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学设计参赛稿

2024-04-21

说屏教学设计参赛稿(通用12篇)

篇1:说屏教学设计参赛稿

一.说教材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应以学生自渎为主,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渎,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采用自读,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直观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设计: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许多同学都被金銮殿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雕龙宝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宝座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它点缀着整个金銮殿,更增加了宝座的庄重肃穆,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中还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我觉得这样的复习导入,不只是温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辨字这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筛选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两个思考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说其作用。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作者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谈体会。

本环节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介绍屏的分类时展示不同种类屏的图片,让学生再次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结束语的设计: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其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能重新大放异彩。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篇2:说屏教学设计参赛稿

一、教学内容概述

《出师表》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心忧国事、鞠躬尽瘁的忠诚。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学习本文,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4.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学情分析

1、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

2、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

3、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还需加强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1、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课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贯穿朗读感悟、自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的目的,其中惯用圈点批注法和讨论法,通过共同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手中资料,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五、教学工具

制作相关课件,运用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今天,我们就来结识这位三高英雄,学习这篇杰作。

2、了解文体及作品背景:(出示课件)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初读课文,触摸文本(出示课件)

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听配乐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①字音:给加粗字注音。(学生自主完成,不会的可借助新华词典)

崩殂()

恢弘()忠谏()

菲薄()()裨补()猥()自枉屈 夙()夜忧叹 以遗()陛下

咨诹()()庶()竭驽()钝 陟()罚 臧否()()②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使/内外异法也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齐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四)细读课文,解读文本

1、朗读课文1——5自然段

2、讨论:

①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②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③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3、齐读课文6-7自然段,讨论交流疑难,思考:

①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对此你怎么看?

②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出师“的战略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研读主旨,感悟文本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

提问: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六)链接生活,直面忠诚

让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七)小结本课:

1、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

《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八)布置作业:

篇3:说屏教学设计参赛稿

SUPER?STAR超级明星征文大赛激烈开展以来,我又学会了一个安眠大法……那就是……每到临到睡觉的时候,躺到床上用手机打开投稿邮箱……数参赛稿件!十封……五十封……一百封……数着数着我就能睡着了!

在这么多稿件中,自然是有很多让选稿编辑眼前一亮(但同时也让参赛者宁为玉倍感压力山大!)的好稿子!但同时……各种各样的“犀利”稿件也“雷”得我们口吐白沫、风中凌乱、外焦里嫩……

抽搐档案NO.1——稿件要保持正确的价值观!

参赛稿节选:

我叫卢森堡,高考失利后,从老家前往北京奔前程。因为偶然的机会结识考古系教授顾原人,成为忘年交,因为他的保举,破格进入北大考古系研究院学习。研究生二年级的暑假,因为一次【】,认识了王语嫣,开始了对其追求。因为王语嫣是同【】,我俩没能成为恋人,但却成了好朋友,成了她的“假装男友”。

——来自华东赛区

这是一篇近十万字长篇,在参赛稿件中十分罕见,剧情简介也写得有趣,曾激起我的阅读兴趣……但是……短短一百多字简介里也出现了两个绝对不能刊登在杂志上的敏感词汇……

于是,我心中升起了不祥的预感……

果然……一路阅读下去……全是不能出现在《花火》上的描写是想怎样!整一个【】(不行我必须再次消音)冷笑话大全集又是想怎样!(咆哮状)这是爱与梦想的征文大赛啊!作者你好意思把这种文给纯洁的……小编……看吗!

余言插花:参赛稿件请保持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为,这不但是爱与梦想的征文大赛……而且,价值取向很糟糕的稿子,故事再好也没有出版的可能性。

抽搐档案N0.2——若是短篇,跪求完结!

参赛稿截选:

有时候,他们会用异样得眼神看我,各种各样。我才知道,其实你在学校混的也就一般般。如果不是许诺你们两个的佳话,你一定是很不讨人喜欢的女孩了。未完待续。

——来自华东赛区

谁能理解我看到这“未完待续”时喉头一口老血的心情!

许多花粉寄来的参赛稿,不过是一个只有一千来字(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字)……剧情都还没展开,角色“韵味”还没展现出来,就……没有下文了!

其实,面对这样的稿子,小编一点也不好奇故事后半会怎样开展!以后也不会惦记它!因为,还有很多很多完结稿等着小编去看!我一转身就会把剧情忘掉了!哼!

余言插花:虽然我们并未硬性要求所有参赛必须完结,但在来稿量很大的情况下,短篇稿件中小编们通常更喜欢完结的稿子,因为“有头有尾”才能对稿件质量做出正确评判。长篇的条件则可以稍微放宽,但也要写好大纲、剧情设定、角色设定等最容易引起人们阅读兴趣的部分。否则,在众多参赛稿件中,你怎能保证自己的稿子有亮点,能够脱颖而出?

抽搐档案N0.3——“为赋新诗强说愁”……是不可取的!

参赛稿截选:

“同学不过是校方像圈羊一样把我们随机的组合到一个班级。”

——来自华西赛区

在各种参赛稿件中,还有一种稿件也是……雷文中的战斗机!它们既不是小说,又不是散文,形式很奇怪,顶多只能算心情日记。字里行间充斥着幼稚的说教与抱怨。对着这样稿子,我总想抹一把辛酸泪:孩子……你到底过得有多不幸?

余言插花:凉茶提到的稿件我也看过几篇,纯粹是发泄,并不是好稿子。虽然每一个花粉都是抱着美好的梦想来参赛,但老实说,选拔稿件是一个残酷的优胜劣汰过程。面对故事有吸引力,文笔流畅优美的稿子,纯粹的抱怨还有什么优势可言?至少,你要能把心中的不满写成有趣的“小说”,并引起许多人共鸣的时候,才说得上成功吧。

以上提到的三种稿件,在“参赛雷文”中是比较多见的。本次特地列举出来,并不是为了嘲笑谁,而是希望参赛的花粉们提高注意,尽量避免提交这一类的稿子,创造出真正有价值、能够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圆你文学明星梦,从现在开始也来得及!

篇4:感恩教育征文参赛稿2

母 亲 的 恩 情

筠门岭中心小学五(5)班李平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不但表达了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给小草的滋润一样,还讴歌了母爱的伟大。叫我们怎能忘却呢?

我的母亲勤劳、善良,家里一切大大小小的家务事都是她一人担当。虽然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但她从来没半句怨言。父亲常常对她说:“你太辛苦了,多休息一会儿吧”。“不,我做这点小小的家务活算得了什么!你一人养活着全家,不是比我还辛苦得多吗?”母亲总是笑着说。

虽然每天的家务很多,但是母亲没有因此而忽略了对我的关爱。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呼地刮着。在明亮的灯光下,慈爱的母亲在全神贯注地为我缝补着校服,安静的小屋里不时传出使用剪刀的响声。我从梦里醒来,看见母亲坐在床前,戴着老花眼镜,穿着单薄的毛衣,我又感动,又难过。轻声对母亲说:“妈,夜深了,天气又这么冷,你太疲倦了,快休息吧!”母亲慢慢抬起头说:“不!我不累,我要把校服补好,明天你穿着上学,就不会冷了!”说罢,又埋下头继续缝补„„虽然母亲这样说,但是,我可以看出她是疲倦的,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第二天,我穿着母亲深夜缝补好的校服踏上了上学的小路。虽然天寒地冻,但我感到身上暖暖的,心里美滋滋的。母亲对我的恩情,叫我如何报答呢?

篇5:《说屏》教学设计

(作者

陈从周)

六安九中

赵福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反复揣摩,品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科学、生动的语言特点;体会屏风中包含的文化韵味。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2分钟)

由图片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哪篇文言文里,提到了屏?

今天,我们就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一起,去了解中国古代这种比较常见的家庭器具——屏(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几个生字词。

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3、作者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

作用:

分类:

设置屏的注意事项:

三、研读赏析,品味语言(16分钟)

1、为了把屏的知识介绍清楚明白,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语句说明。(6分钟)

举例子

下定义

分类表

引用

2、作者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准确、科学(板书)地介绍了屏的相关知识。可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来并不觉得文章枯燥无味,这是为什么?

那是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并且多处引用古诗词。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找到这些引用的古诗词,反复朗读,揣摩他们的作用和效果。(这个问题相对较难,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统一看法,再推选代表发言)

第一段

第三段

第五段

(板书:诗情画意,饱含情感)

四、体会作者情感(12分钟)

1、文章都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或者词语,然后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6分钟)第一段:

第四段3,4两句话,第五段: 真是够吸引人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最后一句话,体现了作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3分钟)

3、请学生以欣赏者的目光,再次观察这些屏风图片,说说他们有哪些美。

(图案美、色彩美、造型美、绘画美;———可以说,在作者看来,这些屏风不仅具有实用性、装饰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媒介,一种载体。由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这种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被重视和使用者不当使用感动惋惜,更对屏风艺术的大放异彩充满期待。(3分钟)(板书 喜爱、赞赏;期待、盼望)

五、课堂总结(1分钟)——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分类及设置时的注意事项,抒发了对屏风的喜爱、赞赏之情。并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所有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六、布置作业(1分钟)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一扇简单的屏风,画下自己喜欢的图画,写上自己喜欢的座右铭,放置在自己的书房里,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

说 屏

陈从周

作用 屏 分类

注意事项

语言: 科学、准确

诗情画意,饱含情感

情感: 喜爱、赞赏

篇6:说屏-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感知文中古诗句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重难点分析:

这个教学重难点的提出,是基于学生语文底子薄,对屏风的了解甚少提出的,侧重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激发和语言感悟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在生活中碰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我的卧室也是我的书房。可是把学习的地方和休息的地方安排在一间房子里有很多的不便,而且也很不雅观。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将我这间小房子里的学习和休息的地方处理一下,以便让我的生活空间更舒心更方便呢。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予以评说,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屏”)

3、教师课件展示几幅屏风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进作者

陈从周 (1918-)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2、背景资料介绍

由于受到古诗词古画的感染和影响,陈从周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写此文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

3、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流萤yíng 牡丹mǔ 锦屏jǐn 闺房guī 帷幕wéi

休憩qì 忒 :口语中读tei,书面读tuī

伧俗:粗俗、鄙浅。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区别。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听课文朗读 思考下列问题

1、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该如何用自己的话给“屏”下个定义?

明确: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屏,就是用来遮挡的东西 。→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2、作者介绍了“屏” 的那些知识?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屏的作用 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逻辑顺序

屏有哪些作用?①分隔作用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缓冲视线 屏有哪些种类?①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②艺术上:雅俗之别。③外形上:大小之分。→分类别

屏的制作与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 得体 →造型精巧 色彩高雅 绘画有诗意

3、作者对“屏”的感情如何?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 句子:“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1)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

(2)受古诗词古画的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3)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喜爱 向往 赞赏

4、课文最后一段该如何理解?

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二)理解文中诗句,体会语言

?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分析其作用

a.引用《秋夕》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的图景。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凉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b.《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是“太”的意思。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 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幸福的热望。 c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的是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应用古诗词的作用:开头→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 中间→作用,补充屏风定义,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四、知识拓展

中国传统器物文化有哪些?

篇7:《说屏》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纳凉、休憩、伧俗、书斋”等词语。

(2)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诵读、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提出的期望:我们今天应更好地使用屏风。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片。

四、课时划分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投影)

同学们风们在以前的哪篇文章中提到过屏?怎么说的,口技中的屏风起什么作用?你在现代日常生活中见过吗?

撤屏视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学生一起回答)

屏给人以遐想,有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来的却很少,但它在古诗词歌中却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为什么屏总能牵动诗人词人的情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笔下那富有诗意的屏吧。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作者简介

1.作者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2.检查生字

流萤 (yíng) 牡(mǔ)丹 锦(jǐn)屏

闺(guī)房帷(wéi)幕 休憩(qì)

忒:口语中读tei,书面读tui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3.字词释义

伧俗:粗俗、鄙浅。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区别。

(三)整体感知

1.理解课文

(1)什么是屏?

屏者,障也。屏,就是用来遮挡的东西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屏有哪些作用?

分隔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缓冲视线

(3)屏有哪些种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

外形上:大小之分。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屏的制作与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

得体 :造型精巧 色彩高雅 绘画有诗意

2.文章的结构特点,说明顺序?

(1)总分总

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屏风。

最后一段:总结点出屏的意图。

(2)逻辑顺序

3.你认为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

(2)受古诗词古画的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3)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喜爱 向往 赞赏

4.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引用杜牧《秋夕》,放在开篇,营造一种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引用汤显祖《牡丹亭》,放在屏风的定义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赋予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使语言显得生动有趣。

(3)“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使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更好地表达作者希望人们重视屏风文化艺术性的愿望。

(四)课堂小结

篇8:说屏教学设计参赛稿

河北省青县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 梁秋雅

家庭趣事

我们家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当然有快乐就得有一些小小的‘**’。下面这件就是关于我家的减肥‘**’了。如果您有兴趣,不防往下看看。

自从我们离开了奶奶的怀抱后(搬了新家)。做饭的重任就自然落到了妈妈的身上,老妈的模样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以前细细的小腰一尺九,现在却有二尺五了,以前的腰多么的细,现在却像一个小型游泳圈。老妈决定采取减肥计划。做饭的重任就落到了我老爸的身上:‚爸,你能不能不要再做鸡蛋炒黄瓜了”。可是老爸却只会做这一道菜,我只能喝酸奶来填饱肚子,妈妈那边也开始绝食。

‚我先告诉你们俩一声,今天晚上我也不吃饭了‛老爸对我们娘俩说。‚哎,看来我今天可倒霉了‛自从我不吃饭开始肚子就叽里咕噜的经常向我发出抗议,终于有一天妈妈勉强答应我去饭馆吃饭,到了饭店妈妈和我的两只眼睛都开始放光,宫爆鸡丁、小排骨、糖醋里脊、油炸小丸子,还有几个烤鸡翅……一阵狼吞虎咽过后,桌上就只剩下盘子了,我打着饱嗝,用手捂着很撑的肚子,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皱皱眉头哀怨的说:‚真后悔啊,不该来餐馆,减肥计划失败了。‛

终于,我们家又恢复到了从前,每天有规律的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我们一家人又可以一起围坐在餐桌上,说说趣闻,谈谈国情,其乐融融的一家亲了。这个小小的餐桌不仅仅是聚集一家人吃饭的地方,更是一家人感情交流的好去处。

妈妈现在经过正常的饮食和运动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身材,看来,减肥的真谛并不是饿着不吃饭,而是要吃好饭,会吃饭,合理的吃饭+运动,拥有好心情,好心态,好的生活规律才是最好的办法。

归根到底,像林黛玉那般的瘦态并不是美丽,只有健康才是真正的美丽。

篇9:说屏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不详

语言运用

1. 找出下列句中用得准确的词语。

(1)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2. 造句。

既……又……而且……

3. 模仿例句,用所给的诗句写一段话。

例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1)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2)江山如此多娇

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

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课内精读

(一)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j-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5. 文段的中心句是:

6. 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7.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8. 结合文段内容给“屏”下个定义。

【二)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伦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9. 选文的总说旬是:

10.从选文看,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三)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1.这段文字的说明方法是:

12.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课外选读

桂林阳朔

从阳朔县城沿公路南行约五公里,便到了田家河,有工农桥,是旧时青克渡渡口,东望有獭岩、骆驼过江诸山,更有农舍、绿竹点缀期间,波光筏影,山川如画。再前行约半公里,便到穿岩。这是个造型别致的小石山,就在穿岩村边,前临金宝河,山石色彩斑斓,岩洞前后穿透,像个巨大的城门,又像个中空的“石罩”。在靠近山顶的岩边,有一小石悬空横出,形状如钩;河边有一石似浮蛙;南面山坡上的数块奇石很像小熊。渡口对岸有株古榕,大逾六抱,荫蔽亩余,一枝横出如卧龙。据说此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有人把这些景色编为歌谣说:“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流。”

月亮山在穿岩之南约一公里许,山顶有一穿洞,如一轮皓月。若在山东南面历村边的“赏月路”上边走边望,随着人们行进的位置不同,洞后山峰掩蔽天空光亮的多少不一,可看到上弦月,娥眉月,下弦月等圃缺变化的奇景。清人徐延诤有诗说:“峰峦顶上镜光浮,旦夕空明未见收。自昔悬崖崩一角,至今遗魄照千秋。山穿月曜无圆缺,月出山辉任去留。万古不磨惟此镜,与君长作广寒游。”

(徐君慧)

13.第一自然段引用歌谣有什么作用?

14.第二段中观月的顺序是什么?可看到

几种情形的月?

15.结尾处两句诗中的“惟此镜”“广寒游”里的“镜”和“广寒”分别指什么?

思考探究

篇10:说屏教学反思

1.本文中的引用和分类别比较容易辨别,同学们很容易确认,不存在什么疑难。

2.作诠释是一个难点。由于对作诠释和下定义区别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界定,不仅仅是同学,我自己辨别起来也很吃力,甚至教参和网络资料说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和“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大小由人了”这两句,分歧很大。

3.举例子和作比较有一部分同学出错,难度一般。

篇11:八年级《说屏》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以至于生活器物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在说明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思路】

1、《说“屏”》教材分析

①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的一种器物。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②教材的处理:这是一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品文,从教学内容来看,不宜只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在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利用ppt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文本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可能有学生对“文化”这个词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对“屏”这种器物更是没有直观印象;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引用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且易于操作。

3、教法、学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在自主学习中实践提高。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说“屏”》一文是这一单元最后一篇选读课文,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储备,因此,教学中只需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即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前瞻性预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就是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本课所设置的三个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设置也比较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屏”这种器具;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难点】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用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屏”的小工艺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口技》中关于“屏”的文句引出“屏”这种既具实用功能又具审美价值的器物。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本文的说明对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入新课教学,拉近了学生的距离,是新课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多媒体展示“屏”的图片,请学生谈谈这些“屏”的色彩、造型、画面等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导课中适时地运用图片,不仅能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而且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本环节使用图片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屏”这种器具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有一个初步鉴赏,为下文学习有关“屏”的设置等方面的知识埋下伏笔。

三、导入课文:

看了这些画面,“屏”给人遐想,给人美感,我国使用“屏”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很可惜,留下来实物却很少,但屏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却留下了它优美的身影,屏总能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幽微情思,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赏析陈从周先生笔下那富有诗意的屏,听听作者是如何说“屏”的……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屏”?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交流,老师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定位: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基于此,设计以上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五、研读赏析: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怎样的作用?

2、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介绍“屏”?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即“得意”与“得言”——文本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了解了文本的内容,本环节就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以及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语言来介绍“屏”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实现语文教学的“得言”任务。

六、拓展延伸。

本文引用了很多关于“屏”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情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屏”的古诗词?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来赏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赏析文中所引用的诗词,感受本文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积累有关“屏”的诗词,从本文走出,开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七、作业设计:

生活中有很多像“屏”一样的器具,它们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包涵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请你选一件你喜欢的,写一篇小作文,介绍一下它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用文艺性的语言写一种器物,意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篇12:《说屏》课堂教学实录

第二层(2—4)分别介绍了屏的作用,屏的类别,屏设置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三层(5)总结全文,点明写作意图。】

文章是什么结构?属于说明文中的那种顺序?

【总——分——总 逻辑顺序。】

《说屏》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教学方法:读议、圈点批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难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我的卧室,也是我的书房。可是在一间房子里,既学习又休息,很不雅观。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这间小房子处理一下,将学习和休息的地方隔开,达到一种隔而未隔的效果,让我的生活空间更舒心更雅观呢?

生1:用布帘隔开。生2:用屏风隔开。生3:……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帮老师想出很多好办法。尤其是在老师房间里设置一个屏,让老师的房间达到了隔而未隔的效果,什么是屏呢?它有哪些用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的文艺小品《说“屏”》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目标导学(2分钟)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生:熟读教学目标2遍。

(点评:目标设置,准确简明,学生熟读,铭记于心,以便“学有方向”。)

三、点拨学法自学(25分钟)

(一)点拨学法:(4分钟)

师:如何达成教学目标?请看达成目标的方法。(多媒体展示。)达成目标一的方法:

朗读、跳读课文,圈点批注,勾画中心句、重点句。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内容、辨别说明方法。达成目标二的方法:

找出表现作者观点、态度、感情的词语体会。生:熟记达成目标的方法2遍。

(点评:学法选择,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文本特点,可操作性强。)

(二)依据学法自学、交流。(13分钟)师: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3、作者在说明屏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屏的作用、种类、设置的?(提示:回答问题的程序: “实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4、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 生:依据学法自学、交流。

(三)自学检测:(8分钟)

师: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生1:“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师:很好,我们一起齐读识记。学生齐读识记。

师: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生1: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的设置。师:能不能具体的说说屏风的作用?

生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

生2:屏风的作用: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 生3: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师:同学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很棒。大家能不能再具体说说屏的设置应注意什么?

生1:屏的设置应注意: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师:关键是什么?请用一个词回答。生1:得体。

师:他回答得也很得体。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希望同学们在设置屏的时候,牢牢记住。师:作者在说明屏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屏的作用、种类、设置的? 生1:举例子、分类别、做诠释。

师:很好,大家能不能用“实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介绍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来回答。

生2:举例子,如:“小时候……”,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放在室内和室外的屏风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生3:分类别,“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说明屏的种类繁多。

生4:举例子、做诠释,“近来我注意到……缘故”。说明屏风的设置要要做到得体。师:板书,功能、种类、设置。师: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

生1: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喜爱、向往、赞赏之情。师:能不能把体现这些感情的词语找出来?

生2:表明作者观点、态度、感情的词语有:“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师:板书,喜爱、向往、赞赏屏。

(点评:问答式检测,学生答问正确率高,自学效果好,老师评价得当。)

四、质疑释惑互学:(8分钟)

师:同学们真行,很快通过自学明确了说明对象,理清了说明内容、辨明了说明方法.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1: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有什么作用? 师:哪位同学解答?

生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回答的好极了,请看大屏幕,齐声读一遍。

生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师:回答的好极了,请看大屏幕,齐声读一遍。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师:哪位同学解答? 生2:引出说明对象。

师:回答完全正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4:鼓励建筑师、家具师们在屏的运用上创新。

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还有问题的同学请提出来?

生5: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生6:总——分——总。……

师:很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得了哪些方法?

(点评:质疑问难,生生、师生互解,突出“阅读个性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归纳练习巩固(7分钟)

(一)归纳学法:(2分钟)

生1:朗读、跳读课文,圈点批注,勾画中心句、重点句。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内容、辨别说明方法.生2:找出表现作者观点、态度、感情的词语体会。生3:…… 师:我们一起再将学法读一遍,好吗?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吗?

师:那,老师检测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点评:重点内容,回顾巩固。)

(二)练习巩固:(5分钟)

阅读短文《指纹的奥秘》,做文后练习。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①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②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 ;②。

3、根据文中的介绍,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师:请举手回答。

生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第二段的中心句是: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生2:分类别、举例子。

生3:当作“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研制出一种“指纹锁”。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只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善于总结、运用方法,我们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祝同学们学得更好,更轻松。

说 “屏”

陈从周 一(1)总说:赞屏(引出说明对象)

作用 举例子

二(2—4)分说:种类 分类别

设置 举例子

上一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下一篇:最励志青春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