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滴神啊》观后感

2024-04-23

《偶滴神啊》观后感(精选6篇)

篇1:《偶滴神啊》观后感

剥离神与宗教,从抗辩到皈依---观《偶滴神啊》有感

人们常说,只要是世界上有的宗教,印度差不离都有。在印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约占12%,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宗教王国”,印度的历史、文化、风俗到社会、经济、政治都沐浴在宗教的辉光下,在这片土地上,宗教浸染着每一缕空气,有户必有神龛,有村必有寺庙。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印度少年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偶滴神啊》里,印度商人坎吉却把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神祗都告上了法庭,两部同以印度人为主角的电影,不约而同地将宗教作为探讨的话题,倒也耐人寻味,只是从中透露出的两种全然不同的宗教观念,又让人不禁感叹印度这个国家对文化的包容。

影片的开端给我们介绍了主角坎吉,以卖神像为生的他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从不信神,尽管刚开始他并没有将这种想法公之于众,因为他还要靠倒卖神像养家糊口。在他眼里,神是一门生意——他任意编纂故事把低价购进的神像以高价卖出,忽悠一批又以一批有钱人花大价钱来“请”神。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脱离于宗教,为了阻止儿子参与祭祀活动,他戏耍了某个与政治家勾结的宗教首领,编出神等着信徒喂牛奶和奶油的瞎话驱散祭祀人群。

至此,影片的主线才缓缓展开。随后一场莫名其妙的地震摧毁了他的商店,为何说莫名其妙?因为整条古董街只有他的店铺遭到损失,荒诞得让人以为是那位宗教首领怀恨在心而请人故意砸毁坎吉的店铺,但影片并没有在这个情节过多停留,普罗大众纷纷指责坎吉是因对神祗不敬而受到惩罚。濒临破产而走投无路的坎吉把希望投给了保险公司,然而,索赔之路却遭遇“神力毁坏不赔”(即不可抗力)的条款,又急又气的坎吉索性把神使与神告上了法庭。他提出的悖论很简单,如果真的有神明的话,而且你们普罗大众都说是因为我不信神而遭受天谴,那么你们这些寺庙作为神明的凡间代言人,就应当赔偿我的所有损失;而如果没有神明存在,那么我的店面和神力就没有关系,保险公司就应当赔偿我的损失,你们寺庙就应当向普罗大众承认你们在说谎。精明又狡猾的坎吉开始了他的抗争之旅,可没有一个律师愿意帮助他,坎吉没有打退堂鼓,他做出了一个更加冒险的决定——自己为自己辩护。

印度本就是一个宗教氛围极为浓厚的国家,各种教派鳞次杂陈,这样的惊人之举原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果然,法庭上的宗教大师对他冷嘲热讽,法庭外的信众们对坎吉怒火中烧,开始骚扰甚至威胁他家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纸状书,将神灵告上法庭的坎吉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家人只得离坎吉而去,他几乎是一个人独力对抗着整个宗教化的社会。回顾宗教发展的历史,其实坎吉并不孤独。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是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他的学说是基督教的劲敌;还有罗素,他曾说:“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因为尤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即使处于宗教背景深厚的社会,却还是不乏执拗的抗辩声。尤其是启蒙运动过后,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神在人类经验世界里的地盘似乎越来越少——建诸在逻辑实证、实验量化基础上的现代人认知体系里,没有神的位置,于是乎,神开始“退缩”到某些超验式的经验领域里,超自然的“神迹”成为传教的重要宣传手段,但这些“不科学”的“神迹”根本无法被验证,坎吉凭着自身经验拒斥神的存在,完全符合世俗社会的现实逻辑。

宗教是超验的,但又必须通过世俗社会才能发挥作用,从法理上说,神不能成为被诉的主体,但是神在世间的“代理人”——宗教人士和团体,则跟坎吉一样肉身凡胎,必须接受世俗社会的管辖。所以,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法庭上的被告席里并没有神出现,而是坐着各位祭司、阿訇和牧师,坎吉的指控,实际上是针对他们——严格的说,坎吉在控诉过程中偷换了概念,告神变成了告人。坎吉在这里占尽了便宜,他告的明明是神祗,但俗世的宗教人士却不敢不对他负责,他们若是拒绝,便是否定了神的存在,进一步否定了宗教存在的意义,所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法院最终受理了坎吉的案件,站在原告席上的他揭露着宗教的虚伪,大声控诉着道貌岸然、疯狂敛财的宗教人士。这时,更加戏剧性的是,神真的出现了,正是那位被坎吉告上法庭的克利须那。他扮作一位房地产商,化作凡人来到坎吉身边,并暗中协助着他。在宗教融合的理念背景下,他玩味地告诉坎吉:“如果你是穆斯林,我就是安拉。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就是上帝。如果你信印度教,我就是奎师那。”世上虽有基督教,有伊斯兰教,有印度教,可我相信就如同少年派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般,他信仰的神原为一体,只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名称不同罢了。

人为什么愿意相信神的存在?

神告诉坎吉,真正的无神论者才能成为最虔诚的信徒。

【你知道无神论者是什么意思吗?有人检验、深思熟虑、理解,并且说这一切都是错的,神不存在,他是真正的无神论者,但真正的无神论者可以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来找我求助的人送来各式各样交换用的供品,无非都是为了个人私利。】我将这句话理解为,无神论者质疑神的存在,不信神,是因为他们无求于神,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信仰,信仰主体是现实的努力与机遇,而不是哀求神祗的怜惜与护佑。坎吉在法庭上质问一位看似虔诚的信徒,他祈求神赐予他工作,代价是他的头发:

【你们穿戴整齐,在早上出发去工作,当你打开门时,看见一堆头发,黑的、白的、还有头皮屑,还有虱子,什么样的头发都有,告诉我你的感觉。】

【-我感觉一点都不喜欢。】

【-对吧,那就想想神会怎么觉得。他一打开门到处都是头发渣子。】 想来也真是可笑,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提出与神做交易,头发换工作,神要你的头发做什么用呢?人为什么愿意信仰宗教?因为通过宗教,人们可以与那无法开口说话的神进行种种交易,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求于神。“我愿意在某某寺庙里点上12支蜡烛,神啊,请让我爱的人也爱上我吧;真主,如果我通过考试,我会连续五周周二徒步去沙帝纳克拜神。”神是他们祈求的对象,宗教是他们行使祈求这一行为的场所,这样的教徒以为自己虔诚无比,但真正的信徒应该做的,他们却一件也没有做。筹码五花八门,但事情若没如愿以偿呢?他们也许就掉头就走了吧。

真正纯粹的信仰?

【-我是众人的朋友,但众人不了解我。】 【-人们崇拜你,你却在摇摆。】 【-没错,但我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我也有常识。我对人们的供奉并不感兴趣,我更希望他们把这些东西分给穷人。我关心的是他们的信念、爱、信仰。】

神说,他对人们供奉的东西毫不在意,他不需要富丽堂皇的庙宇,他有自己的家,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那一个个牢笼里呢?这世界这么美丽。他关心的是人们的信念、爱、信仰。信仰,不必竭尽全力用供奉的多少去证明,信仰人性的善良,信仰正义,敬畏自然,都是神要教导我们的信仰。信仰的不是将希望如下赌注般投入到神身上,世间那么多愿望,神做不到,也不必做。神最痛苦的恐怕就是无法被人所理解吧,却也在所难免,肉体凡胎的人往往只是尝试用自己的信念去理解神,理所当然地以为神也贪念权力,财富,好大喜功。在耶稣的一生中,最痛苦的恐怕就是不被人所理解吧,甚至他最亲近的门徒有时都只贪看神迹而忽略了爱的根本。怪不得他常说【小信的人啊】。他说的那么多的比喻,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他说那些离经叛道的话,到底怎样解释才对呢?耶稣在世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可能来不及把很多道理细细说来。不像释迦摩尼在世80几年,有的时间一遍遍地仔细讲给人听。真正虔诚的信徒,也许从来不去寺庙,从来不顾宗教礼节,他做的也许只是花上一生的时间,去理解去践行神想要教导我们的善良,正义,热爱,敬畏。

神与宗教的剥离

【-那你为什么创立宗教?】

【-我只创造人类,是人类又创立宗教和种族,年复一年的流传下来,是因为人们需要它。】

神说这句话的时候略显委屈,我没有创造宗教,可你们却将宗教的虚伪归咎于我。其实想一想,没有哪个宗教宣称自己的宗教是神创立的,多的是宣称某位先知得到神启,并创立了宗教,时间久了,宗教领袖认为自己就代表神,于是一个印有宗教领袖脚印的地毯便成了圣物,信徒们也认为他们确实就是神的代表,纷纷高价购买这些所谓的圣物,面对这种敛财行径,无神论者也将所有的宗教之罪归咎在神的名下。

坎吉站在法庭上高昂地宣称:神是不存在的。这时,影片的高潮终于来临,坎吉晕倒在法庭上,随即被送进了医院。他患了偏瘫,姑且将这个当作他否认神的存在的惩罚吧。神来到他的病房将他唤醒,并显现出了世人观念中神祗的样子,坎吉震惊不已,并为自己的贸然感到惭愧。坎吉很奇怪,问克利须那:“既然你只关心人们的信仰与爱,那你为什么要创立宗教?”便有了开头那段对话,神说,我只创造了人,是人类创造宗教与种族。一句话将神与宗教剥离开来,尽管人类创造出的宗教以神之名,又无时无刻不把神挂在嘴边,但其实与神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克利须那才会认同坎吉对宗教所有的批判,而仅仅否决了他对神存在的质疑。

无神论者批判宗教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直接去质疑神的存在。宗教是超验的,宗教人士无法证明神的存在,同样,无神论者也无法证明神是不存在的。除此之外,这世界上确实还存在很多仅仅靠经验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而这些也是宗教人士的依据,他们称其为“神迹”。退一步说,其实无神论者控诉神,厌恶宗教,哪里是因为他们认为神是邪恶的呢?多数不都是见识过到了宗教团体与宗教人士的虚伪与贪婪而对其深恶痛绝的吗?所以何必要去埋怨神?就像片中的主角坎吉在法庭上激辩的那样,庙宇简直就是个敛财的商业机构,而庙门外却是大量饱受饥饿的贫民,信徒们在一块被视作神迹的石头上浇注的牛奶,事实上都冲进了下水道,这是一种极度的浪费!于是,他把手中的牛奶递给了庙门外的贫民,也从此停止了对庙宇的金钱供给,他的行为很高尚也正确无误,错就错在他将矛头指向了神——否认神的存在,他明知道宗教的一切愚昧甚至不道德都是人的自主行为,为什么还要将矛头指向神呢?因为他认为,如果有神,神应该会来约束和管教宗教领袖与信徒,其实他误解了宗教与神的关系。

人创造宗教来信仰神,到头来,让人背弃了神的,却也是宗教。人对于“奇迹”的渴盼,正是《偶滴神啊》里指出的人之劣根性,也是宗教诞生的根本。宗教的污点确实需要洗刷,但这不是我们否认神的理由。破除宗教愚昧的关键在于,引导民众理性地保持自身的信仰,不要盲从。信徒要做的不是把一笔又一笔财富送进庙宇,那样做满足的不是神,而是那些道貌岸然、贪婪无度的宗教领袖。真正的信仰是去理解,理解一种向善的普世价值观,并且将这种善意践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才是真正的信徒。

我们还需要宗教吗?

【-但人们应该摒弃诸如此类的宗教。】

【-千万不要剥夺别人的信仰,你一旦将其剥夺,他们就会转而把你当成宗教来信奉。】

坎吉在听过神对宗教与神的关系的解释后,发出了这样的疑惑,这样的宗教为什么不摒弃呢?神给出了答案,不要试图去剥夺他人的信仰,你一旦将其剥夺,他们就会转而把你当成宗教来信奉。这也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我们不应该直接去否定神的存在。影片中的克利须那神甚至为坎吉展示出了一个宗教的诞生过程:就在坎吉昏迷不行的这段时间里,那些怀有利益企图的宗教人士竟然企图杀死坎吉,并将坎吉作为一个全新的神来供奉!更加令人心寒的是民众依然盲目地蜂拥而至。坎吉打破了人们对原有宗教的期望,所以他成为了全新的神,不变的是不管谁成为神,依然是宗教团体敛财的工具。

在印度这样的宗教文明国度,宗教尤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首先,由于印度缺乏相应的俗世道德体系,例如中国的儒家、道家文化,因此宗教在印度是唯一的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的唯一使者,取缔宗教即消灭道德,因此对于宗教文明国家来说,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印度就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文明国度,它不可能走中国式的无神论道路,那将引起整个传统文化的毁灭和社会道德的缺失,要摆脱宗教愚昧,只能选择宗教变革,这可能也是影片强调不否认神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想一想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学经历了那么多次被批判但是最终还是会复兴起来?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缘,是不可或缺的根。

从马丁·路德到约翰·加尔文,他们无一不是选择宗教改革这条道路,因为宗教的社会渊源太过深厚,动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也没必要去将其全部取缔。这也是影片想要给我们传达的思想之一,我们不必去毁灭宗教,要做的只是让它变得更好。

变革——剥离与联系

将神与宗教剥离开来就是影片为我们提供的一条的变革路径,神轻语:我一点都不感兴趣人们拿什么供奉我,我希望他们能把那些献给穷人,我在乎的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爱,他们的信念。一句话便将神与道德联系起来,那些纷繁的宗教仪式只不过是人们怀着利益目的而杜撰出的形式,这并不是信仰本身,真正的信仰是对道德理念的不懈追求。对宗教进行改革的措施有很多,例如简化宗教仪式,倡导人们将践行道德作为彰显其信仰的标志。

真正的无神论者可以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即使他不信神,不做祭祀,对庙宇不屑一顾,但只要他内心信仰道德,他就可以称作一位虔诚的信徒。神的信徒不一定要信仰宗教,这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虽然听上去还是有些软弱,但碍于印度社会文化的特殊性,这样的表达也是合理的。对宗教的进一步改革便是将其化为单纯的道德力量去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不同于经历过漫长宗教改革的西欧国家,印度的社会的世俗化程度还很低,宗教在国民的生活中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宗教愚昧在印度社会也是一大问题,就如同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那样,人们都热衷于购买橱窗中的神像,但却没有几个人完整地读过《吠陀》。人们无法理解甚至不曾听说过那些宗教教义中的美好道德理念,只知晓各种五花八门的宗教仪式,企图用日日参拜神像来改变自身的命运。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在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下,都是无法取得进步的。除此之外,就如同我们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看到的那样,印度还时常发生因宗教信仰差异造成的现实冲突,并且这样的冲突还是血腥且残酷的。宗教信仰的异质性严重影响了印度的现代化发展,我记得一位老师曾在课堂上说:一旦要求印度实现如中国这样的社会团结模式,那么印度也将国之不国了。由此我们看到,印度的宗教需要改变,不仅仅是简化宗教仪式,更多的是用神性的道德去同化不同的宗教派别,达到社会的融合。我想这就是影片的根本目的,从批判宗教到引导宗教思维变革。

宗教无法被完全取缔,但它至少不是最好的选择。在影片的结尾,坎吉捡起了神落下的羽毛饰品并想把它当作护身符,这时,神的声音在空中响起,他告诫坎吉不要走宗教信徒的老路,把那个饰品丢掉。这时坎吉才恍然大悟,他将神遗落的饰物重重地扔向远方的庙宇——坎吉扔掉的是人造的外衣,留下的却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如果你已经是个能坚持道德的人,为什么还要假借宗教信仰呢?只有信念脆弱之人,才需要以神的名义,宗教的形式来逼迫自己守住道德。影片思索宗教的彻底之处就在于此。

当抗辩者坎吉变成皈依者坎吉后,重新赢回了温馨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在神恩的沐浴下。

篇2:《偶滴神啊》观后感

无意中在微信群看到这个电影的链接,竟然点击了就可以观看,用手机看了一大半,第二天用电脑看完的。

纯属偶然发现这部电影,不过我也知道,这世界没有偶然,只是原因我们不知道罢了

简要介绍电影:坎吉Kanji 是一个贩卖神像的市侩商人,无神论者,一次地震中商铺全部损坏,还欠下巨额债务,居无定所,妻离子散,保险公司说不予理赔,因为条款中写着,天灾不算,只保偷窃,抢劫等人为因素。

坎吉最后想到的,竟然是起诉神,起诉印度各种主流宗教的代理人,教皇。看到这的时候,我还真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自己保险条款没细看,罪有应得;状告整个社会都信奉的宗教,而且一起起诉好几个,岂不疯了。

果然,没有律师原因代理,律师差点打坎吉,没人给他写起诉书。最后有一个信神的人,反倒帮他写,那个律师看到了好多命运凄惨的人,找过他想控诉神,他觉得人们有这个权利要一个解释。这里赞一下这个信神的律师,好像那句美国著名的话,我不同意你的言论,但是我誓死扞卫你表达言论的自由!

好不容易有起诉书了,问法庭需要一个地址,你起诉神,起诉书需要送给被告,被告地址是什么?搞笑了吧,坎吉选择发送给各个主流宗教头目。他们收受大量金银和供奉,是神的代理人,理应被告。

法庭首先论辩的是,是否接受这个起诉,坎吉有精彩的陈述,在全国媒体的参与下,法庭接受这个起诉,下一个主题是,神是否负责

被告保险公司聘请的律师,希望坎吉拿出白纸黑字,纸上神写明的,对这起地震负责。

进展到这里,我自己带入联想,如果我在坎吉的位置,我可以怎么做,还真是想破头没注意。

在高人指点后,坎吉一个月后上庭。 首先问宗教头目,你们的 圣经,可兰经,等,所言是否全部属实,答当然,继而,坎吉逐条陈述,每一本经典,都写明神对世间发生的一切负责。现场控辩的精彩,这里无法言表。

更绝的是,坎吉即将获胜之际,突发中风,昏迷住院一个月。

法庭裁决坎吉败诉,不予偿还。

让人想不到的是,坎吉的思辨引起了民众的反思,教皇们顺势导引,反倒宣称坎吉是神的化身,把坎吉塑造了神像,接受捐款!并威逼利诱坎吉的副手加入阵营,一起忽悠。教皇们主动付清了40亿的赔款,因为他们算了一笔账,只要成功把坎吉深化,任何会捐款更多的钱。 反正之前的偶像被坎吉打败了,也赚不到钱,不如开始新的塑神活动。他们擅长这个,完全是business运行

后来坎吉偷偷溜出医院,拿起铁棒,冲入人群,再次告知人群,不要偶像崇拜,神存在于世间一切,别抱着自私的心态,企图贿赂神,给出自己想给的做交换,不要寺庙,教堂,而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寻找神,用自己的善心,善念,善行为来荣耀神,神不需要你的头发,牛奶,毛毯,金钱。 请把你的牛奶给街上饿着的`乞丐,用金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坎吉打碎了自己的雕像的脑袋,并号召人们不要给任何雕像,寺庙,教堂捐款。

人们愤怒着,因为被宗教头领欺骗了,想把宗教头领打死来报复。 坎吉制止了人们,“即使你打死了这几个,还会有上百个这样的宗教头领冒出来,最好的行为是,不理他们,不他们的场所朝拜,这是最好的报复”

坎吉这样的思想境界已经很高了吧,但是结尾时候,他还做了一件错事。他身边有一个化身为人的神,一直在法庭对抗中背后指引他,也在医院救了他并告诉他人们立他为神的真相。 坎吉打碎了自己的雕像,返回到这位神人的摩托车旁,神人缺消失了,留下他身旁常戴的饰物,孔雀毛钥匙环,坎吉想要捡起来放到身边的口袋里。

想不到这是一个考验,神的话回档在他耳边,你刚刚号召人们打碎了雕像,破除偶像崇拜,那你又为什么留着这个钥匙环呢,难道你要跪拜我么?还是想祈求平安当做护身符?

真是惊雷一阵阵啊,意志刚强,思辨深刻的坎吉,也有着人类根深蒂固的祈求心态。

好在坎吉进步的快,他一转念,下决心,用力向着太阳和寺庙,丢出了钥匙环。。。

我的理解是,思想的进化是无止境的,不论之前走过了多少信仰,人生的高山低谷,不要放松,不要懈怠,仍然监视自己的心态,思绪,趋近神的路,永无止境~

-----后记自己的小思考

在国内的时候,也过寺庙,烧香拜佛也干过,总是觉得花钱买香火很怪。 有一次在旅游城市,还被威逼胁迫给寺庙捐款,寺庙已经用提成制度来鼓励能游说到捐款的僧人了。 我也教堂,祈求着自己的各种福利。

后来到了美国,教堂更多了,各种教派都尝试着理解,试图找到人生的真谛。

现在呢,我无意用自己的经验理解来引导别人,因为我未必是对的。

我只知道,佛陀在世80多年,耶稣在世30多年,他们都没有亲手写下任何一本书,也没有任何意图言行要创建一个寺庙教堂,或者建立一个宗教。

他们只是在当时的情境中,因势利导的说法,教化。只是在佛陀,耶稣世后,弟子们纷纷记录他们的言行,组织起宗教来朝拜。

既然如此,我们参与宗教组织的目的是甚么呢?是更好地追随神么?我深入的体察自己,其实我需要社交,需要朋友,也希望别人知道我的软弱,得到帮助,我还喜欢教堂的爱宴,丰盛的potluck。再深层次一些,是一些害怕,正如有的教友受洗的时候所说的:

我不知道是否有神,或者有,或者没有,我的alternative 选择就是,受洗相信,或者不受洗不信。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选择受洗相信,大不了白信,如果有神,就会有莫大的好处; 如果不受洗不相信,如果有神,就吃了大亏。所以我宁可信。

我曾经也认同这个逻辑。

现在想想,神不需要你的信,不需要你的受洗。如果他确实存才,也不会因为小小的小小的你不相信他,而施加惩罚。 他没这个心思~

神创造了世界和人,而人创造了宗教,受洗制度和各种朝拜的细节。

我们以为神需要我们的礼拜,供奉,其实是我们需要这种保护,私利。

本着对这个世界,宇宙的敬畏,用爱心做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的事情,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要做的呢?

我也许还会教堂potluck,我仍然允许我内心的一部分私欲存在,不过我会在和朋友们的讨论中,因势利导,不伤及他人信仰的情况下,提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

篇3:《偶滴神啊》观后感

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产量不断增长, 受关注度不断攀升, 进入了一个有史以来竞争最为惨烈的“搏杀期”。另一方面相比电视媒体受到“限娱令”“限广令”等政策的制约, 互联网媒体平台环境相对宽松、发展速度迅猛, 许多综艺节目制作团队都纷纷跻身互联网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纯网综艺”的概念应运而生。“纯网综艺”顾名思义就是纯粹的互联网综艺节目。2015年8月爱奇艺推出纯网综艺《偶滴歌神啊》。

一、纯网综艺理念升级

《偶滴歌神啊》号称是“非大型、不靠谱、伪音乐类纯网络综艺节目”, 通过戏谑自嘲的定位可见节目充分彰显了互联网特色, 主打“纯网综艺”的新理念。纯网综艺带来的深层变革远不止于渠道的改变, 除播放平台的差异外, 还有着完全区别于传统综艺的内在逻辑, 即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频逻辑和新的应用场景。即不再把互联网看作是综艺节目制作的工具和手段, 而是把“互联网+”的思维放在节目的核心位置, 彻底贯彻到节目的策划、内容和营销等各个环节。《偶滴歌神呀》是爱奇艺打造多元纯网综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打造节目效果的多元呈现, 节目融合音乐、表演、素人、明星、脱口秀、悬疑推理等综艺元素。到场嘉宾通过观察现场参赛选手们的精湛表演, 参考“鉴音团”充满迷惑性的建议, 推断出谁是会唱歌的“歌神”, 共同与其完成深情对唱。

实际上这档节目的应运而生是旨在打造一档来源生活, 饱含平民化印记, 拥有互联网气息的音乐真人秀节目。这是一档真实、放松的纯网音乐节目, 没有所谓的竞赛, 而是网友观众回归本真, 在音乐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二、网络特质内容为王

节目分为三个板块“选手出场”“假唱环节”和“嘉宾与选手合唱”。单独看每个板块的创意构思乏善可陈, 但是节目在三个板块的进行过程中加入悬疑推理的游戏方式即通过不断地辨别真假麦霸来淘汰选手, 并将最后的合唱环节作为终极悬念来实现板块间的串联, 中间大量插入主持人和嘉宾的插科打诨来掌控气氛和节奏, 从而形成了节目叙事的内在张力。节目实现了在尊重互联网平台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 增加可看性和符合互联网语境的表达。从人物设定来看, 选手主要都是素人, 每个素人选手出场都会配有一个相关的背景资料, 资料中摒弃了以往自我介绍所包含的姓名、地区等基本信息, 而是大多把选手包装成有微博截图的网络红人、有“大V”推荐的潜力歌手和与明星合作过的歌坛新秀等身份, 通过这些真真假假的背景资料可见当下互联网上对于身份认定的条件和年轻网民的兴趣点, 也折射出互联网上信息的表达方式和混杂现状。节目中有“鉴音团”角色的设定。“鉴音团”成员本身的身份有电视主持人、歌手、网络红人等, 在此也可以窥见《偶滴歌神啊》节目自身具有电视综艺的技巧、音乐节目的外衣和互联网风格的表达这三重特点。表面上看“鉴音团”是提供一些建议, 帮助嘉宾淘汰音痴。但是事实上“鉴音团”内部的建议往往不能统一而且提出的建议还会常常与嘉宾的意见相左, 进而制造出节目中的戏剧矛盾。在矛盾的解决过程中, “鉴音团”内部或者与嘉宾进行唇枪舌战。这样的论战通常犀利幽默、笑料百出, 并大量使用当下最热门的的网络词汇和“段子”来化解自身危机、对他人观点提出质疑。节目现场这类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正是节目效果释放的重要途径。

节目的许多细节也都透露出它“纯网综艺”的定位, 比如在选手、嘉宾、鉴音团和主持人出场时打出的字幕除了有称呼以外, 还会特意在下面加上他们的微博名。在节目播出期间, 有段时间一款叫做小咖秀APP在互联网上特别火爆, 网友们和一些明星纷纷配合小咖秀提供的音频字幕进行对口型表演创作搞怪视频。因此节目在那段时间的片头中会加入主持人和“鉴音团”成员们的小咖秀视频。节目组对于这些细节的精心设计, 确实是把节目放到了一个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下进行考量。

节目出于“纯网综艺”的互联网特质, 配以本身青春活力的基调, 传播一种突破固有印象, 敢于表现自我的价值观念。在许多“音痴”选手的真唱环节, 观众除了会因为出人意料的结果而吃惊、反差强烈的节目效果而发笑, 也会为他们勇敢地卖力表演而点赞。在2015年10月14日节目中的选手在校大学生沈锰因为唱歌跑调, 一直没敢登上过舞台。但是当她看到《偶滴歌神啊》这个节目后, 改变了自己以前胆怯的想法和对唱歌的态度, 怀着唱歌好不好不重要, 唱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想法, 鼓足勇气报名参加节目, 登台展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正如第一季最后一期的嘉宾何炅所言“会唱歌的人来这里表现, 但是我觉得这个舞台对不会唱歌的人意义更大。因为不会唱歌的人常常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项。可是在这里我勇敢地把我音痴的一面表现出来, 也许我一辈子没有在别人面前唱过歌, 那我今天就让你听听另一个自己, 你突然发现原来也很可爱。”

三、强势平台运营得法

目前爱奇艺处于中国视频网站的领先地位。正如其标志设计理念“爱奇艺, 屏生活”体现的一样, 基于“屏”无处不在的趋势和“多屏合一”的势头, 爱奇艺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客户端平台。《偶滴歌神啊》借助爱奇艺这样强大而优质的平台, 播放渠道得以大幅度拓宽。节目不仅仅局限于爱奇艺网站播放, 借助爱奇艺APP成功占领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 并通过爱奇艺盒子延伸至电视端。经过这样的方式, 《偶滴歌神呀》完成了向多种的大众媒介登陆, 提升了节目的覆盖率和传播力。同时爱奇艺品质、青春、时尚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聚集了广大的年轻用户群体。爱奇艺用户画像显示, 24岁以下的年轻用户为《偶滴歌神啊》的主流用户, 其占比高达69.4%, 可以说该节目已经得到大批“网生代”的广泛认可。与其他音乐综艺节目相比, 《偶滴歌神啊》的用户年龄层明显更年轻。这说明这些关注爱奇艺的年轻用户群体正是《偶滴歌神呀》的目标受众, 网站的品牌形象和节目的风格气质得以完美贴合。

《偶滴歌神啊》从作为纯网综艺的特质出发, 引入多种多样、新颖灵活的互动方式。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 网友观众可以实时参与同步吐槽, 分享出自己辨别的观点, 参与竞猜, 鉴定真假麦霸。同时, 爱奇艺和微博、小咖秀、美图秀秀、秒拍、美拍、奇秀等热门APP进行关联互动, 打造出了层次更丰富的互动体系。

《偶滴歌神啊》在纯网综艺的前提下, 使观众对节目冠名商香飘飘奶茶的广告植入具有更大的包容空间。节目的广告植入形式效仿之前由爱奇艺自制的另一档纯网综艺节目《奇葩说》, 采用“花式口播”的形式将广告的文本写成幽默风趣的“段子”, 让主持人演绎出来。这样就把生硬的广告植入变成了娱乐内容的一部分, 成为节目新的梗和笑点, 使品牌与内容的合作毫无违和感。

《偶滴歌神啊》的整体宣传也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性出发, 核心宣传内容贯穿平面、视频、门户及社交自媒体, 跨界的合力迅速形成一股热潮。节目尚未开播就已收获超高关注度, 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7430万, 仅预告片播放量就逼近100万。作为纯网综艺节目的《偶滴歌神啊》尤其重视微博话题的营销, 节目首播后#谢娜偶滴歌神啊#更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名, 并持续在榜15个小时以上。节目的每一期都会衍生出微博话题, #谢娜纯网综艺首秀#、#赞美张大大#、#TFboys老师#、#1021偶滴歌神啊收官#、#何炅唱哭谢娜#等话题纷纷占据微博热搜榜单。截至第一季结束, #偶滴歌神啊#微博话题量阅读量达11.2亿, 节目衍生话题57个, 总阅读量达29.2亿, 得到了流量和口碑的双丰收。节目微博话题的营销成为一个亮点, 带动节目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四、节目的成功对纯网综艺发展的启示

从《偶滴歌神啊》的成功可以看出, 纯网综艺节目不能再完全延续电视综艺节目的老路, 要立足互联网的传播环境和话语习惯, 以网民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审美追求为核心。特别是要重视年轻观众群体拒绝说教的心理。因此适合通过在节目中以分享快乐形式, 来向他们传递价值。节目要努力创新广告植入方式和宣传推广模式, 实现口碑和效益的双赢。纯网综艺节目还要把传统综艺节目优秀的制作技巧进行网络化的改造再加以运用, 在各个环节实现精良的制作水准, 改变以往视频网站在节目制作方面粗制滥造的短板。在内容上要改变以往综艺节目中“讲排场”“拼明星”的风向, 凸显节目中的“素人”元素的力量, 打造“接地气”的平民化路线。纯网综艺应在理念、内容、平台、运营上下足功夫, 走出互联网环境下大众文化的特色。正如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节目总监制陈伟所说, “我们就是想以精英的实力, 创造大众的文化, 对我们的表达语态和方式进行一个包装, 使表达语态更加平民化。”《偶滴歌神啊》第一季结束时, 正式创下了5亿点击量的纯网综艺最高记录, 这也许是作为一档纯网综艺节目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

摘要:2015年8月爱奇艺推出纯网综艺《偶滴歌神啊》。在理念方面, 节目在融合音乐、表演、素人、明星、脱口秀、悬疑推理等综艺元素的同时彰显互联网特色, 主打“纯网综艺”的新理念;在内容方面, 节目在尊重互联网平台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 增加可看性和符合互联网语境的表达, 以本身青春活力的基调, 传播一种突破固有印象, 敢于表现自我的价值观念;在平台方面, 《偶滴歌神啊》借助爱奇艺这样强大而优质的平台, 播放和宣传渠道得以大幅度拓宽;节目的成功对当下纯网综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偶滴歌神啊》,纯网综艺,爱奇艺,互联网,综艺节目

参考文献

[2]《偶滴歌神啊》.吸引近七成网生代热捧爱奇艺纯网综艺俘获互联网主力军, 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o/2015-08-19/docifxfxrai2194499.shtml, 2015年8月19日.

篇4:《偶滴神啊》:抗辩者坎吉

坎吉经营着一家假冒古董店,进些便宜的小雕像,去忽悠信神的人那都是可以显灵的神明,以此骗取钱财。他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在他眼里,他做的就是一门生意。坎吉从不掩饰自己的“渎神”行为,直到有一天他的商店遭遇了蹊跷的地震,店内财产毁于一旦,保险公司拒绝赔付这次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而周遭的人则说这是神对坎吉的惩罚。濒于破产走投无路的坎吉一怒之下想出了一个大胆的点子——将神告上了法庭。

《偶滴神啊》通篇采取了荒诞喜剧的方式,有着典型的“情势失控”路数:一个看似无厘头的举动,却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关注,进而深刻地改变了坎吉的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的心态。

印度是一个宗教氛围极为浓厚的国家,像坎吉这种无神论者本来就是少数,他居然把神告上法庭,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果然,信众们对坎吉怒火中烧,开始威胁他的家人,家人只得离坎吉而去。他不得已变成了一个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宗教化社会的孤胆英雄。

回顾世界文化史,坎吉的身影并不孤独,从伊壁鸠鲁到罗素,宗教背景深厚的社会中一直不乏执拗的抗辩声。特别是启蒙思潮过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传播,建诸逻辑实证、实验量化基础上的现代人认知体系里,没有神的位置,于是,神开始“退缩”到某些超验式的精神领域,超自然的“神迹”成为传教的重要宣传手段,但这些“不科学”的“神迹”根本无法被验证,坎吉凭着自身经验拒斥神的存在,完全符合世俗社会的现实逻辑。

从法理上说,神不能成为被诉的主体,但是神在世间的“代理人”——宗教人士和团体,则跟坎吉一样肉身凡胎,必须接受世俗社会的管辖。所以,法庭上的被告席里坐着各位祭司、阿訇和牧师,坎吉的指控,实际上是针对他们——那些以宗教为名头,疯狂敛财、道貌岸然的宗教从业者。

那些被断了财路的人们开始了对坎吉的威胁与报复,有趣的是,此时神明却真的出现了,并暗中协助坎吉进行这场诉讼。但这个神明却以一个英俊帅气的摩托车手形象现身的,他更像007或者蝙蝠侠。坎吉通过电视脱口秀和法庭辩论,一层层剥掉了宗教人士虚伪的面具,赢得了众多民众的拥戴,不知不觉间,坎吉成为了一个领袖,或者说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世间的神。

但毕竟,《偶滴神啊》并非严肃到底的神义论抗辩,其底色还是一部社会喜剧。法庭上胜利的坎吉却因不敬神被神明罚作偏瘫,昏迷期间,坎吉却被自己曾经的对手——神棍、术士们神化为世间“圣徒”,用自己为他们敛财。苏醒后的坎吉眼见神明现身,终于明白现实世界、真正信仰与借神敛财之间的界限。

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位置越发微妙,一方面遭受着无神论的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体制化的宗教组织对信仰的垄断。坎吉在《偶滴神啊》中的抗辩,并非真的要证伪神明,而是类似于中世纪那些揭露天主教会黑暗内幕的改革者。

最终,坎吉带领众人砸破了荒诞的偶像雕塑,赶走了神棍术士,告诉人们不要再为这些虚假的仪式花一分钱。其实,《偶滴神啊》想要告诉人们的是,对神的敬拜乃是深埋心中的,行善积德便是最好的敬神,每个人都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能把一切收获和遭遇都推脱给所谓的神明。

近期备受关注的印度电影

《觅迹寻踪》

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宝莱坞新派悬疑剧情片,由著名影星阿米尔·汗主演。一个电影明星因车祸坠海,引出一个疑点重重的案件。侦探Surjan 开始调查。但同时Surjan和妻子也由于失去了唯一的孩子而关系紧张。在一步步探究案情的时候,Surjan本人也在探究着自己早已封闭的内心。

《印式英语》

在印度,金钱、名誉、英语知识这三大因素在个人社会地位评判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片讲述印度一个不懂英语的家庭主妇,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为了取悦家人改变现状,她下决心要掌握这门语言,演绎了一段感人的转型之旅。

《功夫小蝇》

一部展现印度电影工业实力的优异作品。纳尼与邻楼的女孩缤杜相爱。但缤杜的老板苏迪也看上了她,这个腰缠万贯的男人其实是黑帮老大,最终他杀掉了纳尼。纳尼的灵魂却脱胎换骨变为一只苍蝇而重生,开始了一系列复仇行动。

《孟买往事》

篇5:我的个神啊观后感600字

印度女孩在比利时邂逅巴基斯坦青年,两人因为一张诗歌朗诵会的门票相识,虽然男孩的巴基斯坦身份让女孩产生了短暂的迟疑,但两人还是迅速坠入爱河。

女孩将消息告诉父亲,笃信神灵的父亲赶快跑到他一直信奉的大师处询问吉凶,大师告诉女孩那个男孩是骗子,不会真的和她在一起。急于要证实大师判断错误的女孩要求第二天就和男孩结婚,可第二天女孩在教堂只等到男孩的告别信。

回到德里后女孩在电视台从事记者工作,一天,带着明黄色头盔在地铁四处发传单的外星人引起了她的关注,外星人说他在寻找神。又一次她见到外星人从庙宇的功德箱拿钱被抓,前去解围。

外星人通过违反一些法规住进拘留所,女孩也贿赂警官进入拘留所与外星人交谈。

外星人开始讲述他的故事。他们发现了这个星球后派他前来,之后遥控器被抢,他只能学着适应地球的生活,并寻找遥控器。

他以为人类的衣服是人类的皮肤,后来在一辆会跳舞的汽车中发现真相。

他慢慢学会了人类的穿衣习惯,知道一种印着甘地头像的纸片可以换到食物。他从跳舞的汽车上和乞丐的碗里拿到钱币,维持生活,

但他不懂人类的语言。

一天他被一个人撞倒,撞倒他的人以为他只是丧失了记忆,为了帮助他恢复记忆,那人将他带到自己的家乡,成了他的好兄弟。学习人类的语言需要握住一个人的双手经过六小时的传送,他冒失的去握人们的双手,屡屡闹出笑话。终于他的兄弟将他带到妓院,他才完成对人类语言的学习。

学会说话的的他表达了要找遥控的愿望,被告知要去德里,他冒失向每个人询问遥控器的去向,被大家认为是醉鬼,这也就成为了他在地球的名字PK,大家都说神才知道,这只能去问神了。

他选择向神去询问遥控器的去向,却发现这里有很多种神,每种神都有不同的规则,让他无所适从。他决定严格遵守每个神的仪式,虔诚的祈祷可以找回遥控,回到家乡。

一天他看到一个扮成神灵模样表演的演员,追着他来到一个会场,会场中,女孩父亲信奉的大师正在向信众们讲述他得到湿婆神碎片的经历,会场上展示的碎片正是PK所要寻找的遥控。PK激动的冲到台上。

他的所说的话被当作胡言乱语,他被拖出去,丢在黑暗的雨夜。即愤怒又无助,摘下身上所有的信物。

这就是他来到地球上的经历,嘉谷起初不信,待他说出关于她编造狗自杀新闻后开始将信将疑,路上一个老人说自己的妻子病重急需一笔钱,他握着老人的双手了解到老人的心思,给了他钱,并多给了一百说是小费。

嘉谷嘲笑他说那老人根本是在骗人,他说他知道,那老人是攒了很久钱,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给妻子过75岁生日,因为妻子多点了一个冰激淋,超出预算。他说外星人不说谎后就不开心的离去,嘉谷跟着老人看到了pk说的一切。

她找到pk决定将他带回家中决定帮助他,一早嘉谷接到一通拨错的电话,并捉弄了一下打电话的人。这让pk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这些所谓神的信使只是拨错了电话而没有正确传达神的信息。

篇6:我的个神啊观后感600字

有着一个电影质量和产量如此巨大的邻居,可我们天朝每年引进的数量却屈指可数,好像在我印象中近几年也就引进了两部影片,(在这里将《平民窟的百万富翁》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部都算成是好莱坞的作品)一部是登陆的《三傻》,还有就是眼前的这部影片了,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别的原因这两部影片都是由同一位男演员主演,一位有着典型的南亚人长相的演员——阿米尔•汗。

由于对咱们这个强大的金砖邻居的了解实在有限,所以呢这阿米尔•汗这位演员在好莱坞的江湖地位到底怎样也无从了解,不过呢想来也不会是那种不入流的档次。几年前的《三傻》当中这位搞笑的功力就已经略有领教,这次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也不知道是不是向“终结者”中的施瓦辛格致敬,扮演天外来客的他以相同的造型登场,在随后的故事中只要是有面部的镜头,这位一身肌肉练得不错的家伙,始终瞪着一双牛眼,几乎始终在夸张的嚼着点东西,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大呼——我的个神啊。这位名为“PK”的外星人刚下飞船就给人抢了遥控器,然后就流落地球无法回转的外星人,就硬是靠着大量信徒对神明的盲目崇拜,以及这个社会运行中的各种规则上的弊端,硬是就这么生存了下来。很快的他结识了在国外感情受挫,伤心的海归女主——贾古。由于PK是外星人,对异乡的各种习俗与传统感到非常好奇,更是对神没有先入为主的盲目崇拜,于是对各种崇拜仪式,以及宗教组织的各种各样腐败,难以理解。而女主贾古则因为需要新闻引爆点,对PK新奇而狂妄的言论大感兴趣,两人一拍即合,一场对神明,尤其是号称是他们在人间的代言组织的宣战就此展开。

影片对印度这块信仰极其虔诚的土地上的各种宗教的崇拜,用幽默诙谐却辛辣异常的方式提出了质疑,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与崇拜其形式是否得当,而各个披着神明在人间代言人的组织,也就是各位大神棍领衔的宗教组织,却将人们对神明的崇拜加以利用,反复的忽悠信徒,制造各种所谓的神迹,最终的目的却是不断的聚敛钱财,为自己置办豪宅、豪车,吃上山珍海味。

影片对眼下宗教极度膨胀,进而接近扭曲的状态,进行了赤裸裸的抨击,以期唤起人们对自身的审视。信徒们现在的崇拜仪式,以及祷告时的各种愿望已经变得越来越低俗、简单,大部分都是期望神明赐福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其实不光是在印度的那些宗教,其实咱们天朝的很多宗教都是如此,如今的菩萨实在是太忙了,尤其是求财方面的业务受理,殊不知各路大神主在导人向善,而不在普渡各位成土豪,世间太多的所谓信徒早已把信仰扭曲成消费品,认为菩萨受其一把香就该为其办点事情,唉…就算众神忙的过来,我想也不会搭理之。

上一篇:如何快速走出业绩低谷下一篇:我的蓝天我来构图-初中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