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饲料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2024-04-28

饲草饲料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议书(通用3篇)

篇1:饲草饲料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

内蒙古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

第一章

概论

一、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

2、项目承办单位:内蒙古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

3、项目负责人:蔚鹏

4、项目主管单位:化德县人民政府

5、项目协作单位:内蒙古瑞丹生态研究中心

6、项目依托单位:化德县财政局、乡镇企业局、畜牧局

二、项目内容与规模

主要发展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计划分两步进行,即第一步在现有4.5万亩紫花苜蓿的基础上,3—5年内发展到10万亩,并在此基础上新上年产2万吨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环保型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加工的主要原料为现有的4.5万亩紫花苜蓿、5万亩沙打旺、10万亩草木樨和30万亩覆膜高产玉米秸杆;第二步为5到10年,使优质牧草紫花苜蓿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县覆膜高产玉米的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让草业种植与加工真正成为一项推动全县猪、牛、羊、鱼业富县的大的主导产业。

项目总投资3813.914万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3238.914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新型种植机械和粉碎设备,新打和配套机电井50眼,种植紫花苜蓿5.5万亩,同时新上年产2万吨各类绿色环保型

-1-

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第二阶段投资575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各类新型种植机械,新打和配套机井,种植紫花苜蓿10万亩,覆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三、项目地点

紫花苜蓿种植区计划首先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海滩区,然后在全县适宜种植区推广,覆膜玉米在全县18个乡2个镇普遍推广。

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项目安排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城关镇。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一)、自然条件

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部,东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接壤,南与河北省康保县毗邻,西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相连,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交界。处于阴山北麓东端,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30毫米左右,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平均气温2.8℃,无霜期102天。全年日照总时数3076.7小时,日照百分率69%,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7.38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总量为48千卡/平方厘米,属光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速4.4米/秒,最大风速为29米/

-2-

秒,平均大风(风速≥17米/秒)日数70天,最高年份达97天。全县无常年性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时令河流四条,汇水总面积2647.29平方公里。地下水丰缺不均,平均水资源总量3548.08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2169.15万立方米/年,目前,合计用水量为1204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余量为965.15万立方米。

化德县东西长108.50千米,南北宽72.00千米,总土地面积2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0362亩,林地面积409400亩,草地面积1994067亩,林草覆盖度为45%,植被类型为干旱草原植被类型、草甸草原植被类型和盐生植被类型。境内生态保存完好,植物、动物品种多样,草原广阔,风光旖旎,蒙汉两种文化交融,具备以草原民族风情和回归自然为主,集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的基本条件,旅游业开发潜力巨大。

化德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钨、金、银、铁、铜、硅藻土、石英、萤石等20余种。石英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铁矿储量1000万吨以上,为发展合金产业提供了丰富资源。

(二)社会生产条件

-3-

化德县现辖3镇3乡,93个村委会,8个社区,355个自然村。全县在册人口17.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35万人,是一个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多民族居住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2%,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90位;三次产业之比为17:58:25;财政收入完成2.3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5%,列全市第9位,全区第9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9%,列全市第6位,全区第8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亿元,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8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67元,列全市第3位,全区第6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7元,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94位。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农业生产现状决定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务之急。传统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就种植业而言,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实质性的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发展。在粮食主产区,要通过发展畜禽业把粮食生产区同时建成高产品产区,突出发展草食、节粮型畜禽业,进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为合理优化农业结构,“九五”期末,化德县依据县情确立了玉米、马铃薯、林草产业立县,健康工业、餐桌工业强县,旅游业兴县,流通业活县,猪、牛、羊、鱼业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

-4-

并从九九年开始先后大规模地实施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草)项目,同时立足本县是自治区伊利、蒙牛两大乳业集团的近邻之地域优势及可长期供应华北双汇集团肉食的便利条件,在全县大力推广了小尾寒羊养殖和滩区奶牛基地、大鹅基地建设,因而为适应大力发展畜禽业的需要,积极发展优质牧草和饲草饲料加工前景广阔。为此实施系统性的集种植、加工生产、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工程,对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畜多、肥多、粮草多、饲草饲料多的良性循环之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是化德县实施禁牧舍饲、建设畜牧业大县的必然选择。化德县乃至全盟为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得以长期巩固,今年提出了禁牧舍饲畜、建设畜牧业大县的发展战略,奶牛、小尾寒羊在全县得到迅猛发展。但目前化德县及周边地区草业种植与饲草饲料深加工还处于空白,很难适应舍饲畜牧业和畜牧业大县建设的需要。因此,化德县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必将成为全县乃至全盟大的主导产业。

(三)、大量干旱低产田和退耕荒地亟待开发治理。前述表明,我县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而开发治理进度慢,资源浪费严重。所以有计划地进行开发治理,扩大林草地面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饲草料产量和深化饲草饲料加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实行农牧并举,对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四)党中央提出了发展高效农牧业,饲料工业也要相适应,走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之路,真正发挥其对畜牧业拉动、导向的作用。化德县饲料工业的现状,还远远满足不了畜禽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全县尚无一家高质量的饲料加工企业。广大农民采取的粗放饲养方式,原料、原草不计饲养成本,损失浪费严重。市场上供应的饲料,基本上是周边地区生产的,价格较高,品种单一,更缺少高效高质的精饲料。现有的饲料从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本县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制约了饲养业的发展。因此,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先进省区饲料工业发展经验,在防止重复建设的同时,要尽快走出一条适应本县经济发展特点的饲料工业新路子,来添补本县饲料工业的空白。

经调查当今饲料工业已大都采用现代高科技,大力开发新产品。如用生化技术开发了秸杆生化颗粒饲料;用膨化技术开发了膨化饲料;并将计算机技术也运用到饲料领域,使饲料产品,更加科学实用、经济。

秸杆饲料开发早在1990初,中央和国务院就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大力发展秸杆畜牧业,并将新型饲料的开发研制列入国家“九五”计划。目前秸杆生化技术日趋成熟,先进省区已开始使用和推广。现在秸杆生化饲料除了饲养反刍动物羊、牛、兔外,还可以育肥猪、养鸡、养鱼等。由于该种饲料成本低,牲畜食口性好、营养全面、饲养方便,已在不少省区广泛发展。据了解:仅养猪

-6-

一项用秸杆生化饲料喂养,可降低饲养成本150元左右。

膨化饲料同样以质高、缩短饲养时间、成本相对低、而得到饲养户的青睐。据专家称:膨化饲料将会成为21世纪主流饲料,发展前景广。

为了方便群众、服务用户,采取灵活、实用、经济、方便的办厂形式,即:生产线大、中小结合;产品高、中、低档结合;加工乡、村(户)结合;形成立体三维网络,化德县饲料工业就必须立足于高水平、高起点、既可避免与周边地区争市场,又可以提高饲料产品档次,引导本县乃至全盟饲料工业发展方向,真正起到示范引路作用,使该项目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化德县地理条件优越,是全盟(区)农区畜牧业的典型旗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玉米、优质牧草种植逐年扩大,全县饲养速度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递增,饲养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二)有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保障。我县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108人,其中中高级以上农艺师23名,中高级以上草原工程师12名,技术力量雄厚。并且有万亩节水高产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WFP中国化德项目化德县中低产田改造及化德乡2000亩草籽基地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些对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面积统一种植、收割、管理及深加工提供了有力

-7- 的保障。同时化德县有种植紫花苜蓿的历史,8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2万多亩。在深加工方面工艺技术先进,秸杆生化技术系我国专利技术,经多年不断完善,日趋成熟,还列入推广计划。粮食(包括非粮食)膨化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我国完成了从引进到消化,已在先进省区开始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运用到饲料加工全过程,实现99种配方贮存、自动调换、人机对话,科学、方便、快捷。

(三)本项目市场潜力巨大。化德县有养羊和养牛的悠久历史,目前羊存栏21万只,牛存栏6.7万头,猪存栏16万头。通过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可有效地解决牲畜精饲料问题,缩短牛、羊、猪饲养期,提高效益。同时由于本项目开发的产品代表着饲料发展的方向,随着饲养成效的显现,愈来愈被广大用户所认识,必将带动起周边市县的需求。

(四)本项目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或由国家行业权威部门推荐和生产,在国内同类设备中居于领先,代表着当今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因而在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方面较有保证。

(五)项目水、电、煤供应充足,基础设施完备,能源保障供应。

(六)厂址安排,选定优化,方便用户,原料产品便于运输,尤其采用建立分厂和加工点的方案,可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8-

第二章

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一、市场预测

国际、国内市场对优质牧草需求量巨大,据有关资料我国年需牧草3500万吨,但生产能能力只有2万余吨,供需之间的缺口还将随着我国畜禽业年均增长10%的速度继续拉大。国际市场年需牧草更大,其中东南亚、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年需量即达1000万吨左右,目前,主要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口苜蓿颗粒粕饲料,但跨洋远运,运费昂贵,每吨苜蓿颗粒粕的价格在250美元左右。我国邻近这些地区,运输便利,若积极参与其中,必有广阔的发展市场。

目前市场上常规普通类饲料供求基本平衡。本项目开发的膨化饲料、秸杆生化饲料在化德县及周边地区尚属空白,随着该产品的问世,逐渐显示出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饲养效果,市场需求量会逐步扩大。本项目立足于本地区丰富的原辅材料优势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容量,选用目前国际和我国先进技术设备与工艺,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和党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本项目必将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

二、建设规模

(一)基地建设

3—5年内紫花苜蓿由现在的4.5万亩发展到10万亩,5到10

-9-

年发展到20万亩。建设内容为:

1、农业工程:以平整土地培肥地力,适宜机械化操作为重点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2、水利工程:以抗旱排涝为重点,需打机电井100眼,其中第一阶段50眼,第二阶段50眼,并做到开源节流相结合,同时完善水利工程配套的其它农田建设工程。

3、科技推广: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向群众传授紫花苜蓿的种植管理实用技术,提高科技种植水平。

4、购置必需的紫花苜蓿种植收割设备、加工设备和青贮玉米、秸杆加工设备。

(二)加工厂建设

第一阶段新上膨化饲料、配合饲料、秸杆生化饲料生产线,设计年生产各类饲料2万吨,其中:膨化饲料5000吨,秸杆生化单价饲料(包括牛、羊、猪、鸡)2000吨,秸杆生化全价饲料(包括牛、羊、猪、鸡)5000吨,生产优质草粉8000吨,另生产秸杆生化剂20万袋。

第四章

项目实施计划 一、二00一年完成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并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及资金筹措。并同年完成1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二、二00二年,完成1万亩紫花苜蓿种植计划,并筹建加工厂,力争当年形成生产能力。

-10- 三、二00三年,再完成1万亩紫花苜蓿种植计划,并使工厂加工达到正常生产能力。

四、至二00五年,完成5.5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使其面积达到10万亩,第一阶段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五、至二0一0年,完成15.5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使其面积达到20万亩,真正成为一项全县支柱产业,同时加工厂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3813.914万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3238.914万元,第二阶段投资575万元。

(一)种植及粉碎设备投资估算

紫花苜蓿种植及粉碎设备总投资3190万元,第一阶段投资2615万元,第二阶段投资575万元。

(二)加工厂投资估算

加工厂总投资623.914万元,其中膨化饲料生产线投资26.05万元,配合饲料生产线投资80.884万元,秸杆生化饲料生产线投资24.16万元,总厂建筑投资103.52万元,秸杆生化分工厂建筑投资71.3万元,其它费用50万元;流动资金268万元。

-11-

二、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3813.914万元人民币,计划申请外国政府贷款280万美元,折合2315.6万元人民币,自筹1498.314万元人民币。其中第一阶段投资3238.914万元人民币,计划申请外国政府贷款280万美元(折2315.6万元人民币),其余自筹。外国政府280万美元贷款全部用于:

1、购置紫花苜蓿种植、收割设备(播种机、割草机、翻晒机、一次打孔机);

2、购置紫花苜蓿加工设备(草颗粒设备);

3、购置青贮玉米、秸杆加工设备(玉米秸杆收割、粉碎机,喂料、运输两用斗车,青贮专用塑料袋)。

第六章 效益分析

一、紫花苜蓿种植效益分析

第一阶段在现有4.5万亩紫花苜蓿的基础上建成10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后,可年增产干苜蓿5.5 万吨,每吨按1000元计算,农业增产值5500万元,每吨成本按400元计算,纯增收入3300万元。较种粮可增收3575万元。第二阶段紫花苜蓿面积达到20万亩,可年增产干苜蓿155000吨,农业增产值15500万元,纯增收入9300万元,较种粮增收10075万元。

-12-

二、加工企业效益预测

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各类饲料2万吨,产值315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利润总额343.2 万元,税金189万元,投资利润率为55%,投资利税率为85.3%。

从以上两方面测算可以看出,种植紫花苜蓿收益比种粮高出3倍以上,通过加工更可增值50%以上,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三、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地治理化德海周边乡镇风蚀沙化和土地荒漠化,不仅可保护化德海湿地环境,同时也可增添一道亮丽的旅游业风景线,使我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地改善,使全县逐步步入生态环保型良性循环系统。

四、社会效益分析

1、该项目实施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劳动生产率。

2、项目建成后,不仅使项目区内农民增收,同时饲草料深加工也可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对促进社会安定和小康县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3、紫花苜蓿基地及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建成后,除外销出口创汇外,优质饲料的生产将极大地推动全县奶牛、小尾寒羊饲养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可改善猪、鸡饲料的营养成份,缩短育肥周期和降低育肥成本,进而促进全县畜牧业的深入发展,使玉米、-13-

马铃薯、林草真正成为立县产业,达到猪、牛、羊、鱼产业富县的目的。

第七章

一、贷款总额

贷款偿还

此项目向国外贷款280万美元,合人民币2315.6万元人民币。按贷款规定,50%为软贷款,即1157.8万元人民币,年利率1%,从第六年开始偿还,25年还清;50%为硬贷款,即折合1157.8万元人民币,年利率5%,从第3年开始偿还,10年还清。

二、还款资金来源及贷款偿还计划

本项目还款资金来源为项目各年紫花苜蓿种植纯增收入的60%、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税后利润和以外国政府贷款所购设备计提的折旧费。

按外国政府硬贷款从第三年开始偿还10年内还清,软贷款从第6年开始偿还25年内还清之规定,每年偿还硬贷款本金144.725万元及相应利息,偿还软贷款本金57.89万元及相应利息。

借款还本付息之资金来源大于相应应还款额,表明项目可行。而且,该项目属于生态环保型项目,可以享受30%的馈赈,贷款还本付息期要低于计算的还本付息期。

-14-

第八章 结论

通过广泛咨询调查和专家论证,对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进行分析,本项目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快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带动我县饲草饲料生产及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一、项目名称、承办单位........................................................1

二、项目内容与规模................................................................1

三、项目地点............................................................................2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2

一、项目背景............................................................................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 第二章

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9

一、市场预测............................................................................9

二、建设规模............................................................................9

-15-

第四章

项目实施计划............................................................10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

一、投资估算.......................................................................11

二、资金筹措..........................................................................12 第六章 效益分析.......................................................................12

一、紫花苜蓿种植效益分析...............................................12

二、加工企业效益预测.......................................................13

三、生态效益分析...............................................................13

四、社会效益分析...............................................................13 第七章 贷款偿还.......................................................................14

一、贷款总额..........................................................................14

二、还款资金来源及贷款偿还计划......................................14 第八章 结论...............................................................................15

-16-

篇2:饲草饲料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项 目 建 议 书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三月

第一章

一、项目名称:内蒙古阿左旗巴彦浩特镇通古淖尔地区辣椒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内蒙古阿左旗巴彦浩特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法定代表人:阿其图

四、项目建设地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通古淖尔苏木

五、建设项目规模和内容

此项目选用优质品种辣椒进行种植,建设种植基地10000亩,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经济实用价值,是一个集科技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多种效益的高科技项目。辣椒深加工是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对辣椒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产品主要包括辣椒红素、辣味素、辣椒碱、辣子油以及辣椒营养粉等产品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商业前景广阔。

六、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

(二)资金来源:资金由企业自筹,地方保障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

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种植基地建成后,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年利润600万元,上缴税金3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1.该项目的建成,每年可加工近5万吨的辣椒,对当前产业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达小康的进程。

2.通过辣椒深加工,使辣椒增值,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为地方培植增加税源,对经济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通古淖尔地区位于巴彦浩特镇西南27公里,腾格里沙漠东缘,有5个嘎查,总面积3389平方公里,人口1086人。

(二)生产现状

通古淖尔现有耕地面积5274亩,其中种植辣椒4500亩,年产2.2万吨辣椒。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辣椒种植基地的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辣椒生产货源远远大于需求量,但目前加工利用率很低,资源浪费严重。加之辣椒大量上市时,只是简单销售,出现增产 不增收甚至减收的情况,降低了生产生总值。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挖掘潜力,使辣椒的深加工生产成为可能。辣椒种植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消耗多余辣椒,实现本地辣椒就地转化、增值,而且大幅度提高种植辣椒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辣椒深加工基地的建设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建辣椒种植基地,对农民规模种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将现有辣椒深加工成高质量产品,使农户在原自产自销的基础上,扩大销售量形成新卖点,这无疑给农民带来福音。有效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转化,对农民丰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市场预测

一、市场状况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便捷、卫生、健康、营养、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强。辣椒深加工选用多种辣椒精心种植、回收、筛选、清洗、加工,开发出保鲜辣椒、辣椒粉、辣椒红、辣味素、辣椒酱等产品。

辣椒深加工食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让人们吃的放心、健康是一种流行的绿色食品。随着人们对辣椒产品的进一步认识以及辣椒产品用途的进一步扩大,辣椒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会逐年提高。从产品销售渠道上来看:就地销售和外地经销、代销相结合,由于采用超高压杀菌技术生产和包装,使产品可长途运输,替代了北方农业产品不能在其它地区经销的不足,使远离产地的消费者享受到天然绿色的产品,同时可解决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消费需求均衡的问题。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

(一)自然环境

通古淖尔地区巴彦浩特镇西南27公里处,腾格里沙漠东缘,属中温带干旱地区,其特点为降雨量稀少,日照强烈,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3126小时,太阳能辐射量全年值15.2千卡/m,年百分率71%,无霜期在145天左右。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天气经常晴朗无云。

(二)社会环境

1.通古淖尔地区离巴彦浩特镇近,交通便利,加之近两年旅游业不断发展,人流量增多,可带动辣椒种植基地销售产值和拓宽销售渠道。

2.水、电、路充分保证。由于通古淖尔地区离巴彦浩特镇区近,水、电、路均十分便利。

(三)经济环境

通古淖尔地区距巴彦浩特仅27公里,与周边地区的银川市、3乌海市总人口近几百万的城市相邻,这些城市人均可分配收入达到3.64万元,可拉动种植基地的生产销售。

二、原料供应

目前,通古淖尔地区辣椒种植面积4500亩,年产量达2.2万吨,加之巴彦浩特镇辣椒种植面积7000亩,这样年产量可达5万多吨,货源远远大于需求量,该项目的建成,可带动农民致富达到小康,拉动全旗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五章

结论

该项目立足于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生态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明文规定,在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中只能使用天然色素。据权威机构统计,全球年需天然色素万吨以上,且每年以20%速度递增,由此可见天然食用色素的市场潜力很大,前景非常乐观。

辣椒加工技术先进,原料可综合利用,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保存两年以上不褪色。溶剂回收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辣椒粉可直接销售和出口,辣椒籽可榨辣椒油,榨过油的辣椒籽渣还可用于生产辣酱油。

篇3: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永昌县东寨镇上三坝村。东寨镇上三坝村位于312国道南8.5公里处,因地处三干渠上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儿庄,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335户,13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000亩,人均可耕地面积6.5亩。全村以优质啤酒大麦、小麦种植为支柱产业,以发展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其中:甘草4000亩;黄芪6000亩),年产甘草x吨,黄芪x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黄芪、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xx年5月—20xx年5月)。

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寨镇上三坝村。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335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20xx年,在圣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种植甘草20xx亩,黄芪20xx亩,总计种植4000亩,总产值20万元。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

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800元以上,概算20xx年全村新增收入3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xx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

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渠等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县各个乡镇辐射。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采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或租用协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使农户利益受原料市场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公司获得优质原料的运行机制,是对“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运行机制的深化,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335户农民直接受益。同时,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

2、论证结论

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

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种苗供应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合作社应将其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经营保障措施。

2、中药原料基地建设实施GAP标准是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建议龙头企业在项目批准后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相关中药材GAP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研究,最终制定出相关中药材GAP贵州标准。

3、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完善项目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加强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效果。

上一篇:林间漫步诗歌六首下一篇:让有效的提问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