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2024-05-07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课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贴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气在分苹果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

笑笑说:“现在有两个苹果,要分给我们两个人,可以每人分到一个苹果,这样比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淘气,你同意吗?”

淘气:“两个苹果每人分到一个,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他们是怎样分的呢?(他们是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每人分到一个。)(板书:平均分)

那你们都同意他们的分法吗?(边说边演示)

你们可真是一群讲求公平、合理的好孩子。

二、新授

1、认识“一半”的表示方法

(课件:笑笑和淘气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笑笑和淘气好象遇到困难了。我们看看他们怎么了?(课件:淘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我和笑笑有两个人。该怎样分呢?)现在只有一个苹果笑笑和淘气不知道该怎样分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现在请你和你同桌两人,分别扮演淘气和笑笑分这个苹果。

(开始动手分苹果)

现在谁能给笑笑和淘气出主意了,告诉他们该怎样分这个苹果?汇报:我们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这个苹果,把苹果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评: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要平均分。

那“一半”该怎样来表示呢?(小组讨论)

(0.5、1/2)(课件:演示1/2)

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那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不一样)

它叫什么数呢?(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动手分一分,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读、写,认识各部分名称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你想学会写它吗?(首先,我们写一条“——”,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最后在“——”的上面写“1”,表示每人分到这个苹果的一半。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齐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吗?

(中间的“——”,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同时板书)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现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53页,看涂一涂。想一想,怎样才能涂出这些图形的1/2?(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确定对称轴,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

请同学们迅速涂出它们的1/2。

汇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第一幅图涂出来了。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片叶子的1/2。)

谁来汇报第二幅图?(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两份,(课件:画对称轴)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件衣服的1/2。)(课件演示)

(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六边形的1/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1/2。)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1/2。)评: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佩服了,说的和做的都这么好。

3、认识几分之几

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和1/2成为好朋友了。

请看大屏幕:(判断下面图形能不能用1/2来表示)

(圆,是。

三角形,不是。因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因为这个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课件1/4的图片,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评:你可真聪明,不但和1/2成为了好朋友,还由1/2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1/4。

你能把这个新朋友1/4写在黑板上吗?(生板书:1/4)

(课件1/4的图片)看到了这个图形,你还想到了什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师板书:3/4)

那,怎么能把这个图形用2/4来表示呢?(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其中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

(老师,我有补充,其中没涂色部分也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师板书:2/4)

如果全涂上颜色呢?(课件演示)(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4/4。)(师板书:4/4)

4、分数定义

你们能通过一幅图,找到这么多知识,真是棒极了。

(师指着黑板说)像1/2,1/4,3/4,2/4,4/4,都是分数。(板书)

篇2: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学生准备2张长方形纸和3张圆纸片和一只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双休日丁丁和冬冬结伴去郊游,瞧,他们带了哪些食品?(学生看屏幕口述)提问:同学们,你能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1)师:4个苹果,谁先来?

2瓶矿泉水?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相机板书:平均分)(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怎样分?

学生交流,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从中间切成两半,自然引出“一半”。

(3)“一半”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1/2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建构新知。(一)认识二分之一的意义。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小结并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学生一起读一读: 小结

同桌互相说一说,请几位同学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蛋糕的1/2了,老师这有一张长方形纸,想不想动手折一折它的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的1/2涂上颜色,②

全班交流:你到底是怎么折的,想不想给大家看一下?

③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课件出示三种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师: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有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才是它的。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引发学生联想:这是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

4、1/

8、1/

3、1/6……(师板书)

2、操作:

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3、交流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4、师: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5、师: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生:能。

6、师: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生:能。

(三)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

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2、师: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

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生:用学生作品验证。

3、观察这三幅图,再看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样大小的图形中,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4、师: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生:能

5、师: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四)书写几分之一

师: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想写一写这些分数吗?

1、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先写一短横,短横的下面写2,写在正中间,短横的上面写1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五)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各部分有着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到教科书P98上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

师:中间短横是?

生:分数线

师板书后说明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2是?

生:分母

师: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

生:2份

师:1是?

生:分子

师: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六)估计、比较、沟通。

1、“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师:这一张纸全部图上颜色可以用数1来表示。那下面两张纸条上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①学生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教师利用媒体验证学生的猜测,并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②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师:我们来完整的看一下,把1平均分成3分,每份就是,把1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下面两个分数和1有没有联系?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6题。媒体出示教科书上的情景图。提问:请大家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同桌学生交流估计方法和结果,在全班交流,借助媒体验证猜测。

2、媒体出示:法国国旗、五角星、太极图

这几幅图,让你想到了哪些分数?你是怎么看的?

3、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上剪切的“多美滋奶粉”的广告。

提问:你从图上联想到了哪些分数?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了整个蛋糕的多少?

篇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 能通过动手操作和结合具体图形,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会读写“几分之一”, 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 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 获取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 感悟分数来源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活, 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方法,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1.学生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的概念, 如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 这是学生学习分数初步知识的实践基础。

2.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述分数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 从整数到分数, 这是一次知识的扩展和思维的跨越, 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 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 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存在有很大差异。

【教学内容】

1.认识“二分之一”, 会读写“二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 自主探究“几分之一”的分数及其意义。

3.学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题卡等。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及彩笔。

2.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位大家喜欢的动物朋友, 认识他们吗?

生:熊大和熊二。

师:他们准备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成功。

生:有。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看一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问题。

(课件显示:有一天, 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 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熊大说, 我要吃3个;熊二说, 不行, 我们应该一样多。他们应该怎么分)

师:大家可以互动交流。

(课件显示:又一天, 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 它们走了很久, 才找到了1个大苹果, 他们应该怎么分)

师:大家再互动交流。

师 (板书) :每只熊分半个苹果, 想知道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表示方法, 有没有信心?

生:有信心。

2.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 认识几分之一。

(课件放映: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师 (提问)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除了用一半表示以外, 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汇报,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在数学里把这种分法用分数表示。

(板书:二分之一)

师:怎么写1/2?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 平均分成了两份, 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 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

(学生边写边读)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 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它们的二分之一, 自主探究学习四分之一的表示方法。

(在学习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探究四分之一表示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 相互讨论交流分法, 指名汇报, 要求学生说出具体分法和写读方法, 并指名说出所表示的意义)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 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师 (总结) :像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这样的数, 都是分数。

(2) 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 (出示课件) :熊大和熊二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 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来分西瓜, 熊大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熊二想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它们谁吃的多?为什么?

(生猜想:哪只熊吃得多一些)

师:小组讨论, 交流结果。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

师 (小结)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 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多, 这个分数就越大;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少, 这个分数就越小。

3.综合实践, 拓展运用。

基础练习: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用分数表示, 并说出能与不能的理由。

知识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后集体订正, 指名汇报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堂小结, 即时评价。

师:说一说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表现, 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 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创设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动画情境, 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 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对于数学教学,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 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教学中重点突出实践活动内容,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习得的过程,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 交流彼此的情感, 学生智慧的火花被激发点燃,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所以,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 教师决不包办代替, 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学形式要有分有合, 方法多样, 学生的参与程度才会提高, 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有效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所以是否运用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 教师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 用不同的标尺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每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简洁及时, 不滥用、不随意、不夸张,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篇4:《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分数。

2、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与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交流。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再平均分成若干份。

教学具准备:课件、数十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组织教学。2、复习铺垫(教师展示课件)。3总结板书:认识几分之一。4、谈话引入 【理论依据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创设情境】

二、展开

1、教学例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子们分桃子呢,你们想去看一看么?

出示课件。看图讨论:有几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几个桃子?

总结引出:可是猴王不是这样想的,它呀给小猴子们出了一道题:“你们每人应分得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呢?谁答对了谁就可以吃自己的那一份。”小猴子们很着急,请小朋友们帮他分一分,好不好?

自学探究。(1)学生同桌讨论:(2)汇报讨论结果:(3)师生总结(板书:把这些物体看做整体 分一分 取一份)

2、教学 想一想(出示课件)

(1)自学讨论: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2)同桌讨论,交流分法。(3)小组汇报。(4)拓展:如果分给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5)师生归纳总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3、形成性练习。激趣引入(刚才小朋友对猴王分桃的过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都解答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课件)。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结合板书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课件)。让学生自己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师生共同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也不同 (本环节设计理论依据运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用故事激发兴趣,增添情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得乐。寓学于乐)

三、总结

1、目标检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课件)。(1)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含义分一分。(2) 再取一份涂一涂。(3)师生总结

2、 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分组合作 用小棒分一分 说一说

(1)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2)分组合作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3)讨论: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鼓励学生能有不同的拿法)

3、延伸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练后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总结,教师补充。

4、课堂小结。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结合课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总结,师生共同对其进行评价。)

5实践活动:课后请同学们多关注生活中分数的应用,说给大家听一听,与大家共同分享。

(本环节按由感知—操作实践—理解—提升来设计)附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圈一圈 看作整体 分一分 平均分 取一份 几分之一

篇5:《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P36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说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以及认识分数单位。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 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分数,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举例说说。

大家说得都不错,下面这题,谁能解决?(出示例1挂图)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追问:你能说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同桌交流后班内汇报)。2)逐图分析

第四幅图与前三幅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得出:

第一幅图像一个饼这样的可以称为一个物体; 第二幅图长方形是一个图形; 第三幅图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 而第四幅图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物体 一个图形 一个计量单位 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但这个1的含义与我们数数时1的含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给它加上双引号,在数学上称之为单位“1”。3)理解单位“1”

在第一幅图中,是把一块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三份。(教师示范说,其余三幅图学生模仿说一说。

4)认识分数意义 出示2/3 提问:2/3是把()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 学生讨论交流,班内汇报。

猜测: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追问:在这几个图里,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教师引导概括分数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你觉得在说分数的意义时,哪几点一定要说清楚?

2、练习: 1)练习六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核对时注意第3小题的单位“1”是谁 2)出示练习六第4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单位“1”,再依次出现平均分的点,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并说说想法。

3、认识分数单位

1)谈话: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你能举个例子吗?(例如:整数18的计数单位是1,18里面有18个1,1.8的计数单位是0.1,1.8里面有18个0.1。)那么分数里有没有计数单位呢?

与整数、小数类似,分数中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3/4的分数单位就是1/4,3/4里有3个1/4.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说后班内交流。

你们说的这么准确、熟练,是不是发现什么好方法了?谁来介绍一下? 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分数单位。3)口答完成练习六第1题。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六第2题 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2/3。

个别读题,认真理解题目意思。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集体订正。

有什么问题吗?同样是2/3,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3、练习六第5题

独立完成,说一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五、总结评价

篇6: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这多彩的秋天,有两位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郊游,让我们仔细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播放录音: 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各分到多少?)

提问:从图上看,他们带了哪些食品?(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什么是平均分呢?(每人分得的数量一样多)游戏:要求大家用拍手的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数量。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拍2下手)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拍1下手)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 追问:分一个蛋糕怎么不拍手了?

(学生议论:每人只能分得半个,不到一个,不能拍手)

二、认识1 2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提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出示图)这半个蛋糕能用整数表示吗?那么又可以怎样表示呢?

讲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这半个就是2份中的一份,也就

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2提问:另半个蛋糕也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揭题:这个

1。21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认识分数)22.操作理解,深入认识。折纸:我们认识了生动手折纸)

交流:学生边展示折出的各种形式的1,边介绍折纸的方法。21。211,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学22小结:无论怎样折,只要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3.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

图1

图2 图3

图4

1来表示? 2交流:图

2、图3的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不能用表示?

21表示,图

1、图4的涂色部分为什么24.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谈话: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可以用1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1表示。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2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用学书的一半可以用

11表示的实例。如,一块黑板的一半可以用表示,一本数221表示„„ 2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三、认识几分之一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

1。2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学生议论)2操作:请大家从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的纸片中,任意选取一张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展示不同折法的情况:

交流:结合折纸的过程,说说它们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一? 展示不同形状的纸片,涂色部分都表示

1的情况: 41? 4提问:为什么形状不同,涂色部分都是它的小结:虽然纸片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2.教学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1。4111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写法和读法,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一写、读一读、。

234小结:我们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3.做“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完整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操作:选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纸片各3个),分别折一折,涂出它的交流: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111猜想:和、比一比大小怎样?你是怎么想的?

82411和,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24111操作:你还能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和它的、比比,824看看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学生操作后讨论:通过上面的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指名说说比较相关分数的大小时各是怎样想的。3.做“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了解题意后,让学生估计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游戏

篇7: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常河镇中心小学 周晓英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8__100页“认识几分之一”。

学情分析: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多次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都是比较肤浅的,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2、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难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1)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和一枝水彩笔。(2)每人一张圆片(由教师设计好大小),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知,初步认识

1、故事引入:由熊大、熊二分苹果引入新课。(课件演示)学生指出苹果的一半在哪里。

师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实验操作,全面认识几分之一

1、自主探索,认识1/2。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课件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谈话:这一半苹果是这个苹果 的1/2,那么,另一半苹果又是这个苹果 的几分之几呢?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读1/2)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说)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 涂上颜色。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

(3)学写分数

谈话:你想写一写1/2吗?该怎样写呢?(“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苹果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标出自己折出的12。(4)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这个2叫做什么?1叫做什么?这条线叫做什么呢?请打开书9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分母2表示什么意思?分子1呢?(5)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 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1/2是最简单的分数,学生也最容易理解它的含义。因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各种活动丰富1/2的表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1/2。)

2、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⑴联想:师:刚才我们用折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请同学们想一想:用折的方法除了可以表示这张纸的1/2 外,还可以表示这张的纸的几分之一呢?

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1/4)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 表示?

3、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1)听故事,比较分数大小。

究竟是谁吃的多一些呢,熊大还是熊二?(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课件出示同样大小的圆的1/2和1/4,学生比较验证。

你有什么想对熊大熊二说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认识1/

2、1/4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其它分数的含义,进而认识新的分数。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争论、交流,进一步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提升。

1、练习,判断阴影部分能否用1/2表示?

(1)、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如何? 看谁判断的准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促使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必要进行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内化新知。)

4、生活中的分数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件出示)

师:《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2)我们身边有分数吗?学生找一找自己的身上、教室里的分数。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本环节搜集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六、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能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人一个苹果,怎么分呢?”这样一个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巧妙的在“一半”这一生活经验和“1/2”这一数学知识间架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1/2。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积极主动的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关注教学过程,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我牢

篇8:《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轻松有趣。师:同学们, 今天正式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森林里住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他们是松鼠淘淘、淘淘的孪生妹妹琪琪以及它们的爸爸妈妈。淘淘和琪琪生日那天, 它们得到了三个很大的松果, 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多分点, 两个懂事的孩子也希望爸爸妈妈也能分到, 因此最后决定淘淘和琪琪各一个松果, 剩下的一个松果爸爸和妈妈一人一半。师:同学们,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生1:淘淘的爸爸妈妈分别得一个松果的几分之几?生2:淘淘和琪琪分别得全部松果的几分之几?师:这两个问题不错, 老师给你们记下来。大家都很不错, 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反思:新课开始,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 学生很乐意听, 也容易被吸引。通过故事设疑,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另外,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也顺利完成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

二、借助素材, 揭示课题

1. 突出平均分。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松鼠爸爸和妈妈分别得一个松果的几分之几?生:二分之一。师:怎样想的?生:把一个松果分成两份, 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师:同学们想一想, 能随便分吗?那是怎样分?生:不能, 应该平均分。师:只有把一个松果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才是这个松果的二分之一。 (板书1/2) , 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师:想一想, 如果把淘淘得的一个松果也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这个松果的几分之几?生:二分之一。师:很好, 但是同学们, 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我说的“平均”两个字?并不是把一个东西随意分成两份, 每份就是其中的二分之一, 而必须是平均分。比如说夏天吃西瓜, 你把一块西瓜切成两块, 一块大点、一块小点, 那每块西瓜是原来西瓜的二分之一吗?生:不是。师:可见, 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1/2来表示。反思:平均分是分数里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 给学生加深印象, 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为之后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师:我们已经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也知道1/2的意思, 下面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53页, 看看“涂一涂”, 大家用彩色的笔涂出图形中的“1/2”, 涂完之后再相互交流, 看看都是怎么涂的?在学生涂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到学生中巡视, 并现场与几组学生交流。师:刚才老师观察了几位同学的涂法, 发现涂的不完全一样, 现在请几位同学带着书上来展示一下你都是怎么涂的。学生展示交流。师:同学们, 这几位同学的涂法对吗?生:对或不对。师:其实这几位同学涂的都是对的, 因此, 只要是平均分, 任何一部分都能表示出“1/2”。反思:通过及时动手涂画, 学生既有兴趣, 又可拓展思维, 更直观, 也更方便学生理解。师:同学们, 我们刚才学习的是把一个物体分成两份,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份呢?生:能或不能。师:老师现在有6个苹果, 如果只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那每个同学能得几个苹果?生:3个。师:那每个学生得的苹果数是总苹果数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说你的结果, 请这位同学说说。生:二分之一。师:对, 说说你的思路。生:把每个同学得的3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也就是一份, 那么6个苹果就是两份, 所以每一份就是其中的二分之一。师:很好, 同学们, 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反思:加深理解“1/2”的含义, 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再更深一步,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让学生形成多思考的学习习惯。

2. 认识其他分数。

(1) 独立思考, 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也就是“淘淘和琪琪分别得全部松果的几分之几”。师:我们知道淘淘和琪琪分别得一个松果, 松鼠一家一共得了三个松果, 同学们, 大家思考, 淘淘和琪琪得到总松果的比例应该用什么样的分数表示呢?如果把每个松果都平均分成两份, 那淘淘和琪琪得的松果又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同学们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2) 小组交流。师: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了解信息。) 师:哪位同学想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跟同学们交流?师:这个小组吧。生:淘淘和琪琪各得一个松果, 总的有三个松果, 所以淘淘和琪琪分别得到总松果的1/3;如果每个松果都分成两份, 那么总的就有六份了, 这样, 淘淘和琪琪分别得总松果的2/6。师:很好, 其他组的同学也是这样的结果吗?学生交流。师:同学们, 老师再提一个问题, 爸爸妈妈共得了一个松果, 他们分别得这个松果的二分之一, 那么他们分别得全部松果的几分之几呢?生:三个松果每个都平均分成两份, 这样就有六份了, 爸爸妈妈分别得了一份, 所以他们得的松果是全部松果的1/6。师板书相应的几个分数。师:说的很好, 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说到的分数都写在了黑板上, 同学们看看, 像“1/2, 1/3, 1/6, 2/6”这些都是分数。同学们通过自己思考发现了这么多分数, 是不是觉得很高兴啊?生:是!师:那好, 我们接下来再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反思:在同一个小故事里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的分数,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同时很顺理成章地引导出新课题, 既不生硬又很有趣。

3. 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刚才写的这些分数, 看看这些分数都有什么特点, 每个分数都有几部分组成?你知道每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吗?师单独再板书。师:同学们, 咱们以“1/6”这个分数学习分数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师:请同学们跟着我读一读这几个分数。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分数, 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那我们再来练习练习。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 给大家提个建议啊, 如果用左手表示分子, 右手表示分母, 你能用手势表示图的意思吗?并大声说一说。生:总的有六个球, 把这六个球看作一个整体, 那么每个球是这些球的1/6。师:这一副图呢?生:每个蘑菇是这些蘑菇的1/5。反思:给学生出示直观的学具, 及时巩固所学的分数知识, 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分数各部分的数值, 这样对于分子、分母的概念的认识更形象。

三、巩固拓展, 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 老师这里还有两幅图, 大家看看有几种分数表现形式。 (出示图片)

师:第一幅图中, 每份是这些苹果的?生:三分之一。师:第二个呢?生:二分之一。师:都是把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每份就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份, 每份就是它的1/3, 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就是它的1/2。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师:对, 很好。我们再多练习练习, 下面请大家再把书翻到第55页, 看看第2题, 拿出你最喜欢的颜色的彩笔, 按照题目要求涂一涂, 看看大家都有几种涂法。学生练习, 师在学生中巡视, 并参与到学生中进行指导。反思:如何把概念真正的理解, 必要的练习是不可少的,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 做到用好教材, 对教材中练习题进行改编, 有利于突出重点, 引起学生的思考,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轻松结课, 留下悬念

师:同学们, 通过这节课, 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啊?学生自我总结归纳, 老师引导, 并将学生归纳的知识板书, 带领学生回顾本次课的知识要点。师:最后, 老师把我们故事中涉及到的几个分数再给写一写 (板书) , 同学们都知道, 淘淘的爸爸妈妈分别得松果的1/6, 淘淘和琪琪分别得松果的2/6, 那么他们谁得的松果多呢?另外, 淘淘和琪琪分别得松果的份数可以用2/6表示, 也可以用1/3表示, 这两个分数是不是相等呢?同学们回去之后再思考思考。课后反思:我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本次课内容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 突出了以下几点。

1. 趣味导入。

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所以导课时尽量不感觉突兀, 因此在导课时我选择了一个童话故事,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顺利地提出了问题, 为学生理解分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灵活运用教具。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概念,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特意在课上拿出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苹果作为教具, 这样学生比较直观, 也好理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通过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全面提升。

在讲授每个知识点之后, 及时让学生做相关练习, 并在练习题的设计上, 我突出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既有基础练, 又有变式练, 更有发展练。这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通过比较揭示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摘要:为奠定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北师大版) 六年制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为教学内容, 对认识分数教学实录进行反思。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文件-中国科学院大学下一篇:体育与健康教学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