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观后感

2024-04-07

《催眠》观后感(共14篇)

篇1:《催眠》观后感

电影《催眠》观后感

刚开始确实感觉这电影蛮恐怖的,特别开始就放出那些人是怎么死的,还是活生生的这么给自杀死的。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像是那个田径运动员,好似不受自己控制一样,不断的向前跑,最后也就这么骨头刺穿而死。以及那个为妻子庆生的老者和婚礼的新郎,都是死的那么诡异。明明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却又是死的那么恐怖,令人惊悚。

好好的人,确实离奇死亡,令人害怕,还嘴里喊着“绿猴子”而死。人们都不明白这个所谓的“绿猴子”到底是什么。而后女主角的出现,为这些离奇死亡事件提供了些线索,又是找了心理专家来催眠,但是有不能令女主角醒过来,又为这个案件增添的不少恐怖。其实恐怖是我们心里的感觉,心理上是不是对这个恐怖的画面或是事件下了一个范围。

女主角的人格分裂,并不是她自身的错误,一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一点两点可以说明,人心的丑陋在这里也是很好的体现了。然而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一面,樱井先生由于小时候犯的错误,心理上已经埋下了种子,然后再因为催眠的效果,致使自杀而亡。但后来用金属声音作为一个引导,导致那些人听到这个声音后都出现自杀的结果。嵯峨敏也虽是个有研究的心理教授,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挽救人格分裂的女主入绘由香,结果由香还是死亡了。她的心理应该是有很大的阴影的吧。

一个人当受到很大打击或是压力的时候,总是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人的精神力量是非常的强大的,不论是在积极方面或是消极方面,都会有影响。虽然最后由香想要杀死嵯峨敏也,由于他的躲避,由香不慎跌落窗外,但是他还是奋不顾身的拉住了由香,说要保护她。这是很大的承诺。可是结果由香还是死了。

人的内心总是有无穷大的力量。这也让我想起了那些患有绝症的人们,为什么最终由于乐观的心理,他们最终获得了新生。虽然电影中不少有死亡画面,也有恐怖的镜头出现令我们害怕,这些应该都是反映人的丑陋内心的吧。而“绿猴子”应该是那个丑陋的代表吧。

每个人都有心,也都有心理上的问题,多多少少总会有点。为什么人会害怕,也许是曾经经历的令自己害怕的事情,也许是生活上的压力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看恐怖片?为什么同样的恐怖片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有人会感到害怕,而有人却无动于衷。这些都是心理上的承受范围在内的吧。每人的承受范围都是不同的。或是说同一恐怖片,在你上上下下反复的看了好几遍,也许就不怎么害怕了。内心有没有投入进去也是占很大关系的,也有包括氛围的。也有这样的情况,当你被告知后面看的部分是有恐怖画面的时候,你还会像不知道后面什么情况的时候一样感到害怕么?

催眠,带动了人的内心,也因为催眠,让人看到了内心不易表现的一面。激发了人内心不同的本质,这其中有包括好与坏。

篇2:《催眠》观后感

在《催眠大师》热映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尝试催眠,到底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催眠呢?以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每天都活在催眠中,自我催眠或者别人的催眠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所以,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做催眠或自我催眠。有时候催眠中会引发一些深层的情绪,只要让这些原本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发泄出来就可以了。如果身心已经有异常状态,例如长期情绪不稳定、忧郁、焦虑、失眠、恐惧,或者已经检查出有身心疾病者,建议在运用催眠帮助入眠及放松的同时,应同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以达到最好效果。也可以避免一旦进入深度催眠后引发深层情绪,为自己带来无谓的困扰。

影片《催眠大师》一开始就将人引入一种玄幻的感觉,很多人会问催眠真的可以让人回到过去吗?在催眠过程中真的会忘记咨询师的身份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催眠当中有一个深度测试,在深度测试当中第五级和第六级可以称为正向幻觉跟负向幻觉,这个时候被催眠者是能够暂时忘记治疗师的身份的。

篇3:《催眠》观后感

其一, 惊叹于催眠术的高超。这部分人在接触催眠术后, 对催眠术持绝对相信态度。他们认为, 真正的催眠大师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也正是因为要做到这一点, 才能唤起被催眠者内心隐藏的、不为自己所知或故意遗忘的内容, 才能帮助被催眠者发现自己的问题症结所在, 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力量, 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而作为个体潜意识内的东西, 是其他心理疗法所难以发现的, 但是, 催眠却可以做到。因此, 他们对催眠师所进行的催眠过程, 心向往之!

其二, 惊讶于催眠术的神奇。这部分人可能正如本人初见东南大学蔡雄鑫教授所做的催眠培训课时的感受, 只对理论知识有过学习, 却过实际操作一无所知。当亲眼目睹催眠师对被催眠者施加的影响时, 感叹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距离是如此遥远, 非实践不能检验、不能验证。同时, 也感受到催眠术的神奇, 作为一名旁观者, 不怀疑, 但难以亲历。

其三, 惊恐于催眠术的可怕。持此类看法的大部分人都较少接触心理学相关方面的内容。在这些人的观念中, 催眠术不可能这么神奇, 可能存在“托儿”的现象。为此, 他们做出自己的解释:如果催眠术可以做到让被催眠者言听计从, 被催眠者被剥夺了判断事物的正常理智感, 那么学会此术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了。首先, 这种观点让这部分人对催眠术心怀恐惧;其次, 他们认为, 催眠术或许就如魔术, 需要的只是高超的“技法”以及配合默契的工作人员。

以上三种观点在某种层度上代表了人们对催眠术的看法。那么, 在当下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 诸如心灵之约、玫瑰心灵、心灵鸡汤等名目繁多的催眠培训中, 人们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接触到的, 将又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为了澄清人们对催眠术的误解, 有必要还原催眠术的真面目。

一、对催眠历史发展的简单回顾

1.催眠的产生

催眠史源远流长, 达数千年之久。西方催眠史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东方的催眠术在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有所记载。作为一种平抑创伤、消除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的手段之一, 催眠几乎与人类的宗教、文化一起发展和传承。但那时的催眠通常是与神的指示相关联的。后来, Mesmer (奥地利1734-1815) 提出“通磁术”, 也称Mesmerism装置。他是第一个将催眠术从浓厚神学气息中释放出来的人。

催眠术的实验研究阶段起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30年,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Hull (1884-1952) 出版了《催眠术与暗示》一书, 该书的发表, 标志着美国成了科学催眠术的研究中心。随后, 催眠术开始应用于对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原始资料的收集。

2.催眠术的适用人群和范围

催眠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催眠中个体的受暗示性程度不一, 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无法真正进入的催眠状态。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专家戴维·斯皮格尔博士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表明, 只有10%~15%的成人极易接受催眠, 而在12岁以前, 人的大脑信息传递途径还未成熟前, 80%~85%的儿童极易接受催眠。他还认为, 20%的成人对催眠有阻抗, 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根据他的研究, 可以清楚的表明催眠并不是所有有着理智思维的成人都可以亲身尝试的, 这也解释了催眠师进行催眠之前, 必须展开数次催眠前晤谈 (Pre-talk) , 晤谈的目的在于打消来访者的疑虑以及对催眠可能存在的一些误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技术, 对具有较强心理受暗示性的患者, 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治疗因情绪变化导致心理障碍, 又因心理障碍引起生理症状;可以帮助戒烟、戒酒、减肥、调整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治疗因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产生的失眠;催眠还具有一定的止痛效应。

二、催眠术在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营销式推广催眠术, 学术研究变身市场

营销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 营销者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 从而达到市场与商家双赢的这样一个过程。这种经营策略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下, 对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而今, 出于我国各行各业人员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了解, 如何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成为许多人不再避讳的话题。那么, 如何才能满足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呢?有利润的地方永远是商人追逐的方向!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就应运而生了。但是, 这种“快餐式”的培训模式中, 受训者在交纳一笔不菲的培训金后, 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 培训机构通过理论讲授、实操演示等手段, 填鸭式的教给学员。这种培训看似快速、方便、收效甚高, 一方面, 既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 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学习心理咨询及催眠术的人。但殊不知, 并不是所有的理论学习或实际操作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恰恰无法通过这样的“速成班”为社会、为个体带来永久的利益。相反的, 目前的这种营销式的推广催眠术, 可能给学科本身的发展带来阻力, 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试想, 对催眠术或其他心理学知识一知半解的人, 去为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就诊, 后果不堪设想。同时, 这些一知半解的人还有可能因此而认为催眠术很简单, 不过就是培训时所做的那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而已, 这种看法将极大的阻碍了科学催眠术的研究。

2.催眠术成“催眠秀”, 严谨科学变身娱乐

虽然催眠从一开始就与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巫术更多地是在公开场合中, 借助自身的“表演”, 变身为神灵的代言人, 表现出一系列超自然的能量、神的力量。这些都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 方能让人更加相信。而随着催眠术的发展, 从Braid对催眠术做出生理学解释到催眠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美国的心理学实验室进行研究, 都充分表明了催眠术将不再是巫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里, 他运用“基于实践检验的理性思维和批判”, 指出许多的自然科学在发展的一开始与神灵世界是紧密相关的。无论是哪类科学研究, 研究的过程都是严谨、规范的, 甚至是孤单的, 而不需要观众的喝彩, 不需要如明星般的追捧和崇拜。如果一个催眠师运用自己的催眠术, 将其做为获取名和利的手段, 那么, 他将不再是一个将催眠术当做寻求来访者内心痛苦根源的技术的催眠师, 他只是一个商人或是商人的一颗棋子。

但是, 在现实面前, 我们还是看到了这样的催眠师, 将自己的学识, 在利益的驱动下, 在满足人们猎奇的心态中, 在舞台上, 将催眠术一场场的表演着, 催眠术成为十足的“催眠秀”, 不由得让人心生哀叹!

3.催眠领域体系不完整, 缺乏整合

首先, 我国催眠体系的不完整表现在缺乏领导核心。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极其形象地说明了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 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但纵观催眠术在我国的发展, 一直到今天, 仍旧缺乏一个足以担此重任的个人或机构。其次, 表现在缺乏认证机构。到目前为止, 全国催眠行业的全国统一认证体系尚未建立, 已运行几年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认证”不能够包含催眠资格。那么, 国外的催眠师资格证是如何认证的?据北京海普诺斯 (催眠) 疗法研究中心负责人马春树介绍, 在美国, 催眠治疗师的资格认定, 相对没有统一标准, 但是有几个比较主流的证书, 包括NGH催眠师证书、ASCH美国临床催眠协会证书、AHA美国催眠学会三大证书。NGH是一个民间组织, 自己组织培训以及认证。ASCH是一个学术组织, 主要由心理学家和医生组成。AHA的证书, AHA下属于HMI美国催眠学院, 它是联邦政府认可的学院。从美国的催眠师职业认证过程中, 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所借鉴?

我国目前的催眠体系还存在缺乏整合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频繁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催眠师”身上, 看到了“各自为王”的现象。他们大都集中在各个大区域的高校中, 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没有整合, 就意味着难以有效沟通;没有沟通, 整合势必难上加难。

总之, 随着人们心理健康需求意识的不断清醒, 心理咨询及催眠术的使用, 将有着极其广泛的空间。但是, 如果不尽快处理好催眠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将极大地阻碍我国心理学和催眠技术的本土化发展。

摘要:近些年, 由于经济发展和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 人们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心理咨询也应运而生。其中关于催眠术的培训却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的问题。为了澄清人们对催眠术的不端看法, 通过介绍催眠术的发展, 并对当前催眠术在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营销式推广催眠术、催眠术变成“催眠秀”、催眠体系不完整和缺乏整合的问题, 以引各方有识之士对催眠术在我国的发展提出更好的见解。

关键词:催眠术,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慧良, 张厌林.催眠与记忆.中国临床康复, 2006, (5) .

[2]童萍, 吴承红.催眠易化心理咨询的机制初探.中国社会医学, 2010, (3) .

[3]方咸东.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应用进展.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

[4]陈自良, 梅乔生.催眠术的发展与沿革.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 , 2003, (3) .

[5]催眠术——精神的幻术还是大脑的科学 (一) .中国防伪报道, 2010, (8) .

[6]吴明霞.催眠理论探新.心理科学, 2000, (3) .

[7]郭汉英.从恩格斯检验催眠术谈起.科学, 2007, (7) .

[8]李雨涵.探秘催眠.网络财富, 2010, (4) .

[9]甘诺, 王晨阳.催眠现象的效应与形成机制.医学与哲学, 2002, (11) .

篇4:《催眠大师》欢迎进入催眠世界

这次不玩喜剧,玩恐惧

“根本停不下来”,应该能形容徐峥近一年的工作状态。自从《泰囧》大获成功后,徐峥人气飙升,片约不断。不过,对于演惯了喜剧的徐峥来说,他从来都不希望自己被局限在某一种固定的题材模式中,于是,主打心理、悬疑元素的《催眠大师》成了他在《泰囧》之后第一个被挑中的幸运儿,不仅主演,还任监制。

《泰囧》黄金三人组,先有王宝强一圆“冰冰”梦,后有黄渤抱得“志玲”归,这一次,徐峥终于也享受了一回“艳福”,与“性感女神”莫文蔚出演对手戏。不过,尽管“美色当前”,徐峥的日子可一点也不好过。在片中,徐峥饰演一位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正当他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却不幸遇到了一个棘手的病人——由莫文蔚饰演的女主角任小妍。任小妍号称自己有看穿生死和时间的超能力,而徐瑞宁的催眠术又从未有过失手,于是,一场气氛诡异的催眠治疗正式开始。最初,一切似乎都按照徐瑞宁预想的那样按部就班进行,但随着治疗过程的加深,徐瑞宁发现自己被带入了另一个恐怖的催眠陷阱。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一环套一环的紧张节奏与《盗梦空间》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十年之痒 重操旧业

去年凭借电影《101次求婚》,陈正道这位80后新锐导演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浪漫的商业爱情片其实并不是他的专长,早在10年前,他就曾凭借恐怖片《宅变》在台湾拿下过1800万的骄人票房。

此次《催眠大师》的故事是由陈正道原创,为了打磨出更好的剧本,他又找了作家任鹏共同撰写和改写了7版才最终定稿。尽管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剧本寄给了徐峥,但他还是幸运地获得了这次合作机会,在10年后,重新回归自己钟爱的题材作品。在采访时,陈正道也表示:“力求做到完美,让观众见证到自己这10年来的成长。”

篇5:电影《催眠》观后感

同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建议我看一下日本电视剧《催眠》,我没有找到(后来发现优酷上有),却意外发现了电影《催眠》,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深深地恐惧看完了这部电影。电影很多地方道出了现代都市人的脆弱与恐惧。人是那么脆弱的机器,稍微出一点故障就会损坏,即使我们能假装忘怀,假装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永远有深深地内疚与自责。没有精神支柱的我们,意志力是那么的.薄弱,在这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城市,渐渐迷失,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可以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强壮威武的人,可是一点伤心的记忆就可以摧毁我们的心理防线,让我们任由记忆的摆布,变成只有以死谢罪的罪人。

可这不对,我们也许犯过错误,也许那错误永远也无法弥补,也因此深深的伤害了另一个你本不想伤害的人,但如果我们沉浸在这种痛苦中,我们就容易变成一个容易接受暗示的人,我们把自己想象成邪恶的人,我们觉得自己不值得得到别人的爱,我们便自轻自贱,变得没有理性,完全跟着被蒙蔽的感觉走。

篇6:电影《催眠大师》观后感

如果说《盗梦空间》是凭借化学液体来进行梦层的建立,造梦者和被入侵的人都在梦中,那这部《催眠大师》就是清醒催眠,在彻夜未眠中进行的一系列的物理催眠,使其进入自己建立的“宫殿”中,造景的人是清醒的,而主人会在造的景中发现本我,潜意识中会出现那些困扰着自己的东西,有可能推开一扇门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而这部影片是催眠和反催眠,小妍既要被瑞宁催眠又要为他治疗,必须另一根竹签及外部力量来使自己不要被彻底催眠,或是被另外一人带出梦境,这种亦幻亦真也许就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巧妙的利用人们对催眠的好奇心,应发了观者的兴趣,神秘感依然很浓。

从影片那个阁楼小场景中的每一块儿地板砖的纹路,每一个道具的摆放在细节上导演都是很重视的,都是有所思考的。像沙漏和钟表,不仅代表着时间这也是为第一次被催眠的时候做的铺垫,拆信刀等利器也是对他有自残行为的病态暗示,利用怀表、烟、水杯等催眠手法来进行催眠使对方进入被催眠的状态,从而在无意识里找出在这种状态的原因。“看到这些不是有目的就是有原因的”,问题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是为什么会看到,逐渐发掘出那一个点。还有我们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小妍在不停的揉指头,这个动作是导演让我们注意到的。以及一开始就感觉秘书的不正常,预示着这也许就是他们为瑞宁所设计下的圈套,但是这个演员表演的有些过于体现这个了,反而显得有些过。

影片在镜头的运用上有用到许多心思,不论是仰拍还是俯拍,我们都会感觉到镜头的局限以及画面的压抑,他们是处于一个封闭、压抑的阁楼中,说明了他们自身都是有需要治愈的心灵创伤。在音效上也是很霸气的,3D全景声,同样作为观众的我也沉浸在了里面,就像是在电影中看电影一样,水声、钟声、高跟鞋的声音、小孩子们打闹的声音,还有弹珠滚动的声音,着实惊到了,这些顾洁编造的谎言中,瑞宁从中挖出了顾洁的心中真实的一面。以及里面的房间里下雨这场戏,很有特色。

在阁楼顶端的方教授,我觉得她才是催眠大师中最骨灰级的人物,利用催眠可以从在被别人催眠所创造的梦境中把被催眠者拉回现实,只有她才会想到让顾洁这样的与瑞宁同时失去深爱的人的催眠师来治疗,虽然有些残酷,但是为了依然活在世界上的人,早逝的那些人更希望他可以好好活下去,毕竟“没有人可以原谅你,除了你自己”。

篇7:催眠大师观后感(定稿)

趁着四月的最后一天,绵绵细雨中,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好久没有放松紧绷的身体,赶着电影开始的狂奔,喘着大气开始了电影。

开始前,被基友剧透了一点,说,这是由徐峥、莫文蔚领衔主演的悬疑烧脑制作,也是《泰囧》之后徐峥接拍的首部作品,让人很是好奇。

其实,个人想法是观看《同桌的你》,比较在意高晓松的这部剧,也许是恋爱情节或者是青春剧的情节吧,不过,基友的强烈推荐下,让我对《催眠大师》有点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峥的电影,绝大多是喜剧,我也一直很喜欢徐大哥的这种幽默方式,特别是《泰囧》的搞笑风格,让人很容易接受剧情的叙述。所以,没有看前期宣传的我,我对《催眠大师》的感觉,也是以为是一部幽默喜剧,这,就是我开始看时的感受。

影片中徐峥一改以往喜剧表演风格,诠释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医生。一开始,影片心理医生就展示了催眠疗法过程,成功的治疗了一位心理抑郁的母亲;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讲,将催眠疗法的精髓讲解给观众,也让我有了些了解。

高潮部分应该是女主角的出场,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一直表达内心挣扎,以能看见鬼的病情叙述,那画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让我们两个大男人,几乎快吓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宁(徐峥饰)在任小妍(莫文蔚饰)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到自己被带入了陷阱。接着缜密的剧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环节,以及完美的节奏把控,在他们互相催眠中展开,让我感觉是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又很难相信这是国产悬疑影片。

最终,很意外的结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师,是瑞宁的同班同学。一个使用清醒催眠治疗,一个则是睡觉催眠治疗。瑞宁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丧生。其实,最开始实施催眠的人,是他们的老师。一开始,任小妍就被老师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压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宁成功,让双方走出了心理阴影中。

难怪事后看影评时,导演陈正道毫不吝啬称赞之词,认为徐峥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还要饱满立体。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所表达出的内心挣扎,也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导演陈正道评价言简意赅:“《催眠大师》是莫文蔚喜剧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时看完了,闭上眼睛回想这部电影,在脑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对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每个人都说过谎,说了谎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想要隐瞒的事情。原谅,就心理而言是对一种现实的认可。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现实,是被大众所认可的现实,而活在人们心中的现实,则也许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也许就会被篡改,意识就会发生扭曲,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这一瞬间,就会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当瑞宁认识到自己的爱人和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真的是爱他们的,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在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相信这一切。有时候,我们都无从问起,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会是真相。瑞宁,最终并不是找到他们的谅解,因为已经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篇8:催眠大师观后感六年级

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病的时代!高速的生活,繁重的压力,难测的人心,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扑面而来,避之不及。自闭症、失眠症、恐惧症、焦虑症、学习逃避症、网络综合症、强迫症、更年期综合症、离退休综合症,还有洁癖、神经衰弱、癔病等等,总有一招击中你。所以也难怪有人说这年头要是不得个抑郁症,连上街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这心理疾病多了,治疗心理疾病的就也多了。催眠,就是一个治疗心理疾病的好办法,所以,也就有了反映催眠治疗心理疾病的这部电影——《催眠大师》。

事业有成的催眠大师徐瑞宁(徐峥饰)经营着一家私人心理诊所,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凭借高超的催眠手法治疗患者心理上的伤痕,堪称妙手回春。赚钱不说,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到哪儿都是专家,还在学校给学生讲课。不过好景不长,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个自称有着“阴阳眼”的特殊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本来,徐瑞宁并不想看这个病人,因为妄想症并不是很难治疗的心理疾病。但架不住老师与同窗好友再三叮嘱他这个病人“有古怪”。一向喜欢挑战的徐瑞宁欣然接待了这个病人……于是,一场医患之间催眠与反催眠的高智商烧脑大戏就此上演。

篇9: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

这部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与女病人任小妍之间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徐峥、莫文蔚如何哄对方睡觉,通过睡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这种单线叙事、两人对话的影片模式并不多见,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故事逻辑作为背景依托,没有演员纯熟演技的驾驭,很难让观众在银幕前耐心观影近两个小时。不过从孙鹏的观影感触来讲,这部影片绝对会让你静下来,思考发现。

同时,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导演陈正道对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包括,对徐医生工作室内的结构布置、地板纹理的设置、墙上油画的心理暗示以及灯光的精心布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对于心理上的研究。当然,这些环境设置都是服务于一个主题,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实现催眠,场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选择一个空气流通、安静并且感觉安全的场地。在室内的话,如果坐在椅子上,那么便需要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显然,影片中将这些细节发挥到极致,即使真正的专业催眠师看这部影片,想来也会有极大共鸣。

演员方面,徐瑞宁这个角色绝对可以称得上徐峥又一经典。如果说在《无人区》中,首度以严肃律师角色形象示人的他还令人偶感突兀,那这次在《催眠大师》中,他则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剧演员向实力演员的转型。因为徐瑞宁这个角色极为挑战演技,尤其在与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试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层次,多变化的心理过程。从高度自信,到略感疲惫,再到濒临崩溃,徐峥的演绎丝毫让人笑不出来,让人看到了这位实力演员的另一面。如果说徐瑞宁这个角色的成败关乎着影片的成败,那么无疑,徐峥扛起了这部影片。

篇10:催眠读后感600字

催眠读后感1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的《催眠大师》,由80后极客陈正道导演、徐峥监制并携手莫文蔚主演。影片借助催眠这一心理疗法,讲述了徐铮饰演的徐瑞宁医治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过程中发生的一场催眠与反催眠的故事。影片融合了融惊悚、悬疑、心理、情感元素,是一个全新类型化电影的尝试与探索。

《催眠大师》以催眠为话题,虽说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先河,但这类型并不是首创。比如 瑞典 莱 塞·霍尔斯道 姆 执导的《催眠师》,日本 落合正幸导演的《催眠》,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催眠大师》中的催眠更似《盗梦空间》的梦,而催眠与反催眠则是一个个“梦”被重构与解构之后的斗争。融入了情感戏份的《催眠大师》,早已不是借催眠而催眠,表现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惊悚与悬念,以此来为这一新“概念”造势,而是透过催眠之术,展现人物的内心真实情感。

《催眠大师》》以缜密的逻辑设计和新颖的催眠题材,让人感受到一次医学生的催眠疗法,也让人尽情感受一次情感的直面“袭击”。影片中的纯手工搭建的布景,没有了科技渲染出来的虚假,仿若被导演魔术化一般,真实自然。而场景与场景的衔接,在镜头与剪辑的完美配合下,可谓天衣无缝。导演细节化的处理,明显符合了心理学上催眠治疗。房中一张桌子,一块布,有纹理的地板,挂在墙上的油画,以及房中下雨等等设置,已然经过了精心的配置,这样的心理治疗空间,不仅给人真实之感,也让人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怖”,抑或说悬疑。《催眠大师》似乎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的“意识流”,以意识来虚幻一个个空间,又以空间来治疗病人,这样与现实“二元对立”的虚拟空间,其实就是一次“潜意识”的活动与精神分析。病人莫文蔚在徐铮催眠之下,来推动她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以此来得到心灵的救赎。影片中,徐铮对莫文蔚的一句话,可谓点中她的内心最深的情感。“就算你真的能看到鬼,也不能让你的`未婚夫活过来,死了就是死了”,这样的劝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将情感深藏在心底深处的痴情女子形象。

催眠读后感2

白茉莉是英国哈德威孤儿院的一个孤儿。过着贫寒凄凉的生活。她唯一的好朋友罗基是一个脾气温柔的小男孩。一天,白茉莉和罗基争吵后,她得到了一本超凡的催眠书。凭着自己的天赋,白茉莉学会了催眠,在同学面前博得了面子,并在小镇的才艺大赛上夺得了桂冠。可命运总是一波三折,在关键时刻,好友罗基被领养,不知所踪。白茉莉带着小狗佩图拉到纽约寻找罗基。

在百老汇,白茉莉凭着催眠一夜走红。殊不知,大坏蛋“教授”正注视着她。在小狗被绑架的伤心之余,白茉莉竟和罗基相遇。发现他也会催眠术!在几个星期里,白茉莉经历了一切的奇幻,在她开始向往以前自由的生活,回到孤儿院时,在夜晚,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偶然得到催眠书的。而正是露茜·洛根给她的`这个开启一切的钥匙。

故事紧凑,充满了快节奏的情节发展。超越了我们平常生活,使故事富有趣味,生动。给人一个完整干净,如同水晶般的灵魂。文章语气生动。在每一篇的内容中,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仿佛在看这本书时,所有人都会返璞归真。这本书引人入胜,讲述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清新愉悦的快感。在充满睿智的语言中,我体会到了作者那种迫切要和人们说的想法——金钱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位作者很聪明。并没有像那些繁缛文理一样,过于坦白的教人做什么。而是在文中主人公在反省自己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将语言变为学识,将一部小说,变为了一个长长的寓言故事,却依然受人热切,喜爱。

催眠读后感3

一晃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噌的一下过去了,这一个月的时间,貌似积累的东西太少了,甚至都差点把这个习惯都忘记了。当然,这个月的收获就是自我修行方面,对于自身缺点的认知更清醒了很多。这也不得不说是得益于朋友的大胆直言不讳,有这样的朋友,内心确实很感激。《催眠大师》是徐铮和莫文蔚担纲,陈正道导演的片子。对于这个片子,查了导演的资料不得不说,这是一部80后台湾导演的炉火纯青的作品。拍摄MV众多的陈导,已经相当娴熟的跟多位重量级演员合作。不得不赞叹,导演的团队的人脉及资源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心理医生在自身遭受巨大创伤之后,如何救人与自救。激励事件是徐铮扮演的心理医生收到一个难以搞定的病人。进展纠葛是莫文蔚扮演的病人果然难以搞定,危机是,看似正常的心理医生被“病人”反催眠。高潮是徐铮的病情得以逐步展现,结局是,徐铮的.病得以被治疗,两人终回归有了正常人的心态。

故事的主场景在一个老房子里,不断闪回抑或切别的场景。一开场的风格颇有些诡异惊悚。一开始的看似正序,为后面的反转做好了层层铺垫。其实核心也还是两个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的反映和观点,一个感性自责到极致,一个感性中不失理性两位演员也都是实力派,加上故事的铺垫,和最终的反转,完整性饱满,使得这个片子的成片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说缺点,这个片子其实故事本身还是比较适合中小成本投资的,但是因为有大牌明星的加入,使得影片成本大幅涨水,当然这也是票房的保证手段。所以,这个片子还是有些可以借鉴之处的。

催眠读后感4

我阅读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太大了,从一个夏天无法入睡的夜晚开始,一直到秋风扫落叶的一个中午,以至于我一边看也在一边忘记,本来也是零零碎碎到现在所剩无几了。王小波真不愧是李银河说的最有趣的一本书,“幸运的是我选了小波这本书来读”。人生呀就是一本书一本自己作自己读自己收获与失去的大书,我们从书写的过程中一点点懂得什么该珍重,什么该放手,领悟人生参透人生同时也生活在这痛苦的人世。

不止王小波的语言,包括他的思维都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我看到了他荡漾的内心。诙谐有趣的叙述,让我那个无法入睡的夜晚竟嗤嗤的笑起来。这部作品让人对革命时代有了更具象的了解,人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压抑,关于爱关于性,但小波的文字仍然是活泼的,那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王二真是个有趣的灵魂,他心里有一匹自由的马在奔驰,看不见悲戚看不见落寞,总是那么生机勃勃。而那些爱过王二睡过王二的女孩子们也是各有各的风姿,但他们有一点是一样都与众不同独领风骚,性格与行为在那个年代应该都算得上怪诞了吧,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女孩子真实的可爱

催眠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纯纯的守护神》,书的作者是邓茵秀姐姐,邓茵秀是马来西亚人,她写了好多书让大家很羡慕她。你猜猜这本书是哪来的,哈哈这本书是上次学校办活动时买的,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被封面所吸引了。

这本书的封面上画了个小女孩,小女孩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小的鼻子和嘴巴。脖子上戴着一条星星项链,说到星星项链这本书还和星星项链有关呢。星星项链是主人公纯纯的爸爸留下的遗物。

这本书主要讲了:每当纯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总会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那声音好像一位看不见的守护神,鼓励她,安慰她,告诉她该怎么办。为了得到爸爸带星星项链,纯纯开始了一周的游泳魔鬼训练。第一天不会游泳的纯纯感到害怕,她想:教练,朋友都在身边,还有爸爸守护着我,我不能害怕要勇敢一点。第二天,纯纯泄气了:“我真的累极了!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辛辛苦苦的训练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我这样训练真的有用吗?我能夺得星星项链吗?我真的没有把握。”在朋友的鼓励和“死对头”的讽刺打击下经过一周的苦练,纯纯从一窍不通,渐渐学会吸气呼气,用双脚打水和双臂划水。而今,她已经能在水里游来游去了。纯纯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回爸爸的星星项链了。

通过纯纯的故事告诉我了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冷静思考。在前进的道路中我们也许会遇到挫折,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朋友也会有敌人,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向前走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知识,经验。

篇11:《催眠》观后感

催眠,听起来只是存在于小说、电影与电视剧中,或者是接受心理治疗时才会出现,但观看完这个科普催眠的视频后,我才发现催眠并不都是人为的,生活中也有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长知识了。)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这都是我们生活中惯有的体验,只是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与催眠有关而已。

观看视频后,我上网查阅资料学习了一下,得到一下结论: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通过催眠,可以调整人们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当然,催眠师告示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催眠,而每个人适合的催眠方式也不一样。

视频中的催眠表演效果也挺吓人,一排人倒下睡觉,各种表演,令人惊叹。在关于催眠的许多问题,人们往往存在认知误区,对催眠怀有恐惧,包括我自身以前也是对催眠避而远之的。事实上,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有些人觉得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实际上,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在中国,可以说“催眠”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到了现在,催眠真正成为一门有理有用的应用科学,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篇12:《催眠》观后感

“闭上眼睛,把你的身体放松,注意你的感觉,你发现你的内心很平静,慢慢的深呼吸,一吸一呼……”跟随着提示语,我们慢慢进入睡眠状态,身心交融,醒来后浑身轻松,这是我做瑜伽放松术时的感觉,当看到《世界第一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时,心中想催眠用的也是放松术的原理吧!

记得前两天与同事聊天,说道心理学每个大师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他本身在某方面有障碍,他要挑战、治愈自己;二是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正是如此,他们才在各个方面取得成功,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强迫症最为有效;催眠快速处理心理问题的翘楚,就是心理催眠学之父,短期心理治疗、策略派心理治疗的创始人艾瑞克森。

我很佩服艾瑞克森的意志力,他17岁时患上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终身经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折磨,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将跛腿成为治疗的一环,独自划独木舟航行1200英里,航行沿途,打工、交友、学习,一一交替,身体得到了500%的改善。人们说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正是他的顽强斗志,悉心学习,超强的感悟,成就自己的梦想,在病痛中成长,快乐地欣赏和享受生命,他用自身的经验发声,为病人带去无限的鼓励,他独特的治疗方式,曾在美国精神医学界与心理学界引起很多的讨论,而他杰出的治疗成效则来自对人本性成长的坚定信念,来自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度了解和对个案敏锐的直觉洞察力。所以他的治疗是不可复制的,是根据个案当时的状况随时调整的。

篇13:催眠大师教你认识催眠治失眠

失眠,大多数都是“病由心生”,心理因素占了重要的比例。催眠大师唐堂说,通过催眠术,唐堂可以与患者的潜意识“对话”,从而找出引起失眠的心理症结所在。

通过特殊的手势、语言,或者结合点穴等方法,使患者逐渐达到“入静”(催眠)的状态,这时患者的一部分潜意识却被唤醒了。也许患者并没有意识到多年前的一次吵架,已经对自己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而在催眠状态下,通过唐堂老师的诱导,可以帮助患者从潜意识里挖掘出这些被忽视或者遗忘的失眠诱因,通过医生的分析、认知疗法,针对原因解决问题。

催眠疗法已经成功开展了多年。汪卫东教授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20%的人是很容易被催眠的。

如女性、小孩、老人、艺术家等等,还有20%左右的人很难被催眠,另外60%左右的人处于中间状态。有的人可能治疗一次效果就很好,而有的人可能需要三五次甚至更多次治疗。

篇14:《催眠》观后感

儿童神话故事五篇

适合儿童的故事汇总7篇

儿童睡前故事大全10篇

幼儿故事大全10篇

经典儿童催眠小故事1

从前,有一只小蜘蛛,它在树上安了家。有一天,小蜘蛛到河边散步,看到了一位蜘蛛老爷爷,小蜘蛛走上去问:“老爷爷,您在干什么呀?”

“我在捕鱼。”老爷爷说。

小蜘蛛半信半疑地问:“老爷爷,您会捕鱼?”

“是的。”老爷爷回过头来,说:“我这种蜘蛛就是吃鱼为生的。”

“老爷爷,那您能捕鱼给我看吗?”

“当然可以。”

老爷爷像一只小皮球似的滚下河,身子在水上面。过了一会儿,一条小鱼过来了,可小鱼绕了一个圈,回去了。又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条小鱼,这次没有返回,正好被老爷爷抓上岸。老爸爸抓了一块鱼肉吃,小蜘蛛也吃了一块鱼肉,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老爷爷见小蜘蛛喜欢鱼肉,就让小蜘蛛把鱼搬回家。小蜘蛛说:“谢谢,老爷爷,您让我吃到了这么好吃的东西,再见!”

“再见!”老爷爷回答。

小蜘蛛搬着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经典儿童催眠小故事2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有四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半西瓜,西瓜的瓜瓤红红的,瓜籽黑黑的,西瓜皮绿绿的,看起来很新鲜。蚂蚁们又热又渴,他们高兴得都跳了起来。

他们爬上去吃了起来,有一只蚂蚁他太渴了,就像钻地机一样钻到西瓜里“啊呜,啊呜”地吃了起来,还有一只蚂蚁站起来说:“真好吃,我们把它搬回家吃吧!”大家连连点头。

他们推啊推啊,推不动,一只蚂蚁只好跨着大步跑回去叫大家一块儿来推西瓜,大家都来推西瓜了,但是还是搬不动。小蚂蚁们又拿来一根长长的树枝,想把西瓜撬起来,但是树枝都被压扁了,西瓜还在地上纹丝不动。

这时有一只在蚂蚁里面自称“聪明蚂蚁”的小蚂蚁给蚁后说:“咱们可以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搬下来,然后让力气大的蚂蚁把西瓜搬回去。”蚁后点了点头,说干就干,有些蚂蚁爬到西瓜上把西瓜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搬下来,然后由力气大的蚂蚁搬回去。最后他们把所有的小西瓜都搬回去了,他们再也不用愁着没有食物吃了。

经典儿童催眠小故事3

又到冬天了。雪花纷纷扬扬从天上飘下来的时候,西米鹿正在玉米狐家做客。

眼镜猴从门前经过,长长的尾巴绕在脖子上,像绑了条围巾。他敲响了门。

“玉米狐,西米鹿,外面的雪下得好厚哇,你们不来堆雪人吗?”

“不。”玉米狐和西米鹿一起说。

“为什么不?”

“不就是不。”

眼镜猴走后,玉米狐与西米鹿互相看了一眼,同时想起了去年的冬天。

去年的冬天,玉米狐与西米鹿花了整整一上午,堆了一个大雪人。

那是一个多么神气的雪人哪!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子,顶着个水桶当帽子,插着根萝卜当鼻子。

玉米狐与西米鹿高兴地围着雪人转起圈来,转着转着,他们惊讶地发现,雪人竟然也伸伸胳膊踢踢腿,跟他们一起跳起舞来啦。

“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雪人乐呵呵地说。

“欢迎你,我们的新朋友!”玉米狐与西米鹿一起说。

有了这个雪做的朋友陪伴,玉米狐与西米鹿的冬天过得好快乐啊。雪人帮他们盖了一座雪城堡,里面有雪做的桌子和椅子。

雪人推着雪橇,雪橇上坐着玉米狐与西米鹿,三个人在山坡上滑了一次又一次。雪人打雪仗可厉害了,玉米狐与西米鹿合作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是,这样快乐的日子,在春天到来的第一天就结束了。

那个暖洋洋的早晨,当玉米狐与西米鹿赶到他们每天和雪人见面的地方时,雪人已经不见了。

树上、地上、湖面上……所有的冰雪都融化了。

西米鹿哭了,玉米狐的眼睛也红了。他们可以猜到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难过了好久好久。

现在,又一个冬天来了。可玉米狐和西米鹿怎么还有心情再堆一次雪人呢?他们宁可懒洋洋地待在屋子里。

窗外又传来了叫声:“玉米狐,西米鹿,快出来呀。”

“别叫啦,不去就是不去。”玉米狐说。

“咯咯……也不想见见老朋友吗?”

玉米狐正有点不耐烦,西米鹿的耳朵却竖了起来:“玉米狐,你听这声音……”

玉米狐一愣,他突然想起:这是雪人的声音呀!

玉米狐与西米鹿像两枚被发射出去的炮弹那样,抢着冲出屋子。

迎接他们的,是一地白茫茫的雪花。雪花在呼唤着玉米狐与西米鹿:“你们可算出来啦。快帮帮忙,把我的身子捏出来呀!”

“哦!”玉米狐与西米鹿高兴地应着。他们像去年一样,卖力地滚起了雪球,要给雪人一个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子……

“我们还以为你消失了呢。”他们一边干一边说。

“我只是去旅行了。”雪人扭扭刚捏好的腰,“当天气慢慢变热,我的身体也就越来越轻,我像一阵风似的飞了起来。飞过山,飞过河,飞过森林,飞过大地……去了好多好多地方。当天气慢慢变冷,冷到我可以从天上下来时,我就又回到了这里,回来见见我的老朋友……”

温暖的春天再次到来时,玉米狐与西米鹿看着雪人融化后的痕迹,朝天空挥了挥手。

上一篇:管理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下一篇:打版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