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案(高子阳)

2024-04-14

黄河的主人教案(高子阳)(通用7篇)

篇1:黄河的主人教案(高子阳)

黄河的主人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黄河的主人》

2.想一想:黄河的主人是谁?他凭借什么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3.你能够找出体现艄公品质的一些词语吗?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4.让我们带着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一起读出他的高尚品质,齐:

二,感受黄河之险

1,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胆战心惊 看到黄河波涛汹涌,惊涛拍岸,震耳欲聋,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板书:滚滚

2.胆战心惊中的“战”在字典里有四种解释,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发抖)

3,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它九曲回肠,奔腾不息。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歌颂过它,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想不想现在就看一看黄河?(播放黄河的多媒体音像)4.让我们一起读出黄河汹涌的气势。

三、体会羊皮筏子的危险

1.同学们,艄公就是在这样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也能够如履平地,他借助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啊?(羊皮筏子)

2,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一下羊皮筏子有什么特点呢? 小,轻 板书:小 轻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特点的呢?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4,从这句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危险,紧张,吃惊,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5,这里用了几个感叹词,几个感叹号呢?

2个感叹词,2个感叹号

6,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数一数吗?

不可思议 惊讶 紧张 担心 激动 7,哪个词用得特别贴切?为什么

“贴”乘客和水面的距离特别近,贴的特别紧,惊险,你能把这种惊险读出来吗?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8,羊皮筏子的体积有多大呢?这样的体积大不大呢?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只有)你能够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写皮筏上的麻袋吗?板书:人多 物重

9.第一次看到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或许作者的心情是万分激动的,你来读这句话——

望着小小的羊皮筏子,或许心里是万般担忧的,你来读这句话—— 或许,看到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汹涌的黄河里鼓浪前进,作者的心里又是豪情万丈的——你读——。

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10.让我们走近点再看看这神奇的羊皮筏子。(出示图片)羊皮筏子是用羊的皮吹起来的,一个羊皮筏子,只有二十斤,你都可以背一二个。要你做上去,你敢不敢?为什么?

四、体验乘客的从容自在

1.可是,现在乘客们表现得如何呢?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2,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他们在聊些什么呢?这样说说笑笑,哪里是在滔滔黄河上,哪里是在乘坐羊皮筏子,简直是在乘坐——

3,公共汽车有没有乘坐过?几乎天天乘坐,感觉很平常,我们是提心吊胆,惊慌失措,而乘客却谈笑风生,从从容容,让我们读出乘客的淡定从容,把自己的大吃一惊加进去,那么艄公又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五、领略艄公的风采

1,是啊,在如此波涛汹涌的黄河上,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面居然有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物!如果你此时站在黄河边,看到羊皮筏子在黄河的风浪里上下颠簸,你看它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他整个儿唾沫,多惊险啊!看了以后,你心里会觉得怎样? 面如土色,大惊失色,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六神无主„„ 2,那么艄公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艄公的语句。

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艄公?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你敬佩艄公吗?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敬佩和赞颂之情来读一读

3.同学们,课题叫“黄河的主人”,但作者为什么要花很多的笔墨去描写看到黄河的胆战心惊,看到羊皮筏子时的提心吊胆,乘客们的谈笑风生呢?

总结:同学们,强者都是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老师想说:今天很多同学凭着认真、专注、积极、主动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真高兴!希望你们记住这堂课,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主人翁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我想对艄公说:

2.我想对黄河说:

3.我想对自己说:

篇2:黄河的主人教案(高子阳)

——听高子阳老师讲座有感

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聆听了高子阳老师有关童书阅读的专题讲座,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两次的讲座中,我印象非常深的是高老师讲了读书方面的许多数据,比如犹太人年人均读书64本,前苏联早已经达到年人均55本,美国从克林顿开始启动了年人均阅读50本的读书计划,日本年人均读书25本„„读书量的数据告诉我们,再不让孩子大量阅读,我们的国民素质要出大问题了。高子阳老师的话语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不能让孩子不读书。教师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学生阅读的类型和内容都要加以引导,我们每一个指导者都应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兴趣为本,对童书进行推荐和指导。本学期初,本年段向学生推荐了几本书:《小猪西里呼噜》、《没头脑和不高兴》和《蝴蝶豌豆花》,这些书的内容符合小学二年级的朗读水平,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上老师及时教给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水平,也提高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做到了乐读,更要做好学生的乐写。从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经历来观察,毫无疑问,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是非常头疼的,一听到写作就浑身起毛,两手颤抖,心理紧张。高老师说,读得够多,自然就会读到好的语法,正确的拼写与独特的写作风格。班上有个学生,读了《蝴蝶.豌豆花》,她便开始写诗了,她写道:弟弟想喝奶,就是歪嘴巴。要是喝到奶,就是笑哈哈。这正是应验了赛琪说的:“诗的写作只能来自对诗的阅读,唯有阅读才能使写作的泉眼永远活泼新鲜,舍此别无他途。”按照高老师的经验,他的学生保持了极高的阅读兴趣,写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好的。

篇3:我的大哥高子阳

初识高子阳, 是在2002年徐州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一届教育沙龙上。那时的高子阳已由邳州来到昆山工作。因为我来自乡村小学, 他在论坛上关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精辟见解, 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同时他的睿智、聪颖, 对教育事件的敏锐感觉, 折服了我, 使我对他充满了钦佩。论坛结束后, 我冒昧地向他索要了联系方式。

一周后, 我把自己写的《被异化的多元解读》一文发到高子阳的邮箱中, 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导。当晚我还唐突地拨通了他的电话。没有想到, 他竟与我这个不太熟识的人热情地交流起来, 中肯地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 还与我畅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他的坦率、真诚, 深深吸引了我。他向我介绍了新教育实验, 推荐了教育在线网站, 建议我每天坚持写教育日记, 并把教育日记发到教育在线论坛上, 走一条不断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专业发展之路。他为当时在专业发展中有些迷茫的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努力的方向。我很是感谢他。从那以后, 我们之间经常通过电话畅谈。每次交谈, 他思想的前卫, 思维的深刻, 见解的独到, 都让我感觉是一次大容量的信息轰炸。

一次交谈中, 我感慨读书很累、很辛苦, 读书在某些时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本以为我这种论调会被酷爱读书的高子阳极力反驳。没想到, 电话那边的他只是重重地“哦”了一声, 随后给我讲起了一个经济学的“投资”概念。他说, 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 把读书作为一种投资, 也许会对读书有全新的认识, 进入一个全新的读书境界。读书首先需要花钱买书, 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与思考。然后把自己阅读与思考所得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 提高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假如你不进行这种投入, 又怎么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呢?蒙田说过, 在读书面前, 不花费精力就不会有所收获。他又说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走到哪里, 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 便知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学者。孙先生说不读书讲革命, 只能是窜头乱撞, 终难成功。他的读书不也是在向革命投资吗?投资读书后, 你就会愿意牺牲闲暇, 充分利用时间, 寻求阅读的愉悦。这时的阅读就如同一日三餐一样必不可少, 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 从而服务于自己的精神发展。你还会感觉自己像在登山, 在不断阅读中慢慢到达高山的顶峰, 继而出现一览众山小的宽阔胸怀。

他的话虽然简短, 但引我深思。我深深感到人生在世, 除了工作和物质享受之外, 投资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与享受, 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它远非物质的给予所能比拟。它在使我们获得一些谋生手段, 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中, 还能获得一种大智若愚式的认知积累,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泰然安适, 成长更加充实欢畅。在我的思想认识发生偏差时, 高子阳及时纠正了我的错误想法, 他真的很像我的师长。

2004年暑假, 我接到教育局的一个电话, 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去区里最好的小学。我当时很犹豫, 因为在村小工作了十几年, 总感觉信息闭塞, 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于是, 我拨通了高子阳的电话向他请教。他告诉我:教育局调你去区里最好的学校, 是对你这两年坚持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肯定。不知你是否读过南京江浦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书《走在行知路上》, 杨校长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下, 一直都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 做得很好, 发展得也很好。我把这本书称为“农村教师的福音书”。我认为只要自己心中拥有教育理想, 拥有对教育的渴求和热爱, 在任何学校都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他的一番言语让我想了很多, 感慨了很多。是呀, 只要坚守理想, 无论何时何地, 都可以使自己在教育中幸福地行走。最终, 我留在了原来的学校。在人生旅途的十字路口, 高子阳让我懂得了应该坚守什么, 应该追求什么。此时, 我感觉他不仅像我的师长, 更像我可敬可亲的大哥。

我虽然留在了原来的学校, 但由于学校的位置偏僻, 生源基础差, 社区环境不佳, 时时感到苦恼, 感到前途迷茫, 没有希望。很多时候对读书、思考、写作产生了动摇, 产生了想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 我发短信给高子阳, 说自己不想干了, 不读书、不思考、不写作的同事不也生活得挺好吗?短信发出不到一分钟, 他就给我打来电话, 询问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想法, 批评我不该有这种想法。他认为我现在发展的势头很好, 读了不少书, 发表了不少文章, 获得了一些称号, 为什么要畏惧、埋怨眼前的困难呢?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上帝看到麦子长得结结实实的, 感到十分开心。一位农夫却乞求上帝第二年不要刮风、不要有烈日、不要有虫害。第二年农夫果然没有看到狂风暴雨、烈日和虫害, 麦穗长的比平时多出了一倍多, 农夫兴奋不已。可等到收获的时候,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全是瘪瘪的, 没有什么籽。农夫含着眼泪问上帝是怎么回事。上帝说, 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考验, 麦子变得十分无能。一粒麦子要长好, 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风雨、一些烈日是必要的, 因为它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任何人的发展, 都不可能不经历磨炼, 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

他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又一次点醒了我, 漫长和艰苦的考验过后, 也许就会唤醒一颗自我发展的灵魂, 获得充盈的人生。在随后的日子里, 我一有动摇、放弃的想法, 就会打电话给他, 在他的唤醒和鼓励下, 我满怀信心地往前走。我想只有自己的大哥, 才会在每次出现问题时给予我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我对高子阳充满了无尽感恩之情。正是有了大哥高子阳在教育之途上全心全意的帮助、引领, 2008年教师节, 我才能由一个村小的教师, 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被评为江苏省的特级教师。

每一次高子阳从昆山回邳州, 我都会赶去与他相见。每一次相见, 他的睿智, 他对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都给我震撼, 促我深思, 时时鞭策我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

篇4:黄河的主人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占,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1个,还有1个……1,2,3,4,5,6,一共6个人!这6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10只到12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5位乘客和1位艄公,而且在5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可惜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种锻炼的机会已经不十分多了。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的,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篇5:《黄河的主人》文本解读

一、 险象环生

1. 黄河的凶险。“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文章开篇总说黄河的气势之大。“黄河滚滚”仅仅四个字独立成句,瞬间就把滚滚河水奔腾不息的景象展现在你眼前。“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一连用了两个气势磅礴的词语来渲染黄河的气势非凡。“万马奔腾”,以其形展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宏大壮观,又以其声突出咆哮的河水咄咄逼人地扑面而来的紧迫感。“浊浪排空”,更是展现出滔天巨浪、张牙舞爪地要吞噬一切的恐怖,这就是凶险的黄河。

2. 羊皮筏子的惊险。“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对于万马奔腾似的黄河,太微不足道了。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吞没整个羊皮筏子,足见羊皮筏子处境的惊险让人触目惊心。黄河与羊皮筏子压根就是强者与弱者鲜明的对比,谁输谁赢,完全掌控在黄河的手里。

3. 渡河的危险。这样高的危险系数,还就真的有人撑船,也还真的有乘客,不惧自己性命在顷刻间葬身鱼腹的可能。“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一共六个人,说明小小的羊皮筏子装载的人还比较多,羊皮筏子体积不大;一个“贴”字,言明人与水似乎连在一起。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你说危险不危险?

凶险、惊险、危险,作者一路写下来。此时文章的主人公还未现身。作者这样不惜笔墨大篇幅地描写黄河的凶险、羊皮筏子的惊险、渡河的危险,都是在渲染黄河之险,渲染黄河的桀骜不驯,都是在为下文蓄意烘托,直到第6自然段,“黄河的主人”——一位艄公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二、 化险为夷

如此声势浩大的黄河,怎么不令人心惊胆战呢?只靠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怎么能够战胜惊涛骇浪呢?

艄公一个人不仅需要养家糊口,还要担负着乘客的安危,稍有差池,所有人的性命全无。俗话说:“不是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正是由于他有一身敢与黄河搏斗的本领,才会做起这个营生,真是一丝一毫马虎不得。我们来看对艄公的描写:“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以“我”的提心吊胆与艄公的沉着作对比,凸显出艄公的镇定自若,也说明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心里没有一丝杂念。“小心地注视着水势”是原因,“大胆地破浪前行”是结果。“小心”,是因为艄公在仔细地观察、判断;“大胆”,是因为对黄河的水流、水势、漩涡、暗礁等非常熟悉,并能巧妙应对。由此,足见艄公观察之仔细,应对之从容。能见招拆招,方为武学上的至高境界。一位经验丰富的艄公,必定是经历过九死一生,必定是摸透了黄河的脾性。据资料称,黄河流经兰州市境内的一段,河面宽阔,险滩密布,暗礁重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艄公的智慧就在此处。

作者在这里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在同一场景中不同的反应:“我”是提心吊胆、神情紧张;“艄公”是沉着、不慌张,小心而大胆地撑着篙;“乘客们”则是谈笑风生、神情从容,还用了一个比喻句,足见乘客们的悠闲自在,没有一丁点儿惧怕和担心。一个“而”字,使“我”的担心与艄公的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而“乘客们”的从容则从侧面衬托了艄公驾驭技术的高超。羊皮筏子行驶的平稳、安全,与“我”的担心、紧张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艄公的勇敢和沉着。这一段描写生动,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这里,作者借乘客们从容的神情来衬托出艄公驾驭技术的高超,乘客们对艄公充满了百分之百的信任。为什么他们如此地信任艄公呢?在乘客们心中,黄河是桀骜不驯的,黄河是无比凶险的,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黄河还得服从艄公的指挥,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只有他能够驾驭这匹脱了缰的野马,只有他能够驯服这个咆哮的洪水猛兽,否则,乘客们怎敢谈笑风生、指指点点?

由是观之,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即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艄公,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使得正面描写的艄公和侧面描写的景物合理、有序地融为一体。

黄河,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上的乘客,隔岸观看的“我”都是陪衬,都是为烘托艄公的勇敢与智慧。没有艄公与黄河的斗智斗勇,哪有乘客们的谈笑风生?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便是作者对艄公的高度赞誉。艄公既要有不惧危险的勇气,还要有化险为夷的智慧。这个智慧,靠的就是经年累月与黄河打交道摸索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各种对策。黄河的水,脾气大而怪,只有机敏的反应,才能应对自如,才无愧“主人”这个称号。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作为引发学生情感和升华情感的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复沓的形式反复吟诵,让学生领会到只有沉着勇敢再加上智慧机敏,才能够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艄公,完全是凭借他的勇敢与智慧,战胜凶险的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

篇6:《黄河的主人》教学感言

一、 诵读开头,领略黄河的磅礴气势

高尔基曾经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由它给予的”。诵读,要强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来。“黄河滚滚。”这四字开头句,可谓气薄云天,韵味悠远,唱响了全篇的主旋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样的开篇句,不能像蜻蜓点水那样一掠而过,而是要扎扎实实地下一番吟诵功夫。读前,要有一个铺陈拓展、情感孕育的过程。“黄河”二字应读得情感深厚、凝重;“滚滚”二字的重叠,前轻后重、前短后长,要有起伏感。诵读全句,尚需找准轻重音,标出停顿号,注意音强、音高、语速的变化,要让视听感受融入书声之中。

课文第二句的“那”字,指代明确,承接自然,顺畅地展现出主人公生活、搏击的活动舞台;形象地呈现了“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壮观场景;自如地把学生视线引向“令人胆战心惊”的凶险境地。这一开头,以他人的见景胆寒作反衬,为主人公的处险不惊,镇定自若,“如履平地”的精神风貌埋下伏笔。我引导孩子咂摸体味“那”字的意蕴,把握好“那”字的音调、语气、停顿;用心揣摩“那”字与本句中“令”字的语意转承,情感铺垫;配合开头段的诵读,有机出示黄河奔流的动态课件,调动学生视听,启开想象,在舒缓抑扬,跌宕起伏的吟诵声中,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宏伟气势,意会文章脉络的延伸贯通。

二、 含英咀华,体悟艄公的精神风范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一感叹句为课文的第4自然段。它独自成段,承载着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是全篇的情感枢纽,牵动着全文的情感流向。“这就是”三字,作者因何而发?首先,引导孩子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观察文中插图,找准观察点,循着作者的观察线路,品读“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感受这是作者心底迸出的“惊呼”,那个“就”字凸显了所见惊奇,是对“强磁力”刺激的回应;其次,引导孩子自读、自悟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这“惊呼”还源于“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的一种担心、一种惊诧;接着,出示“羊皮筏子”鼓浪前行的画面,凝思遐想,咀嚼品味,入情入境;继而,个体吟诵展示,男女生组合轮诵:“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让文字、标点符号转化为作者的心声,字字传情,声声达意。

“羊皮筏子”,拨动作者心弦;诵读活动,再现艄公风采。课堂上拓开一片空间,学生自主吟诵课文5~8自然段。他们敞开胸襟,或低声轻吟,或大声朗诵,或批注圈画,或低语交流。字里行间,含英咀华,品味吟咏。有的从作者“提心吊胆”的情态入手,比照揣摩,诵出艄公的“专心致志”“小心注视”“大胆地破浪前行”的凛然风姿;有的从乘客的“谈笑风生”,体察联想,诵出乘客们从容自如、安全舒适的漂流乐趣;有的从“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细节,品味人的潜能,诵出艄公无畏的胆略和高超的技艺;还有的咀嚼“凭”字的深层蕴含,感悟生存之道,诵出艄公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自强、自立的主人翁精神风貌。

三、 熟读背诵,熏陶感染积淀

从开头的“黄河滚滚”到结尾的“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同学们穿梭于字里行间,与作者同行,与艄公同游,与文本进行心灵互通。熟读成诵的过程,是悉心寻找作者的观察点,揣摩作者表达思路,感受作者审美体验的过程;也是对字音字义,遣词造句,段落层次,布局谋篇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扎实训练的过程;更是不断反思,自我评价,练心励志,熏陶感染的过程。

有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摸索到一条记忆线路,他高兴地说:“放松情绪,一遍一遍地诵,就能一步一步地走近作者,和作者一起看、一起听、一起议,书也就自然入脑了”。有学生扣住关键句——“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向前推移,记诵“羊皮筏子”出现的过程;向后延伸,记诵“羊皮筏子”上艄公的活动场景,一节一节背,一节一节连,喻之为“串糖葫芦”。也有学生以段与段之间的关键字作纽带,如从第2自然段的“突然”一词,引出“什么东西”;从第3自然段的一个“再”字,引出“水面漂流”;从第4自然的“这就是”,引出“羊皮筏子”……这样,一个引出一个,由点到线,背起来顺畅自然。还有学生在背诵过程自我反思,从“如履薄冰”与“如履平地”的疏忽中辨析、推敲,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这不仅仅是一词之差,而是胆战心惊与安然自若两种精神状态的迥然之别,“如履平地”蕴含着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篇7:《黄河的主人》读写练习片段

一、与文本对话,触摸情感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走近“黄河的主人”,一睹艄公的风采吧!

生:(齐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艄公说什么?

生1:艄公,你真勇敢,竟然能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如果换成别人,肯定会吓坏的!

生2:艄公,我要向你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每一件事。

师:能联想到自己,真不错!

生3:艄公,你真了不起!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就能战胜惊涛骇浪,横渡黄河!

生4:艄公,你用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战胜了惊涛骇浪,横渡滚滚的黄河就如走在陆地上那样平稳,你战胜了黄河,是真正的英雄!

生5:艄公,你真勇敢!任何人站在羊皮筏子上都会胆战心惊,而你却这么镇静,如履平地!

师:所以。你值得我们——

生(齐):学习。

师:更让我们——

生(齐):敬仰和赞颂!

(反思:气势磅礴的黄河、又轻又小的羊皮筏子、谈笑风生的乘客和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艄公,待学生们一一领略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艄公,与其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二、拓展延伸,抒写情感

师:其实,像艄公那样值得我们敬仰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想一睹他们的风采吗?

生(齐):想!

师:那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显示:登山者、滑雪者、航天英雄和抗洪战士的相关图片。)

师:在这些人中,你最敬佩哪一个?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我们看到了勇于攀登高峰的登山者,见识了在悬崖峭壁上来去自如的滑雪者,还有我们的航天英雄以及在抗洪抢险一线英勇战斗的解放军战士们……其实,像这样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最敬佩谁?(课件出示填空练习)他(她)凭着_____战胜了_____,在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能把你心里所想的模仿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下来吗?

生(齐):能!

师:那就赶快试试吧!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师:写好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写的和课文比较一下,看看是你写的精彩,还是课文精彩。你也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换看看,交流一下各自的优点。

(反思:从黄河的主人——艄公身上,我们领略了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大气魄,由此拓展延伸,看到诸如登山者、滑雪运动员、航天英雄和抗洪战士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和风采,让学生模仿课文书写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既体现读写结合,又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全班交流:

生1:我最敬佩1998年的抗洪英雄们。他们为了保护堤坝,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来做人墙,阻挡洪水;也不惜跳入波涛汹涌的洪水抢救遇险的人们。他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挡住了洪水,成为洪水的主人!

师:向我们勇敢的抗洪战士们致敬!(掌声响起)

生2:我最敬佩抗洪战士们。他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顽强战胜了汹涌的洪水,在被困洪水中的人们的心里筑起一面墙,挡住了大洪水,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英雄!

生3:我最敬佩航天英雄。他们凭着坚强和无畏,战胜了太空中种种困难,成为太空的主人!

生4:我最敬佩滑雪运动员。他们凭着勇敢和机敏战胜了冰雪严寒,战胜了冰雪覆盖的高山峡谷,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同学们一定写得很精彩!钱老师建议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更多相关资料,以使你的文章内容更具体更精彩!

(反思:“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心与心的契合,情与情的交融,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堂的精彩!对形象性、情感性强的阅读材料,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读写结合是一种好方法。)

上一篇:淘淘的生日初二优秀作文下一篇:杨信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