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2024-05-21

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通用18篇)

篇1: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幼儿园教案设计 歌唱活动:《郊游》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的基础上,能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3、产生热爱音乐、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等。

2、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什么是郊游,初步对郊游的活动产生向往。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二、学唱歌曲,体会情绪

1、教师范唱或放歌曲录音

2、歌唱:《郊游》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引导幼儿说唱歌词。(2)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3)学唱歌曲,教师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4)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大家唱得真棒,我们想想春天的天空是怎样的?春风吹拂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去郊游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歌唱?

重点提示幼儿注意:白云飘飘,春风柔柔…….的唱法,要求声音轻柔、甜美。

4、教师用琴反复教唱,指导幼儿找出歌曲相同部分。

5、随音乐伴奏带演唱歌曲

三、创编表演,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1、刚才我们高兴的唱着歌,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此时此刻你们想干什么?(游戏)

2、听音乐即兴表演:划船、钻山洞、拍手、过小桥……等等,教师适时指导

3、分组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旋律相同部分做相同动作。

四/结束部分。

大家玩的很开心,可是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乘火车回家吧!

篇2: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节奏概念是模糊、抽象的,幼儿难以理解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着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将音乐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帮忙幼儿直接感知音乐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这方面的本事。所以,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找准节奏。

2.学习用生活化的乐器“鼓”和“鼓槌”进行演奏。

3.能看指挥、听音乐、看图谱演奏打击乐器。

重点:听音乐找准节奏。

难点:用乐器按节奏进行打击演奏。

三.活动准备:

1.生活化的“鼓”“鼓槌”每人一份

2.《军队进行曲》选段

3.图谱

四.活动过程:

(一)和音乐做游戏

1.听着音乐神气的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我们用身体来和音乐做游戏吧!”

2.教师带领幼儿听着音乐做动作。

3.难点前置

(1)听音乐在dom的时候走动,在tak的时候立刻停住。

(2)幼儿熟悉音乐节奏后提升难度,加上转身。

(二)认识乐器及其演奏方法

师:“刚刚我们用身体和音乐做了游戏,除了身体还能用乐器来和音乐做游戏呢!来看看教师为你们准备的乐器,认识吗”

师:“它能够怎样玩请你们自我玩一玩”(幼儿自由的敲乐器)

1.认识dom音和tak音

师:“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和曲子里差不多的两个声音”

(1)幼儿边说教师边敲

小结:响一点的音和敲鼓面的声音差不多,轻一点的音和敲鼓槌的声音差不多。

师:“我们来给它们取个名字吧!”(dom)(tak)

2.分段学习乐曲《军队进行曲》选段。

3.合音乐完整演奏。

(三)分组分段演奏

1.将幼儿分为2~3组(或男女分组)。

第一组演奏第一段,第二组演奏第二段,最终一齐演奏第三段。

2.交换演奏。

(四)结束退场

师:“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士兵带上小鼓像神气的小士兵一样回教室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五.特色体现:

篇3: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理论, 先有需要, 然后明了目标, 最后才会将潜在的“行为倾向”转化为实际的“具体行动”。即能够满足孩子合理需要的活动, 他们自然趋向之。幼儿的学习态度与他们的需求是相关联的。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寓教于乐, 可以提升幼儿歌唱活动的有效性。

下面以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喂鸡”为例, 浅析如何以游戏方式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喂鸡”是大班的一个歌唱活动, 我们修改了原歌曲的歌词。改编后的歌词是:我们家有一只鸡呀, 什么鸡什么鸡? 喔喔喔喔大公鸡呀, 大公鸡大公鸡。大公鸡啊真有趣呀, 真有趣真有趣。我们大家都爱它呀, 我们大家都爱它都爱它。最初幼儿通过匹配图片, 学习歌曲。在学会的基础上发散思维, 由动物鸡, 拓展到生活中的各种“机”。替换的是原歌曲中的第二句“喔喔喔喔大公鸡呀, 大公鸡大公鸡”, 把象声词和名词换掉, 例如“呼啦啦啦洗衣机呀, 洗衣机洗衣机”。

对于这样一个活动, 我们设计的游戏有以下特点:

一、给游戏赋予“任务意识”

教学活动中的游戏不同于扮演游戏, 它有一定任务意识, 孩子们在参与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时, 就好像在进行通关挑战, 老师需要的是设置关卡, 提供帮助, 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关。

1.任务提出精准到位。

新授活动开始, 我首先范唱。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我在每一次范唱前都提出任务, 要求幼儿有目的地主动去听。

我在提出任务时力求准确清晰, 让孩子能够迅速明白老师需要他做什么。繁杂的啰嗦只会让孩子疲惫, 甚至造成混乱。

2.任务完成及时验证。

游戏中每一次任务是否完成, 要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和验证。通常这种验证都是教师亲自完成。有时是教师公布答案, 有时是教师在幼儿获胜后带领他们鼓掌喝彩。其实,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验证。让孩子们学会问问自己:“到底对不对呢? 我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

在第二遍范唱后, 孩子根据我的范唱内容和自己的判断, 匹配了空缺的图片, 我问他们正确与否, 大部分孩子都说“对”, 但是有几个说“不对”。孩子们意识到意见不统一, 就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 想获得一些信息。我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 并且反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到底对还是不对呢?”几秒的寂静后, 有一个孩子对我提出了要求:“你再唱一遍吧, 我们不记得了。”

于是我放慢了速度, 再次范唱, 还特别在错的地方多停留了几秒。唱完之后孩子们都举手喊着:“错了, 错了, 我知道了! ”我调整后,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对了! ”我再次反问:“真的全对了吗? ”孩子们的声音弱了很多。于是我抛出问题:“怎么验证? ”这回更多的孩子提出:“你再唱一次吧。”这时, 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验证歌唱。

纠错游戏, 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挑战, 促使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活动。在设计游戏时把验证的悬念留给孩子, 引导他们有验证的意识, 掌握验证的方法。此时他们学会的不仅是一首歌, 更是专注学习的习惯和热情。

二、给游戏添加“娱乐精神”

游戏是一种娱乐, 所以设计的游戏要让孩子们喜欢玩, 愿意参与。一般来说, 追逐、合作、猜测、推理等都会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1.设置“全游戏”的情境。

这里提到的“全游戏”特指整个集体活动都是在游戏情境下完成的, 而不是在某一个环节用某种游戏的口吻说说就算了。在“喂鸡”的歌唱活动中, 教师始终都是“饲养宠物鸡的人”, 不论是范唱、提问或是与孩子的回应, 都是以这个角色的身份进行的。

倾听感受阶段:了解我的宠物大公鸡 (出示玩具大公鸡) 。

模仿学习阶段:认识大公鸡的朋友 (小公鸡和花公鸡) 。

模仿创编阶段:参观我家的鸡舍 (拓展其他的“机”) 。

2.设置“探秘”的情境。

要吸引幼儿的注意, 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等待孩子去探秘, 也是提高专注度的有效方法。

在学唱的阶段, 我用“我的宠物是什么?我缺了哪些照片?这些是什么意思?大公鸡的朋友是谁”等一系列的问题导入, 让孩子一边听、一边学, 一边思考。每一次的唱歌, 都成了他们期待下一个挑战的开始。

3.设置“意外”的情境。

当孩子们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内容中寻找到线索, 并按照线索进行推理时, 我们的游戏就要更新升级了, 因为这已经不足以激发他们的挑战热情了。

在歌唱中我们一直都是以动物鸡在演唱。从大公鸡到小公鸡, 再到花公鸡。当教师提出去鸡舍时, 孩子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动物上。当第一张卡片“肯德基”被一个孩子翻出时, 他们都大笑起来, 因为这是一只意料之外的“鸡”。离开一楼餐厅的肯德基, 后面又会出现什么惊喜的鸡?因为有了期待, 学习的动机就不再依赖外在的调控, 而是内在的需求。

三、给游戏融入“成功体验”

1.挑战的难易要适度。

游戏应该是自由与轻松愉快的体验, 所以给孩子提出的挑战任务要注意难度适中。难度过高, 会造成幼儿的认知负担。

一般来说, 在学习歌曲的初期, 每一次只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让幼儿能够快速解决。在慢慢熟悉的基础上, 教师的提问开始复杂, 不仅数量可以增加, 内容也可以拓展。

2.游戏的设计要有层次。

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是一个载体, 以此激发孩子参与热情和挑战兴趣, 所以我们的游戏设计要有层次、有递进, 帮助幼儿逐一解决遇到的问题。

游戏化的学习会帮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更为投入、专注, 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附: 大班歌唱活动“喂鸡”

活动目标

1. 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 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 替换歌词演唱。

3. 享受唱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歌曲歌词匹配的图谱。

2.仿编教具图:肯德基、照相机、直升机。

3.仿编歌词小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动物猜谜歌》

二、倾听范唱, 初步感受歌曲

1.初次倾听范唱, 引发关注。

师:我家也有一只小动物, 请你听一听是什么呢?

2.再次倾听, 了解歌词大意。

(1) 师:图示是不完整的, 请听听少掉的部分唱了什么。

(2) 幼儿贴图, 完善图谱。

3.教师范唱, 引导幼儿初步跟唱。

根据幼儿的图片排列顺序进行讨论, 视情况进行调整。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游戏中练习演唱。

出示玩具鸡, 老师在幼儿间一边传递一边演唱。唱完抽取一张纸条。

2.改编歌词进行演唱

(1) 师:大公鸡要向你们介绍它的朋友, 是谁? (出示小公鸡的图片)

(2) 改编“小公鸡”歌词演唱。

(3) 改编“花公鸡”歌词演唱。

四、仿编歌曲

1.看图集体仿编新歌词。

(1) 创编吃肯德基的声音, 完善歌词并演唱。

(2) 创编“咔嚓咔嚓照相机”。

(3) 创编“轰隆轰隆直升机”。

2.幼儿每人拿自己的小图演唱。

篇4: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适宜的作品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作品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歌唱曲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

小班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音乐理解和模仿能力有限。对小班幼儿的歌唱要求仅限于喜欢唱歌,知道歌曲名称,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因此,应该选择篇幅短小,歌词内容多重复的音乐作品为主。如:《这是小兵》、《小手爬》。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开始能用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同的歌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题材的歌曲,并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开展歌唱活动,如接唱、对唱。大班幼儿歌唱能力有所提高,在歌唱的方式上不仅可以领唱,还可以两声部轮唱、伴唱。歌唱的要求可以有跳跃、连贯。在选择歌曲时,可以多选择合作完成的曲目,如:《欢乐颂》、《柳树姑娘》等。

2.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只有源自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才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其想要学唱歌曲的欲望。如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小班开展歌唱活动《春天》,歌曲中所描绘春天花开,柳树发芽,蜜蜂蝴蝶飞舞的情景,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为有兴趣。也可挑选一些内容积极、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让幼儿欣赏、创编新歌词。挖掘流行歌曲中的积极元素,给幼儿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

二、教学策略运用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基础

教师应结合作品,运用一种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情绪,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去。

1.教师合理范唱。

听唱是幼儿学唱歌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此,歌唱活动中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富有感情地演唱幼儿喜欢的歌曲,才能贴近幼儿,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为歌唱教学进行铺垫。清唱是范唱中最关键的环节,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同时给幼儿一个正确的示范,因此教师在清唱时要注意自己歌唱的姿势和方法。例如,在歌唱活动《小猫》中,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让幼儿听清歌曲中描述的小猫活动的场景;第二次范唱是配有钢琴伴奏的,让幼儿在音乐中想象,小猫在屋檐下晒太阳的快乐情景。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中,我通过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让幼儿想象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学当小乌鸦爱妈妈的愿望。在歌唱活动《蚂蚁搬豆》的开始部分,我边唱边做蚂蚁搬豆的动作,让幼儿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歌曲,从而激发幼儿学唱和表演的欲望。

2.巧妙运用图谱。

图谱是一种视觉性的参与,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形象直观的图谱,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小班歌唱活动《大苹果》中,我在活动的开头出示一棵立体的苹果树,引导幼儿边说歌词边做摘苹果的动作。幼儿在摘苹果、吃苹果的情景中,激发了学习情绪,为幼儿更好的掌握歌词、理解歌曲打下了基础。在中班《太阳喜欢》的歌唱活动中,我在苹果、桔子、田野的外围分别涂上红色、黄色、金色、代表太阳因为喜欢它们,所送的颜色礼物。然后,再引导幼儿讨论,太阳会送给已经是彩色的彩虹什么颜色呢,在猜猜说说颜色的过程中,幼儿很快明白歌词的意思。

3.巧妙开展游戏。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可以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等,在自然的游戏中习唱歌曲。如在小班歌唱活动《袋鼠妈妈》中,我让幼儿扮演小袋鼠,我扮演袋鼠妈妈随着音乐走到幼儿面前,随节拍拥抱小袋鼠,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在小班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中,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先把小手放在脸颊上,我喊出身体的某一部位名称时,幼儿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移到该部位上去。我以随意的顺序喊,有时快,有时慢,幼儿感到紧张有趣,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中班歌曲《吵醒了猎人快快逃》活动一开始就是进入游戏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都是以游戏《小动物吵醒了谁》贯穿始终,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教师与幼儿共同唱歌曲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把歌唱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变为现实生活情境。

4.丰富歌唱形式。

歌唱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在歌唱活动中,以独立歌唱、集体合唱为主,同时还有领唱、轮唱、分声部唱、表演唱等形式。比如,在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唱中,我通过独唱,小组唱,集体唱等不同的方式,巧妙运用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好表现的心理,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快乐情绪唱给喜欢的小动物听。他们都积极参与,唱给小狗听后,还要唱给小老鼠听,唱给小老鼠听后,又要唱给小猫听,唱给小猫听后,还要唱给娃娃家的宝宝听……个个兴趣盎然,充满了童真童趣。任何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创造和采用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形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5.巧借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的特点。在歌唱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幼儿对歌曲情境的体验。如在歌唱活动《小星星》中,我用课件制出满天星星一闪一闪,并运用动画效果制作星星眨眼的效果,通过这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促使幼儿产生学习的欲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国旗,国旗,我爱你》,我通过让幼儿观看升旗的录像进行导入,通过观看动人的场面,及教师轻唱,使幼儿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紧接着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旗、爱祖国?”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幼儿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

总之,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宜的作品,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开展歌唱活动。要用语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适宜的情境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快乐体验,使歌唱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快乐有趣。要多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避免仅为幼儿创设演唱歌曲的机会,还要注重为幼儿创设技能表现、情感表现、态度表现、创造力表现等多元的表现空间,让幼儿身上所获得的一切音乐感受、情感、理解和想象,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歌唱活动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能喜欢歌唱、快乐歌唱、创造性地歌唱。

篇5:幼儿歌唱活动教案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去郊外郊游吗?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和好朋友手拉着手一齐去郊游,还记得你看到了什么吗?请你说一说。

幼:金黄的稻子,绿绿的青菜,长长的小河。。。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哦!

2、最近也有两个小朋友去郊游了,他们还把去郊游时发生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齐来听听吧!

二、教师清唱《郊游》,带领幼儿熟悉歌词。

1、师:小朋友,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开心吗?他们是怎样去郊游的?(走着、拉着手去郊游的)(图2)歌曲里是怎样说的呢?(师清唱第一段)他们是怎样去郊游的呢?一齐看图谱说一说。(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2、他们去郊游时,都看见了什么呢?(白云、阳光、青山绿水)歌曲里是怎样说的呢?教师边唱暗示(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歌曲里唱到白云怎样?(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让我们连起来说说他们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吧!一齐看图谱说一说。

3、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他们又之后向前郊游了,他们是怎样去郊游的呢?让我们一齐来把第三段说说吧!(幼儿一齐说第三段)“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三、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1、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哇!多美的风景啊!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吧!请你听听看歌曲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请认真听一听哦!(师完整唱)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哪两段是相同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图5)2、是一样的吗?是怎样唱的?大家试着试着唱唱第一段。

四、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中间部分,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1、师:那第二段是怎样唱的呢?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白云悠悠)阳光怎样?(阳光柔柔)青山、绿水又是怎样样的?(青山绿水一片锦绣)2、好美的风景啊!让我们一齐来把这段唱唱吧!

3、小朋友们唱的真好,让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来唱唱这首歌曲吧!

五、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一样方式演唱歌曲。

1.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曲的前后部分和中间部分唱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感觉呀?(明白前后部分唱的有力,中间部分唱的抒情。)请仔细听一听噢!

师:唱第一段、第三段时,是什么感觉呀?要有力、跳跃的唱。

教师用一个尖角符号来表示这有力、跳跃的唱。

师:唱第二段时,是什么感觉呀?要抒情、柔柔的唱。

教师用波浪线来表示这抒情、柔柔的唱。

2.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完整唱一遍。

3.分小组接唱。男孩唱第一段,女孩唱第二段,一齐唱第三段。

篇6:2023幼儿园歌唱活动教案

1.学画封闭的圆形。

2.借圆想象,添画成各种图像。

二、活动准备

1.各色剪成鱼形的色纸。

2.彩色笔。

三、活动过程

(一)演示与研讨

1.教师出示一条剪纸的小鱼:“小鱼又来了,想请小朋友教它学唱歌。”

2.征求幼儿的意见,任选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由幼儿唱一句,教师在纸鱼的身上画一个圆。

3.边画边分辨圆是否封闭——封闭的圆表示小鱼学会了唱歌,不封闭的圆表示小鱼还未学好,要再学一遍。

4.想象歌里面唱了些什么?如花朵、皮球、太阳等。

(二)创作要求

我们来教小鱼唱歌。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用歌曲有没有唱完,提示画封闭的圆。

2.鼓励幼儿多教小鱼唱几首歌——在小鱼的肚子上多画圆。

3.引导幼儿相互启发,借形想象。

(四)引导评价

篇7: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教案

引导幼儿模仿青蛙唱歌,使幼儿掌握节奏;帮助幼儿学习用相应的乐器匹配乐句,使幼儿初步学会轮奏,享受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活动前,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青蛙唱歌》,同时需准备录音磁带和各种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

(1)边唱歌边表演,要求幼儿正确表现节奏。

(2)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注意相互间的交流。

2、讨论配器方案。

(1)演奏各种乐器,听听它们的音色。

(2)讨论:哪些乐器像老青蛙的声音。边唱边演奏。

(3)用同样的方法讨论表现小青蛙声音的乐器。

3、打击乐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声部演奏。

(2)以轮奏的形式演奏,注意相互间的交流。

4、交换乐器演奏。

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组织

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各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感知各种乐器的音色,探索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与家长沟通计划

篇8: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一、图谱设计策略

(一) 遵循幼儿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感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是不同的, 设计图谱时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如针对小班幼儿应设计颜色鲜艳、形象具体的图谱, 而中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应设计具体形象和象征性符号相结合的图谱, 让各年龄阶段的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得新的提高。

(二) 紧扣歌唱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因此图谱的设计必须紧扣活动目标。如大班歌唱活动《农场里的合唱》, 活动目标要求引导幼儿按节奏模仿各种的叫声, 并运用到歌曲《在农场里》中, 巩固2/4拍的四种 (××|×××|××××|×—|) 节奏型, 初步体验四声部合唱和声的效果和乐趣。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合唱活动且很好的实现活动目标, 我选择幼儿最喜欢的小动物形象代替生硬死板的音乐节奏符号, 提示幼儿准确区分自己的歌唱声部, 合唱图谱如下:

四声部合唱图谱的呈现, 有效解决了合唱过程中各声部节奏混乱、容易“跟跑”这一问题, 在轻松自如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性的演唱, 将以往枯燥的和声训练变的生动充满童趣。

(三) 突出歌曲音乐元素。

1. 歌词。

歌唱活动中的图谱应紧密结合歌曲内容, 以能表现歌词的形象化图谱为主, 突出每句歌词的重点, 将抽象、书面化的歌词具体化、简单化。如歌曲《颠倒歌》, 图谱可设计为大图谱和小图谱两种, 大图谱为森林的背景图, 带幼儿先走入歌曲的情境当中;小图谱设计成每句歌词中出现的具体事物, 帮助幼儿具体的记忆歌词。

2. 节奏。

相对歌词来讲, 节奏比较抽象, 而图谱的设计形象地将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 突出的节奏这一音乐元素, 便于幼儿很好的学习掌握。

3. 情绪情感。

对于歌唱活动中音乐形象和情绪的准确表达, 通过自己对直观形象的观察来理解感受歌曲情绪, 做到更好的歌唱。如中班歌唱活动《小雪花》, 建议图谱设计分背景大图谱和小图谱两种, 背景图谱包括森林、房子, 还有可爱的小兔伸手接天上飘落的雪花;小图谱是一些六瓣的雪花片。背景图谱是固定的, 而雪花片是动态的, 让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雪花飞舞的美丽情景。

(四) 鼓励幼儿参与设计。

歌曲创编是最能满足幼儿音乐成就感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 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生成新的歌唱内容, 如小班歌唱活动《乖孩子》, 幼儿根据原歌曲中“小鸟自己飞, 小猫自己走, 我们都是乖孩子”的句式, 创编了“小兔自己跳, 小鱼自己游, 我们都是乖孩子”、“小猪自己走, 小蜗牛自己爬, 我们都是乖孩子”等歌词, 我将他们的创编内容及时用小图谱进行记录, 形成了孩子们自己的歌曲图谱, 让幼儿体验歌唱的快乐和创编成功的喜悦。

二、图谱运用策略

图谱的科学设计固然重要, 但怎样“物尽其用”, 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合理运用图谱。

(一)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把握图谱的进退时机。

首先, 图谱尽量在幼儿对歌曲进行首次完整欣赏感知之后再出示, 借助幼儿对歌曲的初步印象逐步出示图谱, 有利于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熟悉节奏, 也避免在幼儿首次倾听歌曲时分散注意力, 降低他们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其次, 图谱的撤出应结合幼儿对歌曲的学习记忆情况而定, 如果幼儿对歌词和节奏的记忆较熟悉, 教师可选择逐幅撤出, 引导幼儿脱离中介物的帮助, 独立记忆和歌唱;如果幼儿对歌词记忆较模糊, 撤图后缺乏支持, 会造成歌唱过程中的障碍。

(二) 注意图谱出示细节, 提高图谱使用的效率。

1. 教师在活动准备时对图谱的摆放和出示次序进行计划, 避免活动中“手忙脚乱”。2.教师的站位应在图谱的侧面, 照顾全体幼儿, 同时使用教鞭指图, 以免遮挡图谱, 影响幼儿对图谱的观察。3.教师指图时, 手势应准确利落, 避免随意晃动, 使幼儿充分掌握歌曲与图谱之间的对应关系。4.教师指图时, 及时用语言和眼神引导提示幼儿, 增强师幼之间的交流互动。

篇9:幼儿园歌唱活动之有效性探讨

一、准备工作的充分化

(一)熟悉教材,抓住重难点

我们要仔细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应采用的表现手法。琢磨一下什么地方该强,什么地方该弱;什么地方使快快的,什么地方最好慢一点;音色是否需要有些变化来增添气氛等。教师对教材有了了解就可以挖掘教材的内在潜力,为歌曲新授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预先欣赏,打好基础

在未正式教唱之前,可以先让幼儿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如《小树叶》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幼儿听了这首歌曲以后,不知不觉对歌词及旋律有了印象,有的幼儿已经能哼哼唱唱部分曲调歌词了。这就为以后新授教学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三)丰富感性经验,做好准备

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广泛,感性经验越丰富,概括就越全面、准确,理解也越深刻、灵活。在教《数高楼》这首歌时,教师带幼儿去大街上看看高耸的楼房,一起来数一下“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体验一下数高楼的乐趣。这样,教授时就比较容易了。

二、教学过程的游戏化

(一)乐在动中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用常规来约束幼儿,不让幼儿“动起来”。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在组织新授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律动性,用活动激发幼儿的演唱积极性,让幼儿在歌唱中自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如孩子们所喜欢的《健康歌》,动动手呀,动动脚呀,请做深呼吸,让幼儿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学习。

(二)乐在趣中

在设计歌唱活动时特别注重情趣性。音乐、动作、活动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情感。如《堆雪人》这首歌,可抓住幼儿喜欢玩雪、堆雪人的特点来设计。让一名幼儿作为雪人,其余的作为对寻人的小朋友,边唱边堆“大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游戏,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幼儿边唱边玩,在活泼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歌曲。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三)乐在奇中

幼儿好奇、好模仿,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歌唱活动时就必须要翻陈出新。在活动中不断给幼儿提供新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比如说《小青蛙》这首歌可与故事相结合,将歌曲融入故事中,和幼儿一起学习。《猜谜歌》正是运用了猜谜的方法,让幼儿猜一猜,学一学,唱一唱。又如教《小白船》这首歌时,可与绘画相结合,让幼儿边听边画。反复几遍后,所唱的内容差不多画了下来,也基本学会了演唱。这样既有意思,教学效果也佳。

(四)乐在赛中

利用幼儿好胜的特点,适度采用竞赛性,特别是大班,发展幼儿争强好胜不肯落后的心理优势,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如赛一赛哪一组唱得最好听,活动中幼儿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培养,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敢于冒险、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勇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精神。

(五)乐在参与中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是感受和表现,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地需求及被接纳的需求。利用幼儿好表现参与的特点,每个活动,老师都非常耐心地、有目的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音乐活动,满足幼儿好参与,被接纳的心理需求。

三、环境创设辅助化

(一)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开展歌唱教育。

结合音乐各表现领域的内在联系,逐步创设:欣赏角、表演角、演奏角、游戏角。在欣赏区中为幼儿提供了风格不同的歌曲让幼儿进行欣赏,让幼儿了解区别各种音乐的性质及表现方式,听辨力度的强与弱,增强其音乐印象。

(二)日常生活中歌唱教育的随机渗透。

来园播放欢快悦耳的音乐歌曲,使幼儿入园就进入一个愉快、童趣的音乐世界里;进餐时播放舒缓的歌曲,有助于消化吸收。午睡时,播放轻声、安静、抒情、缓慢的摇篮曲,幼儿边听音乐,很自然地就入睡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三)家园互动,凸显隐形环境力量

鼓励家长在空余时间和幼儿一起欣赏歌曲,在家中进行歌唱表演。我们还发放歌唱小书,让家长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家长也会把幼儿学会的歌曲写在歌词本上。

四、指导策略开放化

(一)教师退位策略

我们现在教幼儿唱歌,并不是要带着幼儿枯燥的反复的去练唱,而是要让幼儿在老师的基本教授后,能主动的去学。在活动中巧妙把握退位策略,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二)师幼互动策略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比如在歌唱活动《十个小矮人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练唱:如男女分小组演唱、个别唱,师生合作演唱等等,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学會了默唱。这些都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以上几方面是我在开展歌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之,作为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既要把握幼儿发展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欢乐的歌声充满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时光。

篇10: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动作建议: 第一段游戏玩法:

第1-2小节:听前奏两人叠手作游戏前准备 第3-8小节:手心相对上下击掌

第9小节:分角色下面手幼儿,上面手幼儿及时闪躲。歌曲分三段,后两段同第一段游戏玩法。游戏玩法建议:

建议两人一组合作游戏,先单手游戏,熟练后可变为双手同向游戏。“螃蟹”、“小朋友”分别在开始游戏前由幼儿自主商量,手在下的幼儿为螃蟹。上面的幼儿在念白时要注意躲闪螃蟹夹。游戏中老师不要过度强调游戏结果,例如“螃蟹是否有抓住小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歌曲,在排序游戏中了解歌曲大意及结构。

2.仔细观察图谱探索游戏玩法,感受与同伴合作玩螃蟹夹游戏的乐趣。3.大胆表现歌曲“川味”民歌诙谐幽默的歌曲风格。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螃蟹型图谱、木鱼、能夹图卡的黑板、螃蟹玩具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迅速两两结伴游戏的经验。活动过程:

1.出示螃蟹玩具,引出歌曲,激发兴趣。l)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引出歌曲主角。

教师指导语:我带来了家乡的好朋友,听一听它是谁? 教师指导语:听到了什么?我的好朋友长什么样的呢?

2、分段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

1)师幼共同分析歌词中的方言词语,并尝试模仿。教师指导语:刚才这首歌和平时你们听到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谁愿意来学一学。2)再次倾听歌曲,尝试自主贴出图谱。

教师指导语:你听清楚了吗?(幼儿自选图谱按顺序贴好)3)幼儿仔细倾听歌曲,尝试自主贴出图谱理解第二段歌词大意。

教师指导语:螃蟹哥刚才又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没听懂的歌词?你猜在四川话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图片都找对了吗?

4)幼儿观察图谱,了解第三段歌词大意及顺序。

教师指导语:歌曲故事还没完,他们就藏在下面的图片里(幼儿根据师范唱的歌曲,有序的将图谱排列好)顺序排对了吗?你们想怎么检查? 5)看图谱演唱,验证图谱顺序,巩固歌词记忆。

3、叠加创编方言念白,增强歌曲幽默戏剧性。

1)师出示歌曲名,幼儿初步尝试跟唱,以简单的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教师指导语: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猜一猜歌曲名字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师指导幼儿以简单动作表现歌曲)

2)师幼讨论歌曲中螃蟹和“我”的情绪,幼儿创编念白。

教师指导语:歌曲里的“我”被螃蟹哥夹住心情会是怎样的,他会说什么呢?有没有不同意见?(教师粘贴念白图谱)那唱到这一句的时候就要把“我”的心情表现出来哦。

3)幼儿看图谱完整表演唱,尝试加入自编忿白。

4、在‘螃蟹夹’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做高级榜样,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指导语:(出示螃蟹夹子符号)刚才螃蟹哥是唱到什么的时候翻起来夹夹小朋友的呢?谁愿意来试试?

2)变化图谱,自主发现游戏规则变化。

教师指导语:这次螃蟹哥要变变游戏玩法,看有什么变化呢?拿出你的两只大夹子,和朋友一起到大池塘里边唱边游戏吧。3)幼儿自主发现游戏问题并大胆寻找解决办法

教师指导语:你们刚才遇到什么困难了?那该怎么办呢?(师引导幼儿发现游戏重点:动作要按节奏进行,两人配合要默契等等)4)幼儿交换同伴游戏,感受方言歌曲诙谐的风格。

教师指导语:你们觉得这首老师家乡的方言歌曲有趣吗?原来用方言唱出的歌曲也能这么好听。

6、活动自然结束

篇11: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新歌《小乌龟》。2.在情景的启发下,了解并学习遵守游戏的规则。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唤起同情心,并感受互帮互助的温暖。活动准备:

钢琴、图片、灯光、幕布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

“有一只小小的乌龟,它爬过高高的山坡,带着面包和糖果,去看望好朋友,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 2.学唱歌曲

(1)教师慢速清唱歌瞄第一遍。

提问:谁在爬山坡7发出了什么声音7学一学7它带着什么东西呢7(2)出示图片,教师第二遍慢速清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提问:它遇见谁7小乌龟怎么了7

(3)教师带动作再次演唱歌曲,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记忆歌词。

(钢琴单音伴奏)

提问:小乌龟是怎样爬山坡的7学一学?嘿嘿呦的时候是怎么做的?(1)带动作再次表演唱。

(对幼儿唱的不太清楚的地方进行练习。)(2)猜一猜,小乌龟会遇见谁?(激发幼儿再次演唱歌曲的兴趣)(手影表演:小乌龟分别遇到了小兔、大灰狼、老鹰)4.互动练习唱

(1)小乌龟在自己身上爬,表演唱。

(2)团体合作表演唱,小乌龟在旁边小朋友的身上爬。5.放松活动: 游戏:小乌龟和老鹰

篇12: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歌唱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

1、感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习用节奏器为歌曲伴奏。

2、感受歌曲的美,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铃、木鱼、响板、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幼儿听录音自由动作进教室。

2、练声:1=C--F,练习曲《小星星》

3、引导幼儿听录音《我的皮鞋踏踏响》并让幼儿说说:

这首歌叫什么?美在哪里?

4、复习歌曲:

引导幼儿边唱边按节奏拍出四分、八分音及附点音符。

5、可以用哪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师出示节奏卡幼儿打节奏。

7、徒手练习节奏器的演奏。

8、分组为歌曲伴奏。

篇13:组织幼儿歌唱活动的方式探讨

一、准备阶段

歌唱活动的内容应当适合相应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指导,《柳树姑娘》这首歌曲符合大班幼儿的歌唱能力特点,因而设计了一节大班歌唱活动《柳树姑娘》。合理设计歌唱活动的环节首先要先对歌曲特点有所了解。《柳树姑娘》这首歌曲需要幼儿在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的基础上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对于幼儿来说,如何理解“三拍子”及其特点是一难点。因而在设计活动时,将第一次范唱作为让幼儿对“三拍子”歌曲的感知环节,以手部画三角形的动作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三拍子的特点,以声音强弱变化让幼儿从听觉上感知“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特点。

二、组织过程

(1)合理范唱。合理的范唱是歌唱教学的基础,教师会唱不仅仅只唱对旋律,更要唱出不同歌曲的特点。教师范唱时,一定要注意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特点,同时在范唱时还应当注意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歌声表现。

(2)图谱的设计与介入。1)图谱的设计。图谱是直接向幼儿展示歌曲内容的工具。图谱的设计离不开美与形象。“美”的体现:有些教师总认为图谱只要幼儿能看得懂就好了,从未思考过对美的追求。歌唱是艺术的教育,教师应当把一切美的东西展现给幼儿。教师可以将《柳树姑娘》的图谱设计从画面的布局和色彩呈现出美感。“形象”的展现:图谱的作用在于让幼儿能通过看图学习和记忆歌词,所以“形象”是图谱设计的重中之重。图谱不仅要表现出简单的歌词内容,更应当注意巧妙设计出难以展现的歌词。《柳树姑娘》中的第一句歌词:“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在表现柳树姑娘时,用漂亮的蝴蝶结装饰柳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柳树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在柳条中呈现出一条用柳树枝条编的长长的辫子,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歌词中“辫子”这一词。2)图谱的介入。既要调动幼儿的兴趣,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图谱的使用价值,关键就在于图谱的适时介入。教师在组织《柳树姑娘》这一歌唱活动时,图谱是在教师第一次范唱后介入的,教师可提问幼儿在老师的歌声里听到了什么,通过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巧妙学唱。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应有过重的教学痕迹。如何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过程中保证幼儿能学会唱歌曲,是歌唱活动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范唱歌曲前可以适当地提醒幼儿仔细听老师范唱。在范唱过后,教师可向幼儿提问:“你在老师的歌声里听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范唱相应的乐句。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语句帮助幼儿学习歌曲,比如:“你觉得歌曲中最好听的是哪一句?带着你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你觉得最难的一句是什么?请你的好朋友帮助你!”在《柳树姑娘》的歌唱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少数幼儿对最后一句“多么漂亮”的掌握较为困难,于是让会唱的幼儿带领集体学唱以及好朋友帮帮唱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和巩固,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4)多样的巩固练习形式。歌唱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幼儿巩固新学歌曲的环节少不了多种歌唱形式的出现,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柳树姑娘》这一歌唱活动中,教师使用了以上多种歌唱形式,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让幼儿接触了衬唱的特别唱法。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唱原唱,另一组在第一组唱完一句后衬唱“沙、沙、沙”,使他们在有趣多样的巩固练习中学会了新教的歌曲。

(5)情感教育的引导。情感教育可以说是所有教育领域中都应该重视的部分。作为教师,应该注重活动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激励性语言去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除了语言的激励,教师还可以时常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鼓励的微笑。《柳树姑娘》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尤为注重情感的投入,让美妙的音乐与美好的情感相融,让幼儿体验不一样的歌唱活动。

三、结束语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拥有一个美好的活动过程,更应当懂得去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柳树姑娘》这一歌唱活动的组织,教师也有自己的短板,即不知音乐的介入该在何时,说明教师还缺乏对这方面的思考。因此,如何组织好幼儿园的歌唱活动,还需要所有的幼儿教师共同探索与努力。同时,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专业素质,才能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广。

参考文献

[1]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篇14: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教案

范文

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2、通过符号掌握和表现歌曲中的连贯与停顿。

3、能正确地对待评价,并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取信息。

活动准备:

1、对风筝的形状、特征、玩法有一定的了解。

2、两种不同符号的条形卡纸。

3、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化蝶》的乐曲的伴奏下,做“蝴蝶飞”进教室,每句句末做采花蜜动作,表现乐句的起止。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谁会用优美和活泼的唱法演唱歌曲。

2、全体幼儿分成两组,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三、学习唱新歌《放风筝》。

1、春天到了,一阵阵春风吹来,小朋友都到田野去玩,有的小朋友还放起了风筝,你们有没有见过风筝呀?幼儿学习新歌词,教师说出歌词后,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词优美的情绪。

3、我们来听钢琴是怎么唱歌的,钢琴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哦,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曲。

4、教师出示条形卡纸。比较两种符号的表现方法。(连贯与断顿)教师出示波浪线问:“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连贯,就是我们要一直唱。

http://tj.zgjsks.com/

教师出示小三角形的卡纸,这在唱歌中会表示什么呢? 哦,这在唱歌中表示要短顿的唱。

5、倾听歌曲伴奏,体会歌曲的什么地方要连贯的唱,什么地方要短顿的唱。

6、边看教师(幼儿)指符号,边唱歌曲。

我们来看着图来唱歌,我来请唱歌好听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指图我们唱歌。

四、有表情的唱歌。

1、讨论:用怎样的歌声表现风筝在天空中飘盈? 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放风筝时的快乐?

2、根据讨论的结论,进行练习。(优美连贯;活泼轻巧的)

五、轮流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

六、复习活动:打击乐《拔跟芦柴花》。

1、在教师与幼儿的指挥下,分别演奏两次,注意演奏时用合适的力度,与同伴合作表演。

篇15: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超市学习法”过程中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一磁带、录音机、电脑、课件

经验准备一一幼儿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

1、听《春天在哪里》音乐进场。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并配上我们上次学的踵趾小跑步进场。

2、幼儿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春天在哪里》,今天我们用种特别的方式来学习歌曲,不知大一班小朋友是否能挑战一下自己呢?

介绍:平时学习歌曲都是跟老师教,今天要小朋友自己学习。老师准备了五个学习小组,每组都是不一样的,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顺序,希望每组你都能去尝试。每组能去几个人?四个人。人多时你可以先到人少的小组,等会再来。

(1)幼儿自主选择不同方式学习《春天在哪里》。

第一小组:听一一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幼儿倾听学习。

第二小组:听一一播放《春天在哪里》歌词,幼儿倾听学习。

第三小组:听、看一一通过听音乐、看图谱学习《春天在哪里》。

第四小组:听、看、唱一一通过看电脑动画学习《春天在哪里》。

第五小组:听、看、跳一一通请幼儿看视屏边跳边学习《春天在哪里》。

(2)请幼儿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师:小朋友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挑战二下自己。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3)发现问题并提出,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困难。

师:小朋友,在你们刚才演唱中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可以怎么解决?

(4)幼儿再次尝试自主学习。

鼓励幼儿五种方式都尝试到,遇到困难找老师和同伴帮助。(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3、演唱给客人老师听。

篇16: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做握拳、张开的动作。(一拍抓握一次)。

3-4小节,用双手做翅膀飞行的动作(一拍飞j下)。

5-7沛,双手并拢、胳膊伸直平放在胸前做左右摆动的动作。(一拍摆动一次)。8小节 单手张开左右晃动,最后一拍用手拍屁股。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在最后的一个“上”字上,用手拍屁股。

2、游戏自己玩时,拍自己屁股。在两个人玩时,相互拍对方屁股。在集体游戏时,站成圆圈,拍自己前面人的屁股。

3、除了拍屁股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拍身体的其他部位。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手腕花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萤火虫》,在游戏活动的不断变化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演唱歌曲。

2、在演唱的同时,利用肢体动作对歌词进理解和表现,能准确表现歌词。

3、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挂小灯”进行同伴间的互动和肢体的碰触,完成合作游戏。在相互表达感谢的同时使同伴间的感情得到升华。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_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谜底是什么。

“一群星星,小又亮,个个长着小翅膀。过草地,穿树行,小灯挂在屁股上。”老师在念谜语的时候,节奏按歌曲节奏来念,边念谜语边做动作。(萤火虫)

2、学习歌词以及相应的动作。

通过幼儿的回答,再次巩固歌词,以及相应的动作。

3、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带动作来范唱歌曲。

教师:老师刚才是在歌曲的哪个字的时候,拍屁股的?(第二个“上”的时候)(2)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尝试将小灯“挂”在屁股上。(请个别幼儿站起来在老师的伴唱下表演相应的动作。)

4、幼儿给自己“挂小灯”并演唱歌曲。

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演唱歌曲并表演相对应的动作,连续进行两遍。

5、幼儿相互“挂小灯”并演唱歌曲。

(1)教师请一名能力弧的幼儿一起来示范游戏的玩法,教师提示游戏规则

(2)请幼儿俩俩站起来面对面相互“挂小灯”,同时演唱歌曲。

6、幼儿依次转圈演唱、表演、进行游戏“挂小灯”。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并进行游戏示范。

(2)幼儿集体进行游戏。

幼儿转身,逆时针再次游戏

幼儿再次游戏,自由改编歌词。

篇17:幼儿歌唱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思考, 可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智力开发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 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可以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例如, 音乐活动《小蜗牛》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了小蜗牛记性差出门后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 后来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身上带着一只小蜡笔, 一边走一边画, 顺着自己画的线找回家。憨态可掬的动画小蜗牛形象一下子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他们为总是找不到家的小蜗牛担心, 又为蜗牛妈妈找到了小蜗牛而高兴。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萌发了探索的欲望。

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变为具体。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映入幼儿的眼帘。例如, 蜗牛爬行时分泌的黏液干后形成了一道亮白的线。在歌曲中这一现象被形象地表现为小蜗牛记性差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 身上带着一只小蜡笔, 一边走一边画, 顺着线找回家。歌曲配上想象的拟人化的动画画面, 声像结合富有趣味性, 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增强歌唱活动中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 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 就拿民歌来说, 各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 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幼儿是远远不够的, 也达不到目的, 而运用多媒体, 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 让幼儿去体会, 这样既真实又自然, 幼儿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 而且也了解了这个民族。幼儿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 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幼儿接受。例如, 我教《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时, 把高山族人居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成课件, 让幼儿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 通过这些幼儿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同时增强了幼儿对宝岛台湾的热爱。

●更好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 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 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 为幼儿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 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 把幼儿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 蒙古族民歌《小牧民》, 是一首以“游牧”为主题的歌曲, 但幼儿比较缺少这种生活体验。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 我在幼儿走进教室的时候就播放了蒙古族人民游牧的视频, 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孩子们在草原上欢快的放养情景展现给幼儿, 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在中途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展示给幼儿, 极大地提高幼儿有意注意, 提高其认知兴趣, 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 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 通过多媒体辅助, 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 突破创新, 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 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 不仅费时, 而且效果不理想, 现在可以使用电脑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 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 效果更佳。《小熊过桥》的歌曲发展顺序是小熊过桥——小熊害怕——妈妈鼓励——小熊过了桥, 在录音时, 可以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 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 就会播放哪个乐段, 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 对作品更深入地理解。

在学习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时, 第一段播放时, 采用原速, 幼儿跟着音乐唱完后所表现的是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第二段, 我放慢了速度, 还是让幼儿跟着音乐来唱, 他们会发现轻松、愉悦的情绪没有了, 音乐变得舒缓、平静, 有些忧愁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变化, 让幼儿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优化教学, 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篇18:幼儿园教案设计_歌唱活动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游戏玩法建议

★双人游戏规则

此游戏需两位幼儿合作边唱边玩,一位扮演猫,一位扮演老鼠。歌曲1--3乐旬时,幼儿面对面互相拍手,唱到最后一句时“猫”的双手伸出,手心向上,“老鼠”双手食指在对方手掌上按歌曲节奏一拍点—下。唱到最后一个“跑”字时,“老鼠”的食指赶快跑,同时“猫”去抓“老鼠”的食指。如果“老鼠”被抓住,就被“猫”刮鼻子。

★集体游戏规则:

幼儿坐成半圆或圆形,每位幼儿即当猫又当老鼠。歌曲1--3乐句时,幼儿分别和左右同伴按歌曲节奏拍手,唱到最后一句时,每人伸出左手当猫的爪子,右手当老鼠用食指按节奏在右边猫的爪子上面一拍点一 下,唱到最后一个“跑”字时,每人都做出左手抓,右手跑的动作,看自己双手是否能同时跑掉和抓住。

★ “抢房子”游戏规则:

将椅子围成圆圈,椅背朝圈内。幼儿扮演老鼠,边唱歌边围着椅子做偷油吃的动作。当唱完最后一句时,马上找个房间(小椅子)躲起来,一个房间只能躲一只老鼠。游戏结束,没有找到房间的老鼠被抓到猫的家里。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陕西方言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结合掌上图谱记忆歌词内容。

3、认真倾听,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边唱边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陕西方言版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2、掌上图谱

3、歌曲CD

4、多媒体设备、钢琴

【活动过程】

l、方言问好,初步感受陕西方言特点。

(1)教师自我介绍。

(2)学说陕西方言:嘹咋咧1

2、幼儿观看陕西方言版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l)幼儿观看动画片。

(2)找出不同点:找到了吗?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3、教师讲故事,引出歌曲。

4、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①清唱一遍。

②提问歌词内容并解释歌词中陕西方言的意思。

学说陕西话:老鼠、二半夜、吓、克里马擦

③教师再次演唱歌曲,鼓励幼儿跟唱。

(2)利用掌上图谱学唱歆曲。

①引导幼儿说出掌上图谱内容

②幼儿戴掌上图谱演唱。A在教师提示下边唱边玩。B幼儿再次看图谱演唱。

(3)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学玩双人游戏。

①介绍游戏玩法。

②幼儿游戏。

A双人边唱边游戏两边。

B集体游戏一遍。

(4)游戏:抢房子,A幼儿摆椅子。

B介绍游戏玩法。

C进行游戏两遍。

(5)给歌曲起名字,并用方言学说歌名。

上一篇: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