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文化心得

2024-05-03

新疆民族文化心得(精选9篇)

篇1:新疆民族文化心得

新疆民族团结心得

新学期新气象,认真贯彻总书记讲话指导思想,科学阐述了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全面介绍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凝聚起各民族团结一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主要体会如下:

体会一:维护并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自古以来融合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族。新疆各族人民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在新疆搞民族分裂活动的是极少数,他们不能代表任何民族,是各民族的敌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

体会二: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我们也清楚看到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由来已久,新疆解放以来,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国际大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严峻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决定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也促使我们迅速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使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真实面目,认清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实质,增强应对复杂政治斗争的能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新疆稳定。

体会三: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稳定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新疆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新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疆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改变落后面貌。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大力建设,在国家的关心支持和各省市区的援助下,现在新疆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辉煌成就。当前新疆进入了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党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始终是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造福,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疆的稳定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对此,我们援疆干部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立场,全力维护好社会稳定。

体会四:促进新疆发展是从根本上增强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对祖国的认同感,实现长治久安。从全国来看新疆地区相对边远、区情和周边情况复杂,经济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聚集,这些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也一直借口区内一些边远、局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对我大加攻击,煽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因此,只有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改善人民生活,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周边国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优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从而压缩“三股势力”的活动空间,实现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繁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集中力量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新疆民族文化心得

新疆不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又是祖国边防,担当着巩固边防、守卫边疆、维护祖国同一的历史使命。因此,新疆的13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弄好民族团结。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同一。因此每一年的5月春热花开时,新疆各地都会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情势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我校也不例外,利用情势多样的活动使每位学生感遭到民族团结有多么的重要。

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晓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份子和暴力恐怖份子的活动,校领导在乎识形态领域展开反***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躲身的。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构成了建设协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阵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位教师,我要配合班主任展开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晓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我校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

篇2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同

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个人以为,加强民族团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加强教育,打牢民族团结的基础

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进国民教育全进程,贯串青少年景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正确把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建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的责任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二、牢固建立各民族一概同等的思想

民族同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坚持民族同等,首先是政治上的同等,各民族同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新疆各族少数民族同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承当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公民同等地享有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正当权益一概遭到同等的保护,对违法行为和任何人犯法都依法予以追究。

三、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各民族独占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情势,常常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应等量齐观地遭到尊重。正由于如此,《刑法》把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回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篇3:新疆游牧民族文化变迁浅析

一、20世纪以来的经济变化

在历史上, 新疆游牧民族长期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 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历史很短。从时间上来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据新疆牧区地方志记载, 20世纪初叶, 北疆的一些地区陆续出现少量的定居牧民, 开始从事农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新疆只有20%~30%的牧民兼营农业, 耕作极其粗放”。①

2.1950年到1970年, 牧民定居人数较解放前虽有增加, 但占牧业总人口的比重仍然比较少。解放后, 随着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牧民人口迅速增长。以四大游牧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哈萨克族为例, 1949年人口总数为443655人, 而到1982年增加到907546人, 增长了一倍多。①与此同时, 牲畜的大批量繁殖, 超过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支撑力, 导致草场资源严重退化。牧区经济增长不稳定乃至处于停滞状态, 草原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出现严重的失调局面。“全疆已有85%的天然草场处于退化之中, 累计退化面积一千多万公顷 (退化草场每年还以四百多万亩的速度在增加) , 草原生产力较之50年代普遍下降了35%~70%, 部分严重地区下降70%以上”。③

3.从20世纪80年代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牧区发展的现实需要, 如何改善牧民的生存条件, 如何解决草原严重退化、牧区经济增长不稳定等问题, 成为牧区发展的焦点问题。借鉴国内外牧区发展的经验, 由政府指令性计划、指导性措施之下的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拉开了序幕, 并随后成为草原社会变迁的主流趋势, 到现在为止全疆已有80%的牧民实现了定居或半定居。牧民定居, 是对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和牧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改革。与之相适应, 新疆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二、文化变迁

从历史上看, 人类实际上一直处于文化变迁的旅途中, 文化变迁对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群体来说, 都是一种常态。一般认为,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④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提出的文化堕距理论认为, 文化变迁一般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顺序来进行。根据此理论来考察新疆游牧民族的文化变迁, 在变迁速度的时间差上, 显性层面的物质文化处于变迁的前沿, 隐性层面的非物质文化在其后。

1.从游牧到定居, 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直接导致了新疆游牧民族居住文化的变迁。定居前, 游牧民族传统居处是毡房, 毡房具有移动的特点, 搬迁方便, 装拆灵活, 简单实用, 是牧民流动的家。由于毡房与毡房之间的距离相隔较远, 牧民之间的联系较少, 关系简单。定居后, 牧民从毡房搬进了砖房, 由过去的草原大空间转向定居点小空间, 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牧民定居后的群居使得互相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日益增多。同时伴随着现代经济模式的构建, 商品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使得牧民传统的文化心态受到了冲击。

2.游牧民族由于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 在单一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形成了传统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 新疆游牧民族从单一的游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向“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过渡。传统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哈萨克族为例, 定居前, 传统的哈萨克族饮食结构是以肉食和乳酪为主食, 面食和其他类为辅食。肉食主要是羊肉、牛肉、马肉和骆驼肉, 平时一般多吃羊肉。奶制品主要是由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哈萨克族谚语说:“奶子是哈萨克的粮食”。定居后, 伴随着哈萨克人由游牧文化向农牧文化的转型, 牧民们学会耕种农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水稻, 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油葵等。许多农牧民还在家住的院子里种了各种蔬菜和水果, 如洋芋、黄萝卜、西红柿、皮亚孜、大蒜、大葱、白菜和草莓、苹果、西瓜、甜瓜、葡萄等。生产经营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哈萨克人饮食结构的变化, 面食、蔬菜、水果、蛋禽在农牧民饮食比例中明显增加。过去草原上的牧民认为蔬菜是草, 是羊吃的, 人不能吃草。定居后, 受汉民族饮食结构的影响, 哈萨克族渐渐开始食用蔬菜。蔬菜烹饪制作也是游牧饮食文化与汉族饮食文化之间采借、交流的结果。炒菜的材料是肉+两三种蔬菜 (西红柿、洋葱必不可少) , 烹制出的菜肴类似大杂烩。由于饮食结构中辅食的增加, 使得传统主食——肉食比例开始减少。广大定居下来的牧民逐渐认识到长期食用牛羊肉、酥油等高脂肪食物不仅营养比较单一, 而且还容易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 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理念被人们接受。

3.在牧区, 新疆游牧民族以往惟一的交通工具是马。由于牧民受其生存空间的局限、约束, 受交通工具的限制, 所以活动空间的拓展十分困难, 这也给牧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交流、交往、获取生活必需品和外界信息都比较困难。定居后的牧民的交通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自行车、拖拉机到摩托车、汽车, 进入了一些牧民的家庭。交通条件的改变, 再加上通信、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出现, 给牧民生活带来了新内容和新气象。

4.在显性层面物质文化变化的过程中, 游牧民族在观念文化上的嬗变也开始了。在哈萨克族、柯尔克孜和塔吉克族等民族的观念中, 经商被视为一种不屑一顾的卑贱行为。如哈萨克族历来有忌卖奶食品的传统, 认为白色的奶食品是天神赐给的食物, 是吉祥的象征, 不能出卖。定居以后, 在现代商品经济的冲击下, 新疆游牧民族由害怕竞争到参与竞争, 在竞争的过程中致富,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可喜转变。一些牧民开起了小商店、小餐馆, 进行旅游服务等商业活动。塔吉克族中的一些牧民将自己的牛羊卖到市场进行商品交换, 一些牧民还将目光投向三产。在新疆北疆公路沿线及牧区旅游风景点设立了许多卖风味食品、马奶子、奶茶的店铺。代表哈萨克族饮食文化符号意义和象征的奶茶馆在一些城镇陆续开设。在定居过程中, 新疆游牧民族积极参与并适应了自我的文化转型。

综上所述, 新疆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顺应自然选择为内涵的生态文化, 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而现代化是为传统社会向发达的工业社会迈进而经历的社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持续性的变化过程。根据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 只有建筑在民族性与时代性基础上的民族文化, 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才能不断地发展。新疆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历史的必然, 变迁的方向是向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①新疆通志·畜牧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年:第177页.

②1949年人口数来自: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民族出版社, 1996年;1982年数字来自第3次人口普查.

③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自治区畜牧业厅编.加快新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印刷厂, 2002年:第24页.

篇4:走进新疆走进民族文化

美丽的新疆地大物博,占地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维吾尔族、汉族、哈族、回族等56个民族世居新疆。

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异常丰富,每个民族都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这些民间文化文学艺术是探求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的文化源。

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民间故事生动曲折、神奇多姿。因此,他们的文学艺术也各具自己的特色,在我国百花齐放的文化大观园里,它们是异彩缤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既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既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又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这些民族的性格特点和趣味爱好。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占了全新疆总人口的近一半。现在的维吾尔族人百分之八十聚居在新疆南部,维族人是以农耕为主、牧业为辅,他们以灵活而独特的风格,把家园经营得独具特色。维吾尔族的男女老少都爱戴小花帽,男子喜穿齐膝的长袍,女性的衣着自然更加漂亮,多彩色绸子的连衣裙,浓黑的眉毛又黑又长,更显得眉清目秀。维族人生性豪放,能歌善舞,民间音乐舞蹈继承了古代西域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

新疆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特有的节日,其中元旦、五一、国庆、春节等各民族都过。除了的共同节日外,新疆各民族还有八大宗教节日。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但维吾尔族认为古尔邦节才是最大的节日。因为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所以政府规定古尔邦节为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其余六大节日均不放假。不论哪个民族欢度自己的节日,家家户户在节前清扫房屋内外,准备着丰盛的节日食品,身着民族服装,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拜祝贺。伊斯兰教民族节日众多,仿佛天天都在过节,因此新疆伊斯兰民族性情开朗、充满快乐和笑声。

接触维吾尔族人时,不但会被他们的外表所打动,而且也一定会被维吾尔族的好客有礼以至独特的礼仪吸引住,他们的仪俗既感人又有趣味。使你不时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所不在。葡萄架下热歌热舞、驾马奔驰,大清真寺的礼拜,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主要流传于内容形式、但都有近似的主题和艺术,有着强烈的英雄主义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是一部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

魅力无穷的新疆,最令人着迷的是那充满奇幻色彩的西域风情——草原,如今,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离不开马,离不开歌,有着自己独特的娱乐形式,每年夏秋的黄金季节都会在风光如画的草场上举行弹唱会,牧民骑马赶来,带着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奇异迷人的神话传说引人入胜、风土人情心旷神怡,规模宏伟,风格粗犷,响亮悦耳琴声欢声雷动,草原上整天整夜飘荡着他们高亢的歌声,他们能够了望生活,才华横溢,即兴弹唱,丞传演唱代代相传,反映草原的时代气息和民间文化文学艺术创作豪迈,弘扬了传统的优秀文学艺术,丰富牧民的文化生活。

哈萨克族是新疆第三大民族,仅次于维吾尔族和汉族。在牧场、草原、湖畔等地,都可以采风到哈萨克族的风情。憨厚好客的哈萨克族人,一年到头游牧在人烟稀少的辽阔原野,所有来到他们毡房的人都视为贵客,特别珍重友谊。哈萨克的特殊生活方式世代相传,养成了特殊的民族气质,勇敢、强悍。哈萨克族人把马肉或烤全羊当成上品宴请尊贵的客人,奶茶、酸奶更不在话下,你要经受得住丰盛酒肉的考验,哈萨克族人能豪饮烈酒且能歌善舞。其实,在酒内之余,也令人体验到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哈萨克人长期在高寒的环境风餐露宿,不进食高油脂的食物和饮酒,便难以抵御严寒。

新疆以面食、肉食为主,牛羊肉特别多,但不吃猪肉,口味都比较重,记忆最深的是‘椒麻鸡’真是好吃到让你无语伦比。常见到清真的烧烤房,有烤羊肉串、牛板筋,烤木垒羊肉、戈壁肉、馕坑肉,烤坑内烧着新疆特有的上等无烟煤,烧烤出来的牛羊肉奇香无比,慢慢品尝真是兴奋不已,钻进各条小巷都能发现手抓饭、奶茶、馕等当地特色美食,是在外地人吃不到的正宗好口味。

吐鲁番的葡萄驰名中外,名气大、味道好,因水少、日照长,又脆又甜又便宜。走进葡萄园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之中,首不见尾,晶莹倒挂的一串串葡萄随手可摘,好客的园主都会主动请游客到家中拿出成熟的葡萄让你品尝。

有人说,到新疆不逛巴扎,算是枉来一场。此话不假。巴扎是新疆著名的综合性商业中心,整个大巴扎是个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有很浓的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看到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表演还有新疆歌舞表演,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得到。

新疆天山,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胜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祖国西域苍茫的原野上,造就了一处美丽壮观的天下奇观。天池更因其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美中外,就连天池的得名也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地理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集沙漠、戈壁、绿洲、山谷、草原、森林和雪域冰山等自然景观为一体。悠久美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道教传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显示了天池人文景观和旅游文化的底蕴深厚,神秘迷人!

在这灵山秀水之间,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各民族生活饮食、居住服饰,婚丧嫁娶,信仰禁忌、器乐歌舞、运动竞技等方面体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就是天山天池独特的充满神秘浪漫色彩,具有无限诱惑力的亮丽风景区,每个游览天山的宾客都会领略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令你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冬季到新疆赏雪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无限向往的地方。面对一个被白色包裹的世界,心里的兴奋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人就像回到了童年,只想好好扑进雪里玩闹一番。冬天的新疆路面上都结了冰,室内开着暖气,南方人因太过于干燥不习惯会流鼻血,之前可在房内备个加湿器就好多了,凛冽的寒风很容易透过衣服钻进来、多备保暖衣物是必要的。另外,新疆和南方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到了新疆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人民艺术剧院)

篇5:新疆民族文化心得

一.充分认识制定《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的重要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于2009年12月29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它的颁布,标志着自治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依法管理迈出了重要步伐。《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履行地方立法职权,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这部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全疆各族人民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自治区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发生的人间奇迹般的变化和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及伟大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没有新疆的发展进步、和谐稳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新疆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及其主要内容 准确理解和把握法规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是贯彻实施好法规的基本前提。《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从我区团结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正确把握。

第一,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原则。《条例》明确规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条例》强调,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当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这些原则,是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民族团结教育应当遵循的规律。

第二,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条例》明确规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讲求实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与弘扬先进精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有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方面的教育。第三,明确了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条例》对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还强化了相关部门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如,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本辖区内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到街道社区、乡村院落、千家万户;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使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民族团结教育等。

第四,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条例》规定,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条例》还对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等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民族团结教育重在教育,这也是《条例》中强调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我们是民汉合校更应该改革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坚决维护国家最高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尤其要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新疆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深刻揭批“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反动谬论,从根本上摧毁“三股势力”鼓吹的反动思想理论体系,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热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各族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各族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说促进民族团结的话,多做促进民族团结的事。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及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切实保障《条例》的有效贯彻实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自治区的长治久安,不断开创新疆团结稳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心得体会

一、《行政复议法》是规范和促进各级行政 行政复议制度是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法律监督制度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除了依据刑法、民法等法律实行的法律监督以外,依据行政法实施行政机关内部的法律监督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行政复议是行政复议机关(以下简称复议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提出的复议申请,对被申请人所作出的行政法论文具体行政行为,审查其是否合法、适当,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可以看出,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和监督,纠正违法的和不当的行政行为,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救济和法律援助,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复议法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行政机关在行使人民赋予的社会管理权的时候,如果发生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行政复议制度,可以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这样一来,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而达到从严治政,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目的。

学习行政处罚法心得

篇6:新疆民族文化心得

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

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198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

双语”教学的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2004年 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矗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篇7:新疆民族文化心得

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当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这些原则,是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民族团结教育应当遵循的规律。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讲求实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与弘扬先进精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自治区稳定、发展的新形势,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三股势力”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强化责任,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要求把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标志着自治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依法管理迈出了重要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履行地方立法职权,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

深入宣传新疆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深刻揭批“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反动谬论,从根本上摧毁“三股势力”鼓吹的反动思想理论体系,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热情。开创新疆团结稳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篇8:新疆民族文化心得

关键词:餐饮业,新疆民族餐饮,经济增长

新疆的民族餐饮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民族餐饮文化产品不仅是旅游六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逐渐发展成一项独立的产业。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声称,餐饮业将是新千年蓬勃发展的15类热门行业之一。据统计,我国餐饮业的增长速度,高出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速度9.8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增长速度14.5个百分点,其增长速度之快居各行业之前列,已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1]对新疆来说,积极发展民族餐饮业对新疆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一、新疆民族餐饮业特点

1.新疆民族餐饮的营养性。 新疆少数民族喜食肉类、乳类食品,蔬菜吃得较少。但新疆人吃肉时,不管单吃还是炒菜,经常要佐以洋葱(新疆人称之为“皮伢子”)、芹菜、胡萝卜等蔬菜。这些蔬菜有降脂肪、降血压的功效。他们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创造出了适合自己地域特色和饮食结构的特殊饮食文化。其主食主要有馕、油塔子、抓饭、拉面、汤饭、曲曲尔、烤包子等不下数十种。另外,烤全羊、烤羊肉、清炖羊肉、清炖羊头、羊蹄是维吾尔族带有原始风味的小吃。传统的副食肉类主要有羊肉、牛肉、鸡、鸡蛋、鱼等,特别是羊肉吃得比较多。另外,奶制品主要有牛奶、山羊奶、酸奶、奶皮子等。蔬菜主要有胡萝卜、恰玛古、洋葱、大蒜、南瓜、萝卜、西红柿、茄子、辣子、香菜、青豆、土豆等。其中烤羊肉串是风靡全国的一种维吾尔族风味小吃,而抓饭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抓饭里的胡萝卜是营养价值十分高的补品, 俗称“小人参”,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妙用, 抓饭中的洋葱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Bz、维生素c、钙、镁和铁等多种营养成份。用大米、羊肉、洋葱、胡萝卜、清油等原料做出来的抓饭油亮生辉、香气四溢、味道可口、营养丰富,可称之为“十全大补饭”。同时, 它也是省时、省力、饭菜俱全、众口好调的理想食品。[2]

2.新疆民族餐饮的民族性。 新疆现有53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新疆餐饮的主要民族特色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民族菜肴和民族就餐方式;二是民族服饰、民族餐具;三是民族餐饮典故、传说;四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居室、就餐环境;五是与民族餐饮相关的节庆、歌舞。

3.新疆民族餐饮的文化性。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历史悠久,集中体现了西域特色风情与文化。餐饮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大都信仰伊斯兰教,通过餐饮可以感受蕴含其中的伊斯兰文化。新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粗犷豪放,能歌善舞,享受美食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独特的西域文化。

4.新疆民族餐饮的旅游性。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来新疆的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之后的第一生理需要即是餐饮,餐饮也是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发展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1.新疆民族餐饮的发展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新疆民族餐饮的发展,可以带动消费增长,而消费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强劲的餐饮消费,可以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

2.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可以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 旅游与美食是密切相关的。旅游地的特色小吃已经成为游客的评估和选择旅游地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把新疆民族餐饮与新疆旅游做成一种民族旅游餐饮的文化产业,这种产业是以餐饮为中心,通过文化以及民族特征的表现,来促进旅游为目的的系列商业经济活动和由此形成的相关产业。它包括了旅游经济活动中一切与饮食有关的民族文化现象,如餐厅的装璜、设计、环境、礼仪、服饰、设施、容器、烹饪方法、就餐工具、就餐方式、菜肴品种、菜肴背景、民俗风情、歌舞伴唱等等。

3.新疆民族餐饮有助当地农、畜牧业的发展。新疆日照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也较充足。这些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在当地形成大量需求,对带动新疆当地农、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很大好处。新疆各民族的人们都偏爱吃面食、奶制品、牛羊肉及各种瓜果。如果民族餐饮业向全国范围内的延伸和为大众所接受,对牛、羊、马肉,奶制品,瓜果,调味料(如孜然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扩大,也会促进新疆特色饮食中的蔬菜、肉禽、水果及各种调味料等的生产或培育,进而直接推动当地的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4.新疆特色餐饮可以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 服务业对劳动力具有很大吸纳能力。餐饮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从技术等级上看,一半以上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无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等级。从性别上看,对女性的需求略高于男性,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和求职者所占比重最大,发展新疆民族特色餐饮正好针对新疆劳动力的一些特点。

四、新疆民族餐饮存在的问题

1.新疆民族特色饮食环境、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在新疆餐厅里经常会看到餐桌过于密集,走道不通等现象,此外在餐厅还会看到一些不卫生的东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粗鲁等现象。[3]经营者存在着只注重食品口味而忽略顾客就餐环境的问题,这与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卫生和生活享受的要求相违背。

2.行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缺乏标准化生产,手工操作多。 新疆民族餐饮没有统一的技术参数和科学操作流程,手工操作多,导致人为因素影响多,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的食品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3.新疆民族餐饮企业没能实现真正的经营连锁化,经营手段与管理模式落后。新疆本土餐饮企业规模小,分散经营。而洋快餐如肯德基,在中国境内的连锁店已达500多家,在新疆乌鲁木齐的销售额已达上千万元。同时新疆民族餐饮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目前大多数餐饮管理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经营理念落后,这已不能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

五、对策与建议

1.建立民族餐饮人才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必须有教育培训作支撑,因此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懂经营管理,掌握民族餐饮技术的人才是新疆餐饮比较优势发挥的关键;同时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不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要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和热情,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2.开拓创新,挖掘新疆民族餐饮丰富文化内涵。 以典型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特色服务,形成特色品牌,打开市场、占领市场。要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提高服务质量,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树立品牌意识,实现规模化连锁经营。餐饮品牌营销的实质和核心要素就是以商标或商品为名称或标记所形成的稳定优良的企业形象。在餐饮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相对上升,经营难度普遍加大的条件下,采取连锁经营是餐饮企业发展的趋势,用统一的名称、商标或品牌发展连锁店,建立统一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集团连锁企业,从而树立市场声誉,增强竞争能力。

总之,品牌经营、名店经营、文化经营、产业经营是民族餐饮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实现生产专业化、供应规模化、经营连锁化、管理科学化是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凌茹.发展新疆特色餐饮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126-127.

[2]海燕萍,周玉玲.浅谈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特色[J].新疆社科论坛,2004(6):66-67.

篇9:【新疆民族团结教育】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世界。看课题,讲文化,讲中华民族文化;看眼前,看课桌,找一找最富有“文化”的元素。

师:讲到书的文化,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一个人。请问这人是谁?为什么你会记得他?

【图片材料】 莫言与作品

小结:莫言的《蛙》,荣获我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摘取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

Ⅱ、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师:说到书,不得不提到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样的?甲骨文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从古代的甲骨文到今天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小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是什么?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什么?

【图片材料】 古代乐器与现代乐器

师:现代乐器与古代乐器比较,二者有什么联系吗?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时,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小结:在传承古代文化时,我们应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音乐视频】 龚丽娜与《忐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龚丽娜演唱的《忐忑》,你会感知到哪些文化元素?

师:《忐忑》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包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又强调仁爱和谐、和而不同。同时中华文化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有益成果,不断繁荣发展。这就叫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图片音乐】 刀郎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

师:你知道“刀郎”是什么民族的人吗?

师:为什么当你听完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你会感到刀郎是位少数民族?

【图片材料】 高空走绳与“高空王子”阿迪力

师:再来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与杂技舞台上的走钢丝,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师:“刀郎”、阿迪力这些人,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西部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事业。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强大的力量?

小结:中华文化深深熔入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是激励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之源。

二、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师:说到新疆民族文化艺术,你能说到哪些方面的文化?说出哪些民族工艺?

师:同学们说出了方方面面的表现,那么你最喜欢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哪个方面?新疆民族文化艺术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收集到一些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的资料,在这里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感受和分享新疆文化艺术的魅力。

【图片材料】 新疆民族文化艺术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说到文学,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新疆的优秀文学作品?

小结: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我们从小就熟悉、喜欢的《阿凡提的故事》等等。

【音乐视频】 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

师:上述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

师:说到歌舞,不得不说说《十二木卡姆》。

小结: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2007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類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图片材料】 新疆“于田的小花帽”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小结:英吉沙小刀、维吾尔陶器、小花帽等。尤其是“于田的小花帽”,是盛行的一种状似杯碟,直径不足十厘米,纯属装饰性的小花帽。于田的小花帽作为世界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音乐视频】 新疆饮食文化

师: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新疆的经典文化——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都听到、看到了哪些美食?

师: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道“饮食文化”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每一位都深深地爱上了新疆的美食文化。新疆的美食越来越多的成为各民族大众非常喜欢的饮食。

【音乐视频】 新疆果品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看着诱人的果品,听着优美的音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世居新疆的,有才来新疆不久的,为什么你们会如此喜欢新疆的果品呢?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新疆的瓜果呢?

小结:现在新闻媒体很是发达。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网络空间等等。正是畅通的媒体,使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使新疆更多的了解内地、了解世界。所以说“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的。

三、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

1.文化交流的历史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

【材料二】 新时期的援疆工作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新疆与内地进行文化的交流意义何在?

小结:新疆与内地有史以来联系密切,各族人民在交流中,加速了新疆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长盛不衰。

2.文化交流的多种途径

【学生梳理知识,老师出示板书】

(1)大众传媒: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口口相传等。

(2)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人口流动、人才交流、文艺演出、旅游业发展等。

Ⅲ、课堂小结

上一篇:讲珍惜时间的讲话稿下一篇:哈尔滨市2010模拟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