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青贮技术下畜牧业论文

2022-04-25

饲草产业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服务全市“羊子双千万工程”而做好草畜平衡,开展了以下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饲草青贮技术下畜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饲草青贮技术下畜牧业论文 篇1:

青贮饲草腐败变质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青贮饲草作为目前畜牧业中最为常见的存储性饲料,是将牲畜喜食的农作物、植物等在新鲜青绿、饱满多汁的状态下切碎后,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存储发酵而成的一种饲料。但由于在制作和保存中,缺少科学的指导,青贮饲草存在一定的腐败变质情况,影响其使用效果,对于牲畜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该文结合青贮饲草制作以及保存,对其腐败变质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青贮饲草;制作保存;腐败变质;解决措施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107

0 引言

青贮饲草在有效保存青绿植物的营养成分的同时鲜嫩醇香,适口性较好,为牲畜的成长提供充分的营养。而且同等质量的青贮饲草更加节约贮藏空间,提高农牧民和养殖户的养殖和管理成本。对于青贮饲草的原材料,多以鲜草、农作物秸秆为主,其他无毒无害的植物也可进行青贮,见表1。澄江县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包谷、蚕豆、马铃薯、红薯、荞、黄豆、刀豆、杂豆等30多个品种,其中可作为青贮饲草原料的农作物品种众多,为青贮饲草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青贮饲草是现代养殖业中一种非常科学的饲料贮存和制作方法,其主要优点为青贮饲草制作原料来源丰富多样,农作物秸秆、野草、牧草、地瓜秧等均可以进行青贮。相对于晒干后的饲料,青贮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更加充足,科学的青贮方法可以使原料中85%以上的养分得以保存,粗蛋白质及胡萝卜素损失很小[1]。

1 青贮饲草质量的影响因素

青贮饲草质量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分别是原料的水分和糖分。原料的含水量对与青贮饲草质量有决定性作用,直接决定青贮饲草最后的质量水平。青贮饲草原料水分含量为65%~70%时,制作的青贮饲草质量最为理想,原料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成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原料水分含量不足,在装窖中不易压紧,影响窖内空气排出,导致窖内霉菌、腐生菌等细菌的繁殖和扩散,最终可能导致青贮窖内发生霉烂变质。青贮原料水分含量过高将会稀释原料中含糖量的浓度,导致青贮饲草出窖后口感偏酸,牲畜不喜吃食,影响牲畜的食量。

青贮原料含糖量的高低也会对青贮饲草的质量造成一定的硬性;含糖量较低的植物等,不易单独作为青贮原料,应该与含糖量较高的玉米秸秆等混合青贮,以便于增加原料的含糖量。

2 腐败变质原因及解决措施

青贮饲草腐败变质主要是指青贮料横断面发霉、贮窖出现腐败变质、开窖使用后二次发酵导致发霉腐败。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青贮饲料制作和保存不科学。

2.1 薄层状或片状腐败变质的现象

由于原料青贮不及时,或在入窖填充及密封中处理不当,会造成青贮饲草在开窖后出现层状或片状的腐败变质情况。造成这样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原料青贮不及时,入窖填充填压不实,窖内残存氧气,延长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同时热量积累,致温度过高,养分损失加大,抑制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活動,以致降低青贮饲料的口味和质量。制作时将霉变或带泥土的饲草或秸秆混入其中。青贮原料中的含糖量低,中含水量不适。

青贮原料在收获后,其植株上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细菌,其中包含有益于青贮的酵母菌、乙酸菌,也有有害微生物,见表2。收获后的青贮原料贮存不及时会导致有害微生物快速繁殖,致使原料霉变,产生腐败霉变后的原料入窖后会导致青贮料呈现薄层状或片状腐败变质的现象。因此,收获的青贮原料应及时进行处理后入窖。原料切断入窖前应将存在霉变的饲草剔除,不能将霉变和带有泥土的饲草秸秆放入青贮窖内。原料入窖前要对原料的含水率进行调节,水分过度、湿度大容易滋生细菌,原料会发生变质腐烂。含水率过低,原料不易压紧,窖内空气排除不彻底,不利于乳酸菌发酵,会使植物秸秆中的养分损失过量。除对水分的控制外,还需要对原料的含糖量进行调节,增加窖内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在窖内添加一定量的蜜糖或增加含糖量高的饲料进行混合青贮。因澄江县内农作物种植种类丰富,可将向日葵植株与玉米植株进行混合青贮,这样可以利用玉米植株含糖量高的特性来调节窖内的含糖量,保证青贮饲草的质量[2]。

2.2 青贮窖边角及顶部出现腐败发霉现象

窖内边角及顶部发生霉变的原因主要是原料入窖后没有压实,窖内空气排除不彻底。避免这种情况要在原料入窖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挤压和填充.或在青贮窖密封前在原3.3 青贮窖开封后饲料二次发酵导致腐败变质

青贮饲草的二次发酵是指在青贮原料在窖内发酵完成后,开窖使用阶段由于保管不当造成贮饲草发霉变质。避免青贮饲草在开窖后发霉变质,首先,要对原料进入青贮窖前的水分进行控制,通过晾晒或喷洒水分,使原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0%~70%的范围内,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青贮饲草开窖后的变质发霉;其次,在打开青贮窖每次取料后,要及时对窖口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杂物进入窖内,减少窖内青贮饲草与空气的接触,而且在取料中,要保持逐层取料,不能随意深挖取料。对于使用中出现的部分发霉变质的青贮饲草,要及时清理销毁,不可喂食牲畜,避免引起牲畜疾病[3]。

4 结束语

青贮饲草含有牲畜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有效解决牲畜饲养中春冬季节饲料紧缺的问题。近年,青贮饲草的推广和普及,有效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和提升,青贮原料由最初的农作物秸秆发展专业的青贮原料种植,青贮饲草原料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青贮饲草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养殖业的质量,而且还实现了资源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建明.青贮饲草腐败变质的原因及解决的技术措施[J].畜禽业,2011(12):32-33.

[2] 周虎林,贺锦堂.添加剂在饲草青贮中的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2015,196(10):95.

[3] 刘颖,谢志敏.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原因及防止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07(9):77.

作者简介:李春明(1976-),男,云南澄江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饲草饲料在畜牧业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明

饲草青贮技术下畜牧业论文 篇2:

榆林市草畜平衡发展研究

饲草产业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服务全市“羊子双千万工程”而做好草畜平衡,开展了以下研究。

一、全市草生产基本情况

(一)调研农户饲草料种植及利用情况

1、调研农户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32个农户,共有人口168人,有家庭劳动力99人,在家劳动力以55岁以上人口为主(55以上占71.9%);32户累计存栏羊子4903只、肉牛71头、生猪61头、蛋鸡354只,累计经营土地5906亩。

2、调研农户饲草料种植及利用情况

32户共有农耕地3506亩、改良草地2400余亩。农耕地中种植粮食作物1978亩、经济作物159亩、饲草料作物1369亩,粮、经、饲分别占比为56.4%、4.5%、39.1%。

3、調研农户养殖畜禽饲草料消费及主要来源途径

养殖畜禽饲草料消费情况。32户调研农户所养殖量共消费饲草2527.8吨、消费饲料633.4吨。

饲草料主要来源途径。32户被调研农户共种植玉米1186亩,收获籽粒玉米842.06吨、玉米秸秆1010.47吨;种植青贮玉米195亩、甜高粱28亩,收获青干草290吨;种植苜蓿1122亩,收获苜蓿干草673.2吨;收获树梢、野草、其它农作秸秆等600余吨左右;总计收获饲草2573.67吨。从购买情况看,工业饲料、麸皮全部外购,豆粕90%外购,小部分农户玉米30%—70%外购;规模较大户外购部分饲草,占总需求的10%—30%。总体分析,外购饲草占总需求的10%左右,以苜蓿、青贮饲料、花生秧、葵花托等为主;饲料外购占总需求的33%,以工业饲料、麸皮、豆粕等为主。

(二)调研企业饲草料种植及利用情况

1、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研牛羊生猪养殖和饲草生产企业23户,其中肉羊养殖企业13户、肉牛养殖企业3户、牛羊混养企业2户、生猪养殖企业2户、饲草生产企业3户。共有存栏羊子68256只、出栏51940只;存栏肉牛3335头,出栏5670头;存栏生猪1120头、出栏2240头。

2、调研企业养殖畜禽饲草料消费及主要来源途径

(1)饲草料消费情况

被调研养殖企业,牛、羊、猪的饲养方式都以舍饲圈养或标准化饲养为主,饲草料消费实行定额管理,其中:肉牛(平均饲养期180天),日喂青贮料3—3.5kg,玉米(稻草)秸秆0.5kg,苜蓿2kg,混合精料7.5—9kg(玉米65%—70%、豆粕20%、麸皮8%—9%、酒糟或其它7%—10%);湖羊或其它绵羊(平均饲养期300天),日喂青贮0.2—0.3kg,玉米秸秆0.3—0.4kg,苜蓿0.2—0.3kg,柠条粉或花生秧0.2—0.4kg,混合精料0.8—1.0kg(其中玉米60%、饼粕类8%—10%、麸皮4%—5%、工业饲料15%—18%、其它13%—17%);绒山羊(平均饲养期300天),日喂饲草0.7—1.0kg(玉米秸秆70%、苜蓿10%—15%、花生秧或柠条粉等20%—15%),混合精饲料0.4—0.5kg(玉米65%—70%、饼粕类15%—10%、麸皮5%、工业饲料10%、其它5%);育肥猪(育肥期180—210天),平均日采食量1.8—2kg,饲料配方(玉米60%、饼粕22%、麸皮8%、工业饲料5%—8%、其它2%—5%);繁殖母猪(平均饲养期365天),平均日采食量2.5—3kg。

据此测算,调研企业牛、羊累计年消费饲草53538吨(其中肉牛8915吨,湖羊30664吨,绒山羊13959吨),消费精饲料36080吨(其中肉牛10368吨、湖羊17522吨、绒山羊计6980吨、生猪1210吨,玉米65%、饼粕15%、麸皮8%、工业饲料8%、其它4%)。

(2)饲草料主要来源途径

被调研企业共经营土地21064亩(苜蓿6778亩、玉米4198亩、青贮玉米3080亩、其它800余亩、改良草地7258亩)。企业自己生产饲草13856.5吨(苜蓿4066.8吨,玉米秸秆3576.7吨、青贮玉米折干3773吨、其它饲草240吨、天然牧草等2200吨),饲料粮(玉米)2974.2吨;外购饲草粗略统计47000余吨(玉米秸秆31000吨、苜蓿7100吨、花生秧和柠条粉等8900余吨),精饲料34500余吨(玉米21000吨、饼粕6000吨、麸皮3000吨、工业饲料3000吨、占1500吨)。

(3)饲草饲料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涉及3户饲草饲料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分别有自建饲草料生产基地1.5万余亩、5800亩和4080亩,设计生产加工能力分别为10万吨、5万吨、6万吨。2019—2020生产年度,分别实际生产饲草产品4.75万吨、1100吨和5.4万吨,并全部销售。

综上分析,调研企业饲草料来源主要以外购为主,其中外购饲草占总需求的87%,自产仅提供13%左右;外购精饲料占总需求的95.8%,自产仅提供4.2%。外购饲草料中玉米秸秆、玉米以本地区为主,小部分从外省区购入:苜蓿主要从甘肃、内蒙和进口购入,花生秧、羊草、麦秸等主要从山东、河南、东北、内蒙购入,柠条粉主要从宁夏、内蒙购入,饼粕、麸皮、工业饲料主要由专门饲料经销公司供给。

(三)被调研对象主要反映的问题

土地问题。主要土地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流转地租成本高,用于饲草种植土地质量比较差,好草种不到好地上。

资金问题。种植饲草和加工生产草产品,对流动资金需求大,生产中资金供给常不能满足需求,民间资金利息高,银行贷款担保难。

服务问题。缺乏社会化服务,难以保质保量及时收获。

劳动力问题。从事种养殖业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并且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相对都偏低;从企业用工看,难招人、难留人,劳动力成本高。

政策问题。缺乏支持饲草饲料生产的普惠性政策,国家现行统计政策,苜蓿等优质牧草不能纳入农作物种植统计,直接影响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二、对全市饲草料生产能力和现状的基本判断

(一)草地资源

根据1984年第一次资源普查,全市有天然草地2454.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833.1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7.6%,有植物694种(其中饲用植物有573种)。

根据《2001年榆林市土地资源利用与评价分析》,全市宜牧土地资源量为3232.5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市草地总面积为144.73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112.29万公顷、人工牧草地4.65万公顷、未利用其他草地27.79万公顷)。

根據2019年榆林市基本市情,2019年全市有草地面积2126.3千公顷、林地面积2445.36千公顷、耕地面积788.3千公顷;同时根据农业用地情况统计,2019年全市有耕地1631.26万亩、林地1877.9万亩、草地2335.58万亩。

综合上述信息,可得出:全市现状草地资源应为2100万亩左右,其中人工草地310万亩、改良草地200万亩、未改良可利用天然牧草地和其它草地1600万亩左右。

(二)近年饲草饲料生产能力

可利用未改良的天然牧草地及其他草地产草能力。全市目前有可利用未改良天然牧草地和其他草地面积1600万亩左右,年产草能力约140万吨。但受封山禁牧、难以收获或收获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目前可利用率仅30%左右。

人工牧草地产草能力。依据2019年草牧业行业统计,全市现有人工牧草地保留面积510万亩,结合85%的实际可利用率,实际可利用饲草约136万吨左右。

饲用玉米等饲草作物。2020年全市种植青贮玉米20万亩左右,可生产青贮料70万吨左右,折干24.5万吨。

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2019年,全市粮食作物总播面积为1090.9万亩、粮食总产265.5万吨,油料作物89.2万亩、总产量11.9万吨。经测算可得,全市2019年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为318.6万吨,秸秆实际被转化饲料利用约190万吨;同时粮食生产过程中,可生产副产品约60万吨;两项合计250万吨左右。

灌木林饲料化利用。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林业和草原行业年度统计,全市现有柠条、紫穗槐等灌木林草地1400余万亩,年生产可利用饲草约110万吨左右。

五项合计可得,2019年全市饲草生产能力约为555万吨。

饲料粮生产能力。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65.5万吨,油料作物总产量11.9万吨。根据调查,玉米70%用于饲料,其他粮食约30%转化为饲料。据此,全市2019年饲料粮生产能力约130余万吨,即现有粮食产量的50%用作饲料粮。

工业饲料生产能力。2019年,全市有各类饲料生产加工企业10户,设计年生产加工能力29.1万吨,2019年实际产能仅6.7万吨,主要以猪、鸡饲料为主。

(三)近年饲草饲料消费分析

1、2019年主要畜禽饲养及畜产品生产情况

2019年,全市存栏各类畜禽羊子549.12万只、牛18.33万头、马驴骡1.33万头匹、生猪96.69万头、家禽801.66万只、家兔6.26万只;累计出栏类畜禽羊子339.13万只、牛6.2万头、马驴骡0.28万头、生猪130.38万头、家禽360.62万只、家兔9.99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6.24万吨、7.42万吨、7.02万吨;生产绵羊毛2826.4吨、山羊绒1370.6吨。

2、2019年主要畜禽养殖饲草饲料需求分析

羊子养殖。2019年,全市羊子总饲养量为888.2万只(其中绵羊162.21万只、山羊162.21万只)。通过对部分规模养殖户、养殖场跟踪调查分析,群体平均:一只绒山羊日均需饲草1.2kg、精饲料0.3kg;存栏羊饲养期365天、出栏羊饲养期240天计算,一只存栏绒山羊年需饲草438kg、精饲料110kg,出栏一只绒山羊年需饲草288kg、精饲料72kg。一只湖羊日均需饲草1.6kg、精饲料0.4kg;存栏羊饲养期365天、出栏羊饲养期240天计算,一只存栏湖羊年需饲草584kg、精饲料146kg,出栏一只湖羊年需饲草384kg、精饲料96kg。按此水平测算,2019年全市羊子养殖年需饲草358.4万吨,需精饲料89.79万吨。

牛马驴骡等食草家畜。2019年,全市饲养奶牛3.27万头,肉牛及马驴骡22.87万头。每头奶牛,年需饲草5300kg,精饲料855kg;每头肉牛及马驴骡,年需饲草2000kg,精饲料300kg。据此测算,2019年全市牛马驴骡等食草家畜,年需饲草63.07万吨。

猪生产。2019年全市存栏生猪96.7万头、出栏生猪130.4万头。调查分析,每头生猪平均年需要饲料:能繁母猪1100kg、出栏生猪350kg。依此测算,2019年生猪养殖需精饲料69.32万吨。

家禽生产。2019年全市存栏家禽801.7万只,出栏360.62万只。调查分析每只出栏家禽平均年饲料需要量45kg。依此测算,2019年家禽生产需精饲料34.27万吨。

综合上述分析,2019年全市羊子及牛马驴骡等食草家畜养殖,共需各类风干饲草421.47万吨,共需各类精饲料203.04万吨,折饲料粮142.4万吨。

3、2019年草畜平衡评价

按调查法分析,2019年,全市各类畜禽养殖需饲草421.47万吨,精饲料203.04万吨;市域内可生产各类饲草555万吨,饲料粮130余万吨。饲草略有富余,饲料粮缺口较大。

三、对全市加快发展饲草料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立草为业”发展理念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草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中的突出作用,发挥草业在振兴乡村产业、产业脱贫中的主导作用。大力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力争把粮经饲种植结构调整达到4∶3∶3。

(二)加强基本人工草地建设

充分利用退耕地、休耕地、轮作农田、撂荒耕地、天然草地、林下草地及矿区沉陷土地等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优质牧草,构建植物群落相对稳定、高产、优质的基本人工草地。

(三)积极推动“粮改饲”

我市为国家北方农牧交错区、“镰刀弯”玉米种植调整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三区叠加,400毫米等降水线和“胡焕庸线”“双线”重合,最适宜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和饲草作物种植,最适宜发展肉羊、肉牛等草食家畜养殖和生产。要全面落实国家实施“粮改饲”的战略举措,大力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生产能力和自给率。

(四)加快发展饲草料加工业

突出支持以生产苜蓿干草、饲用玉米青贮为主的草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建成全市草产业发展龙头群和产业集群,切实提高全市草产品加工生产能力。依托规模养殖场、家庭养殖场及养殖大户、大型养殖龙头企业、饲草饲料加工企业等,建设大型饲草料配送中心,组织开展青干草加工和全株玉米、甜高粱、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围绕全市牧草种植区域,加快草产品生产加工储备基地建设,健全饲草料生产加工供应体系。

(五)优化落实种草用地政策

要把种草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制定出台基本草地管理条例或办法,依法加强对基本草地的管理。充实完善统计制度,积极推动粮草轮作、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改饲”,把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牧草和饲料作物纳入种植统计,计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对牧草种植大户、牧草企业、种养结合养殖场户的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饲草饲料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生产。鼓励利用农村集体“四荒地”和煤炭采空区发展牧草种植。

(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

充分运用政府投资、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财政手段,加大对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采用财政补贴,免征或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措施,大力发展牧草产业保险,把牧草产业列为农业保险的重点受保对象。加强对牧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重点加大对草地水利工程建设、节水灌溉、草地田间工程建设的支持。用好国家支持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建设、支持“粮改饲”等政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建立人工种草补贴制度,扩大对牧草播种、收获、加工等机具的补贴,提高对草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建立政府引导、生产主体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饲草饲料产业发展投入机制。

(七)强化金融政策支持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充分运用贷款差别利率、贷款不同期限、贷款政府保证、贴息等金融手段,设立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基金,突出解决饲草饲料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問题。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探索将草地经营权、大型牧草机械保单订单抵押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加大对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八)加大技术保障支持

要加大对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推广、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支持力度。重点推进优质牧草规模化丰产栽培、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种植及管理、牧草质量和产量田间控制、配套机械开发、牧草适时收获、牧草良种繁育、种子田高产调控、病虫害防控、种子收获标准化关键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改良、草地植被稳定性维持、草地保护性利用、草地适应性管理、节水灌溉等草地稳产和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草产品质量分级和检测、种子认证和质量检测等检测关键技术;加速干燥、分离加工、加工调制及青贮贮藏等优质牧草加工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作者单位:榆林市发展改革委)

作者:傅永强 白瑞雪

饲草青贮技术下畜牧业论文 篇3:

燕麦在青海高寒地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燕麦是高寒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最广的饲草,是草原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最重要的饲草作物,在高寒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应大力开展燕麦新品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扩大饲草生产种植规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饲草利用水平,发挥燕麦在高寒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燕麦;青海高寒地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地位和作用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 9/j .issn.2096-3637.2019.06.100

0 引言

燕麦( Avena)具有耐贫瘠、耐盐碱、抗旱、耐寒等特点[1],籽实富含蛋白、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和纤维素,五大指标均居小麦、玉米、水稻、大麦、高粱、糜子之首,燕麦青饲草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青饲、调制青干草和青贮均可,燕麦秸秆也可作为冬春补饲饲草,燕麦作物的籽实和饲草及其秸秆各类家畜均喜欢采食。燕麦适宜在气候冷凉、雨量充沛、海拔在1600-4000m以下的地区广泛种植,是适应高寒牧区复杂多变和不良气候的唯一饲草品种,种植面积1.34×105 hm2,占全省人工种草面积的70%以上,是高寒牧区种植面积最大最广泛的饲草,也是重要的圈窝种植牧草,在维系畜牧业的发展上具有其他牧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寒草原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最重要的饲草作物,在青海高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倍受广大牧民的青睐和欢迎。

燕麦饲草不仅是牲畜优质饲草,籽实也是优质补饲精饲料,用燕麦饲草和籽实饲喂牲畜不仅能增强体质,恢复和提高牲畜膘情[2],增加畜产品产量,而且燕麦饲草广泛种植增加冬春季节饲草贮备,提高补饲能力,有效缓解家畜“冬瘦春乏,死亡率高”的现象发生,提高牧民抵抗雪灾等自然灾害能力。同时,燕麦饲草种植促使高寒牧区牧民提高舍饲和半舍饲水平,转变传统放牧利用方式,减少放牧时间,可有力保护天然草原资源,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恢复草地生产力,保护退化草地。

1 高寒地区发展燕麦的必要性

目前,高寒地区牲畜数量增长过快,在天然草原长期超载过度利用的情况下,使草原遭受前所未有的放牧压力而快速退化,进而草原载畜量逐年下降,在各种生态环境被不断破坏的基础上,使草原的生产能力不能维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需求。客观上应建立相应的人工饲草基地,并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扩大饲草生产能力和渠道,使饲草料供给能力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而燕麦既能适应高寒牧区饲草生产又能使高寒地区的草畜矛盾问题获得最大程度的解决,燕麦成为冬春季牲畜饲喂和补饲饲草,便能使牧草紧张的现象获得最大程度地缓解,促进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高寒地区燕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适合高寒地区生产的品种少

燕麦在青藏高原种植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燕麦仅作为动物的饲料作物而不是主要粮食作物,人民对燕麦在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中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在人力和财力支持有限的情况下,燕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状态,燕麦生产秩序混乱,品种混杂退化,引进品种背景不清,更新速度缓慢,研究技术手段落后。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作为高寒地区燕麦研究的主要单位,拥有很多种质资源,过去在研究方向上侧重于生产性能、混播试验、栽培技术和生理测定等方面研究,虽然在育种和种质资源方面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培育出了早熟l号、青引l号等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的少数几个燕麦品种,但在燕麦品质、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完成适应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和不良气候的优良高产理想品种还较少,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区域的生产需求。

2.2种植地域分散,产业发展缓慢

尽管燕麦作为高寒地区农牧民长期种植栽培的主要饲草品种,种植面积最大最广,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大面积集中规模种植较少,燕麦种植多以家庭小面积和倒茬种植,种植地块分散边远,耕地陡坡贫瘠,管理粗放落后。同时,在多次农业结构调整中没有将燕麦列入粮经饲大农业结构的战略布局中考虑,燕麦生产处于白发状态,生产推广力度有限,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2.3饲草加工利用程度低

目前青海高寒地区燕麦种子不能成熟,饲草利用方式多以自然调制青干草为主,在调制中经长时间风吹日晒,营养成分和干物质损失较多,在海拔较低,种子成熟的地区,燕麦通常以种子生产为主,收获后燕麦黄干草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不如青干草,燕麦饲草通过青贮饲喂或补饲牲畜的工作刚起步,燕麦青干草和黄干草都直接饲喂牲畜,饲草未经过加工粉碎,茎秆粗硬,采食率低,饲草浪费严重,利用程度低。

3高寒地区发展燕麦生产的措施

3.1 加大燕麦研究力度,建立燕麦产业发展和推广体系

针对目前青海高寒地区燕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燕麦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丰产栽培、营养品质、生物学特性和饲草加工利用多方面加大基础研究,培育适合青藏高原地区生产的新品种,加大科技和技术应用力度,实现成果转化,建立燕麦技术支撑和推广体系,实现燕麦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体系[3]。

3.2推广和引进新燕麦品种,促进燕麦产业发展

良好的燕麦品种是燕麦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改变目前燕麦生产混乱无序的状态,扩繁现有良种燕麦,引进高产优质适应强的燕麦新品种,淘汰生产能力低退化的品种,全面实现燕麦良种化、高产化和标准化,扩大燕麦饲草种植面积,促进青海高寒地区燕麦饲草产业化发展,促进高寒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3.3建立燕麦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子专业化生产

青海高寒牧区燕麦采取“牧区种草,东部繁育”的生产模式,燕麦良种繁育集中在湟中、互助、平安、乐都等地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流转土地,成立良种燕麦生产企业或公司,建立永久性良种规模繁育基地,采取良种良法,推广燕麦新品种,实现燕麦籽种专业化生产和推广供应体系,确保燕麦优良籽种在青藏高原地区饲草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3.4积极推行青贮技术、提高燕麦饲草利用率

饲草青贮技术是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保存新鲜青绿饲草的一种技术,可延长青绿饲草供给时间,解决饲草冬春季节供给量不平衡问题,在青海高寒地区要大力推广燕麦草青贮、捆裹青贮、燕麦草颗粒和草粉及其草块生产技术,实行草料营养搭配技术,提高燕麦饲草利用率,减少损失。

4结束语

燕麦是青海高寒牧区人工种草主要草种,能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在高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使高寒草原畜牧业获得高效特续的发展,今后应大力开展燕麦新品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扩大饲草生产种植規模,提高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l]张耀生,赵新仝,周兴民.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J].白然资源学报,2000,15(4):328-334.

[2]房玉双.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埘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158-159.

[3]任生兰,刘彦明,边芳.燕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8.

作者:张海博 刚永和

上一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探讨论文下一篇:经济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