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2024-05-02

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通用6篇)

篇1: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转载中信出版社吴敬琏主编《比较》第一辑

如何培养最好的经济学研究人员?具有哪些标准和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怎样才能在应用经济学或在经济学上作出贡献?这些问题似乎近来常常被提及。我以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三方面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是观察能力。很自然地,这是指经济学家要有能力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问题,规律性与决定性的问题。这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也包括历史问题。人们是否能够发 现和解释历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在。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从学术上来说,如何找出现实或 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提出一个解释,这是很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学者与非学者是如何区分的?什么是经济学者心里特别重要的东西?我想区别他们的一个 标准,就是看他们心里有没有一个理论的基准(benchmark)。好的经济学家要能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发现问题,寻找到疑问。也就是说有洞察力。好的社会 科学家一定要有能力找到问题。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所谓的问题,即是疑问。他所产生的疑问、看到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能不能解 释。如果没有什么规律,那就谈不上是经济学问题;如果这个规律能够被已有的道理所解释,也谈不上是问题。观察到现象,且能发现里面有什么问题,这非常取决 于学者心里存在的理论基准。一个学者能抓到什么样的问题,就基本上决定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经济学家。重要的经济学家抓到的是重要的问题。有理论素养的经济 学家和非经济学家的差别,在于脑子里面有没有这个基准。

经济学教育中大量的内容是机械的,问题在于,怎么培养人的观察能力。这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观察能力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的,有一部分是不能培养的。从 经济学教育的角度,我们现在只讨论可以培养的部分。要培养出观察能力,核心的东西是脑子里要有对经济学中基准的透彻理解。当一个好的学者对经济学理论中提 供的基准吃透了,这个基准就能帮助他判断什么地方是有疑问的,什么地方并不是疑问。为了讲得更通俗,可以比喻为结晶。基准就相当于一种结晶的基本结构。它 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简化的结构。有这样一个结晶在脑子里,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就能依据它来判断什么问题是原有的基准解释得了的,什么是解释不了的。解释不了的问题,就可能成为是好的问题。这就是好的经济学家所要做的事情。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人们很熟悉的科斯定理,这是科斯暑期在美国打工时发现的。他观察到一个重要现象,认为经济学的理论不能解释。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念本 科的时候,学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了他头脑中的基准。经济学告诉他,市场在理想竞争状态下是最有效率的。在理想竞争状态下,企业应该是无限小的,经济行为是由市场价格来协调的。可是,科斯观察到,在通用汽车公司,大量的交易不在市场上完成的,不靠市场价格机制来协调和运转,而是在企业内部协调的,是上下级调动的关系。什么是企业的边界?是什么决定了什么应当在市场上交易,什么不能在市场上?当时学到的经济学不可能给他好的结论。科斯虽然只是本科 生,但他脑子里有这样一个经济学理论的结晶,这就是相当于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里的厂商理论的基准。没有这个基准,就没有后来的发展。头脑里没 有好的基准,就很难发现问题。头脑里有好的基准对观察能力很重要。

一个好的基准一定是抽象的、简单的。所以,当我们讨论经济学的限制和经济学的指导能力时,绝不应该只由于某个理论有“不符合实际”的什么假设,就断言它是不真实的,不适用的。实际上,往往正因为好的理论做了好的重要的假设,才给了我们重要的分析力量。

二是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类型的分析能力 1 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虽然用非数学工具分析并非不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用数学工具呢?其原因是,当 人们不用数学工具时,推理、分析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当问题相对简单,或者人有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的天才时,才有可能不用数学进行分析。当然并不 一定数学的分析永远是最高超的。科斯数学上一窍不通,高中数学考不过。但他有超凡的能力使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为什么今天的经济学主要使用数学分析能力,那是因为语言的能力非常难以具备,使得只有少数天才方能达到深入。科斯是天才,马克思亦然。这样的人,不使用数学工具,用哲学性方法思索还能把问题想透。但是,只有天才而且碰到的问题相对简单,才有可能不用数学工具。如果要求学生都有科斯这样的分析能力,可能一千个学生最多只能出一个经济学家。

在讨论到经济学家的培养的问题时,运用数学工具的分析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是实证工作,除收集数据、案例之外,往往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处理,所以要有 数学能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经济学需要有数学的帮助,需要进行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系列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这些是当今成为经 济学家的基本条件。但是,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两者并重,必须要强调观察能力,而不能只强调数学,两者是互补的。

三是创造能力。将创造能力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中独立分离开并没有很好的道理,我这样表述只是为了更强调创造力。前两者都要创造力,之所以要分开,是想强 调创造力的重要性,是因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好的经济学家。创造力指有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分析能力。创造性的观察力是提出疑问,找到现有 经济学中不能解释的主要规律。首先,有没有创造能力去进行观察,能否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基本的挑战。其次,是有没有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分析,要有能力处 理现有的分析工具没能处理的问题。德布鲁和纳什其实是数学家,对经济问题并不十分熟悉,但对经济学有非常重要的贡献。经济学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学科,有众多 的分工。他们二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分析上,帮助经济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有创造能力的经济学家可以运用他们的分析工具,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推动 经济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创造能力是最难培养的,因为这往往是不能训练的。可以训练的一般是规则的、机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中大量的训练是数学性的,以及应用数学解 决问题。数学可以训练,但创造力是没有系统的方法可教绶的。一般来说,创造力不能训练,只能培养。而培养大部分靠着环境熏陶,没有机械的办法。

经济学的不同教学方法

经济学教育如何培养和训练观察、分析和创造三方面能力,不同西方国家的重要学校和教育制度的安排是不同的。为把问题看清楚,帮助理解,先看两个极端。

一端是传统的英国教育,是精英教育的代表,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美国的教育制度是从中衍生出来的,哈佛的制度起源于剑桥,耶鲁也是仿剑桥。牛津和剑桥好几 百年的历史,其教育特点是培养天才。培养方法是师傅带徒弟,很多人中偶尔会有天才产生。由于天才是不可训练的,而英国传统制度是培养天才,所以不侧重训 练,而侧重创造一个环境,让天才脱颖而出。这个制度强调的是识别和创造天才的环境。英国的传统是一种宽松和充满闲情逸致的学术环境,每天有不同学科的学者 共同喝茶的时间,喝酒的时间。识别的方式不是考试,而是看人有没有能力和别人辩论,表达出新意。谁来评判?委员会。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例如,牛 顿出名之前,当时物理还不是科学,而是属于哲学。在哲学的范畴内,他很难说服年资者。当时,在剑桥三一学院中,他很难说服年资者关于他通过光学实验而得到 的对光的认识。他们用古希腊的哲学与之辩论,从哲学上对光学的认识驳回牛顿的实验结果。但是实验的结果怎能用哲学驳回呢?当时学者们没有科学的头脑。不懂 得科学 2 最终的标准是实验,不是古希腊传统的辩论!虽然微积分是牛顿发明的,是牛顿的重要贡献,但那基本是从他的直觉中产生的,而不是从数学推导出来的(是 莱布尼兹推导出来的)。这些重要的贡献跟英国的制度有关系,跟他们培养观察能力,把握事情的基本规律的能力有关。在这之下是导师制,没有系统课程,不强调 训练。优点是,因为特别强调环境,所以特别能识别天才,也产生了许多天才,如牛顿、凯恩斯同是出自剑桥。历史上,英国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对人类都有极 其重要的贡献。原因与此传统密切相关。缺点是,学生的质量很不稳定,学生好坏之间的差别很大,天才在此制度下可以快速成长,但由于大部分人不是天才,没有 训练,水平就会很差,天才与非天才之间会有巨大差距,很多毕业生素质并不好。

另一端是法国的教育方式,强调系统训练,拿破仑时期推广到全法国甚至全欧大陆。拿破仑本人是炮兵学校毕业的,是个很不错的应用数学家,可以根据具体的地点 和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炮弹的弹道曲线和距离等等。他很崇拜数学能力,仗打到哪里,就在那里建起理工大学,也就是polytechnic。所以,和英国 传统制度比较,法国不是寻找天才。它并非不要天才,而是寻找的方式完全不同,法国式的polytechnic也是培养精英的制度。其数学训练非常强,给学 生进行非常大规模的数学训练,用很严格的考试淘汰的办法来寻找最强者。强调训练,可以产生大批训练有素的人,这一批人都有很强的技术能力。由这些人中产生 一些人做经济学。但这种训练方法使得人们比较缺少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可以有技术上的创造力,但与技术无关的创造力会有所欠缺。同任何科学相似,经济学的发 展上很重要的是学者的直觉,而法国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缺少直觉。而且在技术上缺乏能力的天才,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培养体系。比如科斯,在法国式的教育制 度下,可能第一轮就被淘汰掉,不能生存。到底是淘汰制还是训练过程扼杀天才呢?更大的可能是过早地被淘汰的方式。

当今学术上占优势的制度是美国顶尖学校经济系及个别欧洲的经济系的教育制度,它介于两种极端之间——一方面侧重系统的数学、理论、方法论的训练,但也不单 纯靠考试;同时也提供一系列的环境,刺激学生发展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批评能力——观察力包括了非常关键的批评能力。批评,这里并不是指负面的意思,是正面 的意思。比如,发展任何一个新的东西,要到处开研讨会演讲,目的——或者说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鼓吹自己的新观点、新东西。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寻找 批评。最好的演讲的地方,最值得做的地方,是在那里能找到最好的批评的地方。如果无人能批评,那么从做研究的角度来说,演讲往往就不是最成功的,不是最有 效率的。学术界中,别人对自己有否帮助,也取决于他或她能不能提出好的批评。这是西方学术界的传统,与中国的历史传统不太一样。批评能力也是观察能力,观 察到什么东西是有疑问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欧美最好的学术机构强调系统训练,同时也提供环境刺激。

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英美体制下产生的经济学家,和法国体制下产生的经济学家,一方有想象力,另一方有技术能力。眼下在世界上占优势的、最流行的 培养经济学家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美国的经济系,个别的在欧洲的经济系。他们把两种极端组合在一起,对研究生系统进行数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 学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的训练,以及实证,加上历史和现实经济政策,混合训练。然后,创造环境——用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来刺激学生,增加其观察能力和想象 力。

中国经济学教育——“眼高手低”

对我国的教学怎么培养研究生,我滥用一个词来概要——“眼高手低”。眼高,即目标和眼界要高,盯住世界上最好的学校,要培养出最好的经济学家,能找到最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发现最重要的挑战,鼓励我们的研究生能独立观察,有 批判和创造的能力,要发现天才。3 手低,就是说要从做得到的事情做起,尤其是培养学生。什么是做得到的?需要认真讨论。简单地说,中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严格筛 选出来的学生是非常棒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国内最强的,比如北大、南开、复旦、清华等等,最好的学校里的学生的背景和接受的训练可能很接近法国制度。学习法国的训练方式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比较容易做到。这就相当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的,这一步应该可以做到,至少可以训练。给定中国特点之下的另一条件: 经济学仍很落伍,怎么赶超、培养?中国经济学教育应该更侧重严格的数理训练,培养出一支整齐的队伍。所有的条件相加,目前阶段最容易做的是偏向法国式的强 调训练,特别是数学和统计学。因为中国这方面有足够好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当然,我们眼还高,不应限于这些,还要把目标放在培养出有观察能力的经济学家 上。

经济学的五个“不相关性”理论基准

我把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的最重要内容概要为五个关于“不相关性”的理论基准。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因此不一定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我的全部说法。但是我表达的精神是很多经济学家们广泛共有的。

如前所述,成为一个经济学家具有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的核心条件(必要)是要非常清楚地把握经济学的理论基准。经济学最重要的关于制度的内容有 如下五个基准:1,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2,莫迪格里亚尼-米勒定理(MM定理)。3,科斯定理。4,卢卡斯关于货币中性的理论。5,贝克尔-施 蒂格勒关于最优阻吓司法制度的理论(这是我的见解,我认为这是一个认识司法制度的理论基准)。把这五个基准弄懂之后,经济学的精华大体就把握住了。这五个 基准的共同点是“不相关性”(irrelevant),即每一个都是关于某种制度的不相关性。当然,把经济学概述成五个不相关性的基准是我个人的见解。

第一个理论基准,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这个理论意味着经济体制同经济效益不相关。这个理论讨论市场经济时有非常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市场完备;二 是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在以上条件下才有这个不相关性。这实际上已经远超出一般均衡自身的内容了。在经济学文献中,虽然阿罗和德布鲁自己并没有讨论过计划经 济,但文献中有在阿罗-德布鲁条件下分析计划经济的,结论是在阿罗-德布鲁条件下,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的结果是一样的。阿罗-德布鲁的两个基本社会福利定 理实际上已经包含这层含义。实际上,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互相关系并不是一个单纯技术上的结果。它们说的是经济制度同效益不相关。即在阿罗-德布鲁的条 件下,帕累托最优的结果并不一定必需用市场经济,用别的体制也可以达到。为了证明,需要的技术条件,对于计划经济同对市场经济是相同的。阿罗-德布鲁一般 均衡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典范,虽然这个定理的假定和现实并不正好是一回事,但它提供了一个基准,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认识。一个非常重要 的认识是:任何解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的基本差别的理论一定要超出阿罗-德布鲁模型的范围。

第二个理论基准,莫迪格里亚尼-米勒(MM)定理。金融工具同效益不相关。公司不论用发债还是发股票的方式融资,从利润的角度来看其结果是一样的。MM定 理所设定的基本假定条件是——厂商与投资者间没有不对称信息;股息与资本所得都不征税;买卖证券是无成本的。MM定理为人们认识金融工具、金融体制提供了 理论基准。当金融工具同利润不相关时,金融体制同效益也就不相关。为了认识为什么现实中不同的金融工具收益不一样,以MM定理为指导,就要寻找现实中是什 么违反了这一定理的假定的条件。MM定理的重要性远超出了公司金融的范围。实际上,货币本身也是一种金融工具,因此它同时指导我们认识货币的功能。第三个理论基准,科斯定理是指导我们认识产权功能的理论基准。它的结论是:只要交易费用趋近于0,法定产权的最初分配方式同效率无关。科斯定理说,只要定 义好所有制,无论它是国有或非国有,谁拥有财产对效益并不相关。在现实中,产权的所有制是同效益有关的。科斯定理的力量在于,它指导我们寻找答案的路:什 么重要的现实因素违反了科斯定理的前提,使得产权与效益相关。

第四个理论基准,卢卡斯的货币中性理论。这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基准之一。货币中性从狭窄的角度看,意味着从长远来说货币政策同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无 关。从广义看,它意味着金融工具、金融体制同经济效益、经济增长不相关。这是理性预期模型中推导出的重要结论。实际上理性预期理论的假设同阿罗-德布鲁模 型是相似的,而阿罗-德布鲁模型中根本就没有货币。卢卡斯模型为理解货币及金融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准。至今经济学家们在为理解货币与金融体制而努力奋 斗。有了这个理论基准,人们知道,货币的功能以及金融体制的功能一定在于现实中什么地方违反了卢卡斯模型的基本条件,寻找这个条件就是指导人们寻找理论突 破的道路。

第五个理论基准,贝克尔-施蒂格勒模型。BS模型指导我们认识司法制度。该模型的基本推断是:除法庭以外的执法体制同效率不相关。该理论的直接结论是,一 个好的司法体系只要有法庭执法就足够了,寻找其他执法方式没有意义。前提是法律要把什么是犯法定义清楚,把对犯法者的惩罚设计为最优。在这种最优的法律 下,假定所有人都是理性的,都懂得最优法律的惩罚,都会推理,所有的人在可能犯法前要计算,对犯法所得的预期的好处和可能的坏处互相比较。最优法律制定得 有最优的阻吓力,使犯法对所有人都是坏处大于好处,结果这个社会中人们就不犯法。只要制定的法律是最优的,法是由独立的法庭执行的,就不存在其他更好的方 式。也就是说,执法体制同执法的效率不相关。但是在现实中在法治最有传统的国家也同法院并行地同时有监管等其他执法形式。为了认识它们,我们要寻找哪些贝 克尔-施蒂格勒模型的基本条件在现实中被违反了,这就是基准的力量。

按照我的见解,经济学结晶的内容就是这五个基准。它们以“不相关”的形式提供了理论基准指导我们认识现实中最重要、最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

不熟悉经济学的人们可能会对这五个理论基准产生两种极端误解:第一,误认为理论可以为现实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但是,事实上这些关于不相关的理论并不能提供现成答案。所有这些理论中说的不相关的东西在现实中都是特别相关的,甚至是最相关的。理论的作用是指导性的,理论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简单照搬理论到实际,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失败。第二,认为经济学理论完全不现实,或认为理论是依赖假定的,而那些假定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好的假设是理论分析的力量所在,不是弱点。因为靠发展了这些理论基准才能帮助我们判定在碰到问题时从什么地方入手。比如看到经济体制问题时,阿罗-德布鲁模型告诉你经济体制不相关,它就帮助我们寻找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之外,是什么东西影响经济绩效,比如是否合同不完备,是否有不对称信息。为了研究为何所有制是相关的,我们要寻找是什么东西违反科斯定理的条件。这就是理论基准的力量,理论教给人们的主要就是这个。观察能力中,能够训练的部分主要就在于理论基准,有了“基准”,就知道寻找问题的方向,这就是理论的帮助。

经济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人们普遍关注经济学在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经济学的普遍性和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的关系。这里面有两个极端的看法都是不利的。一个极端是完全忽略中国的特殊 性,认为经济学是普遍适用,可以到处照搬。这是对经济学的误解。经济学寻找的是普遍规律。作为理论,一定是抽象的,“抽象”意味着理论必须要离开许许多多 经济现象的细节。一个普遍的道理 5 只是给人们提供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所以经济学是为重大问题提供线索,而无法对所有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另一极端是认为中国是特殊的,所以经济学没有办法应用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但如上所述,经济学提供的是思路,尤其是提供理论基准,用基准帮助分析。

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什么样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大体上有两大重要标准,如果是政策性工作,那么标准是对政策是否有帮助。学术标准则是有无能力解释有疑问的规律性现象。从学术上讲,标准是在解释中国的现象时,能否给经济学自身带来什么贡献。好的经济学研究,不仅限于研究中国的事情,而是要通过解释中国事情,帮助世界上的经济学家理解新的东西。这是对经济学的贡献。换言之,通过解决特殊的问题,找到普遍解,这是很高的标准。中国是特殊现象,要在这里找到普遍内容,上升到经济学,反过来发展经济学。这是很重要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另一个问题是跨学科的研究。例如,经济学与法学。经济学与法学看上去可以是根本不同的学科。但在实际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上,两者从来就不是分立的。比如在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只讨论市场怎么运行得好,完备的竞争,从来不讨论完备竞争背后的社会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条件呢?所有的合同都能执行,所有分配好的产权都能被保护。古典经济学根本不用担心这些事,因为假定已经有人在干这些事。这是古典经济学能使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分开的重要假设(条件)。当面对经济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转轨经济时,从一种经济体制向另外一种体制转变,忽略市场以外的因素,当没有这些条件时,古典经济学所提供的结论都变了。再比如说法学,为了定义清楚,往往把经济问题定义出去,假定经济上的东西都能自我运转完美,收窄讨论的范围,只关注法学。每个人都假定对方是完美的。什么样的制度能够运转,一定要别人的条件满足,这是经济学与法学通常分开的历史情况。现在产生了新的学科:法和经济学,帮助两者合在一起。

经济学有好多领域,由此产生了专门化和经济问题的整体性的矛盾。现代经济学专门化趋势的发达,同进入经济学的人数增多是相关的。人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分工。这个专门化对学科的发展往往是有好处的。但同时人们必须认识到这里有代价。代价在于本来领域的专门化只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是人为的划分。现实世界不是这样人为分开的。许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原本是不便分开的。于是专门化可以带来很不好的后果。例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开,但现实不是按照宏观和微观分开的。最典型的例子是货币制度,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功能又导致怎么去选择金融制度。在经济学的分工里,讨论货币的叫做宏观,但制度是属于微观的。那么到底金融制度是属于宏观还是微观呢?如果一个学者的领域很窄,所有的人都很窄,所谓微观的只知微观,宏观只知宏观,那么没人能弄懂货币和金融制 度。这实际上真有讽刺意味。事实上至今经济学家对货币的功能是什么仍不能有好的理解。经济学家至今还在寻找货币功能和它之所以存在的道理。由此自然可以想 象,如果对什么是货币都没有好的理解,什么是好的货币政策呢?什么是好的金融体系呢?传统上货币被理解为交换媒介,记帐的媒介,这是古老的解释。但这样古 老的理解,古老的货币和今天的货币就没有差别了。任何对货币的好的理解要能解释今币和古币的重要的区别。从今天看,货币的重要、核心的功能是在整个经济里 帮助解决“广义流动资金”(liquidity)的问题,这是一个决定现代经济能否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由此才导致对货币政策的理解。货币政策是试图调整 货币供给来影响整个经济中的liquidity。如果对货币的功能不清楚,怎么能通过中央银行调节经济中的liquidity呢?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才能把 货币供给的变化传递到经济中去?这些至今是经济学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家把什么是货币这个问题跳过,假装不知,或者从来不知。但最好的宏 观经济学家都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 6 这个问题要去理解,是不可能用微观、宏观分开的专家做到的。给学生教学时,分开各个领域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训练。但 帮助面对观察、分析重大经济问题时,这个界限经常要打破,包括做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是否定义在一个专门领域里,要看什么性质的工作。究竟是领域内的贡献,还是对整个经济学有基本影响的重大贡献。如果是领域内的贡献,可以遵守界定好的领域,但如果是对整个经济学有基本影响的,界限就要打破。

理解比较经济制度的重要性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如何理解比较经济制度是理解经济学特别重要的方面。当人们谈到比较经济制度的时候,往往以为这个领域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中央 计划经济制度的比较,缺少对制度的总体的了解。然后,与之相联的就是如何去改革计划经济。所谓的休克疗法,正是由这种对经济制度无知而产生的。当我们讨论 中国的经济改革时,有人说,因为经济学中有很强的假设,经济学是否适用于中国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将此问题反回去看看美国。经济学家最多是在美国,只要反回去看看经济学在美国的情况,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学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怎么一回事。最近刚发生的重大的安然事件。经济学家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安然事件。我最近刚参加一个法学家和经济学家联合的会议,议题之一就是安然的情况。会议讨论到公司治理结构。经济学提供了许多东西帮助我们理解公司治理结构,其实已经提出了非常好的分析思路,但直接套用,距离还是很远的。安然事件表明,简单套用经济学理论解释美国的经济是行不通的,即使讨论美国的企业亦然。所以很难简单地说,经济学是否适合中国,是否因为有经济学中的假设,经济学不适合中国。实际上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提供的是思想方法,分析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如果人们不去分析问题,把教科书上的经济学搬来做为政策,就糟了。休克疗法就是典型。只要看看休克疗法的提倡者是什么背景就知道了。他们过去从来没有研究过比较经济制度,没有研究过中央计划经济,根本不知道中央计划经济是怎么回事,只是从教科书里搬来了经济学结论。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经济学本身造成的。在任何一门学科里,如果只去照搬结论,一定搞得乱七八糟。比如说物理学,是最成功的科学,但将之简单地搬到现实工程中,一定也搞得乱七八糟。因为任何一个工程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物理学为工程科学提供了基本分析方法,但并不提供现成答案。

无论公司治理结构,还是中国经济改革,每一个特定的问题,都有一些重要的特殊因素需要讨论。当经济学家面对特殊问题时,往往没有现成的结论可以从经济学中照搬的。有无经济学头脑,关键在于有无能力去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而观察和分析,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了解制度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从中去寻找什么样的假设是合适的,用什么办法去分析它。理解比较经济制度是帮助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方面。

篇2: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文秘工作为什么要重视沟通技能?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活力的源泉,也是人群行程凝聚力的基础。沟通的效果和沟通对象的理解以及参与沟通的态度,程度紧密相联。所以学会与人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秘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和过程

1、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首先要有效沟通的前提,比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然后是把握沟通的关键,比如有效倾听、构建良好的倾听环境、克服倾听的障碍、实现有效倾听的准备、提问要分清类别和适用的问题形式、自信地提出要求、学会礼貌拒绝等等。

2、有效沟通有哪些原则原则:

A、“7C”原则 (1)可信赖性(彼此信赖)

(2)保证沟通计划与沟通环境的一致性

(3)内容(准备好进行沟通的信息内容)

(4)明确性(简单明了的语言)

(5)连贯性(不要忽视补充新的信息内容,对客户进行必要的跟进,联系)

(6)渠道(尽量选择已经有的,客户习惯用,熟练使用的信息沟通渠道)

(7)准确判断接受能力(对方的接受能力了解后有针对性地表达信息)

B、用心去听,不要在乎对方的表达方式(这是避免冲突的重要条件)

C、积极去想,分析出弦外之音(限于一些复杂的因素影响,有些沟通目标不会被直接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去理会)

3、有效沟通的目标:(1)说明事物(2)表达情感(3)建立联系(4)和谐工作环境

4、有效沟通的过程:(1)做好沟通前的准备(明确自己的目标,对方的背景)(2)确认对方的需求(3)正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4)关注对方的反应(5)实施有效的提问(6)积极、认真地倾听(7)及时确认,应对(反馈)(8)适时进行总结。以上1和4是本题的答案其它为了解或补充可以可以不答。

5、需要沟通的工作关系:(1)与客户沟通)(2)与同事沟通(3)与上司沟通

三、说明秘书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1、及时明确沟通对象(用以下两个方法来帮助自己:一是熟悉制作和使用必要的沟通记录工具;二是恰当询问回使已有的信息更具有针对性)

2、了解沟通对象的行为习惯和工作风格

3、正确选择沟通渠道(面谈、书面、会议、演讲、电子媒介等)

技巧:面对面谈话的技巧——礼貌,尽快记住对方的基本情况语言精简明白、互动、投机和谐。

书面沟通技巧——充分利用协作技巧来丰富自己的书面内容。

会议沟通技巧——友善、资料完善、尊重与会代表并感谢光临。

演讲沟通技巧——注意话题,调整好的心情,短少精干,注意语言魅力和艺术,注意开场和结尾。

篇3: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 发展求异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 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 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大胆, 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 教师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 在思维的碰撞中, 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 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 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教师要毫不吝惜地提供时间, 让学生去思考, 争辩,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课堂教学运用准确、严谨、形象、直观并具有启发性的能力

一节课中, 教师语言单调, 缺乏教学激情。那么, 学生也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缺乏学习积极性, 思维也就不活跃, 课堂气氛就死气沉沉, 缺乏生机, 学生个性也就不能很好地张扬出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这就要求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要思路清晰, 逻辑明了。特别是应用题教学中, 要让有序的引导学生审题, 理清数量关系, 然后再列示解答, 并检验。在教学中尽量使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比较有诱惑力的语言, 对引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较有调动作用。

三、尝试多元化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的能力

中学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 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叠和融合。教师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必须要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 才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到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教师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学科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才可以多领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 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

篇4:合格高管需要具备的能力

就企业的营销系统而言,营销总监最容易从优秀的大区销售经理中提拔而来,但二者的工作几乎完全不同,能立刻胜任者寥寥。

大区经理主要面对区域市场,通常是三四个省份,他们往往出身于更基层的区域经理,对业务熟稔,对区域内的渠道状况、人员情况了如指掌,客情关系也不错。

一个大区的市场往往具有一定共性,其中的一些问题有时候的确能靠个人能力解决,但一个国家市场的问题则需要战略思维。

首先,全国市场所面对的客户群体是千差万别的,公司出台的市场政策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高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成绩效,这就是管理。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这就是战略。高管也要懂得,团队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尽善尽美的,他需要利用现有资源,让每位团队成员都明确目标和战略方向,并推动事情发展。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管层的一致体认,所以,对营销总监这样的高管而言,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与其他高层的沟通上。

高管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使别人执行的能力,下属的执行力强大与否与此有很大关系。要做好战略已不易,贯彻更不易。“使之执行”的能力就是高管最好的执行力。

高管与中层的另一个巨大差异是,前者必须去了解自己不太熟悉甚至完全外行的领域。对一个能升任高管的人来说,学习不是障碍,障碍是愿不愿意去学。

多年前,在我开始做营销总监的时候,我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是市场部,因为那里对做销售出身的我来说属于全新的领域。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把时间都花在和广告公司讨论媒体投放,和设计师讨论画面创意,和品牌经理讨论推广方案上。

高管当然并不需要全能,但必须要对自己所辖的业务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尤其对于总经理这样的职位而言,除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管理技能之外,在其他领域的专业技能几乎都还不如一般的部门中低层管理者。但是,跨专业管理、跨部门整合的能力恰恰是总经理这样的高管最应该具备的。

优秀的高管需要具备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系统能力。上面谈到的“使之执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系统来形成的,尤其对于那些在民企工作的高管而言,他们仅懂得在系统下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造系统。

系统化就是流程和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官僚制度的一些特质,也泯灭了一些个人闪光的地方,但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持并提升组织的能力,不让个人因素导致组织的整体绩效忽高忽低。

制定各种各样官样文章式的“制度”并不是系统,系统是既要有制度,又要有流程,并确保在运作过程中流转顺畅。对于空降的高管而言,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新公司生搬硬套以前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却发现怎么也不管用,刚从外企到民企工作的经理人尤其如此。这就是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半吊子”,他们不明白因地制宜,也不明白任何制度和系统的设计都必须基于企业的DNA,需要循序渐进。

上面说过,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管层的一致体认,除非有超级英雄般的老板,否则,一支有相同方向并且团结的高管团队才是一家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支高管队伍最重要的是战略能力。高管需要有全局观,战略的形成就是高管团队协作的过程。

我不否认执行、管理都是企业成长的基石,但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成本比拼,真正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是其战略能力。

为什么一些能力超群的经理人做不好高管?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懂得团队协作,总认为自己的能力超过别人许多。很多时候,认为别人能力不如自己是由于对其他人的专业不了解。譬如,做财务的会认为营销就是卖货,工作很简单;做营销的却觉得财务就是做账,工作更容易。这种高管间的相互不了解会大大降低高管团队的战斗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总经理一定会尽可能地让高管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信任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优秀的高管团队都有务实和务虚这两方面的能力,战略是一种远见,必须脱开繁琐的日常事务去思考,需要思维火花的碰撞。战略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战略认知的过程,一个共同作出的决定才意味着共同的愿景。

“英雄老板+优秀高管”,这几乎是中国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老板大多出自天才,有些才能的确很难培养,但是高管的才能却是可以培养的,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尤其需要培养更多更合格的高管,这是一个企业的厚度,也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最重要保证。

篇5:中高层需要具备的能力

1、沟通能力。

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 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

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 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 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协调能力。

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宣泄的管道,切勿 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

此外,管理者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 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决地加以排解。

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 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 突。

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3、 规划与统整能力。

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 制定。

篇6: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巧

一.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

1.个人邻域:

a.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文案策划、品牌营销、案例研究、专业知识这四个方面。对于项目经理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丰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项目经理带来深刻的洞察力、强烈的求知欲和鲜活的创造力。 文案策划

 指的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撰写的旅游策划方案,其目的是解决客户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客户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 文案策划内容具体包括撰写前期的考察沟通函、考察简报、项目建议书、策划报告等内容。 品牌营销

 指的是从长远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手段和营销内容,对客户所在的旅游市场所做的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计划与谋略,为客户实现长期的市场营销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构想。

 具体包括撰写品牌审计、品牌规划报告、产品系统策划、营销大纲、营销活动执行方案等内容。 案例研究

 是指客户经理对本公司成功案例的了解和研究、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案例的了解和研究、以及对其他行业具有社会轰动效果的成功案例的了解和研究。

 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项目经理从而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得到更多的经验和积累、便于在未来客户项目中得到应用,便于在和客户沟通中拥有一定的经验优势等。 专业知识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由于旅游的特殊性和全面性,项目经理自身需要具备巨大的信息储备量,包括了解国内旅游最新动态、旅游创新形式、相关政策、相关论坛峰会、专项课题研究、世界旅游发展趋势、文化与旅游、景区数字化、网络营销最新动态等等专业知识。

b.思维能力

 是指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等一系列系统的所要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

 思维能力对于客户项目的判断、项目的认知、对于问题的思考、言语的表达、决策等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也是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c.执行能力 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是指根据项目的战略构想和战略思考,通过一系列高效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把项目的构想最终变为现实的能力。

 一个项目经理执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客户项目的实现程度、实现速度和调整速度,是项目经理能否达到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的关键点之一。

d.调整能力

 是指在一定工作强度、工作压力下,通过自身的心态调整和合理的安排,结合客户的实际需要和修改意见,发现自身问题、解决难点问题、调整自身状态,最后完成客户项目的能力。 一个项目经理调整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客户项目完成的质量品质、同时间段项目内完成的数量。调整能力是项目经理能否达到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问题的又一个关键点。

2.团队领域:

a.沟通能力

 对于团队而言,人际沟通是指项目经理与团队成员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项目经理,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团队成员树立榜样和良好的印象,和团队一起共同时实现目标。 人际沟通包括职场上的穿着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包括人与人交流、倾听、洞察、激励、亲和力等,是项目经理在团队领域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b.管理能力

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团队成员的辨识、领导能力。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团队内组织效率的能力。是项目经理能够准确地把握,并且提升团队效率的关键,也是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计划管理能力

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强的计划能力,在任何项目开展前,首先应对项目作出总体的规划,将工作的难点、重点,各环节、各细节,都考虑清楚,将人员、时间、资源都做出预先的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再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准确把控,这样必然能够使工作目标的达成更加有效。 压力管理能力

项目经理是决策层和团队成员之间的桥梁,因而需要承受来自上级和团队成员的双重压力,所以较强的压力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并有效排解压力,才能保证工作更加顺畅。 问题解决能力

在操作具体客户的项目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对于各种问题的处理,是项目经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而能否有效地将各种问题妥善解决,是评价项目经理管理能力的关键衡量因素,所以,问题解决能力也是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对团队成员能力的辨识

项目经理作为管理者,就是要明白让“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也就是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因而,项目经理需要能够准确判断团队成员的能力,并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来分配工作任务,从而保证各种任务能够高效完成,同时又能确保团队成员的“人尽其才”,这样才能调动起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就是通过项目经理的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影响团队成员,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的工作、更快更精准地达成目标。对于项目经理而言,领导能力是一门需要不断总结和学习的课程。

3.商务领域:

a.判断能力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判断能力是通过缜密的思维和具体地分析等一系列过程之后,对项目和客户进行剖析、分辨、单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能力。 对客户的判断能力

对客户的判断能力,是指在与客户的沟通中,通过对客户的言谈举止、需求和交流方式的了解,以及综合前期收集的客户资料信息,对客户做出一个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依据这样的判断,来决定与客户沟通的方式、交流的程度和交流的内容的把握。

 对项目的判断能力

对项目的判断能力,根据对客户需求、客户的判断、对项目现状的了解之后,所做出对整体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发展的一个综合判断。

b.沟通能力

 人际沟通是指项目经理与客户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项目经理,可以很好地洞察客户的需求和解决项目问题的关键,从而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全面地推进项目。

 包括在职场上面对客户时的穿着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包括与客户之间交流、倾听、洞察、分析等,是项目经理在商务领域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c.公关能力

 公关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改善或维持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状态而进行相关活动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公关能力是项目经理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 公关能力的作用就是为组织广结良缘,广交朋友,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及其沟通的“桥梁”,形成“人和”的氛围和环境。为此,它需要正确认识客户和其客户关系网络,把握交往的技巧、艺术、原则,了解客户的行为特点,学会与各种类型和特点的客户友好交往。

d.应变能力

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应变能力是指在在商务场合情况发生改变时,所做出的反应能力。一种是本能的反应,另一种是经过大量思考过程后,所做出的决策。

 出席商务场合,作为项目经理,代表公司的形象,需要具备很强的商务应变能力,置身现场又要能够训练有素地处理好现场各类突发问题,遇到重大变化时,能够审时度势,快速调整自己适应新变化。及时地去适时调整、解决难题、规避风险,避免在商务场合的尴尬。

二.项目经理需要掌握的技巧

1.个人技巧

a.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项目经理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水平,平时业余时间要多阅读与旅游相关杂志、管理学的书籍、以及沟通方面的书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修炼自我,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b.多与领导以及团队成员沟通

无论项目开展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作为项目经理都要不断与领导以及团队成员相互沟通,不断地了解领导以及团队成员的想法,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c.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技能 有些项目没有先例、没有固定的解决模式,而且,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又存在各种各样不确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项目经理能够为了客户和公司的利益而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能够凭借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克服和应对项目中的风险。项目经理必须在许多方面进行开拓,敢于去冒一定的风险,以确保他们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

d.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项目经理还应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能够超越自身项目的局限,完全理解项目与公司战略、客户目标之间的有机关系。有了这样的视野,项目经理就可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就可以从公司整体战略的角度来更好地管理项目,才能为项目和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2.管理团队的技巧

a.为团队成员创造学习机会,创新性开展工作。

项目经理应和团队成员一起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用知识来充实自己。项目经理在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团队成员创造学习机会的责任,还要安排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大家的整体素质。b.鼓励团队成员的自主思考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经理应该鼓励团队成员的自主思考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一方面鼓励团队成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和充分整合团队成员的建议和意见,以提高大家的自主思考力和独立作战的能力。

c.根据个性调整工作岗位,做自己适合的工作。

项目经理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团队成员的个性,帮助团队成员在一个适合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尽其才”。

d.理解信任、支持鼓励

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项目经理能够做出正确决策而言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所以,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方案,这样会创造一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

3.电话沟通技巧 a.充满自信

在拨打电话时,自信心是非常关键的。任何一个在电话里,和项目经理进行交流的客户都希望,甚至是想当然地认为,项目经理一定是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公司文化充满了信心,并且能为他们带来利益,能为他们解决问题。所以,为了充满自信,首先项目经理应该对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然后才有可能在电话中表现的胸有成竹。b.注意倾听

真正的倾听不仅要通过一些语气词给予客户适当的回应,表明项目经理的思想并没有开小差,而且还要复述总结客户说过的话,并询问进一步的问题。如果想要做到这些,必须对客户有真正的兴趣和耐心,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心态。c.不要事先做出假设

这也是一个被重复了无数次的问题。但是社会上依然有很多人,认为他们“知道”客户要说什么,而迫不及待地打断、回应或转移话题。结果带来的是客户感到你不耐烦、不尊重他们,是在敷衍他们。于是他们会不高兴、愤怒、甚至挂断电话,这可不是客户经理想要的结果。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迫不及待地想替客户把话说完,客户就会开始有戒备心理,这商务沟通的效果达成起着相反的作用。d.认真对待每通电话

保持良好的状态,认真对待每个电话。在电话那头的客户虽然与项目经理互相无法见面,但商务电话毕竟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必须要认真地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在客户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e.回答客户问题要慎重

在电话中,回答客户的问题同样要经过深思熟虑,分清什么样的问题属于能够立即回答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属于不能立即回答的问题,权衡利弊得失,再做决断,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

4.谈判技巧

a.确定谈判态度 由于在商业活动中面对的谈判对象多种多样,作为项目经理, 不能拿出同一样的态度对待所有谈判。需要根据谈判对象与谈判结果的重要程度来决定谈判时所要采取的态度, 以下是四种谈判的情况。

 如果谈判对象对公司很重要,比如长期合作的大客户,而谈判的内容与结果对公司并非很重要,那么就可以抱有让步的心态进行谈判,即在公司没有太大损失与影响的情况下满足对方,这样对于以后的合作会更加有力。

 如果谈判对象对公司很重要,而谈判的结果对公司同样重要,那么就抱持一种友好合作的心态,尽可能达到双赢,将双方的矛盾转向第三方,比如市场区域的划分出现矛盾,那么可以建议双方一起或协助对方去开发新的市场,扩大区域面积,将谈判的对立竞争转化为携手竞合。

 如果谈判对象对公司不重要,谈判结果对企业也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那么就可以轻松上阵,不要把太多精力消耗在这样的谈判上,甚至可以取消这样的谈判。

 如果谈判对象对企业不重要,但谈判结果对公司非常重要,那么就以积极竞争的态度参与谈判,不用考虑谈判对手,完全以最佳谈判结果为导向。

b.充分了解谈判对手

对对手的了解越多,越能把握谈判的主动权。了解对手时不仅要了解对方的谈判目的、心里底线等,还要了解对方公司经营情况、行业情况、谈判人员的性格、对方公司的文化、谈判对手的习惯与禁忌等。这样便可以避免很多因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矛盾,对谈判产生额外的障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了解并掌握,那就是其它竞争对手的情况。c.准备多套谈判方案

 谈判双方最初各自拿出的方案都是对自己非常有利的,而双方又都希望通过谈判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谈判结果肯定不会是双方最初拿出的那套方案,而是经过双方协商、妥协、变通后的结果。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常常容易迷失了最初的意愿,或被对方带入误区,如何避免被带入误区,是项目经理所要去面对和解决地一项课题。

 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准备几套谈判方案,先拿出最有利的方案,没达成协议就拿出其次的方案,还没有达成协议就拿出再次一等的方案,即使我们不主动拿出这些方案,但是心中可以做到有数,知道向对方的妥协是否偏移了最初自己设定的框架。

d.建立融洽的谈判气氛

 在谈判之初,最好先找到一些双方观点一致的地方并表述出来,给对方留下一种彼此更像合作伙伴的潜意识。这样接下来的谈判就容易朝着一个达成共识的方向进展,而不是剑拔弩张的对抗。当遇到僵持时也可以拿出双方的共识来增强彼此的信心,化解分歧。

 同样,也可以向对方提供一些其感兴趣的商业信息,或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达成共识后双方的心里就会发生奇妙的改变。

e.设定好谈判的禁区

谈判是一种很敏感的交流,所以,语言要简练,避免出现不该说的话,但是在艰难的长时间谈判过程中也难免出错,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设定好哪些是谈判中的禁语,哪些话题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谈判的心里底线等。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谈判中落入对方设下的陷阱或舞曲中。f.语言表述简练

 在商务谈判中忌讳语言松散或像拉家常一样的语言方式,尽可能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简练,否则,你的关键词语很可能会被淹没在拖拉繁长,毫无意义的语言中。因此,谈判时语言要做到简练,针对性强,争取让对方大脑处在最佳接收信息状态时表述清楚自己的信息。

 如果要表达的是内容很多的信息,比如合同书、计划书等,那么适合在讲述或者诵读时语气进行高、低、轻、重的变化,比如,重要的地方提高声音,放慢速度,也可以穿插一些问句,引起对方的主动思考,增加注意力。

 在重要的谈判前应该进行一下模拟演练,训练语言的表述、突发问题的应对等。 在谈判中切忌模糊,罗嗦的语言,这样不仅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图,更可能使对方产生疑惑、反感情绪。

 区分清楚沉稳与拖沓的区别,前者是语言表述虽然缓慢,但字字经过推敲,没有废话,而这样的语速也有利于对方理解与消化信息内容,在谈判中笔者非常推崇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谈判中想靠伶牙俐齿,咄咄逼人的气势压住对方,往往事与愿违,多数结果不会很理想。

g.商务谈判技巧中的博弈

商务谈判虽然不比政治与军事谈判,但是谈判的本质就是一种博弈,一种对抗,充满了火药味。这个时候双方都很敏感,如果语言过于直率或强势,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本能对抗意识或遭致反感,因此,商务谈判时要在双方遇到分歧时面带笑容,语言委婉的与对手针锋相对,这样对方就不会启动头脑中本能的敌意,使接下来的谈判不容易陷入僵局。

h.曲线进攻

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项目经理想要达到目的就要迂回前行,否则直接奔向目标,只会引起对方的警觉与对抗。应该通过引导对方的思想,把对方的思维引导到自己的包围圈中,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对方主动替你说出你想听到的答案。反之,越是急切想达到目的,越是可能暴露了自己的意图,被对方所利用。i.谈判用耳朵取胜不是嘴巴 在谈判中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一种主动进攻的思维意识,总是在不停的说,总想把对方的话压下去,在这种竞争性环境中,你说的话越多,对方会越排斥,能入耳的很少,能入心的更少,而且,话多了就会挤占了总的谈话时间,对方也有一肚子话想说,被压抑下的结果则是很难妥协或达成协议。所以项目经理要善于倾听,善于倾听可以从对方的话语中发现对方的真正意图,甚至是破绽。j.适当让步,取得双赢

通常体现在双方在某个重要问题上僵持的时候,一方退后一步,抛出其它小利,作为补偿,把僵局打破,并用小利换来大利,或把整个方案调换一下顺序,这样会蒙蔽对方的思维,在实际谈判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首先要能跳出像脑筋急转弯一样的思维陷阱,然后要善于施小利,博大利,学会以退为进。在谈判中一个最大的学问就是学会适时的让步,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谈判顺利进行,毕竟谈判的结果是以双赢为最终目的。

5.考察技巧

a.做好考察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考察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各项细致的准备工作。 要对考察地点的旅游资源、历史人文、交通区位、功能定位、运营情况、盈利模式、商业业态、营销体系等等做一个大致地了解;

 要明确考察的时间,地点,考察线路,考察的目的,事先准备一些考察的问题。 要对考察的陪同人员做一个大致的客户类型分析。 带好录音笔、照相机、笔记本、钢笔等考察装备。

b.根据考察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开展考察的工作所要采取的程度。

 如果是重要的考察,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地考察,从旅游资源、功能定位、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商业业态、营销体系等方面全面细致地进行考察,做好记录,做好与客户地沟通。

 如果是不重要的考察,项目经理可以进行一个大致地考察,这样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项目内其他的商务活动中去。

c.根据陪同考察客户的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问题。

根据陪同的客户说话方式、行为模式的不同,细分客户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更精准地得到相应的资料,完成考察的任务,便于考察之后下一步项目的运作。

6.会议技巧

a.做好会议前期的各项准备,设想可能发生的各类情况。

在会议召开之前,项目经理要对会议的主题,会议的交流程度,对方客户的基本信息,对方客户的人际关系网,对方客户说话方式等情况进行大致地梳理和了解,并对会议中可能提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作出一个大致地预测,并且针对性地预备出各种解决的方案,最大程度地做到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b.作为会议的主持人,运用语言的方式应合理把握议事进度。

项目经理作为主持人,就要用一些比较有技巧的话语来控制会议的议事进度。例如,面对一些非常容易滔滔不绝的发言者,主持人可以凭借对其的了解,让其先发言,使其尽量缩短发言的时间。具体做法如:“能不能用3分钟的时间给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当他说到5分钟的时候,你可以再说:“嗯,已经5分钟了,你说的正是我们需要的。”或者可以采用一带而过的方法,例如“你刚才说的内容非常好,你对下一问题怎么看?”这样就可以把他从一个问题带到另一个问题,或是可以转移说话对象,如“你说得很好,坐在您旁边的这位怎么看呢?” 通过以上这些话语,即语言方式,主持人可以有意识的、合理的控制议事进度。c.作为会议的主持人,运用非语言的方式来控制会议的进度。

更有效地掌控议事进度的方式是用非语言性的方式,即通过眼神、手势等面部表情告诉发言人说多了或者别说了,或者是说得不够接着说等。比如把目光转向别人,就可能是在提示正在说话的人可以停止说话了, 非语言形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场,使会议既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准时开始,准时结束。d.作为会议的参与者,学会倾听。

如果项目经理作为会议的参与者,首先要学会尊重客户,倾听客户的声音,作为会议的参与者,多多参与问题的探讨,但也要留出充裕的时间给对方客户,一来以示尊重,二来可以从客户的话语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7.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a.理解客户的需求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摸透对方的心理,是与人沟通良好的前提。只有了解掌握对方心理和需求,才可以在沟通过程中有的放矢,可以适当的投其所好,增加成功的几率。

b.记住客户的名字

可以让客户感到愉快且能有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这在沟通交往中是非常关键的。记住客户的名字,比任何亲切的言语都更有作用,更能打动对方的心。c.学会倾听

 与人进行有效沟通,首先必须学会倾听。

沟通过程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只有认真倾听了客户的谈话,客户认为你尊重了他,他才有可能认真听你的谈话,这也才有机会接受你的观点和意见。在倾听的过程中,应学会从客户的谈话中了解客户的立场以及客户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 学会询问

只会倾听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学会巧妙询问。询问时应注意客户的态度和忌讳等等,同时最好能够学会利用一些巧妙的问话,从客户口中探出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或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d.学会换位思考

拜访客户时经常会遇到客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些要求中不乏一些较为苛刻的,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作为一名客户来看时,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就能理解一些较为苛刻的客户要求。因此,与客户沟通时,在维护公司根本利益不变的前提下,应学会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样能更容易开展客户工作、更加深入客户的心。

e.学会和不同类型的客户沟通

每一个客户都有其不同的性格和办事风格,如何在与形态各异的客户打交道中游刃有余,这是沟通的一个难点。与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f.其它必须注意的细节问题

 与客户沟通交往过程中务必要保持一份诚心,只有以诚相待、以礼相待,才能和客户打成一片。

 拜访客户过程中,请保持适度的礼节和尽量使用规范性语言,不能因为和客户熟就不注意礼节或随便和客户乱攀谈,免得引起个别客户的误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 有诺必行,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承诺,但答应客户的事,一定要做到,否则会让客户对你产生不信任感。

8.应酬技巧

a.应酬是为了抓住对方的心而制造的机会。应酬是为了了解对方,所以,约定应酬时,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而是衡量对方的心思,这一点非常重要。

b.事先了解对方的年龄、职务、工作性质,以及本人的喜好,这样才能找到令对方满意的应酬地点。

前往迎接时,车子是直接开到对方公司,还是在哪里会合对对方最方便……这些都必须考虑。为了对方能清楚知道适合的场所,必须明确地转达。对于欲前往的场所道路走法,事前必须记住。如果慢吞吞地找寻场所,会扫了别人兴致。c.邀请对方应酬的时机

在公司以外的场合见面时,太早邀请会使对方提高警戒心。周末时,不论餐厅或酒店皆难预约,所以要及早预订。d.应酬的目的要明确

目的要明确,应酬的目的是为了接近对方,还是为了加深彼此的交情。目的不同,场所也不一样。

e.必须要等对方内心已充分放松,再找机会谈论工作。

在对方心情尚未放松时,就搬出工作的话题,这是下下之策,只会徒增对方的警戒心而已。不能因为花钱应酬,就急于想要回报。f.不要令对方觉得无聊

事前调查对方的兴趣、喜好、交际方式、回家时的交通问题等,这样可以避免商务场合的冷场。如果觉得自己没有才艺,就专心扮演听众的角色,更好地与客户沟通。g.应酬的礼品 赠品的选择以令人回味无穷为关键。为使对方印象深刻,可以选择令对方感动的礼品,不过必须下一番工夫。令人清爽的赠品、令人觉得清爽的时机、清爽的赠送态度,这些都非常重要。

 不要送出非常便宜的东西。下一番工夫,找出可以打动对方的东西。

 一次就赠送很贵重的礼物,会造成对方的负担,反而令人敬而远之。带一些土产之类的礼物,对方比较容易接受。

 对于有名人士等接送赠礼机会多的人,不要赠送普通的礼品,选择可令他们真正高兴的礼品。

9.商务场合的喝酒技巧

a.喝酒之际,最好韬光养晦。

项目经理代表公司的形象,所以在喝酒的策略上,要先轻后重,先松后紧,有的放矢,步步深入,千万不要一端酒杯就多喝,否则喝到最后,会很难支撑。b.喝酒要显示大度风范

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形象,所以必须要在酒桌上显示自身的大度,说一句:“我喝了,你随意”。最好的喝酒姿态是,不等对方劝,自己先举杯,不等对方灌,自己先喝下,不给对方更多的劝酒的机会。c.不要说“我不会喝酒”这句话。

如果自身酒量不好,又迫不得已,必须作陪于此,作为项目经理也不能保持沉默。可以婉转说:今天我接受了某种治疗,不能喝酒。你还可以主动做些服务工作,比如说,你勤倒水、勤送酒、勤递烟,自然客户不会拿起酒杯唯你是问。d.喝酒要谦虚,碰杯要礼貌。

作为公司之间的应酬,如果是双方公司的领导属于平级关系,酒杯的高度就不应低于对方,如果项目经理的年龄大、地位高,端着酒杯不要上下动,等着对方移动,这样双方碰杯就会很融洽。e.适时装醉

 如果碰到对方喝酒很蛮横,不得不干杯,不得不多喝,那作为项目经理,是当仁不让,但和他对饮之际,要显示微醉状态,身体摇晃,手也摇晃,自然把酒杯中的酒洒出一些,几杯之后,就可以减低饮酒数量。

 同样可以给自己团队的成员使眼色,让团队成员替你挡酒或者找些借口让项目经理不要喝,例如明天要工作,这几天身体不适等等。

10.回款技巧

a.最少要在公司规定的回款期限到期前十天,向客户讨要款项。

为了能够尽早地收到款项,项目经理应在回款期限到期前一段时间,向客户讨要款项。至少留出十天的时间来,给客户一个充裕的缓冲时间,这样做将会更有利于公司收回款项。b.回款时要将回款原因与客户说清楚。

要尽可能让客户支持你的工作,要让客户明白你在公司面前能够交差对与他来说有多大的好处。c.要款时要注意时间与场合。

向客户讨要款项,也要注意时间与场合,一般来说在不妨碍客户形象与做生意的前提下向其索要,尽可能要让其支持你的工作。

d.去要款时,可以带一点小礼物或是给其一点小恩小惠的方式来解决。

上一篇:鲍峡镇家访活动简报下一篇:花边有多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