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免费

2022-08-09

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免费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旧知迁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提问题,同学们用掌声告诉我答案。

问题1. 妈妈买来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块?

学生都拍了2下手。

问题2. 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预备开始!(师与生一起拍1下)

问题3. 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是…… (学生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

师:谁愿意到讲台上来表示你心中的一半?写字画画都可以。(教师板书“一半”) [引入新知的话题,也就是教师提出的数学任务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而且起点低,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起学习兴趣。]

(二)学习平均分

学生自愿上黑板展示他们心中的一半,有画半圆的,也有画正方形的一半的,有写“半”字的。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渗透符号化思想,让学生学会从大自然中提炼符号,这里需要教师对数学符号的全面了解。]

师:好极了!

教师拿来一个月饼模型,叫一个学生把它平均分成两份(配上“嚓”的声音),比较分得的两块是一样大后,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一块月饼分成一样大的两块,这种 分法叫…… 生齐声说:平均分。 师:对!

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半,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表示一半?谁能用数表示?

学生又陆续上台画图、写字,有用0.5表示的,也有用3表示8的一半的…… (教师叫学生自己解释后一个一个的表扬)。

(三)学习1/2 教师直接介绍1/2,并说明: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可用1/2表示。 师:1/2读作二分之一,写1/2要先写一横,再写2,然后写1。 师:这个1/2原来见到过吗? 生1:在音乐书上见到过。 生2:在高年级的奥数书上见到过。

师:1/2也是一个数,是我们新添的朋友,从今天开始,分数(教师板书“分数”)这个新朋友就加入到数的大家庭中了。

[对于新出现的数,教师首先直接介绍怎样用符号表示、怎么读、怎么写,效率高,学生印象反而深刻。但为了让学生了解它的含义,教师接着又化了许多工夫,这样的教学,力气用在刀口上,有事半功倍之效。] 师面向全班学生:1/2表示什么?

全班学生自由地用动作相互描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抽问:什么叫1/2?

生1:把一个大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是二分之一。 师:谁的1/2? 生1:这个月饼的1/2。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一点?

生2:把一块大月饼切开,就是这块月饼的1/2. 教师不评价,叫这个学生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 生2:同学们有没有意见?

其他同学纠正,并突出是“平均分”。

师:刚才大家用数字、图画、文字表示了心中的一半,吴老师也写了一个数1/2,表示一半,愿意接受这个新朋友的就把自己原来的一半擦掉,不愿意的继续留下,没关系的。

教师把想保留的都圈起来,说:这些都是你们的学习成果,老师把它保留起来。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四)模仿练习

(1)说一说:谁是谁的1/2。

(请配图)长方形的一半、正方形的一半、三角形的一半。 (叫学生抢答,不必举手)。

(2)折一折:用手中的纸片表示你心中的1/2? 叫学生把折好的纸片贴到黑板上,要求不能重复。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折法?

学生1上台展示了对折再对折的情况,老师叫他贴到黑板最上方(图: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并用粉笔把折痕描出来。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是不可能设计出这个教学 环节的,它妙就妙在教师能非常自然地引入1/4,而且看起来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创造”的。]

(五)学习几分之几

师生共同分析:这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用什么来表示? 生齐声:四分之一。 师:谁能写?

生2上台写1/4,教师叫这个学生自己读一读,并强调写法,说明横线表示“分”。 师回问:这个1/4表示什么?

生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引导:一个阴影部分是它的1/4,那么再画一个阴影部分是几分之几? 生2:也是1/4。 师:一共有几个1/4? 生2:两个。 师:两个1/4是2/4。 教师板书:1/4 1/4 1/4 1/4 2/4 3/4 4/4

师:4/4也就是多少? 生思考后齐声回答:1。 师:也就是整个的意思。

师:老师叫你们折1/2,结果这两位同学却折出了1/4,请你们对这两个同学评价一下。

有的学生说“乱弹琴”,有的说“很聪明”,有的说“他们不听老师的话”,教师叫这两个学生自己评价自己。

生1,生2:老师教了我们1/2,我们却出来了一个1/4(显得十分自信)。 教师不急于表态,叫学生继续评价。 生4:他们很聪明,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5:他们自己创造了1/4。

教师表扬学生的评价后说:这两个同学不仅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折出了1/2,又利用多余时间折出了1/4,这样的学习是很聪明的学习,是有创造性的学习。 接着很自然地叫其他同学也“创造”一些分数。

[这个引导过程可谓用心良苦,既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启示学生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学会欣赏和共享同伴的成果,又为下一环节的引入做了铺垫,特别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从榜样中获得了力量,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学生兴致勃勃地折出其他的分数:1/8,1/16,3/16。 师(发自内心地):哇,3/16也出来了。

当看到2/9折得不规范时,提示学生检查分得的每一份是不是一样大。

师:好极了!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老师教了一个1/2,你们却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应该感谢谁?

生齐声:吴老师。

师:不!应该感谢你们自己班的两位同学。

[这两位同学还会不喜欢数学吗?其他同学会不喜欢吗?至此学生只等着下面自己也成为第一个“创造”的人。]

(六)变式训练

判断题:(1)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学生有两种意见,教师叫同意的同学自愿上台,站到黑板的一边,不同意的人站到另一边,指导学生寻找各自的支持者。

教师为每组提供一张圆纸片,叫他们商量,怎样说服对方,然后宣布: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开始了。

正方(把圆平均分成了两份):这是不是两份?

反方:是(教师叫反方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说“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一份):这一份是不是1/2?

反方:是(教师仍然叫反方的同学一个一个说“是”)。 正方(教师提示:既然……):既然你们都同意,那就是我们胜利了。

反方(把圆分成不相等的两份):这是几份? 正方:是两份。

反方(举起小的那张纸片):这是1/2吗? 正方:不是(不是,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1/2,那你们为什么说得到的一定是1/2?(学生特别对“一定”加重了语气)

正方:因为你们不是平均分。

反方抓住机遇:题目中又没说一定要平均分! 正方:每份就是平均分。 [至此学生基础知识模糊的地方就暴露无遗了,在争议中自然形成了共识。这个环节初听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根据新课程理念,转变数学课程的功能,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使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都得到同步发展,则又显得十分必要。教师不仅教会了学生辩论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而且明晰了概念,知道了实验验证的方法,学会了相互合作,独立思考而不固执己见,使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师小结:如果没有说平均分,可能得到1/2,也可能不是1/2。

(对反方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的精彩提问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正方说):也要感谢你们,给我们全班同学带来了这么精彩的讨论。

生1:你们还告诉了我们不要把不一定的东西说成一定。 师:对,一定要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分数。

(2)判断:六边形的阴影部分是1/6,三角形的1/4(配图)。

(3)四边形(不平均分)的阴影部分是1/4吗?怎样改动就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 生1:把两条线移到中间。 生2:再添上一些线。

生3:把两条线都拿掉,就变成1/1了。

(七)学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名字,分数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如这条横线是平均分的意思,叫什么线?

学生取名:这条横线叫“平均分线”,“分线”等。 …… 师:看看课本中是如何取名的。 生:分数线。

师: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了多少份,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与分母密切相关,可叫做……

生:“分父”,“分数子”,“分子”。

在肯定学生取名合理的基础上叫学生继续看书,看看书上是怎么取名的,并叫学生判断2/

4、1/8的分母、分子各是几?

(八)拓展训练

(1)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 生1:1个苹果的;生2:……

(2)直接说出一个分数,要求大胆一点,更大胆一点…… 生一个个站起来说:1/21;9/17;9/81;……

教师叫坚持要用自己的方法(如画图)表示分数的同学上台画图表示9/81,其他同学继续做练习。 (3)第一条线段长还是第二条线段长?(图:两条线段露出部分一样长,并标上1/2与1/3,其他遮住。)

(4)你们家几个人?你占全家的几分之几?

(5)全班多少人,你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占你们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6)全班几组?你所在组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直至下课铃响,学生也不肯下课,而坚持要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分数的那些同学,早已被课堂中的热烈场面所吸引,放弃自己的“固执己见”,融入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

第二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引入

同学们可能都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新课 1. 认识1 2① 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现在老是想写一个分数。 板书:二分之一 问:谁会读?

谁能写吃这个分数?(一人板书) 这条线叫什么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数呢?(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数呢?(板书:分子)

师:很多同学不仅知道这些内容,而且还用图表示出了这个分数。

(出示学生的作品,有用“长方形”表示,有用“圆”表示,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平均分成两份”,但很多学生没有用“阴影”表示其中的一份,只有一名学生将一个“圆” 平均分成分离的两个“半圆”,并将其中的一个“半圆”用“○”圈出来)

问:看到这些图我发现,同学们不管画的什么图,都在中间划了一条线,为什么?(板书:分2份)

问:但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和大家表示的不太一样(出示不仅分份,而且还用“○”圈出来表示其中一份的图)。同学们比较一下,那幅图表示“

1”更清楚。为什么? 2师:这个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而且会思考。不仅看到了“2”,还看到了“1”而且表示的非常清楚。这幅图能不能也改一改,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呢?(学生说一说表示方法)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阴影来表示(师在学生图上画出阴影)。 问:阴影部分表示这幅图的幅图的

11,那空白部分呢?每份都是这幅图的。(板书:每份都是这221) 2111,那这个长方形的能不能说是圆形的?(板书:圆形) 222问:既然都是(目的:调动学生已有认知,激发学生潜意识里对分数的直觉认识(但这个人是学生又不清晰,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都知道用分份来表示“分数”,而且能感知分几份,但对1份认识不清,或者不会表示)。通过对比学生作品,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感知,提升学生的认识,规范学生的表示) ② 汇报

1.问:谁表示出了四分之一?(2~3人汇报)

师:他们对折的方式不同,但都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出了一份。 问:谁表示出了八分之一?

问:为什么相同的图形,他们表示出的分数分母却不同呢? 师:看来,分母表示的是分的份数,平均分几份,分母就是几。(板书:分的分数) (目的:在不同的图形中,进一步感知分母的意义) 2. 问:有同学表示三分之一? 问:为什么你们都不选三分之一? 师:不好对折,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拿出尺子演示)。我们可以量一量,边长18厘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6厘米。

师:看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对折的方法来实现平均分。不能对折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尺子,通过计算,实现平均分。

(扩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 课件演示

师:前面我们队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进行一个抢答游戏,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看哪个同学能快速说出。 渗透2个121就是,3个就是1. 333呈现第

五、六幅图时,问:为什么分子不是1了?(板书:表示的份数)

(目的:巩固分数的意义,渗透分数单位,引出几分之几的分数,理解分子的含义)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表示分数的过程,想象我们要写分数,应该怎样写? 两人板书,叙述过程,之后全体同学在纸上写两个分数。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写法,便于学生理解分数书写的顺序 )

3. 练习 ①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下面有一个更难的题目,看看你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线段图:1111,,, 251016出示第四条线段图之前时:

师:如果还是这条线段,我把它平均分成16份,想一想,每一份的线段会怎样?(生猜) 师: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第四天线段)?如果平均分30份,100份呢?看来,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可以让学生接话)

(目的:巩固意义,渗透分数大小及反比例关系) ②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下面看看你们手中的图形,看看图色部分能不能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并且想办法使人一看就清楚是几分之一。

师:有时,我们不能一下就看出是否平均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但如果我们找一个标准,添加一些线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了。

三、 介绍生活中的分数

1. 成年人,头部的长度大约是身高的2. 儿童,头部的长度大约是身高的

1。 71。 613. 模特,头部的长度大约是身高的。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 学 设 计

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

郑会平

一、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

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学情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叙述不同分数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分析基本的分数意义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分析、比较彻底掌握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

发现法、尝试法

设计意图】:通过采取发现、尝试等教学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掌握分数的意义。

八、学习方法:

独立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鼓励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小组合作探讨,彻底掌握知识,并会知识迁移。

九、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十、课时安排

一课时 十

一、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 探索 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

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 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

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十

二、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

21/4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十三、教学反思: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

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节,而如果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认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兴趣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

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

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吗? 生:看过!

师:谁来说说你都看过什么动画片?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是看的时间不能太长,要注意保护好眼睛。今天《熊出没》里的熊大和熊二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出示)

师:熊大熊二遇到困难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遇到了什么问题。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到几个月饼呢?生:2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到几个月饼呢?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对,今天我们的学习跟平均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天他们买到了什么? 生:一个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得到多少才公平呢? 生1:半个。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得到它的一半啊? 生2:从中间切开来)

师:从中间分是这样吗?那你们用手指一指哪里是月饼的一半呢?这份是它的一半,那这份呢?月饼的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它叫做分数,它将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初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5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表示一半的吗?(让学生猜测)

师:科学家是用1/2来表示这个月饼的一半的。看!这就是二分之一 它就是分数。(指明学生读出二分之一)(板书1/2)。 师:同学们,这块蛋糕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这样看来,只要是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 生:二分之一。

师:非常捧!

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这里的“它”是指谁啊? 生:月饼。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师:轻声的说一遍,我们是怎样得到蛋糕的二分之一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1/2的认识,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折纸活动、

聪明的孩子们,其实,我们的图形里也都藏着,想不想把它找出来?你能用你喜欢的图形折出它的1/2吗?然后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行吗?动手折一折! 学生动手活动,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涂的方法,并进行评价。 师:为什么图形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来表示.?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追问:那未涂色部分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10分

3、迁移类推。 (1)师生研究

师:(课件演示)如果我们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又该怎么表示呢?

让学生试着说: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 (2)折出1/4 .师: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动动手把1/4找出来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生: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师:抽一个代表看图说说表示的含义。你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来表呢?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6分

(二)发现分数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1/2,1/4,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分数呢!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车吗? 生:奔驰。

师:对了,奔驰是世界上一款高档的小轿车,车的标志让你想到了哪个分数? 生:1/3。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可以用1/3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1/3。 教学1/5 师:那谁能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为什么?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不管是什么图形,只要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像同学们刚才说的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三,认识分数的写法与各部分的名称

那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分数你们会写吗?

生(齐):会。

师: 分数的写法是很有讲究的,举起手来跟代老师写一下分数好吗?

教师在黑板演示:书写1/3,学生书空。

师:会写了吗?没问题?

生:会。没问题!

师:同学们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是不是在琢磨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的呢?有谁知道吗?

师:中间这一短横叫做什么?

生(齐):分数线。 师:它表示平均分。

师:它(3呢?

生(齐):分母。

师:(指着分子1)

生(齐):分子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出“分数线”、“分母”和“分子”。

师:好了,关于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没有了!

师:那我们随便找一些分数说一说。(指着1/4)分母是?分子是?(指着1/6)分子是?分母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红色部分

2、判断题10分

3、人体上有趣的分数

五、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寻找分数!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力得到了提升。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新课程理念有机的渗透到课堂中来,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说说自己听了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张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在生活实际问题出现时,将分数引进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很自然的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分数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作以讲解,时机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要由浅入深,在学生形成了对分数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即:将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与形状、大小无关。若此时教者能将一张纸再拓展到一个西瓜、一箱苹果会更高。

本节课的高潮部分是设计几分之一。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训练课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巧设悬念 引发学生思考

张老师再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顿时得到点燃,很快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顺水推舟,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总之,张老师的这节课很成功,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

上一篇:防溺水班主任责任状下一篇:妇女节青协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