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班主任的成长

2024-05-22

关注班主任的成长(通用8篇)

篇1:关注班主任的成长

关注班主任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班主任工作干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有效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而要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关键是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为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我们学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构建班主任成长的平台。

一、塑造学习型班主任

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各样的观念影响着人的思想,也同样影响着学生思想。许多班主任都有同感,觉得现在的班主任越来越难当,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这需要班主任不断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型班主任的培养工作,首先在学校营造一种人人努力学习的氛围,开设教师阅览室,鼓励班主任多读书,多研读教育专著,学校尤其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必须精读一本教育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学校还定期开展读书周活动,还为教师提供有关教育网站如“教育在线”等,让教师在网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其次,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除了鼓励班主任不断进修,坚持学习之外,为使班主任尽快通过学习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学校还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聘请具有较高德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主讲教师,为班主任开专题讲座。为激发班主任学习积极性,对培训合格的班主任颁发结业证书,班主任聘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再次是积极为班主任提供学习的机会,组织班主任到工作搞得好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促进班主任向学习型班主任发展。

二、培养研究型班主任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这句话说明了思考对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更需要不断去总结、反思,通过反思、研究促进自己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管理方法,积累教育管理经验,使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为了让班主任能够不断对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要撰写教育管理心得体会,在心得体会中记下自己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过失等等。学校要求班主任每月上交一篇心得,并定期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进行交流,为班主任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在经验交流过程中,学校还要求班主任整理一年学习笔记写一篇有价值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论文,总结至少一条新经验,让班主任在研究中提高,努力造就理论型、研究型班主任。

三、倡导民主型班主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越来越难以奏效。为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学校先后多次组织班主任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通过理论学习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并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班级管理向民主化、自主化转变。校德育处、大队部先后在全校开展“关爱后进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活动,在校园中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并指导各班开展“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共同遵守”、“轮流值日小老师”等主题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班级管理的自主性。同时还定期在各班开展“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环保小卫士”等评比活动,以激励学生上进的积极性。另外,学校还改革班主任的奖励机制,把班级管理民主化、学生管理自主化作为班主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促进班主任向民主管理型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校班主任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学校工作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注:本文发表在《中小学校长》2004年11期(作者:李剑锋,深圳市同乐主力学校校长;李应周,高级教师)

篇2:关注班主任的成长

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关注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携起手来,在教育孩子时,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做得实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一转眼,他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与初中的接轨点,学生素质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即将面临到一个新的环境中

受到一个新的挑战、新的评价。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六年级应该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下面我就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向大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建议: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今天是五月11日,再过2个来月你们的孩子就要从这个学校毕业升入高一级的初中学校去就读,临近毕业,作为班主任的我想对各位家长讲的东西有很多;首先我介绍我班学生在学习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作业量相对多了,学习方法改变了。

所以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十分渴求,总有一股生怕落后的不服输思想,学习很自觉;比如:满雪瑶,王亚楠,刘霄曈,满凯霞,刘博文,刘容川,郭嘉麟,雒龙楠,解云坤,陈成龙,罗睿智,张德龙,李倩,张曦月,李媛媛,朱惠婕,苗兆硕,孙丽冰等,上进心很强,不甘落后,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知识的掉坎而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成绩出现较大滑坡;

二、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出现不好的学习习惯:

1、不会听课,只听热闹,听不出重点;只人云亦云,没有深入思考。

2、上课状态不兴奋,不积极主动思考,不爱回答问题。上课低头,走神,基础知识自以为简单,不再认真听讲。

3、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强,比如:作业虽然能够按时上交,但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有些同学甚至以抄答案来应付作业任务,4、改错不及时,有些学生作业马虎,作业差错多,选择题乱猜,计算题只有答案没有过程;老师讲评过的练习始终没有及时订正的习惯,不及时改错。

5、对学习中的疑虑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一拖再拖,问题越积越多,直至后来出现无法面对。个别学生也想提高成绩,但却不积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时间一长产生放弃的心理。

6、竞争意识不强,部分学生成绩波动较大,偏科现象比较突出。

7、课后不能做到及时复习,导致知识得不到巩固。

8、放学之后,部分学生没有及时回家,在外游荡,很晚才进入学习状态。做完作业后没有及时复习预习。学习较被动。

9、周末、假期时间过于放松。一上学即出现星期一综合症。

总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个别学生本学期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可能有些家长也感觉到了,很多孩子的学习比较浮躁,并且现在学习内容深了,就有些吃力再加上很多孩子作业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交流起不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使学生心理发生不必要的转变,久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

那么就需要家长透过孩子的成绩看问题:

1、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2、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3、学习时间是否有保障;

4、学习效率是否高效。

以上问题,我们老师一定会想办法去解决,但是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所以,我希望孩子们在这仅剩的两个月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品德方面等都能突飞猛进,各方面有更大的飞跃,为孩子的中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给家长的建议:

1、多关心,少溺爱

我希望家长们在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也要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比如说,家长可以在家里多和孩子交流学校里的一些情况,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多看看孩子的作业,督促他们把错误的题目改正,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了,孩子也就不敢马虎对待了。

小学毕业前夕是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个阶段家长们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从思想上情感上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家里有电脑的家长更要注意了,孩子不去网吧了,可是在家里没有节制的上网也是一样的,除了查资料,最好孩子上网时有家长陪同。因此作为家长,必须多留心,防患于未然,让一切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及时消除孩子的浮躁情绪

孩子们快毕业了,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情绪,就是浮躁,心浮气躁,学习不踏实,做事不认真,原来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学生,现在都会随时给我一点意外了,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在我们的新课已经结束,进入了全面的复习阶段,要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六年所学的知识,现在用有限的时间去复习巩固,学习任务应该是要比原来大的多。但是因为都是学过的内容,很多学生出现了倦怠,认为这些内容都很熟悉,开始不认真起来,表现得都很浮躁,那么我们家长针对这种情况在家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跟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懂得,不努力不会有大的收获,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好了,孩子才会有变化。

3、给孩子多一点约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教育和适当的约束,学生就不会有良好的习惯。我们有的家长一味让孩子安静地做作业,一吃完晚饭,就把孩子安顿在房间里。那么,孩子一个人在房里到底在干什么呢?是在认真做作业、认真复习呢?还是在看书呢?还是在看电视?家长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像这种例子很多,有的孩子晚上回家看电视过迟,导致学生睡眠不足,希望家长挤出更多的时间陪在他们旁边,让其做完作业。不要认为工作赚钱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多陪陪孩子,多对孩子一些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啊!所以,给孩子多一点约束,家长就会少一点烦恼。

4、给孩子多一点引导。

六年级的孩子,真是似懂非懂的阶段,他们还分不清是非。家长就要学会引导,学会沟通,学会解释,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一棍子打死。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你心急,一定要让他做到什么什么,那他的心理就会产生逆反,结果反而会把事情搞僵。

现在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一有挫折,一有压力就承受不了。学生在学校的压力就很大了,回到家里家长再乱说一通,甚至打骂,有些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的现象。因此,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了,但还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再忙也不要忘记给孩子予以关爱。家长要采取各种方式切实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要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惑;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学习上的困难,并给予帮助。

5、和教师多一点联系。

我们希望家长们要和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多联系。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多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老师也要向你们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所以,家长和老师相互联系,相互了解,就能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们家长可能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成绩。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认为主要看孩子有没有尽到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不是很重要,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以及个人的理解、反应、接受能力的不同而成绩会有好有差。

6、加强对孩子的课外时间的了解。平时看到孩子晚回家,一定要问清原因,有必要打电话与老师联系。在星期六或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也要对孩子的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一到星期天,学生的作业质量就特别的差。一个星期辛辛苦苦养成一点好的习惯,一下子全泡汤了。可以看出星期天,孩子在家缺少管理,把学习放到了一边去了。

四、特别关注

1、经常与老师联系,反映孩子在家情况,了解在学校的表现。

2、关心、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

3、注意观察子女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反常行为)关注情绪变化。关注伙伴群。

4、了解上学、回家的时间,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

5、禁带手机、mp3等。

6、规律生活、计划学习。严禁网络游戏,控制上网时间。选择电视节目、控制看电视时间。

7、关注孩子的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我希望每个家长:

多一份责任,少一分放任;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训斥;多一份关心,少一分随意;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赏识,少一分自弃。

谢谢大家!

励志博客

篇3:关注班主任的成长

一、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 ”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亲近,使劲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这就要求班主任努力从细微处着手,真诚地对待、关心学生,热情地帮助他们。 例如,班上的张某,平时胆子小,不愿意接近老师,见到老师总是躲得远远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时也总是很小声,有时甚至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一次,他拉肚子,大便装进了裤子里,弄得教室里满是臭味,同学们都嫌弃地指指点点,张某更是为自己的“ 丑事” 而无地自容。 这时,我及时出场,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擦洗,通知家长为他拿来干净的裤子。 经过这件事后,我惊喜地发现,张某见我不再躲闪了,还能主动跟我打招呼。 班级管理中这样的事随处可见,因为老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就开始喜欢你、接近你。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必须把工作做得细致,动之以情,才能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二、抓住优点,激励成长

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优秀的孩子和淘气的孩子。 那些优秀的孩子,不用多说,只要老师一个眼神、一个提示,他们就能心领神会,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且做得很好; 那些淘气的孩子呢,则恰恰相反,老师反复强调的事情,不但做不好,还经常跟老师唱反调、违反纪律。 遇到这样的孩子时,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耐心,有爱心,调皮的孩子也一定会变好的。 正如冰心所言:“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三、重视特长,培养自信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坐在教室里遵规守纪,听从老师的教导,专心读书、写字,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还要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如绘画、乒乓球、手抄报、成语故事等竞赛,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如手抄报、绘画作品、优秀日记等就会获奖。 这时,我会在班级里表扬他们,组织鼓励全班队员向他们学习。 尽管这些获奖的学生并不是班里的优秀学生,有的成绩并不出色,有的还是班里的捣蛋大王,但是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确实出色,高人一等。 但这些活动为他们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他们的内心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从而也增强了他们学好其他功课的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是否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班级组织的这些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 创新性的活动,既成了学生展示特长、走向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关注心理,学会感恩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说:“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 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因此,班主任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宽容之心,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善良的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思想。 可是,由于现代成长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 00后”的学生缺少的最多的还是宽容与感恩教育。 学校里,同学之间,尤其是男生,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小摩擦,有时甚至导致打架现象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当事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周会课上还会就此种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宽容教育。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可能年少气盛,做事不经考虑, 但宽容与感恩是引领他们成长的力量。

篇4:关注孩子的梦,关注他的心灵成长

我儿子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他有一个性格古怪的班主任,并且以羞耻学生为乐,还乐此不疲。有一天,孩子做梦梦到学校是一座被魔法控制的建筑,里面各种妖魔鬼怪在打架,所有最可怖的形象和事件都在梦里的学校出现。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而且从做了这个梦之后,就不愿意去上学了,这是为什么?

咨询师释梦:经深入了解,这梦源于性格古怪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羞辱他和班里的同学,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梦对每一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脑不除垃圾会变慢,而人不做梦会变笨。睡眠是身体的休息,而梦是心灵的休息,梦是情绪的一种还原。我们的意识会压抑自己,但如果当时的情绪触动了潜意识,那么这种情绪就会在梦里还原爆发。所以梦分三种——一种是昨日的还原,一种是当下情绪反应,一种是未来的期盼,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愿望的达成”。

做梦最多的其实是小孩子,他们进入这个世界,遇到的所有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和未知的,这些刺激太多,他们的大脑是无法完全接收的,在梦中他们却可以将这些情绪再来缓和,这样他们慢慢成长起来了。而我们经常做的重复的梦,可能跟小时候受到的创伤有关。

当孩子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梦讲给你听,你该如何向他们解释?简单地告诉孩子梦不是真的,不要相信?年纪越小的孩子,越难以分清梦境与现实,即使我们让孩子相信梦不是真事,孩子梦醒后的恐惧感、沮丧感却会持续存在。这时我们该如何安抚孩子的心灵,消除噩梦对他们的影响,让他们恢复正常的情绪?

梦也有积极的作用,很多人的梦境具有非凡的创造力,梦可以带给我们的孩子无穷的想像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智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著名画家毕加索、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著名作家史蒂文森等伟人在科学、文学、绘画、音乐以及舞蹈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很多是来源于梦境的创意。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该如何利用梦境来开发孩子的创意,让他们的右脑潜力在梦境中得以驰骋?

通过孩子的梦境,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健康状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了解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孩子对老师的态度,了解孩子学习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了解他为什么突然不愿意上学了,了解在学校中是否有人际冲突……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梦境的解释对孩子进行引导,令他们情绪得到平复,勇气得到恢复,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诱导,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训练出一颗创意无限的右脑。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稍微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一下孩子的梦呢?通过对儿童梦境的观察以及家长梦境的自我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亲子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哪些是孩子真正存在的问题?哪些根本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家长自己的问题,是我把这些问题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梦境既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孩子,也让我们看清楚自己。

邀请:

如果您和孩子有兴趣了解自己的梦,请整理成文字发给小编韩铭(邮箱:hanming@hotmail.com)。注明做梦当天发生的主要事件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周公解梦”,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挖掘梦的根源,反映孩子当下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成长。我们会邀请心理解梦专家成实宗博士为您做科学解析。

成实宗,中国梦学权威,心理学家,中国侦探式解梦第一人,已出版《探梦手记》《探梦手记2 性梦真相》。

TIPS:

孩子们的梦大抵可以分为五种:胎儿时期的梦、生理病理的梦、情绪情感的梦、学习认知的梦以及创意的梦。

1.胎儿时期的梦:六个月的胎儿在子宫里就开始做梦了,所以孩子们有时候做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梦,很多来源于未出生时以及出生时的潜意识记忆。如梦到在水中,四周非常黑暗,又很寂静,偶尔有很大的声音;或者梦到一丝微弱的光线,然而是突然的炫目的光;有时候会梦到从黑暗的洞里往上爬,觉得很压迫,有窒息感,外面还有嘈杂混乱的声音,就像混乱的产房一样,令人感觉非常恐惧和绝望。这些梦,都是孩子胎儿和出生时记忆的梦,这时候可以向孩子解释这些梦,顺便告诉他们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对生命有一个了解,从而消除恐惧感和茫然感。关于胎儿时期以及出生记忆的梦境也被认为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历史共同记忆的残留。

2.生理病理的梦:就是关于夜尿或者饥饿等生理需求的梦以及身体健康方面的梦。儿童生理的梦与成人不同,因为儿童含有害怕“被惩罚”的心理,所以在梦里的心理防御会很强。如一个孩子梦到妈妈打自己,然后吓醒了。其实,这个梦是源于孩子尿在床上了,担心妈妈会责怪,所以在梦里预先防御。病理的梦主要反映儿童的健康状态,如孩子梦到起火,就要注意孩子是否低烧或者上火的症状;梦到身体哪个部位有受伤或者流血,就要注意这个部分的病变,观察发现有征兆后及时到医院检查。

3.情绪情感的梦:孩子的梦很多是这种类型的梦,这种类型的梦,表达了孩子对家庭、学校和环境的最真实的情绪,透过这类梦境,我们可以找到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有内向、自卑、自闭的倾向?为什么孩子会厌学逃学?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特别淘气霸道攻击性强?为什么有些孩子爱发脾气或者爱哭闹?为什么孩子会有强烈的焦虑?焦虑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孩子的情绪问题可能与孩子的关系并不大,而是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关系更大,例如: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强权、操纵或者过度关注、溺爱和放任?家庭结构中,父亲或者母亲在养育环境中的缺位或者失衡是否是导致孩子情绪问题的根源?学校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否正确以及孩子在学校中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这些都能从梦境中反映出来。如一位十多岁的女孩做了一个跟父亲乱伦的梦,这是孩子性意识的觉醒吗?不是这么简单,而是因为父母离婚了,父亲要再婚,女孩怕失去父亲,于是潜意识就用这样的梦境来跟另一个女人争夺父亲。梦境中的性并不一定代表着性,有时候代表一种亲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学习认知的梦:孩子处于成长期,正处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知识的认知的探索期,而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如果能够从家长那儿得到解释就会获得新的知识,如果得不到解释,孩子就会自我解释,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外部世界。一般表现为三种特点,即妖魔化,面具化以及拟人化的特点。妖魔化就是所有的人和物在梦境中都会化成像童话故事中的妖魔鬼怪。面具化就是孩子对人和物的分类系统没有成年人复杂,只是进行简单的分类,形成面具或脸谱化形象。拟人化就是在梦境中将物变成可说话和行动的妖魔鬼怪。因此,如果我们的孩子做了一些妖魔鬼怪的梦,我们不用过于担心,因为那些都是面具化的外部世界,我们只需向孩子解释,妖魔鬼怪就如同他喜欢的公仔娃娃或者猫猫狗狗一样,并没有恶意,只是长得丑一点而已,我们不用害怕长得丑的人,更不要歧视长得丑的人,因为他们的心灵同样也是很善良的,他们不会伤害自己的。

篇5: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钟晨晟

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理解生活的真正涵义,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养成关心别人的情怀,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解放人的思想,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培养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今天和未来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给予学生自由的天空

植物在肥沃的土壤里才会茁壮成长,动物在广阔的天地才会尽情驰骋,才会展现生命的活力。人生最宝贵的也是生命。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关注人格,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关注其外在的活生生的生命本质,关注其内在的活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的培育。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班主任,我们的班级管理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呢?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必须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创造自由舒展的空间,使学生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学生个体生命的情感在积极,活泼,明朗的教育环境中得以无声的滋润,延展,使他们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使学生的个性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首先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自身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自己下结论,不要把自以为正确的道理强加给同学。例如,本班一位同学喜欢唱歌、踢足球、交际等,而且都非常出色,唯独不喜欢读书,我与他坦诚谈过好几次,但是他对读书还是没兴趣,我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象这样的同学虽不喜欢读书但有其他特长,老师应因材施教,让他显示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强求每位同学学习都非常好,这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才能体现其人生的价值。如果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但是又害怕老师、家长生气,他只能生活在很不自由的空间里,长期这样,学生既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书也读不好,这不就浪费了时间吗?如果老师鼓励他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去放松,那他自然也很乐意,学习时会比较用心,也会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特长,这样学生的潜能将大大的提高。

(二)其次要给学生表达的自由。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总是伴随着人的行为出现,学生也一样,对所遇到的事情也同样会伴随着喜怒哀乐的出现。教师应该给学生表现真实感受的自由教师不要压抑学生的情绪表露的自由,因为学生只有把心情吐露出来以后,才会觉得轻松。班主任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威,禁止和抑制学生发泄不满情绪,也不能漠视学生的难处,更不能讥笑他们的惊惧。用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让学生有表露自己骄傲和快乐的自由。学生取得了成绩,班主任要及时加以鼓励,大胆让学生表露自己的骄傲和快乐,与学生同乐,不要强忍欢笑,唯恐学生骄傲而装出责备的样子。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成功是经过努力才获得的,面对成就,除内心喜悦外,他们希望老师、家长和同学与之一道分享成功,也希望大家为之自豪。例如班里一位同学考了第一名,心里很高兴,我在班里表扬了他,而且鼓励他应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他也很乐意,结果还被同学们评为“学习榜样”。但老师如果怕他们骄傲而加以责备、训斥,他们就会十分丧气,从此以后不再向老师和家长“报喜”了。这样师生之间就很难沟通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会变得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寡言,成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这样将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

二、营造向上的集体氛围

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能让学生感到快乐,进而产生对集体的依恋感。例如我们在前黑板上开辟“每日名言”栏,让学生收集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名言,轮流每人抄一个,晨会课前请抄写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并讲讲名言的意思。墙壁上开辟了“个人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的关心集体方面书法作品和相关的儿童画。“乐园星榜”里有“关心集体星”,每周都评选出最关心集体、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同学,让他们将自己的照片贴到星榜上,还让学生了解上榜同学的事迹后,统一日记的内容——《记我班关心集体的某某》,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向别人学习。此外,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关心集体的故事,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交流,让学生学唱关心集体的歌曲等等,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感觉集体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以自己在这样的集体中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对集体依恋的感觉。

班队活动是全班学生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集体活动能带给孩子们很多快乐,会使孩子真正的热爱自己的集体。理所当然,班队活动应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主题、内容与形式等,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本学期开学初,我把学校工作提出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告诉给同学们,让他们计献策,提出每月班队活动的内容、要求、形式等,再根据学生的建议,在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每月安排中制订全学期的班队活动计划。由同学申报每次班队活动的设计者、编导者、执行者及主持者等。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班队活动,及早着手准备。在活动中,学生领略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会渐渐爱上自己的集体。学生关心集体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要好好重视,这些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的最好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对于每一次集体竞赛,班主任必须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努力,争取在活动中争先。如果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为集体取得名次,这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有力的教育,同时还让孩子们在体验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体验到作为该集体成员的快乐。无论是教室布置,作文比赛,还是元旦文艺演会比赛。我一方面给孩子们鼓劲,另一方面加强训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取得了好成绩。领奖的那一天,我让孩子们在奖状中寻找自己的身影,使孩子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认识到每个人的表现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辱,使孩子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真心为集体服务就能为班级增光添彩。而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又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对集体的依恋感,他们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自豪,就会自觉地关心集体的荣誉,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三、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将学生视为一个受教育者,更应把他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师爱是师德之魂。新课改呼唤我们老师对待学生首先是关注他们的生命,更应呵护生命。作为老师,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让学生“摸得着”你的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次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学生心底产生暖流,老师的爱正流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感情正在沟通,心灵时时碰撞,它胜过千言万语。其实爱就那么简单,是一种给予,是一种关注,是一种聆听,是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激励,一种提醒。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习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深为感动。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二、催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对世界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感受。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着,把尊重作为一种理念,融入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用师者广博的生命之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师生交流回归到了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让每一个“生命体”在班集体的“生命场”中焕发自己的活力,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能使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同学的认同和老师的肯定,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班以“健康、快乐、和谐、进步” 为班集体每一个同学的理想,我们的口号是“不求做人人之最,但求做自己之最。”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战胜以前的自己,求得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次超越。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激励,尤其是对一部份后进生的评价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班集体里要建立起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制,设计多种评价形式:自评、互评、生评师、师评生„„除了经常的帮助、鼓励,还要制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稍有成绩或进步及时肯定、赞誉。在不断的评价交流和总结中,激起“生命体”的活性,从而产生了一股源源不竭的生命活力。

篇6: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责任,我们将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实际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使班级形成互爱互助、尊重他人、师幼平等的大集体。同时,我将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比如让他们自主推选出一周小班长,具体措施为:在每周五放学之前选出几名班级中的小班长,老师给他们佩带上小班长的“徽章”,在下周帮老师管理好班级常规,做好值日生工作,做好老师的小帮手。比如:班级的卫生管理、小朋友的个人卫生、学习用品管理、午餐、自主游戏时的管理等。一学期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上小班长,在巩固班级常规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另外,我与配班老师商量,每周五定为玩具自带日,让幼儿开心、快乐得与小朋友分享。

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树立规则意识。创设健康、丰富的环境,强化普通话的学习,以环境促教育,保证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情感的养成。科学合理地开展主题活动和以民间游戏为园本课程的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全面发展。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主动探索的愿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主动与人交往,愿意了解社会生活、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与行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篇7: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其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约。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应对,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制订切实有效的对策,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保证留守儿童得到了健康的成长,促进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详细收集学生情况

在开学伊始,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例如,本校中六年级有90%的留守儿童,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独自留守在家,生活学习完全自理。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非常高。在学习上根本无法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和管理,而且由于年龄差异悬殊,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弊端较多,往往事与愿违。在实践工作中证明,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留守儿童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争取家长的支持

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在家访中发现,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许多事实证明,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父母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帮助家长建立浓厚的亲子关系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在家访中,我们经常提醒学生的父母:如果他们都外出,则要更注意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四、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从社会适应方面看,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对策。

(一)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小学低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小学高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能力;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

(二)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三)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记录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篇8: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类型

1. 沉默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 境况不好, 和家人、朋友很少来往, 也极少交流, 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 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 没有活力, 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地玩笑、聊天, 但是只要一停下来, 眼神就变得很空洞。他们一想到烦恼的家事, 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 自信心弱, 很敏感, 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 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 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 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班里的一个女孩子经常待在老师身边, 一会儿拉老师的手, 一会儿拽老师的衣服, 一句话也不说, 让人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2. 脆弱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以自我为中心, 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 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班里的一个男孩子, 父母离异后, 母亲从不过问孩子的任何事情, 父亲工作忙, 也很少与孩子交流, 孩子一旦见到父亲就故意找事, 要这要那, 最后引来一场训斥, 导致孩子心理更加不健康。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 很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 闹别扭, 觉得自己很可怜, 被人欺负, 很难与人相处。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 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 故此, 学习成绩不稳定, 时好时差, 且特别容易偏科。

3. 反复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 工作时间特别, 本身社交活动繁多, 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 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想起孩子的时候恨不得把心掏给孩子,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唯恐孩子受到委屈;自己忙碌的时候就推给别人, 很长时间里对孩子不闻不问, 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有一个女孩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坐着发呆, 老师也问不出理由, 从奶奶的那里了解到, 孩子妈妈不回家了, 只有工作繁忙的爸爸管。过了一段时间, 妈妈想起女儿了, 又天天督促提醒, 孩子又变得活泼起来。但是这种情况反反复复, 孩子的教育很难形成统一认识。这种类型的学生情趣变化很大, 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 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 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 很容易成为双差生。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1. 对沉默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

故此, 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这首先要家长明白:如果让自己和相依为命的孩子终日处于苦闷抑郁的心态是扼杀生命,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 谈谈心, 逛逛街, 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 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 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 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 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 与孩子站在一起, 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 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 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 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像家长一样, 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 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 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树立生活的自信心。

2. 对脆弱型的学生, 要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 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 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

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 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之用。不当之处要予以惩罚。当然这要孩子觉得可行, 并且有利可图。家长必要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要批评孩子, 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富含爱护之心的, 而不是冷漠辱骂的。老师要试着把他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 派些工作给他做, 要经常鼓励他, 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逐渐的, 这种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 处处受人欺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 也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性格、情感开始坚强了, 挫折感会减弱, 学习的毅力会开始加强, 学习成绩就会比过去稳定。这种种变化自然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增强, 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家人和同学、老师, 脆弱型就会开始转化了。

3. 对反复型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取得成效的, 往往觉得力不从心的地方是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

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 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 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 就是觉得管不了, 或是干脆不管了, 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经常就有家长无奈的给老师打电话, 说自己管不了孩子。班级工作中, 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 要斗智斗勇, 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 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但是不管怎样, 老师始终要把握一个大原则:用真心和学生交谈, 这样一来, 学生才能放松心情, 亲近老师, 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 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 以及家长目前的状况, 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 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 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 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 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行为, 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出现, 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更高。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 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上一篇:高中日记关于寒假下一篇:“低碳环保爱城市爱生活”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