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2024-04-07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法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法口算和笔算,以及整

十、整百数加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导入部分,学生竖式计算后,交流:竖式计算的注意点时,可以适当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例题教学结束后,板书出: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试一试结束后,小结并板书出:百位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然后要求学生观察这三句话,提问:你能不能将三句话并成一句话呢?思考后概括出: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这样的板书也有利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说出笔算的注意点,而不是笔算过程中,诸如横线要画直,不要忘记小1这样的提醒。

要求学生提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范围缩小,指向性更明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避免学生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帮助梳理数量关系,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对加法的含义再一次巩固。

同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安排,详细得当。一般地,新课教学要多花一些功夫,试一试、练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要少一些。因此,本课教学时,学生完成试一试后,不要再集体说算法,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另一方面,这样较浪费时间。

最后一题比较的实际问题,交流为什么用加法的时候,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贵,求多的,所以要用加法,而不是贵就是用加法。

篇2:《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带领孩子进行了一些口算练习和两位数加法的竖式练习。单纯的计算练习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采用了小比赛的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在练习中,我请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加法是如何计算的.,因为上学期的练习,孩子能够自然说出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先算……,个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再算……。这时我再提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孩子就能自然说出注意点。

接着我出示例题,请他们小组合作。合作要求为1号作为组长读题列算式并且领导整个小组合作,2号作为比较薄弱的同学,需要整个小组帮助她学会说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我做过统计,如果2号要能够流利地说出过程,至少需要说两遍,这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为了帮助别人,也会跟着说,也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3号可以将小组内讨论的检验的方式进行汇报。4号说一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孩子们第一次进行合作。讨论的比较热烈。有些小组有些地方遇到了困难我也及时的进行指导。有的小组讨论的比较激烈我也会及时参与讨论。在孩子汇报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明确,集合了整个小组的智慧,基本上能够讲的比较完整,我只需略作补充就可以了。

这堂课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的一次尝试,因为相信孩子对于算理的迁移能力。而孩子们也为我大胆的想法交出一份让人基本满意的答卷。但也有几个问题让我思考在以后的小组合作活动课中该如何改进。第一,孩子讨论的时间问题。每个小组虽然水平大致相同,但已经会有一些差距。我想照顾到每一个小组,那就势必要浪费一些更加优秀的小组的时间。这时已经讨论好的小组就可能会出现几率问题。在时间的把控中我还需要再调整。二,分工是否还需调整。如果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解释算理的机会,那是不是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发言顺序都需要改变?是让薄弱的同学来讲解,还是让更加优秀的孩子来讲解,这也需要一些思考。三,计算课到底适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其实我认为计算课如果让孩子自主探究也可以做到,甚至时间会更短,还可以做更多的练习。但我想小组合作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能力。所以这还需要再斟酌。

篇3:《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2006年, 笔者在第一次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这一内容时, 按照课本的内容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一节课下来,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令人瞠目结舌。一个班38个学生只有17个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并能正确计算, 其余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均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主要错误情况如下:

从统计情况来看, 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近40%的学生不能正确地书写除法竖式, 10%左右的学生横式答案会忘写余数, 5%左右的学生偶有计算错误。这节课的内容真的有那么难吗?到底难在哪里?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二、归因分析——探寻错误的成因

(一) 学情和教材分析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第22页的教学内容, 该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学生在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基础上的提升, 又是后续学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基础, 更是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

另一方面, 按照教材的内容安排, 教师需要在一课时内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类型并非只有教材中的例3, 同时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并掌握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的笔算方法”需要突出, 并且还要突破“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 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后有余数怎么办?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等等难点。所以, 这一课时承载着太多的重任, 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二) 错因剖析

1. 学生受经验影响, 格式错误

由错误情况统计可以明显看出, 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上”。学生由于受经验的影响, 计算难度不大的除法题, 更愿意口算而非笔算。所以, 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时, 学生更容易甚至更喜欢直接写答案, 而不愿拘泥于形式一步一步计算。如上页中的图1.1、图1.2和图1.3即此类情况。其实答案是正确的, 但是不正确的计算格式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不利的。

2. 教师不了解学情, 过于乐观

在教学过程中,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只用了3个课时, 而期间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没有任何的铺垫和渗透, 直接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教学。由于教师对学情的不了解, 对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过于乐观, 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种种原因, 导致了学生错误的产生。

3. 教材编写跨度大, 难以把握

反观教材, 笔者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和省编教材就“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单元的知识编排做了对比分析, 具体编排见下表:

从上表不难发现, 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显得大气和粗犷, 新课程更重视估算的教学,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省编教材却彰显了步步为营、扎实推进的风格。实验教材在安排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两道例题以后直接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除法教学, 它的教材设计缺乏阶梯性和层次性, 对学生而言知识跨度较大。而省编教材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则用了4道例题, 之后又用了两道例题来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 练习和巩固的量有一定的保证, 而且对题目类型的剖析也要比实验教材来得深入。从上表教师可以感受到省编教材的细致与周全, 它给了学生充分理解、运用和巩固的时间, 步步深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所以实验教材大气的设计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系统思考, 有的放矢——难, 亦不难

2011年, 第二轮使用新教材, 由于有了2006年的前车之鉴, 在教学该内容时就特别慎重。在认真研读教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一) 分析学情, 关注难点

课前笔者立足学生和教材实际编写了前测卷, 并提前一天对三年级两个班共计65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卷主要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选编了6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 前测结果整体情况如下表:

从前测结果分析来看, 学生对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上的数正好能整除”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最高位不够除且前两位除后无余数”的两种题型口算正确的人相对较多, 正确率分别为92.3%和75.4%, 而同样的这两题能正确列竖式的学生就大大减少了, 正确率只有23.1%和18.5%。对于后面的四道题由于学生未学过相关知识, 不能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只有极个别提前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从前测结果分析可以发现, 学生对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主要困难在于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二) 分解难点, 拾级而上

由于课前笔者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前测, 也发现了学生的学习难点, 即“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以及除法竖式的意义理解”, 所以在新课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设计, 以便能更早、更好地弥补教材或学生的缺失。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 课前复习, 巩固算理

由于学生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内容前刚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无论被除数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其算理都是一致的, 除法竖式的书写也有其相通性, 所以, 在新课教学前需提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竖式的正确写法。因此, 笔者在教学新课前设计了“24÷2和54÷3”这组练习, 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反馈交流算理, 从而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2. 预设困难, 逐层深入

在前测中笔者已经明确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在新课教学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台阶, 进而有效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教学新课前设计一组复习练习“24÷2和54÷3”。设计“24÷2”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可以有效避免口算的影响, 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笔算除法需要从最高位除起, 依次计算”。而设计“54÷3”的价值在于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的除法书写格式外, 还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当最高位除后有余, 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继续除”这一计算方法。

新课中先出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上的数正好能整除”的类型, 如246÷2,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方法的迁移, 明确从最高位算起, 依次计算。接着出现256÷2,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确算理和算法。第三层次再出现与例题同类型的题目256÷6, 通过256÷2与256÷6对比思考“百位不够除怎么办”的问题。如此步步为营、层层深入, 有效分解了学生的学习难点。

3. 突破难点, 加强理解

尽管笔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为学生的难点学习搭建了台阶,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算法,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于算理的理解, 只有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方法才是永恒陪伴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 笔者在搭建学习台阶有效分解难点的同时也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如:256÷6=42……4

小棒图辅助算理理解:

第一步:把2个百平均分成6份不够分, 就把2个百分成20捆10根的小棒, 然后和5捆10根的小棒合在一起变成25捆10根的小棒 (即25个10) , 然后把25捆10根的小棒平均分成6份, 每份是4捆10根即4个10, 还多余1捆10根的小棒。

第二步:余下的1捆10根的小棒平均分成6份不够分, 就需要把1捆小棒拆开和6个单根的小棒合并, 成为16根小棒再分, 此时能分成每份2根, 还多余4根。

使用小棒图辅助对算理的理解, 更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成效评估

一节课后, 笔者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细化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各类题型, 并针对不同题型出了后测卷, 课后马上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共计65人及时进行了后测。从学生的后测结果来看, 笔者明显感受到学生的进步, 除极个别学生由于横式答案忘记写、题目抄错以及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错误外, 绝大多数学生整体的掌握情况比较乐观。

篇4: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对于如何笔算144€?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4€?5的计算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有序地操作与思考。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很快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具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例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想想做做”1,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两个0、三个0,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有兩个0的情况下,怎样简便笔算。

本节课内容学生学得快,但作业的错误非常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0,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多加了一次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本单元教学,老师讲的少,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的多,老师只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加以指点并对个别学生加以辅导。从单元测验情况来看,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基本方法掌握得很好,但部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高,有的是乘法口诀不熟练,有的是粗心,还有的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忘了用简便方法,或者少加了0。总之,这单元的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恰当,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快。至于计算的准确性,只能靠加强练习。

篇5:《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十位向百位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4+6

50+90

60+90

8+3

70+80

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

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4.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2+86=?(幅)

提问:你会用竖式算出142加86的和吗?大家来试一试吧。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重点说说十位上4加8得12应如何继续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写在横式上。

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学生验算。)2.教学“试一试”。

请大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643+752=?

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讨论6加7得13怎么继续算。

再让学生交换加数位置,用竖式验算。3.总结计算方法。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逐步形成如下认识:(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10向千位进1”。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观察两个加数,发现上下两题交换位置,两人相互检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不要求做得快,只强调全做对,并认真验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出来。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篇6:《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②百位除完后,同时把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全脱下来。

③除到十位数字后,如能整除,个位的数就不要的了。

篇7:《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1、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自主完成了新知识的探索,顺利促成了知识的迁移。

2、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并估算商的大约值,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而且为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再通过检验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自觉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和检验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本课以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知识铺垫,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一致性,从而为学生掌握更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提供了方法依据,到这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四五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自觉进行检验。

4、因为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指导为主要学习手段,大部分学生能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并获得了成功体验,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有一个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而且连续上黑板做了三道题(分别是二、三、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格式和结果都完全正确。全班同学给了他鼓励的掌声,他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必将激起他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位学生的作业也完成得非常出色,真希望他能以此为动力,不断地进步,当然这也与老师的持续关注和鼓励分不开)。

篇8:《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题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教材第49页例1和练习七的部分习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2.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3.归纳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领

1. 口算:

45×2=________;145×2=________。启发学生说算理:先用2乘个位的5得10,再用2乘十位的4得80,最后把10和80加起来,所以45×2=90(学生口述,师演示多媒体)。同法叙述145×2的结果。目的是让学生从进入本节课开始就形成乘法要从个位乘起的思维定势。

2.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演示课件:小老鼠要考一考大家。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2个班,每班发45本。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目的是通过本题目的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生读题分析列出算式45×12,指名板演:45×12(用竖式计算)。

在学生说算理时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目的是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因数,得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为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新知探索

1. 创设情境:请你试一试。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 分析: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也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用乘法145乘12或12乘145都可以。(启发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算法。)

3. 学生试用笔算求积。(无从下手的学生可以和同桌讨论)

4. 指名板演。

学生对比两种笔算方法,找出简便易行的算法。

5. 小结。

(1)用竖式计算乘法时,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在上面,把位数少的因数放在下面,这样算比较简便。

(2)按解应用题的步骤将本题完成。

(3)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6. 练习。

请你说一说下面的题该怎样做?134×12;176×47,启发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算法。

目的是通过学生说算法,使学生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 考考你的眼力(屏幕演示改错题,学生口述,师演示)。

出示竖式中积对错位的几种常见错误让学生改错,以加深学生对乘法竖式的正确应用。

2. 你喜欢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232×13;213×12;122×21。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再复述乘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 解决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从地下吸水多少吨?

四、拓展练习

145×213=________。学生试做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屏幕演示。

上一篇:神犬奇兵读后感下一篇:坡屋面施工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