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散步教学设计

2022-06-24

第一篇:参赛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浓浓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运用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批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孝顺老人,培养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美好与责任。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含义,品味语言优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体味三代人之间平淡温馨的亲情,同时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承担生命的责任。

【教学难点】感受淡而有味的语言之美,领会以小见大的作用,学习对称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PPT呈现林文煌的短文《三代》: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的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的。 2.学生分析短文主题。(一个成年人对孩子和老人的爱护和责任)

3.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与之很相像的文章,它就是莫怀戚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生字词

2.请学生通读课文,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3.围绕“散步”理文章脉络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发生分歧——“我”照顾母亲走大路——母亲顺从儿子走小路——不好走的地方,“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三、再读课文,精品细读

1.提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

①母亲:年迈——“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善解人意——“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慈爱——“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②“我”:孝顺——“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有责任感——“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慈爱——“小家伙”

③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④儿子:聪明伶俐——“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懂事——“一切都取决于我”,“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2.引导学生注意细节,通过联系讨论来感受亲情。

①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这样的内容平常我们习惯怎样表达它?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a.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b.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特别之处: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 ②春天已经到了,作者却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到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是在抱怨春天来得太迟了吗?

(不是,这是对年老生命的感慨,对生命的珍爱与关怀。母亲度过了危险的严冬,迎来了象征着生命的春天,感受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作者发自内心的高兴。冬天遏制生命,责怪冬天来的太迟)、“挺不住”、“总算”、“熬”(母亲:冬天的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煎熬,我;怕母亲离开,内心无比的担忧、恐惧与煎熬)体现母亲生命的意志与坚强,我的孝心与关爱。 ③当母亲和儿子产生分歧,“一切都取决于我”时,为什么“我”会感到为难?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这种分歧让“我”为难,“我”不愿让任何一个“我”爱的人失望,这正是亲情的体现。) ④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说明母亲充分理解孙儿的想法和愿望,并为此做出让步。分歧的消失,也是亲情的体现。)

四、品味语言

提问:这里有句话——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它的味道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称)请大家在找找看,文中还有这种对称形式的句子吗,用波浪线划一下,看谁找的最完整。 对称句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PPT呈现)

问: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句子,发现它们两两对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五、拓展延伸

1.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①生命:“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可是“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这也正是“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因为陪伴母亲的时日不多了。)

②责任:“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一个家庭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母亲代表着过去,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着未来,要呵护珍爱。母亲是年老的生命,儿子是幼小的生命,我们是成熟的生命,我们有责任扶老携幼,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生命是一个轮回,体现了生命的责任和使命。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用背担负起了责任。) PPT:

写下《散步》的两个契机:一是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第二个契机是,莫怀戚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让莫怀戚很意外——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莫怀戚:“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小结:作者写下《散步》,是为了展现温馨的一面,表现“亲情”,强化“生命”,突出“责任感”。

2.为了反映这些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更好,一是朴实,二是以小见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全文中心。并对“以小见大”的方法进行分析。)

六、总结全文,布置任务

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散步》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珍视亲情,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承担生命的责任。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个敢于承担生命责任的有担当的人。

文章语言优美,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学习以小见大手法,对称句式的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与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与技能。 完成相应课后练习

七、板书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热爱生命

第二篇:散步教学设计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说学情

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六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沐浴着长辈的关爱,他们知道这份爱却体会不深刻,更少有学生能自觉的回报这份爱,所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五、说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法。

六、教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

1 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七、说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走上了颁奖台,他的名字叫田世国,他在年过花甲的母亲身患尿毒症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瞒着母亲献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使生命垂危的母亲重获新生,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却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田世国的义举,是对“亲情”二字的最好诠释,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评委为他写的颁奖词!

(课件展示) 生活中不但需要像田世国这样感天动地的“大孝”,更需要点滴小事中蕴含的缕缕孝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亲情”为主题的散文《散步》,她会让我们的灵魂再一次受到强有力的震撼!

二、听读课文,抓出主干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划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点

2、听完老师的朗读,再加上课前你对这篇文章的感悟,你认为本课应该怎样来朗读呢?学生自由朗读文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读欲望,有的学生认为感情应该是欢快的,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是深沉的,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读得应该缓慢,应该带有抒情性等等。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师此时不能以偏概全,定死答案,可以把权力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对于怎样朗读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读出味来可以设下悬念,最后来解决)

(教师适当点评: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老师也跟大家一起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那么同学们有勇气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1)开好字词小火车。(课件展示) 嫩(nân)芽; 霎(shà)时; 分歧(qí); 拆(chāi)散(sàn); 水波粼(lín)粼; 熬(áo)过

(2) 快速抢答: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再读课文,把握基调

2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魂。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学生再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 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四、研读文本,探究主旨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 (活泼天真、聪

颖 )的儿子

(一)分析“母亲”的性格品质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描写母亲的语句来。学生可能会找出以下句子: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学生找出这句话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圈出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信任?(信服地)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句不仅写出来母亲对我的信任,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我和母亲温顺的性格。

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文章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语句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引导学生圈出 “早已习惯”、“听从”,从这两个词语你能品味出哪些韵味呢?(可以看出母亲对成年的我的信任,除了信任,还包含着母亲对我的尊重。)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就背着我”简单的几个字,既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信任,而且还将母亲的泰然自若,慈祥善良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师引导:以上几处,足以看出母亲对“我”的信任,这信任当中包含着对我的尊重。那么母亲对小孙子的态度、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爱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

3 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分析“我”的性格品质

作者是如何概括出我的——孝敬体贴,关心母亲?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几句“我说:‘走大路’”,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

“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的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我在此时设置了一个疑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文中的“我”是很孝顺的,很听母亲的话,母亲本不愿出来,我为什么此时却没有听从母亲的意见?这与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不相违背呢? (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随之也调动起来)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可以先引导学生品味“母亲总算又熬过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可以看出母亲的身体很不好,度过严冬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教师在此时还要引导学生站在“我”的立场上来品味一下“熬”字,母亲忍受痛苦熬过一个严冬,我呢?也在“熬”,我“熬”的是担心母亲的身体,牵挂她的安危。“总算又“蕴含着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这样再来理解这个问题,我正是因为母亲年老体弱,所以才劝说母亲多走走。我对母亲的想法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这样更能体现出“我“对母亲深切的爱,体现出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尊老。

(教师总结:回顾对母亲和我性格品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来理解的,先是找句子,然后圈出词语,再来明确词语的含义,最后领悟其中蕴含的真情。可以恰当地归纳出学习方法:找句子——圈词语——明含义——悟真情 )(课件出示)

(三)分析“妻子”、“小孙子”的性格品质

让学生按照“母亲、我”的性格品质的分析方法,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人物,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予以点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总是”表现出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性词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可能就是不是这样了,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种词语的用法,在我们的写作中很值得借鉴。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小孙子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此奥孙子的天真,聪颖。“

4 “走小路有意思”可以看出小孙子的活泼。

(教师归纳语言的特点:通过对以上字词与句子的品味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虽然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通过品味语言,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上)

(四)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哪一句话富含哲理?是文章的主旨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引导学生体会“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明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五、赏读语言,领悟深意

1文章除了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还有几处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欣赏其语言的美。(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写景的句子有两处: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炮。

(“随意地铺着”、“也密了”、“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几个词语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铺、密、起着”写出了春天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同时也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B、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意象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同时这两处环境描写,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与本文揭示的“暖暖的亲情”相呼应。

2、文章中还有一些句子非常有特点,同学们在朗读中注意了吗?看看谁能找出来? ——有的浓,有的淡。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要引导学生明白这样的句式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这样的句子,在我们今后的作文当中可以适当借鉴运用)

3、教师引导:我们对文章的内涵已有了深刻理解和感悟了,那么现在再让同学们来朗读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出示课件)

a、朗读的感情:欢愉而深沉 b、朗读的语气:温和亲切中含庄重 c、朗读的语调:平稳、深沉、抒情 d、朗读的语速:中速略舒缓

那就让我们再来放声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文中那浓浓的亲情吧

六、拓展延伸,珍惜亲情

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开头,让抒写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另辟蹊径写,然后交流。)(课件出示)

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 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①爱如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②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①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七、课堂小结

《散步》作者运用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抒情,再加上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的心灵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也让我们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弹性作业

(课件展示)

1、播放《妈妈洗脚》的视频,以“将爱心传递下去”为话题,写一篇读书心得。

2、搜集有关歌颂亲情的诗句或优美段落,阅读课交流。

第三篇:《散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 ★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 妻子 母亲 作者)

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 可爱 机灵)

6、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 ★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 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 (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 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 生自由朗读

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 使命) “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母亲加儿子) 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6

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6

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6

5、(课件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

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 6

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播放《懂你》歌曲) 师生齐读《懂你》

第四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

我解读

深刻的主题 《散步》虽然是一篇只有500多字的散文,但对其主题的的解读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在当前提倡多元解读的新课程背景下,就更为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们提供了舞台,于是各种各样的说法普天盖地而来,有的说本文赞颂了亲情的美丽,有的说本文表达了对生命的珍爱,有的说本文表达了一种责任感,还有的说歌颂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有的说赞颂了家庭的和谐,甚至上纲上线,随意拔高,说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就,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

多元解读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其实,多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往往会使学生养成不求甚解的毛病。不管如何解读,关键是我们要拿出解读的依据,并让人信服。为多元而多元,只能造成学生的思想混乱。通过解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判定文章的主题,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

——如何才能准确把握主题呢?我认为本文特别要关注两个要点——一是表达视角,一是表达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表达的,“我”的身份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我”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我”既是家庭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人物。“尊老爱幼”对“我”来讲,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正如作者自己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中所言:“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如果说本文意在歌颂“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岂不有了一种自我表扬的意味,文章哪里有自我歌功颂德的道理。文章的确是表达了“尊老爱幼”的思想,但它并不是从歌颂的角度进行的,而是从责任的角度来呈现的。另外“尊老爱幼”也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当“尊老”与“爱幼”发生冲突时,“爱幼”要让位于“尊老”。因为作者也是一直信奉“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培根)这一思想的,所以当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时,我决定委屈儿子。 至于“珍爱生命”之说,虽说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从文章中对大自然充满生机的描写中、对母亲的描写中的确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但它无法统领起全文的内容。另外它在表达上也过于宽泛,从根本上来讲,“珍爱生命”——呵护善待生命,与“尊老爱幼”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着眼点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说法而已。

“亲情的美丽”“家庭的和谐”都是在责任的表达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情感和最终呈现的一种结果,并不能做为文章的主题来理解。追根溯源,亲情需要有责任的呵护,和谐需要责任的支撑,不然一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另外我们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歧路之争”来看,作者在行文中多处暗示了“责任感”——分歧出现时,“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散步中选择大路或小路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说成“责任的重大”,如此大词小用,就是意在突出责任问题,为表达主题铺垫。“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整个世界。”将背负母子这件平凡的小事写得如此郑重其事,也充分说明了作者的责任心、使命感。从我的裁决和行为来说,充分体现了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准确地讲,应该是表达了人到中年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就是“尊老爱幼”,呵护生命,让家充满温馨。 精妙的开头

《散步》的开头缓缓而至,语不惊人,但细细品来,犹如初展的春云,含苞欲放的鲜花,韵味十足。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如果单从其简洁来说,可以

将它改为“我们一家在田野散步”。这样一来,行文是显得简洁了,可是它所表达的情感与韵味却丧失了。原文的开头具有丰富的画面感,“我们在田野散步”它是一个广镜头,也可以说是一个远镜头,展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漫步田野的情境,给人以轻松愉悦感。紧接着则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依次闪现着全家四口的丰富的表情。这样来写,文章有面有点,有远有近,画面内容丰富。不过如果仅从画面感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还可以改为——“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母亲、妻子、儿子”,它既可以开篇点题,又具有丰富的画面感,但是“我的”这一修饰语的省略,用语急促,表达显得生硬、冷淡,那种油然而生的亲昵感和自豪感丧失殆尽,它与文章那种舒缓的格调也不和谐了。

由此来看,“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简洁的开头,平淡中有深致。画面从全景到特写,极富动感和画面感,迭现的画面现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全家老少其乐融融的氛围及心情的愉悦和轻松。

优美的语言

描写富有诗意美

如“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又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寥寥几笔,便由远到近、由高到低,有声有色、有静态,也有动态,勾勒出了春天蓬勃的生机,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也突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这个环境描写为散步创设了一个非常协调和温馨的背景。

对话具有智慧美

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它美在富有智慧和情趣,小小年纪就懂得归纳,善于发现。既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与聪明,也表现了儿子与母亲相依前行的温馨画面,给人无限的亲切感。

议论富有意蕴美

如“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整个世界。” 它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年人肩负着的重任——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哺育下一代。体现了“我”对此不仅视为一种义务,更当作一种责任,(他们是我的全部,没有比老人和孩子更重要的了。)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句式具有对称美

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句式整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方案一: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浓浓亲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散文的欣赏能力。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智慧地表达生活之美。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当春天和着骀荡的东风,向你走来;当草长莺飞,柳媚花明,春色弥望之时,跟随着父母漫步在春日的原野,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和煦的春风,走进温馨的亲情,作一次心灵的散步。

一、听读课文(教师范读),

(1)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并用笔画出。

(2)将生字词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座交流检查。 备选词:(要求读准、会写)熬、嫩芽、霎时、拆散、委屈、粼粼

二、默读课文,理解旨意

请你判断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认识:赞颂了亲情的美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爱、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赞颂了家庭的和谐,表达了一种责任感。

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主题——本文的写作意图准确地讲,应该是表达了人到中年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主题一定要关注表达视角和主要内容,本文是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表达的,“我”做为儿子和父亲,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既是家庭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人物,“尊老爱幼”对“我”来讲,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如果说本文意在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岂不有一种自我表扬的意味。“珍爱生命”之说,它无法统领起全文的内容,其实它与“尊老爱幼”因为我的责任里善就有呵护善待生命。亲情的美丽、家庭的和谐都是在责任的表达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情感,并不能以此推断做为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事件(歧路之争)看,我的表现(心理及其行为)都充分展示了我的责任感,另外作者在行文中多处大词小用也在暗示“责任感”这一主题。

三、跳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美)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句子?请勾画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请你采用“我喜欢的是„„它美在„„”的句式进行赏析(从句子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词的恰当、含义的深刻或丰富等)。

教师示例:(以下三个句子可以直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写开头,通过他们的改写与课文进行比较赏析,这可以视学生的学习水平灵活做出选择。)

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我们一家在田野散步。(简洁明快,但情味突出不够,画面太单一) ⑶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母亲、妻子、儿子。(简洁、画面感丰富,用语急促,表达显得生硬、冷淡,那种油然而生的亲昵感和自豪感丧失殆尽,与文章那种舒缓的格调也不和谐了。) 我喜欢的是文章开头“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它美在,这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从全景到特写,富有动感,体现出了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的氛围及心情的愉悦和轻松。“我的”突出了一种亲昵和自豪。

通过不同的开头比较,让学生体会其意味的差异,感受本文语言表达之美。 可以板示以下提示句,帮助学生进行选择。

(板示)本文描写最为生动的一个句子—— “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又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由远到近、由高到低,有声有色、有静态,也有动态,它描绘出春天蓬勃的生机,突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这个环境描写为散步创设了一个非常协调和温馨的背景。

(板示)本文最富情趣的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它美在富有情趣,既突出了小孩的天真可爱与聪明,又突出了一家人的和美与幸福。

(板示)本文意味深长的一个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表面是在写散步,其实是在写对待人生的态度,写出了我们(中年人)的责任感。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整个世界。” 它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年人肩负着的重任——既要赡养老人又要

哺育下一代。体现了“我”对此不仅视为一种义务,更当作一种责任,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使命感。

(板示)本文整齐的句子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句式整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板示)本文最值得品味的一个字眼(词语)——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铺”这个字既写出了绿色的范围——无处不在,整个大地都充满了绿色,又写出了绿色给人感觉——温暖柔和,充分体现了初春富有生命力的景色。 “在外面呢,她总是听我的。” ..“总是”说明一贯如此,始终如一,表现了妻子的贤惠,非常顾及我的面子。含蓄地说..明了夫妻关系的和谐。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暗示母亲的体弱多病,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健康的担心和忧虑,也透露出对生命力.的赞颂。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大词小用。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表达主题铺垫。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摸摸”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喜爱。 ..

四、合作探究——品味标题

师:下列题目是同学们自己拟定的,与本文的标题进行比较,你最喜欢哪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说明理由。

春意

呵护

分歧

温情的春天

大路小路

生命,生命

小事情深

选择 爱·责任

三代(同行)

温馨瞬间

幸福的家庭

亲情无边

背起整个世界

示例:我最喜欢的还是本文的题目,从表面看,它只是一个动作行为,是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看起来微不足道,而作者却独具慧眼,抓住了瞬间的美丽,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由此来看,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富有画面感、有故事味,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也巧妙地显示了本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它避免了由于标题明确主题,而限制了人们对文章的多元解读。)

五、小试牛刀——推销阅读

假如将本文推荐给未读过的同学,请你拟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简明、富有感染力) 示例:让我们走进田园牧歌式的《散步》,那里铺展着生命的新绿,金色的菜花„„它不仅有“拂堤杨柳醉如烟”的美景,更有一家人温情的故事在等着你。

示例:让我们走进《散步》吧,这里有撩人的春色,这里有温暖的亲情,这里有分歧,这里更有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做才无愧于家庭,无愧于这个社会?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温暖的亲情、感受家庭的和谐,但更应担当起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亲情需要有责任的呵护,和谐需要有责任的的支撑。 方案二:对比阅读(3文)、方案三:以孙子的口吻来改写本文、方案四:评点阅读

第五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

步》教学设计

课例分析:

《散步》是一篇亲情散文。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理,这有利于引导他们去感受亲情的可贵,并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朗读、竞赛的方式,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主旨,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探究法、竞赛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让爱住我家》(视频)

师: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爸爸、妈妈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用歌声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宽容、幸福是珍惜、幸福是付出。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另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他们的身上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板书课题)。

首先请我们看(投影):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文中人物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分歧?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起来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地方,举手帮助纠正。

2.点名生轮流朗读课文,师适当点评。

3.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尤其xx同学,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现在能够回答这道题目的同学请举手。 交流: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决:决定权在“我”,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小路(可见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

母亲因为爱孙子,建议走小路(可见母亲对孙子的爱,一个“吧”字透露出商量的口吻,说明母亲心中有儿子、儿媳,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

最终我决定走小路 4.学完这篇文章,你说说这四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二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本文是一篇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悟体验。

请看(投影):

精品细读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的心?请画出来,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妙处。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出色。 2.生自学,师巡视 3.师生交流:(预设) (1)

3、4两节的景物描写: 第3节:

连用两个“太迟了”:对春天来得太迟的怅恨,对母亲的担忧、焦虑。

“总算”:欣喜之情。

“熬”: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受的磨难之巨。

(这一节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关爱) 第4节:

这是一幅南方初春野景图,第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透露出欣喜之情;“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说明8我”希望母亲向万物一样充满活力,健康长寿。

(2)课文最后一句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作者却抓住了这瞬间的美,像我们展示了家庭的和睦,亲情的和美,使我们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了一次愉悦的旅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三读生活,亲情交流

1.师:同学们,其实感人的生活细节存在于每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一对年轻的夫妇在缆车坠地时,用生命托起自己的孩子;就是在2007年的那场暴风雪中,一位同学的爷爷为了救掉入枯井的孙子,永远的离开了„„想必你们的身边也有这样感人的瞬间吧,你愿意说出来和我们大家分享吗?

请看(投影):

亲情交流

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呵护,往往体现在入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细细回顾你曾经历的一幕幕往事,你能将它讲出来,和我们一起来感悟亲情吗?

4.播放《母亲》(声音不宜大)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

5.生自由准备(师可点拨:只要是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都行。) 6.师生交流:

教师注意言语调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感激之情。如:是啊,不论我们离家多么遥远,远方都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那是亲人的期盼!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挫折,远方都有一颗心在陪伴着我们,那是亲人的祝福。

7、总结:我们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播放央视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视频)

师:是啊,将爱传递下去,我们的家庭才会和谐,将爱传递下去,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哺育子女是动物才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给同学们布置一项作业好吗?请看投影。

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 散散步…..

板书设计:

散步

分歧:走大路还是小路

解决:我顺从母亲走小路

母亲建议走小路

主旨: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课后反思:

1.这堂课的教学中洋溢着温暖人心的亲情,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再次感受到亲情的温馨以及感动,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教会学生们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孝敬,价值观得到一次提升,促使养成从现实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感受亲情与温暖,做一个幸福的人。

2.在本节课的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的适时的引导与点拨还有些不够恰如其分,不够深入,这将是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另外,在品析课文美点时,学生朗读的感悟还有待加强。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选

《散 单

步》教学设计

位:牛庄中心校

者:白云海

级:七年级

上一篇: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下一篇:初三教师誓词宣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