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2024-05-15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精选6篇)

篇1: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找次品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四、具体编排

例1

编排思想:

创设找5瓶钙片中的1瓶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

教学建议: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不必急于归纳最优方法,重在鼓励。

如果没有天平,可利用卡片操作、画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

教师注意进行指导。

例2

编排思想:

创设找若干零件中的1个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

教学建议: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探索性最优化方法。

如果没有天平,可利用卡片操作、画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如画树图的方法。

教师初步归纳最优方法。

让学生继续探索10、11个零件找次品的方法。

教师最后全面归纳最优方法。。

练习二十六

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保证能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第4题是一个趣味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爸爸与小明的年龄差是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即现在和3年后两者的年龄差一样,所以设小明今年岁,则爸爸今年就是(+24)岁,从而+(+24)=34,可算出小明今年是5岁,爸爸今年是29岁。

第5题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示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第6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第7*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下面的图示:

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6=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10-19=3人。

关于“你知道吗”的说明

本专栏简要介绍了在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的情况下,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测的次数。由该表可发现,只要待测物品数量介于+1~之间,则最多只需要测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由此,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44~729个。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是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篇2: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西河小学    卢丰强

教学内容:课本P111-P113例1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32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1号、12号等等)。当老师点某个同学姓名时,如果不叫姓名,又叫什么呢?(学号)

师:因此可以看出,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邮政编码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课件出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要求生仔细观察、讨论。

师: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相互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

形统一结论: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师:大家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课本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师出示课件,依次展示: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什么?(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什么?(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什么?(投递局、所)

②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自己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车牌号、电话号码、门牌号、书号等等。)

3、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父母亲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搜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编码。

2、预习114 115内容

西河小学  卢丰强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二课时

西河小学   李玉亭

教学内容:课本P114~P115例2、例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 学习新知:

1、课件展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等)。

2、师生共同讨论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中间八位是他的生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前六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倒数三、四位表示乡镇、街道;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3、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学生试着编一下)

再与你抄写的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4、学习例3。

师: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 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

师生小结: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 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 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西河小学   李玉亭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三课时

西河小学    翟淑斌

教学内容:课本116页 例4,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在课上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的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编码各部分的组成,以及每部分分别用怎样的数字来表示,并能简单的运用其中的规律来给图书进行编号。

2、使学生在搜索信息、编写号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资源共享,

更好的探索数学知识。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真正激起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激

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运用学到的知识给班级图书编号。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调查的一些数字编码的含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师:前面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编码,了解了其中各个数字所表达的含义。下面复习一下。

2、说一说:邮政编码编码 255161 的含义;身份证号 370302198507184523 的含义。

我们自编的你的学号的意义,如1231。

指名口答,全班学生订正,进一步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和好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116页情境图)师:小红来到图书馆,想借一本安徒生的童话书,可是图书馆的书太多,她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正在着急,图书馆的阿姨帮了她的忙,很快找到了小红需要的书。你知道图书馆阿姨是怎样快速找到图书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适当提示,得出:为了快速、方便的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人们将图书分类放置,编上号码,贴上标签。

师: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本图书,为了便于查询和统计,需要给图书编个号,即图书检索号,通常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进行编码,如果熟悉了图书的分类和检索方法后,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查阅自己需要的书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

1、谈话讨论:

师:我们班上有一个图书角,同学们捐了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找图书,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答出:给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目录,便于大家查书。

师:给图书编码,需要反映哪些信息?

生议论,得出:书的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同一类书的顺序号,等等。

师:我们图书角的书相对少一些,如何编号更合理些?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编号反映 类别、作者、书名、捐书人等(教师板书)。

2、合作设计: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课本117页表格,并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小组合作,完成“图书角”图书的目录登记。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情。

3、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师指各个小组,派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目录登记单。

(如:A01001(35):A表示童话类,01表示作者安徒生,001表示书名《海的女儿》,35表示本班35号同学捐的书。

B0(27):B表示科幻类,02表示作者凡尔纳,003表示书名《海底两万里》,27表示本班27号同学捐的书。)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讨论,或进行适当的点评。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118-119页 练习二十四。

1、长途电话区号及电话号码各数字的意义。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师课件展示全国部分大城市的区号及我省部分地市的区号,让学生简要了解。

2、从车牌号看出哪些信息?

讨论说明练习中车牌的信息。师课件出示本地的几个车牌,(旧式、新式各一至二个),师生讨论其中含有的信息,明确:车牌的唯一性。

3、看课本后面的书号,了解其中的信息。也可再看其它课本后面的书号,加深印象。

4、给楼房的每个房间编号。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写出编号,集体订正,确定统一的编号方法。(如:085302)

5、展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可见编码的应用。师生讨论,举例说明。

四、全课总结:

1、课件示:谈一谈上完今天这节课后的收获。

(先讨论一下,再指小组派代表回答。)

2、师总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字编码。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些最常用常见的号码,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号码,如:考试号、商品编号、银行卡号等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调查研究。

板书设计:

数字与编码(三)

图书馆检索号:字母   表示   书的种类

I242-47: 数字   表示   书的序号(出版日期、作者等)

五(1)图书角:

类别     作者     书次号     捐书人

A        01        001      (35)

篇3: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一、通过负数的教学, 扩展对数的认识

认识负数,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 丰富了小学生对数的认识。负数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了解负数的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因此, 教材编排首先关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 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意义。这样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 逐步形成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此基础上, 教材还注意结合日常生活情境, 让学生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所学过的数, 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 形成关于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初步认识数轴上数的顺序, 加深学生对有关数的知识的理解。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只要求学生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删去了正数、负数和0进行大小比较的内容, 从而降低了教学要求。

二、联系日常生活, 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新教材把百分数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编排, 分别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和下册, 上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性应用, 本册编排百分数的特殊应用———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丰富素材, 使学生学会用百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折扣率、打折后的价格、所缴税费、所得利息等。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与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问题基本相同, 只是需要将特殊领域中的语言“翻译”为一般的数学语言。如, “一个物品打八折”指“求一个数的80%”。同时, 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如不同税种对应着不同税率、不同储蓄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利率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另一方面学会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同时, 教材新增了一些内容, 使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 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如, 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 ”中新增例5, 创设“商场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 提供两种常见的优惠策略:A商场是“打五折销售”, B商场是“满100元减50元”。教材通过两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两个商场的优惠策略, 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什么修订教材要新增这部分的内容呢?笔者认为, 原因有三:其一, 这是巩固旧知识的需要。在此之前, 学生刚刚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了解并掌握了折扣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通过课前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有购物经历, 见过多种类型的优惠策略, 学生能够对常见的、简单的优惠策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面对种类较多的优惠策略时, 判断力则大大下降。其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 许多商家为了招揽生意, 会想出五花八门的促销方法。因此, 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 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学会分析并初步感受各种优惠策略的优缺点, 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三, 好的策略无处不在,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开拓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涉猎更广泛的领域, 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三、改进比例的编排, 理解概念的意义与应用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首先, 它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 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比例来解决。如, 绘制地图、对图形进行同比例的扩大或缩小等。其次, 它是培养学生代数思想的开端。最后, 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领域。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联系实际教学概念。

比例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 有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等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 因此, 概念教学时,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体验等方法建立明晰的概念;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 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学习, 增加学习的探索性。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量与量之间变化的关系有了深刻的感悟, 初步体会数学的函数思想。

2.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材中比例的应用包括三方面: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正比例、反比例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前两小节的概念学习起到巩固作用, 而且对于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3. 有机渗透数学的函数思想。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教材在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 便于学生对两个概念含义进行对比;在举实例的基础上, 用列表的形式体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用式子或y=kx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 通过正比例关系图象的教学,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象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此外, 还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反比例关系的图象。这些内容都使学生体会到成正、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获得初步的函数思想。

四、引导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编排关注学生在获得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其中, 几何形体“圆柱与圆锥”教学的编排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教材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圆锥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 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 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 又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2. 加强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究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如, 圆柱的特征, 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亲身体验得来的。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 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并发现圆柱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 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还有可能是其他图形, 若沿着圆柱高剪开, 那么, 圆柱展开图就是长方形, 这时学生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高,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加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几何形体问题的思考。

教材在编排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 增加了用长方形 (或三角形) 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圆柱 (圆锥) 的活动。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想象、推理的过程中, 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

4.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后, 教材编排了让学生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瓶子容积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把不规则形状的体积转化成已学的圆柱体积。在这一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灵活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安排的例题7就是一道求不规则形状体积的题目。要求一个下方为圆柱、上方不规则的瓶子的容积。只需在瓶子里倒上一部分水, 此时, 瓶子的容积相当于水的体积和上方不规则部分空气的体积之和, 如果把瓶子倒置过来, 由于水和空气的形状的可变性, 把空气的形状转化成规则的圆柱形。这样, 在瓶子倒置的过程中, 水和空气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 但体积不变。把倒置前后的圆柱形水的体积和圆柱形空气的体积相加, 即是瓶子的容积。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以及把不可解的问题转化成可解的问题的思想。

5.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教材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猜测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联系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教学思路设计的, 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与推理, 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提高学生各种学习的能力。

五、重视整理和复习, 呈现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复习”,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纲挈领的复习, 使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再现、巩固、理解与提升,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为以后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毕业之前, 应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再现、回顾与整理, 使原先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 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增进持久的记忆,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因此, “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排特点为:

1. 分块整理与复习。

依据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数学各学段的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根据这一框架, 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 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还增加了“数学思考”, 以突出数学思想的培养。

2. 精简复习内容。

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 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不求面面俱到, 覆盖已学知识的所有细节, 而是突出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给学生提供了梳理知识的线索, 留给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空间, 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等能力, 形成数学完整知识结构网络。

3. 注重知识的应用。

新教材都是通过问题情境, 包括现实生活的情境与数学的情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数学实例,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 特别是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 从而学以致用, 在“用”的过程中, 促进理解和巩固。这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4. 注重拓展学习能力。

在“整理和复习”中, 既重视基本训练, 又重视拓展提高训练。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 适当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 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训练, 又注意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 还适当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教材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通常是把数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教材安排“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运用,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培养运用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篇4: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篇5: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小黑板1](2)填空。[小黑板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

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

8、并涂上阴影。(4)抢答。[小黑板3](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小黑板4] 5/7 3/8 3/()()/9()/()

3、小结。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作业布置

1、P88。

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操作。

(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1)读分数。[小黑板1] 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2)写分数。[小黑板2]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六分之五等 P87。做一做(上)

2、教学分数单位。(1)P87。做一做(下)1(2)3/

5、1/

2、13/

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

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P87。做一做(下)2

4、教学教学P88。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 P88。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89。1

2、P89。5

3、P89。6

4、P89。7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B、什么叫分数单位 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

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4的分数单位是1/

4、3/4里有3个1/4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小黑板1]

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

3、就是1/3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小黑板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

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也就是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9= 1/2=()÷()8/13=()÷()

3、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作业布置 P93。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b≠0)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小黑板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小黑板2] 12÷35=()/()()÷()=4/7()÷()=a/b 8÷()=()/9()÷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小黑板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小黑板4] 30分米=()米 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2)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2、P93。6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布置。P93。

5、8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小黑板1]

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黑板2] 1/4 3/5 9/14 17/36

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小黑板3] 2/4()3/4 1/5()1/3

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

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P94。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

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想:2/3是2个1/

3、1/3是1个1/

3、所以2/3>1/3)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4、P97。11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习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5、P97。12

三、课堂练习

1、P97。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

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应用题。[小黑板2]

四、作业布置 P97。8、9、10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小黑板1]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小黑板3]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小黑板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小黑板5] 3/3 5/5 10/5 15/5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P99。例 3 : 把3/

3、8/4化成整数。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

2、9/

3、4/

4、12/6化成整数。[小黑板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

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作业布置 P 101。1、2、3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小黑板1]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小黑板2] 6/6 25/5 45/15 67/67 65/13

3、下面的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 哪些不能 [小黑板3] 16/4 9/2 18/18 23/7 35/12

4、揭示课题。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 21/7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1)教学P100。例 4 : 把6/

5、8/3化成带分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6/5=6÷5=1 8/3=8÷3=2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 把它们化成带分数。[小黑板4]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00。做一做

2、P101。4

3、口答:3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P102、6

5、P102、7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布置 P102。10、11、思考题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 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小黑板1] 3/4 2/2 1/6 5/5 7/7 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小黑板2] 2个1/3是()/()6个1/6是()/()8个1/8是()/()l4个1/2是()/()18个1/5是()分之()17个1/4是()/()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 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例 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教学P104。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2)板书: 2 =5×2+4/5=14/5(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

1、3

四、作业布置 P105。2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P103。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103。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小黑板1]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小黑板2] 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小黑板3]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小黑板4]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数。[小黑板5] 3=()/8 7=()/1 6=()/12=18/()9=()/8 5=()/7 4=4/()=24/()

6、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小黑板6] 2 4 8 7 12

二、综合练习

1、P105、4

2、P105、5 弄清楚0~1;1~2;2~3 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

3、P106、8 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4、P106、11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 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小黑板1]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3/4()3/5 15/20()4/2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2/3=()÷()5/8=()÷()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2、反馈。

(1)提问: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前面猜想相回应。(3)小结: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零除外)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

P109、1;(2)说数接龙。5/6=5+5/()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小黑板2] 1/3=()/6 10/15=()/6 1/4=5/()

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 [小黑板3] 3/4 21/32 15/20 1/5 4/20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 A、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B、运用分数的性质、你能做什么 C、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五、作业布置 P109、3、5、6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3/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小黑板1]

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例 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P108。做一做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09、2;

2、P109、4;

3、P110、10

2、P110、11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思考、进行填空。

3、P110、思考题

四、作业布置 P110。7、8、9

4、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口答。[小黑板1] 3/4=9/()=()/20 8/24=()/6=1/()50/125=()/25=2/()18/60=9/()=()/10 问答:请说出填写上上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互质数 怎样求最大公约数

3、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1)提问:A、有一个分数18/

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 [小黑板2](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

板书: 18/24 =(18÷6)×(24÷6)= 3/4 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B、分析观察3/

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 P112。做一做(上)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

2、教学约分的意义与方法。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1)教学P112。例 2: 把12/30约分 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 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板书: 12/30=(12÷6)/(30÷6)=2/5 P112、做一做(下)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13、1

2、找出最简分数。[小黑板4] 2/3 6/8 9/12 5/6 5/18 21/28 34/51

3、P113、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概括

五、作业布置 P113、2、4 板书设计: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P112。例 2 把12/30约分 12/30=(12÷6)/(30÷6)=2/5

约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和解题中将得到的分

数能约分的约分。养成自觉进行约分的习惯。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请化成最简分数。[小黑板1] 15/20 16/9 7/15 32/40 11/121 39/65 5/3 问答:请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判断、[小黑板2]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小黑板3] 12/16 3/4 4/8 2/4 2/3 6/9 15/12 5/4

二、指导练习

把下面各数约分。[小黑板3] 32/40 34/57 225/500 45/150 强调: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2、P113、6 审题、弄清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的分数、应该是同样大的分数。若把题中的五个分数都化成最简分数、则可直接看出哪些分数一样大了。

3、P114、7;

4、P114、12 这是一道逆思考题。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是把5/6的分子、分母同乘以2×2×3 即:5/6=5×2×2×3/6×2×2×3=60/72

5、P114、13

三、作业布置 P114、8、9、10、11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小黑板1]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小黑板2] 3/4=()/8 3/4=9/()3/4=()/24 3/4=()/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小黑板3]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P115。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

③ 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 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小黑板4]

2、教学通分的方法。

(1)教学P116。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 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小黑板5] 9/10和8/15 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 每步做什么 口答填空。[小黑板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小黑板7]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2、P117、;

3、P117、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作业布置 P117。

2、4 板书设计: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P117、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黑板1]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小黑板2]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自学P116。例 5: 把2/

3、1/4和3/8通分。(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2)反馈并小结。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小黑板3] 2/

3、3/4和3/5 4/

7、9/14和15/28 11/

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

(1)先通分、再把9/

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小黑板4](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3、P118、12

四、作业布置 P118:6、8、9、10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P116。例 5: 把2/

3、1/4和3/8通分。[

3、4和8]=24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小数化分数、十进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化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后、小数位数不足的要用“0”补足。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黑板1] 9/10 3/100 1 425/1000 填空。[小黑板2] 0.9里面有9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0.07里面有7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0.013里面有13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4.27表示()又()分之()。

3、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指导自学、认识矛盾

自学课文P119 ~ 120。例6 ~例7 [小黑板3](1)思考:A、为什么说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B、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

C、带小数化分数时、其整数部分怎么处理

D、应用什么知识可以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E、如何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2)反馈。P119、做一做

习后提问:谁能说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②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小黑板4] 3/10 5/100 1 3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2、1;

2、P122、3

四、作业布置 P122、2、4、6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一般的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罚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般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小黑板1] 4 25 40 9 14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黑板2] 1/3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小黑板3] 0.25 0.6 0.03 0.328 0.012

3、揭示课题:一般分数化小数

二、合作交流、发展智能

自学P120、例8 : 把3/

4、7/

25、9/40、2/

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1、思考:A、将分数化成小数、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的 B、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2、小结: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P121。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122、6;

2、P122、7;

3、P122、9

四、作业布置

1、P122、8;

2、P123、10、12

5、整理和复习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熟悉分数的意义、正确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 这里的单位“1”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P124、2

2、复习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1)提问:怎样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2)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P124、4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P124、6 讨论:A、约分的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B、约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P124、7 讨论:A、通分的意义和依据各是什么 B、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3)提问:大家都说到了进行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P124、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4、1;

2、P124、3;

3、P125、3

三、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惑之处吗

四、作业布置

1、P125、1、2。(做书上)

2、P125、4、5、6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依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

把下列各数约分。[小黑板1]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135/105 180/150 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小黑板2] 58/12和11/24 5/6和2/9 1、1 和1

二、复习指导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P123、10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P126、7

3、综合练习。

(1)P126、8 ;(2)P126、9(3)P126、10;(4)P126、11(5)P126、12(6)P126、8思考题 [小黑板3] 先找出在分母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分数中、分数值位1/

2、且分子、分母中没有相同数字的分数。即有: 27/54 28/56 29/58 76/152 78/156 79/158 然后用它们逐个来试、探索所剩下的几个数字能否再组成两个与它等值的分数。

答案有: 27/54=9/18=3/6 29/58=7/14=3/6 79/158=2/4=3/6 8/56=7/49=3/21 9/81=6/54=3/27

三、作业布置

向家长或通过网站查询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数字与编码

教学目标:通过亲身参加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学会给班级、校级的同学编学号。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邮政编码、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学会编码。教学难点: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课型:活动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设引趣、揭示课题 [小黑板1]

1、播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文字、如数字校园、数字影院等;数字编码、如车牌号码、火车编码、邮政编码等。

2、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

二、合作交流、操作探究

1、了解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信息。

提问:A、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想办法了解有关身份证的一些信息、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你收获到了哪些信息

(身份证上的编码包含了所属的省市区、出生日期、性别)B、身份证中的每一种信息分别是由哪几位数字所表示的呢

2、学习编排个人身份证。

(1)请利用身份证生成工具为自己生成一个身份证号码。(2)体会身份证的特点。

① 观察全班同学的身份证中有没有重复的号码、为什么 设问:如果是孪生兄弟身份证号码会不会是一样的怎样区别(最后一位数字“个人信息码”可以区分)② 观察前几年的身份证号码是几位数 现在的身份证号码是几位数为什么要增加数字(为了身份证号码编排更唯一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拓展思维。

提问:同学们、你们除了了解到了身份证的号码编排奥秘外、还知道哪些行业编码的编排方法

4、实践应用——学习编制班级学号表。[小黑板2]

1、(分组进行)注意事项:(1)要求已经具备的学号不改变;(2)要按照所在班级顺次编排;(3)要分男生、女生编排;(4)要按入学时的年份进行编排。

2、反馈。

交流各组的编码含义与结构。

设想:你认为这个班级学号表还可增加哪些内容哪些地方改进后会更明确、更合适、更便于学籍的管理

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大家再次利用互联网上的“区位码在线查询”、“邮政编码在线查询”等相关编码信息、更深入地了解了编码实用价值。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

3、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课时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 课时

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 1 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 是,里有()个。(3)3个 是(),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思考

利用黑板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篇6: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万州区汶罗小学牟建蓉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43页以及教材第45页练习七的第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代数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答: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怎样计算正方体体积?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单位:m)

(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探求新知

1、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你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生: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板书)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怎么写?

生:V=aaa。

师: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在V=a3。

师:我们前边学习求正方形面积时,aa可以写作a2,我们现在学习求正方体体积时,aaa可以写作a3,那么aaaa,可以怎样写?

生:aaaa可以写作a4。

2、完成例2

(多媒体出示例2)

师:谁来把这道题读一读?

(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共同订正)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观察下图:(或实物)

图中画阴影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这个面是由摆放等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叫做底面积。

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长×宽,即S底=ab)

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底=a2)

(3)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因为另一条棱长可以看作是正方体

底面积

的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面积用字母S表示,那么体积用字母表示如下:V=Sh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dm,它的体积是:53=5×3=15dm3。()

②0.43=0.4×0.4×0.4。()

②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6倍。()

(2)做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做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3)第45页练习七的第8题

(4)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5)一根3.6米的木料,把它平均据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4㎡,它的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上一篇:我看今年的“春晚”作文下一篇:议论文如何使用事例论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