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2024-04-07

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1、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依法治教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的法制化。(1)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2)教育法制化的要求: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C、程序合法。D、救济有道。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国家能为受害主体提供相应的救济渠道,以惩罚不法者的教育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3)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C、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⑺教育以汉语言为基本教育语言的原则;⑻扶持和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原则。

13、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权利与义务的特点:①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②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 转换性特征,教师行驶权利过渡,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④教师 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承 担相应的义务。

2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许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习成绩等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他证书

学位是衡量高等教育各层次专门人才的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

36、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37、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38、高等学校设立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教育行政部门备案。”7)59:“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8)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9)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内容: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和教育法制监督等方面。

2、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⑴依法治教的原则;⑵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⑶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⑷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⑸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⑺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4、教育法的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5、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6、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7、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

8、我国的教育法体系A、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教育主体法、D、义务教育法、E、学前教育法、F、中小学教育法、G、高等教育法、H、职业教育法、I、教育行政法。

9、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① 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 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②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 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③ 社会主义道德 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④ 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 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教育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 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 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 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1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⑴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⑵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⑶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⑷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⑸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方面确保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义,不受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教育机会、条件、效果平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入学机会平等、竞争条件均等。⑹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则;表现为:A、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B、要及时根据社会主义

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

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14、学位制度:是国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对达到一定学

23、教师资格的要求: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国籍、思想品德素位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位,并向其颁发养、业务要素和学历要素。

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

24、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就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15、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

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

16、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制度。

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25、教师资格许可制度1)教师资格要素(1)国籍要素(2)

17、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⑴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⑵学校道德要素(3)业务要素(4)学历要素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⑷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2)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省、育制度;⑷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⑸国家实行学业证书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申请制度;⑹国家实行学位制度;⑺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认定教师资格程序:(1)申请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2)有关⑻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部门依法受理审核(3)颁发证书

18、教育投入的体制: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

26、教师资格的限制: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教师资格取得 育投入责任的体制。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加以限制。剥夺政治权利、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的。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 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起教师资格的取消。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认定教师资格,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者3年内不得参 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19、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①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自撤销教师责任主体②违法行为③损害结果④因果关系⑤主观过错。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20、《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

27、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1)教师聘任关系平等2)聘任关系事业,制定本法。

表现为合同形式3)教师聘任形式多样化,聘任过程实行双向

2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选择和择优机制。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

28、教师聘任制度包括 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等形式。权利: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9、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 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

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 30、《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权利

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包括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三个方面: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 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 的步伐。

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

31、我国高等教育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利。

32、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高等教育事义务: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业中的直接体现。第5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33、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4、高等教育学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 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5、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

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担任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9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以及相关其他权利1)高等学校的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自主权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6)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7)财产管理自主权

40、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实质条件《教育法》第26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1、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42、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3、高等学校的权力: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自主权

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

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7、财产管理自主权

44、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45、学生的权利(1)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2)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5)对学校给于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的,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6)其他权利

46、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①警告;②严重警告;③记过;④留校察看;⑤开除学籍。”2)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3)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4)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5)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6)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

10)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11)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12)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47、开除学籍的条件:(1)违宪,反

四、破坏安定团结、扰乱 社会秩序(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3)违法治安管 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4)代考,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 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5)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6)违法学校规定,严重影 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 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7)屡次违法学 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该的。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 陈述和申辩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 议研究决定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

48、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故意不完成教 育教学任务(行政处分或解聘)、高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 生,影响恶劣(解聘、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撤销高校教师资

格)、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行政处分,民事刑事责任)

49、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50、《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51、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

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 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①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③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④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

52、职业教育学校有哪些?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

53、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

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54、职业培训的形式:《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55、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原则2)实行产教结合原则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56、义务教育的概念国家用法律形式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

57、《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

58、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修改:2004年6月7日,由教育部起草的《修订稿》上报国务院,2006年1曰14日由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修订草案。由原来的18条增至95条,修改的内容包括:①教育经费,制定相关经费标准,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经费并落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②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③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教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特别到农村任教,促进学校均衡发展;④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⑤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提供教师思想道德和教学业务水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⑥减少教科书的种类,提高教科书的质量,降低教科书成本,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⑦学校安全被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⑧公共财政体制的议题是义务教育法修改最重要的内容。

59、民办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60、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公益性原则。(重点)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规定,民办教育法作为教育法的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②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③鼓励保护原则。④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原则。

民办学校举办者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和依据协议获得合理回报的权利。

61、教育侵权行为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62、法律救济的概念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

63、教育权法律救济: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

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管辖。程序:起诉与受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 督的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64、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①事后救济的原则。该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定,依法再审的程序。第三人:是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换言之,只有侵害教育权益的不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行为发生之后,受害的当事人才能寻求相应的教育权法律救法人和其他组织。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或事中救济。②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有权进行法律救济的国家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不是任何国家机关随心所欲就可以实施教育权的法律救济行为。③正当程序原则。法定的国家机关在进行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矫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65、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的: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我国的法律救济方法主要是两种: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 66、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特点:1,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2,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3,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4,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范围:(1)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度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 67、申诉的管辖: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68、申诉书的内容:(1)申诉主体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基本情况、委托代理的还要包括指定代理人的有关情况(2)被申诉主体的基本情况(3)申诉要求,指申诉主题认为被申诉主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不服被申诉主体的处理决定(4)申诉理由(5)附项 69、行政复议的概念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律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特征:(1)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是行政复议的前提条件(2)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3)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活动(4)行政复议以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审查内容(5)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6)复议机关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7)行政复议依法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70、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71、行政诉讼的概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特点:1,诉讼前提的特殊性;2,诉讼被告的恒定性;3,诉讼主体的多元性;4,程序启动的被动性;5,审理对象的限制性;6,举证责任的倒置性。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②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④不适用调解原则。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

篇2: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必须与(C)相结合。A 实践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 生产劳动

D生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园公民有受教育的(D)。A权力 B权利C 义务

D权利和义务

3、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D)创造条件。A 学校教育

B职业教育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4、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C)学历。

A 研究生毕业

B大学本科毕业

C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 D专科毕业以上

5、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B)内,作出处理。

A一个月内

B 30日

C 二个月内

D 60日

6、(A)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

A国务院

B教育部

C教育部高教司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7、高等教育法有关高等学校的规定不适用于(D)。

A非全日制高等学校

B 成人高等学校 C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研机构

D自学考试助学机构

8、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B),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A理论联系实际

B实行产教结合C加强实践环节

D适应社会需要

9、民办学校是(D)A企业法人

B事业法人C社会团体法人D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10、教育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C)内作出受理、不予受理、限期补正等处理。A 5日

B 7日

C 10日

D 15日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法治化

2、教育法律体系

3、教育行政复议

4、教师资格制度

5、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2、简述教育投入“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的规定。

3、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4、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一般应具有哪些条件?

5、实施职业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6、简述教育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15分)

1、教育申诉制度的概念、特点及教师申诉的范围。

2、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五、案例分析题(15分)2008年6月A大学三年级学生陈某因在纠纷中致伤同学,经所在学院和校学生处研究并报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批准被学校,给予陈某开除学籍的处分。开除学籍处分的文件由陈某所在学院办公室送达陈某,未加盖学校公章。陈某不能接受学校的处分决定,遂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第20日做出维持学校处分决定的复查意见并告知陈某。陈某离校两月后又向省教育厅书面申诉,省教育厅不予受理。陈某认为学校在对其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告知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剥夺了自己应有的权利,A大学的处分决定不合法,便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你分析:(1)A大学对陈某的处分程序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2)A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复查过程和意见是否合法?为什么?(3)省教育厅不受理陈某申诉是否合法?为什么?(4)你认为法院应如何判决?为什么? 参考意见:(1)A大学对陈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应由A大学校长通过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作出,并报省教育厅备案。作出决定之前应听取陈某的陈述和申辩。作出决定后应向陈某送达盖有学校公章的正式处分文件,并告知其享有申诉的权利。(2)A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复查过程和意见不合法。A大学的处分决定程序违法,应要求A大学重新作出处理决定。且作出复查意见的时间也超过了法定的15日期限。

(3)省教育厅不受理陈某申诉合法。陈某向省教育厅申诉时已超过法定申诉期限。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应在接到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陈某的申诉超过申诉期限,省教育厅应当不予受理。

(4)法院应撤销A大学对陈某的处分决定,由A大学依法重新处理。A大学对陈某的处分程序违法,应予撤销。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请填在下面的答案格内,否则不能得分。)

1、按照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应当由该高等学校的()作出。

A.校长会议

B.教学委员会同校长会议C.教务处会同教学委员会

D.分管校长

2、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一年级上学期徒唤精神疾病,其家人为其申请并办理了退学手续。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采取哪种做法?()

A.颁发毕业证书

B.颁发结业证书C.颁发肄业证书

D.不发任何学业证书

3、下列哪种要素不是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资格要素?()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相应的学位证书C.相应的教学能力

D.相应的道德品德

4、按照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哪种行为可以使得教师丧失教师资格?()A.因为分房矛盾,谩骂校领导

B.以自己的学生结婚,影响较坏

C.与同事发生纠纷,将同事打成重伤

D.屡次上访,对学校造成极坏的影响

5、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含义是()

A.党委和校长共同决策、共同负责

B.党委决策重大事务、校长决定行政事务 C.集体领导、个人负责

D.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6、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是()

A.与公办教育相比、属于丛属地位

B.与公办教育具有平等法律地位 C.公办教育属于行政部门、民办教育属于企业单位

D.目前还不能确定

7、下列哪一个原则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的教育基本原则?()A.依法治教原则

B.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8、教师不服高等学校对其作出的处分,按照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教育权救济途径?()

A.上访

B.匿名举报

C.申诉

D.直接找司法部门控告

9、下列哪一个原则属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A.终身教育原则

B.教育与实习相结合原则

C.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原则

D.主要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原则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性质是()A.普及教育法

B.强制教育法 C.教育基本法

D.教育根本法

二、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2教育法律体系

3、学位证书

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5行政诉讼的移送管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高等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

2、简述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及聘任形式。

3、简述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4、简述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5、简述我国行政复议的管辖及其方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5分。请任选一题作答,多选不加分。)

一、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

二、试述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为了强化对在校学生的管理力度,A高校颁布了新的学生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学生在校园内不得谈恋爱,违者给与处分。并规定如果在校园内公然谈恋爱并有接吻等亲密行为,屡教不改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王XX是该校大三学生,与同班学生秦XX谈恋爱,并在课堂上被任课老师发现有接吻行为,班主任和院系领导分别找到王XX和秦XX谈话,但是王XX和秦XX均态度强硬,拒不改正,并扬言愿意接受任何处分。学校认为王XX和秦XX在课堂上公然接吻,情节非常恶劣。虽然属于初次违反学校校规,但是不思悔改,态度嚣张,不予惩罚不足以教育其他学生,不足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经过校教育督导委员会和分管教学校长联合商议,决定对其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处分决定作出以后,学校立即通知了两名学生的家长将两名学生领回家,处分决定随后送交两名学生本人并在学校公开场合张贴。

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依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并结合该校在处理王XX和秦XX接吻时间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校作出的处分决定是否符合该校的学生管理规定?为什么?(5分)

2、该校在作出处分决定的过程中违反了哪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4分)

3、王XX和秦XX如果认为该处分决定不当,有哪些途径可以救济自己的权利?(6分)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请填在下面的答案格内,否则不能得分。)

1、下列()不是我国学位学科门类。A.哲学

B.地学

C.法学

D.工学

2、高等学校对于修满一年,申请退学的学生应当()。

A.颁发毕业证书注明退学B.颁发结业证书(注明退学C.颁发肄业证书 D.不发任何学业证书

3、我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资格不包括()。

A.幼儿园教师资格B.兼职教师资格 C.职业中学教师资格

D.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4、我国相关高等教育法律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开除学生学籍应当由()决定。

A.校学术委员会B.校专门受理学生申诉的委员会C.校校长会议

D.上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

5、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会议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领导集体决策制

D.校长负责制

6、根据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最恰当的表述是一种()。

A.强制国家教育

B.强制基础教育

C.强制免费教育

D.强制国民教育

7、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属于()。A.企业公益事业

B.社会公益事业

C.收费教育事业

D.高等教育事业

8、下列()不是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中的制度的一种。

A.学生申诉制度

B.行政复议制度

C.行政诉讼制度

D.司法调解制度

9、按照我国相关教育法律的规定,教师资格被撤销后,()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A.3

B.4

C.8

D.5

10、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A.瑜迦健身班

B.转岗培训班

C.学徒培训班

D.高级电工学习班

二、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职业教育

2、教育法治化

3、教育法律体系

4、教师

5、教育行政复议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2、简述我国民办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3、简述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

4、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5、简述法律责任及其构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5分。请任选一题作答,多选不加分。)

一、试述我国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

二、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确立的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2006年6月,某高校进入期末考试阶段,省教育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检查巡视该高校考试工作。在巡查时发现大三某班级专业课闭卷考试的考场内,学生A某正在偷看纸条,于是检查团人员告知监考老师,责成监考老师收缴其作弊的纸条,并收取了试卷,当场在试卷上注明“作弊”字样。在此过程中,该学生试图辩解,但是被监考老师制止,事后该学生曾试图向其所在院系和教务处进行辩解,均被拒绝。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试卷随纸条一起密封上交教务处,同时通知学生A某所在院系相关老师。教育厅领导也批评了该学校相关领导,责成他们严肃考试纪律,狠抓考试风气。该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中规定:学生作弊两次以上或者组织学生作弊一交以上,学校可以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该学生虽然属于第一次被抓住作弊,但是,鉴于该学生在教育厅领导检查巡视期间公然作弊,情节严重,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学校决定对其严肃处理,以儆效尤。2天以后,学校橱窗中就张贴了学校教务处和校教学委员会联合作出的对该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并随后由院系副书记当面通知该学生本人。该通知并被张贴在学校各院系醒目处以及学生活动场所的醒目处,其上盖有学校教务处的印盖。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2)该高等学校在对该学生作出开除学籍规定的过程中有哪些违反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行为?

200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令退还所收费用;对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我国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第一,;第二,;第三。

3、教育法制化的要求主要有、、和。

二、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依法治教原则

2、教育侵仅行为

3、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4、学生申诉制度

5、教育权法律救济中的“事后救济”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我国教育法的渊源。

2、简述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

4、简述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20分)

试述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意义以及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5分)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其中以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和高等学校收费问题备受关注。今年江苏省某高校对一名曾经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在其毕业后取消了他的毕业证书,就曾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同时,今年教育部的新的学生管理政策中取消了对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外租房的限制,使得这一问题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关注。围绕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在校外租房、能否结婚、能否生育,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方式以及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内遭到人身伤害等问题,社会各界都存在一些分歧的意见和争论。请从我国高等教育法中对高等学校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出发,谈谈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通论》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四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立法、()、()、和()等方面。

2、《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根据我国的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由()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由()和()授予。

4、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由()、行政诉讼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构成。

二、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学制

2、产教结合原则

3、简述我国《教师法》的立法宗旨

4、教师申诉制度

5、教育权法律救济中的“救济主体法定”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2、简述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

3、简述教师法中确立的教师资格要素。4简述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

5、简述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20分)试论依法制国与依法制教的辨证关系。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某省属高校(A 大学)教师刘某(已经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进入该学校的时候,与学校人事部门签定了一份用人协议,协议中规定王某在该校工作必须满8年后方可以调离该校,期间不得考博士,若擅自考博士,视同违约,应承担违约金10万元,并给予处分。刘某在工作三年后,觉得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学位层次,同时提升自己科学研究的水平,应当考博士。考虑到学校的规定,所以偷偷的报名参加了考试,而且被所报考的学校(B大学)录取。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根据协议给予刘某停职检查、工资降级和罚款10万元的处分。刘某不服,想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但是不知道如何写教师申诉书。

请以刘某的名义撰写一份申诉书。(A 大学的相关信息、刘某本人的相关信息请自拟)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育法通论》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同4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 O分)

1、《教育法》第67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对外交 流与合作坚持、、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教育法》第7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 者收取费用的,由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条明确规定:“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 设具有和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制定本法。”

4、我国《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发展高等 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第三。

二、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2、职业教育

3、教育侵权行为

4、学生申诉制度

5、依法治教原则

三、简答题(4题,每题10分)

1、简述我国教育法渊源的概念和特点。

2、简述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3、简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程序。

4、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针。

四、论述题(1题20分)

试述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意义以及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题(1题15分)

篇3: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关键词:江苏高校,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现状,问题,对策

一、江苏高校开展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的现状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适应发展方式转变, 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培训, 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到2020年, 全省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0%以上, 其中, 苏南地区达70%以上。”部分江苏高校继续 (成人) 教育学院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 已成立继续教育培训部门, 专门负责本校的非学历培训工作。

(一) 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 江苏高校非学历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1. 高校设置独立的非学历培训管理机构 (如南京财经大学设置的经理学院) , 二级学院与继续 (成人) 教育学院作为办学实体, 开展的培训工作均归该机构管辖, 实行完全的管办分离。

2. 高校继续 (成人) 教育学院作为非学历培训的管理与办学机构, 二级学院作为培训的办学实体, 归继续 (成人) 教育学院管辖, 即继续 (成人) 教育学院兼具有办学和管理两种职能。

3. 高校继续 (成人) 教育学院是非学历培训的管理机构, 也是校内唯一允许举办非学历培训的办学实体。

(二) 培训项目的现状

江苏高校开展非学历培训的项目种类繁多, 可用以下三种类型划分[2]:

1. 按培训目的划分, 可分为两种:

一是为获取学历而参加的考试培训, 如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出国留学预科班、成人高考辅导班等;二是为提高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而参加的课程培训, 如计算机或英语等级考试培训班、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培训班等。

2. 按培训对象划分, 可分为两种:

一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培训项目;二是针对社会人员或在职人员开展的培训项目。

3. 按培训层次划分, 可分为三种:

一是初级层次, 其项目有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等;二是中级层次, 其项目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等;三是高级层次, 其项目有研修班、进修班、研讨班等。

二、江苏高校开展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存在的问题

江苏高校通过挖掘本校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开展非学历培训和各种计划外培训工作, 不但服务当地社会, 提升高校的社会效益, 而且缓解办学经费不足, 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然而江苏非学历培训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定位不清、同质化经营、重理论轻实践、大打价格战、重视短期利益等问题, 阻碍江苏高校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 认识不够, 缺乏开放办学的主动性

江苏高校领导普遍认识到发展非学历培训的重要性, 在学校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方针。但在实践中, 学历教育仍占有主要市场, 各级领导仍然坚信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学历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 而非学历培训则是高校创收的副业。

(二) 管理体制不健全, 制度不完善

目前, 江苏对非学历培训的市场准入和管理体制尚无统一的法律法规, 导致非学历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加上地方保护思想严重, 具有行业特色高校难以异地开展培训工作, 导致高校资源严重浪费。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全校统筹协调的管理机构, 也缺乏规范严格的规章制度, 导致不少二级学院在非学历培训过程中办学不严谨, 在项目开发、招生缴费、学时安排、课程设计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监管和制约。

(三) 缺乏专门师资队伍, 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与社会培训机构相比, 高校开展非学历培训最大的优势是依托本校专业师资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保证。然而高校开展的学历教育是以学科为核心的系统教育, 而非学历培训则是以技能或岗位为核心的综合教育, 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非学历培训工作, 高校需要借助具有实践能力和前沿知识的行业专家。目前, 大部分江苏高校尚未组建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主要聘请二级学院教师兼任。这些兼职教师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经验不了解、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差、主要精力又在学历教育上, 直接影响非学历培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

(四) 培训证书缺乏评价机制与社会认可度

江苏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除了学历化的培训项目与部分技能证书的培训项目, 结业需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其他项目培训效果缺乏评价保障机制[3]。江苏高校普遍做法是为学员颁发《继续教育结业证书》或《培训证明书》。对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此类“985”名牌高校而言, 此类证书尚有一定社会认可度, 但其他高校授予的非学历证书, 基本不具备此类效应。此外, 培训证书缺乏评价机制与社会认可度也是阻碍江苏高校进一步发展非学历培训的重要原因。

三、江苏高校开展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的思路对策

(一) 依托高校地方优势, 争取政府培训项目

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各级政府认识到发展继续教育, 加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类由政府部门牵头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也应运而生。例如, 江苏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向有关院校下达高职教师培训项目任务和计划, 全省每年共完成高职教师国家级培训千余人, 人数占教育部安排的国家级培训10%左右, 在全国各省 (市) 名列第一。

由此可见, 江苏地方高校对于所在区域的学科优势、科研水平是独一无二的, 应充分利用该优势, 针对省级、市级甚至县级的非学历教育培训计划, 深入调查研究, 开发出地方政府急需的培训项目, 完善江苏高校服务地方政府的功能。

(二) 坚持与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相结合, 提高高校社会效益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到2020年, 江苏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达60%以上”, “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广泛开展农村培训, 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 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江苏高校应以此为契机, 走进社区, 服务社区, 了解当地居民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目标, 拓展社区非学历培训工作。一方面, 江苏高校可接受街道区委会、民政局等单位的委托, 组织开展以区域性社区教育为形式的非学历培训工作;另一方面, 江苏高校可联系县、乡有关部门, 由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开办具有当地特色的培训项目, 拓展以乡村社区教育为形式的非学历培训工作。

(三) 以职业培训为导向, 加强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发与推广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适应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需要, 为我国资格认证尽快同国际接轨而设立的考试工作, 其主要对学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行资格鉴定和等级甄别。随着江苏行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提高, 企业对非学历证书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社会各界待就业人士以及在校大学生为增加自身求职筹码, 纷纷加入各种学历证书考试大军当中。同时, 继续教育有关文件规定, 专业证书持有者需每两年参加规定学时的非学历培训, 这给江苏高校大力开拓培训市场提供政策支持。江苏高校应紧贴社会需求, 主动与证书授权部门合作取得证书颁发资格, 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 逐步形成江苏省非学历证书考试核心竞争品牌。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校企合作办学:高校成人教育的战略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1) :39-41.

[2]姚明峰.我国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10-11.

篇4: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关键词:江苏省 行业特色高校 非学历教育培训 现状 发展策略

一、非学历教育的政策支持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规模,“2015年要达到29000万人次,其中,非学历教育至少要占一半。”《江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江苏省“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18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155万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20万人。这就需要高校为实现各行各业人才和管理者实现知识、能力的“梯次渐进”服务,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江苏行业特色高校的现状

行业特色高校,是指具有行业背景和优势学科,针对行业需求,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多年发展,江苏行业特色高校形成了独有的学科特色,部分高校学科排位突出,优势明显,在省内乃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仅以南京高校为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飞行器制造与飞行员培训为特色;南京理工大学以军火制造为特色;河海大学以水利为特色;南京农业大学以生命科学和农业为特色;南京邮电大学以信息科学与电子为特色;南京林业大学以林业与造纸业为特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气象为特色等。

由于国家体制改革,行业不再允许举办高等教育,而原属于行业管理的江苏行业特色高校,熟悉行业现状,掌握行业最前沿知识,对各行业员工的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仍有较大吸引力。例如,据河海大学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水利职工总数为100余万人,其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仅为18%,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僅为6%。各级水利单位一直面临招收优秀毕业生难、留住高层次人才难等问题,尤其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人才匮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紧缺,亟需继续教育提供各类培训。

三、江苏行业特色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实践

目前,江苏行业特色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政府委托式培训模式

以往行业特色高校的继续教育偏重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或中低端培训,对于高端培训较少涉及。随着政府部门领导对于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行业内新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社会更多焦点集中在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高校,这对行业特色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一个机遇。江苏行业特色高校根据政府部门的培训目标,利用自身师资优势和先进教学设备,针对性的设计培训课程与选择培训教师,提高学员业务水平。该类培训定位明确、生源稳定、培训范围遍及全省甚至全国,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例如,2009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确定南京大学等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南京大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江苏省级机关处以上干部中开展的“八项工程”专题培训计划。培训开展以来,南京大学已完成了16个班次的教学工作,培训省级机关处及以上干部4175人次,为承训高校规模之首。此外,南京大学还与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南京市市级机关处级干部进高校选学工作截止目前开展培训21个班次,培训干部3000多人次,为江苏及南京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行业学会委托培训模式

部分省级或国家级的行业学会在整个行业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这类培训通常受制于课程照搬学历教育、师资不足、无实践环节、经费紧缺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而江苏行业特色高校加强与行业学会合作,可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首先,行业学会有广大会员资源,高校无需承担招生压力;其次,高校利用行业协会聚集大量行业专家和龙头企业的优势,使培训工作有更强的学术性和技术性;最后,该模式能有效完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服务行业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院是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法人单位的资源优势,受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先后完成了《模具设计师》国家题库和《模具制造工》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及题库的开发工作。同时,该校及时了解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需求,借助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网站,构建服务中小模具企业的需求信息平台,同时挖掘资源,积极打造政、行、校、企联合的社会培训项目。经过近几年社会培训项目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培训成果。今年,该校又与常州市热处理行业协会联合办班,进行金属热处理工的高级和技师项目的培训与鉴定共计66人次,提升了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

(三)行业龙头企业委托培训模式

传统的企业内训模式都是以培训课程为中心,以课程实施为培训开始、以课程完成为培训结束。该培训模式在个性化培训成为主流的时代已受到挑战。近几年,江苏行业高校主动出击,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为企业不同岗位人员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并系统规划长期培训方案,构建集调研、咨询、培训、跟踪服务、反馈为一体的培训机制,已与不少企业结盟形成良好合作关系。行业龙头企业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做保障,技术和产品被社会广泛认可,在该行业内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江苏行业特色高校与江苏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既获得稳定的生源,提高高校在行业的知名度,又了解到行业最新动向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例如,红豆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2010年,红豆集团与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成立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示范培训基地。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根据集团的现有资源和需求,推行“专业技术+通用技能,自我求知+规划教学”的学习模式。该模式揉合一线员工的技术更新需求,又对管理层及基层人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满足集团发展要求,满足集团员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通过合作,全力为集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市场型、复合型和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创新人才,解决了集团的难题。

(四)高校自创品牌模式

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品牌培训显然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最直接有效的模式。一个培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培训课程。不少江苏行业高校充分利用本校丰富学科资源、雄厚师资队伍、先进教学条件,形成特色鲜明,系列化的品牌课程,已在行业内树立起培训品牌,使江苏行业特色高校具有更强的市场号召力。此类培训模式的缺点在于市场针对性、课程适用性以及生源稳定性较差,考虑到培训项目的运营成本,项目开展仍有一定困难。

例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所培养中国饭店管理人才的专业学院。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行业培训并行的方针,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对培训市场的管理,努力打造“学在金陵”的培训品牌。学院每年承办全国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人数达千人次,培训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截至目前,已为全国旅游行业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6万余人次,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被行业誉为“中国酒店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

四、江苏行业特色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随着国家职业准入制度的推广,行业内竞争压力加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度,这给非学历培训带来新的活力1。面对数量日趨庞大的“考证族”,行业特色高校在办好学历教育同时,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并将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方向。行业特色高校应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在非学历培训中注重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员个性化发展,动员学员在获取学历证书同时,按行业不同岗位对接需求培训应用型人才,促进学员高质量就业,同时有效促进学员实践能力培养。如扬州大学于2005年批准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基地。十年来,该校先后为全国司法系统、江苏

教育系统、扬州综治系统、卫生系统、江苏省社区矫正局等部门培训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4000多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职业技能鉴定,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积极向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申报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二是做好战略部署、统筹兼顾和细分对象工作,重点开发在校全日制学生和行业在职员工均可参加的职业技能的鉴定培训。

(二)探索项目管理方式与非学历培训的契合点,提升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市场竞争力

项目管理具有较强客户导向性,有利于资源系统化的整合和控制。任何一种非学历培训项目,都是以“项目”为基本单元存在,项目管理方式可满足非学历培训追求最大效益的目标。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立足区域农机技术现状,形成了“五环四层”的项目管理特色,即项目建设管理环(调研论证、项目开发、教材建设、资源库建设)、评价体系环(督导评价、学员评价、教师互评、企业评价)、考核体系管理环(职业素质、技术理论、岗位技能、过程规范)、教学设施管理环(调研、采购、开发、建档)和过程控制管理环(政府部门、管理团队、两级督导、班主任)。行业特色高校要发挥项目管理方法在非学历培训中的应用,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以自身优势学科为基础,开展培训项目,是高校发展非学历培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第二,以精品非学历项目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长期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系统化培训项目群。“宽基础”指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活模块”指针对特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第三,项目开发要避免以追求短期利益的商业化行为,在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着重非学历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

(三)建立和完善非学历教育师资管理队伍,凸显行业办学优势

非学历培训的市场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历教育有很多区别,它具有时间短、内容新、见效快等特点,照搬普教是不现实的2。因此非学历教育师资管理队伍应包括市场开发队伍、项目研发队伍和授课师资队伍。市场开发队伍应了解和掌握非学历教育发展规律、运行特点以及运作方式,具有较强的培训市场需求调研能力,招生渠道开拓能力,组织统筹其他教育资源能力和沟通客户、解决方案、商务合同谈判等能力。项目研发队伍的构成既要来自学科、专业的专家,实践在行业第一线的工程师,还要来自成人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专家。授课教师队伍质量是制约非学历培训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训市场的竞争,实质是师资队伍的竞争。优秀的授课教师不仅在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还能针对实际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教学。如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省级培训人文社科类科研方法培训班”中,组建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学教授、社科处长和学报主编组成的培训教师队伍。不少参培老师反映:“南京师范大学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社会影响,聚集了一大批全国优质专家资源。聆听每一位专家的讲座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四)坚持与服务地方、服务社区相结合,提升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行业特色高校需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加强本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由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行业特色高校承担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如2007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州军分区、泰州市民政局联合成立泰州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心,在全省率先启动退役士兵“学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教育培训。经过7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基础、技能培训为核心、高质就业为目标”的教育培训模式,迄今已培训退役士兵3700余人。2012年学院被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等六部门核准为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院。《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中央政府网站、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此报道。

此外,行业特色高校也需加强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如2013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南通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作为定点培训机构,与14个街道达成了“四位一体”服务意向,在16个社区开展了社区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培训规模达1000多人次,为学校辐射社区服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培训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城镇失业登记人员、进城登记求职农民工、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等等。这批学员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将来的就业意向,选择不同的培训工种。对于40-50岁的女同志,多会选择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营业员等培训工作;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多会选择插花、创业意识(GYB)等培训;对于有进一步获得其他专业技能的社区学员,高校推荐其参加学校举办的其它各类专项技能培训项目。学员经过培训,增强了找工作的自信,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信心。

五、结语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人才、教育与科技培养的集聚地,拥有丰富的师资和硬件资源。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对行业各类技能人才广泛需求的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应利用自身在行业培训领域的优势,更好结合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的需求,转变办学思路,尽早实现办学模式转型,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发挥出应有的中坚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媛.论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J].科技信息,2013(15).

[2]滕杰.项目管理方法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2(11).

篇5: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与内容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什么方面受到政治的影响.从一般内容上看,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形十分显著.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主流意识形态是指社会的占居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

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作用有那些)高等教育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P533、怎么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价值:①高等学校的政治价值:1,促进社会政治延续2,推进社会政治生活3,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②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③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人类需要大量时间探究才得以发现的科学研究成果。

④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 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文化.4、高等教育在选择和改造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1,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化选择与改造能力。2,高等学校在选择和改造文化的同时,能够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以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

5、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6、高等学校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人才(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延伸职能).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7、大学生身心特殊性表现1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2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3具较好的品德修养4具较为远大的理想5面对的压力较大6心理成熟度不够高。

8、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1)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9、解释: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指某个课程本身所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单元目标:一门课程中各单元的具体要求。

10、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 1)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质2)还有相当的复杂性。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包括作为教育对象客体的受教育者。

11、高等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需要;2,人的发展需要,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其实质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曾出现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观点。

12、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的需求。请对这些观点加以评述?答:

1、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2、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标,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3、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教育目标,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4、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了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它实际上把社会看作个体的简体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容易助长了高等教育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意义,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5、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13、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1,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2,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3,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14、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改造主观世界活动、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相互统一的过程.其特点为特殊性、双边性、发展性.具体分为: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a.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主要是以教材为中间的间接经验.b.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不同,是再发现过程.c.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表现在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双边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过程.a.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b.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c.不同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d.师生交往活动中个人言行对学生发展、人格影响的作用.15、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特点具有实践性、合理性.具体为: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8.教学与科研相

统一的原则。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保证质量,保证目标实现.16、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30—50人.其优点:a.有利于提要教学的效率,扩大教学对象.b.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c.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是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不能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别,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17、远程授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新技术发展的结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18、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19、备课要求: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视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其次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第三,备方法,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2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上课是通过讲授、讨论等方法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予以实施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4.表述清晰,5.气氛活跃

2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认识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在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有法而无定法,在于得法.(教师施教活动的总和.这句话观点是错误的,还包括学的方法)

2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 参观法,实验实习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23、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的内容,教学效率高。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科学性,3内容的逻辑性,4语言的感染性.其优点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能给学生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出解决的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利用讲授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困难的.2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条件.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25、1: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1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是学科发展的基础5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2: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开展的意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3:高校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研究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③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等学校三大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4: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两方面内容:1,国家举办高等教育机构;2,规范社会高等教育机构。

26、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习.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位条例》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教育法》母法 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 十九次会议《职业教育法》 98年8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会议 《高等教育法》

2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学机构.角色具有:传授者、管理者、代理人的角色.1985年,我国设立了教师节。

28、教师的作用(价值或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教学基本任务: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包括: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29、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 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向师性”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0、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心理素质:开朗心胸,愉快情绪,顽强意志).31、高等学校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师生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认识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师生关系—道德义务关系。

32、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认识和理解学生(基础或前提)2树立威信(保证)3学生的积极参与4利用多种渠道.33、教师的教育情意:教师的教育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情意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具体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师自我。

34、高校教师资格的意义:高校教师资格是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5、高校教师资格的任定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且遵守我国法律(先决条件);2,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3,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4,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学历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36、高校教师职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四个基本条件: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3,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

37、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及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四大发展趋势、潮流)

1972年 法国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979年 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

1989年 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

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人:全面发展 对新思想新教育最开放的人

1996年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①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发展②亚太正式定义:知识经济

(简答)*为什么要创新教育?答: A.经济发展的社会化世界化全球化,使人的职业变动和岗位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要求提高.故增强学生的可迁移性和应变性.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双刃性.C.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素质和协发展.素质教育的定位: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科学性,二是人文性.难点:发展学生的情感。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身体、生理素质);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心理修养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厌恶、审美、劳动)

38、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②高等学校课程内容: 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2,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3,高等学校教材

③高等学校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课程性质的职业化;3,课程方向的人文化。④高等学校课程资源非常丰富,除教材外,其他还包括学术著作、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答案、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参考书目、参考文献、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⑤教育目标:分层次培养目标,科类与专业培养目标。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学科大类,二级学科;专业 ⑥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高级人才划分:A.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B.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C.通才和专才.⑦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还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客观题:

9、美国1861年林肯总统签署于1862年的“莫利尔法案”建立“赠地学院”,其中最著名的有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威斯康辛思想”是: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c.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从此这一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0、高等学校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12、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第二级是大学堂,第三级是通儒院,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14、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是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种因素.15、在我国基础教育也称国民基础教育。

16、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17、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20、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单一的是专才.22、英国的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

23、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24、教学科目是教学课程的一个方面。

25、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横向结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并非用主语陈述,非正式的)课程

26、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27、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28、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判断)

29、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即再发现的过程。

30、智力(即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能力是心理特征.智力和能力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

3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32、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原则及“不愤不启”启发式教学;《学记》提出教学相长观点及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思考和学习的方法,它是第一部教育文献;朱熹的循序渐进原则, 师生互动合作;“文以载道”预思想性于教学之中)(知识与能力不成正比).36、案例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演示法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纽美斯。参观法也称“现场教学法”.37、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布鲁纳);

38、程序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斯金纳提出。

39、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a.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b.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c.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40、远程授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

44、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45、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从19世纪初德国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三大职能: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46、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7、高校科研管理方法;激励法,计量法.48、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开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49、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51、高等学校的管理原则: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5、我国与外国的学位制度: 美国:四级,包括协士(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英国:四级,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高级博士。

法国:四级,分为学士、硕士、第三阶段博士和国家博士。德国:两级,分为博士和教授备选。中国: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

篇6: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一、单向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观点错误的一项是()

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B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D道德是一种底线规范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3、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 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 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 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 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4、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A 榜样作用

B 心理健康功能

C 成功作用

D 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5、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A 给学生权利

B 教给学生知识

C 尊重和信任学生

D 尊重学生家长

6、教师公正的核心是()A 对自己公正 B 对学生的公正 C 对同事公正 D 对上级公正

7、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A 依法执教 B 爱岗敬业

C 热爱学生 D 严谨治学

8、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 为人师表 B 清正廉洁

C 敬业爱业

D 团结协作

9、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

A 社会舆论决定的 B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C 法律法规决定的D 传统习俗决定的10、下列不属于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

A.民主

B.平等

C.专制

D.合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道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大学精神的内涵主要有哪些?

3、教师在工作中如何贯彻好“教书育人”原则?

4、科学的教学理念有哪些基本内容?

5、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论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师德修养的过程。

2、批判科学研究领域的“学阀”现象。

2011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道德”的含义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3.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4.高校教师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建设和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

2010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 3、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是什么? 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把握这一特点对广大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试阐述之。

2009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么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教师应该如何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阐述之。

2、当前在高校一定程度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你认为应该如何消除这些问题?

2008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

2、职业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要把“教育公正原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

4、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你认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道德偏向?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如何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

一、简答题(5题、每题10分)

1、道德特殊本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

3、教师应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4、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5、道德修养中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如何?

二、论述题(2题、每题25分)

1、试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育公正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基本要求。

2、试论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

上一篇:鱼湾小学2013学年第二学期后勤工作计划下一篇:项目负责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