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__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

2024-05-16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__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精选3篇)

篇1: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__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南汇电大本科毕业论文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

学 院: 网络学院南汇电大

专 业: 学前教育 年 级: 2008 级 指导老师: 林 琳

学 生:

朱 燕 秋

2009年9月完成

论文摘要:

幼儿的审美是他们自由而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在与审美对象的自主交往中。本文通过幼儿园艺术剪纸活动的开展,探索怎样选择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怎样运用有效的艺术剪纸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如何科学评价艺术剪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让幼儿积极地与艺术剪纸这一审美对象自主交往,从中创造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意义世界,让幼儿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中获得审美愉悦。

关键词:剪纸

艺术

审美

目录

一、选择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4

(一)构建原则.......................................................................................................................5

(二)阶梯序列.......................................................................................................................5

二、运用有效的艺术剪纸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6

(一)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艺术剪纸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兴趣...............................6

1、建立常规,保证安全.................................................................................................6

2、循序渐进,培养兴趣.................................................................................................7

(二)指导中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中班幼儿的审美仿效能力...............................9

1、激发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9

2、创造良好的审美仿效环境.........................................................................................9

(三)指导大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11

1、利用环境创设,提高感受美的能力.......................................................................11

2、利用欣赏评价活动,帮助感悟创造美的能力.......................................................11

三、正确评价艺术剪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要素特点).....................13

(一)调整、更新教师的剪纸艺术教育价值观.................................................................13

(二)尊重幼儿审美心理.....................................................................................................13

1、尊重幼儿的审美知觉...............................................................................................13

2、尊重幼儿的审美想象...............................................................................................14

3、尊重幼儿的审美情感...............................................................................................16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

08春学前教育

朱燕秋 Z08180907035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幼儿的审美是他们自由而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在与审美对象的自主交往中。基于《幼儿园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艺术剪纸活动的组织开展,让幼儿积极地与艺术剪纸这一审美对象自主交往,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从中创造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意义世界,让幼儿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中获得审美愉悦。同时,在发展幼儿艺术活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价值,已日益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并正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来体现和证明着。其中利用艺术剪纸活动这一途径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的虽然有,也较多,但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如何教、如何评价其教育价值等方面的思考研究却较少。笔者通过“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课题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现在愿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选择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

幼儿的审美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最为原初、最为本真的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是幼儿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幼儿艺术剪纸活动的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兴趣、需要相联系。只有适宜于幼儿的艺术剪纸活动内容,才能激发 4 幼儿的审美兴趣。把握选择艺术剪纸内容的构建原则、阶梯序列,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选择艺术剪纸活动的学习内容。

(一)构建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艺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幼儿园剪纸教学的特点,以及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需要,对艺术 剪纸教学的内容序列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

1、要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2、要充分发扬剪纸艺术传统,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剪纸教学内容;

4、要适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游戏性;

5、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联系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及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⑥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阶梯序列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 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成长阶梯(小班——中班——大班),分别有序地、由易至难地选择罗列出不同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试举如下:

小班幼儿:剪短线(给小鸡吃米粒)、剪中长线(喂小羊吃青草)、剪长线(帮爷爷下面条);转弯剪直线(比高矮)、转弯剪弧形(削苹果皮);剪带几何图形轮廓线的实物图(打扮圣诞树);对折镂空剪多个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等(有趣的图形);剪各种实物轮廓线(帮妈妈买年货);随意想象剪(走公园)等。

中班幼儿:剪贴添画(草地上的花、美丽的蝴蝶);效仿剪镂空花纹(七彩花、给大树穿新衣——树叶、创意剪树叶);随意想象剪(变动物);折剪(窗花、五角星);欣赏民间剪纸窗花作品(四季平安、老鼠娶亲);对称剪(小花、蝴蝶;连方);目测剪各种动物等。

大班幼儿:剪动物(徐悲鸿的马、十二生肖、飞鸟、昆虫、鱼);剪植物(树木、花卉、水果);剪人物(欣赏生肖福娃、创意剪福娃);剪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证劵大厦);剪脸谱;剪字(囍字、名字);剪生活用品(小衣服、马路上的车子);小组合作画(春夏秋冬、浦东新貌)等。(单件作品追求外形大胆神似、镂空花纹变幻多样,命题作品追求布局合理,内容得当)

二、运用有效的艺术剪纸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剪纸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实用性的、主题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能否依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能综合考虑到剪纸教学的各有关因素,作出合理的选择,并能依据最优化的原则加以组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所侧重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审美仿效能力、审美创造能力。

(一)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艺术剪纸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兴趣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剪纸活动能使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敏性与精确性。手部动作的训练又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可见幼儿剪纸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小班幼儿剪纸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最困惑的是没有现成的教法。如何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剪纸活动,使其对剪纸产生兴趣,从而发挥剪纸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对小班剪纸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1、建立常规,保证安全

保证幼儿安全是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在剪纸活动前帮助孩子学习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让幼儿从一接触剪刀,就知道:“剪刀是工具,起立离桌时,剪刀要平放在桌子上,剪刀不能对着人,剪完后,剪刀放回小筐,碎纸要随时放在容器里”的规则要求。告诉幼儿只有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剪刀,剪刀才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否则剪刀会生气,就不愿与你做好朋友了。表扬鼓励正确使用剪刀的幼儿,及时发现制止个别幼儿使用剪刀的错误动作,并在集体中提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幼儿共同讨论,是否要解决,怎样解决,由此共同约定活动规则。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帮助体验遵守约定的规则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幼儿自觉地去遵守规则。

2、循序渐进,培养兴趣

小班幼儿学剪纸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适于小班年龄特点的剪纸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小班幼儿的剪纸兴趣。运用已有的小班绘画、撕纸教学经验,在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与表现特征的把握上,观察、揣摩小班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表现特征。将自己拥有的正确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方法迁移到剪纸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幼儿喜欢剪纸。

(1)运用游戏方法。在剪纸的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剪直线——剪面条给娃娃吃、给小动物长毛;再让幼儿在正方形纸、“苹果”纸上由外往里一圈一圈转角剪——比长短、比高矮,比谁把平果皮先削好,让幼儿剪广告纸上的喜欢的物品——帮妈妈买年货等,让幼儿在剪剪玩玩中,了解剪刀的性能,学习控制剪刀,体验剪纸的乐趣。小班幼儿的活动是以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游戏化的情节展开的。教师要对此做好积极回应,鼓励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并以次进行联想和迁移。

(2)运用语言激励。在幼儿剪广告纸上喜欢的物品——帮妈妈买年货的过程中,幼儿兴趣很大。但是因小手的控制力不够,不是多留轮廓线的空白,就是剪到东西的里面去了。我就先肯定幼儿本领真大,帮妈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并请幼儿上来做介绍。之后用语言激励:“哎呀呀,这么好看的衣服,妈妈真的很喜欢,可是怎么一个有袖子,另一个怎么就没有了呢?不好看了。”(不当心剪掉了)“下一次,仔细一点,再送妈妈一件不掉袖子管的,比这件更漂亮的衣服,好吗?”使幼儿不断向新的目标方向努力。

7(3)抓住特征,引领幼儿。小班幼儿受年龄限制,对事物认识的表现往往剪一个块状来表示。当我问他:“这是什么?”他会说这是小鸡。”如果再过一会去问他:“这是什么?”他又变了:“这是小鸭。”他的剪纸行为目的性不强,并且易变,而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当幼儿第一次告诉我“这是小鸡时”时,我就对着他说,“小鸡肚子饿,要吃东西了,小鸡的嘴巴在哪里呀?”根据孩子所指,帮助其剪出小鸡的嘴巴。”小鸡眼睛很亮的,他会自己找吃的,小鸡的眼睛在哪儿呀?”再根据幼儿所指帮助剪出眼睛。这样帮助幼儿剪纸从无意行为向着有意行为发展,无目的行为向着有目的行为发展。

(4)利用讲评,完善提升。当幼儿完成剪纸作品之后,我总是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并说出理由。再由本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是什么,同样也说出理由。在集体和个人的碰撞中,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及时帮助修整作品。如查心怡剪了一头大象,理由是它有长长的鼻子。小朋友说这鼻子看不清楚。原来查心怡剪的大象鼻子看上去与大象身体连在了一起,因为她只是在身体边上剪了开来,“鼻子”和“身体”之间没有一点缝隙。要把“鼻子”掀动,才知道这是鼻子。于是为了肯定查心怡的想象,也为了让孩子们信服,我帮助查心怡在靠近大象鼻子的身体处沿着身体的轮廓略微剪去了一些,使“鼻子”和“身体”之间留出空隙,这样大象的鼻子就看得清楚了。幼儿眼睛睁得很大。可见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剪纸的技巧是适宜的。同时让幼儿体验到借助一定的剪纸技巧能更好的表现事物的特征。又如黄佳音剪乌龟,拿来给我看,我觉得身体和尾巴很象,就是头太大,我就让她去自然角看看乌龟是什么样的,让她试着进行调整,结果她再拿来的时候,“朱老师我剪出乌龟的花纹了!”真的剪出花纹了,我非常惊讶。在讲评时我表扬了黄佳音小眼睛真亮,并且能把看到的剪出来。可马上有小朋友提出剪坏了。原来黄佳音剪花纹时从边上下手的,所以看上去乌龟的身体被切开来似的,坏的。“哎呀,真的,小乌龟好象被用刀切了一刀似的。” 黄佳音急了“我没办法呀!”“谁有办法帮助黄佳音,让她的小乌龟既漂亮又不受伤?”裘文华说:“我有办法,就用开眼睛的办法,从当中开始剪。”就这样通过孩子的互动,使旧的经验,通过迁移运用,变成新的经验,孩子的剪纸水平从轮廓的把握走向中间的花纹,显得是那么的自自然然。

(二)指导中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中班幼儿的审美仿效能力

审美仿效是指人们对没的事物学习、摹仿、表现,即按照美的规律将客观存在的美和主体感受到的美通过一定的方法表达出来。中班幼儿处于象征期,喜欢以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表现物体。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进行剪纸活动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观念,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仿效能力,使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积极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很有意义的。

1、激发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

要想使幼儿的审美仿效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审美仿效对象有了浓厚的仿效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审美仿效能力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幼儿、训练幼儿。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激发幼儿的兴趣,相反会使幼儿感到压抑、厌倦和畏惧。所以,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投入剪纸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审美仿效兴趣。例如:在一次剪彩色花的教学中,起先,我收集了色彩、造型不同的各种花卉,在班上开了一个花卉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花卉,其次,我设计了花卉展的范例,其中的花朵都是用各种图形剪各种花纹代替的,幼儿觉得很美丽,非常喜欢。接着我引导观察,你喜欢的花朵花纹,看起来象什么,并给它取名字,强化幼儿对喜欢对象的客观印象。接着,让幼儿通过猜一猜的形式,示范演示花朵花纹的变化来由,以进一步刺激,激发幼儿仿效剪花卉的欲望。在幼儿剪花的过程中,我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各种彩色花朵,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仿效对象进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来剪。当一朵朵仿效变化的花朵,展示在教室墙面上“花园栏”里时,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幼儿审美仿效的兴趣。

2、创造良好的审美仿效环境

剪纸虽然是以幼儿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 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的发展。

(1)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助染剂、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的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红作品。进而我又发展了幼儿自己动手染纸,根据自己剪的作品,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各种技法的掌握,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2)精神环境则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我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这幢房子是你剪的吗?你真了不起。” 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仿效的勇气。

(3)适时指导,不断提高幼儿的仿效热情。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指导幼儿剪纸,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幼儿有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幼儿在剪窗花时,没有形状、花纹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剪,可是学剪动物猫就不同了,它是动物的特征与花纹的结合的一种艺术形象。这需要幼儿在创造之前有一定的构思,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利用幼儿喜欢毛绒玩具小猫的心理,让幼儿上来摸一摸、亲一亲,熟悉猫身体外轮廓的特征,使感知剪动物的路径。然后根据幼儿的陈述我进行示范剪猫,幼儿感到很新奇、很神秘,抱有一种想试试看的心理。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展现出各种姿态的小猫时,我看到了幼儿惊奇、高兴的表情从脸上流露出来。经过多次尝试,幼儿对剪动物猫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幼儿每一张猫的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遇到困难时,稍加指导,使幼儿重新获得创作的热情。教师的指导、帮助,使幼儿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对我以后再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也乐意接受,有助于打开他们再创作的思路。

(三)指导大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别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随着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能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更喜欢动手动脑,创作欲望显得比较强烈。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进行艺术剪纸活动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观念,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很有意义的。

1、利用环境创设,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利用艺术节展示活动,指导班级幼儿分别独立、合作创作了8K、4K、1K等三十几幅剪纸、绘画作品,并将班级幼儿的作品与全园小朋友的作品一起进行立体式展示,强烈的视觉冲击、艺术渲染给孩子与家长留下了美丽的烙印和心灵的撼动。而艺术节班级幼儿表演的筷子舞身上穿的小肚兜,让幼儿自己用银色即时贴进行剪贴窗花进行装饰,随着幼儿的舞动,小肚兜上的银色窗花,在舞台的灯光下熠熠生辉,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又在教室里,用幼儿富有镂空想象创意的树叶通过透明胶串贴成挂条布置在教师的灯管下、门框周围等处,浓浓的春意,让幼儿感受美丽和快乐。剪纸活动室墙上张贴幼儿自己制作的“舞龙”、“快乐的天鹅”、“我们都是好朋友”等剪纸竹帘作品,活动走廊里悬挂着十二生肖的竹帘作品,活动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幼儿的作品,幼儿可自由操作、玩耍。而户外活动的辅助障碍物塑料罐上用幼儿的剪纸小动物作品进行装饰,等等。以上创设供幼儿欣赏、观察、操作,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欢乐的气氛,激发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2、利用欣赏评价活动,帮助感悟创造美的能力

剪纸欣赏中幼儿对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善于抓住幼儿最初的艺术感觉,随时适时地加以引导提升。如:欣赏中为幼儿作 品起名字,是表现幼儿对作品理解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幼儿所起的名字不采用不置可否的:“恩、好、不错!”而应该给予一个简洁、适当的反映。“你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起的名字”、“你是根据时间起的名字”、“你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起的名字”、…这样的反馈既有评价作品,又暗含应该这样为作品起名字的的各种思路的提示。

当作品出现时,应把幼儿的个人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后,教师对幼儿的直觉体验进行提升,并应给予孩子一些欣赏的技能。在分析作品中,避免教师的灌输与权威,而应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层层的分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觉得这样剪好吗?”“为什么?”“哪里最吸引你?”···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帮助孩子整理、清晰感受,让一些直觉、感受的东西,夹杂理性和逻辑。

剪纸作品欣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将欣赏经验结合在幼儿自己剪纸中。在欣赏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应充分了解全班幼儿能力的差异及每个阶段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才能准确地找到它不同于同龄幼儿作品的独特创意。评价的作品,教师评价重点放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独特的见解等,而不是单单的技能。而这些都是培养审美创造艺术素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利用师生互动,捕捉有价值的事情,将无意义的活动变成有意义的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如在一次剪纸活动中,方逸清剪了一只形象可爱的骆驼,在欣赏展示时有幼儿提出如果这只骆驼的身上有花纹就更好看了。于是方逸清拿去在骆驼的驼峰上剪了花纹。再展示时,王奕程举手肯定“现在变好看了,那驼峰上的花纹看上去象里面的水在流动”,小朋友们一致用赞赏的目光投向方逸清。这时我及时引导,我们在剪花纹时可以与剪的对象联系起来,剪的花纹的含义与对象的特点联系,这样剪出来的花纹会既漂亮又有趣。使在教师的引导下无意义的剪花纹转向有意义的剪花纹。通过互动、幼儿的主动参与,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

三、正确评价艺术剪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要素特点)

(一)调整、更新教师的剪纸艺术教育价值观

在“只要有技巧,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传统观念下,重视的是技巧训练。而单纯的技巧训练只能培养技艺娴熟的工匠,而无助于培养一个真正懂得艺术,具有审美文化素质的人。因此在开展艺术剪纸活动中要摈弃传统的观念,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遵循发展的可持续原则,注重培养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考虑“教什么”的时候,必须把握:

1、教育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

2、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在考虑“如何教”时必须把握:

1、发展的全面性。

2、发展的差异性。在考虑“何时教”时必须把握:

1、发展的能动性问题。

2、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3、发展的自然性问题。从形成和塑造未来的、完满和谐的、具有创造性人格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审美—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艺术剪纸活动,重要的是突破技艺教育的藩篱,走技艺与创造并存,感受与操作并重的健康轨道。

(二)尊重幼儿审美心理

1、尊重幼儿的审美知觉

幼儿的审美知觉内容是情感表现性。幼儿的审美主要是一种完形知觉。幼儿的审美知觉具有多通道性。幼儿通过审美直觉把握艺术文本的意义。因此,在艺术剪纸活动中,选择的活动内容、审美对象的文本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审美经验有关的,能唤起幼儿情感共鸣的,能与审美对象进行同构的。在活动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反应,幼儿想象性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行为、表情、眼神等都要坦然接纳并给与积极地回应与鼓励;尊重幼儿的个性理解,因为在幼儿眼里他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请看案例: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使幼儿对家拥有一份特别的情感。而房子是代表一个家的建筑物。我试着让孩子学剪房子。“你们知道我们住的房子是怎样的?”我 问道,“它有尖尖的顶”“它有烟冲”“它有方的身体(墙)”“还有门、窗。”幼儿回答。“我们用剪纸的方法来剪出房子”我提议道。孩子们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你认为剪房子哪里最好剪?”我又问道,“墙好剪”“顶好剪”“烟冲难剪”“门窗难剪”幼儿回应道。于是我很快地把孩子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想法结合了一下开始示范:对折——剪顶——剪墙(此时听到有幼儿说怎么没有烟冲)——剪门,打开,变成了没有烟冲、只有一扇门的房子。虽然有一幼儿说象一座庙,然更多的幼儿情绪不激动。我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又示范了一个有烟冲的、有三扇门的房子。当我打开作品时,幼儿发出我熟悉的“哇!”的惊叹声,脸上露出了雀雀欲试的表情。……

笔者原以为通过提问了解到什么对孩子来说是容易的,什么对孩子来说是困难的,并且为了让幼儿较容易地获得成功,我故意避开了难剪的烟冲(和窗子)。可是从孩子的反应来看,孩子不大接受我这简单的房子。相反,虽然有点难剪的有烟冲、有三扇门的房子,在幼儿看来才是美丽的房子。为什么?因为幼儿对房子的完形知觉中是有个烟冲的,我剪出的作品中没有烟冲,那么幼儿在感知作品时就不能很好地与作品进行同构,所以表情反应较木讷。而一旦我将作品添上烟冲,作品的内容结构与幼儿的认知得到同构,幼儿的表情反应就积极,对房子的剪纸作品产生了审美。美丽的东西都想拥有,进而激发了幼儿动手尝试的欲望。这说明,教师的预设要顺应孩子的审美心理需求,当发生冲突时,必须及时调整。

2、尊重幼儿的审美想象

幼儿的审美想象是情感化的审美意象产生的过程。幼儿在审美想象中实现着“神与象游”。因此,在艺术剪纸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想象的对象具有不确定的情景因素,使幼儿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性格、情感直接移注于想象的对象,通过想象,可以产生各自独特的审美感受,最终产生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象。有时幼儿产生的审美意象不能用他的语言表达清楚时,教师可帮助他完善表达。幼儿在进行想象过程中,教师要随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同进同出”,让幼儿充分地享受“神与象游”的过程。请看案例:

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中国的戏剧文化产生很大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戏剧脸谱,是幼儿情有独钟的。于是就让幼儿用剪纸的方法创意 14 剪脸谱。在幼儿进行剪纸开剪前,先收集那些色彩对比强烈、花纹清晰但不确定具体内容并赋予想象的脸谱,供幼儿欣赏并进行花纹想象。结果幼儿想象出许多的花纹,如:象象牙一样的花纹,象大象鼻子一样的花纹,象小雨滴一样的花纹,象手一样的花纹,象6一样的花纹,向山上流下来的流水一样的花纹,象蜗牛一样的花纹,象青蛙一样的花纹,象火苗一样的花纹,向彩虹一样的花纹,象烟一样的花纹,有小的,有大的,向斑点狗身上的花纹,象话筒一样的花纹,象蛇一样的花纹,象倒放的葫芦一样的花纹,象火一样的花纹,象鸟一样的花纹,象兵器一样的花纹,象云一样的花纹,象蝴蝶翅膀一样的花纹等等。而当幼儿说“象问人一样的花纹”时,我就回应提升“问号花纹,是个爱提问题的人。”帮助孩子把他的意思表达完善。接着再给幼儿欣赏相应的脸谱剪纸作品,再进行剪纸脸谱花纹想象。然后才让幼儿进行创意剪脸谱。此时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设计脸谱上面的五官花纹、额头脸颊下巴花纹等,运用自己的剪纸技巧,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花纹脸谱。

在这个案例中,第一次提供给幼儿欣赏的彩绘脸谱,虽然花纹确定性不明显,但又是幼儿似曾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因此当幼儿通过视觉“走”进作品,带着作品中的花纹符号从作品中“走”出来,并将这些符号与生活中熟悉的物象进行对应,使这些不确定的花纹符号按照幼儿各自的理解变得确定起来时,幼儿便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意象,于是幼儿想象出了如上的许多花纹。第二次提供给幼儿欣赏的剪纸脸谱,由于第一次的幼儿欣赏想象同构,丰富了幼儿对脸谱花纹的感知经验,因此,当幼儿一旦“走”进剪纸脸谱去欣赏其中的花纹时,便带着已有的脸谱花纹的感知经验去与剪纸脸谱中那些线条组成的剪纸图案进行对应同构,并进行再次想象,使那些不确定的剪纸花纹赋予具体的对应名称内容,也或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当幼儿带着对花纹的丰富内涵从剪纸脸谱作品中“走”了出来,在两次欣赏想象同构的基础上,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情趣、剪纸技能,产生了对花纹脸谱剪纸的不同审美,于是创作出了不同个性的脸谱剪纸作品,实现了“神与象游”。

3、尊重幼儿的审美情感

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他们移情的产物。幼儿的审美情感与他们的感性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外显性高峰体验。因此,在艺术剪纸活动中,要利用幼儿的移情,提供帮助,使其获得审美愉悦。了解幼儿的审美偏爱,帮助幼儿进行审美体验。清楚幼儿表达愉悦的方式,分享幼儿的高峰体验。请看片段:

在《欣赏民间剪纸窗花作品——年年有余》的活动中,教师:你在这幅作品里看到些什么?

幼儿:有个胖小毛头。(用手指着作品中胖娃)幼儿:有一条鱼。(用手做游鱼的样子)

幼儿:有个小孩抱着一条鱼,很开心。(做抱的动作)教师:那你们看到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这小孩本领很大的。(用手翘大拇指)

幼儿:想把鱼吃掉。(两手握空拳,放在嘴前,做吃的动做)幼儿:骑在在鱼身上游泳。(两手做游泳状)

幼儿:抓到鱼说了很多话。回家叫妈妈洗洗,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也做了一个吃的动作)

„„

在以上的片段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幼儿对欣赏的对象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该 片段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可看出审美对象能引起八位幼儿审美注意的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单个的形象(小孩或鱼),有的是情绪(小孩抱着一条鱼,很开心),有的是能力(这小孩本领很大的,能抓住鱼),有的是想法(想把鱼吃掉),有的是行为(骑在在鱼身上游泳),有的是听觉的联想(抓到鱼说了很多话。回家叫妈妈洗洗,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而这些都是不同的幼儿通过审美对象在自己生命中的认知活动的不同的情感迁移产生的审美结果,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愉悦情绪时,几乎都加上了各自的行为动作。幼儿喜欢欣赏,其中,作品选择的形象活泼、可爱,大红剪纸的颜色,艺术家精湛的剪纸工艺,都是幼儿喜欢欣赏的因素。而最终使幼儿获得了审美愉悦。而教师也与幼儿一起分享着由幼儿获得的审美愉悦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教育 的结果,更应关注教育过程本身,应重视儿童作为主体对对话活动的参与,师生之间,师生与对象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要重视儿童心灵的感受,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儿童一定的时间,引导儿童向艺术文本提问,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幼儿在以审美活动为代表的各种人生经验中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第二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7-59,61-64,66-70,176,178 [3]屠如美.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9,11-20 [4]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4,7-12,120,131,141,152-153,166-168,174-179,183-184,188-189 [5]小艺.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A).,2009 [6]幼儿年龄特点(A).育儿网,2009 [7]中班幼儿年龄特点(A).http://,2009 [8]大班幼儿年龄特点(A).江阴教育幼儿教育学科网,2009

致谢

终于,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成。在获得如释重负之感的同时,一种专业素养历练后的成长愉悦由然而升。我经不住要感谢曾经帮助我完成三年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的每一位老师、同学、领导和家人。

首先,我要感谢直接指导帮助我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林琳老师。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通过网络指导你已经深深地走进我的心里。还记得我初写论文开题报告,懵懵懂懂,存在很多的问题,你非常认真仔细地酌字酌句酌行酌段地进行批阅,有框架方向性指导的,有规范专业用语指导的,有严密逻辑性指导的,等等,一次又一次,你的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令我感动,你谙熟业务的专业能力令我折服。随着开题报告的通过,你对我毫不吝啬的鼓励使我倍加信心。正式写论文了,很多的格式、内容存在问题,你依旧不厌其烦地耐心帮我指正……感谢您,林琳老师!

其次,我要感谢南汇电大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的教学和辛苦付出,帮助我 获得了的有利于专业研究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尤其是学校老师的不时提醒和督促,帮助我把握专业研究的节奏和进度,各位老师,我感谢你们!

然后,我要感谢我所在的工作领导园长老师陈蕾,是您当初的一番劝言,使我步入再学习研究的行列。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兼同事吴周琳、傅蔚、秦玉文,正是有了你们的相伴相助,使我能在获得研究知识的三年里,坚持不懈,排除困难。我要感谢我的同班同学们,是你们的朝气、执着影响着我,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使我觉得充实,使我沉迷于完成专业研究的快乐中。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帮我寻找购买到有用的研究书籍。

最后,对以上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我在这里再一次表示深深地致谢!

篇2: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__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

由于一定范围内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东西,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因此,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之中打捞出来。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

美育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美育。教师应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开展

那么,我们以什么来打动人呢?或者说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发生怎样的情感变化呢?美育应以纯洁和高尚来打动人,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只有不断创新的美术教育,才能展现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想象空间,最大潜力地挖屈他们内心世界的艺术美,进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

二、鼓励、引导学生创作方法要“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水。低年级学生较侧重“联想”训练法。方式一: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方式二:添画联想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而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活跃的氛围中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创造玩的条件,使其享受玩带来的快乐,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如智力抢答、讲故事、变魔术等。在书中看到一位老师的《色彩的世界》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在桌前放了一杯无色的水,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师以魔术师刘谦的形象出现,搅动杯中的无色水,谁知水在老师的搅动下慢慢散开变出很多种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色彩变化。像这样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除此之外,在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换换环境来教美术,而不一定让孩子仅仅在教室这个单一的环境中创作。教师可以引导性的,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设计、分工、讨论,可以在音乐室、实验室、操场上、校园里,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乡间或小溪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美术、参与美术活动,让学生走进美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美术的快乐,表达个人的情智,获得审美体验。

四、美术教学中材料利用的“多样化”,尝试多角度的个性组合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又如第五册《植物籽粒拼图》的教学,提早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籽,包括小的饰品(纽扣、珠子等)。在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作为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所学知识的滚动性,培养孩子把书本知识用“活”的意识,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上《植物写生》这堂写生课时,发给孩子不同的植物种子宝宝,让孩子们当一回农民伯伯,体验植物宝宝生长的乐趣,并且要求孩子们把每个阶段植物的不同变化描绘下来。

这就是生活中的美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魅力,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觉教材,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六、教师现场示范的时机选择

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曾在书上看过一位教师上《梦中的我》,开始用动画导入,引出“梦的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忆“梦中的我”,最后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语言、动作来描述自己梦中的情景,想象如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到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时———教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有趣的梦,说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讲述自己的梦,同时出示描绘“梦”的范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实现梦想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师引导学生评析范画,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很显然,这节课学生的作品全是“教师的梦”。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

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范画作品,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如:教学命题画、想象画或设计创作时,为了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范画,并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及技法讲授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不仅展示了多幅美观的构图范画,还可展示几幅构图不恰当的“范画”,多幅相比,逐步淘汰,最后剩下最完美的一幅。这种比较式示范,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一些容易走的弯路和常犯的错误,另一方面,在比较中使学生对美术作品鉴别有明确的认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握好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教学,提升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是立教之本。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一是美育是立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二是美育是寓于全面的教育。“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蔡元培强调“美育代替宗教”。美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美育是伴于终身的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王国维认为孔子治学之道就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四是美育是隐于具体学科的教育。每一门学科尽管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每门学科所展示学科的知识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无时无处不在,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五是美育是显于艺术的教育。柏拉图说,“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艺术就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那么教师就是善于“成人之美”的人。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并使之相互渗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却不注重养心;只知道周迅的表演,却淡忘了鲁迅的呐喊……内在美被轻忽,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社会化,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深入的,或者说是深刻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辨析的意识,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性之上。当然,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育。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篇3:美术欣赏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

一、美术欣赏教育与幼儿长远发展的关系

我们以往的美术教育活动,从孩子一入园就要求 “照葫芦画瓢”,通过幼儿作品与教师范画的相像程度来评价孩子作品的好坏。而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各种艺术潜能,在我们长期生活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被世俗和功利所蒙蔽。而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名师们作品的经常接触、对话和欣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大师们的简单构图、线条和涂色的方式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孩子们的纯净心灵世界,丰富了孩子的艺术气息,提高着他们的审美能力。面对着著名大师们的作品,孩子们用最单纯的、直接的心态感受和欣赏作品,孩子们有创意的想法、超强的想象力和奇特的认知能力,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所看、所想和所思,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具体指导

1. 对欣赏内容的选择。幼儿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色彩明快的作品。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对抽象派作品所表现的欢迎程度,他们对作品构图、线条和色彩的感受和掌握,及他们对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幼儿教师和成人所不能比拟的。如,在欣赏马蒂斯的作品《爵士乐》时,当面对作品中看不懂的色彩和线条,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欣赏和感知潜能,說:“我好像看到一个大人在跳水!”另一个说:“我好像看到一座高山!”“我看的是一只小狐狸!”“我感觉是大海。”这幅作品中在成人看来几乎变形的图案,竟会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更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的感受与体验。所以说,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一些比较抽象的作品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像这种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好园地,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力手段。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现有发展水平,欣赏写实派作品的难度就会大一些,我们应尽可能的挖掘画面的教育潜力。如,毕加索的《鸽子》,它的欣赏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对有关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意义的进行讨论和介绍,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对人物的同情心。同时,教师为幼儿讲述这幅作品当时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欣赏大师如何在画面布局、表现的同时,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2. 对作品的分析。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增强,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果不能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必要的知识技能辅导,也会降低幼儿的艺术欣赏水平。所以,对幼儿美术欣赏的指导,一定要在了解幼儿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审美理念,增加幼儿一定的欣赏技能。当出现新的作品时,一定要把幼儿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放在第一位。在孩子自由地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后,教师再在幼儿的体验基础上,对作品内容的体现进行提升。而在具体分析作品时,不应用成人的眼光和审美去加以引导,而应该以平等的方式分层次与孩子进行分析:“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这样画怎么样?”“你最喜欢哪里?”只有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启发下,才能帮助孩子们逐渐理清感受,让孩子们理性、有逻辑地欣赏作品。

3. 幼儿教师如何评价作品。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是随性的,幼儿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抓住幼儿对作品最初始的感受。如,活动开始时请孩子为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是最能表现幼儿对作品理解的重要方法。美术欣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将欣赏经验结合在幼儿自己做画中,通过鉴赏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传达自己的认识。评价这样的作品,教师应避免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协调、是否与范画一致。

上一篇:新教师的困惑和问题下一篇:强国路上你我同行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