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2024-04-29

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感悟(精选6篇)

篇1: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以生为本 精彩绽放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不能把前面的阶段仅仅当做下一个阶段的准备。小学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应该是给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我校将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促成孩子幸福成长、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头脑风暴,让“生本”扎下深根

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创建于1912年的弥阳一小作为我县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如何当好教育改革的尖兵,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泽惠万千孩童,如何当好兄弟学校的标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成为他山之石,推动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全体一小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10年4月,作为红河州教育考察团的成员,我荣幸随团深入广东、福建等考察学习。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验成功的生本教育深深打动了我,于是坚定了我们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并推广创新的决心,更立志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成就一小新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3月,红河州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在怎样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的职责、我的阅历、我的思考让我深知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直接对症当代教育发展弊病,广东、福建、山东的成功范例,让我坚信生本教育的蓬勃开展,将给学校注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强化>培训,将生本教育理论植入教师思想深处,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推广生本教育,缘于学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立了“广泛知晓、以点带面、积极实践、深入推进”的策略。2010年5月,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师实践了“生本教育”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培训,我结合自己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的感受,解读了生本教育的内涵,向教师们印发了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资料,为教师介绍了广东等地推进生本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学校还就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作了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关注全国生本教育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好研究工作;三是努力转变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勇于挑战和创新,学校将为生本教育创设最优的实践空间和土壤。通过大量真诚务实的学习,教师们对“生本教育”这一陌生而新鲜的理念和方法渐渐充满着向往和实践的冲动,从他们好奇而又追寻的目光中,我们坚定了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就是在今后三年内,以生本教育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幸福校园。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老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2011年4月我校再次派出12位骨干教师赴生本教育发源地--广州,参加“第46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通过与大师零距离的交流,与同仁感同身受的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观摩专家名师的作课,亲身感受生本课堂的魅力。此外,在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在省州县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示范等活动中,我们号召参学教师随时留心生本理念的贯彻,生本思想的渗透。

2、开展生本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挖掘生本教育的内涵,寻找课堂改革的最佳切入点。对学生潜能的认可,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认真审视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初步蕴含生本教育的一些理念,如我校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其效果使不少班级和教师倍感欣喜。班级自主管理,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和参与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分担管理职责和班级事务,并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方式,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发展。当然,实践生本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寻找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纽带。并在教学授导、组织形式上做了大胆的改革,改变学生的角色参与,使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教育的最重要资源和推进自我发展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我校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揣摩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实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各年级教研组通过资料研习、观看视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继而形成了有一定实践借鉴价值的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经历凤凰涅槃的阵痛,方能浴火而新生。如今,头脑风暴,让一小的教师对生本教育耳熟能详,对生本教育的内涵、核心、第一要义基本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生本教育不仅占据了大家的工作空间,还洋溢在生活中的饭后茶余。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在自身查找失败的原因已成为一小教师自觉的行动。

二、殚精竭虑 摧“生本”焕发新芽

1、加大对实验班级家长的培训,为生本教育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人最容易被最表面、最明显的的东西吸引和迷惑。如今的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子女未来的意识普遍较强,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和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让分数一度成为衡量小学“名”与“不名”的唯一标准。生本教育,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学习活动,包括预习、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课堂上必须有展示的空间,相反,教师的讲授空间被压缩。这一违反“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无疑会遭到家长的质疑。

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传统认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与担心,以及生本教育还缺乏眼见为实的有说服力的实践范例,对教师知识能力的半信半疑等等,都是阻碍生本教育实践的诸多实际问题。

学校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挑选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在相应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采用小步子逐渐迈进的办法,使学生熟悉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和参与要求,并乐于参与和展现自我,由学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阐述生本课堂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介绍生本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提出学生参与生本教育的训练要求和技能要点,动员家长支持并帮助孩子参与学习;其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听取反馈意见,耐心给予释疑,家校齐心,为生本教学的实践、管理探寻更好的措施。

从我校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实践来看,家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而有效,在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课堂上尽情绽放自我,实验班级的优异表现,更博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生本课堂,快乐无穷。生本课堂必须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是那样的广阔,总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正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选择优质教育的心理,我校的很多班级超过了60人,个别班级甚至超过了70人,这无疑是实践生本教育的又一重大障碍。为使40分钟容量效益最大化,学校多次专门召开会议,集体攻关,最后终于形成“前置性作业延展”和“小组汇报提纯”指导性意见,确保每一堂课成为更多孩子的舞台。在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能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即使有时候由于个人观点不同,会引起争议,但最后得出答案时,如果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便会将正确答案铭记于心。有趣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会了自已求知,而不再单纯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学习过程一下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了,学习的收获也十分丰厚。“学习着,快乐着”这是我校生本实验班学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3、建立高效的生本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千人千面,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评价是“泵”而不是“筛子”。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往往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我校的生本教育的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倡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工具也要多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让评价贯穿于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整个过程,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让评价真正为发现学生优缺点、确定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服务。

在我校,各班班级依据《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民主制订《班级公约》,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大块,均是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作出具体的规定。之后,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及时反馈公布学生遵规守纪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营造严谨、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或不合理的地方,又在每学期开学时召开“班级听证会”,对《班级公约》进行必要的改进或补充,尽可能体现出管理的人性化。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为班级出谋划策:看谁有“火眼金睛”,“处处细留心”,能努力查找班级的不足之处;征集“金点子”,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管理进行整改。

我校有的班级采用“个人积分制”、“小组积分制”,按“班级公约”中的评定办法,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填写各种“积分统计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反馈,让人对每个学生一周中、一学期中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一目了然,成为学期末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各项指标能得到贯彻、落实,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许多老师担心的“自主变自流”,班级管理就能既轻松又高效。

三、天道酬勤,看“生本”精彩绽放

1、学生开心,家长满意。如何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高效,这是所以教育人梦寐以求的教改愿景。在学校推广、实践生本教育之初,我们通过多次家长座谈会,潜移默化的向家长宣讲实施生本教育的好处,让家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心甘情愿的配合学校实践这一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而老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但为了课堂的精彩,台前幕后的工作量空前增大。“你准备好了吗?”“你回头看的感觉如何?”常常成为老师自问和相互关切的话语。经过实践的考验,实施生本教育的班级、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许多实验班级的学生家长都非常感谢学校实施了生本教育改革。随着学段的提升和年龄的变化,这些学生给家长的惊喜越来越多:首先最明显的是爱看书了,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是喜欢写作了,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开心的、伤心的、喜欢的、讨厌的事情,看书的感受及时的写出来;第三是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成语、名言、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第四是知识面比较广,经常查阅资料,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的生本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开放去学。

我们的生本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其所能让孩子们自主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并有许多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调查报告“德克士为什么受欢迎?”;“孩子一定要挨打,才能长大吗?”;“年夜饭中的合作”;“生活中如何感恩”„„等主题作业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意,更能敦促家长主动反思,且在不知不觉的践行中修正自身行为。数学方面有意让孩子自己出题、编试卷,使孩子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平台,特别是为此体验搜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而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形式的英语听读、讲演等,则能有效强化孩子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愿意开放并积极的参与,同时能够对自我进行管理。如有效启发、诱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家长同时也有收获,会更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及情绪的控制等等。

2、社会认同、各方支持生本实践。生本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情商的熏陶,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人才。学校还充分利用儿童节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孩子和家长们匠心独运的创意展演,使家校、师生关系更贴近、更融洽。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并鼓励学校自主设计、规划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红河烟厂,体验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工作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热情;深入美丽的湖泉生态园,观察、了解生态环保的相关知识,让环保理念牢牢扎根于学生心中。我校实践的生本教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生本教育校长专题年会在我校的隆重召开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家长、社会越来越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重视学生的置疑,尊重学生建议。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他们就更乐意参与社会实践,愿意更早地体验社会,融入社会,产生社会责任感,以社会小主人的意识去关心家人、关注学校、感恩社会。

郭教授在博客中写道:“生本教育”孩子们如鱼得水,如鸟翔空,大海啊,澎湃成雪浪排空,让生命纵放,使生命提升,教育的春天巳经到来!教育之本,首在生本,门人知己即恩人。让我们传承郭教授的梦想,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心仪和魂梦。《>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篇2: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昭通市昭阳区西城一小 马三永

“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基础价值是成长成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使人幸福。”

——罗崇敏

盛夏的昆明以她温暖、宜人的气候于2012年7月22日迎来了全省各县区100多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即“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的学员,7月23日上午受到了罗崇敏厅长(三生教育的创始人)的接见。这次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月23日至24日在省教育厅培训中心学习三生教育理论;第二阶段是在三生教育处处长潘光伟的带领下于7月25日至8月1日在广东学习、实践生本教育,观摩生本课堂,感悟三生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力所在。

此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三生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成长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三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让接触到它的人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接触到它的人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感悟之一:对“三生教育”的再认识

当前,部分师生对 “三生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及家长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认识肤浅,甚至是教育工作者也同样对“三生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眼睛只看到课本或按传统思路教学,没意识到“三生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竟争压力的加大,总有那么一些人面对生命无法正确对待,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极端手段来结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是帮助师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师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避免轻生或剥夺他人生命的现象发生。人的生存之道——笑傲人生。

生存教育是帮助师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与感悟,使师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帮助接触到它的人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适应生活,更要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总之,走出“三生教育”的误区,有利于让师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从而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感悟之二: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体系。它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和观摩知道了生本教育历经了14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许多薄弱学校因此改变面貌,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教真育爱,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下面介绍一下生本教育的几个观点:

一是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二是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激情飞扬的学习。

二是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四是生本教育的评价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五是生本教育的德育观: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听的三节课分别是小学语文、英语和高中数学,课堂真实并为之感到神奇,真是难于让人想象,共同点是教师没有象传统课堂那样说教,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合作者,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它对我的思想冲击较大,我也曾经几何的探索教育教学的方式,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真正应验了那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通过生本教育学习、观摩、感悟,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最好例证,它的课堂教学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系统工程,是一个方向性工程,是一个解决长期问题的决策性工程,是一个可落实和实践的工程,是一个容量巨大,风光无限的工程,是一个解放教师的工程。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一种真正以生命为本,关注人生存、生活的教育。

参考资料:

[1]《教育的价值》,罗崇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

篇3: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策略

为了使校本课程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首先编写了《环境教育课程标准》。《标准》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包括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环境现状与环境教育发展趋势、我校环境教育状况和环境教育基本理念。第二部分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年级目标。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包括低、中、高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建议。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包括实施准备、设计与组织、教学实施。第五部分评价建议,包括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评价要点与方法。

校本教材《环境教育常识》共分低年、中年、高年三册:

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了解社区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

高年级的教学目标是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相互关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的决策和行动,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本教材的特色是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上。环境教育的实施必须凭借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对环境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如下有效教学策略: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和方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和教师的现实情况,灵活选择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例如:户外教学、社区服务、实地考察、模拟游戏、个案研究等。

2.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改变了对学生角色关系的传统认识,真正做到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素质的培养为教育教学目标。力争在民主的环境下实施环境教育,努力培养身心健康、表里如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3.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环境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环境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人们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传统生活方式与环境现象、环境问题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例如:人们业已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填埋导致土壤污染,向江河倾倒导致水体和水源污染等等。

4.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

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许多环境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对小学生来说,更需要的还是关注身边可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研究和解决这样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增强信心,产生从自身做起改善环境的意愿,并行动起来。

5.创造融洽和相互支持的人际环境。

环境教育的教学过程不仅要鼓励学生、教师和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要为学生搭建相互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二、课程的实施及取得的成绩

我校从2001年开始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党政领导亲自挂帅,责成一名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将环保教育列入重点工作,做到“三同时”,即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先后派出3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环保局举办的环保专题培训,订阅了《中国环境报》供师生阅读。发动师生收集环保教育方面的书籍、资料等。

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我校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目的,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专题教育为突破口,促进环境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英语老师所上的《保护水资源》一课,在全市英语双语教学会上做观摩,课堂上通过猜谜、讨论、举例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水的用途,认识水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语文老师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语文教学,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保护地球的紧迫性,又激发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愿望。

环境教育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鼓励亲身体验。它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校教师依据自身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校本课程,达成环境教育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我校教师积累了操作性较强的环境教育素材,总结出一整套适合于小学生并且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按低、中、高年段划分,每两周上一次校本课,每周保证一次10分钟的信息交流小课。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行动研究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方式。对真实的环境问题或自己所关心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并总结出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1.探究。

探究过程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如下要素:

(1)学生独立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关注、识别并提出环境问题;

(2)对该问题已经了解到什么,还需了解什么;

(3)鉴别有助于解决该问题的信息来源,搜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各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并选择确定行动方案;

(5)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及时评价并调整计划。

2.行动研究。

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边调查边计划、边思考边行动、边实施边评价,在反思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构成了环境教育的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或教师不断地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根据反思结果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学生不必等到调查研究取得明确结果之后再采取行动,而是边计划边行动,边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可以避免无休止的调查研究而贻误采取行动的时机。

校本课程的实施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完善环境道德人格。例如我校在世界水日,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饮用水生产及污水处理的过程,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在爱鸟日,组织学生收集鸟的资料,宣传鸟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争做爱鸟护鸟的使者;世界戒烟日,宣传吸烟如何有害人体健康,发动学生规劝自己的父亲及亲人戒烟。

为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我们在校园有限的土地上,为学生开辟了“红领巾太阳能发电站”、“实小种植园”,“鹦鹉园”等学生可参与的活动场所。学生可以自制节能电池,在种植园里播种自己的希望,在鹦鹉园领养小动物。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观察、体验,感悟环境教育的魅力。学校还设立一块环保宣传板,作为校园环保宣传教育基地;每学期有计划地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海报、班级墙报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我校还注重各学科间沟通与整合,海模实验班的学生在环保材料船的制作中,船体的材料使用的都是饮料瓶、易拉罐等生活垃圾,虽然制作出来的船性能上并不优秀,但学生从中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小常识,养成了从小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学校还制定了《环保规范20条》,提倡使用自动铅笔替代传统的木制铅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号召学生两面用练习本等。每周五定期清理校园环境卫生,有固定的垃圾箱,能够实现垃圾分装。校园内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废旧电池独立投放。

大力倡导节水节电意识。每个厕所都用上了节能蓄水箱,而且在每次卫生宣传活动时,都提醒学生节约用水。学校还在走廊灯开关下面,设有“你走了可别忘记我呀!”等生动有趣的提示语,让学生和总务人员共同参与,随时检查各班的关灯情况。

八年来,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教师参与省市评优课活动,有20余节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课被评为一等优秀课,学生参与全国、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类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均名列前茅。形成了人人关注环境、爱护环境并自主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的良好局面。于此同时,学校获得了抚顺市花园式单位、抚顺市绿色学校、辽宁省绿色学校、抚顺市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先进学校、抚顺市环保示范AAA单位、全国绿色学校等十余项相关荣誉称号。

篇4: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的实践感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当代高中生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喜欢以灵活多样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新事物,希望社会变革和进步,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他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中寻找一条适用于当代高中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课创新教学与素质教育进行探讨。我认为激活课堂重要的是靠教师的创新教学,激活自己,激活教学内容,激活学生!创新教学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问题,而是一个有机综合体的外在表现,这个有机体大概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一、发挥“演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大舞台,学生就是演员,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关键是发挥演员的作用,需要演员施展自己的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发挥到最佳的效果,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趣味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让学生有参与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权利。如:读的权利、问的权利、议的权利、说的权利、练的权利等。在讲创新课《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设置背景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主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是自己会和他们一样去做吗。

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会形成封闭、呆板、单调,没有主动性、没有创造性的氛围。为了使学生在教学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创设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在讲创新课《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设置“触动心灵”、“思想碰幢”的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中存在的两难问题,从而深化對人生价值的认识。

二、精选“闪光点”,环节由陈旧单调逐步走向新颖丰富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创新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改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老师们开始了大胆尝试,大胆运用发现式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和创新具有我校特色和教师个性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创新课值得可喜可贺的贡献。比如:我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设计的“点击目标——明星大搜索——心灵港湾——七嘴八舌——触动心灵——快乐交流——学以致用”的七个教学环节,让人眼前一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形式的新颖首先是学生在视觉上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在这个赏心悦目的教学设计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创新设计,克服学科知识的单调、抽象,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是课堂成功的“切入点”。

三、选好“道具”,教学用具由粉笔黑板逐步走向现代教具

在我县的创新课比赛中,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参赛的老师都自主运用了多媒体,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帮助,说明老师们紧跟上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在讲授人生价值的创造这一知识点中,用一首《老大的幸福》主题曲渲染,处理的恰到好处,使这个充满“爱”的故事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使学生在何为幸福的旋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触,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还有在课堂教学的结尾,用多媒体整合知识,使学生在宏观中把握知识,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通过整体感知知识,与现实生活接触,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或升华情感,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四、挖掘“潜力”,由单维知识逐步走向三维目标

知识靠学习、能力靠实践、情感靠体验,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综合、师生能融合也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精神,生长为意志,陶冶为人格有效方式。比如: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教学中,通过唐山十三位农民的行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何在,他们为什么值得我们感动。通过指导学生身边事例感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叩问自己,尤其抓住“每一个实现人生价值闪光点”的细节,从班里身边最欣赏的人入手,互动交流,发现身边普通人的道德闪光点,引导学生谈自己的不同感受和解读,从而使知识上升为能力,能力深化到学生的思想觉悟中,从而使思想政治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觉悟的提高得到巧妙

结合。

五、主旨有专制乏味走向自由轻松

有人说:新课改为我们课堂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笑脸,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我特别注重课堂气氛的轻松,老师在课堂上发自内心的微笑,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感染力的激情,始终如一的微笑与慈祥和蔼的目光,洋溢着师爱的温暖;毫不吝啬鼓舞士气的激励性语言,激发着学生求胜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了”。比如: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教学中,通过“温馨港湾”的环节设置,播放背景音乐《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引导学生畅想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美好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为自己以后的人生确立目标,付诸行动。

在我看来,创新不是空洞的口号,是每个人民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高中政治的生命力若想永不枯竭,就一定要创新。同时,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创新不是简单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反思和探索。我们应该认真钻研,大胆实践,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政治人才而努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赢得课堂、赢得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5: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摸索,我们九年级老师从本来对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模糊认识转而逐渐清晰。总的来说,体会如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我们学生要想掌握这道题的解题武器就必须对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题所有内容的充分理解。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在现实中公民教育实践的作用,虽然我们现在也还只是纸上谈兵,但是也要和学生明确什么叫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和学生强调由于现实的原因,该活动没有搞成,但是不代表没有人实践。所以这时老师最好要从网上搜集一些人家真正是学生搞的公民教育实践的事例。这样才有说服力,让学生乐于接受。

还有一个不变的步骤就是,学生一定要先理解几个概念:公民、公共问题、公共政策。如果不解释的话,学生肯定是无法做这道题的。为了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老师就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公民这个概念还是很好解 1

释的,和学生说明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就是公民即可。但是对于公共政策的这个概念,就需要老师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能懂。

但是,只靠老师讲,学生很快也就厌倦了,所以这里面公共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大胆讨论,说的越多越好。

步骤二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在近三年中没有考过,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认真研究这一步骤的解题方法。步骤三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步骤四编制班级方案、步骤五报告方案(主要是举行听证会)和步骤六总结学习经验是这几年中考的重点,因此这也是我们讲解的重点。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详细、细致,要有耐心。要结合九年级练习册中“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步骤”并把中考指南与时政版练习册这两本书中的《实践与创新》中的问法与答案给吃透,然后再讲给学生听。再讲解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案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理解。

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努力,后面的工作就简单多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试题的演练了。所以,试题一定要做。迎接中考的时间里,中考指南、时政版练习册及07、08、09年的中考试卷都要让学生去练习,以便能更了解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附:步骤二: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近几年没有考过)

主要应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一个标题。如:关于____问题,问题应具体,范围不宜太大或太小。

步骤三: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

我们主要从①收集资料的方式②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③我们可以把班级分为哪些组进行收集资料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掌握。

步骤四:编制班级方案(近三年都考过)

我们主要从展板上的内容有四块——“我们的问题” “政策的分析” “我们的方案” “我们的行动计划”展开讲解

解释问题:①问题的重要性②问题的必要性

评价政策:①政策的优点②政策的缺点,主要从实施这个政策的效果来评价

制订方案:主要是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具体、可行 行动实施:①制定行动计划②同学们采取哪些方式促使政府接受或采纳我们的建议③如何获取多方力量的支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步骤五:报告方案(主要是举行听证会)(08、09年中考考过)

主要从①邀请哪些人来参加听证会②展示方式等方面来总结

步骤六:总结学习经验(08中考考过)

篇6:开展群众教育实践大走访活动感悟

“与百姓连心,为百姓解困”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我严格按照“下基层、走村居、访农户、解民忧、送温暖”的要求开展走访活动。通过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和亲自参与协调、解决、处理民众反映的问题,自身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深切地感受到“大走访”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需要,是改进干部作风的需要,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在前阶段的在走访过程中,本人有几点感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走访要动“情”,以情感人,真情连心

动“情”走访,就要以情感人。人民群众都有自己的感情观,他们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悦,也不会有莫名其妙的愤怒,他们有的只是最真实的情感。在开展大走访时,只有我们对人民群众推心置腹,他们才会对我们坦诚相待,只有我们对百姓投入感情,他们才会认可我们,被我们所感动。

动“情”走访,还要真情连心。我们开展“大走访”不只是要走进百姓家,更重要的是走进百姓心中,用真情换真心。这就需要我们放下“官本位”的思想,学会换位思考,做百姓的“亲人”,然后去拜访“亲人”,了解“亲人”的生活情况,听听亲人的意见、建议,将自己融入老百姓当中。只有通过真情连心,老百姓才会把我们当作亲人,我们才能做百姓的贴心人,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是走访要用“心”,求真务实,尊重群众

用“心”走访,要兴求真务实之风。开展走访活动就要从小事做起,“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只有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处理,才能累积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才能获取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增进人民群众同党政干部的感情。有句古语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搞走访如果小事办不好,大事就办不成。一点一滴琐碎的小事能否办好,是直接检验我们依法行政水平、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尺度,是对我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办大事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用心走访,求真务实是必然的要求。

用“心”走访,要学会尊重人民群众。在走访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自大,看不起群众,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尊重群众很重要,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其实将心比心,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自以为高高在上,高人一等,趾高气扬的人打交道,我们自己不肯,老百姓更不肯。而且我认为在走访之中所说的尊重群众,除了自身要端正态度之外,更多的应该尊重人民群众本身的言语表达、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是走访要尽“责”,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我们要认识到开展走访活动是我们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增强干群联系的一个良好契机,更是我们关注民生,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民忧民困最直接的方式。

尽“责”走访,首先体现在掌握最全面的民情民意。我们基

层干部走访直接深入到农户之中,与中国最广大的劳动群体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有利于我们掌握中国最基层民众关于社情民意诉求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必须认真的研判、分析和汇总,形成走访报告,上报党委、政府,让党和国家知道什么是人民群众当前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为党委、政府开展决策部署提供真实、可靠地依据。

尽“责”走访,其次体现在宣传最新时的政策法规。我们乡镇基层干部走访,立足于农民,就要把与农民群众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农民群众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位,讲解透彻。当前,我们要极力做好党十八大精神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宣传,尽力做好关于种粮补贴、五保、低保、新农保、新农合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其相关事项办理流程的讲解工作,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享受发展的成果,感受国家的关怀。

尽“责”走访,再次体现在解决最关心的问题、难题。我们开展走访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所以,在我们深入到群众中,认真听取了群众的诉求和意见,知道了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后,就必须切切实实的解决问题。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要争取做到零遗留,我们能够解决的要想法设法的给予解决;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向上级反映或者与有关部门协调;对于一些不合理诉求,要耐心解释,让百姓理解。而对于走访中发现的困难群众,我们要真情去帮扶。

尽“责”走访,最后体现在反对走访中的“四风”问题。“四

风”问题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我们要开展大走访活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将反“四风”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将走访“常态化”、“日常化”。我们走访要持之以恒,克服心浮气躁,力戒形式主义,不走马观花,不坐而论道,不好大喜功。

上一篇:谈理想演讲稿600字下一篇:健康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