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2022-09-05

第一篇: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摘要】语文集体备课形式打破了过去的单个教师独立备课的传统,更多的强调了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极大程度实现了资源共享,是时下一种热门的教研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集体备课也存在着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集体备课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浅谈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语文;集体备课;个体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语文教学而言,能够博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是语文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学负担的有效途径。为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现阶段很多学校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形式,一时间,集体备课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笔者日常教学实践中,亦有集体备课环节,不可否认,在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减轻教学负担等方面,确实优势明显,然而,集体备课仍未必成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集体备课,是否能够兼顾个体教师解读文本的个性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组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个性化的课堂。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地解读文本,钻研文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预设,或者说没有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的话,那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只能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他人现成的思想结论,全面的吸收接纳,没有目的的筛选,只能单纯的成为别人的“传声筒”。同时每位教师的经验、素养不同,这样单纯的接受别人的思路,邯郸学步,后果不堪。

这一点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而言,伤害可能更大。因为对文本的掌控不够,他们可能会将不同的意见全盘接收,直接带进课堂,长此以往,青年教师错失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第一时间,显然并不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因为集体备课而丧失了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否有些得不偿失呢?

二、集体备课,是否容易流于形式,助长教师的惰性

现阶段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规定每一课由一位教师承担主要备课任务提出教学方案,其他教师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可行性的授课方案。然而,现实中,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极易造成同组的其他教师对这一课的教材几乎就不去钻研。备课过程中,其他老师因为事先没有研究教材,所以主讲人的教学设计,对于其他听讲的教师可以说是毫无实际意义,这样形式上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是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参与,最后由一人执笔形成完整的教学案,看上去集中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实际上是大多数人的不备课或者少备课,集体备课变成了一个人的辛劳换取了大多数人的懒惰。

不仅如此,因为学校对集体备课提出统一的电子备课的要求,加上有些教师对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不足,教学研讨热情不够,缺少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图省事,即便是自己的主持准备的课文,也未必会去花足够的时间准备,可能更多的是直接从网上剪切、粘贴,不加修改的“现成品”。

集体备课,是个人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它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加强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因为这样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而养成了教师的惰性,是否与集体备课的初衷背道而驰呢?

三、集体备课,是否能兼顾不同班级学生的特殊性

教学是要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单个的学生,每个教师面对的班级不同,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如果都拿着相同的教学设计去教不同的学生,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兼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点,显然也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的。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一直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准备不足,对教学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预估不足,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学习的掌握程度考虑不足,仅仅只是依靠不成熟,甚至不实际的集体备课案去面对学生,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切实际的,集体备课,是为了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充分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使其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没有顾及不同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否是纸上谈兵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集体备课不是没有好处的,但是要想让其恰到好处,还需改进。首先,要想将集体备课落实,学校须出面组织安排。学校仅凭一纸行政命令的下达,集体备课是难以落实到实处的,学校应该出面牵头,在场地、时间、制度的常规上,责任的负责到人等方面做出具体实际可操作化的安排。其次,应该尽可能地对集体备课提前规划,在学期之初,将备课任务落实到个人,让教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文本的研究和解读。前期的集体备课,可以由主讲人先行试讲,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后,二次备课,进行修改完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吸收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不能够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解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能为了图一时的省事,而荒废了自己。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积极地参与进去,在集体智慧基础上突出个人的特色,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更好地让集体备课这种形式发挥他最大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目光与辩证的智慧去看待。

参考文献

[1]徐金国.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10(4).

[2]王玲.简谈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09(6).

[3]刘娥.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5(2).

[4]严景东.对集体备课热的冷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8).

(编辑:陈岑)

第二篇: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低效无效,我从平时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层次教学,取舍教学,小步子低难度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几个方面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力图改变这种教学现状。

在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小学,初中和普高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效,而我们职业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却面临着低效,无效教学的现状,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我从自己平时教学谈几点心得。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2 .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是否真的“有效”

对于直接面对社会职业活动,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来说,英语的教学活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工作就业需求,先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然后才能谈好坏多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误用或滥用一些教学方法往往让教学成了低效或无效教学。

a.低效教学的表现

表演作秀。为追求师生互动,在45分钟内,安排太多的活动环节,学生忙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老师忙着控制课堂教学秩序。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无取舍。中职教材是以全国范围内所有学生的英语现有水平而编写的教材,但因中西部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取舍,教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教学效果不理想。

疏于纠错。很多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保持课堂教学节奏的流畅,对于学生的错误甚至教师自己的错误都不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养成“发音随便发,单词自己造”的不良习惯。

b.无效教学的表现

忌用母语。很多教师上课拒绝用母语,认为用母语就不是英语课了。职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上课不用母语,让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讲什么,稀里糊涂地上完一节课,不明所以。

过于依赖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许多教师上课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却用的太多,太滥,节奏也太快,学生在眼花缭乱一节课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3.怎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的问题是成绩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初中因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白眼”,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什么都不会干好的人。因而,作为任课老师,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的激励尤为重要,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做起。

a.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学习成功的源泉,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中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没自信。那么我会在入学时向学生介绍职业教育的出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职业学生的毕业的前景:入学升造或就业。从而引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顺势我再介绍我们学校因为学好英语,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上大学深造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分层教学分为: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及内容分层和作业分层。 学生分层

我将每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英语学习积极主动。B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但在学习上有进取心。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对英语不感兴趣。

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

例如在中职英语基本版第一册第六单元Getting Around ,Speaking部分为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以学生的教学实际,工作就业的需要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设置为:

A.掌握问路的基本句型,基本短语。

Excuse me, but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Excuse me , how can I get to„?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How far is „? Sure/Certainly. Follow me, I’m going that way too. Turn left/ right at the „ crossing. Go straight for„before/ past/ across/ from the„ B.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问路的基本句型。 C.实际问路表演练习。

A层学生不仅会用问路句型短语,也能在交际中灵活运用。B层学生只要求会运用问路的句型短语。C层学生要求记住不会基本短语。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极大的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作业分层

我以中职英语教材基本版第六单元 Getting Around 为例,A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写作,阅读训练来巩固所学,B层次学生可以通过造句,填空,复述来巩固所学,C层次学生以抄写,朗读为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英语课上有所收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英语的抵触情绪也会随之减弱。我以中职英语基本版一册,第六单元Getting Around 的作业布置为例。

Homework:

A.Write a composition of 60-80 words about how you get around in a strange place. The following patterns and expressions may be useful to you. B. Choose a suitable word to fill in the blank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The students all went straight home after school. 2. The polite boy offered to show me around the village. 3. He preferred to stay at home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4. The post office is just across the river. 5. I don’t believe that the chair is 100 years old. 6. The boy led us through the fields to the village. C. Try to remember th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take a map Prefer to ask for directions lose one’s way have a good time learn a new language meet new people go straight down have no idea measure distance give direction follow me lead „ to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c.大胆的取舍

根据中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本班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易于理解掌握,服务于所学专业,实际有用的进行精讲精练。例如中职教材基本版第一册,我把对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七单元作为精讲精练课,把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第九,十课 Success and famous people 进行情感,人格培养的教育素材来讲解,以达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d.小步子,低难度。

中职学生的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弱。因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放慢步子,减慢速度,哪怕一节课学生记住了几个简单的句型或短语,这都是收获。但不能一味讲求速度,忽视学生的主体和实际基础,老师一节课准备的内容充实,活动丰富,但因学生的基础差而无法参与,这样老师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身上是没有一点点的收获的,这样徒劳无获得事情我们最好少干不干。

在我的教学中,我切合我们小学汉语学习时的方法,把每篇文章中的常用短语让学生划出,并摘抄在小本子上随时随地的背以扩大他们的词汇,这样学生坚持了半学期就有了效果,学生在写作时就知道想写的用英语如何表达了,写作得心应手了很多,做选择,改错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而且,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有进步学习兴趣也浓了。

e.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能有效改善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

在第一册Getting Around 这课 Speaking中,我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层次的布置了任务给他们,让他们小组讨论,并明主选举代表,代表各小组在教室前表演我们的情景练习,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还增强其自身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总结

我们教师面对的中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基础差,学习态度差,行为习惯差的现象。因此对待中职学生时,我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真心和耐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搭一些华而不实的“空架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因材施教,小步子,低起点,大力开展合作学习,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中职英语的有效教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起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思考、探究的课题,而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是同样如此。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对其的实现策略加以研究、探索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将物理学科的价值、效用等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其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对于物理这一学科而言,其最终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情感,使其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技能等,以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至此,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将该学科的价值、效用展现出来,教师一定要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对教学形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加以规划等,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贡献力量。

一、 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所谓的有效性教学,通常情况下就是指,教师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可以使学生们获取到相应的进步、发展,使教学获取到相应的收益。但假如教学并没有获取到效益的话,其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并不是指教师教得不认真、或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而是学生学的好与不好。总之,要想使有效性教学得以实现,就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其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避免一些低效、无效现象的发生。

对于有效性教学这一理念而言,主要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点:1.关注学生们的进步、发展[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好教学对象,意识到教学并不是唱独角戏,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交互,以进一步地突显其的主体地位,使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大大加强。

2.应对教学效益加以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效益与时间的观念,不能完全的按照感觉走,也不能将“效益”简单的理解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讲授最多的内容”,教学收益并不取决于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单位时间等加以综合性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使学生们从中获益。

3.关注教学中的量化、可测性。在此方面,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应尽量的具体、明确,以为教师教学效益的检验提供依据,但是也并不能认为量化就是最好的、最科学的,而是要做到结果与过程、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教学表现展现出来,拒绝量化、过于量化。

4.应强化反思意识。在开展完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应对自身的日常行为、教学行为等加以反思,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充分地考虑,应反复地探究“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吗?”“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算是有效呢?”“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呢?”借助于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完善、更有效,将有效教学这一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

5.增强自身认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深刻地意识到,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策略中的一种,其要求,教师应运用相关的策略知识,结合于实际的教学情景,来做出教学策略。至此,教师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价值、效用等展现出来。

二、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营造课堂氛围,构建有效教学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要想使最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一定离不开课堂环境的构建[2]。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认识到这一点,并要结合学科特点,致力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有效地降低物理知识的枯燥性、抽象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较为有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将自身的效用展现出来,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将该学科的内涵、价值、作用等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致力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全面地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们乐在其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将一个猜纸牌的小魔术融入进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使其对课堂的参与兴趣得以强化;而在魔术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魔术的奥秘,也就是运用了平面镜这一原理,以进一步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并对课堂氛围起到了一个活跃的作用,促使授课目标得以逐步地落实。

(二)培养自学能力,构建有效教学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自学能力的培育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至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其逐步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以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1.指导课前预习。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物理学习的成绩、效果差强人意,与其学习习惯的好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部分学生难以自主地学习、掌握、分类、总结知识等,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漏洞,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至此,教师就可以从课前指导入手,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讲解《认识浮力》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来设计出导学案,并将其用于学生的预习中,全面地增强学生预习的有序性、规律性、实效性等,使其的预习效果得以显著性的增强。

2.引导总结归纳。在物理这一学科中,主要包含了物理概念、物理实验、物理规律等,以形成了物理学[3]。至此,为了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保障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也应注重于总结归纳这一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记忆物理知识,在其的脑海深处构建起知识表象,强化其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完善性等,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例如,在讲解《电流做功》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引导作用,将微课这一资源引入进来,借助于微视频的方式,将各个知识要点集合起来,在微博、QQ等平台中上传给学生,便于其在总结、归纳、复习中使用,使其实现查缺补漏,促使其学习习惯的逐步形成。

3.注重错题纠正。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是轻易的就可以规避的,部分学生可能在后续学习中依旧会二次出现,对其最终的学习效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至此,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增强,教师也应注重于错题纠正,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而助力。例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纠正方式等记录下来,并在复习、闲暇时间内反复观看,避免此类错误二次出现,促使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就一定要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工作,促使其实现自主学习、长久学习、终身学习等,为其后续的学习、发展等打下有利基础。

(三)应用现代技术,构建有效教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技术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并成为教师们实现有效教学的路径之一。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学习体验等,促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

例如,在讲解《多彩的光》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进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呈现出水中倒影、铅笔“折断”、小孔成像、日食形成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找出哪一现象是反射、折射现象等,促进其的思维发展,使教学效果得以增强。在此形式下,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带给其一定的新颖感,也能够活跃其的思维,使其辨别物理知识,累计生活经验等,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最终效果。

(四)注重实践探究,构建有效教学

在物理学科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物理实验,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其探究能力的路径之一。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对物理实验引起必要的注重,并要大力的鼓励学生课外实验、分组实验等,使其在实验中大胆创新、大胆想象、大胆实践,以在强化其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物理素养的同时,促使其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动手能力较差,不会对照电路图来进行连接、在连接电表上的正负极时出现错误等。至此,针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等,应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实验探索,促使学生在这其中验证物理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创造力等,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们的主战场,促使其获取知识,保障有效教学得以持续地落实。

(五)开展小组合作,构建有效教学

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已经成为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至此,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保障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教师也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组织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引入进来,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促使学习任务的完成。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譬如,分组不合理、合作目标设定的不恰当等,需要教师下意识的规避,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例如,在这其中,教师应秉持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应保障每组既有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中等生、后进生等,促使其实现资源互补、共同进步。另外,在设定合作目标时,教师也应结合教学需求、学生学情等,保障目标设定的合理性、科学性,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助力。在此模式下,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使三维目标得以逐步地落实。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借助于此,不仅有利于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的更新、创新,也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新颖感等,将学科效用发挥到最大。虽然,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意识还较为淡薄, 但我确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使这些不足得到完善,向高效课堂的构建迈进。

参考文献:

[1] 赵瑞. 以人为本,在物理课堂渗透人文教育[J]. 考试周刊. 2015(73) [2] 单秀平. 初中物理课堂如何体现“让学引思”的几点思考[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6(10) [3] 庞秀玲. 初中物理课堂生成性教学法运用之探讨[J]. 文理导航(中旬). 2015(10)

第四篇:有效预防基层消防部队车辆事故的几点思考

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预防车辆事故乃是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纵观近几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发生的车辆交通事故,次次都触目惊心,不但夺去了许多年轻官兵的生命,而且给部队、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牵涉了各级领导抓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精力。作为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要深知肩上责任重大,要切实管好车辆、减少事故,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队整体战斗力,全力做好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切实担负起“三大政治责任”,为完成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消防部队的新使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人结合实际,就基层消防部队预防车辆事故谈几点粗浅而简单想法。

一、发生车辆事故的一些原因

近年来,基层消防部队在车辆防事故预防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了很大功夫,穷尽了一切手段,想尽了一切办法,因执勤任务繁重,消防车辆出动频繁,客观上增加了预防事故的难度。但分析每年因车辆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不可挽回损失的原因,在主观上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足,预防工作时紧时松。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车辆的日益更新、执勤灭火任务的日益繁重以及交通形势的千变万化,对部队车辆管理和驾驶员技术,特别是预防事故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心存饶幸心理,不能正确摆正预防车辆事故的利害关系,等出了车辆事故才来静下心来抓安全工作,上级强调时就抓一阵,不强调时就不抓,检查时抓得紧,检查后又放松,使车辆安全工作既没有长期规划,也无行之有效的措施,始终处于被动,不能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二)管理教育不严,制度形同一纸空文。一些小、散、远的基层单位时有管理不严,制度不落实,工作随意性大,导致车辆事故的发生。一是安全教育不到位。一些基层单位,轻教育、轻管理、忙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严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对于车辆安全知识,仅凭借经验相传。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每年部局、总队和支队都按不同时期下发、制定了许多有关车辆安全防事故的安全制度和规定,总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如酒后驾车和开英雄车、特权车等原因酿成的车辆事故却不乏其数。有些单位尽管制定相应制度,但也只是挂在墙上,放在档案柜里,抓预防事故无成效可谈。三是奖惩制度不到位。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对于一些官兵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和开英雄车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了问题就紧抓一段,未采取奖惩制度严惩相关责任人,时间长了思想又松懈下来,不能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从根本上达不到教育和警示部队的目的,甚至助长了驾驶员的麻痹思想。

(三)驾驶技术不精,遇有险情不知所措。每年各总队或支队都有培训新驾驶员,但许多驾驶员培训回到原单位只知道开车,对车辆工作原理一巧不通,不懂消防车的使用和维修,不能及时排除故障,甚至有时对车辆的故障浑然不知。在行车过程中缺少驾驶经验,技术不过硬,临机处置能力差,遇到险情心理就恐惧、紧张、惊慌失措,极易发生车辆事故。同时每年都有部分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因服役期满而离开了部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四)车辆保养不好,开故障车时有发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些驾驶员作风存在问题,一些驾驶员责任心不强,抱着“反正车不是自己的,懒得操心”的消极思想,重开轻检查保养,往往只关心车好不好开,带“病”出车,出车前和归队后不仔细检查和保养车辆,不及时机械故障排除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日后安全行车发生埋下事故隐患。

(五)安全意识不强,盲目开车屡禁不止。尽管基层消防部队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部队安全防事故教育,但收效并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开展安全防事故教育存在走过场,导致部分官兵在教育中正正规规,回到现实生活中依然是我行我素。一是开英雄车。个别官兵在日常驾车行驶中,总认为自己的车是特种车,挂部队牌照,其它车辆应主动让道,一旦鸣号不让,就强行超车,或者所驾驶的车被其它车辆超过就心里不服气。一旦别人不让,就猛踩油门不断加速,穷追不舍,直到超越他车为快,结果一遇险情采取措施不当,发生交通事故。二是违章开车。一些驾驶员自认是武警消防部队,受特权思想支配,在行驶中常常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交通安全法规,平时开车违章,闯红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久而久之导致出警时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抢道,强行超车,闯红灯,逆行,甚至随意拉警报的坏习惯。三是开霸王车。一些驾驶员自以为穿军装、开军车,不受地方交通法规约束,在崎岖不平的山路占道驾驶,酒后驾驶或公然闯红灯、违章调头、逆行,或不遵守交通法规超速行驶等,从而发生事故。四是开赌气车。一些驾驶员因遇家庭出现意外事故、个人受到单位领导粗暴批评或与别人发生摩擦及误会等原因造成情绪不佳,边开车边思考所发生的事情,越想越不对劲,情绪易波动、注意力易分散,行车不小心走神,或赌气开快车,发泄心中的郁闷,一遇对方超车等现象,不结果遇有险情,不及采取制动措施,车辆事故随之而来。五是疲劳开车。一些驾驶员因训练太累、工作太忙、身体不好、天气太热或环境变化等因素,得不到正常休息导致体力透支而过度疲劳,以致行车中出现打盹,车辆行驶跑偏、对车辆、行人观察躲避不及等现象,从而发生交通事故。六是麻痹开车。一些驾驶员因外出圆满完成执勤任务或办事顺利时,在路况良好、行人、车辆等障碍少时忘乎所以,于是左顾右盼或打开车内音乐或抽烟等,思想逐渐麻痹,不集中精力开车,一旦等道路上出现险情时反应迟钝,处理时手忙脚乱,造成车辆事故。七是无证开车。一些基层单位车辆管理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官兵学开车一时受到限制,开车愿望难以实现。一些战士趁干部不在或驾驶员不在场,或跟驾驶员搞好关系甚至利用老乡关系,平时偷开车。同时有些干部让有驾驶证的战士坐旁边学开车,由于驾驶员不遵守有关规定且碍于情面,让其开车。久而久之车越开越快越想开,最终导致因无证遇有险情而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发生事故。

二、预防车辆事故的几点建议

在全国消防部队轰轰烈烈打造消防铁军训练大好形势下,预防车辆安全事故是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关系到部队安全稳定、战斗力和建设的大局。因此,基层消防部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消防部队的领导干部,要采取铁的措施,强化铁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避免车辆事故的发生。

(一)要秉公无私严把“三个关口”,全力以赴从源头上选好驾驶员,百年树人,努力建高素质队伍。

从管住人这一关抓起,采取严把“三关”,严防车辆事故的发生。一是把好选拔关。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部队长远发展出发,层层把关,本着对组织、领导和个人负责的态度,选送那些始终践行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并自觉投身于消防铁军队伍中的优秀战士参加驾驶员培训,同时要把好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关。二是把好培训关。上级培训单位要针对消防部队的工作性质、特点和新形势下的动态变化,要按纲施训、因人施教,切实保证每名驾驶员都能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和基本的维修保养技术,及时修订并制定可能出现的突发车辆事故的处置预案,适时组织驾驶员队伍进行演练,建设一支技术过硬,行能战、战必胜、胜且安的驾驶员队伍。同时想方设法调动驾驶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善于总结、长于积累的能力,促使他们从内因上自我加压,在实践中成长进步,不断提高驾驶水平。三是把好考核关。坚持把淘汰制度贯彻学员选拔、培训、考核和上岗始终,都要对驾驶员的技术、思想、作风纪律等进行全面考核,培训单位要克服老好人思想和百分之百合格的心理,对考试不及格不符合结业条件的,要坚决不发给结业证书并办理实习执照,对不适合胜任驾驶员岗位的要坚决淘汰,决不心慈手软。同时,驾驶员实习结束回到基层单位锻炼开车后又要正式参与考核时,总队政治部门、司令部门、后勤部门应当对学兵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考核,凡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办理驾证或取消驾驶资格。同时总队、支队结合每年车辆和驾驶证年审工作,要重新对驾驶员的思想品德、作风纪律、技术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驾驶员要调离驾驶岗位,不得继续驾驶车辆。

(二)要集思广益开好“四个会议”, 无时无刻从思想上绷紧安全弦,居安思危,切实提高预防意识。

基层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根据形势需要开好党委会、支委会、队务会和安全例会,形成会会议安全,结合各类典型车辆事故案例,研究分析驾驶员队伍现状,研究制定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和作风纪律教育方案,排查车辆事故隐患,采取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筑牢官兵安全行车、文明行车和规范行车的思想防线。

(三)要竭尽全力抓实“五项制度”,坚持不懈从管理上筑牢安全经,思患预防,坚决消除事故隐患。

建立健全定人、定车、定责任、定奖惩的车辆管理规定,签订安全责任书,从严落实“谁批准谁负责、谁派车谁负责、谁带车谁负责、谁驾驶谁负责”的责任制,杜绝私自出车、无证驾车、违章行驶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一是要抓好安全制度。“管车先管人,管人先管思想”,

按照《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经常进行条令条例、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常识教育,把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法规制度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作为驾驶员的必修课,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做到思想不稳不出车,身体不适不驾车,证件不全不放车。二是要严格派车制度。坚持军政主官审批制、值班员监控制和营门设卡制等办法控制车辆外出,从严要求驾驶员携带好“三证”(驾驶证、行驶证、士兵证)一单(派车单)方可出车。同时对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执勤车辆应指派具有一定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随车出行。三是要落实车保制度。一要常检查。基层单位要严格落实车场日制度,驾驶员要做到出车前例行检查,执行周小检查和月大检查制度,从严从细对车辆的主要构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做到不带故障出车。行驶中,要时刻注意全车部件的异常情况,发现故障要立即停车检修,待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行驶。归队后,做到车辆不检查不入库、故障不排除不入库、不擦拭干净不入库。二要勤保养。每个驾驶员要对所有执勤车辆和器材装备进行全面、周密、细致的检查,对各自分工保养车辆的性能掌握清,早预见隐患,早排除故障,做到定期和定时保养,确保执勤车辆保持最佳状态。四是要强化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带车干部监督制度,做到全程路线和车速监控,发现险情及时提醒,发现违章行为及时纠正,教育驾驶员文明驾车,时刻树立忧患意识,克服特权思想,认真遵守部队车辆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地方交通法规,真正使车速慢下来,行车稳下来,事故隐患降下来。五是要严明奖惩制度。在部队中开展红旗车驾驶员、安全防事故先进单位等检查评比活动,对获奖的单位或个人,适当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资鼓励,对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不落实,甚至出现车辆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坚决按规定给予相应处分,绝不手软,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达到教育本人、警示部队的效果。

“车祸猛于虎,灾难崩于瞬间”,在打造消防铁军起始之年,基层消防部队全体官兵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预防车辆事故的发生不仅要有非同寻常的认识,非同寻常的决心,更要有非同寻常的举措,坚决杜绝车辆事故的发生,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第五篇:EEPO有效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困惑 吴安勇

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对EEPO有以下几点思考,谨与大家交流。

一、EEPO图文备课方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书写负担。作为思品教师,传统的备课教案往往一篇课文的教案多达十几页,所以即使自己熟记于心也要落实到书面上,那么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写教案上了。而EEPO备课方式只需要写自己实施教学的具体思路即可,而且 EEPO 课堂要求教师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 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 从课堂教学来看, EEPO 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实效。而没有了繁重的教案书写任务,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方面,从而更高效的实施教学。

二、EEPO有效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它有自己的课型方式,比如“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和“二元方式”等。在第一期的EEPO有效教育培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要素组合方式” 它呈现的基本理念就是“ 看、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轮换着用”, 主体要互动,即根据人的生理特点, 适时组织学生的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 避免疲劳, 可迅速扭转课堂教学和活动中呆板僵化的状况, 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同时给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提供了方向标。

三、课堂的氛围明显活跃于传统课堂。EEPO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教学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在上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交出主动权,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单元组合作、团队合作的训练,约定、规则的制定, 表达呈现方式的运用, 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都是EEPO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这些要素的支撑下,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那么这就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是或者是大多数只是展示教师的才能,而学生的个性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正是因为学生掌握了课堂上的主动权,所以才更加积极参到于课堂中,那么课堂氛围也就因此而活跃起来了。

四、EEPO有效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沟通、口才与演讲的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能动性的激励。EEPO有效教育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发言注意面向、重心及声控。要面向大多数,根据需要移动重心,在沟通中学会何时大声讲话、学会何时小声讲话,并学会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距离、光线等资源充分展现自己。在别人发言时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并及时通过复述、笔记等形式来检测学生倾听的效果。而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能动性的激励无疑是给学生添了一对翅膀。孟照彬教授说:“每个人都有成为英才的潜在素质和实现它的优势特征,父母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激励他,并使之进入能动状况。”激励是使学生向前的不可估量的动力。 困

在对EEPO有效教育实践的这半年里,不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喜悦之果,但是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生的生理心理也明显不同于小学、初中,在理论学习不深入的情况下还是会有很多的疑惑,或者说还有很多把握不准的因素。

一、如何约定更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不同的约定来控制课堂,像“54321”数字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古诗式、击掌动作式等等,开始都是很有效的,可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学生反而觉得这样的方式太小儿科了,开始厌倦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这确实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另外,高中到底有没有必要像小学生那样用手来比划对错等等呢?因为很多学生反应说:“老师,如果比划,我觉得我们都是哑巴了。”本来这些方式都是为了能有效的控制课堂方便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却得到学生这样的反应,让我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尽管我解释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可是还是不能避免学生倦怠不愿比划的情况发生。

二、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统计强化次数呢?针对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很难去统计强化次数,它不同于英语的单词,也不同于数学的公式。如《陈情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语文教学不可能把教学目标分得一是一二是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联系的。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更好的学习古汉语词语知识,只有掌握了古汉语词语知识才能更好的理清课文思路,无论少了哪个步骤都是不行的,它们都是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教学当中该按着哪一点来计算强化次数,如果是按着古汉语词语知识来计算是不是一个词语就算作一次强化呢?十几次的强化次数如何能达标呢?

三、关于评课,尤其是经典性评价中的“三性”、“三动”6个方面,是不是某个方面只要沾边就可以看作是体现了这一方面?比如:一堂课课,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做了自己的归纳整理,使整个知识点更加清晰,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只是被动的听讲,被动的翻书查找;互动上,有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但是互动得不够。那么在评课时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个性与互动分别达到了0.5的指标?如果可以这样看的话,那么是不是两个0.5加起来就是1个指标了呢?在评课时是不是可以根据所体现的1到6个方面来评定这一节课的优良了呢?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这半年的实践中一直困扰着我的难题,我也试着与同事讨论,可是总也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我急切地希望下一次EEPO培训能够让我的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语文阅读理解之我见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