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备课

2024-04-18

浅谈有效备课(精选6篇)

篇1:浅谈有效备课

2011-2012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有效备课

为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通过参加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成功运用于了实践,收获很大。尤其是学习了有效备课后,更加体会到了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能帮助我们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学好它很有必要。

什么是备课?专家告诉我们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我觉得做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1.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要进一步登高望远,注重自身经常性学习。

2.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人们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3.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教学参考书既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喧宾夺主,应将其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依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科学渗透。重在消化吸收,贵在用活创新,引入教学资料中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贴近当前生活,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和课改方向,应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避免陈腐、消极、过时、无用的内容重复再现。

总之,我将继续主动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篇2:浅谈有效备课

——浅谈小学英语的高效备课

通讯地址:山东省蓬莱市北沟中心小学聂爱兰邮编:265601

Email:al_lantian@163.com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后,小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课堂教学的内容没有变化,但是时间却减少为2-3节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力武器——优质高效的备课。高效备课,不是生搬硬套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教学用书上的课堂思路,而是从全盘意识来考虑,使自己所备的每一节课每一篇教学设计都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便可以获得最高的课堂效率。

首先要做到详备教材。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大都是新标准教材。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少年儿童的兴趣和行为特征来设计,以大明和玲玲两个中国儿童为主线,介绍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些趣事。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将小学阶段六册书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每个知识点在哪一册出现,它与其他几册知识点之间有哪些必然联系,每册书的模块安排有什么理论依据,这都是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业务素养。

其次,备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统领全局的点睛之笔,因此既要全面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先将一学期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各模块重难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具体的课时数和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突破,这样制定好的学期计划才更加合理和科学。学期计划确定后,相应的模块教学计划和各模块的重难点便迎刃而解。而学期计划中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学情分析。学情是我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一名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哪些学生是轻松可以学会的,而且可以适度增加难度的;哪些是能够学会,但是不属于学有余力的;哪些是能够认真学,但是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只要我们是有心人,我们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我们所制定的计划会更具有实际意义。有了正确而全面的学情分析,我们对于重难点的解决办法便会因人而异,可以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我们的学期课时安排会因此而更加合理。

第三,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教案。根据学期教学计划,我们每节课还要有详尽完备的课时计划,包括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等,其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重难点的突破要因人而异,根据教师自身的基本业务素质和学生的学情来确定,只要教师认为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便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课时计划完成后,每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便是关系我们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先不参考任何教学用书或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设计出这节课的所有环节,并详细计划好每个环节所需时间,这是第一次备课;再观看教学参考的DVD,边看边做笔记,重点记录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和对自己的第一次备课最有启发的地方。另外从网络上下载一至两篇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教案,这是第二次备课;将前两次备课的结果综合到一起进行比较,根据自身风格和学生特点再次备课,此为第三次备课。经过三次备课后,教师已经对这篇课时教案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体会和分析,有时还会因为备课的次数增多和思维的开阔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出现更多的亮点和升华。这种备课方式表面看来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实际上由于备课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同时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细化,而且将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都考虑在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

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有备而来,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课时教学的目标能够比较圆满地实现,所以从实际上来说是节约了时间,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和谐高效,也使学生产生更多思维火花的碰撞。

篇3:浅谈如何有效备课

如何来理解有效备课呢?有效备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应该用一个静态的语言来阐述。应至少应包含: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建构有效的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确立清晰的教学思路、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最终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何真正做到有效备课呢?前不久有幸拜读辽宁省特级教师席振安有关有效教学的文章, 联想到自身的课堂教学, 结合特级教师沈晓东老师来我校就《小学数学课堂怎样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讲座, 现就有效备课谈一些想法。

一、明晰教学目标

每堂课的教学都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总方向, 是有效备课的中心轴, 也是有效备课的出发点和衡量一节课是否真正实现有效的标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孙剑蓉老师的阐述颇具特点:把握整体目标和各年段的目标, 低段备课时可“高瞻远瞩”, 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 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 这样, 备课就能做到注意各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 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四个成语, 道出了确立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 值得每位教师借鉴和思考。

二、有效钻研教材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材是众多专家、前辈智慧的结晶, 体现时代发展对学生培养的需求与发展。因此, 每位教师必须加以重视, 要认真揣磨编者的意图, 抓住其精髓和实质。同时还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只有有效钻研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 才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把握学生学情

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 “为学生学习而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也是教学的核心理念。备课时要充分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以此作为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等的依据。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最近发展区, 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来完成新知识的融合。因此, 每位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作出相应调整, 不能千篇一律, 照本宣课。

四、关注预设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经常会出现事先预想不到的状况, 而遇到这种状况, 很多老师总是想尽办法牵着学生回到自己预定的“轨道”上来, 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遮掩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 对教学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就其原因, 是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预设不够, 实际上是备课的不深入。预设是教师预测学生和课堂的设计, 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清晰理性地设想与安排, 它必须具有弹性和留有空白。课堂教学过程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完美”的设计, 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教案完美的演示出来。如果是这样的教学观念, 那么, 预设就会严重地限制学生的主动性。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必要的预设才能有良好的生成, 精彩的生成背后一定要有精当的预设。

五、备课形式多样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教师的备课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最先的文本备课, 到后来的集体统一备课, 再到电子备课。其实这只是一种备课方式上的变化, 各种备课的方式各具利弊, 以致于目前许多学校都又重新回到起初的文本备课。比较各种不同形式的备课方式, 合适自己的备课方式才是最重要, 也是最好的方式。于漪老师所提倡的备课方式颇具实用性。对于“入格”型教师在备课时, 要尽可能地详细, 把课上所要讲的每句话都要写出来, 包括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预设”。虽然有时很不成熟, 但却有利于得到别人的有效指导, 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骨干”型教师在备课时, 应采用“翻唱名家+自我原创”的方式。“翻唱名家”有利于“骨干”型教师从名家的作品中吸收到养分, 从而大大加快“骨干”型教师的成长步伐。时下各种渠道的优秀、精典教案比比皆时, 要鼓励“骨干”型教师深入研究, 大胆尝试。要注意, 在引用借鉴别人成果时, 还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原创, 如果长期依赖“复印”, 恐怕不太容易造就一批有创造性和真本领的教师群体。教师必须经过一定周期的自己深钻教材的磨练, 才能真正领悟名家的教学精髓所在, 也只有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首华美的乐章, 有效备课则是华美乐章的序曲。只有凝练出最优美的序曲, 才能谱出最华丽的乐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实践中每位教师都在探索,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算有效呢?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呢?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有效备课这一最基本的, 构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要素。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备课,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如何有效备课

一、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位教育专家听了一位历史教师的课,非常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教师说:“备了一辈子。”很多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还是教师自身。教师要备好课,首先要“备己”。一要有平时的备:翻阅报刊杂志、了解国内外形势;学习教育理论、锻炼教学能力;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等。二要有课前的备:要求学生写的片段、要求学生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先写一写、问一问、答一答;上课前客观地衡量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论水平、教学业务经验等状况;自查对教材的掌握情况,看是否把握重点和难点;自查是否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等。

“备生”是备课的前提。备课的半径很长,但圆心只能是学生,教师要比较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可分为一般了解和特殊了解两种。一般了解包括: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发展到什么程度;二要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三要了解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四要看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特殊了解包括:了解学生学过的知识,有哪些是同本课有联系或相类似的,以便启发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掌握新知识;有哪些知识是过去没有学过的,或者虽然学过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的;有哪些知识点是学生能够理解和已经掌握的。

二、承——衣带渐宽终不悔

1.胸有目标:教师要通读课程标准,以此为准绳,克服随意性。在此基础上,通览全册教材,至少是所教年级的教材。只有通读全册,明确它的编排顺序,各单元间、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明确全册的教学要求,以及每一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里应注意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间的联系。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2.钻透教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如果教师备课时对文本解读有误,那么教师就很难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重视文本解读与挖掘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乃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提供必要的依据。一要整体把握本节内容,二要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充分掌握知识背景,三要从整体中抓局部,从局部中悟整体,四要“扫盲”,“盲”是指学生不易发现的关键处,或不易觉察的认知错觉等。

3.跳得出来: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眼前一节课的内容,应力求扩展教材的教学效果。博采众家之长而又不迷失自己,是教师解读文本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一点。教师在透彻地解读文本的前提下,不断过滤、提炼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特的见解,以便在教学中既能做到游刃有余,又能在讨论中适时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

三、转——远近高低各不同

备课是为了指导上课,而不是束缚手脚,生成与创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学设计只是上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预设,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更不一定符合课堂教学进展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因此,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只设计简单的几个大步骤,而一些细节过程应该以教学的实际进展随机调控。在设计教学时不能过细,而应分成几个板块,一般情况下,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1.营造强烈的期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良好的氛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的障碍就不存在了。兴趣的激发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看学生的喜好,教师了解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2.关注兴趣点。教师要精心设问,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原因出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太多、太滥、太浅,提问时机不当,没有启发学生等。在备课时,教师应尽量减少课堂提问,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利于激发独特体验的、覆盖面宽、空间大的问题。

3.把形成性评价加入备课内容中。比如在讲课的重要部分和学生讨论回答后,可予以评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制定或抽签某一组两组上来汇报,也可予以评分。再如,有些学生的发言极有创意,或解决了大家的困惑,应该可以破格给予记分等。

四、合——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课后的反思是备课的延续。近年来,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个案告诉我们,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高,构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性链条。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备课及上课的总结。对教师来说,一堂课的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教师应该认真回忆、梳理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必要的时候课前准备好摄像或录音设备,便于自己课下反思。我认为反思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反思教师的教。这包括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查找不足、探索对应策略。第二,反思学生的学。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和创新见解。

总之,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备好每一节课,随时随地为教学积累素材,深入了解学生、自己和教材,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真正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篇5:浅谈有效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先磨利备课这把“刀”,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比老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就一定要备好课,而可行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自然成了可行上课的前提。那么备课需要注意哪些难题呢?

一、深入解读,大胆创新

要深入解读课程文本和学生学情,大胆创设适宜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文本,其中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处于“纲领性、准则性”的地位,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向标。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要实现有效备课,只有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多种潜在因素,如趣味因素、智力因素、体验因素、探究因素等,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差异和需求,才能有效地驾驭教材,灵活地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主动体验学习,最终生成高效课堂。

二、要提高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要提高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计划,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计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计划订的可以细化一些,可以具体到做什么事,不是空喊的一些口号。如,我们教研组上学期就定了两个内容:1是学习江苏省教研室关于改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2是完善本学科的电子教案和高中地理课件的制作。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就紧紧围绕这两项内容来展开,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项内容往往会渗透在第二项内容中来完成,这样每次活动就一定会有具体的事情来做,不会坐下来聊天了。同事之间也得到了真正的交流,在集体备课和讨论中,教师各抒己见,将自己的不同看法提出,共同研讨教学中难以解决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会了电脑技术,青年教师也向老教师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三、是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教师必须把学习、研究、革新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研活动不应仅仅是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而是教师平时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每次教研活动教师只有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和具备了真才实学时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讲,能讲出自己的见地,才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教研活动只是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就感。

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和积累。做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养成教学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习惯。应该重视教学后记和学生反馈,通过与学生、同事的沟通了解自己的教和客观的评价;要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吸取先进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反思也是一个人进步的关键。年轻教师应该侧重于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和疑惑,而资深教师则应该侧重于总结提炼教学中的成功与收获。如果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将成为我校教研资源的宝贵财富,对以后的教学研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有效的教研活动还应该以课题的研究为载体。

因为只有有了课题以后那么教研活动时就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内容,教研活动时也不会净喊口号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五、积极开展和参加多种培训活动。

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帮助和指导教师提高新课改中课程实施能力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的能力。通过各种培训真正帮助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来。在学校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应有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肩负起学校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重任,引领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六、差别适应原则

篇6:浅谈有效备课

嘉善高级中学褚宝福(314100)

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一线教师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是如何备好课。有人认为新课程教学突出的是“生成性”,因而备课只需要在课前准备好教学的轮廓和线条就行,重点放在课后的反思和总结上。本人认为既然是备课也就应该重心放在上课前,要做到“生成”,没有充分的“预约”是不现实的。因为“生成”要充分的展现,没有足够准备的“预约”是不可想象的,至多是一些零星的“生成性”火花。

为此本人认为教师备课时还须做到如孔子所说的“三思而后行”。

一思“谁在学习?”——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但教师在备课中真正从学生主体考虑安排教学却相当难。首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每一教学班学习主体的特性:至少从下列三个角度分析,其一是同一年龄段的共同特征,其二是不同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其三是不同个体的特征。每个角度又从三个层次分析:其一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其二是学生的认知特征包括认知水平、认知层次、认知能力等,其三是学生的情感特点、价值观特点等。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其次需要教师设法找到把握学习主体实际特征的有效途径。考试?个别谈心?日常行为检查?还是不记名问卷调查?这些确实是比较有用的途径之一,但下述方法或许能给我们了解学生主体特征以新的启示:本人在《市场交易的原则》内容备课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教师到教室“卖笔”,其价格高于一般市场价格而且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价格,甚至带有强制出售的性质。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事后还要求同学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意见并说出理由。

后来的课堂实录证明:教师事先不露痕迹地创设一种场景并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给学生以真实的经历,充分的体验。学生会通过行为、言语和文字充分而且自然流露出其真实的全部的实际: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看问题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看待人生的人生观;学生情感世界的真实实际。而教师则就可以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充分有效地备课,极大地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

二思“怎样学?”——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已经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常识,但问题是这里的“渔”究竟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应该怎样授?这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想明白的事。

我对本校近100名学生进行过有关高中政治课学习的预测性调查。下述的调查统计数字给人以启发:1)你喜欢上政治课吗?——7.3%;2)学习政治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占74%、书本和时政知识占94%。3)怎样学习思想政治课:背出教材概念和问占87%、背出加理解的占97%。

据此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要解决好“渔”涉及内容时,至少应该包括解决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是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其二是引导学生“学什么?”其三是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学?”

备课时如何准备引导呢?

本人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吸收利用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完善、提升自我知识、自我情感、自我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因而教师备课时立足于学生学习过程,努力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及相关时势材料等、学习环境、教与学的策略。备课时做到:一备学习教材,主要是挖掘出其中隐含的知识点、能力点、伦理点道德点、思想点等;二备学习环境,主要是充分考虑相关知识学习时的课堂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及地方特色环境等;三备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备教师教的策略和引导学生学会学的策略。其次是从实际教学过程的设置看应将上述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来组织教学以落实怎样学的问题。具体是第一步:将相关知识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感悟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学,在学习中生活。将学习和生活二者融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将学习异化,将学习功利化和目的化。以此解决“为什么要学”的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作理性思考:学习生活里到底有什么?我应该从学习生活中得到些什么?也就是首先让每个个体学生独立去思考面对学习生活到底要学些什么。然后设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明确每一个阶段应该学习的内容。以此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第三步,设置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学习生活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以提升自己素质。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具体如何运用上述方法、运用到何种程度等等,教师备课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来安排。以此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同样如高一下册第七课第一节第二框《市场交易的原则》内容备课时首先在上面虚拟教学情景基础上,设置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自己现实生活中曾经经历过的交易事件,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事件做理性思考。包括思考交易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交易是否成功及理由、交易是否吃亏或便宜及理由等。其次引导学生个体自学教材知识分析虚拟教学情景和“交易事件”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引导学生以简单合作方式(如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上述发现的问题并探究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布置学生分小组完成市场交易状况的调查报告。

三思“学得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不断取得进步。

教师备课,准备教与学的过程是主要内容。但教师在备课时思考设法把握教与学的结果也相当重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绝大多数时候被人为地分开了,取而代之的是课堂教学过程和考试过程两个相对独立的运行程序。因而教师备课时很少将教与学的结果划入备课的视野。更谈不上思考如何去了解结果和把握结果了。更为甚者由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教师、学校手中,学生只知有关结果的结论,而不知结果是怎么来的,更不能领悟得出结果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因而学生并没有把自己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至少是大多数学生在心灵深处没有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是看作一种教师或家长给自己的一种负担,或者是为了将来谋生所必须的一种工具即将学习功利化倾向。“还权于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会掌握分析学习过程和结果。

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才能进步,小思小进,大思大进,不思不进。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考虑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应该完成这样两大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确反思什么?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应该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主要方面。因而教师备课时同样必须明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认知内容掌握程度、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提高程度;反思自己对获取知识方法、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反思自己对社会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及事物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程度。其次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以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实践中本人一般设置这样一些形式:1)教师布置基础性、理解性和能力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自解决,事后提供相关参考答案要点,要求学生自我批改找出不足之处或错误所在并记录在固定的本子上,说明出错的原因。2)教师提供或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情景,先独自分析后组织讨论或辩论,最后又自己小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样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记录、有原因分析。3)设置模拟场景(学生事先知道或不知道),让学生扮演角色。这是一个极好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应用能力、感情、情操、价值观极好的方法。

上一篇:中戏舞美考研经验下一篇:同读一本“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