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2022-09-10

基于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提升,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逐渐开始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并投入大量资源, 建设实训基地, 购置实训设备。但是, 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由传统高校转型而来, 长期以来, 在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 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没能避免, 如满堂灌、考背默等应试教学方式和手段积习未改;重课本知识, 轻联系实际;重理论讲授, 轻技能训练;重课堂教学, 轻社会实践等错误做法在高等院校中都还普遍存在, 高等教育的很多教材都缺乏实践, 学生没有具体的实践, 认识肤浅, 掌握不透彻, 经管类专业尤其如此。这也是多年来国内经管类专业的诟病所在。没有明显的真正属于高等教育的特色。这无疑严重背离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培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也背离了市场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原因。

1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障碍分析

1.1 高等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考评体系不足

当前, 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处“真空”状态。教育主管部门也未颁布相关实践能力考评制度, 以促进高等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教师职称评定评审仍然偏重学术要求, 未对教师实践能力作任何要求。

1.2 高等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不强

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 需要“理论深、实践强”的教师队伍。然而, 大多数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 没有真正自己实践的经历, 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不感兴趣, 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意识不强。甚至有些人认为有理论才有高度, 有理论就有深度, 实践是无关紧要的事。

1.3 高等院校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有一定的认识, 但“抓理论、重实践”的高等教学管理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对实践教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各高等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量的扩张和新校区的基本建设上, 把学校也定位于以工为主的应用型本科层次, 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内涵建设重视不够, 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在具体落实上抓的不紧。另外, 对经济管理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投入不足, 因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 其培训费用较高, 许多高等院校, 资金缺口本来较大, 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1.4 高等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低

据中国高等教育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 目前高等院校三分之二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 即从家门到大学门再到高校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更是如此, 他们基本没有接触社会、接触企业, 其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普遍较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强”的教师少, 应对课堂教学“懂理论”的教师多。有些教师职称高或学历高, 理论水高, 但动手能力却十分低下, 在教室讲台上“轻车熟路”, 但只是局限于理论, 到了实际操作却不得不“望洋兴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其实践能力的提高途径不是呆在实验室, 而是要广泛接触企业, 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但是时间耗费很多, 能拿出的“成果”很少, 青年教师也没有积极性。

1.5 教师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模式受单一学科课程范型的影响,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很多骨干教师自身也是接受学科型教育的, 认识上和教学中较难突破这一传统课程范型的束缚。尽管过去十年里, 我国教育领导部门多次引进国外一些典型的学科课程范型下的课程模式, 如“双元制”、CBE、MES等, 但实践证明, 由于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发展特点的差别等都使这些在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成功的模式在我国很难全面实施。基本还是学科教育的框架, 或在此基础上的修修改改, 而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2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和硬件设施障碍分析

2.1 校内实训基地不能除了机房还是机房

我们应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真刀实枪的实习场所。根据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特点,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模拟实验室。

2.2 缺乏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践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践场所外, 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践的学生, 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 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校外实习基地。

2.3 没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打破实践课程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

可以考虑以真实或仿真的项目为纽带, 充分利用不同课程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将不同课程内容组合在一起, 开展项目教学活动。项目教学融知识、素质、能力教育于一体, 通过项目教学,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还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和教学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分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

2.4 没有以技能实训为重点

应该以模拟仿真 (真实的环境, 真实的岗位、真实的人员) 为原则, 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掌握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本过程和能力, 使学校毕业生具有零距离上岗优势。具体操作上,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 可以考虑建立虚拟运作实训室、企业经营实训室、商务仿真实训室、楼盘营销实训室、物流实训室等, 并配以相应的实训设备, 以达到模拟仿真的效果。

3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体系障碍分析

3.1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为基本任务的。但当前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人才类型和层次上定位不准, 偏高偏低皆有之, 也还有一部分专业目标模糊, 分不清培养什么类型和什么层次的人才。学校往往更重视从学科角度分析学生需求, 而忽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或不能较好地把行业企业的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 造成人才培养脱节, 教育与需求的矛盾。

3.2 高等学校没有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

制度, 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应该促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应该紧扣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基本标准, 以课程教学大纲作为教学过程的执行标准, 从教师任课资格到备课, 从理论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质量, 从课程质量到专业办学质量, 从课程考核到学生毕业授学位等各主要教学环节都相应制定了质量标准。搭建现代化教务管理信息平台, 有效提高管理质量、效率和水平。

3.3 没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应该实行课程和普通本科专业教学运行评估;实行督导制;实行督查制;开展学生满意度测评;加强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和质量监控;实行教师晋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3.4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陈旧、落后、不能反映现代企业或行业现行的主流技术, 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 各门课程各自为政, 还在维护本门课程所在学科的系统性。使学生感到学了许多没用的知识, 教学方式单一。

3.5 课程模式墨守陈规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模式大多沿袭传统的课程模式, 这必将阻碍高层次创造新性人才的培养并呈现出以下弊端: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很少。现行大学课程模式墨守陈规, 片面地强调系统讲授知识, 大学课程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 不利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现行大学课程模式无法提供实践创新所需的宽松环境。实践创新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 走前人未走过的路, 实践创新之路总是曲折的, 实践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推崇多样化、容忍标新立异甚至冒失与错误的环境。而现行的课程模式中, 教师习惯于按既定计划系统讲授知识, 不能鼓励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3.6 高等学校没有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开展研究与实践

教育观念陈旧, 传统的一次性大学教育难以终生受用。培养出的是知识面窄, 基础薄, 理论旧, 实践少, 能力差, 素质弱的“千人一面”、“专才教育型”人才。教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和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知识传授, 轻素质教育, 重理论学习, 轻能力素质。重第一课堂, 轻第二课堂个性发挥和素质培养及潜能的培育。课程结构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仅有单一学科的教学内容, 缺乏人文、社会、经济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多重视教师的教学改革, 缺乏教学管理思路的开拓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等等。

4 结语

实践能力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 直接在工商、营销、会计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 实践教学具有它的特殊属性, 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实践能力教育的特色, 这就是地方性与行业性、市场导向性。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和特殊性, 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就不同于普通理论教学, 提高全面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和适应实践变化的能力。尤其是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 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更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今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进入21世纪, 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比以往有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都必将导致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方式的变革。本文对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原因分析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逐渐开始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并投入大量资源, 建设实训基地, 购置实训设备。本文深入分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原因。首先, 进行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障碍分析、实验和硬件设施障碍分析、培养体系障碍分析, 并在分析的同时给出了原因, 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障碍,原因

参考文献

[1] 袁剑波, 尹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教育模式的转变, 1998 (1) .

[2] 何桂林.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3] 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4] 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脑电皮层及深部电极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下一篇:中国跨境电商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