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2024-04-18

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8篇)

篇1: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的教学反思

陈雅燕

《得数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但实际我觉得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口算固然是低年级数学中的重头戏,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由于学生在幼儿园与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进。

在教学时,想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习、感受“一图两式”,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在现实的情境、趣味的游戏、开放的活动和务实的作业中综合练习,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和挑战性,让学生再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运用前面学过的分成和合成说算理时,有点困难。本堂课重点是要说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但实际学生说时,容易把分成也说出来,引起了歧义。所以最后,我经过几次磨课后,决定在一名学生说出运用合成的算理说后,就让全班学生一起照样子说。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学生,算一算,说一说,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又动嘴,注意力更集中。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用不同方式进行练习,不仅能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又能再次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一堂好课需要细细打磨,真所谓百炼成钢。

2、学生的学前教育很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只有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才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养成教育很重要。

3、我们的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有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才有可能成功。

4、在课堂教学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我们应该好好运用好班内的优等生,起好带头作用。

5、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这就不光光是数学课的事情,还需要其他科目的知识的配合,所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很重要!

篇2: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从生活情景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存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产生求知欲的根本原因,这里让学生融入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如:本课中教师综观全课都创设了一系列的生活情景:课始的植树情景,根据植树情景来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试一试中的妈妈买菜椒的情景来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2道算式。通过学生自己来摆圆片来算一算说一说;帮助小青蛙跳水的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巩固新知;小动物说一说对一对的趣味游戏,熟练了一得数对2道算式。给勤劳的小蜜蜂分一分游戏,让学生能有序地说出了得数是6、7的所有算式。

二、变被动训练为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

如:通过学生自己来摆圆片来算一算、说一说,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每组算式的得数相同吗?拿出6个圆片,你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说说。给勤劳的小蜜蜂分一分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才能把6、7只蜜蜂有趣的分成两份,并写出相应的算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到发展。”手是脑的老师,脑过百变,不如手做一边。让学生通过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对好动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喜爱的方式。学生通过操作对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有序地整理,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变接受知识为解决疑问

给老师解疑这一形式能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好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向师性强的特点。

篇3: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1.1 可教性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幼儿园的老师, 所以制作的课件不但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学。3——6岁的孩子通常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 所以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可以用动画来演示, 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把知识与动画相结合, 让知识“动”起来, 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表现出来, 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6的加法”课件以小动物依次出现的动画来讲解6的加法。

1.2 易用性原则

针对幼儿园的教学, 一堂课的时间只有15——30分钟, 不能让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控下。因此, 在制作课件时, 要保证简单实用的原则,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课件安装方便, 启动迅速, 避免老师和学生等待;

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 在课件的界面上要有明确的按钮, 支持鼠标操作;

课件要运行稳定, 如果教师出现了误操作, 要能够及时退出;

课件要求交互性, 应该注意孩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1.3 艺术性原则

一个课件的设计应该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完美结合, 制作针对幼儿园的课件, 应该符合3——6岁孩子的视觉心理特征, 界面色彩柔和, 最好选用卡通图片, 动画流畅, 无停顿、跳跃的感觉。

2 制作学前教育专业PPT课件的步骤

2.1 编写课件脚本

在制作课件前, 进行课件的脚本设计很重要, 即写教案, 可以从网上下载6的加法教案或者是自己编写教案。但与传统教案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的教具为电脑, 应该写明每张幻灯片是如何设计的, 每张幻灯片需要什么素材 (包括文字、图片等) , 如何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

“6的加法”课件脚本的设计如下:

第一张幻灯片:课件封面, 6的加法, 教学目标。

第二张幻灯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的加法”。

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青蛙身上写着数字, 蝌蚪身上写着算式。小朋友回答正确, 蝌蚪会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第三张幻灯片:讲授新课, 左边有一辆小汽车, 又从右边开来五辆小汽车, 一共几辆小汽车?引出数学式:1+5=6, 5+1=6。

第四张幻灯片:左边有二只小狗, 又从右边跑来四只小狗, 一共几只小狗?引出数学式:2+4=6, 4+2=6。

第五张幻灯片:树上有三只小鸟, 又飞来三只小鸟, 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出数学式:3+3=6。

2.2 根据教案脚本收集素材

素材的获取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2.2.1 购买素材光盘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素材光盘出售, 包括动物、人物、风景、建筑以及音频、视频等内容。

2.2.2 自己动手制作

使用Power Point等制作PPT文件的常用软件, 通过“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 可以绘制星星、太阳、月亮、红旗、笑脸等图形

2.2.3 网上下载

利用光盘上的素材与自己制作的素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在网络上, 拥有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素材。平时, 我们应该下载一些优质的素材, 建立一个素材库, 分门别类的存放各种素材;还应该用心收藏一些提供素材的网站, 在制作课件需要素材时, 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到该网站上去搜索、查找、下载。

2.3 课件制作

图片与算式不能堆挤在一起。要求上下左右留出边距, 达到平衡原则, 还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以图形为主, 去除多余的文字, 以最少的数据显示最多的信息, 符合经济原则。

2.3.1 图片的处理

将卡通图片背景色设置为透明, 设置好一个图片, 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 保证每一张图片大小相等。

2.3.2 文字的处理

封面和封底的字体、字形、字号一致, 中间幻灯片的字体、字形、字号一致。

2.3.3 动画的设置

还应注意, 对于不需要先看到的算式, 图形暂时不要显示出来。

第一张幻灯片为封面, 出现6的加法和教学目标。

第二张幻灯片, 单击鼠标, 带有数字的蝌蚪游到带有算式的青蛙旁边。

第三张幻灯片, 动画顺序是:左边一辆小汽车——>右边开来五辆小汽车——>1+5=——>6——>5+1=——>6。

第四张幻灯片, 动画顺序是:左边二只狗——>右边跑来四只狗——>2+4=——>6——>4+2=——>6。

第五张幻灯片, 动画顺序是:左边树上三只鸟——>从右边飞到树上三只鸟——>3+3=——>6。

3 制作学前教育专业PPT课件的技巧

3.1 利用PPT母版避免重复性操作

在课件制作时, 有一些功能几乎是每张幻灯片都要用到的, 为了避免重复操作, 可以使用PPT课件的母版, 单击“视图”菜单下的“母版”命令, 在二级菜单中选择“幻灯片母版”, 便可进入幻灯片母版的设计界面。在此界面中, 制作者可以设置各级标题的背景、字体、动作、超级链接等, 这些动作设置好后, 在每张新幻灯片中就会自然生成, 无需再设置。

3.2 超级链接与动作设置搭配设置

上一页, 下一页按钮的设置:首先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按钮”中的“自定义按钮”, 画一个矩形, 超级链接到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 然后, 在按钮上输入“上一页” (“下一页”) 。

目录、结束按钮的设置:首先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按钮”中的“自定义按钮”, 画一个矩形, 超级链接到“幻灯片”, 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目录页 (结束页) , 然后, 在按钮上输入目录 (结束) 。

4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PPT课件的教学, 要符合幼儿园所设置的课程, 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幼儿园课程进行制作, 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幼儿园教学的课件进行参考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门技术, 也是一门艺术,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 有责任去制作和开发更多更好的课件, 以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作用, 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摘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PPT课件教学, 应紧密联系其专业特色, 设计出符合幼儿园教学的课件, 为学生走向工作单位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 以幼儿园大班数学课件“6的加法”为例, 从三个方面论述学前教育专业PPT课件教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PPT课件,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鄂秦泰.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 (06) .

[2]柳秋华.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 (12) .

篇4:“6和7的加法”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一图两式”,进一步扩展到“一图四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解决问题的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较为单一,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课件出示1+4=   )你能大声地说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生:1+4=5。

师:你的声音真洪亮,你真棒!

师:你们能用图形来表示“1+4=5”吗?

生:我在左边画1个圆形,在右边画4个圆形,再画一个大圆把它们围起来,这样就能表示“1+4=5”了。(学生一边说一边在电子白板上画。)

师:你不仅画得好,而且说得清楚、明白,你真了不起!

二、新授部分

(一)6的加法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能大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看老师的白板上有什么呢?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大声地说一说吗?

生:我获得的信息是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

师:你的回答我们听得真清楚,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你能完整地说出这道题吗?

生: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吗?

生:5+1=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5+1=6。)

师:你仔细观察现在白板上的小棒有什么变化吗?

生:我发现现在白板上的小棒,左边有1根,右边有5根,和刚才的图反过来了。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几根小棒呢?

生:1+5=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1+5=6。)看白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是5+1=6,第二个算式是1+5=6,虽然它们前两个数的位置掉换了,但是它们得数不变。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孩子,能发现这么大的秘密。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算式“5+1=1+5”。(教师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板书。)

师:你可以用不同的画图方法表示“5+1=6”吗?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有一种特别奇特的画图方法来表示“5+1=6”,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老师在黑板的左边画5个小三角形表示5根小棒,在右边画1个小三角形代表右边的1根小棒。老师在它们的下面画了一个大括号,大括号的下面又写了一个问号,你能看明白老师的大括号和问号表示什么吗?

生:大括号和问号表示左边和右边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的意思。

师:你们真聪明,那你们想不想也画一画这个神奇的大括号?

生:想!

师:别着急,老师一会儿给你机会。请同学们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2只鸭子,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只鸭子。

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呢?

生:4+2=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你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还可以写2+4=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那你能用大括号来表示4+2=6或者2+4=6吗?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边画一边小声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一边画一边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到前面来汇报?

生:我能。我在左边画了4个圆形,在右边画了2个圆形,在它们下面画一个大括号,再写一个问号。这样就表示4+2=6,也可以表示2+4=6。

师:你们真是小精灵。不要骄傲,再仔细观察白板上的鸭子,你发现了什么?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怎样列式呢?

生:我发现左边的一只鸭子走到了右边,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列成的算式是3+3=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列成2个算式呢?

生:因为前两个数是相同的,即使调换位置也是3+3=6,所以只能列出一个算式。

师:你们真让老师大吃一惊,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你们发现刚才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是几呢?

生:都是6。

师:你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6的组成,并写在白板上。

(学生一边说一边写,6可以组成1和5,或者是5和1……)

(二)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好吗?老师来变一个魔术。

(教师把52张扑克牌按单数和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让学生从单数的牌里抽出一张,并同学们看是什么牌,再把这张牌放在老师手中的牌里,让老师猜一猜是哪张牌。)endprint

师:老师猜的这张牌,对吗?

生:对呀!您是怎么知道的?

师:只要你认真学习,聪明的你在后面的学习中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7的加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7辆汽车,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这7辆小汽车可以怎样分吗?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生:我把7辆小汽车左边摆6辆,右边摆1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6+1=7(辆),或者1+6=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摆7辆小汽车,左边摆5辆,右边摆2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5+2=7(辆),或者2+5=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分……(学生利用白板功能一边摆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出示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通过这些算式写出7的组成吗?

(在白板上写出7的组成。)

师:我们刚才在白板上写出6的组成和7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6可以分成3和3,但是7就不能分成两个同样的整数。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6是双数7是单数,双数就能分成两个相同的整数,单数就不可以。

师:同学们都是小数学家呀!你知道哪些数是双数?

生:因为8可以分成4和4,所以8是双数……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连线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孩子。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是喜羊羊!

师:你能帮助喜羊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把得数相同的羊连在一起)看看谁的朋友多。

第二题:看图填数

师:你们能猜出大括号上面的盘子里装着几个苹果吗?(巩固大括号的运用,为下节课用大括号表示除法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我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加法。

师:用大括号可以表示加法,用大括号也可以表示减法,你们想学吗?请大家回家先自己预习怎样用大括号表示减法,下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

师:(总结)现在老师就要揭晓魔术的奥秘了,老师从双数的牌里找你们抽出的单数的牌,当然一找就知道了。老师并没有特异功能,就是运用了单数与双数的特点来找出那张牌。所以学习数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同学们努力学习数学吧!让我们共同发现数学中更多更有趣的奥秘吧!

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表现也让我有很多惊喜。教材内容先是引导学生学习6、7的组成,再利用摆一摆学习6、7的加减法,然后再学习用大括号来解决加减法的问题。由于我班的学生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我就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6、7的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多说、敢说,激发了学生兴趣,树立了自信心,也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同时只有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才能敏锐地抓住他们似懂非懂的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引导。

在学习6、7加法时,让学生自己整理6和7的组成,并引导他们用大括号独立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和利用小魔术初步感知双数和单数的特点,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篇5: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

城区二小 尹旭辉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学科 第一册 第52、53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通过“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的过度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加数位置交换得数不变的合理性。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中提出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他们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地计算出“两式”的得数。教学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1.看图写算式。2.口算。3.6和7的合成。

二、运用情景,探索交流(1)创设情景,教学例题 1.出示出题图,说图意

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达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说算式

指名学生说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5+1=和1+5= 提出问题:怎么同时可以写2道算式呢? 3.说算法

5+1=?你是怎么算的? 1+5=?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4.比较两道算式,了解两道算式之间的关系 5.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2)教学“试一试” 1.看图,自主写算式 2.汇报:4+3= 3+4= 3.说算法

(3)观察算式,引出课题(4)动手操作,整理算式

1.同桌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写出所有得数是6和7的加法算式。

2.指名两组上台分和写,并介绍方法。3.评一评:他们表现怎么样?哪组更好?

4.整理出所有得数是6和7的加法算式,并有次序地读一读。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连一连

“想想做做”第3题 2.口算,找规律 “想想做做”第4题 3.拓展延伸

老师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有4个男生和2个女生,那么现在教室里一共有()人。

四、课堂总结

篇6: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减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思想。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另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投影片、画图,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摘苹果: 1+2 2+3 2+2 3-1 5-1 4-0 5-4 3+0 3-2 4-2 4+1 0+5 2、复习6.7的合成

夺星大战: ☆ ☆ ☆ ☆ ☆ 1 4 3 1 6 4 2 2 5 3、情境导入: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谁能根据图的意思提一个问题?指名答。

课件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1=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 还可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师板书: 1+5=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2)、思索探究:看这两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同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4)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师:小朋友种完树,来到菜园,看见了„„,出示课件,你看明白了吗?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回答。

2)、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指名说。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可以怎样列式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8页的试一试,自己填一填。3)、指名学生汇报。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呢?得数都是几?为什么得数都是7呢? 4)、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3、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幅图,列了两道算式,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4、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板书)

三、组织练习。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师摆了两组圆片,下面请小朋友把书翻到48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看着书上的图填一填。分组汇报。

(1)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6。(2)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7?

2、师:刚才小朋友看图列出了两道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着上一道算式,你能一眼看出下面的算式得数吗?

课件出示: 1+5=6 3+4=7 5+2=7 2+4=6 5+1=? 4+3=? 2+5=? 4+2=? 指名答。交流:你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得数?

四、检测完善:

1、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可是小青蛙们遇到问题。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它们从很高的天空跳下来,如果跳到合适的池子里就安全无事,并能愉快的在池子里玩。如果跳错了池或者落在地上,就会受伤,青蛙非常担心,害怕跳错,所以停在天空中不敢跳,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它们吗?你打算怎样帮他?(“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请你用线在书上连一连。汇报交流,检查情况。

2、师: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小蜜蜂提着一罐罐香甜的蜂蜜奖励我们来了。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你能把小蜜蜂分成两部分,并且写出不同的算式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怎样分,就能一个不落,而且写出来的算式最多? 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课件,让学生明白是怎样有序的分,然后说算式的。

师:刚才是6只小蜜蜂,现在来了7只小熊,你能用刚才我们分的方法,分一分、说一说把这7只小熊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怎样说算式?

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3、师:小动物看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爱学习,有2只小客人想留下来和我们交朋友,一起学知识呢!(课件出示:小狗和小松鼠,一只得数是6,一只得数是7)老师手上有一些算式卡片,哪个小朋友爱动脑,守纪律,我就把卡片发给他上前面来找朋友。

算式是:1+6 6+1 1+5 5+1 2+4 4+2 3+3 2+5 5+2 3+4 4+3 0+6 6+0 7+0 0+7 4+1 3+2 2+3 交流:看看这些小朋友找得对吗?请手上拿着得数分别是6、7的算式卡片的小朋友在互相找找哪个小朋友和你更亲密?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没有找到蜜蜂朋友,哈哈,老师也正在找呢,(出示数字卡片5)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4、师:刚才小朋友很快的算出了得数是5、6、7的算式,老师整理了一下,抽取了里面的部分算式把他们分成了三组,请你仔细观察每组里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以及得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第4题。

组织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师: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如果我记住了4+1=5,那么我能很快的算出4+2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4+2的得数:那如果我知道了3+2=5 3+3=6那我能很快算出3+4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3+4的得数

五、总结全课

篇7: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巩固学过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3幅图(图片)

2、生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独立列式计算。

4、同桌讨论:找出3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5、生汇报。

二、练习

1、独立看图列式,说说你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计算比赛。

6+1 2+4 3+4 3+3

7-6 6-2 7-4 6-3

7-1 6-4 7-3

3、游戏:摘苹果

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请你认真地算一算

4、做5题

(1)请你观察图,小猴子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涂上颜色,列式计算

(2)请你自己涂色列式计算

5、思考题:

把1、2、3、4、5、6分别填入 内,使算式成立。

+ =7 + =7 + =7

三、作业:

做数学课堂练习册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篇8: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灵活课堂,探究活动,发散思维,分层练习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县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课题是《加法的运算律》,试教时自我感觉良好,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课后反思时,总觉得缺点什么?通过反复研讨,终于有所悟得,原来问题出在课堂按照预设沉稳有余,而生成的灵动不足。为此,笔者尝试着调整教学建构,试图达成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当然,最终县优质课一等奖的佳绩也说明重构的成果。

片断一:变教师为主的场景导入为学生为主的游戏导入

【初次尝试:情景导入】

1.课件呈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看,四(1)班的同学正在跳绳和踢毽子。

2.从图上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答: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加法运算里的一些运算规律(揭示课题)。

【改进教学】

1.游戏导入:倒过来念

上海———海上我骑车———车骑我爸爸训我———我训爸爸

师:倒过来念,意思变了吗?(生答:变了)

再念一组:

演讲———讲演青山绿水———绿水青山

3可以分成1和2,那么3可以分成2和1。

师:这一组倒过来念,意思变了吗?(生答:没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交换位置的。如果交换了位置,不但意思变了,还会闹出笑话。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交换位置的,比如第二组。生活里到处藏着规律,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很多。在数学里,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教学反思】

第一次教学,我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整节课就像是一次预先设定好的演出,而改进后的教学采用游戏导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游戏不仅与其他学科(语文)有所联系,也密切了它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型转变为吸入型,由理论的直接讲解变为归纳性理解。

片断二:变探究单一的加法交换律为探究更多的交换律

【初次尝试】

1.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28+17=45(人)17+28=45(人)

2.请大家观察这个等式28+17=17+28,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举例验证。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例子。

5.如果用一道等式概括所有的例子,你想怎么表示?

(用字母表示,用符号表示,用文字表示……)

6.小结研究方法和过程:观察、猜想、验证、结论

【改进教学】

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过程基本不变,最后适当补充。

师: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换律?

生答:减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除法交换律。

师:能成立吗?请举例验证。

生:2-1≠1-2,所以减法交换律不成立。

……

师:证明一个猜想成立,需要很多的例子,这叫例证法。而证明一个猜想不成立,只需要一个反例,这叫反证法。

师:乘法有交换律吗?除法有交换律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验证一下。

【教学反思】

在探究完“加法交换律”之后,抛出问题“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换律?”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猜想、验证、总结,运用了猜想、验证、结论的数学思想,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片断三:变统一要求的巩固练习为分层要求的阶梯练习

【初次尝试】

巩固练习(书后想想做做):

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45+36)+64=45+(□+□)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57+218 409+296

77+845 195+367

4.算一算,比一比。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改进教学】

1.填一填,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82+0=□+82 (2)75+(48+□)=(75+25)+□

师:25可以和48结合,也可以和75结合,猜猜看哪种结合方式最佳?为什么?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分组算)。

(88+45)+12 (88+12)+45

3.比一比,谁的想法多。

2+3+4+5+6+7

4.课后试一试。

1+2+3+4+5+……+98+99+100

拓展高斯的做法,鼓舞学生向高斯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篇9: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一次体会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间的联系,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进行多角度观察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简单的函数思想。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在开放的思考中正确整理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今天的阳关体育活动时间我们进行了一场排球赛,老师将全班分成了几队?比赛结果怎样?

师(出示例题主题图):你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踢足球比赛!)瞧!他们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玩得多起劲呀!

【设计意图:在回味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过渡到例題情境图的观察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为后面的学习自然过渡。】

二、多位观察,探索交流

1.看图分类

师:你打算将这些小朋友按什么来分分类?分成哪几类?

预设一:按左右两边来分,分成左边的6个小朋友和右边的4个小朋友。

预设二:按衣服的颜色来分,分成蓝队6人,黄队4人。

预设三:按有没有带帽子来分,分成戴帽子的3人,没戴帽子的7人。

师:刚才大家的观察角度不一样,分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总数相同,都是分10个小朋友)

2.看图列式,理解算式

师:根据你的分类,你打算怎样介绍这幅图,列出怎样的算式?(指名学生结合图意汇报,如把蓝队的6人和黄队的4人合起来一共有10人,算式是6+4=10,或从总的10个小朋友里面去掉4个黄队的,还剩6个蓝队的,算式是10-4=6,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板书:6+4=10,4+6=10,10-4=6,10-6=4,3+7=10,7+3=10,10-3=7, 10-7=3)

3.交流算法

师: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的?(抽查第二个加法算式“4+6=10”和第二个减法算式“10-4=6”的算法)

学生情况:

(1)4+6=10

①我是从图上数出来的,一共有10个人;(看图数数是一个办法)

②因为4和6合起来是10,所以4+6=10;(这是想10的合成)

③因为6+4=10,所以4+6=10。我知道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这是根据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类推出来的)

(2)10-4=6

①我是从图上数出来的,一共有10个小朋友,去掉左边的6个小朋友,还剩右边的4个;

②因为10可以分成6和4,所以10-4=6;(这是想10的分成)

③因为6+4=10,所以10-4=6;(做减法想加法,这个方法也不错!)

④因为10-6=4,所以10-4=6。(这两道减法算式之间也有联系呢!)

师(小结):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多!有看图数一数,有想数的分与合,有根据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类推的方法。我们计算时,不能只满足于一种方法,要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四能”,不仅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例题图中让学生对小朋友进行分类,并结合自己的介绍列出相关的算式,丰富了例题的内涵。】

三、合作学习,拓展思维

师:结合板书,说明像这样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是不是就只有这8道呢?(不是!)下面我们边做游戏边学数学。每人手中放10个圆片,轻轻地往桌面上一抛,把正面朝上的放一边,反面朝上的放一边,再分别数数各有几个,看着桌上的圆片,你会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学生试说一遍,并借助操作表象,把算式填在书上;四人一组,交流算式,组长统计,汇报本组的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补充发言。)

板书: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9+1=10 8+2=10 7+3=10 6+4=10 10-5=5

10-1=9 10-2=8 10-7=3 10-6=4

10-9=1 10-8=2 10-3=7 10-4=6

师(追问):为什么第四组只写了两道算式?每一组的算式之间有联系吗?读一读,再体会一下。(教师在黑板上留下算式1+9=10,擦掉其余的算式,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推想出其他的算式。)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的教学应从注重“双基”向注重“四基”转变,应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抛圆片、写算式的操作中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表象,加深了对一图四式的理解。】

四、巩固深化,应用综合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观察、交流、动手操作中学习了得数是10的加减法,下面继续带上你的小眼睛,思考的小脑袋看看下面的题,一定难不倒你。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仔细观察图中每一横行有什么相同?从上往下看,红色的和白色的有什么变化?根据你的发现写出算式。有序地读读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得数都是10,加号前面的数增加1,加号后面的数就减少1。)

师(追问):为什么加号前面的数每次增加1个,加号后面的数每次就减少1个?根据刚才的发现,这样的算式你能说出多少道?

□+□=10 10-□=□

(教师有序板书,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出示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卡片,学生打手势计算)

师(出示第6题图):你看懂了什么?(要求学生圈一圈,填一填。)

(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核对,同桌互批,统计正确率,找出错因并及时更正。)

【设计意图:因为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后续学习十分重要,学生能否熟练计算,直接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同时,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不断的追问中渗透函数思想,丰富习题的内涵,真正提高思维含金量。】

五、回顾总结,自我评价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把最好的表现看做10分,你觉得你得了几分,还差几分就是10分了?

【设计意图:简单的回顾、自我打分中再一次巩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同时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感受他人、自己学习的成功之处,同时感受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好地调整自己,以更积极的心态、更好的学习品质投入到学习中。】

篇10: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借助具体情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关于0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初步了解“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一幅图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摆一摆、玩一玩的数字游戏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摆一摆、玩一玩。

生:喜欢。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摆一摆、玩一玩中学到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你说我讲

师:同学们,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都会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的是6、7的加法。(板书:得数是6、7的加法。)

出示情境图:

师:看一看两棵树上的小猴,一共有多少只小猴?谁来列出一个加法算式? 生:4+2=(教师板书:4+2=)师:你为什么列“4+2=”呢?

生:我看到左边树上有4只小猴,右边树上有2只小猴,一共是多少只就是合起来,所以列4+2=。

师: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想法? 生1:我用数数的方法得到的。生2:我摆小棒得到的。

生3:4和2组成6,所以4+2=6。

师:你还能怎么摆?能写出什么算式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我是先摆4根小棒,又摆2根小棒。可以写成:4+2=6;也可以写成:2+4=6。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了两道加法算式,如:2+4=6,4+2=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生汇报交流。

提升: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算法相同,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调换了位置。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图中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生:原来有5个,又来了2个,一共是7个。师:恩,怎么用算式表示呢? 生1:5+2=7。生2:2+5=7。

师:很好,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呢? 生:6个。

师:说得很好!能用式子表示吗?

生:行,列式为6+0=6(个)(教师板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左面树上有6个桃子,右面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表示,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6和0加起来。

师:6加0为什么还等于6?

生:因为0表示一只也没有,所以一共还是6只。

师:你能算一算5+0、4+0、7+0等于多少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任何一个数加0还等于那个数。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准确。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让学生摆学具,经历一幅图能写出不同算式的探究过程,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容易很快地接受新知,并且能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

三、自主练习1.

3+□=□ 0+□=□ □+□=□ □+□=□

答案:4

7,4

7;

6,6

0

6。2.

3+2=5 5+1=□ 2+3=□ 1+5=□ 答案:5 6 6 7。

3.在○里填上“>”“<”或“=”。

2+3○6 7+0○7 4+2○5 5-5○1 2+5○8 3+3○4 6-0○0 3+4○6 答案:< = > < < > > > 4.把合起来是7的两张卡片涂上相同的颜色。

++

=7 =□

答案:把第2张和第5张,第3张和第4张涂上相同颜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1.

答案:7;

5、7;7、6、5;5、7、4、6。

2.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

答案:5+2=7(只)3.抄写算式并计算。

0+4= 6-3= 2+5=

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篇11:《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我的教学活动。在新授过程中,我首先采用具体、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我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5的分成的基础上,进行加法计算。所以课堂中,我呈现5个苹果让学生上台来分一分,亲自动手来感受一下5的分与合,更加合理、清楚明白“5的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教授加法。

在新授中,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创设了动物世界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数一数、加一加得出算式,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了A、B、C三类,在学习的过程中让A类学生演算,最后,当学生学习的比较累时,开展一个小活动,让全班学生都能动起来放松一下。再继续进行练习,这样就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状态。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对学生没有进行太多的激励与表扬,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胜过一切可以让他们树立自信。这节课我对A类学生表扬比较多一点,可对其他学生太过于忽视,导致这一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由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不够透彻,低估了B、C类学生的能力,没有给予他们合适表现的机会。这些些较差的学生,在教授加法时我应该让他们上台来数一数后再说出或写出相应的答案,这样会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有极高的兴趣参与学习。因此,我觉得备学生比备课更重要。

篇12: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得数是5的加法》含反思

★ 得数是4的加法大班教案

★ 数学一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

★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教学反思

★ 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 1.3.7 5以内的减法

篇13: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研究教材特点确立教学要点

省编教材在认数教学的编排上较人教版的教材,一个大的突破就是改单个数的教学为段的教学,即将1~10各数的认识划分七段进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的第四段,是在学生已学过1、2、3的认识,又学过4、5的认识和0的认识的基础上来教学的。这样安排,使学生能遵循前面学习各数时的方法、规律来学习6、7的认识,便于学生驾轻就熟。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理解掌握本课时教学内容,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点。

本课的知识点很多,有理解6、7的含义,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6、7的组成,等等。就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还不够持久,接受能力还较弱,要在短短25分钟内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这就需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我确立了两个重要知识点,即会读、会写数字6、7,掌握6、7的组成。在确立重点的基础上,我又分了主次。6、7的读写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学前基础,我认为,只需略加强调。至此,主要的教学重点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6、7的组成。因为组成掌握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加、减法的学习。对于其他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我决定用时相对少一些,只要求学生会做、会说就可以了,做到主次有别,张弛有度。

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复习铺垫往往是关键。首先,做好复习铺垫,6、7的认识在编排上与4、5的认识相类似。因此,我将在4、5的认识中所学过的知识点作为本课的复习内容,安排了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口答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等题。学生能对答如流,这就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其次,运用转教法教学,6的教学与7的教学在编排方法上都基本相似。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扶”6“放”7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理解6的含义,我设计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先通过数数来感知,让学生数小鸡的只数和木板的块数,初步建立数的概念;再用算珠来表示个数,由教师拨珠、学生说珠,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最后,从个数抽象出符号,建立数的表象。这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在教学7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数个数、拨珠,从而建立7的表象。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而在比较大小时,“扶”6“放”7。5与6比较时,我是带着学生进行比较,指导学生掌握的比较的方法;而在6与7比较时,则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比较方法,自己比一比。使学生明确一个一个的比,能较容易地比出两数的大小。再次,教学组成时,“扶”6“放”7教学6的组成时,我指名让学生到黑板前来分一分,将分的结果说一说,老师带着学生做游戏记一记。而教学7的组成时则是直接出示分好的苹果图,让学生相互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在书上,然后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这样,学习6时都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最终不仅让学生获取了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的同时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7的学习则是由教师导航引渡,让学生独立探索新知、发现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将老师的教法内化成为自己的学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体验到了自我探求新知获得成功的那份愉悦,同时,寓教法于学法之中,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注重练习反馈加强巩固新知

教学活动中,除了恰当的复习铺垫、精妙的讲解外,巧妙地设计练习这一环节、注重练习的反馈也非常必要。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有些教师生怕上课会出“岔子”,因而喜欢叫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反馈,以顺顺利利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掩耳盗铃”,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反馈没有问题当然是好的,有了问题,也不应回避。教师只有注重中差生的反馈,才能真正把握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我在练习6、7的组成时,一名学生将7填错了,我没有急于请其他同学来纠正,而是再问:“你想好了吗?这样填对吗?”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是有其主动性的。经过我这么一点拨,她立刻明白错了的,马上纠正了答案。

使学生亲自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从而真正接受、消化、掌握新知,其教学效果要真实、可信得多。

篇14:组成得数是99的算式

山羊老师把数字卡片晃了晃,说:“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这六张卡片中选取四张,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两位数的和是99。这样的算式有多少个呢?”

不一会儿,同学们凑合着写出了几个。可同学们写出的算式看不出什么规律,并且也没有写全。做这道题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是山羊老师引导同学们做出的分析与解答。

分析与解 要使两个数的和是99,就要使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都是9,而1+8=2+7=3+6=9,根据1+8=2+7=9,可以写出满足条件的四个算式(写成竖式也可以):12+87,21+78,17+82,71+28;同理,根据1+8=3+6=9和2+7=3+6=9,分别可以写出满足条件的八个算式:13+86,31+68,16+83,61+38;23+76,32+67,26+73,62+37。

所以一共可以组成十二个算式:

12+87,21+78,17+82,71+28;

13+86,31+68,16+83,61+38;

23+76,32+67,26+73,62+37。

练一练

1.从1、2、3、5、6、7这六张卡片中选取四张,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两位数的和是88。这样的算式有多少个呢?

篇15: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教学反思

口算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的好与不好,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一课来说,它又是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基础,故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玩最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从猜谜语(谜底是足球)入手,然后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2、大胆猜想,引出所有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试一试中对于要不要选择抛花片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的操作过程的教学是考虑再三的:抛吧,课堂热闹的气氛又会一发不可收拾,纪律也难于管理;不抛,置学生的操作活动于何地呢?思前想后最后还是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同桌合作,把花片放在手里,抖动几下,然后轻轻地放下去。再把花片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分类,说出四道算式。

3、合作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面临着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等实际问题,我先让学生知道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有哪些,然后,利用儿歌“凑十歌”,再加上对口令的形式,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10的加减法。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教学设想转化成了课堂教学行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氛围很愉悦。

篇16: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学会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初步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正确书写加减法算式.

篇17: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关系,理解每个算式的含义,正确口算得数是8,9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题纸 摸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式进行,并判断对错 师:比一比今天的口算练习谁最出色。2.摸球游戏

师:今天咱们还来玩摸球的游戏。请你认真的观察,老师放了几个小球?(指名说 你观察的很仔细)

师:请一位守纪律的孩子到前边来摸球。盒子里有8个球。生:我摸了()个球,请你猜猜盒子里还有几个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8可以分成()和()。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数球)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很会思考。

师:请摸球的孩子把球放进去,你知道盒子里有几个球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和()组成8。(你也很会学习)师:再请一位认真听讲的孩子来摸球。生:我摸了()个球,请你猜猜盒子里还有几个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8可以分成()和()。

师:请摸球的孩子把球放进去,你知道盒子里有几个球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盒子里有8个球,我再放进去1个,盒子里有几个球?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和8组成9 师:摸出2个球,不展示,你猜猜盒子里还有几个球? 请3名学生猜,不坐下。

师:你们猜的一定对吗?如果我摸了几个,盒子里就剩下(生猜的数)个?为什么?我摸了2个,盒子里还有几个?为什么?

师:同学们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学好数学用处大,你们看,喜羊羊也想变得更聪明,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出示喜羊羊图片)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苹果、梨图片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羊村的小羊们去采摘果实了。

快来看看,美羊羊有什么收获(课件:5个苹果3个梨 美羊羊)师: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指名汇报 板书算式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不仅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一道加法算式,而且表达的很清楚,奖励你会表达的小星星)

师:一共有几个水果?(课件闪烁梨)梨有几个呢?苹果?列式 小结:同学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1个加法算式,2个减法算式,真是了不起的孩子。谁能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

师:美羊羊非常高兴,大家一起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沸羊羊到菜园里有什么收获呢?

出示6个西红柿,3个茄子图。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1个加法算式,2个减法算式吗?

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和小伙伴交流

指名展示,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沸羊羊看大家学的这么认真,送给大家一首有趣的数字歌,我们一起听一听。课中休息 听儿歌

三、练习提高

师:羊村的小羊邀请大家去游乐园玩,想去吗?只要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勇敢的闯过3关,就能到达游乐园。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 搭桥过河

指名说得数,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用数的分与合)

2、第二关 看图列算式

打开书65页,填在书上,说算式意义

3、第四关 涂色

做题纸上的题

师:祝贺大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勇敢的闯过了3关,顺利到达了游乐园。看来学数学用处真多,只要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课堂小结: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5+3=8 8-5=3 8-3=5 课后反思:

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因此在课开始的时候设计了摸球游戏,兴味盎然地练习了8、9的组成,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例题的导入做了铺垫。遗憾之处就是摸球练习花费时间较多,应减少摸球的次数,以课件形式练习8、9的组成,如:9可以分成6和几,用红花遮住一部分,猜是几,直观的练习效率会更高。以丰收的季节,羊村收获水果和蔬菜这一情景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了起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练习形式以闯关形式出现,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兴趣很高。本课的重点是在学生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正确计算和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虽然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一图二式,但是把加法和减法两种

篇18:得数是6、7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片段一:新旧碰撞强化算理内化

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是算错了,生复查计算过程。

互动交流:(1)辩一辩:各抒己见,亮明自己的算法及算理。

(预设方案:可能会从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方面解释)

(2)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3)想一想:②③两种算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计算有矛盾吗?

算法强化:请是②或③做法的同学再次板演,师提醒生用直尺打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延展: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展示两种做法,督促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关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它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是建构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学习“小数加法”前学生已有了较多的相关知识经验。比较有利的是学生掌握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了算理:数位对齐,低位加起,满十进一。教学现场表明,正因为学生合理调用了这些知识储备,才促成了个人智慧的生成,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以往的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心理学称之为“倒摄抑制”。备课前我就在思考: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学生是怎么解决小数的加法计算的?随机调查显示:20名学生中有10人看到4.75+3.4时脱口而出“7.79或5.09”,这说明学生已习惯做加法直接把相应的数字相加或囿于末尾对齐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今天的学习是对加法计算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是颠覆后的传承。

尝试计算4.75+3.4,恰如课前调查,出现了三种迥异的算法。教者顺势推波助澜把学生的这种元认知充分放大,引导学生通过检查计算过程,激发学生从估算、转化成元角分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质疑反思,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去理解、分析、判断,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即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从而建构小数加法的正确计算方法。

片段二:多样练习扎实技能训练

1.说一说。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它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1)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2)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填一填。

□+□=10

6.赛一赛。

友情提示:小组接力,各人确保计算正确,后面同学要先检查前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再算。

(1)学生接力(2)检查评比(3)情感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关于计算技能训练的反思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算理、算法、技能训练是计算教学的三大要素,技能训练主要解决“算得又对又快”。传统教学片面追求练习数量而不太考虑形式,用枯燥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下,一节有实效的计算课需要适当的、多样化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增进算理理解,训练技能技巧,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中的计算技能涉及小数点对齐、小数化简、口算、估算及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教者设计了一组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建构生成。如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算一算”中17.56-7.56以强化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自觉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三类题进一步内化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奥运会射击成绩、射阳至盐城路线选择;“填一填”中开放的问题答案强化了学生的口算和估算技能;“赛一赛”中小组接力不仅有效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和速度,同时也提升了小组合作能力。

上一篇:团务知识竞赛活动总结下一篇:偷时光的人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