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2022-12-16

备课是语文教学对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研读教材大纲、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节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要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最大限度地获得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等,就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课前备课。

一、研读课程,研究学生

独立研课是静态的个体钻研过程,基目的是要心知肚明, 知根知底。简言之,就是明白“备课备什么”的问题,就是解读与备课内容相关的一切资料。全面的独立研课,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研读: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备课前吃透课程标准要求是备课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如果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本理念等都感到模糊不清,就无法备出一份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语文教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求教师把课标熟知于心,在备课、教学时有所遵循。

2.全面熟知教学内容。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继而有效开发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承前启后,发挥教材在传承知识、传递文明、传播精神、培训能力、提高素养、培育人才诸方面的最大潜能。

3.仔细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思维特色、生活环境等条件,教师才能蹲下身子倾听、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口味、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预案,才能打造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有效课堂,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研读自己的教学能力、兴趣特长,才能找到教学与自身资源的切合点,扬自身所长,避自身所短,理性设计,感性发挥。

二、集思广益,集体备课

语文教师备课前,在研读中产生丰富的体验,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构建各自的教学思路。教师在备课中还可采取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方式备课,集思广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读情况进一步梳理思绪;倾听者专注聆听,或表示赞同,或适时补充,或提出质疑。这样,备课组成员各抒己见慷慨陈词,彼此擦燃火花,相互引发灵感,通过陈述、辩驳、协商,可以使研课活动由量变引发质变,相互争议的结果必将使文体的研读更缜密、更详尽、更深入、更透彻、更全面、更录动。

集体备课是独立备课的延伸与发展,独立研课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深度阅读文本,达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的境界, 投入地进,深醉地出,所磨炼的是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集体备课经集体力量的梳理,教材内容明晰,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凸显,可谓是纲举目张,锻炼出教师教学设计的功底和悟性。此环节,要体现一个“大气”,落实一个“细致”。所谓 “大气”,首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的有效性并非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精彩呈现,也不是教师在单位课时内教授的最大化,而是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高昂、学得扎实,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其次,要有气势,要有气度。设计教学时宜从大处着眼,将课设置成几大板块,设想好其间的启、 承、转、让、扬等环节,理出能从容穿行于全课堂的线索。最后,教学点的设计,应追求网状辐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 左右逢缘,而不是线状直行。网状辐射,可避免课堂上战战兢兢,为教学步骤所困,为教案所累,步步设套。教师可以紧扣要点,根据实情灵活点拨:一要形式新颖,环节扎实,设计要匠心独运,精彩纷呈。二要关注生成,提前应对。三要语言丰富,有感染力。设计教学时,宜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意语言,去点亮学生的心灯,浸润学生的一腔真情。

三、不断思索,不断完善

集体备课要的就是一个不断思索、不断碰撞、不断增长、 不断生成、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根据具体实情写好完整教案,备课组就迎来了再度交锋。这次交流,目的是发现各份教案中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确不同设计的渊源,探讨别样设计的效能,捕捉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细细剖析,碰撞出新的火花和灵感,达到“奇案共欣赏,颖义相与析”之目的。

集体备课,反复研讨,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几经推敲,文章的语言、思想、情感已谙熟于心。此时,再对文中的词句、 段落进行“重锤猛敲”,细细咀嚼,教师将钻得更深,研得更细。提起笔来,教师就会对自已有教案进行提炼,化繁就简, 追求更科学的目标突破方法和列简明的教学步骤。备课亦如作画,讲求提炼,留枝干剪毫枝。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发挥,引领课堂向深度、广度延伸。

几经研磨,从个人独立备课走向,集体备课,这样的教案更符合课堂实际。经过课堂实践,反思教学得失,再次,锤炼实践,就会形成经典教案。这样的教案,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摘要: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课前备课,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学的资源;这样,上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备课,有效性策略

上一篇:解诗歌鉴赏题的“诗外功夫”下一篇:浅谈高校受助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