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总结与反思

2024-04-08

家庭教育总结与反思(共8篇)

篇1:家庭教育总结与反思

见习总结与反思 期待中的见习来的匆匆,去的也匆匆。远离高中生活的自己已经不习惯了早起,所以第一天感觉到压力很大。但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天还是迟到了。这就给自己一个警告,凡事都要早做准备。进入见习的地方——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肃静,也听老师说了这是个很不错的学校,所以很紧张自己的言行举止。感觉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小心翼翼的就像个怕犯错的孩子。所幸的是,自己的指导老师是个说话爽朗待人不错的老师,自己的神经瞬间松了很多。伴随着听课的进行,我对这所学校的教师、学生、文化、生活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天跟着张老师听了三节课,顺便帮老师批改了作业。记得第一节课前张老师给我们说,文科班的化学你们听不听都行,我就是照本宣科的念。但是这节文科班的化学课给我的感觉并不是这样。张老师把课本读的“声情并茂”,还强调了几点重点知识,还渗入了化学趣味故事。我觉得好多老师在文科班上化学课都是心不在焉,许多知识点都是一嘴带过,草草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一节课。我想这也许不是教师的本意,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但我觉得既然在文科班开设了化学课,就一定要本着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对文科班学生的价值。我发现一个老师用同样的PPT讲同样的内容,但是在不同的班级就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我就特别佩服老师对课堂的这种把握,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通过帮老师批改作业,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回答问题也很自如,但是在做练习题时还是会犯种种错误。所以,学生应该是在错误中成长,通过总结反思达到对知识的提升。

第二天听了高一化学老师的集体备课,是其中一名老师主讲,其他老师听。首先是说的教材分析,其中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又说了几种引课方式,其次又说了习题巩固部分并且说了每道习题的设计意图。其实我觉得她们备课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没用见到所谓的主案和辅案。而且老师们关于新课讨论的并不多,主要讨论的是将要到来的期中联考,因为不是他们学校出题,所以就讨论了出题学校可能出什么题,然后又根据他们学校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以及做题弱项展开了讨论,并打算针对问题结合考试进行各个突破。其实我们在理论课中一再的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分数已经不是学生的命根。但是在一线教学中,一切还是围绕着分转。其中一个老师还说“期末考不好没关系,顶多难两天也就放假了,可是期中考不好的话,就会被领导天天叫去训”。针对分数和新课改的要求我还是很矛盾的,理论上自己也明白,总得有人要先做出改变的,可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就要承担学生分数低的风险呢。一个好老师在新课改下也能实现成绩的提高,可是不免怀疑还有那么多老师在止步不前,我能不能实现这样的跨越呢?尤其地我们那样一个考试大省来说,能不能放弃对分的追求呢?能不能得到领导和家长们的认可呢?其实看到二实验的学生们,我还是很羡慕的,感觉他们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视野是开阔的,思想也是五花八门的,感觉他们是那么的自由和无拘束。紧接着我就听了主持备课的刘老师在实验班上的习题课,老师不单单针对题讲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题型并说明次类型的题目如何做。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老师能抓住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问题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最合适,学生回答的非常活跃。而且老师能够有一道题引申出更多的题,深入到更深的层次,并总结出多种解题方法,我觉得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以及对问题横向和纵向的认识与比较。可能这个班是实验班的问题,学生们反应特别快,所以老师的节奏也很快。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学生只是在专注的听与答,也许当时能够听懂,可是不记笔记的话也许过时候就会忘,所以应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值得一体的是还听了一节物理课,物理老师是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女教师,我就很想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能镇得住那么活跃的学生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个老师讲课很有范儿,很干练,她是我听了两天课第一个写板书的老师而且还写得非常流利漂亮,而且课讲得逻辑性很强。我就觉得一定要养成一种让学生适应的“上课习惯”,从一开始就要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自己的教学路线,想好自己要与学生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是认真的,但有的是在捣乱,当时我就在想,作为一个年轻没有经验的老师要怎么对待学生课堂上的提问呢?是不是就只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给予注意呢?那对其它的问题和提问题的学生怎么样对待呢?我想内心的疑问不会有明确的答案的,也不会在那个老师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这可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见识。还听了一节怀有身孕的老师的课,也许是怀孕的缘故,老师完全使用PPT讲课,而且与学生们的互动也比较少,只是站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念PPT,然后让学生记笔记。我想作为未来的女教师找工作时的弱势会不会就在此。但我想,既然有这种偏见,我们女性同胞们就要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尽量上好自己的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去珍惜,用心去呵护,用心去照顾。这里的老师在讲新课时知识线走的特别好,逻辑特别严谨,设问也非常好,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而且采用“面质”的说话技巧,能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下想问题,能够达到一种对知识的升华。还听了一节男老师的课,他讲的化学课非常幽默,能够给学生创造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位老师还是班主任,他在提问的时候都直呼给学生起的小外号,特别亲切。而且这位老师上课不用教材,就能把知识点和定义解释的特别清楚到位。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肯定要有很多年的经验了。在敬佩之余,也不免感到压力,这是不是要对年轻教师要有更高的要求才能达到同层次呢。

还听了两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讲同样的课程,突然感觉到了差异。其中一个老师是用PPT讲的,感觉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强调哪些知识点重要,然后是学生在忙碌的抄笔记。我感觉这样的课堂没有活性,太死气沉沉了,学生们也容易听得比较疲倦。在听课的过程中,同时也听到了下面学生的不情愿,这样就威胁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是很重要的,喜欢了老师就会开始喜欢化学课。而另外一名老师的讲课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老师首先用了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而后根据同学们的认识介绍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这位老师是个有经验的老教师,带的也是重点班,讲课方式却并不老套,听起来很有新鲜感,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老师在讲新知识点时会复习很多以前的知识,而且用的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觉得让学生通过比较能更好的记忆,通过回顾能更好的师生互动。而且这位老师讲的并不止留在新知识的表层,而是更能深入。我很佩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教学策略却是处处有新意而不拘泥于一贯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天听完高二化学组的备课,备课组长让我们这些见习生说说他们教学中有什么不足,让我们提些意见。大家也说了很多,但并没有意见都是优点。我当时在想,我也说不上有什么不足,但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感觉他们的师生关系都很好,我就想自己的特色是什么呢,我可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我又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化学老师呢?我肯定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我会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的老师呢,是沉稳型的、幽默型的还是什么样的呢,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也会在以后的日子注重在“塑型”方面的培养。归纳来说,市二实验的老师分两类上课模式。其中一类是每个学生都有学案,通过老师的讲课,边记边听,上课气氛很活跃。另一类是用PPT讲课,老师的主动性太强,有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像是注入式的课堂,容易造成倦怠。但是上面两类模式老师都没有板书。这也是我不明白的问题,听了好多节课了,还没有见那个老师把板书写的很正规的,都是在黑板上写些学生不会写的化学式,有的干脆什么都没写。我觉得这样的课堂缺少条理性,有板书会更清晰明了。

最后听了一节化学公开课,感觉跟我们在上理论课时观看的视频还是有所不同,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哨哨,而是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其实有时我在想,高中一节课四十分钟,已经很短了,如果再引几分钟的课,如果引课内容能贯穿整个课堂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这位引课而引课就感觉太没必要了,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

很感谢市二实验能给我这次机会,也很感谢老师为我们的精心安排,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通过老师与老师间的横向比较,我认识到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是一位威风凛凛的教师。通过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班级上课时的纵向比较,我认识到了老师的教学机智。通过听高一与高二的课,我也认识到了知识上的衔接与递进,学生的思维变化,学习方法的选择等等。同时,一个星期的见习给了我思考的空间,让我向一个化学老师的角度转变。以后还要继续成长,把从一线教师哪儿学到的,感受到的应用到以后的教学理论课的学习中。把积累的我,成长的我,奉献到以后的工作中,奉献给我的学生。

篇2:家庭教育总结与反思

白静心中住着一个缺爱的小女孩。晚上,高健8:30回到家,白静已用心做好了菌汤面,盛满满一碗,端给高健,希望高健夸夸她,高健说了声:谢谢,默默地吃完。白静失望地去洗漱了,卫生间里白静听到小锦还在看电视,便说:小锦,看完这集,关了电视,写作业!白静从厨房接水,发现厨房的水池堆满了需要清洗的碗筷,走回客厅看到高健在专注地学英语,很生气:吃完饭也不刷碗!便气嘟嘟地说:能不能不学了?看看几点了?还要早点睡觉呢?说着就去抢过手机!高健生气地说:你干什么?我学完再睡!!白静愤怒地说:你一天和我们说几句话?你根本不爱我们!!你爱你自己!是自私!!白静沮丧地躺在床上,绝望地想:为什么找了一个理智感这么强不会表达爱的老公?她发现自己还是个渴望爱的小女生,她发现她渴望的爱像儿歌中唱的`: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小时候没有妈妈的陪伴,爸爸不善言谈,长大了又找了类似父亲性格的老公,白静很痛苦,如何才能跳出这种轮回,白静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早上,高健关切地问:亲爱的,好些了吗?“好多了,你思考我说的话了吗?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白静还惦记着昨天的事。“思考了,有道理!”高健若有所思地说。“出去挣钱是爱的责任,回到家是爱的陪伴,你呢?你让我想过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爱,你说你在家要么看小说,要么学英语,我说话你都嫌烦,你爱我吗?”白静执着地坚持自己的逻辑。早餐桌前吃饭的小锦听不下去了:妈妈!你也不对,你没有给爸爸自由,爸爸很晚回来,已经很辛苦了,昨天晚上你唠叨他,今天早上还唠叨他,你爱爸爸吗?白静愣住了,怎么女儿说的也有道理,“我怎么不爱他,昨晚我还做他喜欢吃的面呢!”白静辩解道。“你们两个差不多。”女儿给出这样的评判。白静开始去反思自己的表现,也许真的是一叶障目,是自己偏执。

篇3:家庭教育总结与反思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注情感目标的培养

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知识目标不可忽视, 要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应该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更加关注情感目标的培养, 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审美情趣, 对PPT的学习兴趣, 对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等等, 这些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有助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课堂上不要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 开放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更有活力, 利于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第一课“初识PPT”, 教学的关注点不仅是“知识目标”, 还要把关注点放在“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于教学,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只有从头唤起学生对PPT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和兴趣, 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是“初识”, 所以, 通过案例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PPT的世界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选择要生动、具体、有活力且贴近生活, 便于学生的理解。运用演示法演示案例, 例如, 设计一个“PPT自我介绍”, 内容设计要具备本课程的教学知识点, 兼具美观性、趣味性和生活性, 教师在案例展示的同时, 向学生提出一个“设计自己的自我介绍”的任务, 这个任务可以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加深。

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 开放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分立的知识融会贯通, 不会出现学生“学新忘旧”的问题;然而, PPT课程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更要关注其开放性, 封闭的任务主要是为了传授新知识, 任务固定;而开放性的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制作出个性化的课件, 开发学生的设计制作潜能, 例如:设计制作一个以诗歌教学为主题的教学课件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诗歌主题) ,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 合作完成任务, 任务提交后, 教师组织作品展示环节, 通过展示交流, 让学生学会鉴赏分析, 自我评价和组间互评, 获取经验, 总结提高。

计算机教学传授新知固然重要, 但在掌握了新知之后的应用更加关键, 要想在教学中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需要结合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灵活搭配运用。对知识的讲授、演示、任务的设计、案例的选取, 都要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恰当选取, 灵活变换。在了解学生固有知识掌握程度的情况下, 明确任务设计的目的性, 以更有效地传授新知、巩固旧知。

二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关注设计技能的培养, 突出课件设计的教育性

PPT课不仅仅等于计算机课程, 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突出应用, 不能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 课程应该体现务实性和教育性, 因此, 职业学校把PPT课程列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制作课程更为合理, 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在讲授PPT课程时, 会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 应用教育理念, 分析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使学生将所学的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教法、幼儿美术及音乐教育等课程与PPT综合运用到课件设计中去。

课堂上, 教师可以根据布置开放的任务,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制作课件作品, 要求学生写出设计思路, 课件框架设计图, 包括:课件主题的选取、课件母版的选择、色彩及声音的搭配等等。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完成的情况做出点评, 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为什么这个作品是优秀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主题、色彩等等?而什么样的作品是有欠缺的?应该怎样提升与完善?使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学到知识, 关注教学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而不是单纯地完成作业,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幼儿教育PPT课件的制作要以提升课件趣味性为主导, 唤醒儿童的兴趣和潜能, 但在课件实践中, 学生对课件的趣味性把握不准确、课件制作过于追求素材绚丽, 会导致课件作品过于花哨、课件风格不统一等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课件作品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反思过程, 在课堂上向学生反复“展评——讨论交流——讲授示范”, 向学生传授课件设计的教育性, 其中包括信息传递量要适当、文字排版编辑要得当及色彩的搭配要统一、课件内容要简要清晰等等。

三关注学生课件设计与制作的个性化

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不同, 认知结构不同, 每个学生的艺术审美, 心理思维、技术水平等都有不同, 这些个体差异成就了不同的课件作品, 每一件作品传递的信息和思想都有所有不同, 教师要关注每件作品的差异性, 即使是差的作品, 也能提取其有益的信息传授给学生, 指出其中的错误信息纠正给学生;有的学生美术基础强但计算机技能差;有的学生计算机技能突出, 却忽视了课件的教育性;教师要注重PPT的个性化教学, 要求教师在实训课题的选取上不能局限于课本, 要多向学生展示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并详细点评,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提出让学生发挥空间更大的任务。

为了培养学生PPT作品的个性化水平, 教师要注重讲授“PPT动画效果的设计与制作”、“图形与多媒体对象的处理”、“外观设计与制作”的内容, 尤其关注“母版的设计”、“自定义背景”、“动画效果”的讲授, 选取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欣赏点评, 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用Photoshop或画图工具制作图片、设计动画播放时序、设计自己的路径动画、对网络下载的素材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这些都是个性化设计的重要元素。只有关注学生PPT设计制作的个性化才能使课程内容更好地拓展和延伸,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才能更好地将其所学应用到未来的教学工作中。

四总结与反思

学前教育专业的PPT课程, 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针对其专业特殊性, 把握好具有其专业教学特殊性的教学关注点, 以此为基础展开计算机教学, 方可将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学前教育专业的PPT教学为实践依据,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反思, 不管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还是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制作课程,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单纯地去教计算机的应用基础似乎显得空而不实,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不能千篇一律, 以培养专业特色人才为目标, 相应调整学科课程设计,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教学设计, 设计符合本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例如:在我校这个职业学校中, 师范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应该侧重Power Point的教育性;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重视Excel与财务相关的实用性;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要重视Word文字处理知识的操作性。除了课程体系调整之外,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其专业特点, 熟练把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教学因素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 要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统筹兼顾教育理论、专业特点以及计算机技术, 以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为目标,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抓住关键, 探索全方位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学关注点。

摘要: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 其专业特性决定了Power Point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依据信息技术教育理念, 以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思路, 从课程的专业特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入手, 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Power Point的教学关注点。以此为例, 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提出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都应该具有其特殊的教学关注点。

关键词:PowerPoint,学前教育,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主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吕岩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篇4:家庭教育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学习方法;新旧知识连接;循序渐进

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受到家庭、社会环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等许多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动力的结果,班级两极分化想象严重。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和巩固良好学习习惯

1.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或者自学,不打无准备之仗。即按照课本每各环节,例如“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课后思考题、练习题进行预习,尝试作答,反复思考,尽全力理解与掌握。预习教材之后,自己合上书本思考一下这一课讲了什么新问题?自己理解到什么程度?这些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问题需要上课特别注意听讲?这样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如何。预习需要注意:第一,要读、思、记同步进行,做到口到、手到与心到。第二,预习要及时进行,持之以恒。第三,预习要讲究实效,不只是局限于形式或表面工作。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不大,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创新教育评价方法,巩固教育效果

课堂教育评价的意图是全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心,推进学生的全部发展。在自立探求为主的课堂上老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展开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以鼓励评价为主.既评价学习进程又评价学习成果,有用推进学生探求学习。选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表现学生团体才智,发扬学生协作学习、互助学习,培育学生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着、协作者,有用教育要以学生的前进和发展为主旨。在新课程理念下,施行有用教育要杰出老师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教育三维目标,激起学生参加课堂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干非常好地施行有效教育。

四、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結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五、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初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我们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篇5:继续教育总结与反思

在学校教研处的组织下,我们广大教师开展了有计划的继续教育的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认识极不到位,报名很不积极 心生抵触,错误地认为,人事局是在搞部门利益,不是为了提高教师水平,是为了收钱。因此随了大流报了名。

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几曾一度从上中学到上大学,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

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

二、通过业务学习,使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虽然教从高一到高三教了一轮,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执教的第二个阶段我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同时,在科研上,我从尝试性的探讨开始有意识的加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逐步向科研发展。因为新时代要求我们不仅是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教育家。

三、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逐步明确了学生的喜好,明确了自我塑造的目标,从而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过去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经过学习,使我的进步有很大提高,主要体现在科研论文的发表及科研成果的及时总结上,及教学效果上。

篇6:个体教育经验总结与发展反思

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已经躬耕于三尺讲坛达之久。这些年,我不断探索着,不断改进着,也不断学习着。回眸我的教育教学,我也算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形成了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平时,我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教学反思和研究,所以如今的我拥有了些许的成绩,拥有了领导的好评,也拥有了家长的赞许和学生的喜爱。应该来说,我充分体验到了教育的苦与乐,同时也感受到了教育责任之重大。每天只要一走进学校,我便是忙碌的:忙碌着备教辅改考,忙碌着听说评课研,忙碌着反思总结写,忙碌着……。应该来说,我已经有了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也会因此得心应手,但随着课改,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的教学困惑却愈来愈多。所幸的是,正在我疑虑重重之际,我来到了上海华东师大,教授们深入浅出的教育理论讲座和案例分析,让我渐渐拨开云雾,看到了我的教育春天。

一.专业发展,成就自我

教育的发展呼唤与时俱进的教师,社会的渐高期望渴求高素质的教师,教育的纷繁复杂需要多元能力的教师,好教师的标准在不断改变,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渐有了新的认识。正是这种种的不得已,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专业发展,才能吃好教师这碗饭。

那么,我们该怎么发展呢?听过王建军教授的讲座之后,我厘清了一个思路: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但一个人的改变只能靠自己。我们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但关键还是自己的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学中的每一天。点燃自己平常教学中的闪出的星星火花,最好把它变成火把,这样就形成了理论框架。理论的架子和实践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就不断成长了。

二.服务学生,完善教学

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的教师通常秉承师道尊严。日常,我们认真进行备教辅改考。我们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我们更多的是把课堂作为教师的秀场。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自己的课是否生动有趣等等。而当下的教育,要注重学生独立意识,探究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成,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发展。当我们树立教学为学生,为自己负责的学习态度,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需要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我将牢记这个理念,并逐步践行于我的教学中去。课堂上,我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当学生需要我的帮助时,我便提供有效地帮助。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我将尽力放手。服务于学生,让教学更有效,更具生命力。

三.贯穿反思,搭建框架

反思是个人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诊断自我,再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反思,最好树立一面教学的镜子,内外兼修,把自己培养成一名研究型教师,成就了自我,也受益了学生。之前,我平时教学中,我也常反思,但都只是些反思的碎片,反思一点,就改进一点,很少将这些反思点聚合成为框架。现如今,我找到了方向:将反思的点、线串起来,就形成了研究的框架,找到了理论的支撑。

珍惜教学中的每一节课。其实每一节课就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对于教3个平行班的我很有自我提升价值。通过第一个班的尝试,反思发现的问题,找出对策,再上第二个班,课后再反思,调整,最后上第三个班的重建课。一轮下来,教师提升了,教学优化了,学生更受益了。

四、快乐从教,感受幸福

教师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情绪。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豁达的、幽默风趣的教师是学生喜欢的,也是同事爱相处的。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生态,我们要用我们的人格魅力来弥补学科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师快乐,可以带动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生也会幸福。

学习一直被认为是痛苦的事情。那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使命就是:尽量让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快乐,有快乐的童年,有快乐的人生观。辛苦的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快乐从教,感受每天的幸福吧。

篇7:家庭教育总结与反思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教育教学这个岗位上已摸爬滚打16个年头了,16年的教学经历,我自恃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在本校、本县乃至本市均被称为优秀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喜爱;爱生如子,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成绩屡居榜首,颇受家长尊敬和信任„„在16年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以为只要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偶尔听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余之时浏览些教育理论充充电,写篇教学反思完成任务就足够了。工作中出现了疑问、困惑,但总觉得工作繁忙,往往就不了了之了。我觉得只要关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所会的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就无愧于家长、学生。但渐渐地,发现工作越来越难干,学生越来越难教,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楚天中小学校长教师卓越工程”华东师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才发现曾几何时自己已如井底之蛙,聆听了“教师职业性质与价值的当代再认识”、“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新人文精神的构建”、“学生的创造性养育”、“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国际比较”等精彩讲座后,教授们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锲而不舍的课改精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教育教学中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这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注重科研,走专业化道路。

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育战线上忙碌着,付出了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可是我们却未曾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遇到问题总是渴望专家来解决,认为教师只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行了,搞科研是专家的事。在培训中,听了叶澜教授的《教师职业性质与价值的当代再认识》、王建军教授的《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精彩讲座后,我受益匪浅。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社会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知识不断变化更新,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选择多样化,教育对象复杂化,使得教育要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观念要不断更新,教师专业化也必须不断提升,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化。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拥有热爱教育的一腔情怀,接纳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解决新课改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用新理论引领自己,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时时反思教学,反思自己,把自己点滴体会积少成多,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是思考者,更应是有自己的系统而完整的教育价值观的科研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二、终身学习,永不枯竭。

也许很多教师和我一样一忙起工作来,几乎就没有了学习的时间,其实教师的学习很多方面是和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工作,在工作中去思考,在教学中去理解,在实践中去提高,这样就能将工作和学习溶为一体,最大限度地缓解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正如王建军教授所讲的“教师要像张无忌一样练好自己的‘九阳神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常常觉得专家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听了令人如沐春雨,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使命。教师每天都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扰,每刻都面对新的教学法方法的冲击。我们常常深感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这就迫使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构长效性学习方法策略,拓宽自主性学习形式,探寻继续教育的路经。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因为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

三、有效教学,师生互动。

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我以前认为只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法,至多再预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有何反应,教师该如何作出应对,备课基本上就顺利完成了。课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学生看。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一知半解。于是,课内损失,课下补,课堂效率事倍功半。当学习了陆有铨教授讲的《学生的创造性养育》后,知道了:有效教学应是以生为本,有时不压制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强调平等交流与共同探究,心中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变学生配合教师的“教”为教师帮助学生的“学”。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并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四、健康向上,充满阳光。

此次培训我还有幸听了金忠明教授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真是心生感慨。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少教师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心理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载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我们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因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会调节好生活节律,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面对生活,还自己一个健康的好心境,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好老师!

篇8:90后表征与教育反思

一、在科技理性张扬时代要特别加强人文教育

90后成长在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他们在享受到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种种方便同时又在遭受到科技的宰制。[1]现代人对互联网的依赖或者说互联网对人的束缚, 同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核武器威胁一样, 体现了科技宰制的负面影响。90后过度依赖和沉迷于互联网世界, 并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巨量的文字与视听信息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着他们。特别是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非常容易造成青少年思想迷失和行为失范, 如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正是校园暴力的蓝本, 90后因之备受批评的“身体游戏”也正是泛滥网络的黄色文化在现实中的翻版。面对科技理性的宰制, 就需要加强人文教育, 以弥补科技理性的偏失。

与科技理性相对, 人文教育强调人的价值和个性的解放。人文教育强调教育应指向“自由和价值”, 即通过教育使人摆脱各种压迫和束缚, 从而获得解放。反观我国学校教育, 从中小学到大学, 人文素质教育极为欠缺:应试教育使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变成了空话, 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和“重理工轻人文”的传统则造成了人文教育的边缘化。因此, 各级学校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 加强人文教育。

二、在网络时代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

对于青少年来说, 道德、价值观的建构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按班杜拉 (Alber Ban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 父母是子女最先崇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因此对孩子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有着更加深刻和直接的影响, 对幼年期和少年期的个体来说尤为如此。[2]学校是个体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场所, 但相对于集体式学校教育, 家庭对子女的个别引导和矫正仍有着特殊的效用。但在现实中家庭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甚至出现了严重失误。可以说, 90后身上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如很多父母只是忙于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子女教育, 致使孩子出现的如冷漠、偏激、追求刺激等心理缺乏及时的正确引导;很多家庭又过度溺爱, 导致了孩子骄横、自私、脆弱等个性缺陷。因此, 家庭教育功能必须得到正确发挥, 必须密切关注子女的身心发展态势, 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矫正。

学校教育对个体成长影响就更直接。从微观上讲, 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等因素, 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一生。但现实中学校教育质量往往令人担忧, 因为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偏重知识传授而忽略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因此, 纠正学校教育偏失是当务之急。而且,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条块分割, 而应该相互合作, 发挥教育的互补效应。

三、在社会信任感缺失时代需要强化信任教育

对于90后来说, 社会的质疑和批评不仅不能促其反思, 反而会进一步强化其叛逆思想与行为, 崇尚与众不同本就是90后的文化特色。面对强抛来的成人化标准和另样的眼光, “反其道而行之”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他们“反世俗”的准则。那么我们何不试验一下宽容和信任的力量呢?信任教育是一个老话题, 它是指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通过信任信息传递使后者受到感召力量的影响, 而沿着教育者的信任指向主动发展。[3]在信任教育的实施中, 整个社会都应抛弃对90后的偏见, 以平等、民主的姿态参与他们的世界, 真诚地理会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 发现他们本性里的善与美, 并与之一起建构美好的世界。在学校教育中应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要坚持以人为本, 让学生感受到爱、信任与关怀。

必须指出,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恰当的批评和适度的挫折教育都是必需的。现实中批评、挫折教育是缺位的,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你真棒”“你是好样的”的鼓励和表扬话语常常使班级里一片温情, 而无中生有或言过其实的肯定可能会导致学生刚愎自用、承受力差等。[4]这也正是90后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显露出的短板。90后要走出沉迷于其中的非主流世界, 克服浮华、享乐、缺乏毅力等缺陷, 就必须走进并体会真实的社会。不久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出在校大学生再学“工农兵”“上山下乡”的动议, 号召大学生进驻农村、工厂, 参加生产劳动, 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挫折教育形式。

四、青少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环境治理是重点

今天的90后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涉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因为青少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正如上文所述, 青少年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存在有待改进之处。事实上, 当代青少年教育的最大困境在于难以抵御社会弊病和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健康思潮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腐败、贫富分化、社会不公、潜规则、以“艳照门”为代表的各种“门文化”以及性自由、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对于思想与心理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 犹如难以拒绝的毒品, 扭曲着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毒化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是非、道德判断能力。所以, 如何净化社会大环境, 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正义的、和谐的、纯洁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 是做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 政府担负社会治理的责任, 政府必须发挥其发起者、主导者和责任者的作用, 通过经济的、法治的、行政的、市场的多种方式加强社会治理, 尤其是要花大力气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时, 处在社会文化与道德制高点的大学来说, 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文化批判与引领的功能, 对于优化世风民俗、净化社会环境和提升大众审美情趣有着关键性意义。当然, 社会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 因此不能寄希望于立竿见影的效果。

客观地说, 90后的主流仍然是积极上进的, “世博一代”正是这一点的展示。[5]“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 虽然还没有真正登上社会舞台, 但他们拥有越来越开放的环境, 眼界与经历已不是同年龄段的前几代人所能相比。”[6]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以爱与信任的方式去矫正、引导他们摆脱社会偏见并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英) 雷克斯.吉普森.批判理论与教育[M].吴根明译.台北:师大书苑股份有限公司, 1988: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278.

[3]蔡云平, 杜洪文.开展信任教育,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J].教育探索, 1999, (3) :12.

[4]张继明, 闫月娇.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异化现象[J].学习月刊, 2009, (4) :24.

[5]吴洁瑾, 邹娟.“世博一代”引发热议, 90后借世博会获积极反馈[N].东方早报, 2010-07-07.

上一篇:永远包容的父爱-高中生作文下一篇:广美毕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