的同时,也从中受到教益。针对目前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生活教师素质较低的现状,要切实地提高对生活教师的素质要求,生活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还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真正从“服务育人”的宗旨出发,注重自身品质修养,给孩子一个好的行为榜样,从而使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更富有成效。

2.加强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要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采取多种形式,调节小学生心理,使远离父母的孩子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活泼、快乐、健康的心态,逐步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和谐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帮助其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完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要让每位教师认识到,在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智育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健康的心理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校园活动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表明,儿童的天性是玩中乐,要在各种各样愉快的校园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并且按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寓教于乐,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不感到寂寞,而且能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保持活泼、快乐、健康的心态。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开展读书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各种兴趣小组等。同时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留守学生,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4.建设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其对学生有着导向、规范、约束、激励、潜移默化的功能。对于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的小学寄宿生来说,学校是他们在上学期间生活、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环境,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灵的陶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生满意于所处的校园环境时,他们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会自觉地将学校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动。因此,农村寄宿学校要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引导小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细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建立团结、合作、友爱的同学关系;依据农村学校自身条件,逐步增加一定量的图书、卡通画等,引导学生自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地方娱乐;要有适当的体育、音乐、美术设备,供小学生使用。还要注重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用环境来熏陶人,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5.家校及时沟通

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寄宿小学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实地体验,如举办家长接待日活动,家长到学校可以体验和感知寄宿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对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学校与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寄宿学校的长远发展群策群力,取得良好互动效果。学校定期要把小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以便随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迅速处理他们在生活、思想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愉悦的学校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受教育中获得安全感、尊严感、发展感和成就感、。

总之,人性化是把人作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即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健康成长。虽然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自身条件所限,短期内一些与现代教育不相和谐的现象可能会继续存在,但笔者坚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人性化必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的应然走向。

参考文献:

篇3: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我校语文组教师通过对保定25个县及市区乡校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 从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科研经历、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自我评价、语文教师的科研活动形式与科研方法、语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困惑与需求等方面入手, 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影响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起步与发展的原因, 从中找到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对策, 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保定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1.对教育科研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当前对于小学教师能否参与教育科研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一部分小学教师中, 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研究所、专家学者的事, 小学教师无须也无法开展教育科研的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 无须开展科研也能搞好教学。

2.教育科研理论素质不高, 缺乏研究能力。缺乏研究能力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学校财政支持、资料占有程度、科研方法掌握程度、科研经验、科研时间。

二、解决对策

从培训者的角度看, 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培训需求有所不同, 各项培训计划从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 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的培训对象, 采取普及与提高培训、应急培训、专题培训等培训形式, 分层要求, 按需施训, 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

作为培育机构,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本着以点带面、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原则, 利用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时机, 制定专题, 普及科研知识。首先, 为学员精心准备培训资料和培训教材。在资料和教材的准备上, 既考虑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又特别注意到科研能力与方法方面的教材优先充分提供。在课程的开设上, 还聘请著名专家学者, 为学员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 使学员开阔视野,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同时聘请教育方法论专家, 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 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另外专家授课时还言传身教, 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 提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思考到的科研课题供学员参考。

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农村小学教师通过教学自我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客体来考察,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或给予肯定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与调节。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这种对语文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就具备了一种自我监控能力, 能及时调控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 进行教学案例的撰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 它不仅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吸取教训, 还可以锻炼学员思考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是教学研究的开始。教学反思还可以通过学员的教学观摩课展开。一节观摩课上完后, 及时组织学员进行研讨, 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的总结讨论。这对学员的进步会很有好处, 同时还能把一些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碰撞出问题研究的火花。还可以通过指导学员写教后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反思。一个教师应养成写教后记的好习惯, 这不仅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 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 积累资料, 为以后的教育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会教育科研方法使学员逐步掌握各种教育科研方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做课题的实践中由易到难逐步完成。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 查找大量资料, 学会文献查找法;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 反思教学行为, 学会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现状及有关教学情况的调查, 学会调查法;通过教育试验的具体开展, 学会实验研究法。而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 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 使学员的研究水平逐步从直觉观察水平提升到探索原因水平, 再提升到迁移推广水平, 最后达到理论研究水平。

篇4: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语文;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09-01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对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必修课程。但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浅谈以下几点: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对乡村小学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没有使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根本转变。主要体现在:(1)对教材过分依赖,忽视学生;(2)注重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忽视学科整合;(3)强调教材,缺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并且农村乡、镇的部分基层领导缺乏对语文教育和教学的了解。他们认为低年级语文极其简单,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在众多农村小学的语文作业本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方言现象。因此,我认为要想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引起农村小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视。

2、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滞后

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个性心理差异毫不考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这些理念只是耳闻而已。小学语文教师只是沿袭完全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且已经根深蒂固,那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很难注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大脑中。

3、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对语文教育的投入不够

首先,由于农村经济长期以来都比较落后,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很低,没有太多的财力去添置教学设施,因此,在农村小学想要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是很困难的。一间多媒体教室要注重东西的安全,防盗、电脑维护、维修以及每月的上网费用,对于一个只有百把人甚至就几十人的农村小学来说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自然大多数农村小学就没有设置或不愿设置多媒体教室;其次,农村小学的师资资源较为缺乏,一般一个教师不仅要教两门主课还要教一大堆副课,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抽更多的时间做多媒体课件。就算学校有多媒体教室,也很少运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最多也就是在公开课或赛课时用一下。这就使语文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不能得到保障。最重要的是多数教师不懂电脑操作,甚至连一些简单的課件都不会制作,那他又如何去教学生呢?

4、语文教材内容较深

农村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多数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孩子来学校读书都是一张白纸,在此情况下,一篇低年级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十个字,认识七八个字,还要会背诵课文,教师还要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教起来很吃力,学生学起来更费劲。这样,很多学校虽然定了教材,但不能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很多教师不读课文,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不渗透,更谈不上如何让孩子去欣赏文章,导致语文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及丰富性。

二、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改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自觉摒弃,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设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相关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对办学条件进行逐步改善,特别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可能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与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增设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3、更新教学方法

通常来讲,制定目标的任务多数是由各地教学科研机构来完成的。农村小学教师的任务是将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去。从一些教师的目标教学研究课来看,模式化的倾向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以目标教学的思想为指导,而是亦步亦趋地对目标教学课堂结构模式进行套用。

4、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水平

多数农村小学教师会经历频繁的调动,常常每隔一两年就要换一所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让他们积累语文教学经验和进行教改活动。所以,要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改变,就非常有必要提高教师水平。

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必须尽快转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全体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此共同努力。树立真正的终身教育观,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

[1] 彭光福.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浅析[J].时代教育,2014(20):196.

[2] 唐永香.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82):10.

篇5: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要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首先就要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领导对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使其明确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端正艺术教育思想,摆正艺术教育位置,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科学育人观,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支持农村艺术教育事业,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使美术课真正成为一门不可取代的必修课。再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改革旧的教育评价体系,消除学科间的主、副之分,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尽早制定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引导和促使学校教育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迈进。(二)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设施是保障学校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针对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足、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现状,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切实重视,把美术教育与主科等同对待,逐年增加对美术学科的经费投入,从实际行动上消除主、副学科差异,并根据《新课程》要求,按普九标准配齐美术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设备,改变以往教师仅以粉笔和黑板进行教学的落后状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办学条件,使美术教学活动在农村中小学得以顺利开展。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对各学校器材配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落实。而对于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的,一时难以按标准要求配齐各种教学设备的偏远、贫困地区学校来说,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想办法改变过去那种一穷二白的现象,逐步提高美术教育设施,因地制宜地创造相对较好的美术教学环境,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教学保障。当然,由于各地区在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上的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很大,要想在一夕之间让所有学校都改善办学条件,配齐学科所需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就此无所作为。(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力量

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首先,各级部「1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吸收毕业于各高校的、受过专业培训的美术专业人才来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对于那些暂时无力引进人才的学校,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培养一些在职的、有美术专长的非专业教师兼任美术教学工作,以弥补美术教师匾乏现状,保证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应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升师资水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师资情况,有计划地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加强农村中小学间的校际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以加快美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美术师资力量。再次,美术教师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自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以更好的适应其教学工作。(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首先应突破各种瓶颈限制,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勇于创新,灵活运用现有教材,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识规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富于趣味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摆脱传统教材的束缚,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乡土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彰显美术教育的区域性特征,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事物和活动中,充分感受民族精神,了解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更为直观和形象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更好地融为一体。此做法既可丰富和弥补原有教材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适应性不足的特点,又可解决学生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力购买学具的情况,使学生在无需投入太多财力的情况下,即可愉快地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丰富多彩的资源来接受美术教育,进行经济实用的美术教学活动。

篇6: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从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调查人手,分析了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培养对策。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加快推进基 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建设。

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这项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进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7月,我们对陇南市九县146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问卷调查,以期为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一、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

通 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80%的教师仍将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了解甚少。18%的教师 认为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的关系不大。长期以来,国家、各级地方和各个学校在教育技术培训方面 也投人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但多数停留在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阶段,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的认识肤浅,其培训几乎是空白,而且无论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不足

现 代教育技术环境是指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所设计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与条件,即实现教学信息呈现于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写作讨论、有利于信 息反馈和教师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十分有利于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西部 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办学资金极其困难,只能维持现有的传统媒体教学,80%以上的学校都没有建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个别学校只有简单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 房等,并且功能单一,根本意义上都无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对教育信息的运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 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过程。在具备基本信息能力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具备以信息技术 解决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

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极低,15%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传播媒 体,40%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运用技能。45%的教师(尤其年龄较长的)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技能还是空白。

二、制约西部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 实践教育技术的工作中,制约和影响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有的 认为,教育技术只是电教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其他教师不用了解;还有的认为教育技术纯粹是一个花架子、空壳子,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在教学 实践中可有可无。尤其领导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更影响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 育教学改革,看起来属于技术层面,实际上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

(二)硬件建设不到位

硬件建设是学校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没有硬件建设就谈不上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具备了硬件条件的同时,还需有目 标、有计划地进行软件和潜件的建设,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得以正常持续发展。而西部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办学资金极其困难,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 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匾乏

信 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目前实行的新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 作支持,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而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适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先进技术潜力就将难以被充分发掘,势必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进而阻碍现代教学观念的形成,影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四)教师继续培训没有跟上信息化教育的需求

由 于受办学经费短缺、师资不足、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教师无法接受相关的继续教育。即使接受短期项目培训,更多教师接受的是校本培训,由于许多培 训教师本身并未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培训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此外,从培训内容上看,基本上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接受培训的教师很难将所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培训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三、培养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

(一)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

教 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新技术的学习途径主要依赖于培训。我们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当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使学校的所有现代教学设备都能充分有效 地利用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一方面对在职教师大力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实施教师 继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也要为适应新形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对师范生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论什么

专业都要把信息技术作为 基础课程,各专业课程的教材教法应尽快增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重点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使未来的教师能够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 观念和能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从培训目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基本技能的培训,也要注重教育技术 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真正把教育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利用案例分析促进培训,再辅之以政策奖励,激 励广大教师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

(二)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建

因 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既要发展经济适用的常规教育技术媒体,也要争取多建设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从而使 二者优势互补。而当今农村中小学校财力薄弱,政府对教育的支出相当有限。因此,首先要保证硬件建设真正到位,各级政府及学校都要积极想办法,开源节流,筹 措资金,保证以有限的资金投人获取最大的建设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方案设计要科学,充分考虑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本着实用、够用、可升级及兼容性原则来 进行方案设计。

各级学校要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完善学校软件资源的建设。根据目前基层教学需求,通过 购买、下载或教师个人建立教学资源库是行不通的。学校领导阶层应按各学科实际需求组织相应的学科资源建设团队,各团队按学科课堂实际需求分析确定总体任 务,制定任务完成的基本步骤,依照各自特长明确分工,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丰富了教学资源库,满足了教学实际需求,也改变了以往资源各自为阵的现象,实 现了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

篇7:论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论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教育改革,而农村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务求实效.

作 者:龙井仁 作者单位:郴州师专马列部,湖南 郴州 423000刊 名: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SONGLIAO JOURNAL(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分类号:F303.3关键词:教育改革 经济发展 农村

篇8: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落后的经济条件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实效

2006年, 财政部、教育部发布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但是, 目前农村中小学面临的继续教育种类繁多, 任务重, 占公用经费5%的教师培训经费往往难以支撑。再加上一些地方因为财政困难或者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不够重视而导致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出现缺口, 使继续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更为严重。例如, 我们调查的湖南省某县, 2008年和2009年就共计少安排了教师培训经费78万元。调查中, 63%的学校反映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22%的学校反映不太充足。因此,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一般都按照“谁受益, 谁负担”原则, 由教师本人承受学历培训的全部费用和非学历培训的部分费用。

与相同知识层次的公务员、城市教师等人员相比, 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偏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调查发现, 57.5%的教师住学校单间、在校外租房或者住在合并以前的学校成了“跑教教师”。经济待遇比较差却还要负担继续教育的费用, 导致很多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抱着一种十分消极甚至是抵触的态度。调查表明, 46%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主要是为了拿证书、聘用晋升、完成上级任务。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性的不高, 严重地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效果。比如, 为了尽快拿到证书, 许多教师往往选择一些与本专业不符但相对容易毕业的专业。在继续教育期间, 一些教师也会编出各种理由请假, 造成“学习时没几人, 考试时人挤人”的现象。

其结果:一是教学能力较低。调查发现, 通过参加继续教育, 100%的专任教师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 甚至有67.5%的教师还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 但不少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师严重不足, 教非所学现象普遍。调查发现, 47.5%的教师所教学科和所学专业不一致或者不太一致。

2. 内容不切实际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实效

布局调整前,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较为简单, 一般把书教好就算完成了工作任务。但是布局调整后, 教师的工作内容有了较大的扩充。由于很多学生在校住宿, 教师除了教书, 还必须要学会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并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与其他教师协作的能力。然而, 许多教师除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他知识和能力往往比较缺乏。调查发现, 对于安全、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10%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缺乏, 55%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缺乏。同时, 教师要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 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但是, 当前继续教育的培训者选择培训内容时很少考虑教师的这些需求, 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农村中小学实际, 无法让中小学教师学以致用, 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调查表明, 25%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60%的教师认为只能部分满足其需求。

3. 方式方法不科学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实效

一是培训时间与教师工作矛盾较大。自从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后, 除了上课, 教师还要参与学生日常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应对上级的各种评估和检查, 工作繁杂, 许多教师周六、周日都还要备课、批改作业, 非常辛苦。一旦工作日外出参加培训, 学校一般无法安排相应的教师代课, 很多教师回校后还得加班加点将落下的课程或工作补上, 这无疑又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调查显示, 有32.5%的中小学教师反映接受继续教育与日常工作的关系非常矛盾或比较矛盾。二是继续教育的方式单一。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中, 教学方法仍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 一般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方式。这种继续教育形式单调, 老师讲、学生听, 课堂上缺乏双边活动, 没有讨论交流, 无法真正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提高, 实效性不大。

三、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 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3802.49元, 而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只有743.70元[1]。而在目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管理机制中, 农村地区县财政收入能保证发放教师工资已属不易, 根本无力承担更多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受培训机会不足和积极性的降低。因此, 要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 必须增加政府的教育投入。

2.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

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但与城市教师和公务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严格按照2006年《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 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像保障公务员待遇那样保障教师的待遇。或者进而像法国、德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一样, 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公务员范畴, 使教师的工资待遇具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刚性保障。同时, 要建立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 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于或高于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 以激励和吸引人才到农村从教, 增强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另外, 政府部门为农村教师解决住房、用水、用电、医疗、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真正解除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教育[2]。

3. 完善继续教育的内容

培训机构必须深入到农村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去, 深入了解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有的放矢地设计培训内容, 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 国外采取的校本位教师继续教育, 就是根据学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教师的实际, 向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出本校教师的培训要求, 然后共同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3]。与发达国家比较,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工作起步较晚, 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应考虑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经验予以改进[4]。针对当前学历和教学能力不同步发展的现实情况, 继续教育既要抓好学历补偿教育, 又要抓好教师素质提高和能力更新的教育, 真正做到学历与教学能力的协调统一。针对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继续教育要着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农村教育事业。针对农村中小学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要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同时, 寄宿学生远离父母, 其心理、生活、安全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因此, 继续教育还要加强班级管理、心理、卫生、安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以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布局调整后自身角色转变与农村义务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4. 创新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是要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紧缺、工学矛盾突出等实际情况, 尽可能方便农村中小学教师, 采取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例如, 可以大力发展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同时,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 通信费用的降低, 将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5]。二是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继续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gov.cn/, 2010-12-29.

[2]粟远荣.影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性的经济阻碍及其对策探析.成人教育, 2009 (7) .

[3]沈有禄.国外教师教育模式转型及其启示.现代教育科学, 2010 (4) .

[4]姚淼.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点及启示.教学与管理, 2010 (36) .

上一篇:我是一只小熊猫下一篇:奖状书法绘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