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2024-04-10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精选17篇)

篇1: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少先队队歌。今天我看了一个话剧—红领巾,它记述了少先队员与儿童团的孩子之间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我深有感触!

开始铁柱等少先队员想游泳却没带泳裤,便拿红领巾当泳裤。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是用革命先辈的鲜血染成的,是值得尊重的,身为少先队员的他们怎么能当泳裤呢?特别是好强,他身为大队长,本应该以身作则,带好头,但他不仅没带好头,反而还做出这样可耻的事来,真是不应该!

红领巾,浑身沾满革命先辈的鲜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红领巾是我们的象征,它激励着我们前进,像革命先辈那样为祖国做出贡献。这些先烈们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同样的,红领巾是他们牺牲自己,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见证,也值得我们尊重!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是革命先辈牺牲自我,换来如今幸福生活的见证,尊重它吧!

篇2: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看话剧《红领巾》有感

今天下午,全班同学在教室里观看了《红领巾》这部感人的话剧。

《红领巾》这部话剧主要讲了四位少先队员:大队长小玮,壮壮,郝强,萌萌。他们无意间穿过了时空隧道,离开了21世纪,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抗战时期,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儿童团的几位队员,发生了许多有趣而有感人的事情。

这整部话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场面就是,郝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狗熊,偷偷拿了二娃子的手榴弹,去偷袭敌人。他的好朋友们,发现郝强脱离队伍后,生怕郝强会有危险,就各自分成小组分头去找郝强。当二娃子和萌萌找到郝强的时候,正好一架敌机飞过他们头顶上空,投下了炸弹。二娃子为了萌萌和郝强的生命安全,挡在了他们的前面,却不幸受伤,最后壮烈牺牲。

篇3: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 这里的学生似乎已是无可救药, 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 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对此, 校长制定的管理准则是“犯错惩罚”,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然而, 马修老师却无意严惩这些孩子们, 他选择了宽容。马修第一次走进教室便遇到了考验, 捣乱的孩子们乘他不备拿起他的皮包扔来扔去, 教室的混乱恰巧被校长看见, 当校长要严惩那位始作俑者时, 马修却巧妙地保护了那位学生, 孩子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位老师的不同。乐格克在教室门上做了手脚, 致使学校管理员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 马修并没有按照校长的要求把他送到禁闭室, 而是让他去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 乐格克最后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悔恨。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相比于严厉的体罚, 马修对孩子们的尊重、宽容以及适度的惩罚, 不仅没有损害到他们的人格尊严, 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平等和关爱, 实际上更好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而逐渐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 马修发现孩子们喜欢唱歌, 而学校当时并没有音乐课, 于是马修开始尝试利用自己所热爱的音乐来改变孩子们。他将所有的学生按高、中、低声部编入了他的合唱团, 这样, 每一个学生在合唱团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们没有任何音乐基础, 马修一方面投入极大的热情耐心地教他们学音乐, 一方面不断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从此, 校园里飘扬起孩子们稚嫩、欢快的歌声。马修的孩子们显然不是一群无可救药的笨蛋, 他们一天天地取得进步, 最后, 这个由一群问题学生组成的合唱团竟然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合唱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校的气氛逐渐从沉闷变得轻松起来,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得到了化解, 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和天籁般纯净的歌声。马修通过合唱团这种方式, 不仅让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而且, 也使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他们不再是只会捣乱的问题学生, 而是这个合唱团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孩子们从音乐中克服了自卑, 找回了迷失的自信和尊严, 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而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多种重要啊。

对于那些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马修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关爱。佩皮诺是个孤儿, 也是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 因为不会唱歌, 马修每次都亲自把他抱到讲桌上, 让他做指挥助理。这个孩子每周六都会站在校门口, 天真地等待他的父亲来接他回家。他的执着似乎是有道理的, 马修老师最后真的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皮埃尔是一位极具音乐天赋的孩子, 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 经常给他单独开小灶, 对他进行了精心的培养, 这名孩子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影片的最后, 当马修老师被迫离开“池塘之底”时, 一只只纸飞机从楼上的窗户中飘下来, 每只上面都有孩子们稚嫩的笔迹, 一双双小手在空中挥舞着, 那天籁般的歌声再次响起, 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出了对马修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篇4:话剧《党员》观后随感

自新中国诞生至今,中国的社会发展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历史特征,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前进步伐之大和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令世人瞩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每一个历史时期中,百姓眼中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和风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党员》一剧的作者试图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对如何认识党员的先进性进行新的思考和诠释。

《党员》一剧中以十年为一个台阶,设计了三个“优秀党员”的形象,三代“优秀党员”虽然年龄上并不是三代人,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和行为方式却有着明显的差异,突出地表现出自己所活跃着的那个年代的特征。而这种时代特征之所以比普通人更深刻地凝固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优秀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给他们所带来的荣誉感所致。那是他们最辉煌、最骄傲的时刻,他们像珍藏宝贝一样把“优秀党员”的称号珍藏在心里。

姜铁仁,油田的第一代创业者,他们这一代人,曾以“天不怕,地不怕,风雨雷电任随它”的“铁人”精神,战天斗地,他们曾“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他们也曾在“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他们高喊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许,今天的“游客”来到油田,吸引他们的更多的是美丽的景致,是前辈创业者所创造出的成果。但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创业者的功绩,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对中华民族振兴所做出的贡献。

辛静,曾经是油田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后来成为油田知名作家,她曾以一篇描写石油工人的通讯《党员》而闻名油田。她热爱油田,热爱这片土地,热爱那些普通的采油工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把油田工人的壮志豪情、丰功伟绩,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感人事迹全部记录下来,传达给世人。她认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是受人敬仰的,因此,她极力想按照自己认定的模式,要把自己的丈夫塑造成一个优秀党员。

郑建国,是本剧的主角。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新的“优秀党员”的形象。他曾经是油田的一名优秀的钻井工人,因为在一次井喷事故中挺身抢险而受伤。在逆境中,他有过徘徊和绝望,但最终没有沉沦,而是勇敢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勇搏击。他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做出了一番事业,以另一种形式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党员的先进性。作者希望从这个人物身上,向人们透露一个信息,一种观点,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党的先进性、对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够再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理解上,而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认知——新时期活跃在经济领域的企业管理者甚至企业拥有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不同于旧时代的资本家,他们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他们能够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能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他们就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成为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一个人观念的更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否定旧的自我,开辟新的天地,不是说一句话、喊一个口号那么容易。而一个社会的观念更新,更是一个艰难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社会的进步必须要有新的观念的引导和支撑,这是无数次被历史所证明了的。所以,新时期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直在反复重申,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不断推向前进,必须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党员》一剧向人们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个新形势和旧观念之间的矛盾斗争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党员”二字看似普通,实际上是一个份量极其沉重的题目。它透过一个“党员”——党的肌体中的一个细胞,折射出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转变,揭示出党要与时俱进的深刻道理。作者在当今社会文化需求日益趋向娱乐化、市场化的情境下,敢于并乐于在话剧舞台上毅然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做这样一篇“文章”,在题材的开拓上,在创作的探索上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应该是值得肯定和让人敬佩的。

在肯定和敬佩之余,我们也应该坦率地承认,《党员》一剧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人的性格具有多重性,有时是复杂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每个人的性格中必然有其主导的一面,正是这一主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本质。作者或许是为了表现真实,而着意刻画了几个人物性格中的多重性与复杂性,但由于把握的功力不足或是由于功夫下得不够,开掘得不深,使得出现人物性格混乱的实际结果。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的言行有很些地方值得推敲,否则会造成主旨模糊。如本剧主人公郑建国,剧中所有矛盾都是围绕着他是否可以评为“优秀党员”展开的。而他心中崇拜的偶像是洛克菲勒,他最强烈的欲望是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通过个人价值来实现社会价值。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党员企业家典型,优秀党员的标准任何时代都是不可以浮动的,国家利益和工人的利益更不能作为矛盾两方面来处理,这是涉及党政题材的作品所要很好把握的尺度。而在涉及优秀党员的评选的严格的组织程序上,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上也应把握其客观真实性,因为它是艺术比赛或学术评优。

剧中,是否评选郑建国为优秀共产党员,是本剧的矛盾主线。但矛盾冲突不够集中,使得从舞台看来有失之于“散”的感觉。缺少让人紧张、激动的场景。剧中柳思雨作为郑建国的红颜知己和郑创业道路上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人物的设置,总体感觉开掘的不够,否则应能够进一步丰富戏剧矛盾,增加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立体感增强。

此外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真实性还应作进一步的推敲,那种耐人寻味的潜台词,语言的动作性特质,能够使人物在舞台上真正的“活起来”,从而增强话剧的吸引力和可看性。

当然,一个年轻作者敢于碰触这样一个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政治敏感性,承载着一定社会责任的题材,是相当不容易的。如前所述,作者的主导思想和积极探索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驾驭这样一个极有份量和深度的题材时,准备做得还不够充分,还应再下功夫。

篇5: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观后感

今天,我们全体同学在教室里观看了《红领巾》这一部精彩的话剧。

故事讲述了:有一天,天气非常好,风和日丽,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地约好去郊游。他们很快地来到了目的地,周围的美丽景色已令他们兴奋不已,忽然一个澄澈、泛着波纹的池塘映入他们的眼帘,“这是一个多好的游泳地方啊!”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可是只有萌萌带了游泳衣,其他人都没带,怎么办呢?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小强有了一个主意,就是拿红领巾当游泳裤。4位现代儿童因为不尊重红领巾,被时光隧道带回了战火纷飞的抗日时期,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儿童团员。最开始,儿童团员以为他们是坏人,想把他们抓起来,经过一番解释,儿童团员知道了他们不是坏人,他们成了朋友。现代的4个儿童告诉儿童团员21世纪是什么样子,就在这个时候,鬼子打到他们的村庄来了,儿童团员排好队准备撤退。可是,小强偷了一个手榴弹,悄悄地离开了队伍,想独自去打敌人。他们为了找回他,不得不返回前线,并与敌人炮火相遇了,为了救小强,儿童团员二娃子壮烈牺牲了。儿童团员们用自己的鲜血保护着21世纪的儿童回到了现在。当4位同学亲身经历了这场用儿童团员的生命与鲜血换来的生命与时代之后,他们才真正的知道了红领巾的意义,他们才开始从心里真正尊重红领巾了。

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总是羡慕的望着大哥哥大姐姐胸前飘扬的红领巾,老师告诉我们,“她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终于有那么一天,一面小小的红旗,挂在了我的胸前,在鲜红的少先队旗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我深深知道:这个敬礼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鲜艳的红领巾将伴随着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6: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要尊敬红领巾

——看《红领巾》有感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记录片《红领巾》。我们可不能像故事里的好强那样,自己的游泳裤被妈妈没收了,就用红领巾来作自己的游泳裤,还振振有词:“我只是拿它当游泳裤用一下,又没有其它意思!”好强阿,你身为少先队员,却一点也不尊重红领巾。要知道,那可是二娃子和铁柱他们为了梦用鲜血换来的啊!少先队员就应该服从大队长的命令,可是好强不仅没有听大队长小伟的命令,还拿了二娃子的手榴弹,想偷偷地下山炸掉敌人的阵地。正是因为他不听命令擅自行动,才使得二娃子在找他的过程中不幸被敌人的手榴弹炸死。

篇7: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观《红领巾》有感

今天是国庆节前一天,我在学校观看了《红领巾》话剧,他深深打动了我。

一个大队委带几个同学去野外,结果有两个同学不爱护红领巾,拿红领巾当泳裤,正当他们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竟然发生了地震,掉进时光隧道,遇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当经历了几次惊险的事件之后,他们懂得了红领巾的重要意义。

几位小学生的行为,是遗忘了红领巾代表的重要意义,不爱护它们了,看到令人很难过,红领巾是用战士的鲜血染成的,是国旗的一角,我们不尊重红领巾等于不尊重国旗,革命战士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没有战士们和儿童团的英勇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假如连红领巾都戴不好,有什么资格叫“少先队员”呢?

篇8: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关键词:电影,教育,爱,人性化

最近有幸从电脑上观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叫马修的老师在一所寄宿学校做学监时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惩罚”管理准则, 这所学校因为它的沉闷和冷漠而被称为“池塘之底”。然而马修老师的到来慢慢地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并最终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看完这部电影, 我的心情良久不能平静, 马修老师对孩子们深切的爱及其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在让我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 这里的学生似乎已是无可救药, 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 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对此, 校长制定的管理准则是“犯错惩罚”,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然而, 马修老师却无意严惩这些孩子们, 他选择了宽容。马修第一次走进教室便遇到了考验, 捣乱的孩子们乘他不备拿起他的皮包扔来扔去, 教室的混乱恰巧被校长看见, 当校长要严惩那位始作俑者时, 马修却巧妙地保护了那位学生, 孩子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位老师的不同。乐格克在教室门上做了手脚, 致使学校管理员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 马修并没有按照校长的要求把他送到禁闭室, 而是让他去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 乐格克最后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悔恨。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相比于严厉的体罚, 马修对孩子们的尊重、宽容以及适度的惩罚, 不仅没有损害到他们的人格尊严, 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平等和关爱, 实际上更好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而逐渐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他将所有的学生按高、中、低声部编入了他的合唱团, 这样, 每一个学生在合唱团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们没有任何音乐基础, 马修一方面投入极大的热情耐心地教他们学音乐, 一方面不断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从此, 校园里飘扬起孩子们稚嫩、欢快的歌声。马修的孩子们显然不是一群无可救药的笨蛋, 他们一天天地取得进步, 最后, 这个由一群问题学生组成的合唱团竟然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合唱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校的气氛逐渐从沉闷变得轻松起来,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得到了化解, 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和天籁般纯净的歌声。马修通过合唱团这种方式, 不仅让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而且, 也使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他们不再是只会捣乱的问题学生, 而是这个合唱团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孩子们从音乐中克服了自卑, 找回了迷失的自信和尊严, 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而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篇9: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中的爱

天已是中午,刺辣的太阳开始成了黄昏,橙红色变成了深红色,天际的云彩开始变色了。望着血色的天空,我的衣服湿透了。我想起了红领巾,那用鲜血染红的代表着少年的梦的布,想起了我看过的电影《红领巾》,就想起了中国抗战过的先烈的爱……

那《红领巾》,那四个曾经把红领巾当做泳裤的少先队员,在山坡上,穿越了时空,来到了70年前的抗战时期,和那里的少先队员接触过,自私自利偷了同伴的手雷,单独面对敌人、同伴掉到山谷里,用红领巾连成的绳子,连成的梦,把同伴从深谷救出来、用穿着梦想的歌声,让同伴陶醉,缝上伤口、用博大的胸怀,用红领巾中的爱,挡住敌人的枪口来救同伴。让一个个迷茫在社会的少年爱国,爱红领巾。

对啊,那就是红领巾中的爱,是一种努力让后代活下去的信念,是一种让后代懂得爱国的精神,是一种成立新中国的希望,是一种打倒帝国主义的仇恨!那70年前的抗战时期的少先队员,也就是懂得红领巾中的爱懂得长辈的用心,懂得爱国的伟大烈士啊!这种爱被电影《红领巾》传递到全中国,传递到全世界,让世界的人们都懂得红领巾中的爱。然而这就是那些70年前的抗战时期的少先队员所保护的梦。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难道不是用红领巾中的爱换来的吗?!

那些迷失深谷中的少年啊!让我们用红领巾中的爱、用梦想的歌声、用用红领巾连成的绳子,连成的梦把他们救到美丽的祖国。

篇10: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的大型历史话剧《立秋》,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舞台剧。该剧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启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我认为此话剧应有三点收获,第一点,那就是该话剧贯穿于全剧的一句话“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在道德沦丧、民风不古的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指导和警醒的作用,当年晋商就是执著着这样的信仰,才完成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伟业,完成此业无他,唯有诚信、敬业耳;第二点,那就是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变则通”,晋商的祖辈就是靠着走西口推独轮车来完成原始积累的,后来他们通过贩茶、贩丝走上钱庄的道路,也无一不是“与时俱进”而发扬光大、大展宏图的,作为他们的后人,没有领会祖先经商之精髓,用“科学的发展观”不断调整经营方式、策略,偏重于“守碑护门”的思想,导致最后走向衰亡,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局限所在,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试想,如果当年山西票号改制银行成功,那我们的银行根基和实力岂不是远远超过了欧美么?历史或许将重新改写;第三点,这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珍惜我们的和平年代,爱护我们的国家。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城头变换大王旗,在那样一个充满了未知数的时代,良性经营几乎只是个梦想,国运衰微,外国列强在中国盘剥,我们的民族工业、人民财产都受到了前所未有压榨,试想在那个年代你能悠闲的享受车生活么?不能!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爱护我们的国家。或许有人认为**的领导不好,想要去推翻他,但是你要知道,一旦我们的政权被颠覆,美国、法国、日本那些居心叵测的国家将以民主解放的名义,让我们的国家四分五裂,我们又将成为列强待宰的羔羊。

篇11: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

****小学 五(1)班 *** 指导老师:***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观看影片《党的女儿》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说,因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吧!

弱国无外交

——《我的1919》观后感

影片《我的1919》是以1919年一战刚结束在法国召开凡尔赛会议为背景来讲述中国驻美公使,亦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之一顾维钧在会议上与法、英、美、日各国斡旋,中去中国主权而却最终外交失败的历史故事。影片详细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和那次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失败外交的经过,让我对那段历史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相对于从教科书的简单叙述中获取的知识,影片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对待历史人物的视角。

顾维钧,影片的主人公,年轻,一表人才,他的身上,似乎拥有了一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作的种种,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可指责的爱国青年。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梭赏识;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下午三点前阐述自己在山东问题上的观点,二他们接到通知时已是将近两点),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语出惊人,获得全场一致的掌声。

只是,正是应验了那句话,“弱国无外交”,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付诸东流,举办国法国权衡各种利益,最终仍只给予了中国两个席位,而山东问题,英法美三国左右权衡,最后仍然决定牺牲掉中国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将山东转让给日本。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一个外交家所能左右的结果,尽管直到最后陆征祥总长都灰心丧气绝望的时候,他还相信“我们还有机会在争取”,只是局势,早已不是他顾维钧一个人便能力挽狂澜的,无论他再出色,再如何才华横溢,因为他的背后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

外交失败,代表团成员成了众矢之的,更有甚者,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愿意以三个人头来换代表团成员的一个人头,之前的担忧“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国内政府叫他们签字——他们倒像成了卖国贼。

与顾维钧相对应的另一个人,他的好朋友肖克俭,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领导工人有幸罢工,为争取山东权利为废除“二十一条”领导法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游行示威,最终视死如归,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以死来抗议《巴黎和约》的签订,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深爱的祖国,相对于顾维钧,他的爱国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无数爱国者的共鸣。

似乎肖克俭这个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与顾维钧相对照的,肖克俭的激烈而直白的爱国容易被人们所儿呢和赞同,但是谁又能说顾维钧不是同样爱国的呢?他在和会的最后,拒绝和约签字,在未接到国内政府关于任何拒绝签字的通知的前提下,仅仅从这里,便可知道他对自己祖国的感情,他与肖克俭不同的只是,他在运用自己的方式与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其实是殊途同归。

争做四有青年 ——《小兵张嘎》观后感

爱国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我看过一些爱国的影片,如“小兵张嘎”、“英雄虎胆”、“战上海”、“建国大业”、“地道战”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小兵张嘎”。嘎子的任务主要是对付日本鬼子,他与敌人周旋,敌人想要抓住他。他的处境是多么地危险。可是,张嘎却没有退缩。

“小兵张嘎”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爱国主义影片。嘎子的勇敢与智慧,值得我们当今每一个小学生去学习。他是一个爱国少年,对敌人他横眉冷对,毫不胆怯。

日本鬼子十分害怕张嘎。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不敢与他正面相对,落荒而逃。可见,嘎子的厉害。

嘎子给我们中国广大的小学生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在历史面前挽回了颜面,让我们中国人重新抬头做人。嘎子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有如此深厚爱国情感,是一个多么崇高的人。更何况我们十四亿的广大民众。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样一个爱国英雄——张噶!嘎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们小朋友,要继承和发扬嘎子的这种强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篇12: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 却是千人一面, 千部一腔, 千篇一律的“规范”教育, 很多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z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给予特别对待而湮没了他们超凡的能力, 变得比普通人更无能,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特殊儿童的特殊经历。不过影片的主人翁伊桑是幸运的, 他的超凡能力最终被发现, 障碍也最终被克服。为了从这部电影里吸取一些经验, 以便更好指导我们的实践, 我特地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剖析, 希望对我们的学习研究能有所裨益。

2. 研究方法一

2.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2.2 情景设置

2.2.1 学校

八岁的伊桑跟所有普通孩子一样, 在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 遗憾的是, 读到三年级的他, 居然还不会拼写, b和d永远分不清, k和h总是搞错, 单词的字母顺序经常颠倒, 在他眼里, 字母总是在跳舞, 一会面向他, 一会背向他, 一会在这里, 一会在那里, 使他永远也无法正确地拼读出单词, 更谈不上拼读句子和课文。因此, 作业本上全是红叉, 试卷全是零分, 被老师惩罚和同学取笑已成为他学校生活中的“惯例”。

2.2.2 家庭

伊桑有一个殷实而幸福的家庭, 父亲永远很忙, 无暇管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贤淑的母亲自然而然地成了伊桑家庭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伊桑永远也不能像他哥哥那样按时完成作业, 按时起床, 按时吃早餐和按时上学。他总是要在妈妈的督促下, 极不情愿地写作业;在妈妈的再三呼唤下, 极不情愿地从睡梦中醒来;在妈妈的连塞带灌下, 极不情愿地吃完早餐;然后在妈妈的又拖又拉下, 匆匆忙忙地登上等候已久的校车, 和哥哥相比, 伊桑无疑让妈妈头痛、心焦而又无可奈何。

2.2.3 社会

伊桑很羡慕在一起踢球的小朋友们, 可他只是和他的狗在一旁观看。当他试图把小朋友们踢的球扔给他们时, 他却犯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他没有方向感, 居然将球扔到了别的地方!伊桑受到了小朋友们的侮辱和嘲笑。他羞愤难当, 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扑向羞辱他的小朋友并将他的胳膊咬伤。结果, 小朋友的母亲到他家告状, 伊桑又被父亲打了一巴掌, 若不是母亲及时制止, 伊桑可能会被父亲打得更惨。

2.3 研究结果

老师、父母、同学均未发现伊桑是一个特殊儿童, 而将其视为懒惰、疯狂、不用心的孩子。伊桑的眼神开始变得空洞和迷茫。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他选择了逃学, 独自一人在路上闲逛。自由驰骋的幻想和无拘无束的感受让他得了片刻的轻松快乐和解脱。由于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拼写, 他开始抵制母亲的训诫, 不做家庭作业。他常常一个人呆着, 也更不愿说话。

3. 研究方法二

3.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的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3.2 情景设置

3.2.1 学校

伊桑的父母被迫将他转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在这里, 他同样要面对让他难以克服的诵读困难, 他同样要受到教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一次偶然的机会, 学校给他们更换了美术老师。新来的美术教师给他们带了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首先, 他将歌舞形式引进课堂, 释放掉了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其次, 拿走了让学生临摹的模型,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能力, 任意创造自己的作品;再次, 让学生亲近自然, 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他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每一个学生。伊桑空白的画纸, 不苟言笑的神态以及远离人群的举止, 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开始从各个侧面了解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包括向伊桑的同桌了解他平时的情况, 查看伊桑的作业, 到伊桑家是造访等。他终于对伊桑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是一个具有诵读障碍, 同时又具有超凡绘画天赋的孩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开始根据伊桑本身的特点, 帮助他一步步克服诵读障碍, 并创造各种条件, 帮助他重拾信心和勇气。最后, 他成功地说服校长举办了一次展示伊桑超凡天赋的绘画比赛。

3.2.2 家庭

伊桑被迫转学后, 伊桑的父母只能定期去看他, 当伊桑的情绪在学校里跌落到谷底时, 他的父母及时赶来并给予了他必要的抚慰, 伊桑的哥哥还送给他一盒24色的水彩颜料, 以示对他绘画的支持。

3.2.3 社会

伊桑的新同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他非常同情伊桑, 并成了他的好朋友。另外, 为了发掘学生的超凡才能, 学校还特地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 并邀请了著名的美术专家当评委。

3.3 研究结果

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伊桑的特别之处, 开始同情并帮助他, 父母和兄弟也一改往日的做法, 开始给予他精神上的抚慰和鼓励。伊桑开始积极主动地练习拼写, 练习朗读, 并一步步克服了诵读障碍。而且他还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他超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了一个让全班师生为之惊叹的会动的小帆船, 并在学校举办的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中一举夺魁!伊桑开始变得自信而快乐。

4. 讨论

上述两种不同的情景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 良好的家庭和教育的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基础。

4.2 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是超常儿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4.3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个体体验到自己被他人接纳, 从而提高其自我的价值感。

5. 结论

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学校、家庭、社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特殊的教育, 以便让他们克服障碍, 发挥其超常能力, 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心理学报.1986年第2期.

篇13: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霍元甲》观后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电影《霍元甲》,本片主要讲得是一代宗师霍元甲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影片重点讲了霍元甲一生的主要经历。他小时就非常喜欢武术,但是由于他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认为武术就是打擂,就是要获得“中华第一”的荣誉,从而导致满门皆亡的悲惨结局。从此以后,他彻底醒悟了,他对武术有了全新理解。他利用他非凡而精深的武艺打败了众多外国高手,他的那种“精武”精神也流芳百世。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霍元甲最后与日本高手的擂台赛,表现了霍元甲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以及他爱国的精神。看一看那在战乱时的霍元甲,再想想我们这些生长在鲜艳红旗下的青少年,我们无地自容。

爱国是霍元甲具备的第一个品质。我们从小就接受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可有些同学不认真学习,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其实这也不是爱国。

自强不息也是霍元甲的一个重要品质,因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被父母亲视为掌上明珠,有些学生就是娇生惯养,处处依赖父母,连一点事也不做,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放弃了战胜挫折的希望,有些学生具有依赖思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次出门,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若不小心少说了什么,都会惹出麻烦。

《霍元甲》这部电影看完了,但霍元甲的形象久久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们应该学习霍元甲身上的优良品质,做一个自强不息,为国成才的时代少年。

篇14:红色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

然而,我们习惯了浮华生活,习惯了物欲横流,这历史渐渐被时间湮没。记忆的碎片割断了人们对历史的敬仰与怀念,慢慢沉淀在内心最边缘的地带。

喧嚣蒙蔽了人们的眼睛,欲望扭曲了人们的心灵,人们淡忘历史,忽视精神,浮躁地、无限地、肆意地扩张着自己对物质的渴求与占有。人们就这样漠视了历史,于是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感情,没有了责任感。人们渐渐迷失自我,与真正应被关注的历史渐行渐远,终将被历史遗弃……

为了那些不应该被忘却的记忆,为了那些不应该被丢弃的信念,我们要唤起内心角落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历史的狼烟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星星之火渐成燎原。无数的革命先驱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了人间,绽开满目烂漫的红色。老一代人把这段历史的真实交付给我们,我们有责任用真实还原历史,代代传承,把那段红色的激昂岁月融入现代年轻人的脉络,使他们眼中的历史变得立体、真实、可靠,让红色历史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前进的动力。

质朴的故事曾被鲜血浸染,无华的图片曾被生命凝练。而这些流动着的随时会飘散在时间天际的历史在《红色记忆》中鲜活,让我们对那“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铸就的不朽丰碑”触手可及,让我们忍不住去重读那“百死后生凝结成的壮丽史诗”。

篇15:爱国电影《战狼Ⅱ》观后感作文

作者: 曾凡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题记

截止到今日,已上映二十五天的国产影片《战狼Ⅱ》累计票房达51.08亿,跻身全球电影前一百,同时也打破了好莱坞在中国电影行业的垄断。

狼,人们素来评价不一,或贬或褒。譬如西顿笔下的狼高贵又凶猛、姜戎笔下的狼冷酷却重团队意识、沈石溪笔下的狼群则像是映射社会。而吴京眼中的“战狼”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新风貌,刚强却不失智慧。

《战狼Ⅱ》主要讲述了在非洲国家的叛乱情况下,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退役军人冷锋重回战场救援同胞和难民的故事。

影片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中国的影响力。影片中的撤侨情节不禁令人联想到几年前的“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事件。枪声一打响,中国的军舰在第一时间停靠在战乱区码头,告知交战双方立即停止任何港口附近的军事活动,全舰进入一级戒备,随时待命攻击一切不安定因素,用坚实的力量保护着海外华侨,这是一个大国的担当。

或许有人会惊讶电影中的反派头目会反复强调“别杀中国人别杀中国人”,载满中国人的卡车经过战火密集区举起中国国旗交战双方便会肃然起敬的放行,中国影响力可见一斑。但这种情节并不是只出现在电影里,而是真实的`发生在生活中――中国为非洲提供大部分援助,地位理应不可撼动。

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同中国相比的非洲部分国家却动荡不安。饥饿、贫困、瘟疫甚至战乱、逃难、死亡常年伴随着他们。生活的影子就成为了电影,《战狼Ⅱ》中的堆积成山的因为感染拉曼拉病毒死亡的黑人们就是一个例子。

这种病毒的原型就是一四年非洲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其可怕程度令人发指。提到埃博拉病毒,大概就会想到研究出抗体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在历经磨难后,中国医疗队凭借强大的毅力勇气以及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我们的祖国又争一分荣耀!

念及此处,忽然细思极恐。中国人民的命运曾经和非洲人民十分相似,但是现在的我却可以安逸的坐在电影院,喝着可乐吃着爆米花,看着影片里的满目疮痍的非洲大地。假如历史发生了一些细小的变动,也许现在会是非洲的观众坐在电影院里看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冒险,我也许会是像垃圾一样被扔掉的传染病患者,或者是死于流弹的普通市民,也可能是电影中哪个骑着单车上学但是遇上叛军的倒霉学生,或者我干脆就是叛军,被主角随手一枪爆头的那种,细思极恐。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走上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各种制度相互博弈的庸俗情节当中,社会主义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更加符合中国国情,非洲虽然有大大小小的战争与政变,但可以称之为符合国情的“革命”少之又少。

这大概就是中国与非洲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却泾渭分明的原因罢?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前者和平稳定、后者战乱迭起。

《战狼Ⅱ》自首映后票房一路火爆,归根结底是因为电影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它郑重告诉我们,中国正在雄起。

随着祖国的发展,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我想我们更应该有梦想,有干劲,玉汝于成。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当我们的优秀由内而外自然散发时,终会不辱使命,成就中国梦。

电影最后放出的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当你在海外遇到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这句话,是我在这场电影中最喜欢的一段话。虽然这段话并不是真正出自中国护照,但是却说出了国人的心声,祖国的强大让远在异国的国人,在任何一个危难时刻,都能手持着中国护照,成为让全世界都羡慕的中国公民。

篇16: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红领巾话剧观后感

一、故事由真实人物、历史背景改编

本片的主人公宋佑硕高中毕业, 当时没有任何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司法考试, 一开始当上了法官, 但是由于法官的收入比较低微, 转行做了律师。宋佑硕有一双儿女, 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另辟蹊径做起了其他人都不太看得起的不动产登记工作, 甚至还被同行所不耻。然而在大家看到了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甜头后, 纷纷效仿, 以至于宋佑硕又转做了税务领域, 而且非常有成效, 累积了一定的财富。在他贫困潦倒准备司法考试的时期他曾经经常去光顾一家汤饭店, 由于自己经济条件的原因他欠下了老板娘一个月的饭钱, 在老板娘追要后他没有付钱就匆匆离去, 而在他当了律师发达以后, 便经常去光顾当年的汤饭店, 以报答汤饭店大婶的“一饭之恩”。

当时的韩国正处于全斗焕的独裁统治下, 史称“第五共和国” (1) , 属于韩国的政治敏感期, 统治也是十分黑暗的, 经常有为了人权示威游行的事情发生, 国家也加大力度镇压示威游行的反动分子, 而这些示威游行者中主要的成员就是大学生。韩国政府对学生们传阅一些民主思想的书籍也是加大力度打击的, 而汤饭店的老板娘的儿子镇宇就被卷入了此次事件之中。由于这次事件是有关于国安法的案子, 所以一开始宋佑硕的前辈请求他接手这个案子时他婉言拒绝了, 他只想安逸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但是在宋佑硕得知老板娘的儿子镇宇也卷入这次事件当中后, 他为了报答老板娘的恩情选择接手这件案子。

“釜林事件”由国家公权力的干预, 使本来分工明确, 相对独立的公检法, 甚至军队互相勾结都参与其中, 镇宇等学生被严刑拷打, 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宋佑硕不畏强权, 哪怕是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家人的安危也要追寻真理为镇宇讨回公道。在宋佑硕的几场精彩的庭审对决后, 最后个人的力量在法庭上还是没有战胜强大公权力的干预, 这场官司宋佑硕败诉了, 镇宇他们被判有罪。在影片的最后, 宋佑硕为了追求公意和人权为学生组织了一场追悼会, 但被国家以非法集会的罪名提起公诉, 在宋佑硕被公诉的庭审上, 伴随法官清点为宋佑硕辩护的釜山99 名律师的名字的声音下落幕。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影片中宋佑硕和车冬英庭审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话“民国主权属于国民, 所有权利都有国民产生, 国家即国民”, 根据近代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等启蒙思想的观点, 人们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让渡给共同体国家, 国家获得强制性的国家权力, 但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自然权利, 因而可以说成国家权力来自于人的自然权利或公民权利, 近代公法学也以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为基本范畴。我国法学界的主流理论至今还坚持权利权力法理学, 人们交出自己所有的权利给予国家, 从国家的手中获得权利, 人们服从这个国家或者这个政权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这个政权是具有合理性的, 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认同的。

“人生来自由, 去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人类最主要的两项权利在我看来就是生命和自由, 但是我们的枷锁如果是公权力所带来的肆意的钳制我们还何以谈论自由。现代法治国家, 就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而言, 国家权力是手段, 公民权利是目的。国家权力的存在是为了公民更好的享有权利。国家在保障公民权利, 但同时可能会侵犯公民权利。为了公民更好地享有权力, 必须以法律控制国家权力。在现代社会, 法律对国家权力的控制, 要求国家权力的行使应当做到: 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的, 而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就是依法行政。这也就意味着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执法者应当是法律明确的主体, 有法律授予的权限, 并且执法的内容要法律明文规定, 严格遵守程序执法。

人类活动的基本目的之一, 便是为了满足自由需要, 实现自有欲望, 达成自由目的。而国家通过法律来保卫、维护人们自由的。然而, 这绝不意味着自由就是人们的行为不受任何限制。人们常说法无禁止即自由, 所以, 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 而应当是在法律下的自由, 人们在行为时不可以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限制我们侵害他人自由的行为, 也限制人们侵害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之上, 而人们行为自由的同时也要遵守法律道德主义, 不伤害社会的基本公共道德。法律又通过法律家长主义, 限制人们的自由不能有意构成对自己的伤害。法律容忍与社会完整统一相协调的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 尽可能充分尊重个人隐私, 法涉及人们行为的最低限度, 而不是最高标准。

三、对公民权利的新思考

宋佑硕十分爱自己的国家, 他有钱之后买了一艘帆船刻苦训练, 希望可以为国争光, 车冬英也十分爱自己的国家, 他听到国歌时出于对祖国敬仰而自然流露的神情也无法模仿。但是宋佑硕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的美好。因为人民组成国家, 只有人民民主, 法律健全, 国家才会强大, 所以他组织集会, 渴望政府尊重人权, 渴望国家法制, 渴望国家民主、自由。

而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 我们已经拥有了民主和自由, 但是关于公民权利的保护我们还是需要加以重视。

首先, 在立法上要继续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 法律在赋予行政机关公权力的同时一定要明确的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与限制。所以, 这就要求立法机关应及时有效地加强行政立法活动, 提高行政立法的质量, 更加全面的完善行政法律体系, 从而达到行政权在立法层面上的控制, 确保依法行政的实现。

其次, 司法上的控制也是对行政权控制的重要手段。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经在5 月1 日起实施, 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又迈出了踏实的一步, 近些年来由于行政权的扩大, 尤其是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扩张, 使其可能容易侵犯到公民权利。所以, 行政权的控制有时必须通过司法途径来进行, 对于行政机关越权执法, 行政不作为, 行政权滥用等行为, 司法机关要合理的进行救济, 保持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从而控制行政权的不法使用。

然后, 加强完善行政权监督机制。整合现有的检察监督资源, 做到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中的反贪局合并管理, 建立一个独立于同级党委和政府之外的反贪办事机构, 该机构做到垂直领导体制, 上级反贪机构直接任命下级反贪机构的人员的组成对其负责, 中央反贪机构对中共中央总书记负责; 各级反贪机构的行政经费由各级政府单独列支, 人大批准后独立使用。

最后, 在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的全面的履行政府职能, 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做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与程序进行执法, 做到依法行政, 绝不滥用职权侵犯公民应有的权利。还要做到文明执法,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制度, 应该公开的内容都应当及时有效的向大众公开,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从细节做起, 从思想上加以转变, 成为一个真真正的法治政府、人民政府, 早日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龚向和.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国家与公民关系新视角[J].法律科学, 2010.04.

篇17:爱国电影夜袭观后感作文精选

《夜袭》这部电影播放的是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炸毁日本飞机场,一共有24架飞机被炸毁,好多日本人都被八路军干掉了。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陈锡联团长带领团队悄悄的进入日本人的基地,夜晚,日本鬼子探照灯的灯光总在不停的扫描着,防止有敌军出没,陈团长带领突击队向日本人发起了进攻,日本鬼子和八路军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八路军冒着生命危险,把日本鬼子从飞机上摔下去,自己在上面把飞机炸掉,有些八路军为了炸毁飞机,不顾牺牲生命。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日本鬼子一个个倒在血泊中,而那些为了中国而牺牲的八路军战士们也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一半希望,换来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就不会因为一些场面滑稽而乐呵呵的笑,因为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都是那些革命烈士用宝贵生命换来的。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努力读书,热爱国家,热爱国旗,将来回报祖国,做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做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评语:

上一篇: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下一篇:马月梅缝沙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