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2024-04-2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课题: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活动过程: 活动一 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活动二 探索新知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3)=-8 所以(-8)-(-3)= _____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______)=-5 容易得到(-8)+(___________)=-5 ② 思考: 比较 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表示:aba(_____).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_______运算。注意:(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4)大数减去小数,差为_____数;小数减大数,差为____数;(填“正”或“负”)。你能上述情况分别举例说明吗? 活动三 尝试运用

例3.计算:①0-(-22)②(-8.5)-(-1.5)

③(-4)-16 ④()121 43少多少? 457(2)从-1中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128例4.(1)-13.75比5

活动四 巩固练习

1.、课本P 32练习1、2、3、4 2.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活动五 提炼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 2.有理数减法运算实质是一个转化过程 活动六 检测反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C两个相反数相减是零.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B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C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D零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3)-(—3)= —6 B 0-(—5)=5 C(—10)-(+7)= —3 D | 6-4 |= —(6-4)4.(1)(—2)+________=5;(—5)-________=2.(2)0-4-(—5)-(—6)=___________.0o(3)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C,半夜是-153C,则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_ ___.(4)已知一个数加—3.6和为—0.36,则这个数为_____________.(5)已知b < 0,则a,a-b,a+b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6)0减去a的相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7)已知| a |=3,| b |=4,且a

篇2: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2.4.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知识平台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思维点击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及简化运算: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时,首先应判断相加两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选定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进行绝对值的计算.

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关键应首先判断两加数的绝对值大小,确定和的符号.若正数的绝对值较大,则和取正;若负数的绝对值较大,则取负;然后判断用谁的绝对值减去谁的绝对值.

注意: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和不一定小于每个加数. ◆考点浏览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考试中经常与其他运算结合在一起出现.

例 计算

(1)(-21)+(-31);(2)-15+0;

(3)(-111)+(+);(4)(-3)+0.3. 323 【解析】 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

(1)原式=-(21+31)=-52;(2)原式=-15;

111-)=; 236131(4)原式=-(3-)=-3 31030(3)原式=+(九色鹿教育 九色鹿教育

◆在线检测

1.(+5)+(+7)=_______;(-3)+(-8)=________;

(+3)+(-8)=________;(-3)+(-15)=________; 0+(-5)=________;(-7)+(+7)=________.

2.比-3大-6的数为_______;上升20米,再上升-10米,则共上升_______米. 3.一个数为-5,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4,这两数的和为________. 4.(-5)+______=-8; ______+(+4)=-9.

5.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b)+cd=________. 6.若两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

A.两数同正 B.两数同负;C.两数一正一负 D.两数中一个为0 8.下列各组运算结果符号为负的有()

(+346513)+(-),(-)+(+),(-3)+0,(-1.25)+(-)557634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计算:(1)(-4

(4)│-7│+│-9

(7)(-22

九色鹿教育

21225)+(+3);(2)(-8)+(+4.5);(3)(-7)+(-3); 363367│;(5)(+4.85)+(-3.25);(6)(-3.1)+(6.9); 1519)+0;(8)(-3.125)+(+3).

814九色鹿教育

10.一位同学在一条由东向西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11.存折中原有5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多少元钱?

答案

1.略 2.-9 10 3.4 4.-3-13 5.1 6.D 7.B 8.D 9.(1)-111179(2)-4(3)-11(4)16(5)1.6(6)-10(7)-22 2621514(8)0 10.西10米 11.440元

篇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片段一:新旧碰撞强化算理内化

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是算错了,生复查计算过程。

互动交流:(1)辩一辩:各抒己见,亮明自己的算法及算理。

(预设方案:可能会从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方面解释)

(2)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3)想一想:②③两种算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计算有矛盾吗?

算法强化:请是②或③做法的同学再次板演,师提醒生用直尺打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延展: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展示两种做法,督促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关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它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是建构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学习“小数加法”前学生已有了较多的相关知识经验。比较有利的是学生掌握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了算理:数位对齐,低位加起,满十进一。教学现场表明,正因为学生合理调用了这些知识储备,才促成了个人智慧的生成,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以往的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心理学称之为“倒摄抑制”。备课前我就在思考: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学生是怎么解决小数的加法计算的?随机调查显示:20名学生中有10人看到4.75+3.4时脱口而出“7.79或5.09”,这说明学生已习惯做加法直接把相应的数字相加或囿于末尾对齐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今天的学习是对加法计算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是颠覆后的传承。

尝试计算4.75+3.4,恰如课前调查,出现了三种迥异的算法。教者顺势推波助澜把学生的这种元认知充分放大,引导学生通过检查计算过程,激发学生从估算、转化成元角分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质疑反思,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去理解、分析、判断,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即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从而建构小数加法的正确计算方法。

片段二:多样练习扎实技能训练

1.说一说。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它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1)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2)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填一填。

□+□=10

6.赛一赛。

友情提示:小组接力,各人确保计算正确,后面同学要先检查前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再算。

(1)学生接力(2)检查评比(3)情感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关于计算技能训练的反思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算理、算法、技能训练是计算教学的三大要素,技能训练主要解决“算得又对又快”。传统教学片面追求练习数量而不太考虑形式,用枯燥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下,一节有实效的计算课需要适当的、多样化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增进算理理解,训练技能技巧,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中的计算技能涉及小数点对齐、小数化简、口算、估算及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教者设计了一组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建构生成。如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算一算”中17.56-7.56以强化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自觉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三类题进一步内化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奥运会射击成绩、射阳至盐城路线选择;“填一填”中开放的问题答案强化了学生的口算和估算技能;“赛一赛”中小组接力不仅有效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和速度,同时也提升了小组合作能力。

篇4: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一、实践感悟

师:规定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操作:师向北3步,再向北5步;

师:我一共向北走几步?

生:向北8步。

师:你能用算式将上面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吗?

生:(+3)+(+5)=+8

操作:师向南3步,再向南5步;我一共向南几步呢?

师:我一共向南走几步?

生:向南8步。

师:你能用算式将上面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吗?

生:(-3)+(-5)=-8

操作:生向北3步,再向南5步。

师:请用算式将刚才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生:(+3)+(-5)=-2

操作:生向南3步,再向北5步。

师:请用算式将刚才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生:(-3)+(+5)=+2

操作:生向北5步,再向南5步。

师:请用算式将刚才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生:(+5)+(-5)=0

二、案例反思

1.创设学生熟知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合作交流,积极调控相结合。如: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笔尖在数轴上移动,后让学生操作这样的过程。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审视点在数轴上连续两次运动,探寻有理数加法的几何解释,由表示两次连续运动结果的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两个数的和的符号;由表示两次连续运动结果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两数的绝对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比较,从而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这样做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充分体现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思考、比较的过程,通过一系列过程的亲身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挖掘课堂资源,用简洁的思路和手段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直接选择教材中的足球比赛或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先写算式,然后再比较并进行分类,过于从已有的式子中下工夫,最后“牵”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就忽视了“数学实验”在这里的重要作用,没有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正是由于找到了教学的准确切入点,抓住了有理数加法的生活原型,充分发掘学生的差异资源,因此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漫无边际地探究,而是现实、高效地拓展原有经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3.组织有效活动,在活动中感悟

篇5:七年级《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法则的生成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法则的生成过程,因为也刚刚写了一篇博文就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对于法则,老师可以直接告诉答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得出法则,对于两种教学方式,我采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法则的生成,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我在讲完法则的时候课程已经进行了三十分钟多一点,所以课上例题和练习才用了十分钟,所以又用了习题课上了一节,尽管上的比较慢,但是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

篇6: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邯郸市23中学张保宇

简介:

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2.能熟练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通过简化加法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过程。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

2.能熟练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通过简化加法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过程。

二、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对有理数加法法则中异号两数相加法则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创设情景、观察猜想、推理论证

六、教学思路 ㈠、温故引新 1.复习

⑴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⑵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在一起)。⑶证明:5+7=12 5+0=5 2.引言

这两个例子实际上就是正数和0的加法运算,那么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间的加法运算呢? ㈡、新授 1.动动手。

⑴在方框里放进2个红球,然后再放进3个红球,最后框里有几个什么球?用算式如何来表示?

⑵如在方框里先放进2个黄球,然后再放进3个黄球,结果又如何呢?

⑶如在方框里先放进3个黄球,然后再放进2个红球呢? ⑷如在方框里先放进3个红球,然后再放进2个黄球呢? ⑸如在方框中先放进4个黄球,然后再放进4个红球呢? 3.板书。

(+2)+(+3)=+5(-2)+(-3)=-5(-3)+(+2)=-1或(-3)+2=-1(-3)+(-2)=+1或3+(-2)=1(-4)+(+4)=0 3.动脑筋

由以上算式你可得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吗? 4板书。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的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5.讲解

对于上述法则的理解,我们还可借助于数轴。

点拨:开始第一次运动史,起点是原点,第二次运动紧接第一次,第一次运动的终点是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最后第二次运动的终点所表示的数为两个有理数的和。㈢、实际操作

1.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交换律还成立吗? 2.让学生做p47页随堂训练,总结运算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㈣小结:

简便运算的规律: ⑴互为相反数的可先加得0 ⑵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先加。⑶同分母的分数可先加。⑷同号的两数可先加。自我评价

篇7: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设计

1.阅读P30页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3-(-5)=3+;

(2)(-3)-(-5)=(-3)+;

(3)(-3)-5=(-3)+;

(4)3-5=3+.

2.依据上述问题的解答,归纳: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运算,

有理数减法法则:.

3.仿照P31例3计算

【展示交流】

活动一:

10-(+3)=10+(-3)和(-10)-(-8)=(-10)+(+8)成立吗?若成立,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等式中运算有共同点吗?

(2)等号两边不变的.是什么?变的是什么?

(3)你还能举一些类似例子吗?

活动二: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活动三:

例3:计算:

(1)0-(-22);(2)8.5-(-1.5);(3)(+4)-16(4)

【课堂反馈】

1.课本32页练一练1、2、3、4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5)-(-6)=(-5)+(-6)=-11;

(2)(-40)-(-10)=-(40+10)=-50;()

(3)两个有理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4)0减去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5)两个有理数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差。()

3.计算:(请务必写出计算过程)

(1)(-37)-(+14);(2)(+42)-(-98);(3)8-20;(4)(-)-;

【迁移创新】

1.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2.已知|a|=3,|b|=4,且a

3.若a<0,b>0,则a,a+b,a-b,b中最大的是()

A.aB.a+bC.a-bD.b

篇8: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第一,由情境导入,让学生提问并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说说是如何算的。

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尝试用简洁易记的口诀来总结算法。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加一位数,再用得数加整数。学生讨论总结出许多口诀,“个位加个位,后加十”、“先加个,再加十位”、“个加个,再加十”……学生说过之后,又让同学找一找你喜欢的口诀,并说说理由。发言中,学生认识了口诀需要尽可能抓住重点、简单容易记忆。

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的奥秘,体验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丰富感受,点燃智慧的火花,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口决学习法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整理方法和复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总结学习口诀,从而体验和感受口诀学习法,并通过评比自己喜欢的口诀,了解编写口诀的一些基本要求。这个方面的知识不是教师理论的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实践中的亲身感受,这种认识可以更加深刻的融入记忆深处。教师在学习中需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与认识实践中的各种知识和体会。

篇9: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在这节课上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于开放问题空间的设置

我们知道,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挑战性问题情境的结合体。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荡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可以预想,一个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不可能生成智慧的。

为此,在比照了不同版本教材探究题的优劣之后,我们果断地选择了“1/2+2/5”。并且这两个重要的分数数据的揭示,还不是直接的呈现,而是借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更易把握的整数(彩旗的面数)引入,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得到。我们希望用“1/2+2/5”给学生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此都能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其一,通分的方法。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

其二,化成小数的方法。1/2=0.5,2/5=0.4,9/10=0.9,都是一位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没有了计算的负担,这就为学生想到利用小数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学生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其三,还原成整数的方法。它源于学生对信息的全面掌控,源于老师对情境空间的开放设置。

其四,更加富有创意的是,学生在否定“3/7”这一答案时,居然利用上了(1)“1/2就是一半”这一特殊之处,(2)40面彩旗的3/7不是整数,(3)如果1/2+2/5=3/7是对的,那么以前学的1/2+1/2=2/4=1/2≠1,等等这些老师都很难预设到的方案。

我们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成功,也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老师开放设计的成功。

有点遗憾的是,与课本中的“1/2+1/4”相比,在“直观形象地折叠,利用分数的意义”直接得出答案这种方法上有点欠缺。由于2/5不方便折叠,我们把画图作为理解通分的一种辅助手段处理,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我们过分注重了算法多样化,而淡化了优化,虽然教学中安排了这一环节,但有点走过场,没有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用“通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篇10: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

备课人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分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观察,分析有理数加法法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课时安排 重点: 探索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的加法法则的推导和理解。

1课时

教具使用

备 注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东边还是西边,与原来相距多少米?(由学生先分小组讨论)

二、解答问题

通过刚才同学们讨论,上述问题很难有一个答案,不同的规定就有不同的答案,规定向东为正,向相为负,这个问题怎样呢? 第一次运动 第二次运动 写成加法形式

方向

情况一 情况二 情况三 情况四 向东 向西 向东 向西 有理数表方向

示 +20 -20 +20 -20

向东 向西 向西 向东

有理数表示 +30 -30 -30 +30

(+20)+(+30)=(-20)+(-30)=(+20)+(-30)=(-20)+(+30)= 在黑板上用数轴演示此情况: 观察:(1)两个有理数的符号与他们的和的符号的关系,(2)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与他们的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归纲有理数加法法则 i.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B、绝对值不等异号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问题: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怎样?一个数与零相加怎样? 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填表

加数 加数 和的组成 和

正负号

-12 3

绝对值 12 -3 8

-9 16

-9 -3

例2.计算(1)(+2)+(-11)

(2)(+20)+(+12)(3)(-12)+(-

23)

(4)(-3.4)+4.3 例3.试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有理数

(1)一个加数是-5,和为正数,另一个加数可以是几?(2)一个加数是-5,和为负数,另一个加数可以是几?(3)一个加数是-5,和为零,另一个加数是几? 【练习】计算:

(1)(-0.9)+(2.7)(2)3.8+(8.4)(3)(-0.5)+3(4)3.29+1.78(5)7+(-3.04)(6)(-2.9)+(-0.3)(7)(-9.18)+6.18

(8)4.23+(-6.77)(9)(-0.78)+0

四、总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今后,我们会经常用这种方法研究其它问题。作 业 布 置 课本:41页,1题,2题

(1)计算

(1)10+(-4)(2)(+9)+7

(3)(-15)+(-32)(4)(-9)+0

(5)100+(-100)(6)(-0.5)+4.4 重

难 点 及 考 点 巩 固 性 练习

2.填空

(1)()+(-3)= -8(2)()+(-3)= -8(3)(-3)+()= -1(4)(-3)+()= 0

3.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0

(2)如果a<0,b<0,那么,a+b_0

(3)如果a>0,b﹤0,|a|>|b|,那么,a +b_0

(4)如果a﹤0,b>0,|a|>|b|,那么,a+b_0(7)(-1.5)+1.25(8)(-

21)+(-

篇11: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双峰寺镇中学王慧敏

我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我评一下范玉荣老师的课,范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成长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学生活动,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听了这节课,让我很受启发。就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自然导入新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这一点范老师做得非常出色。

他先用多媒体,展示水泥进出货数量和库存变化的表,让学生一下子亲近生活。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思考有关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引出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二、注重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如,范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正堂课气氛热烈。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归纳出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方法,再利用题目做一做,巩固加法法则的运用。

三、合理安排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

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范老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的上,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发下的试卷第一,第二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还运用课内练习。

再次,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如从同号两数相加,到异号两数相加,再到互为相反数之和。这些题目考察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本人认为不足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教态不自然亲切,范老师一上来显得一点紧张,给了学生一个紧张的氛围,没有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

2、板书有点乱,因板书的内容太多,而能写的黑板太小,再加上学生的板书,导致粉笔字模糊不清,可能是准备不足。

3、范老师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较少。

篇12: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能熟练运用律简化运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运算律,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复杂问题能探索解决问题和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途径,并解释其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过程中学生归纳,概括,描述,交流等能力考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理解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回忆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并在运算中注意什么?(由学生回答)

(2)学生练习(1)(-8)+(-9)(2)(-9)+(-8)这两个算式说明什么?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出示三个加数的练习

(1)[7+(-8)+(-9)](2)7+[(-8)+(-9)] 这两个算式又说明了什么?(由学生回答)2.学习运算律的目的是什么?并出示例3 例3计算:16+(-25)+24+(-35)

由学生分析思考,计算,计算后在各自小组内交流说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及自已的看法

3.最后教师归纳,本题的解法先把正、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然后再做一次加法,计算出结果较为简单。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1.例3 2.P23例4,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并阅读课本上两种解法思考问题

(1)“每袋标准重量90千克”与所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2)“把标准质量与每袋的质量之差的值”得到一组新数,超过标准时用正数,不足时用负表示,从而得到的这组新数与所问问题有什么样关系。

(3)比较两种解法优缺点(四人一组讨论,组内交流,最后班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7)+(+)+(-5.3)+(+5)+(-7)+(+0.3)+(+9)+(+4)612 +(-15)+(-4)

61分析:通过全面观察式子的特点,发现加数中,有的互为相反数,有的几个数相加得零,这时比采用把正、负数分别相加的方法简单

(2)应用简便运算

(1)(-)+(-33)+(-0.25)+(+2)+(+)+(+33)+442111(-2)

41(2)200052311(用拆项法)199940006342小结:(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3)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相加(4)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学生自行练习,二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4.小测验

(1)加法的运算律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说一说你怎样使用运算律的(只要说出一种即可,多于一种每多一种运当加分)

(2)计算下列各题 ①15+(-20)+6+(-8)②(-7)+8+3+(-6)+(-5)+9 ③335(-5)+4 +(-)

3531142221④(-0.5)+2+(-9)+9.75 ⑤435323.151222123 53122

篇1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对于小数加法和减法或多或少已有一些基础知识,上课之前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利用竖式计算时,有些同学认为应该从左往右对齐,有同学认为应该把末尾对齐。有一半多的同学知道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但不知道齐中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我强调得过多,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清楚“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的其中道理。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用小数表示元、角、分”,让他们去理解在相加、减时,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其中道理,如教学4.75+3.4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量进行思考,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所以,计算时分别把“元”“角”“分”对齐写,便于相加。同时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着手,4.75是由4个1、7个0.1、5个0.01组成的,3.4是由3个1、4个0.1组成的。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除此之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趣这块还做得不够到位,教学本节内容时,我应该从“小学生买东西算帐”这个敏感的话题入手,“买东西算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就连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怎么算帐,只是他们不理解其中的算理,从这个角度去教学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就浓厚多了。

篇14: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1.3.1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会作简单的加法计算;

3.感受到原来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2)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运出200吨化肥,两天总的结果一共运进多少吨?

(3)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 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4)把第(3)题的算式列为300+(-200),有道理吗?

(5)某仓库第一天运进a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b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探索2〗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下面的数轴检验你的答案.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某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即红队进5个球,失2个球),红队净胜几个球?

〖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前进5步,又前进-3步,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若是后退-1步,又后退3步呢?

〖练习〗

1.登山队员第一天向上攀登,第二天又向上攀登(天气恶劣!),两天一共向上攀登多少米?

2.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

〖补充作业〗

1.分别用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表示下面每小题的结果(能求出得数最好):

(1)温度由下降;(2)仓库原有化肥200t,又运进-120t;

(3)标准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4)第一天盈利-300元, 第二天盈利100元.2.借助数轴用加法计算:

(1)前进,又前进,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上午8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8时下降, 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上一篇:对个人评议总结下一篇:豪宅项目销售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