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分析论文

2024-05-08

大学生求职分析论文(通用9篇)

篇1:大学生求职分析论文

大学生求职案例分析

高云在大四临毕业的时候去了北京一家知名报社实习。因为这个单位无论是从人员构成还是从未来前景上看,都非常不错,于是她就希望能够在毕业以后签到这家报社。●按时上班踏实工作

记者这种职业上班的时间不太固定,很多人都是在外面采访写稿子,工作时间没有严格的定义。而且因为高云是一个实习生,所以单位对她的要求并不严格,愿意来就来,不来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但是高云几乎每天都要到单位上班,她处理好学业后,就会立即到单位去,或是主动、积极地出去和记者跑新闻;或是和同事交流分析一下别人的报纸什么选题做得好,自己的报纸的选题哪些还需要加强。而且,即使平时没事的时候她也会去外面转一转,找找看有没有好的选题可以做。

有的时候,一些正式记者不愿意写的稿子或者是特别难采的稿子,都会让高云去。换了别人可能早就抱怨了,但是高云总会很高兴地把任务接下来,然后努力地去采访、去挖掘。虽然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高云从来不叫苦,总是踏踏实实地去采写每一份稿子,熬夜加班的时候从来不抱怨。有那么几次,高云写的稿子还上过报纸的头版。●忠诚不贰积攒业绩

不过有些时候,高云也会感到心里很难受。因为媒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位,实习生都没有底薪,基本上是靠稿费生活,而且记者这种职业的工作压力很大,所以在实习期间高云不仅要承受经济压力,还有巨大的精神压力。

还有,由于新闻业发展很快,新报纸层出不穷。每当有这种机会的时候,一些同一时期来的、没签约的同事就纷纷另谋出路了,有的还劝她也早点离开。可她始终都没有动窝,一直坚持在原单位做事。

高云认为,虽然单位没有给她签约,但是部门的领导和同事都把她当作集体的一分子来对待。报社组织的活动会叫上她,甚至一些有关单位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会议

/,也邀请她参与进去。高云觉得,现在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相当困难,自己本身就非常热爱记者这个行业,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优秀的记者。

而且自己家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去走后门,能不能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得到这份不错的工作,只能靠自己平时的努力和认真。所以,每当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她总劝自己多忍一忍,再努力些,总会有被认可的时候。

就这样,在这家单位实习了一年多,高云凭借自己的实力终于换得了报社一张正式签约的合同。

●别把情绪带到工作中

高云给那些想在媒体发展的人,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在单位,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刚到的实习记者,一定要跟自己所在部门的人多沟通,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

第二,要和采访对象变成朋友那种关系,也许一开始不熟悉工作的时候,编辑或者资深的记者会帮你联系采访对象,但是在采访完后你要多跟采访对象保持联系,这样将来的路子也就走开了。

第三,要多跟同事接触,尤其要跟前辈虚心请教采访的技巧和应对方法,这样一定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来的东西。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记者是一份压力很大的工作,需要经常熬夜,有时也会受很大的委屈,有的来自于领导,也有的来自于采访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放松自己,学会调节。譬如跟以前的同学出去玩,和知心的朋友聊聊天,出去唱唱歌,都是不错的方式。高云反复说,实习生在单位工作时,一定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里。

朱小姐现在是远洋运输公司的正式员工。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她通过朋友介绍来到这家外企公司实习。而老板也喜欢通过熟人介绍来的新人,觉得这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保障。虽然是朋友介绍进入公司工作的,老板还是非常客观地考察了朱小姐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通过三个月的实习期,最后决定录用她为公司正式员工。

●发挥优势站住脚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她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老板就利用她外语好的专长让她翻译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朱小姐尽快地熟悉公司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她学有所长,充分利用外语好的优势。其实,对于远洋运输公司这样的小型外企公司来说,也是个资源的有效配置。朱小姐说,当时的工作量很大。由于公司规模很小,整个公司也就十来个工作人员,往往是每个人各司一职,各管一摊,任务分工很明确。朱小姐最早是翻译文件,边翻译边学习,踏踏实实,以求能尽快地掌握公司的工作流程。半个多月后,她就开始独立承担公司起草报告的工作。

●摆正自己的位置

朱小姐说,其实实习是非常锻炼人的。实习生不要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年轻没经验,要肯定自己的能力。重要的是工作上能出成绩,利用自己的实习身份,多学多

看,有困难要学会请教,要会看人,会做事。但也不要处处显耀自己,不要过分张扬,这样会给人不好的影响,让人觉得不踏实。

刚刚进入公司的实习生一定不要乱抢工作,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大包大揽,到时真的做起来又畏首畏尾。因为现在的公司都是各司其职的,你不一定了解某个特定工作的情况,因此有时会事倍功半。

还有一点,实习生千万不要随便贬低别人的工作水平,即使你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也要懂得尊重别人。而且,毕竟别人在公司工作的时间比你长,比你了解公司的情况。●自信用成绩说话

朱小姐通过自己的实习经历和经验,告诉现在正处于实习阶段的实习生:实习阶段一定要踏实肯干,多学多看,要低调,不要张扬。同时也要自信,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拿出成绩给老板和同事们看。当然也要多请教,多向领导、前辈学习。

实习生也要处理好公司中人际关系,少说话,多做事,不搞小团体主义,更不要与别人随便议论公司的人和事。遇到别人说三道四,背后议论自己,先不用理会,就当没听到,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事情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可以据理力争,讲清事实,但还是以团结和气为好。

李小姐去年到北京一家啤酒有限公司实习,她觉得在这个公司比较有发展前途,就决心留下来,现在她已经成为这家公司的经理助理。

●提前到岗印象好

李小姐认为,实习生首先要保证全勤,最好每天提前到公司。有几次李小姐怕迟到就打车上班,因为她觉得迟到会给人组织纪律性不强的感觉,让公司里的其他员工认为这个实习

生很懒散。李小姐在实习阶段,尽量提前到公司。她有时整理一下个人资料,有时做一下当天的计划和准备工作,这些都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三思后行多汇报

李小姐特别强调,实习生一定要做到多请示、多汇报,如果出现拿不定主意的情况,就向客户说明需要再考虑一段时间,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而且,实习生刚走出校园,难免有一些孩子气,所以说话办事更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从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李小姐有一次去饭店谈生意,饭店负责人看她年龄小,估计没有经验,就要求他们在卖啤酒的同时赠送多台冰柜。事实上,啤酒公司赠送冰柜要根据饭店的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李小姐及时和公司了解情况,避免了公司受损失。

●心胸开阔办实事

李小姐表示,实习生的福利待遇不及正式员工,心理不平衡是很正常的。实习生要从长远考虑,不要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是最重要的。现在社会比较复杂,竞争也非常激烈。有些人试图通过奉承上司、拉关系的方式,在公司谋得一席之地。事实上,在实习时期过于奉承是没有意义的,光说不练最终会被淘汰。

●为人处事讲艺术

李小姐刚去公司时,有人给她“扎针”,在上司面前说她上班工作效率不高。当时她也非常气愤,不过,她并没有打听是谁给她“扎针”,并接受了上司的婉言批评。在后来的工作中,她更加努力,对工作的细节上也非常注意,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李小姐说,虽然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最好,但实习生是公司的“焦点”,会引来众多的议论,所以更需要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

篇2:大学生求职分析论文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翼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厌世心理。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篇3: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心态分析

大学毕业生创业热情高涨

近年来,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政策的推广和落实,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逐渐增强,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加上社会和学校给予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创业的势头越来越旺。2015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为6.3%, 与2014年的3.2%和2013年的4.2%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而2015年的就业比例为71.2%, 与2014年的76.3%和2013年的73.6%相比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可见, 2015年大学毕业生创业热潮升温迅速,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十分高涨。

二线明星城市成为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

与前几年大学毕业生扎堆涌向一线城市就业, 对北上广等大城市趋之若鹜的状况有所不同, 二线明星城市逐渐涌出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新热点。2015年深圳和郑州等城市成为黑马位居十大就业城市之列, 就业态势明显升温。与之相较, 2015年高校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比率明显下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更加理性和多元化。二线明星城市接纳大学毕业生就业回流, 对二线城市的发展有所帮助。同时也可以缓解大学毕业生扎堆就业的失衡状态, 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选择二线城市工作, 可以给自己一个较稳定的平台, 也减轻了自己的生活压力。另外, 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 人才回流, 大学生们选择反哺, 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但是不可忽略的是, 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显示80.5%的大学毕业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到到省会城市或者直辖市就业, 在这样大数额的就业态度比率下就业结构依然处于失衡状态。

大学生期望月薪创五年来新低

2015年, 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期望值降至2500元, 创近五年来的最低值。由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 从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期望产生了影响。高校毕业生感受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 降低了对于月薪数值的要求。与以往相比, 2015年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要求变得更加现实、更加理性, 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融入到就业的大潮中去。

国企和外企的就业呼声较高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高校毕业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到国企或者外企工作的比率为54%, 国企和外企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呼声最高的单位, 单独比率都达到了20%以上。尽管如此, 落实到实际工作上, 民营企业的接纳率最高。在相关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到期望去民营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比率在17%左右, 而最后去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比率高达40%以上。期望率与实际就业率反差如此之大, 显示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反映了高校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就业的忽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期望上存在着理想化的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就业能力不相符。

逐渐关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

随着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热力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目光投到了其中。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市场景气度很高, 分别达到5.63%和5.33%, 所以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传统行业现在则处于疲软状态, 人才供给数量大于需求的数量。高校毕业生可以观察和注意一下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发展, 转变一下职业态度, 用积极的心态应对行业的变化趋势。

综合来看, 当前大学生毕业求职心态总体上有所改观,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就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 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态度和就业需求还有待改变。

高校大学生应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转变择业观念。高校大学生应该脚踏实地的去择业, 勇于去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工作, 在平凡的岗位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高校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转变自己的求职心态, 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切忌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高校毕业生还应该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既然选择了一份职业, 就认真钻研, 勤奋工作, 不能因为遇到了问题, 发现了苦难就放弃。把简单的事做好了, 把困难的事解决了, 你的工作之路才会越走越顺, 成功也就越来越靠近你。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 可能一开始从事的并不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 甚至会觉得枯燥重复, 但是兴趣都是慢慢培养的, 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琢磨之后, 你很可能会喜欢上这一份工作。

另外, 各大高校也应该重视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 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求职态度。大学生的求职观、事业观、价值观都处在形成发展阶段, 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正确引导大学生求职观、事业观、价值观的形成, 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高校也应该开设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应课程, 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 向同学们宣传好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 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篇4:当前国内大学生求职问题分析

关键词:国内;大学生;求职;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96-01

我国从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难以避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而其中占较高比例的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状况就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业问题事关教育、民生乃至国家稳定大局,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从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发展现状着手,还需要从大学生的求职本身上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求职困境成因分析

(一)供与需错位。

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是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有用的人才。就农业人才需求看,我国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只占农业劳动者的0.02%,每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不足0.05%,而在发达国家都是在1%以上,而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也需要大量从事农业的专技人才。从我们一些企业急缺专业人才招不到工人,说明了高校和社会对专业发展认识有一定认识滞后,高校对一些专业设置没有进行前瞻性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形成了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之间的时间差。因此,专业不对口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产业结构转型对企业需求人才的转变。

目前,全球经济上行压力较大,我国经济也正在机构性转型,企业发展困难重重。随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革命与转移、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对工人的需求量也在大大减少。比如一些低成本、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诸如富士康工厂大量使用机器人等,这种必然现象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结构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大量创新性、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大学生择业观念影响。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存在着各种误区:一是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学历越高就越好就业,于是寄希望于考研;二是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工作不累,待遇高,福利好又有地位,还老有所养,所以一心考公务员;三是宁愿到大企业当职员,也不愿到中小企业做骨干,而大企业并不是容纳大学生的最主要力量。正是就业观念上的偏见,使他们在选择单位时求大弃小,在工资待遇上求高放低,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驱动下,失去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四)依赖性强,缺乏吃苦精神。

现代的大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宝贝,什么都不会做,一切都靠家长。中学阶段家长监督学,大学志愿家长定,上学费用家长出,毕业后工作家长找,没有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吃不了苦,拈轻怕重,愿意留在城市,不愿到小地方,尤其是不愿去偏远落后地区,而那里正是人才缺乏存在大量就业机会的地方。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准确把握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范围,确定自己有兴趣的就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学校要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规划,让他们按照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实践。

(二)国家在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积极扶持一批职业学院,打通职业院校拔尖人才的上升通道,职业学院主要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以满足当前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急需。同时要加大高职投入力度,通过相关政策,对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采取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上职业教育。

(三)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就业能力。

大学生应利用学校给学生搭建的活动平台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集体协作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就业能力。学校还可以改革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专业教师可以到用人单位锻炼指导学生,取企业员工实践经验丰富之长补己之短,向“双师型”教师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校内实训,同时可以邀请企业精英指导校内实训教学,提升实训质量,加强应用技能,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就业综合水平。

(四)重视岗前求职培训,提升求职能力。

岗前求职培训能够让学生完成学生到职业人过渡,有针对性地培训能够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对此不够重视,导致对企业的文化制度不了解而产生矛盾与分歧,适应不了企业的价值观及制度,在走上岗位开始工作时无法尽快适应满足不了企业要求,实习出现各种问题。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的角逐事实上是个人综合素养的角逐,角逐的筹码即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技能。为了增强学生的求职能力,各类高校应在学生在读期间和毕业之前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求职信息和加强求职能力的求职培训活动。

总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本身,学生自身是关键。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在校生要从自己做起,首先要提升自我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能力。系统的学校学习是学生自身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参与各种活动的最佳时期,还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些学习能力都为高职学生日后的就业成功提供了保证。其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能指引大学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在如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系下,大学生生应从传统的观念中脱离出来,用科学理性的思考方式面对就业问题,这对自己和整个社会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为成功找到工作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婷,陈丰.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类型分析及其对策[J].商, 2015(37).

[2] 张海韵,罗国忠. 从企业视角分析大学生求职困难[J]. 华章, 2014(25).

[3] 秦建国. 大学生求职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北京青年研究, 2014(23).

[4] 薛灵辉.工学结合下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篇5:大学生个人求职意向分析

(一)当下大学生个人求职意向形成的背景

首先,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其次,我国自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就业难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很多毕业生将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最后,在大学生抱怨找工作难的同时,企业界也普遍反映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很多企业抱怨他们花了大量的成本去招聘并培训应届毕业生,但效率、效果均不尽人意。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这个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难找工”的问题,也包括了企业“难招合适人”的问题,

这就是新形势下结构性失业的社会问题。在这样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下,在这样高校扩招的就业形势下,在这样社会结构性失业的就业结构下,应届毕业生又是怎样确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整个人生的就职意向的呢?

(二)四大价值理念决定求职意向

就业单位、工作环境、就业地域、自主创业,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每一种职业抉择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上,调查数据显示,33.5%的学生把外资企业排在第一位,23.5%的`学生把公务员排在第一位,又有13.7%的学生把国有大企业排在第一位,另有10%的学生把自主创业排在第一位,最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无奈地选择“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结果表明,外企和党政事业单位仍为当代大学生首选,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们认为外企有较多锻炼机会、工资待遇较高,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收入稳定、福利好。不过,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外资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近三年来就业选择趋势又有新的变化,希望到民营企业工作的求职者所占比重从上半年的10.3%上升到今年上半年17.8%,希望到三资企业工作的求职者所占比重则从20上半年的29.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5.2%。

在对工作环境的选择倾向上,46.3%的大学生把“工作条件好,能发挥个人才干”放在了第一位,19.7%的大学生要求所选职业要“学习条件好,可以全面锻炼个人深层次能力,有利于深造”。 207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该报告是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的成果展示。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更趋理性,培训和发展机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时最看重的指标。结果还显示,大学生越来越淡化初始薪酬、福利上的要求,择业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晋升空间大”,占参加学生总数的76%,而选择企业“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符合个人兴趣”的比例也远大于“高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该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4.9万余份,覆盖中国600多所高校,较为公正、客观、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大学生择业的相关情况。“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打造最佳雇主品牌的重中之重。”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建国表示,不少企业认为,对应届毕业生实行好的培训是为它人做嫁妆,其实这种意识是偏颇的。良好的成长机会、晋升机制不仅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对留住人才、挖掘人才潜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也大有裨益。

在对就业地域的选择倾向上,对广东届4000多名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城市的抽样调查结果:在“毕业后你最想去哪个地区工作”的调查中,67%的毕业生选择在广州和深圳地区就业,21.6%的毕业生选择在佛山、珠海、东莞等广东较发达城市就业,而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不足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域的时候都希望能留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承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非常小,无论哪个地方的毕业生,就业时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事实是五成以上的北京高校毕业生想留在北京,七成以上的广州高校毕业生想留在广州。针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高度集中和中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对称的矛盾,有关专家提出建议: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去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而是自己究竟想从事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工作,进而选择能够为自己的事业提供最大发展空间的地域。这个地域可能是某个一线城市,也可能是某个偏远的山村。如果要做房地产策划,肯定得去大城市,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深圳学香港,广东学深圳,沿海学广东,全国学沿海”。可如果是要从事重型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工作,一线城市的资源恐怕就捉襟见肘了。即便是确定要去一线城市发展,究竟是去哪座一线城市发展呢,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答案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深圳的电子、外贸、珠宝、钟表等行业全国领先,可图书出版业无法望武汉、桂林之项背;广州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报业精英,可电视传媒的影响力跟长沙相比起来恐怕要逊色几分。 确定在某个行业发展之后,考虑去什么地方就业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域之间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基础性的综合环境,具体包括人才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是跨行业的,与具体性的行业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是该地域所有具体行业的综合;二是自己的意向行业在不同地域的已有发展水平;三是意向行业在不同地域尚未挖掘出来的发展潜力。

在对自主创业的选择倾向上,在调查中,有过自我创业想法的学生占58%,其中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目前具备创业的条件,同时需要或再次需要接受创业培训的为81%。 进一步调查统计表明,在40%认为自己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中,有明确的创业计划的为57%,有具体的创业项目的同样是57%,有创业资金的为18%,选择单独创业和合伙创业的分别为24%、76%,选择在大城市创业为82%。 另外,选择毕业后半年内创业的为24%,毕业后一年内的为12%,毕业后两年内的为37%,其他27%。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创业是一种新型的就业选择,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检验与选择。创业改变了大学毕业进机关、进企业等传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寻找到新的出路。这既是一场自我挑战,也是对成功的一种诠释。在认为自己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中,接受过创业培训的仅为16%,很了解创业政策的为18%、有一定了解的为63%、不了解的为19%。 专家认为,深厚的科技知识、成熟的心理态度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大学生创业亟待跨越的三道坎。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但我作为一个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大学生,个人认为,是否创业,关键不在于他是不是一个应届毕业生,而在于他是否具备创业的特质。创业的特质在于他是否有激情,是否有面对挫折的能力,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关键场合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还有是否掌握了足够的相关知识。只要具备了以上特质,创业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三)专家对大学生择业的相关建议

篇6: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应聘者白白为别人打工

管理专科毕业的大学生小李是从通过一家中介公司获得某公司招聘信息的。简历投出后,得到了公司的面试机会。面试非常顺利,面谈没几分钟就转入了正题交押金300元,培训费100元。之后便开始接受公司的“培训”。培训无任何培训资料,只是培训教师在快速宣读讲义,小李等一批应聘者拼命记录,时间也就只有一小时。培训结束后,便进入销售考核阶段。公司要求每位应聘者完成一定金额的公司产品销售任务。在这期间,公司不要求他们到公司报到,只是在销售产品时再打电话到公司订货。

销售工作完成后,公司通知小李参加理论考试。在笔试之前,小李曾三番五次地向公司人员打听考核范围,都被告知以产品价目表和产品手册内容为主。上了考场,没想到考试内容很偏,多是些模棱两可的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题目,与企业产品全然无关。结果10余个应聘者包括小李在内都没有通过。而在考试之前,公司就将小李等十几个应聘者的实习工作证全收了回去。事后,小李从一位知情人处得知,公司产品销路甚差,只好通过这种方式来敛财,上当的人已经有好几批,一次次交押金,根本收不回来。

点评: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家介绍,他们接到这方面的投诉不少。江西某大学毕业生,去年6月在上海人才交流会上被一家翻译公司“试用”3个月,到期时,一脚把他踢开了。据了解,这家公司用同样的方法已经招过好几批人了。

专家指出,有些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打着“试用期”的幌子,将求职心切的应聘大学生招来当廉价的“短工”使用,试用期一到便予以辞退。据上海市劳动仲裁部门介绍,近来,有关试用期劳动纠纷的投诉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仅举报企业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便开始试用期的投诉,就占到了总投诉量的20%。

篇7:分析检验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Name: sex : female

People race: the han nationality birth: January 27, 1987

Body high: 163 cm body weight: 60 kg

Households record: now is located in guangdong zhanjiang, guangdong zhanjiang

Graduate school: guangzhou kang bi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study calendar: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Professional name: graduated from financial accounting year: 20xx

Term: two years or above post says:

objective

Position properties: the post

Job category: financial/audit/tax-accounting

Financial/audit/tax-finance/accounting assistant

Financial/audit/tax-a cashier

Job title: accounting; Accounting assistant; cashier

Work areas: xia zhan jiang city mountain; Zhan jiang city zone;

Salary: RMB 2500 / month do not need to provide housing

Starting time:

Skills expertise

Language: English level 2; Standard mandarin

Computer ability: certificat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level 1;

Education training

Education experience: time school education

September 20xx-June 20xx guangzhou kang bi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specialized subject

Work experience

Company: zhan jiang city Guang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Time range: February 20xx-March 20xx

The company properties: private enterprise

By sector: wholesale and retail (department stores, supermarkets and stores)

Position: accounting

Job description:

1, check original documents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of the uf financial accounting voucher, registration and filing various subsidiary accounts and total classification accounts.

2,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ax reports, responsible for scanning the authentication and copy tax, tax and deal with the tax practice.

Other information

篇8:大学生求职分析论文

(一) 性别差异导致的自卑心理

1.“重男轻女”思想对女大学生求职心理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女性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各项权利运动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同时女性的能力也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然而, 传统的性别差异仍对女性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分工不同而致, 另一方面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也导致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劣势地位 , 使得女性与男性总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

2. 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

(1) 生育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负担。生理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自然的, 其中最大的性别差异是, 女性要生孩子。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会给女性造成阶段性的体能下降, 精力不足, 但是这并不足以造成对女性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女性雇员产假期间,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法支付其基本工资并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 从企业来看, 经济成本包括产假期间支付给产妇的基本工资和替岗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为寻找替岗职工所支出的行政费用等。非经济成本, 包括孕 ( 产 ) 妇的照顾、婴幼儿的照料及生育女性的机会成本, 还有就是企业为安排顶岗员工而产生的“麻烦”。

(2) 性别差补偿成本。性别差补偿成本是指雇佣女性所要支付的与雇佣男性少获利的部分。很多工作的工作性质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加适合一些, 例如野外的勘测, 桥梁的建设等对体力和脑力都要求很高的行业。其次, 用人单位在很多方面更追求男性的优势, 存在对女性的偏见。这些对于男性的就业来说, 都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也给男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女性劳动生产率较男性偏低。女性除承担工作职责还需承担社会职责, 时代发展, 女性的职业意识愈来愈强, 但传统文化思想依然影响着中国女性, 男人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是统一的, 为此, 男人强烈地要求事业成功, 而女人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是冲突的, 她们往往对成功持有某种恐惧心理。。

(4) 提前退休, 福利成本高。相关政策要求, 女性比男性早退休, 而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聘用女性员工意味着要比聘用男性要多承担更多的的退休福利成本, 这也是用人单位偏向男性的一个因素。

二、求职过程中的主观认知偏差

(一) 不健康的自我意识导致矛盾心理。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倾向, 自我意识仍然存在不健康的因素。一方面, 她们极力主张并努力追求性别平等, 另一方面, 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她们身上又十分浓重。她们对一些传统性别观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比如对“男主外, 女主内”、“男强女弱”等观念的认同。当代女大学生是集浓重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与浓厚的现代色彩于一身的矛盾统一体。她们从潜意识中渴望能够自强自立, 得到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 她们又在潜意识中压制自己, 降低自己的成就期待值, 降低自己的发展目标, 只求谋个稳定、轻松舒适的职位即可, 从而抑制自身潜能的发掘。

(二)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定势。社会中对女生存在普遍的偏见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认为“女生智力不如男生”传统的性别歧视作为社会的潜意识, 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女大学生毕业在就业中“不需要理由地”处于劣势。人们一般都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总是弱于男性。虽然不再狭隘地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对女性的家庭角色期待仍大于社会角色期待。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久而久之, 女大学生心中也认可了这种观念, 在择业过程中从心理上处于劣势。

(三) 个人就业价值取向的不同。有些女大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些女大学生却向现实屈服投降。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 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 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 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 第三看薪酬福利。从主观因素考虑, 大学生择业观有所偏失。许多人不愿意从事累、脏、粗的活, 只想找份轻松的且薪水又较高的工作。有很多大学生没有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感觉非常迷茫, 心态浮躁, 频繁跳槽。为了追求较高的福利待遇, 或者轻松安逸的职业。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诸多关注, 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势总体比较严峻。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 外部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大学生供过于求是一方面原因, 另外我国传统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 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这些都成为女大学生求职路上的绊脚石。而当前女大学生的种种不良就业、择业心理, 加剧了女大学生就业困境。

关键词:女大学生,求职,不良心理,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5) .

[2]王起友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调查与研究.2011:80.

篇9:大学生求职困惑的分析及对策

1.对就业期望过高而产生的困惑

当前正在进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旨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的积极变革,大学生非常欢迎这一改革,然而,如果青年大学生看不到改革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改革,要求过急、过高,过多地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会使他们出现择业的障碍。这种对改革期望过高的心理便会使毕业生出现择业上的困惑。

2.社会不正之风带来的困惑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竞争机制的引入,按理应该是平等竞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走后门,凭关系,看情面办事等社会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有的大学生认为:“竞争为不正之风开避了新的途径”;也有大学生认为:“‘双向选择’滋长不正之风。”青年大学生对能否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或持否定态度,或表现出忧虑和不安。

3.自我意识误差所造成的困惑

自我意识在青年中期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充满了矛盾,毕业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明显地表现为自我评价呈显著的两极性,一部分人盲目的自信,自我评价偏高,一部分人盲目自卑,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评价偏高的人自诩天之骄子,时代宠儿,这部分人理想色彩甚浓,对未来充满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自我评价偏低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欠佳,自认为临到最后自己无须图什么好的印象,反正不会到理想的单位就业,因而对自己采取放纵的态度。

4.学习目标上的“空白带”带来的困惑

毕业生心理实际中,学习已不再是大部分人的热点,一部分人一时间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不再是那么关心,如果说前段时间,许多人还把单纯报考研究生作为自己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的话,那么这时,连这一点学习目标也没有了,出现了目标设置上的暂时空缺。一方面觉得四年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心理上有一种自省,后悔当初没有抓紧时间,另一方面,又觉得临近毕业再来抓紧学习,似乎为时太晚,干脆玩个痛快,因而产生了一种自慰心理,有了放松感。这种对待学习紧张感与放松感的交织心境,就构成了毕业阶段大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困惑。

5.宣泄意识得不到满足下的自我困惑

毕业阶段大学生心理冲突中,孤独感占据了重要位置,由于内心的极度焦虑,宣泄意识得到加强,他们普遍渴望宣泄,寻找一吐为快的契机,达到自身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对周围人的信任,不愿轻易打开自己的心扉,暴露自己真实内心世界。所以,他们在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时,总是躲躲闪闪,含糊其辞,有的甚至编造谎言,借以掩盖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周围人在心理上的“敌意”,使这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认识也发生了困惑。

毕业阶段大学生的这种心态还表现为他们对校系领导、教师和辅导员的不信任,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面临毕业时,大部分学生是希望接近教师和干部的,但实际中真正的交际却很少。这种在心理上愿意接近,实际行为上又很少接近的心理反差,无疑会加深毕业生情感的压抑和内心的焦虑。这种心理反差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时还表现在同窗好友的关系上。可以这样说,低落的情绪,压抑的情感,人为地造成自我心理封闭,是毕业阶段大学生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困惑。

6.自卑心理带来的困惑

在求职择业中,一部分大学生面对突至而来的毕业就业,面对不可避免的职业选择,存在着较重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①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表现怯懦,甚至不敢与招聘代表洽谈;②在学校公布的社会需求中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单位,因为有别人报了,自己就不敢再报;③在“双向”选择中未被单位录用,情绪一落千丈,悲观失望;④消极等待,听天由命。

二、大学生求职困惑产生原因

大学生求职困惑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改革带来的社会因素,也有学生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因素,更有自身价值观念的冲突等多方面原因。这里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开放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迁,而急剧的社会变迁又带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心态的影响一下不适应急剧的社会变化是学生困惑的主要原因。

2.在与社会有巨大距离的象牙塔里,青年大学生建构了自我美好的空中楼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里,即将就业时,更多地看到的不是改革的光辉,而是重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上以权谋私,以权代法,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歪风邪气大量存在,这些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抱着美好的愿望和要求行事,而现实给他们的往往是打击。

3.一些毕业生极力推崇自我,相信自我奋斗和自我成功,要求自我解放,不仅要设计自我,还要设计社会,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知识不足,这种设计往往是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出来的,很少考虑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和人的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于是,设计方案被实践冲垮了,理想的花环破碎了,从而陷入难以自拔的困惑。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的竞争机制,使每个竞争者都有均等的机会,在公平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竞争者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不公平现象,使人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三、解决问题的出路

1.要深化高校改革.教育面向社会,就业面向市场,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校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要改变招生、培养、就业及使用脱节的状况。

2.有待社会环境优化。由于社会风气不正而难以实行平等的竞争,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和一般工人、居民家庭的学生很担心由于没关系、没门路而找不到工作。加之目前改革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某些不深入、不配套,尤其以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前提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给学生的压力很大.

3.要加大就业咨询指导力度。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咨询工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必须从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的高度认识毕业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

首先是正确而全面地掌握就业政策,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其次要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系网,建立富有特色的层次多元化和区域多元化的就业网络。第三要建立一个就业需求信息库,进行择业就业技巧指导;四是建立心理咨询与人才(思维)测评机制,进行心理咨询与人才(思维)测评,为毕业生及时化解就业心理障碍提供服务。

4.引导毕业生主动应对市场。使他们解除就业心理障碍,及时调整心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以自信去战胜自卑,但是也不能自视甚高,而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就业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今天的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知识竞争的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毕业生自身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的需要与祖国、人民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实现自身社会角色的转换,实现社会化。

(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YYJ2007-10))。

上一篇:朱自清散文读书下一篇:超市上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