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2024-04-13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1、类比法讲解让学生更易把握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的解法只是最后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不同,其它的步骤都是相同的,还特别能强调最后一步“负变,正不变”。

2、少讲多练起效果

减少了教师的活动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去探讨。教师只作出适当的引导,做到少讲,少板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3、数形结合更形象

通过画数轴,并把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表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不足和遗憾之处

1、内容过多导致学生灵活应用时间少

一堂40分钟的课要容纳不等式三条性质的探索与应用,显然在时间上是十分仓促的。实践也表明确实如此,在探索好三条性质后,时间所剩无几,只能简单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中的小毛病还需改正

在上课的过程中,许多平时忽视的小毛病在课中也都体现出来了,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为了更快的得到自己预期的答案,往往打断学生的回答,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时,老师所下达的指令不是特别清楚,时常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再加以补充说明,这样对学生思考问题又带来一定影响;课堂小结中学生的体会与收获谈的不是很好,由此可见,这是平时上课过程中的忽视所导致的。

篇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前面学生学习了不等式的解和解级以及等式的性质,为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要引入不等式的性质来解。

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多,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不等式的性质,不是很难懂,这里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总结,从特殊到一般,所以安排了三个思考题让学生分别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可以参考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要将不等式最后化成x>a或x

教中情况

这整节课上下来学生学的比较轻松。一节课中,学生课堂的效率比较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教后反馈

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情况的批改情况以及听课老师的意见,觉得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表现为:

1、这节利用探索稿教学,学生自我学习,这要求学生的素质比较高。在学生要独立完成思考和总结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一活动小组的形式进行,活跃课堂的次序。

2、在学生总结不等式的性质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从数字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困难,可以从数字到字母的过程中加入比较简单的数字和字母之间的加减乘除的题目,这样从特殊到一般的过度就比较顺理成章。

3、探索稿怎么去利用?其实一般探索稿可以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这样可以节约很多课堂的时间,然后在课堂上对答案,教师简单的讲解,处理疑问,但这要求学生的的层次比较高,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这节课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在课堂上处理,但由于内容比较多,整个课程比价经凑。

4、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负数时,没有把不等号改变,虽然课堂上教师也做了特别的强调,这里还需要改进。

5、在讲解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中,借用了天平来讲解,不高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理解不是很好,可以考虑去掉这个环节。

6、其实在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后可以让学生来讲解。

7、在这节课的后面讲例题的过程中可以多让学生见几种题型,可以多找一点最近几年的与不等式性质相关的题目。

篇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第一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不等式概念的数学表现形式.

(2) 使学生能够复述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1) 理解不等式数形结合的内涵.

(2) 培养学生不等式的思维方法.

(3) 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不等式相关问题.

(4)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不等式的三个性质的内容.

2. 难点:探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 (或除) 以同一个数, 不等号方向变化的情况.

四、教学背景分析

不等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巧性工具,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不等式知识的基础部分, 也是中学数学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重点, 其教学内容承前启后:前接一元一次方程, 后承不等式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是让学生由方程的思维递进为不等式的思维, 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能指认这些基本性质, 记住并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由于学生刚接触不等式, 要在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找出并综合运用这些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 本节教学中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教学例题, 并将一些例题一般化, 由具体到抽象, 使学生感觉不等式的知识简单易懂, 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教学开始时, 我列出了两组式子:

(1) 5>2, a>b, x>2, x>b.

(2) 2<5, b

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两组式子都具有不等号“>”或“<”, 是否这些式子就叫不等式呢?学生回答:具有不等号的式子就叫不等式.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请他们继续分析其中x>2, x>b, 2

2. 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找出不等式性质的内容

本课教学要掌握的第一个知识点, 是不等式性质1, 也称为不等式的传递性, 即“若a>b, b>c, 则a>c”, 并能根据性质1, 让学生逻辑判断数与数之间大小.由此, 我以探究性问题为切入点, 师生一起在探索中找出教学知识点.

问题1已知a, b和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比较a与b的大小, b与c的大小.

师生一起回忆以前学习的数轴相关知识, 大家都知道, 数轴上右边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点表示的数,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a>b, b>c.同样, 让学生观察数轴上a和c的位置, 师生一起分析推导出a>c.那么, 通过探究性分析, 学生发现了不等式具有传递性, 随后用课堂练习加以巩固.

问题2若a>b, 则a+c和b+c比较, 哪个大?a-c与b-c呢?

数轴上确定a, b的位置, 启发学生讨论c>0和c≤0的条件.先讨论c>0时, a+c和b+c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从下图中显然可见a+c>b+c, 提示学生跃然发生量变 (数的大小) , 但质未变 (相对位置) ;同样地, 他们从数轴上也发现了a-c>b-c.再讨论c≤0时, 结果也是量变质不变, 即a和b分别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数, 不等号方向没有发生改变.

这样, 就启发他们自己找到不等式性质2的内容, 用符号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 a-c>b-c;如果a

问题3如果a>b, c>0, 那么ac _______bc;如果a>b, c<0, 那么ac ________bc呢.

引导学生由问题2的问入手, 类推a>b, c>0时, 可知ac>bc.分析c<0时, 注意相比较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由数轴上点ac位于点bc左侧的位置, 得出acb, 且c>0, 那么ac>bc, a÷c>b÷c;如果a>b, 且c<0, 那么ac

3.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概念, 研究了不等式的三个性质, 请同学们口头讲述这三个性质的内容.不等式的三个性质不是独立存在, 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 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探讨, 我们看到由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的方法, 以及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引导学生反思提高

1.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2. 不等式性质1告诉了我们不等式具有传递性, 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这类问题?

3. 不等式性质2用于解决何种类型的问题?如何与性质1结合?

4. 不等式性质3的不等号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七、教学评价

不等式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 在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设计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 循序渐进, 鼓励学生去发现, 分析并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基础上, 发现不等式的几种性质, 又借助于图形,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并形成知识.此外, 借助课堂练习和课堂反馈, 加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段明达.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教学月刊, 2007 (6) .

篇4:点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正确理解基本性质的含义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这里的整式包含单独的一个数、字母以及由字母和数组成的单项式或多项式.例如:若a>b,那么有a+5>b+5,a-c>b-c,a+m>b+m,a->b-等.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例如:若a>b,且c>0,那么有ac>bc或

3.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对此性质中加黑点的词的含义要认真领会,重点理解.例如:若a>b,且c<0,那么有ac<bc或

4. 由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因此,在运用性质2和性质3时,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或式子)不能为0.否则,不等式的性质不成立.

二、灵活运用基本性质解题

1. 直接运用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用“>”或“<”填空.

(1) 若a>b,则a-2 007b-2 007.

(2) 已知x>y,且k≠0,那么k2x k2y.

(3) 已知m>n,那么-m-n.

解析:(1)因a>b,运用基本性质1,两边同减去2 007,得a-2 007>b-2 007.所以应该填“>”.

(2)因k≠0,故k2>0.又x>y,运用基本性质2,两边同乘以k2,得k2x>k2y.所以应该填“>”.

(3)因m>n,运用基本性质3,两边同乘以-,得-m < -n.所以应该填“<”.

例2已知a<0<b,则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A. a+c<b+cB. ac<bcC. <D. -99a>-99b

解析:因为a<0<b,由基本性质1,得a+c<b+c.由基本性质3,得-99a>-99b.所以A、D都正确.

又c2≥0,所以c2+1>0.由基本性质2,得< .故C也正确.

由于c为任意实数,因此,当c=0时,ac<bc不成立.所以B是错误的.应选B.

2. 逆向应用

例3 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k-2 008)x>k-2 008可以化为x<1的形式,求k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题设条件,原不等式(k-2 008)x>k-2 008可以化为x<1,知此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根据基本性质3,说明不等式的两边同除以的k-2 008必为负数.故k-2 008<0,所以k<2 008.

点评:在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时,一定要记住“一变两不变”:性质1和性质2中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中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192.168.0.129本地磁盘 (d)王玲霞数据八年级数学北师大08年1-2期版式+图jjgg.TIF>[想一想,练一练]

1. 用“>”或“<”填空.

(1) 若a>b,则9a+19b+1.

(2) 若a<b,且c>0,则ac+cbc+c.

(3) 已知a>0,b<0,c<0,那么(a-b)c 0.

2. 如果a<b,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8+a<-8+b;

②-7a-9<-7b-9;

③-a+2 008<-b+2 008;

④2 007-a>2 007-b.

A. 1个B. 2个 C. 3个D. 4个

3. 若关于y的不等式(m+7)y<2(m+7)可以化为y>2的形式,求m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1) > (2) < (3) <2.B3. m<-7.

篇5: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互动。

(2)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其中不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篇6: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石河子师范学校 王魁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活动

一、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进入数学课堂,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的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

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

让学生通过构图反思,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

三、通过两个题帮助学生应用提升,第一题以判断得形式让学生体验不等式性质的简单应用,第二题是利用性质化简不等式成“x>a”或“x

篇7: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1、充分准备是保证。从怎么引入怎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及探索性质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写了份大概的讲话稿,在脑海里反复演练,以帮助克服紧张情绪。

2、专业术语阐述不够清楚,需要加强。部分学生会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是负数”、“是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理解不清,我只是从字面上给予解释,并没有对学生为什么出错进行深究,导致学生在复习回顾环节出错又在新课后的巩固练习出错。

3、对性质3这个难度的教学不够。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了对性质3的探索,但由于对设计意图没有说清楚,导致有几个小组在不等式两边乘了不同的两个数来进行比较;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负数的教学完全回避了(我以为除法都可以化作乘法来做,所以讲乘法就够了),结果学生在遇到化作之类的题目都卡住了。

4、用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一笔带过,备课还需要加强。我备课时认为这个知识点不重要,但后来听教研员说这里才是展示教学个性的地方,并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能力。

5、注意学生的反应。这个班平常回答问题等都比较积极。但这次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学生也显得紧张,我没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课堂气氛调动不出来。本节课是第九章的第一节课,内容安排的有点多,对于中下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但我没有在课堂及时的调整。准备在后续的课当中再反复训练,循环提高。公开课是对我的锻炼,不仅仅是教学能力,更是心理素质的锻炼。

篇8: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基础上接触到的。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中蕴涵的“化归思想”,直接给学生指明了解出方程的明确方向。同时,它也对学生后续学习不等式、函数,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接触这些知识时,我们可以把知识内容加以练习,再次加深等式性质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容易理解的实验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为今后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打好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符号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在用式子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的活动中,经历探索、总结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两个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明确目的。

四、教学程序(分三部分教学)

(1)联系实际,激趣引入。大家可以直接看出像4x=24、x+1=3这样的简单方程的解。但是形如3x+7=32-2x的方程, 仅靠观察来解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方程首先是等式,所以我们要先来看看等式具有什么性质。首先激发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用天平做过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天平游戏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

①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天平图的各个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发现,与同桌交流。这样由具体演示到抽象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图1、图2的教学模式(篇幅所限,图略,下同):先让学生观察,问: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 再进一步提问:往两边各放1个杯子,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口答,验证。接下去,继续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 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把茶壶呢?生答, 再一一演示验证。图3、图4的教学模式和前面一样。

②总结抽象,认识规律。通过上面的观察,先用一句话归纳图1和图2的内容。(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再以第一句话为基础归纳出图3和图4的内容。 (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式不变,0除外。)教师指出这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同时要让学生自己举例, 检验等式的性质,加深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 我们在天平的两边同时放任何一样的东西,天平都是平衡的。让学生体会,一会儿我们在用字母表示规律时其中字母取值的任意性,再次加深学生对字母表达运算的认识,从学习的各个过程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

板书:等式的基本性质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练习题的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使学生逐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在横线处填空】

①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4分)

1)如果x+8=10,那么x=10+___;2)如果4x=3x+7,那么4x-___=7;3)如果 -3x=8,那么x=__;(4)如果1x/3=-2,那么__=-6.

②完成下列解方程。(11分)

1)3-1x/3=4. 解:两边 ____,得3-1x/3-3=4_____.于是-1x/3=______.两边 ____,得x=____.

2)5x-2=3x+4. 解:两边 ____,得 ____=3x+6;两边 ____,得2x=_____;两边 ____,得x=_____。

③解答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20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X=a的形式)明确运用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总结分析学习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检测】

④解答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20分)

【拓展训练】

⑤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20分)

⑥当x为何值时,式子4x/3-5与3x+1的和等于9?(7分)

⑦列方程并求解。(8分)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求这个两位数。(提示: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

⑧如果方程2x+a=x-1的解是x=-4,求3a-2的值.(8分)

⑨等式(a-2)x2+ax+1=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即x未知),求这个方程的解。(8分)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上一篇:心如朗月美文下一篇:医药销售计划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