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

2024-04-21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篇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新课』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寒、暖流的理解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的案例(1)。

第一、二组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第三、四组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注意图文结合,阅读后各学习小组围绕下列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

(1)在书本上图3.6的相应位置,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

(2)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4)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第三、四组讨论的问题:

(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小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2.渔场的成因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①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②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

③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课堂巩固1)

④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秘鲁上升流)渔场形成原因:学案 课堂巩固2 「合作探究」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台湾暖流与大陆沿岸流交汇的海区)

3.影响海洋航行 创设情景: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结合“大西洋洋流分布”图由学生分析)

【学生归纳】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有利影响呢?

【知识拓展】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例吗?(例: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教师小结】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也极为不利,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一方面加快出事海域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但另一方面又扩大了污染范围。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学习洋流对气候和对渔场形成的影响。同学们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厄尔尼诺” 现象会影响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探究活动』“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 ——— 学习小组交流

篇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

王开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认识洋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标注四大渔场位置、画航海路线图等活动,培养绘图能力,能用简明阐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四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洋流随地理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深入认识,增强探究地理事物奥秘的兴趣;懂得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

学会看图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疑:撒哈拉沙漠向西一直延伸到非洲西部沿海,澳大利亚西部沿海也是荒漠地带,但东岸则是森林景观,为什么同是海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观?(使学生对洋流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产生悬念。)

板书: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1 展示: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气候差异,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纬度差不多,1月都柏林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气温多在0℃以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结合上一节课所学到的世界洋流分布图的知识,可以看出,图上的爱尔兰都柏林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而纽芬兰圣约翰斯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由于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所以,就好比把热水倒进冷水里会使冷水变热,它的道理是一样的。而暖流流经会使海区的水温度变高,蒸发量加大,水汽充足,气流上升,最终导致降水量增大;寒流则刚好相反,使所经海区蒸发量变小,水汽减少,气流下沉,降水量变小。所以我们就可以总

结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活动:展示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西部是沙漠?而东部降水较多?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寒流使水温降低,下冷上热,空气不能上升,空气湿度降低,降水少。

暖流使水温升高,蒸发加大,下热上冷,气流上升,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多。

我们在来看一些关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例子,展示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的分布图,讲述洋流对它们形成的影响。板书: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探究活动2 通过日本人的饮食喜好,引出渔场

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渔场 鱼 饵料 浮游生物 光合作用 光照(海洋200米深处都有光照);营养物质 海底,那么如何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述):很好,一种是寒暖流交汇,由于温度差异很大,所以搅动

异常剧烈;还有一种是上升流,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所以能形成渔场的一共有两处,就是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流(出示世界洋流分布图),请同学们现在P57页上标出你认为可以是渔场的地方。(学生活动)

(师述):很好,刚才同学指出的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叫北海道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叫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叫北海渔场;还有秘鲁寒流上升流处的秘鲁渔场。(展示四大渔场的分布补助理解)板书: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探究活动3 引用“泰坦尼克号”海难案例,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这次海难.(1).造成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的冰山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在纽芬兰岛附近出现?

(2).假如你是船长,你认为怎样改变航向可以安全、快速地从英国伯尔发斯特港驶向美国纽约港? 学生阅读、讨论并且请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出事的海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而由于我们说过,洋流是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移动,所以洋流可以

带动表层海水中的物体一起移动。正是由于拉布拉多寒流将北极附近的冰山带到了出事地点,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由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遇冷容易形成小水滴,并形成海雾,常常会对航行也很不利。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洋流的第三个影响是:对航海事业:带来冰山和海雾的威胁。板书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探究活动4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新闻,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的事故。

[多媒体展示] 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地点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一事故不久之后,法国政府因为海岸遭受石油污染而向西班牙提出了强烈抗议。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失事地点附近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石油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地运动,影响到了法国西部海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有2方面的。首先,海水有净化作用,污染物扩散范围越大,净化越快,所以好的方面是加快净化速度,而不好的则是扩大污染范围。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课堂练习:1.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拉布拉多寒流

2.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是()• A.美国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 • B.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

• C.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 • D.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

3.下图中的B为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二战中日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时,在线路M、N中选择线路M的原因是:(从航速及天气方面分析)

五、板书设计: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王开勇

1、整体思路把握较好,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世界洋流分布”图,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讲知识点回归到教材。

3、通过引用生活中的现象及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

4、教学中安排标渔场、设计航海路线等小游戏,问题设计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5、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太口语化,导致效果不

佳。

篇3: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时事地理和利用洋流分布图、经纬网图等地理信息载体,考查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高频考点:(1)利用洋流流向,突破洋流成因、性质、分布、等盐度线、等温线、季节变化等;(2)寒流、暖流的区分与判读;(3)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洋流(寒流、暖流)海陆间分布规律及其判读;(4)结合地理生活,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二、考点解读

1.洋流流向与洋流成因:由于盛行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及极地东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也反映了洋流的流向。如图1中东西向的西风漂流、南北赤道暖流、暖流(2)以及东北—西南流向的寒流(1)都是风海流;但赤道逆流属于补偿流。而南北流向的洋流多为补偿流,如图中的寒流(3)(4)、暖流(5)(6)等。因此根据洋流的流向,可以初步判断洋流的形成原因。

2.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寒流是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水温低于同纬度两侧海区水温的洋流。暖流是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水温高于同纬度两侧海区水温的洋流。根据洋流的流向也可以初步判断出洋流的性质。低纬的东西向洋流,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虽不具有南北向流动的特征,但由于纬度低,水温较高,仍然属于暖流。南半球中纬度的西风漂流由于受南极大陆冰川影响明显,水温较低,故属于寒流。

3.洋流流向与洋流分布:一般中低纬大陆东岸的洋流为暖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大陆西岸的洋流多为寒流,自高纬流向低纬。而中高纬大陆东岸的洋流多为寒流,自高纬流向低纬;大陆西岸的洋流多为暖流,自低纬流向高纬。此处多将空间定位叠加在洋流知识运用上进行考查,命题方式是通过呈现世界局部海域的经纬网或海陆轮廓,考查洋流基本知识,因此利用洋流定位成为能力考查的核心。

4.洋流流向与根据等温线、等盐度线的弯曲方向判读洋流。洋流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其对海水性质即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较大:寒流经过的海区会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降低,暖流经过的海区会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增高。其中,流向上具有明显纬度变化的洋流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调节作用更显著。如图2:表层海水盐度的一般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其中,北半球在30°N附近盐度较高,南半球在23°26′S附近盐度最高。因此,23°26′S至30°N间的大陆沿岸的南北向的洋流,其流动方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但与等盐度线弯曲方向相反;在30°N以北或23°26′S以南海区,洋流流动方向、等温线弯曲方向与等盐度线弯曲方向一致。

5.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图3:

6.洋流流向与季节变化。

(1)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组成;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组成。其中夏季的索马里寒流是西南季风把索马里附近海区的海水吹离近海,底层冷海水上泛补充形成。根据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所处的季节。反之,也可以根据季节特征,判断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向。其中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向和南印度洋环流方向一致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方向相反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如图4。

(2)利用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密度流的方向(自西向东流)结合当地盛行风向的变化,可以判断当地的季节,如西风盛行时为冬季,盛行下沉气流时为夏季。

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洋流(寒流、暖流)海陆间分布规律。

三、题型回顾

例1(2016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19题,双选)图7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7中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

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解题思路】本题组通过图示中的海陆轮廓、纬度分布规律、陆地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河流流向等,可判断出该地区是南美洲东南沿海地区的阿根廷、乌拉圭局部地区,附近的大河流是拉普拉塔河,因此甲洋流是巴西暖流。巴西暖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导致其流经海域海水的等温线向南凸出,而暖流对流经海区的海水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选项B、C正确。

【参考答案】BC

例2(2015年高考上海地理卷,第10题)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图8所示。

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1)使污染区域更集中(2)加剧污染程度(3)使污染区域更分散(4)减轻污染程度

A.(1)(2)B.(1)(4)C.(2)(3)D.(3)(4)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故D项正确。

【参考答案】D

例3(2015年高考四川地理卷,第1题)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图9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此回答问题。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解题思路】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洋流分布规律及特征等,难度较大。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4月5日荣归,航行时间应该在4月5日之前。根据图中航线位置,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航段主要在西风带范围内,顺风顺水,A项正确。非洲以南→南海航段在南半球是东南信风带,不是顺风,赤道是无风带,较难利用,B项错误。南海→台湾海峡航行时段大概在春季,风力不明显,C项错误。台湾海峡→青岛航行时段,季风不明显,不是利用风最方便的时段,D项错误。

【参考答案】A

例4(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第10题)图10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0所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1)盛行西风(2)地形抬升(3)暖流增湿(4)反气旋控制

A.(1)(2)B.(2)(3)C.(3)(4)D.(1)(4)

【解题思路】地图信息显示该岛纬度大部分位于42°S~46°S,地处太平洋,中部山脉海拔较高(超过3000米),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河流、湖泊众多。42°S~46°S地处西风带,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大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丰富。岛屿西南部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较大,而非暖流,(3)错误。反气旋(高压)控制、降水少,(4)错误。

【参考答案】A

四、命题预测

(1)宏观:气压带、风带位置及其势力强弱的季节变化,以及季风环流势力强弱和风向的季节变化等对洋流流向及其季节的变化和影响;水循环类型及其洋流的成因、影响;局地或全球气候变化与洋流的关系及影响等。(2)中观:结合盛行风、季节变化等对洋流的影响;以洋流模式图考查各大洋具体洋流的分布,考查寒、暖流对其流经地区气候、温度、盐度等的影响;以“无图考图”的形式,通过语言描述来考查三大环流的分布规律;以某地具体的气候资料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3)微观:诸如风向及洋流流向对航运的影响;以等温线图考查寒、暖流的判断;以具体航海事件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上航行的影响等。

五、能力测试

(原创)读图11,完成第1~2题。

1.当图11中A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此时,我国黄河流域正值梅雨季节

C.此时,正值我国舟山渔场墨鱼捕获旺季

D.赞比西河正值河流的汛期

2.当图11中的A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附近的孟加拉湾多风暴潮现象

B.此时的12月份,我海军某护航编队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小

C.此时,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寒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此时,长江中游地区的荆江河段会出现汛期现象

图12为2016年1月19日水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甲海域洋流性质及其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流,流向西北B.暖流,流向东南

C.寒流,流向东南D.暖流,流向西北

4.甲海域()

A.较同纬度其他海域水循环更活跃

B.沿岸降水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

C.分布有寒、暖流交汇成的大渔场

D.水温分布主要受沿岸大陆影响

读图13,回答第5~6题。

5.图13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1)(2)均向北流动

C.(2)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D.(1)可能位于大陆东岸,(2)可能位于大陆西岸

6.若图13中(2)地的经度为100°左右,则该洋流可能()

A.使沿岸增温增湿

B.可能为秘鲁寒流

C.使海洋污染范围缩小

D.加剧大陆荒漠向西延伸

读图14(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回答第7题。

7.造成图14中M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太阳辐射

C.纬度位置D.洋流

(原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世界各国热议的焦点。读图15,回答第8~9题。

8.12月份,某轮船由内罗毕向北航行到E处时,船员记录的情况,最可信的是()

A.轮船航行顺风顺水

B.沿岸地区生长茂密雨林

C.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D.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9.某年八月,一艘油轮在E附近一小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B.美国西海岸

C.南非东海岸D.新西兰东海岸

(原创)10.读非洲南部简图(图16)和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6中的洋流分别是: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图16中的A、B、C、D四处海域中,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是哪些地区?为什么?

(3)结合表1内容,判断出该海域经过的洋流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其对沿岸气候起到_______、________作用;该海域沿岸的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C读图可知,图示中的A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这说明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北印度洋及其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顺时针方向的洋流系统,因此,此时南半球为冬季,位于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此时应该正值热带草原气候的旱季,草木枯萎凋零,选项A错误。梅雨现象是长江流域特有的气象灾害现象,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7月份,选项B错误。我国东海的舟山渔场的收获季节分别是夏季的墨鱼期和冬季的带鱼期,选项C正确。因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正值冬季,所以位于南半球的东部非洲的赞比西河此时正值河流的枯水期,选项D错误。

2.B读图可知,图示中的A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在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盛行季风的吹送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而孟加拉湾地区的风暴潮一般多发于夏(雨)季,因其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夏季时受西南季风影响,河流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大,而其喇叭形海湾也加剧了夏季风暴潮的势力,选项A错误。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地区,位于赤道低气压带或盛行上升气流地区,为赤道无风带地区,故风浪较小,选项B正确。秘鲁寒流的流动方向一年四季基本不会改变,选项C错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的汛期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选项D错误。

3.A通过图中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甲地的洋流是秘鲁寒流。

4.B结合题图,甲地洋流是秘鲁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是降温减湿,因此其沿岸降水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故选项B正确。

5.C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寒暖流的判读。(1)所在地区温度向北越低,为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这一规律,得出(1)自南向北流,为暖流;(2)处所在地区温度向北越低,为南半球,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寒流。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的东侧为自南向北的暖流,符合(1);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的西侧为自南向北流的寒流,符合(2)。故该题选C项。

6.D结合上题分析,考虑到100°W经线(由海陆位置排除100°E)通过,可能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会加剧大陆荒漠向西延伸。故选项D正确。

7.D从图示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北纬60°附近,从图示中的M处等温线明显向高纬度弯曲,以及图示等温线上的温度数可知,M地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的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洋流所致。故选项D正确。

8.C本题组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1月份为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海区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所以该轮船航行逆风逆水,E处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由北向南流的暖流,选项A、D错误,选项C正确。而沿岸地区受离岸风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荒漠植被,选项B错误。

9.A本题组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八月份,北半球正值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因此该处附近海域原油泄漏后,在盛行西南季风的作用下,北印度洋海区的顺时针洋流可能将油污向东带到印度西海岸。故选项A正确。

10.(1)厄加勒斯暖流;本格拉寒流。(2)C海域和D海域。成因:C海域有寒暖流相交汇,海水扰动明显,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鱼群聚集而形成渔场。D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沿岸上升流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3)寒流降温减湿热带沙漠气候

篇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图文结合法;高中;地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3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图文结合法可以有效地将教学知识点串联成线,进而串联成一个知识网,形成地理知识系统。而高中地理中“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地理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采用图文结合法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

一、图文结合法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图”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逐渐培养学生用文字来解释图片,和用图片简化文字的能力。用文字来解释图片,也就是“以文释图”,把图表或者图像中的内容利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图片简化文字即“以图释文”,就是把知识内容转化成图片或者图表的形式,把零散的知识放在一个系统下,使得知识点直观、生动形象,有效的提高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图文结合法的使用,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能增强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增强自我思考的能力。

二、图文结合法在“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提炼,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图,将知识点和地图进行巧妙的加工和设计,在涵盖所学的知识点的同时,突出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解读,来锻炼自身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的线路图。然后讲述这两次路线,第一次横渡大西洋选择的是北侧的短的路线,到达了北美洲的东岸,第二次横渡大西洋选择的是南边的较长路线,但是反而比第一次使用的时间短了半个月,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学生对洋流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文上给出的洋流图,并结合课文对于洋流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洋流的分布图。如图一所示,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提高了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洋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讲述这个重要的部分时采用图文结合法,让学生在观察和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大大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讲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本洋流分布图或者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的洋流分布图,再结合各地气候的分布图,发现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假设。最后老师在使用图文结合法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洋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观察洋流分布规律和气候分布图的时候,老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先让学生观察洋流对大陆气候的影响,如图二所示,在暖流经过的地方有什么影响,寒流经过的地方又有什么影响,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老师问题的引导和学生图文结合法的使用,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了课堂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内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老师想让你每个小组的同学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海区或者某个半球的洋流,老师不断的设计问题,比如第一个小组通过读图思考太平洋区域,南北半球中低维度海洋区域的大洋环流方向是什么样的?第二个小组负责观察南半球洋流的运动特征。然后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对比不同海区或者不同半球的洋流分布,从而寻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洋流分布图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最后绘出洋流分布的模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图文结合法对于高中地理知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图文结合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发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对有关洋流的知识提出质疑、进行讨论、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图文结合的教学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隆凤.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探究[J].未来英才,2014,(2).

篇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1、当沿岸暖流经过时,大陆会变得温和湿润,比如欧洲西部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因此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

2、当沿岸寒流经过时,大陆会变得寒冷干燥,例如美国的西海岸地区,有一条狭长的沙漠地带,这是由于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二、海洋运输

1、轮船在顺着洋流航行时,就像顺风一样,可以节约燃料。反之,逆着洋流航行,会加大燃料的消耗。

2、当寒流和暖流相遇,则会像之前讲过的天气系统一样,成云致雨,产生海雾,阻碍轮船航行的视线。例如在大西洋北部,常年有海雾盛行,这是因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在此相遇。

3、洋流会从北极地区携带海冰,对轮船的航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三、海洋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色垃圾产生,很多都被丢弃到了海里,表面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实际上,随着洋流,它们会像漂流瓶一样,四处扩散,污染全球。

四、海洋生物

1、渔场产生的原因: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海洋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到了海洋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另外,离岸的东南信风,也会将表层海水吹拂,使得深层的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到海洋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

2、四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美洲东部的加拿大,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亚洲东部的日本,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北海渔场——欧洲西部,东格陵兰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秘鲁渔场——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强劲的东南信风,带走了表层的海水,使得深层海水上涌并带来了饵料。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

1.风海流:

成因:风海流是洋流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主要由于信风和盛行风常年吹动海水形成。

分布规律:洋流流向为东西方向的洋流都是风海流,包括南北赤道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2.补偿流:

成因:补偿流主要是由于某地的海水流走后,海平面低于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海水流过来补充形成的洋流.

分布规律:洋流流向为上南北方向流动的洋流成因多数和补偿作用有关.比如秘鲁寒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3.密度流:

成因:由于两个较为封闭的海域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的。

分布规律:一般发生在海峡处,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一侧流向密度大的一侧.如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地理如何学才能提高成绩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地理高考中空间定位非常重要,而对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地图对于地理基础差的同学来说,看到地图就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要想除去这种感觉,就必须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图,看得多了,不仅在麻木中适应了地图,或多或少也能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慢慢也能培养起来在看地图的同时,最好能把地图画下来,不仅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图从纸上装进脑子里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也显著像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东北平原,同为我国东部平原,气候,土壤,农业却不一样,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4、勤于练习,勤于质疑

理论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才是目的运用知识的途径就是要多做题,勤问题做的多了,问的多了,书本上的理论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题人的意图也能渐渐了然于心,到高考时就可节省不少分析问题的时间。

提高地理成绩的技巧方法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地理高考中空间定位非常重要,而对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地图对于地理基础差的同学来说,看到地图就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要想除去这种感觉,就必须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图,看得多了,不仅在麻木中适应了地图,或多或少也能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慢慢也能培养起来在看地图的同时,最好能把地图画下来,不仅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图从纸上装进脑子里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篇6: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说课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运用相关地图分析洋流对气候、渔场、航海及海洋污染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水运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基础上,对洋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悉洋流对地理环境四大方面的影响;

(2)区别寒流和暖流对气候的不同作用,理解渔场的形成原因;

(3)掌握洋流特别是季风性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运用洋流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际问题;

(2)搜集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关的资料,试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海洋观、资源观、环境观,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2)学习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渔场的影响。把它们定为重点的依据是:洋流深刻影响沿岸气候,并改变着某些地区原有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便可解释一些特殊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而洋流对渔场的影响与人类的渔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更好地为人类谋福利。

2、难点: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确定这一知识点为难点的依据是: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应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综合性较强,洋流是气候形成的原因之一,主要难在需要长久性的记忆洋流的分布及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教法分析

为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讲授法为主,综合利用对比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充分掌握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并结合图示法,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设计正确的航海路线,运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两方面的影响。

四、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我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对比归纳,从而得出结论,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洋流与气候两大知识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主动掌握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4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6分钟,一共40分钟。

(一)借用历史,导入新课:

在初中的历史知识基础上,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往返季节入手,设疑:为何郑和七下西洋几乎都选择冬季起航、夏季返航,引起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答疑解惑,引出洋流对航海有利的影响,让学生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是有影响的,为学习下面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辩证思考,学以致用:

因为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讲述洋流对航海有利的影响之后,让学生思考洋流对航海不利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紧接其后的是需要学生合作探讨,利用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设计一条从英国伦敦到美国纽约再回到英国的最佳航海线路,之后请学生作答,我将予以点评。

2、解决矛盾、分析案例: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我会充分利用之前设计的这条航线,让学生思考当航船行驶到加勒比海一带时此地属于哪一类气候类型,学生说出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一正确答案后,我会提出疑问:一般而言,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为什么在18°N的加勒比海沿岸依然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由此引出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在了解了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的理论知识后,对加勒比海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进行解释,学生在理解了暖流对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后,再结合39页的气候类型图,举出与之相似的几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接着从暖流过渡到寒流,举秘鲁寒流对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一例,说明寒流影响气候的显著性。另外我再结合秘鲁寒流补充一个常识:南美西岸的阿塔卡玛沙漠之所以成为世界旱极的原因之一是洋流,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延伸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最后通过对教材上的案例对拉布拉多半岛和西北欧的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再次强调寒暖流对气候的不同作用。

3、师生互动,对比学习:

(洋流对渔场的影响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接下来让学生放宽眼界,将洋流对大陆气候的影响转移到海洋当中,提出四大渔场,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分别对四大渔场的形成、分布进行对比学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由哪些洋流交汇所形成,并在洋流分布图上标注四大渔场的大概位置。同时借用纽芬兰渔场消失这一事实培养学生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作业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方面的影响,再次强调重点,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

结合洋流知识分析我国第一大渔场——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有某一航船夏季从索马里半岛到印度,应该怎样行驶才顺风顺水(请画出简图);搜集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关的资料,试分析其形成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六、板书设计

我主要采用纲目式板书,并用相关示意图与之相结合。纲目式板书使整个板面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利:顺水、省时

1、洋流与航海

弊:海雾、冰山

暖流:增温增湿

2、洋流与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

四大渔场

3、洋流与渔场

渔场成因

利:加快净化

4、洋流与海洋污染

篇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知道:

1、通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由于不用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造成发展条件的差异,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2、以某一经济区为例,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发展条件变化,导致的区域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差异、人地关系的差异。

反思一:解决第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通过案例比较、联想、图文互换学习方法分析两个区域基本地理环境差异及发展的差异。可上课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两大区域: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都差不多忘记了。第二节课就尽量的把相关的图通过电脑投影出来,设计一些问题,慢慢的引导、回忆、探究,转换成为文字表达出来,效果就相对好多了。

反思二:在上第二个内容时,一开始按部就班的把长三角洲从早期、成长、后期发展的步骤讲解也觉得不是很好,我换个班反过来讲起:先现在,再中期,再早期。学生们也感兴趣,效果也还不错。

上一篇:活动总结流程下一篇:说屏教学设计参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