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复习教材方法

2024-04-24

教师复习教材方法(共6篇)

篇1:教师复习教材方法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材教法复习题

1、什么是“以学论教”?

音乐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老师的“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从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2、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

音乐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单纯地评价音乐教师的优劣,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测定、分析和评价,发现音乐教师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做法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持其合理部分,摈弃其不合理部分,达到优化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音乐教学评价有着导向作用,起着引导评价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作用。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与标准将直接引导评价对象向标准方向努力。也就是说,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提示和引导了评价对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促使评价对象在课堂教学操作中,逐步地养成一种自觉地行为,达到“自律”的境界。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就像一把“标准尺”,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

3、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教学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与时俱进,并内化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教育思想。

(2)具有发展自主性和超前性

能不断学习,主动地或超前地迎接社会的发展,并能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

(3)具有独特发展个性和风格

个性化特点进一步丰富,特色相对稳定,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4)具有评价结果多元认同性

评价结果得到学校领导、学生、同行和社会的认同。

(5)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形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

4、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思所得,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思所失,任何一节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教师课后要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3)思所难,教师课后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的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4)思创新,教师在课后,应该静心思索自己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扬长避短,精益求精.(5)在他人评价中反思,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和同事评价尤为重要.(6)在评价学生中反思,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结果的反思,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5、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有哪些主要功能?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有以下主要功能:

①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

②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③发展多向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

④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地成长;

⑤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6、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因材施教;

③注意教育对象的不同年龄特征;

④面向学生整体进行音乐教育。

7、论述题

要求围绕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展开论述,论述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答: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2、音乐是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3、作为美育内容之一的音乐,不仅不能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所代替,而且还与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点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讲:

①音乐教育与德育:音乐教育与德育同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又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②音乐教育与智育:智育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智力为主要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虽然包含有某些智育因素,但从本质上来说,它肩负着智育所不能承担的审美教育任务,因此,智育和音乐教育不能互相取决。

③音乐教育与体育:体育是健与美的结合,音乐是心灵的体操。因此,音乐和体育是同时作用于身心的姐妹学科,具有相互补充的性质,关系十分密切。

④音乐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音乐的起源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音乐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教育的实施对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也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对德、智、体、劳各方面都有参与价值,都有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它的主体功能仍然是美育方面的功能。德、智、体、劳各方面也可以体现和借鉴音乐教育的某些实用价值,但决无法取决和包容音乐教育。

8、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一、感知体验类:聆听法、观察法、演示法、观赏法、二、实践类:练习法、模仿法、体态律动法、创造性活动法

三、语言交流类: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

四、探索研究类: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发现法

9、《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什么?

《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学的课程价值,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作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提出了三个层面上的具体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10、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

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2)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

(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11、欣赏教学应该注意那几个问题?

(1)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2)欣赏教学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3)欣赏教学要注意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12、演唱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有表情的歌唱、演唱技能、对演唱的评价、背唱歌曲、嗓音保护、合作意识。

篇2:教师复习教材方法

1、什么是职业和教师职业?(P1、2)

答:职业是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业务和工作。

教师职业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P2-6)

答:第一、长期性和复杂性;第二、延续性和艰苦性;第三、艺术性和创造性;第四、主体性和示范性;第五、个体性和群体性。

3、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是什么?(P6-8)

答:首先,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答: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四)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9、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有哪些?每一项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25-42)

答:

一、集体主义原则;

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三、教书

育人原则;

四、乐教勤业原则;

五、教育民主原则;

六、教育公正原则;

七、人格示范原则;

八、依法执教原则。

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答:教师荣誉是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的内容:

第一、光荣的角色称号;第二、无私的职业特性;第三、崇高的人格形象;第四、丰厚的劳动回报。

15、教师威信的含义、意义、形成条件和途径是什么?(P57-61)

答:教师威信是教师在教育环境中,特别是在学生集体中的道德地位、道德尊严和道德影响力。

教师威信的意义:

(一)教育威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

(二)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

(三)教育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重要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2)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3)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4)教师是新知识、新科技的创造者。

其次,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1)教育事业和教师的劳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正比;劳动生产率同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3)教师的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最后,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4、什么是道德、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

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5、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什么?(P11-15)

一、意识水平高层性

二、道德境界高尚性

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

五、道德影响深广性

六、道德内容先进性

6、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每一种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15-21)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个人、对学生、对学校集体、对社会的作用,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社会的价值。

一、调节作用(最基本

(一)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

(二)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

(三)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

(四)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

(一)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二)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三)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

(四)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

(一)激励作用

(二)控制作用

(三)调整作用

(四)矫正作用

四、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7、什么是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答: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品质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它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是贯穿各种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和精髓。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8、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二、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2、真诚地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三、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要求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2、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

四、乐教勤业原则的具体要求

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2、勤业精业,勇于探索。

五、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

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六、教育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利;

2、因材施教;

3、赏罚分明。

七、人格示范原则的具体要求

1、教育者先受教育;

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3、要有良好的仪态。

八、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

1、依法执教,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2、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3、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4、廉洁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10、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有哪些?(P44-57)

答:

一、教师良心;

二、教师公正;

三、教师义务;

四、教师荣誉;

五、教师威信。

11、教师良心的社会基础及其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P45-47)

答:教师良心的社会基础——

第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第二、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

第三、它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第三、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12、教师公正的含义、确立依据和作用是什么?(P47-50)答: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教师公正范畴的确立依据是:

(一)教师公正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

(二)教师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三)教师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教师公正的作用是:

第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第四、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13、教师义务的社会基础和作用是什么?(P51-53)答:教师义务的社会基础是:

第一、教师义务根源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教育劳动的内在关系; 第二、教育义务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决定的。教师义务的作用是:

第一、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第二、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第三、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14、教师荣誉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

1、客观条件: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因素,它对教育威信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2、主观条件:

(1)专业素质(2)人格魅力(3)评价手段(4)师生关系

教育威信形成的途径:

(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日常的师生交往

(三)第一印象的建立

16、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有哪些?(P63-66)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经常表现的、最重要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包括: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17、教师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答:

一、热爱教育,乐于奉献;

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三、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18、严谨治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一)严谨治学的意义

1、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

2、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二)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1、好学不倦,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19、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P74-91)

答:

一、热爱学生;

二、尊重学生;

三、了解学生;

四、公正地对待学生;

五、严格要求学生;

六、教学相长。20、热爱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一)热爱学生的意义:

1、爱是学生的需要;

2、爱是教育的桥梁;

3、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2、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

3、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21、尊重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一)尊重学生的意义

1、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2、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2、尊重学生的个性;

3、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2、了解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一)了解学生的意义

1、了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

2、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二)了解学生的基本要求

1、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2、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地了解学生。

23、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P86-90)答:

(一)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

1、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2、严格要求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长的需要。

(二)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要求

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2、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3、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24、教学相长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答:教学相长认为教和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中常常有学,学中常常有教,二者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教学相长的要求是:

(一)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造自己的“教”;

篇3:教师复习教材方法

近年来, 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革:首先,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并启动了国家级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其次, 高中新课改是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为标志, 次年开始在各省、直辖市逐步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当前, 新课改尤其是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已进入积极推进阶段,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英语教师能否在实践中把握好课程标准、利用好教材是实施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现代教育学也认为, 要想实现教育目标, 教师都要“自己创造和选择出合乎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影响, 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教育影响作出改组或改造, 如对教材内容的次序、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安排,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或是对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等等”。[1]

关于如何改编教材, 广大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对我国英语教师改编教材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图结合新的课程改革, 对英语教师为什么需要改编教材以及如何改编教材进行分析探讨, 以期对广大英语教师有所启发。

二、英语教师需要改编教材的原因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和学习顺序进行改编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既有教材自身的因素, 也有教师自身与学生需求的原因, 更是新课改的要求。

(一) 教材自身的原因导致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与改编。

在教学中使用教材有很多有利因素:教材为课程提供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顺序, 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安全感;教材为师生提高了一些视听材料、阅读材料、各种活动等, 可以节约教师寻找或开发这些材料的时间……。但是, 再好的教材, 在使用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教材的部分内容也许不适合你的教学对象, 或者内容可能不是正好与学生的水平相当;也许教材里某方面内容太突出, 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甚至不包含教师所想要的内容;教材中的试听材料与活动也许枯燥乏味, 也许是过时的……,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教师进行教材改编。

(二) 教师自己所持的教育理念会作用于教材使用的全过程。

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反映在教学观与学习观上。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教师各异的教学观与学习观会极大的影响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里活动的安排与取舍、教材阅读材料的使用等。比如, 持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师相信“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建构个人意义, 即建立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 而是主动建构,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理解”[2]。这种理念反映在教材使用上意味着教师不仅会充分利用教材里提供的学习活动还会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 让学生更充分地去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或形成能力。反之, 持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教师认为学习就是刺激-反映-强化的过程, 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与语言结构的反复而机械的操练;反映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教师很容易把教材里进行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活动和内容删掉不用。

(三) 学生的不同需求也是教师改编教材的重要原因。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喜好进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显得越发重要。首先, 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 在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上、语法词汇的学习上都有不同的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作出恰当取舍以满足所教的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 学生各异的兴趣与学习爱好决定了教师要对教材里视听材料、阅读材料和学习活动进行调整与改变, 以便于使学生对材料里的话题更感兴趣, 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加积极。

(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 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开发课程主要体现在“教师根据实际教育情境的需要, 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3]。在新课程实施中, 教材是具体化了的课程标准, 是师生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 教师对教材的利用上有自己的创见, 实际上就是发挥课程开发者的作用, 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在实践中英语教师如何改编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充分利用教材, 使教材完全为我所用, 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教师既要掌握常见的改编教材的技巧, 又要理解并灵活把握改编材教的方法步骤。

(一) 英语教师改编教材的常见技巧。

McDonough&Shaw[4]建议英语教师采用下列技巧改编教材:补充 (adding) 、删除 (deleting or omitting) 、修改 (modifying) 、简化 (simplification) 和重组 (reordering) 。补充 (adding) 意为在时间允许情况下, 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 (extending and expanding) 。比如, 教师发现学生的重音和语调读的不好, 可是原教材上只有单音节练习, 就可以补充相关练习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再如, 在教授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补充阅读主题相近的文章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技巧。删除 (deleting or omitting) 意思正好与补充 (adding) 相反, 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删除, 即通过精心挑选所需要的内容而舍弃未被选中的部分, 比如教师发现学生不难理解和运用某个语法知识点, 就可以挑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巩固, 其余的练习题就可以删掉了;另一方面是彻底删掉某部分教材内容, 比如教材中某篇课文过难 (超出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或过时 (几乎没有现代教育意义) , 教师就可完全放弃它。修改 (modifying) 主要体现在重新编写教材内容与重新安排课堂活动上:比如教师可以重新编写阅读理解的问题使它们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 也可以因为班上人多将教材上的两人练习活动 (pair work) 改为小组讨论活动 (group work) 。简化 (simplification) 实际上是修改 (modifying) 的一种类型, 属于重新编写, 它主要用于阅读教学:我们可以把原文中复杂的句子、大量的生词改编成简化的句子与学过的词汇。重组 (reordering) 是指把某一单元内部的任务的顺序重新组织或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顺序调整一下以便适合实际的教学情景与教学需求。

(二) 英语教师改编材教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 教师需要吃透教材。要想对教材进行改编就必须先要完全了解它,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安排、以及为什么这样编写、哪些教学思想指导编者这样编写等问题。也就是说, 教师要理解教材内容包括哪些语法、语音、词汇、主题文章、文化、技能和练习活动;还要明白上述内容是以话题 (topics) 为主线编排的还是以语法规则 (grammar structures) 为基础安排的。理解了改编对象后, 第二步教师必须完全了解教材以外教学环境, 这一步非常重要, 它会使教师知道该对教材做什么样的改编以及改编到什么程度。教材以外的教学环境主要有:学生的需求与水平和教师自身情况, 教学条件的现状和新课改的要求。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欲望, 使教材内容与同学们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 为此教师要搭起教材内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教学的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将教材内容问题化, 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步, 教师对教材实施改编。经过第一步吃透教材和第二步了解来自教材以外的教学环境的要求后, Kathleen Graves[5]指出教师可以从“课本”、“单元”和“活动”三个层面进行改编教材。从“课本”层面意为根据需要或要求修改 (modifying) 或增删 (adding or deleting) 教材的某部分或某些单元, 这样做有利于节约师生的时间与精力,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从“单元”层面改编教材, 是指对某个单元内部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排序 (reordering) 、合并某些活动 (combing) 、删除某些活动 (deleting or omitting) 、重新编写练习活动 (rewriting) , 这有助于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和具有衔接性,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 教师从“活动”层面进行教材改编, 这是指对某个单元的某一具体活动进行修改 (modifying) , 原因是这项活动有价值不可舍弃, 但可能它设计的不够好或是不适合自己班级的实际需求, 教师就可以把它重新编写。

四、结语

实际上, 即使在最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也离不开对教材的改编, 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对教材的了解和对教材使用方式的选择。在新课改背景下, 新课程提出的诸多要求, 更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利用上有自己的创见。“在课改进程中, 所有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对教材进行改编以满足当地学生和教学环境的需求”[6]。因此, 广大英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吃透教材以理解改编对象、了解外在教学环境的要求以便清楚教材改编方向、采取灵活的技巧与方法对教材进行改编, 这不仅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广大英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是由教材自身、学生需求和课程改革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尤其是在我国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理解掌握改编教材的技巧与方法、步骤, 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教师,教材改编,改编技巧,改编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05

[2].Williams, M., &Burden,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1

[3].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47

[4].McDonough, J.&Shaw, 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A teacher′s guide.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2nd Ed) :79~83

[5].Kathleen Graves.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A guide for teacher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188~200

篇4:教师复习教材方法

1 实验复习要源于教材

1.1 重温教材实验

注重能力考查的高考,虽然不会照搬课本实验,但解答实验题所应具备的能力必须在掌握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形成.通过复习课本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从中汲取物理元素和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验问题时加以迁移或应用.该如何复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呢?我们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将几个重点问题引向深入,重点问题要能够揭示重要的物理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该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探究?(控制变量法,M一定量,改变F,研究a与F的关系;F一定时,改变M,研究a与M的关系.)

(2)该实验用到了什么实验器材,装置如何?(器材和装置如图1所示)

(3)该实验需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需测量小车质量、所受的合力、加速度;用天平测小车的质量M、小盘和砝码质量m、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求得加速度.)

追问①:該实验中将小盘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需满足什么条件?(一要平衡摩擦力,二要满足关系mM.)

追问②:如何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满足关系mM?(脱下细绳,接上纸带,将木板安装有打点计时器一端垫高,调整倾角至小车能匀速下滑;由mg-F=ma,F=Ma得F=mg1+mM,可知,只有当mM时,F≈mg.)

小车受多个力的作用,无法直接测量其合力,该实验通过平衡的方法,将绳子拉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通过近似的思想,认为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绳子拉力,也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化难为易,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领悟平衡摩擦力的巧妙.

(4)根据测得的数据,如何直观地探究a、F、M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a-F图象和a-1M图象,根据图象判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追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不作a-M图象,而要作a-1M图象?

(a-M图象和a-1M图象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图线甲只能看出M增大时a减小,但a与M具体是什么关系,不能得出.而图线乙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据此可判断a与M成反比.)

利用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x与另一个量y成反比,那么,x就应与1y成正比.因为在处理数据时,判断正比例函数图象比判断一条曲线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要简单和直观得多,所以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好处.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什么,图线弯曲的原因又是什么?(图线①不通过原点是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图线②不通过原点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度或者说木板的倾角太大;两条图线均发生弯曲是由于随着砝码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mM的条件.)

1.2 重做教材实验

实验能力的形成除了要掌握实验原理还要建立在真正的实验操作基础之上.动手操作是实验的主体,没有操作过程便没有实验,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发现在理论分析中发现不了的问题.高考实验题中经常考查的实验仪器安装、仪器的使用、仪表的读数、步骤的排序、操作的纠错、画电路图、电路连线、仪器及量程选择、实验误差的处理等都与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关,真正的考查了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三的实验复习往往是“纸上谈兵”,不愿意走实际操作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常常看到学生做实验时长木板未伸出桌面导致绳子与桌棱摩擦,绳子不与木板平行,砝码盘中砝码质量太大等等错误.

2 实验复习要高于教材

现在的高考实验题紧贴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误差分析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试题情境新,起点高,却都落在核心知识的运用上.高考实验题以分组实验为主,要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必要对经典的实验题进行拓展、延伸、改进、翻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或创新.

2.1 功能延伸

教材中本实验的这套装置还可用于做什么实验?

评析 这套装置还可用于做“探究动能定理”、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测定滑动摩擦因数”等的实验,它们可归结为“板块装置”,可一“材”多用,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2.2 器材重组

利用已有的器材,依据科学的实验原理对实验器材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例1 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砝码盘质量m0,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f.其实验步骤是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问: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

评析 该实验的目的和器材与教材实验均相同,学生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学生要善于借鉴教材实验的平衡思想和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考查了迁移能力.本题中先调节木板的倾角θ让小车做匀速运动,则有Mgsinθ=F+f,F=(m0+m)g,取下细绳和砝码盘后,小车所受合力

F合=Mgsinθ-f=(m0+m)g,不论(m0+m)与M什么关系,只要平衡了摩擦力,总有F合=(m0+m)g,所以无需满足(m0+m)M,同时小车所受的合力通过天平即可间接测量了.

2.3 原理创新

例2 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沙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沙子质量)记为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质量)记为M.实验前将长木板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沙子,装入沙桶中,称量并记录沙桶的总重力mg,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则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本次实验中,桶内的沙子取自小车中,故系统的总质量不变.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①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②你认为把沙桶的总重力mg当作合外力F是否合理?

答:.(填“合理”或“不合理”)

③本次实验中,是否应该满足Mm这样的条件?

答:(填“是”或“否”);

理由是.

评析 该实验的目的和装置与教材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学生常常会思维定势,简单照搬教材实验的条件和结论,误认为研究对象仍是小车.可是在验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时,从盒子中取出的沙子装入沙桶中,这样小车的质量是变化的,但系统的质量是不变的,故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则a=FM+m=mgM+m,可见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1M+m,系统的合外力就等于所悬挂沙桶的重力mg,不必满足Mm这个条件.这种形似神不似的实验题,极易造成学生新旧知识的碰撞,形成思维的火花,对开拓学生思維和培养创新能力不无裨益.

2.4 方法改进

例3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小车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该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如图6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力传感器(测绳子的拉力),P为小桶(内有砂子),M是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1)要顺利完成该实验,除图中实验仪器和低压交流电源(含导线)外,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填“刻度尺”、“天平”或“秒表”).

(2)平衡摩擦力后再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

评析 教材实验中把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平衡摩擦力后仍存在系统误差,实际上小车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而拉力是小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的.本实验改进方法,用力传感器可测得小车受到的拉力,故无需再保证常规实验中质量远小于的条件了.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除了测得绳子拉力之外,还要根据纸带测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故还需要刻度尺测量位移.

本实验中为了省去平衡摩擦力的麻烦,可以用气垫导轨来代替长木板.小车的加速度可以利用光电门或传感器来测量,借助于计算机来处理.

2.5 图象变化

例4 图7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间距相等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袋,在纸袋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没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1a-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1a与m处应成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图8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小车的质量为.

评析 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优越性表现在: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有效地减少偶然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较方便地获得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数值,还能有效地避免错误.要在理论上确定两个物理量为横纵坐标的图线形状,首先要根据实验原理找到两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且分析图线的斜率、截距、面积、图像中的特殊点作代表的含义.本题中设小车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m)a,得1a=MF+mF,1a与m为一次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结合图象可知,截距b=MF,得M=bF=bk.无论图象如何变化,找出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函数表达式是关键.

篇5:教师复习教材方法

(来源于中华会计网校)

科目特点:

在介绍这一科目的特点的时候,陈华亭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如果你憎恨一个人,就让他自学财管这门课;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来中华会计网校学财管。”因为这门学科的攻势很多,计算量很大,比较枯燥。

这句话不但说明了财管的特点,还能看出陈老师的信心和实力!

大纲的变化:

首先说明在没有出新教材之前,可以看08年的教材。对于变化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章节的变化:

(1)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这一章分为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两章。

(2)筹资一章分为长期筹资、营运资本、股权变化三章。

(3)税后净现金流量的变化

2、能力等级:今年教材对要求三级的知识点的数量是45个,比去年减少了一半,所以可以看出考试的趋势是重点突出。注会的变化也在向着越来越有利于考试的方向发展了。

3、细节性问题:属于调整财务报表的财务分析、资金需求量的预测、企业价值评估变为了管理用财务报表。

考试动向:

由于去年的样卷和去年考题的形式比较一致,所以今年的考题的题型、题量上面也应该和给出的样卷相仿。单选题20分(20*1),多选题30分(20*1.5),计算题有五个或者六个,综合体两个。

所以可以看出考试的趋势,虽然题的难度降低了,但是题量却在增加。

学习方法:

1、想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产生浓厚兴趣。因为这科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是这里面有很多模型,还有很多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我们应该为能和学习这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精华而感到幸运,由此也就产生了兴趣。

2、对于涉及到和税法的关系时,陈老师介绍到他是涉及到比较简单的税法知识,只要明确了思路,看懂了教材局没有问题了,所以不用担心。

3、题量的增加要求我们要多做题,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总结做错题目的知识点,掌握做题的方法与技巧,在不断的做题与总结中,不断的熟练应用,不断体会。

4、考试时,要准备一个多功能的计算器。

复习计划:

1、首先要制定一套详细的学习计划,要投入足够的时间。

2、对于有基础的考生,听课时,可以有选择性的听,主要听一些重难点和有变化的章节。

3、关于做题与听课

(1)基础学习阶段:按章节听课,结合做本章节的习题。

(2)强化提高阶段:听强化提高班,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善于总结,将一个题目进行分拆与串联,掌握题目的设计,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冲刺阶段: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在八月中旬时就要进入冲刺阶段。

篇6:教师复习教材方法

(来源于中华会计网校)

一、经济法科目特点

经济法这门课程内容庞杂,整个内容涉及到民法、商法、经济法等法律制度,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从注会考试整体上来看,经济法中的法律基础知识,配合会计、审计、财管等科目形成一个体系,为注册会计师的实务工作做理论准备。

目前统一的新制度经济法考试注重理解,考试没有难题、怪题、偏题,更多的是理论指导实践,体现出业务实用性强的特点。要求考生从理解的出发点打好学习基础。另外,经济法章节知识点围绕法律行为模式和出资展开,在教材通篇都有体现,需要注意。

二、2010年教材变化

2010年新教材章节总数不变,但会增加一些司法解释内容,司法解释一般是相关知识点较难理解的地方,因此,也是学习的难点。考生从理解教材的角度出发,打好基础应对教材新增的司法解释等变化。另外,公司法的后半部分会有变化,公司合并、分立的知识点有增加。

目前阶段,考生朋友可以先用2009年新制度教材预习,网校已经开通前面章节的课程,总体来说,2010年的课程加量不加时,显得更加精炼。

三、如何备考经济法

2009年新制度经济法科目难度有所下降,对考生要求标准下降,主要体现在主观题难度降低。09年客观题包括单选和多选一共72分,整体上看,题干多是一些小案例,同时体现了对经济法教材上知识点的高覆盖面,跨章节的题目占多数,着重考核大家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上述经济法的考试特点,给大家以下建议:

1、考生朋友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仅仅去背书背条文,而是要先理解经济法;不仅了解法律的表面,更要关注各章节各个知识点的差异性。

2、合理利用网校的资源,基础班学习要全面,注重理解,善用答疑板,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看书看不懂的地方,通过听课、做例题来熟练知识点。

3、合理选择报考科目搭配报考,各科目的学习互相补充、互相调节,形成学习体系整体考虑问题。

4、学习期间进行自我评估,知道自己有多少时间、精力、信心。在保证必要学习时间的前提下,维持正常休息时间,高效率学习。

四、经济法中遇到不懂的法律专业名词如何学习?

经济法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没学过的专业名词,晦涩难懂,一时间不容易理解,这都很正常。不止是经济法,其他学科中也常遇到一些专业术语。应对这类问题,大家在学习中遇见不懂的专业名词,可以先放一放,跳过去进行后面的学习,不能让它成为理论的绊脚石阻挡我们前进,先往前走以后再慢慢理解这些不懂得地方,通常学完整本书之后,有了系统的理解,前面这些不懂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实在是不懂的个别专业名词,也并不影响最后的考试,没有必要在上面死抠去浪费时间。

上一篇:读关于重庆谈判有感下一篇:制药行业最佳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