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培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结合多年的竞赛组织以及选手的参赛组织和集训,总结出选手的选拔和培养的经验,从实践的检验来看是对参赛的成绩提高有必然的指导意义,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赛培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参赛培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篇1:

基于赛项成绩分析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资源转化策略研究*

摘   要:赛项资源转化是实现高职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但在赛项信息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内容與需求脱节、重量轻质、使用率低等问题。文章从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的历史成绩分布、赛项各级任务得分分析入手,找出影响参赛队伍成绩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从赛项评分标准、行业规范及优秀案例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资源转化策略的建议,为提升大赛资源对专业教学的服务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绩分析;工业机器人技术;资源转化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源转化工作现状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紧贴行业发展和技术前沿、对接企业岗位新标准的原则,竞赛项目持续更新,竞赛内容不断完善,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赛资源转化是通过对赛项规程、技术规范、竞赛设备及竞赛环境等进行系统梳理,凝练形成易于复制、实施的指导性教学解决方案和系统性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过程。推进大赛资源转化是实现大赛支撑高职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发力点,更是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助推器。

但近年来,大赛资源转化工作却不尽如人意,赛项主办企业和承办院校在赛项资源转化过程中,过度关注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开发数量,忽略了资源在推进专业教师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训练效果中的服务作用。尤其是对每届大赛后,教师、选手集中反馈出来的疑问和需求往往不能做出有效回应,大大降低了参赛院校对赛项资源的关注度,导致开发出来的大量信息化资源常年无人使用,进一步影响资源转化主体的积极性,降低了大赛资源开发和转化的效率。本文基于高职组工业机器人应用赛项的成绩分析,从大赛成绩反映出的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大赛信息化资源转化路径,以期为大赛资源转化探索出新的路径[1-3]。

二、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实施现状分析

1.赛项设置背景及发展情况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制造业“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以智能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已成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制造厂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机器人应用企业,核心岗位包括机器人生产线设计岗、工作站维护岗、操控与编程岗、安装与调试岗和机器人维护保养技术岗等。为更好地服务行业需要,促进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大赛于2015年第一次设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经过五年的实施与不断完善,赛项逐步形成了以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系统作为载体,重点考核参赛选手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工作站安装调试、系统集成以及现场维护等能力的竞赛体系[4-5]。

比赛自设立以来,受到了广大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2017年、2018年及2019年赛项分别有49支代表队147名选手、76支代表队228名选手及86支参赛队(含3支国际邀请参赛队)258名选手参赛。从规模来看,赛项正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日益发展而得到了逐渐推广,参赛院校日趋增多,参数队伍和参赛人数不断攀升,赛项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2.赛项设置内容分析

赛项围绕企业核心岗位能力标准,基于企业机器人关节的混流生产设置了竞赛内容。为了考察参赛选手对岗位核心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赛项共设置了机械和电气安装、视觉系统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和调试、系统模块调试和系统综合编程调试五个任务,下设13个子项目、56个评分点,考核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涵盖电子电工基础、PLC编程、机械装夹、机器人传感技术、机器人驱动技术、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技术及机器人仿真和编程技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核选手对码垛机、AGV小车等智能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赛项设置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考核环节,下设4个评分点,对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也进行了全面考察。

三、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成绩分析

1.赛项整体成绩分析

对2017—2019年连续3年全部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分分布及获奖分布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成绩分布区间可以看出,参赛队伍的整体成绩水平逐年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得分达到60分以上队伍的占比由2017年的57.1%上升至2019年的67.5%。参赛队伍的整体平均分也相应地从62.1分提高至72.5分,大赛的举办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学水平、选手训练水平的提升。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整体成绩最好的2019年,仍有32.5%的队伍没有达到及格线,院校之间的教学和训练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对连续三年的获奖队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参赛的29个省市中有24个获得过名次,但获得过一等奖的省市仅有13个。其中,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山东省表现最为突出,其派出的参赛队伍获奖率达100%。西部院校三年累计获奖26次,其中重庆、广西两地获奖14次,占西部院校获奖次数的一半以上;西部院校三年累计获奖次数占获奖总数的比例仅为20.6%,获奖比例远低于东部院校。究其原因,西部院校在竞赛设备配备、指导教师培训、实战环境创建等方面与东部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参赛选手的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远低于东部院校,导致西部院校整体表现不佳。

通过进一步对获奖院校进行统计,发现虽然目前国内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职业院校已经达到674个,但三年中只有92个院校代表队获得过国赛资格,其中获得过名次的院校仅为71个。三年中三次获奖的院校为18个,两次获奖的院校为19个,一次获奖的院校为34个。获奖院校比较集中的现象反映出目前仅有部分院校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上整体实力较为突出,专业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

2.赛项分任务成绩分析

为了分析参赛学生各项技能的掌握水平,本文对2019年参赛队伍分任务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作者:康琦 易艳明 岳鹍

参赛培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篇2:

浅谈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和培养

摘要:结合多年的竞赛组织以及选手的参赛组织和集训,总结出选手的选拔和培养的经验,从实践的检验来看是对参赛的成绩提高有必然的指导意义,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师资提升;世界技能大赛

制造技术是先进产品设计后得以转化为生产产品的关键技术,进入21世纪,我国的许多产品的设计水平都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但仍有产品生产加工后未能达到预期性能指标。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有生产加工的工艺安排的合理性、设备精度的影响,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生产技术工人的加工水平。2003年福建省在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推动下,省政府开始更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办了福建省第一届技能大赛,此后都坚持举办技能大赛,旨在鼓励生产技术工人将自己的生产技能绝活展示出来,激发技能创新,提高我省的生产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各单位和公司通过参加全省比赛的选拔赛激发了各员工、各职业院校学生等人员技能大比武的热情,通过比武练兵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各企业、职业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技能水平的培养。

福建技师学院于2003年参加了全省第一届技能大赛的钳工、网页制作项目的比赛,获得了技能大赛全省钳工项目第一、二名和网页制作项目第一、三名的好成绩。此后在各种大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2008年在全省技能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其中工具钳工工种中、高级均第一名,维修电工工种中、高级均第一名,焊工工种中级第一名,另有多名选手在各种项目中分获二、三名。2009-2014年在参加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选拔赛中,我校在钳工、普车、数车、加工中心及自动化五项各工种中也获得了好成绩,参赛的成绩在明显地提高,并且在某些项目竞赛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为了更好地组织好今后的参赛工作,结合福建技师学院情况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选手选拔

选手的选拔中许多因素是重要的,如注重选择具有良好基础、理解能力强、自学能力高的学生等。但如何缩短选拔选手的校龄和从中职或高职不同的性质的学生对象中挑选?正常参赛的选手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再经过至少半年左右的培养和强化练习,而普通的学生在校的时间为三年时间甚至更短。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参赛选手选拔赛的学生要在入学后一年半的时间的学生中挑选,加上培训和强化至少需要整两年时间,每位学生参加全省或国家大赛的机会只有一次,并且学生为比赛而练习的时间还是相对不够充分。从参加福建省第一届技能大赛到如今,由原先的临时备战到现在的有较充分时间准备迎战,合理地安排和引导选手更早地进行练习就有可能使学生参加更多的比赛,同时能更充分地掌握技能大赛知识点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提早选拔和培养参赛选手是一个关键问题,可试行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开展各参赛项目的介绍和历届参赛选手的参赛情况、成绩和目前就业状况等,引导学生参加各参赛项目的兴趣小组。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配备双师型师资来指导学生,将精心组织技能大赛的基本技能训练在兴趣小组中传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并体会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这部分学生在参加兴趣小组之后能增加学习的目的性,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取得好成绩,甚至能超前学习,这样在综合素质方面要远胜以往的刚选拔的参赛选手。入学后一年,参赛选手的选拔可以从这些兴趣小组中的成员中挑选,因为事先接受了专业引导和培训,这些选手已初步进入状态,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已完成了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一方面从参赛选手选拔生源由原来的初中毕业生往高中毕业生转移。这两年来学院的总体生源分布已出现了高中生源逐渐增多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新生中高中毕业的生源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初中毕业生生源数量,并且高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这些学生在今后的高级工各项目的参赛上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尝试两方面的准备和实施将对福建技师学院参加技能大赛会产生更多的帮助。

二、师资储备

1.指导老师是参赛选手技能的直接传授者,经过几年的参赛组织,参赛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很快,这也是近年来福建技师学院参赛成绩良好的重要因素。目前福建技师学院在钳工装配、工业电器、数控加工等项目有较强的师资,在这些项目上要鼓励指导老师努力取得高级技师的证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技能水平,同时不断总结以往带队指导的经验和教训,摸索更好地培养参赛选手的方法。结合兴趣小组的指导,让比赛的技能知识点逐渐传授给学生。全省以及全国技能大赛是展示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个学校可检验自己的办学情况,也可发现与先进院校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以往的比赛中可发现福建技师学院在焊工、计算机网络等竞赛项目方面差距较大。这样可有针对性的规划在这些项目的学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本院校老师自身提高等方式有计划地在预定的时间内提高。这样可再充分发挥本院校的师资潜力,也将促进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院校拥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院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而质量更是院校在技能竞赛中取胜的关键所在。目前福建技师学院的这方面的优秀师资人员仍然屈指可数,设定育人工程和奖励机制,鼓励理论任课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并申报同级实习指导教师,提高福建技师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具备了这样能力的师资在授课时才能真正针对理论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在教学中尽快实现和完善理论实践教学“一条龙”的方法,同时具有更强的指导和训练参赛选手的能力。

三、设备保障

在近几年来,随着全国高技能人才基地(机电项目)和全国公共实训基地(数控项目)在福建技师学院的建设,福建技师学院的设备已具备在技能竞赛的数控、钳工、工业电气自动化和在计算机的网络、动漫、网站项目上培养出优秀的参赛选手的条件。但在实际的比赛中将出现参赛使用的设备经常和本院的不同的情况,由于参赛的设备大部分价格昂贵,对于任何院校每次都因比赛而购买参赛指定设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院校的硬件建设规划中要注重各项目普通技能培训设备的添置,同时也要总结历年来参赛指定设备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添置适当的参赛设备,从而达到参赛培训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但在总结以往的参赛经验和教训后,参赛培训时以参赛知识点为主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赛前能结合参赛使用的设备能取得更好成绩。通过借用兄弟院校的设备来达到熟悉比赛要求,倘若确实没有条件在参赛指定设备上练习可通过网络收集参赛使用设备的图片、使用方法、使用技巧等资料,这些方法能适当弥补训练设备和参赛设备不同对参赛带来的不利。

四、心理辅导

我们在总结以往参赛经验和教训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原来平时训练考核中均很优秀的学生在比赛中却临场发挥失常,而有些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较一般的却发挥稳定甚至超常。这种出现人们常说的“训练型选手和比赛型选手”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因为竞赛的赛制决定了竞赛结果的产生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极其偶然的失误都会导致最终的不理想结果。因此需要训练参赛者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全心全意投入紧张激烈的比赛, 并且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最终的结果,只有如此才能将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同时在面对一些需要独立解决和应变能力的时候能冷静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快速解决。提高心理素质可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前期在训练中培养,该阶段为了激励选手不断克服困难,不畏惧困难,树立自信心,可制定明确目标限时完成。第二阶段为临场心理素质训练,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竞赛,如经常参加在兄弟学校中组织的比赛中练兵,既可检验训练的效果检验不足之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参赛心理素质。最后应在赛前给选手减压, 防止过度紧张,发挥失常。如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竞赛结果如何, 我们已经完成了目标, 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获奖实力,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有希望,使选手带着冷静走入赛场, 降低在竞赛中的失误。

在近几年的参赛中有以下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参赛选拔学生的素质十分重要,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掌握全面理论和实践知识兼备,另外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领悟能力,要有勤奋学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足够的赛前训练时间;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更重要的是配备优秀的参赛指导老师和足够的培训经费。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技能大赛和每年举办一次的全省技能大赛的格局将不会改变。学院应充分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应把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纳入日常常规教学事项。从入学的新生中选拔,将以往选拔参赛学生的时间提前,争取更多的参赛准备时间,同时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数量的参赛候选人员来考核确定最终的参赛强化训练对象,使参赛选手在具备优秀技能后仍有较长在校学习生活时间,通过他们将优秀技能、良好学风和学习技巧传授给下一届新的参赛选手,避免了以往每届参赛选手都是从最基础开始,并且都必须依靠老师才能做好参赛训练工作,这样也给了老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培养优秀选手的新思路。老师指导学生训练的同时应潜心研究竞赛细则,系统总结参赛知识结构,精心编制培训计划,将其分解为便于训练和考核的各个小课目,科学地训练,发挥选手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一种配合的默契,这在多人参加的集体参赛项目的训练中相当重要。

福建技师学院在参赛中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院领导也高度重视各技能大赛的组织。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参赛选手的素质在逐年提高,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和进一步对参赛组织和选手培养的探索,我们在今后的比赛中将具有更强的夺奖能力,并设定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目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实训中心)

作者:苏民伟

参赛培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篇3:

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竞赛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竞赛项目在中职学校的开展情况,提出把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专业方向,建设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应用 专业建设 Inventor 3Ds MAX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项目参赛感想

自2011年甘肃省技能大赛设立工业产品CAD技术这一项目以来,笔者就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此项目的竞赛,从当初的竞赛软件和具体方向不明确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培训模式形成体系。回顾以往的培训历程,笔者有如下感想和思考。

第一,中职学校日益重视技能大赛,形成了“中学看高考,中职看大赛”的评价标准竞赛项目一旦确定,相关规程一经发布,学校就组织教师去研究,探讨参加此项目竞赛的可行性,随后指定教师准备竞赛事宜。笔者所在城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仅以此项竞赛来说,第一届只有笔者学校的4名学生和市直兄弟学校的1名学生参赛,到第二届发展到3所学校10名学生参赛,这两年稳定在5所学校20多名学生参赛的规模。参加第一届市赛的指导教师都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到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参与竞赛指导。技能竞赛不但决定了学生的参赛项目,也引导着教师的发展方向,参赛学生水平不断提高,竞争更加激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竞赛引领教学的目的。

第二,随着大赛举办次数的增加,竞赛项目日趋完善,竞赛内容相应增多,竞赛难度加大,对参赛学生的技能要求逐年提高。此竞赛项目涉及工程制图知识、工业产品设计知识和计算机软件Inventor操作三大块,内容越来越多。但就笔者所知,不少学校依旧停留在挑选学生、组织培训、参加竞赛的这种备赛模式上。这种无专业依托、为了竞赛进行培训的思路,有悖于职业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的宗旨。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应用的一大分支,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认为可以用技能竞赛来引领,进行这方面的专业建设。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方向

中职学校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当时培养的学生只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就有就业市场。而如今计算机相当普及,计算机应用专业需要重新评估,重新确定办学特色,只有这样,走出校门的学生才有就业市场。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硬件维修、软件应用、程序开发和网络技术四大块,内容广而杂。但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多两年,能够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无需为学生搭建这么宽泛的平台,实用技能才是他们走向社会、为用人单位认可的立身之本。学校应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师资力量,选择其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细分领域进行专业建设。笔者在此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方向进行阐述。

若以平面软件作为专业建设核心,就业面比较狭窄。以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为例,这款软件是广告设计行业的必备软件,为不同学历层次的行业人员所使用。中职学校的入校门槛就决定了学校不可能在招生时加试徒手画,学生美术功底薄弱,在平面设计方面要有长足发展,困难太大。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建议中职学生从三维软件入手,把Inventor和3Ds MAX两款辅助设计软件作为核心课程,辅以平面软件的学习,形成以三维制作为基础、以辅助设计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方向。上述两款软件同属于Autodesk公司的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相当好。Inventor软件具有高精度建模、工程图转换、模型渲染及动画制作等功能,适合工业产品的辅助设计,同时可以导入AutoCAD制作的工程图生成立体图,进行效果图的制作。3Ds MAX的造型、渲染、动画功能相当强大,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它的渲染和动画功能优于Inventor软件,可以为Inventor模型进行后期制作。通过这两款软件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三维软件的操作。同时学校开设必要的设计课程,讲授设计知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当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就具备了三维制作能力和基本的平面处理能力,更有机会实现对口就业。

参考文献:

[1]杨崇英,周自斌.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竞赛技能训练方法探索与研究[J].河南教育(下旬),2012(2).

[2]刘滟.基于Inventor的工业产品设计技术技能竞赛实训方案初探[J].职教通讯,2012(3).

[3]王姬.技能竞赛推动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建设的启发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4]曹春宜,丁宇宁.职业院校工业产品CAD项目国赛经验总结与发展分析[J].职业,2013(30).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作者:朱建飞

上一篇: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研究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